古寺 彼此想念

2019-11-10   来源:书摘名言

我和表弟的争论
篇一:古寺 彼此想念

我和表弟的争论

我有一个脾气很急躁的表弟,他比我小三岁,虽然住在乡下,可见识并不比我少。他遇事总喜欢和我争论一番,每次都面红耳赤的,害的妈妈总说我没有做哥哥的样子。虽然如此,但是我并不讨厌他,反而觉得他很可爱。

我和表弟之间的争论时常发生,比如上个星期六下午,表弟来我家玩,爸爸妈妈决定带我俩一起去逛街,在学校学习了一个星期的表弟别提有多高兴了!

当我们乘车来到了街市中心时,妈妈问我们说:“你们准备到哪里去玩?”我随口说:“我要去书店看书。”表弟却抢白我说:“看书有什么意思,应该去看电影。好不容易赶上周末,应该让自己放松一下心情!” “什么,去看电影?”我说,“你还有心情去看电影?你这次月考英语成绩才考了80分,害不害臊啊!”表弟一听我这么揭他的疮疤,顿时生气了,气急败坏地说:“怎么了?我看你一天到晚全是看书,都成书呆子了,无聊透顶!”……

我们俩争论不休,谁也说服不了谁。爸爸妈妈在一旁微笑地看者我们,眼看太阳要下山,最后我跟爸爸一起去了书店,表弟和妈妈一起去了电影院。可我一到书店,便傻眼儿了,因为书店关门了。

唉!只能等到下次逛街啦。这时,爸爸说:“做什么事情,必须要先做起来,你们俩把时间全浪费在争论上了,所以什么事都办不成了?”我羞愧地点了点头。

我和表弟之间像这样的争论还有很多,即使有时候不可开交,但只要半个月不见,我们便开始彼此想念对方了。

古诗17首
篇二:古寺 彼此想念

若风17首(七下)

【原文】 1.十五从军征

两汉。佚名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14熟,不知贻阿谁?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注释】 (1) 始:才;归:回家。

(2) 阿(ē):语气词,没有实在意义。

(3) 冢(zhǒng),坟墓、高坟。

(4) 累累(léi léi),连续不断的样子。

(5) 狗窦:给狗出入的墙洞。窦(dòu),洞穴。

(6) 雉(zhì):野鸡。

(7) 旅葵(kuí):葵菜,嫩叶可以吃。旅:旅生,植物未经播种而野生。

(8) 舂(chōng):把东西放在石臼或乳钵里捣掉谷子的皮壳或捣碎。

(9) 羹(gēng):用菜叶做的汤。

(10)一时:一会儿就。

(11)贻(yí):送,赠送

(12)沾:渗入。

【译文】

刚满十五岁的少年就出去打仗,到了八十岁才回来。路遇一个乡下的邻居,问:“我家里还有什么人?”“你家那个地方现在已是松树柏树林中的一片坟墓。”走到家门前看见野兔从狗洞里进出,野鸡在屋脊上飞来飞去,院子里长着野生的谷子,野生的葵菜环绕着井台。用捣掉壳的野谷来做饭,摘下葵叶来煮汤。汤和饭一会儿都做好了,却不知送给谁吃。走出大门向着东方张望,老泪纵横,洒落在征衣上。

[原文]

2.饮马长城窟行

两汉。佚名 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远道不可思,宿昔梦见之。

梦见在我傍,忽觉在他乡。他乡各异县,展转不相见。

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入门各自媚8,谁肯相为言!

