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地搬迁存在问题

2019-09-25   来源:书摘名言

易地搬迁后土地利用风险及其规避
篇一:易地搬迁存在问题

易地搬迁后土地利用风险及其规避

[提要] 土地作为生产要素的一种,在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一直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现实中的土地利用问题乃至风险一直存在,尤其是在土地资源稀缺的山区县,易地搬迁产生的土地利用风险越来越明显。本文以河北省涞源县为例,在分析易地搬迁现状的基础上,明确土地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风险,试图从土地互换、土地整理等方面对土地利用的风险进行规避,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关键词:易地搬迁;土地利用;风险分析;风险规避

随着我国扶贫开发进程的不断推进,易地搬迁在自然条件恶劣地区扶贫开发工作中的地位逐步上升。涞源县作为一个山区县,贫困程度严重,更加适合通过易地搬迁的方式进行扶贫开发。然而,易地搬迁后,原有土地的利用却存在着诸多问题,因此对搬迁后原有土地利用上的相关风险进行分析,并进一步提出有针对性的规避措施,对化解以涞源县为代表的山区县的土地利用矛盾意义重大。

一、涞源县搬迁现状

1、涞源县概况。涞源县地处河北省保定市西北部,总面积2,448平方公里。境内山峦重叠,地形复杂,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区内最高海拔2,144.7米,最低仅350米。2013年全县人口2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占比76.67%,人均耕地仅1.88亩,多为坡地,耕地质量较差,生产生活条件恶劣。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仅为1,998.5元,人均纯收入低于2,300元以下的贫困人口11.85万人,贫困村189个,贫困程度严重。

2、涞源县易地搬迁概况。涞源县地处深山区,自2003年开始进行有组织、有计划、大规模的易地搬迁工作。多年来探索出了三种搬迁模式:一是插花搬迁;二是自然村向主村搬迁;三是建移民小区。截至2012年底,政府部门针对易地搬迁工作共投入财政资金3,500多万元,配套资金1,123万元。十年间共计搬迁9,000多人,建设移民新村10个,消减自然村47个,通过易地搬迁直接节约财政基础设施建设投资3,000余万元。易地搬迁产生的扶贫效果显著。未来十年,涞源县近5万贫困人口将要搬迁。

二、易地搬迁后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风险

易地搬迁以后,由于移民户现住地距离原有的土地较远,土地不平整等诸多原因,原有土地利用出现了闲置,部分宅基地出现了废置,这些问题的产生与发展,都加重了本来就稀缺的山区土地资源利用风险。

1、土地耕种率下降。涞源县易地搬迁主要有插花搬迁、自然村向主村搬迁、建移民小区三种模式。据涞源县政府相关资料显示,2012年搬迁人口共计2,500人,其中迁往城镇移民小区的有1,505人。这一数据表明,较多的贫困农户搬迁到了生产、生活设施完善的城镇,这部分村民搬迁后居住地距原村庄较远。以

易地搬迁工作总结
篇二:易地搬迁存在问题

四、主要效果

通过实施以工代赈和易地扶贫搬迁,建设农村新社区,经济、社会、环境效益明显,极大地推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1、改善了农民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条件。以工代赈和易地扶贫搬迁工程的实施,从群众关心的住房建设着手,帮助群众建设经济适用、功能齐全的房屋,解决了群众住房难的问题。同时,水、电、路、学校、医疗等配套基础设施的建设,改善了群众生产生活条件。

2、促进了社会和谐。农村外出务工家庭通过易地扶贫搬迁项目迁移至农村新社区后,解除了外出务工人员对家中老人、小孩的担忧,能够放心务工。

3、凝聚了基层组织的向心力。通过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建设村民综合服务中心,密切了党群关系,,解决了群众求医、法律咨询和信息需求,方便了群众生活,基层党组织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得到了提升。

4、加快了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减少了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减少了水土流失,保护了环境。搬迁群众广泛利用农村沼气、太阳能等新型能源,进一步改变了农村用能结构,推进了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

5、推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工程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结合。群众通过建新房、树新风、建新村,村民一改以往不良的生活习惯,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村容、村貌得到极大改善,乡风文明呈现一派新气象,加快了新农村建设步伐。

五、存在问题

1、我市贫困人口多、分布广、贫困程度深。截止2010年底,按照1600元贫困线标准,全市还有贫困人口75万人,占全市农村人口的30.8%。主要集中在秦巴中高山区,自然条件恶劣,基础设施落后,贫困程度深,脱贫难度大。

2、农村基础设施落后。由于自然灾害频发,尤其是去年“7.18”暴雨洪水灾害,我市水、电、路等农村基础设施受损严重,通达条件差,解决贫困群众行路难的任务还很艰巨。

3、贫困地区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标准偏低,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弱。

4、配套资金落实难,资金到位不及时,一定程度影响了项目的建设进度和工程质量。

5、部分项目前期工作不细致,规划设计不到位,部分项目区的整体效益不明显。

六、对策建议

1、加大易地扶贫搬迁规模。 “十二五”期间,我市需移民搬迁45万人。恳请省发展改革委继续支持我市的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增加易地扶贫搬迁规模。