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长跪读素书,书中竟何如?上言加餐食,下言长相忆。

【注释】 1. 远道:远行。

2 .宿昔:指昨夜。

3 觉:睡醒。

4 媚:爱。言:问讯。

5 双鲤鱼:指藏书信的函,就是刻成鲤鱼形的两块木板,一底一盖,把书信夹在里面。一说将上面写着书信的绢结成鱼形。

6 烹:煮。假鱼本不能煮,诗人为了造语生动故意将打开书函说成烹鱼。

7 尺素书:古人写文章或书信用长一尺左右的绢帛,称为“尺素”。素,生绢。书,信。

8 长跪:伸直了腰跪着,古人席地而坐,坐时两膝着地,臀部压在脚后根上。跪时将腰伸直,上身就显得长些,所以称为“长跪”。

【译文】

河边春草青青,连绵不绝伸向远方,令我思念远行在外的丈夫。远在外乡的丈夫不能终日思念,但在梦里很快就能见到他。梦里见他在我的身旁,一觉醒来发觉他仍在他乡。他乡各有不同的地区,丈夫在他乡漂泊不能见到。桑树枯萎知道天风已到,海水也知道天寒的滋味。同乡的游子各自回家亲爱,有谁肯向我告诉我丈夫的讯息?有位客人从远方来到,送给我装有绢帛书信的鲤鱼形状的木盒。呼唤童仆打开木盒,其中有尺把长的用素帛写的信。恭恭敬敬地拜读丈夫用素帛写的信,信中究竟说了些什么?书信的前一部分是说要增加饭量保重身体,书信的后一部分是说经常想念。

【原文】

3.《古诗十九首》(其一)

两汉。佚名

涉江采芙蓉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注释】

1.:荷花的别名。

2.兰泽:生有兰草的沼泽地。

3.遗(wèi):赠。

4.远道:犹言“远方”。

5.还顾:回顾,回头看。

6.漫浩浩:犹“漫漫浩浩”,形容路途的遥远无尽头。形容无边无际。

【译文】

我踏过江水去采荷花,生有兰草的水泽中长满了香草。可是我采了荷花要送给谁呢?我想要送给远方的爱人。回头看那一起生活过的故乡,路途显得那么无边无际。两心相爱却不能在一起。于是我们要各在一方,愁苦忧伤以至终老异乡。

【原文】

4 《古诗十九首》(其一)

两汉。佚名

行行重行行

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

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胡马倚北风,越鸟巢南枝。

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返。

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

【注释】

1. 重:又。

2 相去:相距,相离。

3 安:怎么 。

胡马:北方所产的马。。

远:久。

缓:宽松。

顾:顾恋、思念。反:同“返”,返回,回家

“老”,并非实指年龄,而指消瘦的体貌和忧伤的心情,是说心身憔

悴,有似衰老而已。

9 “晚”,指行人未归,岁月已晚,表明春秋忽代谢,相思又一年,暗喻青春易逝

10 弃捐:抛弃。

【译文】

你走啊走啊老是不停的走,就这样活生生分开了你我。从此你我之间相距千万里,我在天这头你就在天那头。路途那样艰险又那样遥远,要见面可知道是什么时候?北马南来仍然依恋着北风,南鸟北飞筑巢还在南枝头。彼此分离的时间越长越久,衣服越发宽大人越发消瘦。飘荡游云遮住了太阳,他乡的游子不想回还。只因为想你使我都变老了,又是一年很快地到了年关。还有许多心里话都不说了,只愿你多保重切莫受饥寒。

【原文】

5. 玄都观桃花

唐。刘禹锡

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

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

【注释】

1.紫陌:指京城长安的道路。陌:本是田间小路,这里借用为道路之意。

2.红尘:尘埃,人马往来扬起的尘土。

3.玄都观(guan):四声。道教庙宇名.去:离开。这里指作者被贬出京

4.刘郎:作者自指。 4 5 6 7 8

【译文】

京城的大路上行人车马川流不息,扬起的灰尘扑面而来,人们都说自己刚从玄都观里赏花会来。玄都观里的桃树有上千株,全都是在我被贬离开京城后栽下的。

【原文】 6 再游玄都观古寺 彼此想念。

唐。刘禹锡

百亩中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

【注释】

1. 中庭:庭中。庭:指玄都观

2净尽:净,空无所有。 尽,完。

3.种桃道士:暗指当初打击王叔文、贬斥刘禹锡的权贵们。 【译文】

古寺 彼此想念。

百亩庭院中大半长的是青苔,桃花开完之后菜花接着又开。当年种桃树的道士身归何处?曾在此赏花的刘郎今日又来。哈哈哈哈。。。。。。

【原文】

7卖炭翁

唐。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注释】

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安徽卷语文试题P
篇三:古寺 彼此想念

1.默写(8分)

1、《水调歌头》中表达作者对远方亲人的美好祝愿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晚家南山陲。

3、俱怀逸兴壮思飞,___________。

4、海内存知己,___________。

5、___________,终岁常端正。

6、《过零丁洋》中最能体现文天祥崇高民族气节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默写古诗文名句,并写出相应的作家、篇名,(12分)

①蒹葭苍苍,。所谓伊人,。(《蒹葭》)

②求之不得,。悠哉悠哉,。(《关雎》)

③笛中闻折柳,(《塞下曲》)

④瀚海阑干百丈冰,。(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⑤__________,志在千里。(曹操《》)

⑥无可奈何花落去,。(晏殊《浣溪沙》)

⑦众里寻他千百度,__________,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辛弃疾《青玉案·元夕》) ⑧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范仲淹《岳阳楼记》)

⑨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__________,。(陶渊明《桃花源记》)

⑩醉翁之意不在酒,。(欧阳修《醉翁亭记》)

3.背诵与默写(8分)

⑪、文天祥的《过零丁洋》中,用比喻的手法抒写国家及个人命运的句子是:

__________,。

⑫、苏轼的《水调歌头》中寄寓着人世间的事情难以十全十美的哲理名句是

__________,。

⑬、__________,儿女共沾巾。

⑭、兴来每独往, 。

⑮、__________,欲上青天览明月。

⑯、__________,在昼犹昏。

1.紫檀       马未都

①紫檀是一种名贵的木料。假如你去故宫参观,会发现宫殿里的紫檀家具比比皆是。在雍正、乾隆年间,皇家对紫檀的使用十分频繁。清官用了100年的时间把家具都替换成了紫檀木的。 ②那么,紫檀有哪些特性呢?

③紫檀颜色沉静,有光泽。当紫植被开启、打光以后,颊色非常沉静。闪着一种如同金属、绸缎一样的光泽。这种光泽可不是一种单纯的木头的光泽,这种光泽只有当你见到最优良的紫檀时才能感受到。

④紫檀出料少,特名贵。我们没有证据证明过去有非常大的紫檀料,绝大部分的料都比较小,偶尔才有大一些的。紫檀长大了以后,90%上内心都是空的,所以常常不出材料。紫檀因出料少,而显得更加名贵。据说,乾隆时期,工匠们连了一个两层楼高的紫檀大钟,乾隆知道后大发雷霆。可见,皇上在用紫檀的时候也是非常心疼的。

⑤紫檀应力小,不易变形。应力小俗称“性小”,就是脾气小,不怎么变形。普通的木材有一

个致命的弱点,就是遇冷收、遇潮胀,非常容易变形。比如我们家里的木门木窗,有时候打不开,关不上,这都是变形造成的,但紫檀的变形率却非常低。一般来说,紫檀不会因为外界环境的变化而改变外形。

⑥紫檀纤维细,易雕刻。紫植材质的优点在雕刻它的时候最容易体现。紫檀有一个好处就是在它的横断面雕刻时运刀特别流畅,与竖着运刀的感觉差不多。用雕工们的行话来说,就是“横向走刀刀不阻”。它不像竹子,横向不能走刀,因为根本切不断它的纤维。竖着运刀时还不能用力过大,否则就会“势如破竹”。紫檀没有这些毛病。横向、竖向,任何一个角度去雕刻,感觉都是一样的。另外,当紫檀被雕刻、打磨以后,它有一种模压感,花纹就像是冲压出来的。有些上乘的紫檀雕刻,甚至给人的感觉不像是雕刻出来的,像机器在高压下压出来的。正是由于它的这些材质好处,所以紫檀倍受众多雕刻家的青昧。

⑦几百年来,紫檀在家具行业中长盛不衰,牢牢地坐稳了中国古典家具材质的第一把交椅。

【注】势如破竹:形势像劈竹子一样,劈开上端之后,底下的都随着刀刃分开了。

【小题1】紫檀有哪些特性?(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回答)

【小题2】指出文中画线句子所使用的说明方法。

(1)紫植长大了以后,90%以上内心都是空的,所以常常不出材料。()

(2)比如我们家里的木门木窗,有时候打不开,关不上,这都是变形造成的,但紫檀的变形率却非常低。()()

【小题3】乾隆时期,工匠们造了一个两层楼高的紫檀大钟,乾隆知道后为什么大发雷霆?

【小题4】“紫檀没有这些毛病”一句中“毛病”指的是什么?古寺 彼此想念。

2.成大事者必有静气      陈常青

①“每临大事有静气。”这是晚清两代帝师翁同龢教导弟子时所言。他认为:圣贤之人越是遇到惊天动地的大事、险事,越能沉得住气。古往今来,凡成大事者必有静气。

②淝水之战,谢安率领东晋不足十万的兵力抵御百万虎狼之师,形势不可谓不凶险。可谢安在后方军帐里依然不慌不忙地下棋,可谓“险不惊于心”。前线军报传来,他只随意地看了一眼,又继续下棋。旁边的人实在忍不住了,上前询问前方战况。谢安轻描淡写地说道:“小儿辈已破敌。”可谓“成不喜于色”。谢安用他的表现很好地诠释了静气的内涵!

③那么,一个人的静气从哪里来呢?

④首先,养静气需要不断地去历练和积累。航天英雄杨利伟,在飞船里戴着航空手套,手持操作棒按电脑键盘,做到了200多次操作没有一次失误。(一)载誉归来时,面对记者,他吐露真情:只有经过十几年如一日地刻苦训练,不断积累经验,才能镇定从容地完成这样的操作。

⑤其次,养静气需要多读书。有些人之所以一遇大事就惊慌失措,很大程度是因为心里没底,也就是没有驾驭大事的能力和本领。如何拥有这种能力和本领呢?其中的一个途径就是多读书。俗话说,手中有粮,心中不慌。书籍是人类的精神食粮,通过读书,我们可以汲取前人的智慧,增长才干,克服恐慌。林语堂先生说的好:“读书本是一种心灵的活动。”(二)读书可以安顿好我们那颗动荡不安的心。所以,越是博学的人,视野越开阔,头脑越冷静,处事越镇静。

⑥养静气还要善养正气。只有正气在身,才能淡泊名利,才能不为进退滋扰,做到宠辱不惊。其实静气和正气是相互滋养的,正如诸葛亮在《诫子书》中写道:“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⑦草静生于缝隙,树静立于风雨,人静行于世间。人不能没有静气,就像傲视苍穹的红杉不能没有坚固的根基,就像芳香四溢的鲜花不能没有普照的阳光。有静气的人,就如同巍峨的大山,任脚下花开花落,任世间风云变幻,岿然不动,坚定泰然。

【小题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小题2】请你依据选文第②段谢安的表现,概括出“静气的内涵”。

【小题3】请分别指出文中画线句子所运用的论证方法。

【小题4】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个人应该怎样“养静气”。

1.阅读古诗,完成下列各题(5分)

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1、展开联想和想象,描绘出第二联所展现的画面。(2分)

2、品读全诗,说说作者观赏破山寺的景物后,触发了怎样的感情。(3分)

2.阅读与赏析(共50分)

春兴

(唐)武元衡

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

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

对这首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题目“春兴”,指因春天的景物而触发的感情,诗的开头两句,就从春天的景物写起。 B“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这是一个细雨初晴的春日。通过对“柳”“雨”“花”“风”的描写构成了一幅早春图景。

C诗中“阴阴”一词写出了杨柳的枝繁叶茂,“又”字写出了梦境的一再出现

D,在整首诗中,“春”扮演了一个贯串始终的角色。它触发乡思,引动乡梦,吹送归梦,无处不在。

3.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列各题。(5分)

【甲】使至塞上王维【乙】 汉江临眺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小题1】这两首诗的感情基调有何不同?(2分)

【小题2】“诗中有画”是王维诗的主要特点,请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乙】诗的颔联所表现的画面。(3分)

4.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1)(2)两小题。(5分)

春山夜月

唐·于良史

春山多胜事,赏玩夜忘归。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

兴来无远近,欲去惜芳菲。

南望呜钟处,楼台深翠微。

(1)“欲去惜芳菲”中的“惜”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2)“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这两句诗妙趣横生,为后人传诵,请作赏析。

1.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4分)

喜欢在静秘的夜晚__________,看花好月圆,心动与想念划过的一瞬间,满含深情的眸光把彼此的心脉相连,把想念的字字句句染入风花雪月的片段,静守一抹繁华时光的惊艳,漾起细雨缠绵的呼唤,唯把温情的牵念倾诉与香笺,缠绵着相依相伴的眷恋。

【小题1】请写出加点字“瞬”和“眸”的读音:(2分)

【小题2】选文画线的句子中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改为 (1分)

【小题3】按照部首检字法,加点字“染”应查部。(1分)

七年级古诗词
篇四:古寺 彼此想念

1-7.《观沧海》

??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 ⑴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国谯郡(现在安徽亳州)人。东汉末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 ⑵《观沧海》是一首写景抒情诗。诗人勾画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开阔的胸襟,抒发了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

?? ⑶“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是古诗文中“互文见义”。即文字上只交待一方,而意义彼此互见。句中不但说:“日月之行”,也说“星汉之行”;不但说“星汉灿烂”,也说“日月灿烂”。合起来说,“日月星汉之运行与灿烂,均若出于沧海之中”。又如《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应理解为“鹊惊蝉鸣都出现于半夜明月清风的境界之中”。

?? ⑷全诗写了三层意思。

?? 第一层(1-2句):交代观海的地点,直陈其事,非常质朴,“观”字领全篇,是诗的线索,以下十句写登山观海所见。

?? 第二层(3-8句):描写海水和山岛。从大处落墨,从全景写起,着力渲染大海那种苍茫动荡的气势。一个“何”字,一个叠词“澹澹”,表达了惊讶、赞美的感情。脚下山岛耸立海心,又给人一种坚定倔强的感觉。意思是:茫茫的大海上碧波万顷,一望无垠,只有脚下的山岛高高地耸立在海心。这一层全是写实景。是作衬托用。

?? 海水荡漾,是动态;山岛耸立,是静态,动静相互映衬,显示了大海的辽阔和威严;再写草木,仍然是静态,“树木丛生,百草丰茂”接着山岛写草木,充满了欣欣向荣的景象,把大海点染得生机勃发。次及“洪波”,又回到动态,静动相配,展现了大海波澜壮阔的气势,“涌”字用得尤其出色。从描写中,我们不仅看到了大海波涌连天的形态,而且仿佛听到了惊涛拍岸的声音。

?? 第三层(9-10句):借助奇特的想像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是虚景,即诗人的主观感受,从两个“若”字可以看出。这四句是全诗的高潮,诗人创造出这样一个开阔、宏大的意境,也最能表达自己博大的胸襟。古寺 彼此想念。

?? 大海的形象正是诗人形象的化身。

?? 此诗前一部分写大海景象,视野广阔,也能见出诗人胸怀之博大,但跟后一部分比,气象则略逊一筹。“日月之行”四句写大海,全用虚写,却表现了大海有包容天地的气概,更显示了诗人的博大胸怀。

?? ★最后两句是附文,是为和乐而加,与诗的内容无关。

?? ⑸基调:苍凉慷慨,历来被视为“建安风骨”的代表作。

?? ⑹“诗言志”《观沧海》是借景抒情,这种感情在诗中没有直接表露,而是蕴藏在对景物的描写当中。全诗意境开阔,气势雄浑,字里行间洋溢着饱满的激情。写景的十句中,前六句写的是实景,后四句写的是虚景,实景给人身临其境之感,虚景以其新奇激发读者的想像,诗人以沧海自比,表现出宽广的胸怀和豪迈的气概。

??

?? 2-7.《次北固山下》

??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 ⑴次,这里是停泊的意思。王湾,唐代诗人。

?? ⑵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乡书即家书,指诗人寄给洛阳家中的信;旧谓鸿雁可以传书,故诗人有托书于归雁之意。

?? ⑶首联:点题。“青山”当指北固山,诗人在船上,“客路”即驿道,这是诗人想像船到镇江后,还要乘驿车到别处,暗含旅途奔波之意。

?? 颔联:写船上所见景色。“平”“阔”“正”“悬”四字炼得好:“潮平”,两岸才显得宽阔;“风正”,帆才有悬空的态势。“潮平”句,又是为颈联中“江春”句作铺垫。

?? 颈联:既写景又点明了时令。“残夜”指夜将尽而未尽之际。残夜而东方海日已升,旧年而江上已是春天──时间过得这么快,怎能不令人感慨系之!这两句不仅写景逼真,叙事确切,而且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 ?? 尾联:诗人离家日久,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新年来到,正是家人团聚之时,而自己旅食他乡,久不得归,见到此景,情何以堪?由此他自然想到要借雁足来给他传递家书了。全诗层层相因,浑然一体。

?? 尾联直接表达思乡之情。全诗笼罩着一层淡淡的乡思愁绪。

?? ⑷“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是怎样的情景。

?? “阔”是“潮平”的结果。春潮涌涨,江水浩淼,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平了。船上的人视野也因之开阔。此句写得恢弘阔大;“风正一帆悬”愈见精彩。“悬”是端端直直高挂着的样子。诗人不用“风顺”而用“风正”,是因为光“风顺”还不足以保证“一帆悬”,风虽顺,却很猛,那帆就鼓成弧形了。只有既是顺风,又是和风,帆才能“悬”,而“正”字兼包“顺”与“和”的内容。可见写景极为传神。全诗和谐优美。

?? ⑸名句赏析。

??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从章法上看,有导出结尾一联的作用,也就是说它跟诗人的乡愁有关。“日生残夜”“春入旧年”都表示时序的交替,而且是那样匆匆不可待,这怎不叫身在“客路”的诗人顿生思乡之情呢?海日生于残夜,将驱尽黑暗;江春,那江上景物所表现的“春意”,闯入旧年,将赶走严冬。不仅写景逼真,叙事确切,而且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跟“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相比,显得开朗一些。

??

?? 3-7.《钱塘湖春行》

??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 ⑴钱塘湖是西湖的别名。苏轼的名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自号香山居士。《长恨歌》《琵琶行》《卖炭翁》《忆江南》《赋得古原草送别》等。《新乐府》以“因事立题”的新乐府最有名,是中唐新乐府运动的代表作。

?? ⑵《钱塘湖春行》描写了西湖早春的明媚风光,抒发了诗人喜悦的感情。

?? ⑶首联:诗人从大处落笔,写诗人行经孤山寺贾亭时看到的山光水色。初平”,写春水初生,略与堤平。“云脚低”,写白云低垂,与湖水相连。这就勾出了西湖早春的轮廓。脚,有下垂义。

?? 颔联:写莺燕,是诗人所见。莺是春的歌手,都争着飞到向阳的树上去歌唱;燕是春的信使,已开始衔泥筑巢,这样的景象给人们带来了一片生机勃勃之感。

?? 颈联:写花草,着重表现诗人的主观感受。马在浅草地上走得很轻快,看花的时间长了,眼前一片姹紫嫣红,使人目不暇给,也会产生迷乱的感觉。这样写,暗切题中“行”字。草初生,故“浅”,也是早生景象;“没蹄”,也是暗切“行”字。

?? 尾联:直抒胸臆,表达诗人喜悦的心情。“行不足”,是因为看不足,说明诗人流连忘返。完全陶醉在这美好的湖光山色之中了。

?? ⑷诗人的游踪:诗以“孤山寺北”起,以“白沙堤”终,即游踪:从孤山的北面到湖东

的白堤。

?? ⑸《钱》的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是写初春景象?

?? 如“水面初平”(见注释);“争暖树”,“暖树”者,向阳之树也,春寒未退,故莺争集其上;“啄春泥”,燕初来也;“没马蹄”,草初生也──这些都是初春的景象。(早莺、新燕、乱花、浅草。)

?? ⑹说明诗人已陶醉在美好的湖光山色之中诗句

?? “最爱湖东行不足”句说明诗人流连忘返,已完全陶醉在这美好的湖光山色中了。 ?? ⑺“几处”为什么不是“处处”,“谁家”为什么不是“家家”?

?? 说“几处”,可见不是“处处”;说“谁家”,可见不是“家家”。因为还是初春季节。这里的“早”和“新”在意义上互相生发,把莺和燕联成一幅完整的画面。因为是“早莺”,所以抢着向阳的暖树,来试它滴溜的歌喉;因为是“新燕”,就会引起人们一种乍见的喜悦。 ??

?? 4-7.《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 ⑴“天净沙”是曲牌名,“秋思”是曲名。点明全篇主旨的句子是:断肠人在天涯

?? ⑵前三句在写景抒情上的突出特点是:用九个细节(景物)构成一幅画面,极力渲染悲凉气氛,表现天涯游子的惆怅之情

?? ⑶这是一首散曲中的小令,是一篇抒情作品。它用寓情于景的写法具体而又生动地表现了一个长期流落异乡的人的悲哀。

?? ⑷这首小令的出名,是因为作者极其出色地运用了景物烘托的写法,将抒情主人公置于特定的氛围中,使主观意绪和客观环境达到了高度的统一。

?? ⑸这篇作品在布局上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前三行全是写景,没有提到抒情主人公,但每一个景物细节都意味着他的存在──“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是他眼中所见;“古道”是他的经行地;“瘦马”是他所骑;而“西风”正吹在他身上。把这些细节联结在一起,就会出现这样一个境界:一个秋日的黄昏,荒凉的古道上,西风劲吹,落叶纷飞;道旁,缠着枯藤的老树上,鸦雀已经回巢,不时地啼叫几声;不远处,在小桥流水近旁的稀疏村舍里,人们正在准备着晚餐,炊烟缕缕。这时,一个人牵着一匹瘦马独自缓缓行进在古道上。看来,这是个异乡人,他将投宿何方呢?在作了这样的铺垫之后,作者才形象地揭示了作品的主题:异乡人望了一眼即将西沉的夕阳,不禁叹道:“断肠人在天涯。”由此可以看出他的乡愁何等浓重。

古寺 彼此想念

http://m.myl5520.com/mingrenmingyan/99469.html

展开更多 50 %)
分享

热门关注

14岁儿子摸爸爸的小鸡鸡该说什么

书摘名言

能让人感动的想对老师说的真心话

书摘名言

cad天井平面图怎么表示

书摘名言

吕氏春秋,卷十二,知分

书摘名言

国际展会承办的意义

书摘名言

新形势下学校德育面临的挑战和出路研究

书摘名言

厦门出入境缴费

书摘名言

荷兰泛航航空公司行李规定

书摘名言

林权证宗地图

书摘名言

十八大以来纪检监察工作新举措

书摘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