2、加大以工代赈投资规模。加大以工代赈投资规模,使县区在照顾面上工作的同时,对贫困人口相对集中的连片重点贫困区域,实行片区综合开发,统筹

兼顾,突出重点、集中投入、整体带动,集中力量抓好一批骨干示范项目建设,充分发挥示范项目的带动和引导作用。

3、强化以工代赈全过程管理,确保工程质量和资金安全。认真执行《陕西省以工代赈实施细则》,结合新形势,不断完善以工代赈管理制度和办法,提高以工代赈工作质量和水平,确保工程质量和资金安全。

5、与时俱进,拓宽扶持领域。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发展要求,在继续坚持主攻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对人口相对集中的贫困村实行标本兼治,综合治理。

易地搬迁可行性研究报告
篇三:易地搬迁存在问题

酉阳县可大乡易地扶贫搬迁

试点工程

可大乡人民政府易地搬迁存在问题。

二OO六年四月

目 录

一、易地扶贫搬迁的重要意义

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必要性

1、可大乡的基本情况

2、项目村的基本情况

3、实施易地扶贫搬迁的必要性;

(二)可行性

1、坚持基本原则,确保扶贫效益

2、加强组织领导,尊重群众意愿

3、规划安置地基本情况

易地搬迁存在问题。

三、项目建设主要内容及规模

四、投资概算及资金筹措

1、投资概算

2、资金来源

五、项目建设效益分析

六、项目建设的进度安排

(一)规划准备阶段

(二)建设实施阶段

(三)建设完善阶段

(四)自查总结验收阶段

七、保障措施

(一)组织领导

(二)配套政策措施

附:重庆市酉阳县2006年易地扶贫搬迁试点工程项目备案卡 重庆市酉阳县2006年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建设计划表

可大乡新溪村易地搬迁工程

可行性研究报告

一、实施易地扶贫搬迁的重要意义

为切实改善我乡高山贫困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让贫困群众感受党和政府的关怀,促进乡域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坚持以人为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搞好高山易地移民工作责任重大,意义深远。

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必要性

1、可大乡的基本情况:可大乡地处酉阳东面,与湖南两乡两镇接壤,全乡幅员面积107平方公里,辖8个行政村,58个村民小组,农业户3891户,农业人口15838人,该乡在八面山下,成丘陵地势, 海拨450—1400米,气候属于亚热带气候,年平均温度20℃左右,降雨量300—450毫米,全乡总 土地面积20 .15万亩,其中耕地面积17876亩(田8270亩、土9606亩),有林地6.4万亩,人均耕地1.12亩,种植主要农作物有玉米、水稻、油菜、薯类和杂粮杂豆。全乡牲畜饲养料2.3只,主要是猪、牛、羊。2006年全乡农民人均纯收入1675元,村组建制调整前,全乡有特困村5个,特困人口3186人,村组建制后,现特困村4个,现有特困人口850人,主要分布在新溪、昔比、

可大、七分村,这些特村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在600—1000元,人均粮食350公斤左右,他们多数居住在八面山半山下,生产生活条件极其恶劣,土地瘠薄且自然灾害频繁,产业结构单一,脱贫致富的步伐十分缓慢,是我乡新一轮扶贫开发的重点。

2、项目村的基本情况:项目村新溪村位于可大乡东南方,酉阳的最东端,地处八面山山脚下,与湖南省接壤,地理位置偏僻,海拔高度在600—1400米左右,距乡政府所在在20公里,全村6个村民小组,513户,总人口1753人,幅员面积 10.3平方公里,有耕地面积1473亩(田996亩、土477亩),人均耕地面积1.4亩,人均收入为1675元,全村贫困人口316人,有一所完全小学,有一个村卫生站。

3、移民迁出地的人口及基本情况

项目所在地新溪四组,由原新溪三、五、七组合并而成,现有59户246人,现搬迁地杨柳坪是四组中的一部分(原七组),位于八面山半山处,海拔高度900—1400米左右,地质结构为油沙泥,自然资源贫乏,立体气候明显,生存条件恶劣,人民群众生活贫困,这个地方无法解决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因此,根据县政府的要求,乡政府决定对新溪四组(杨柳坪)30户125人进行整体搬迁。

4、项目实施的必要性:多年以来,一些经济条件好的农户陆续搬出了杨柳坪,多数青壮年也拼命外出打工,希望早一天能

够有经济实力搬迁出去,但是,多数农户只有守着贫瘠的土地等待观望,要举家迁离这片居住无数代人的地方,对于多数农户来说,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对于他们来说是一个庞大的社会工程,易地移民搬迁试点工程项目的实施,使他们看到了希望。要是没有这个项目的实施,以该地区特殊的地质结构和边远的地理位置,不仅特困村项目中的基础设施和农民增收项目难以在这里实施,国家的扶贫措施难以发挥应有的效益,更为严重的是,居住地农民原始粗放的耕作方式、放牧方式和生活方式,会加快当地生态环境的恶化。其后果是当地农民将长期处于贫困状态,并且是贫困的将越来越贫困,贫困人口将随着生态环境的恶化逐年增多,只要有这种现实存在,我们的扶贫开发、小康社会、新农村建设、共同富裕就会是一句空话。所以无论从扶贫开发、生态保护,还是从经济发展、新农村建设,对该地区村民实施易地扶贫搬迁,都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十分紧迫的。易地搬迁存在问题。

通过深入的宣传发动和政策解释,农户自愿申请,我们确定 了30户,125人纳入这个项目规划,把这30户实行整体搬迁,集中安置。

(二)可行性

1、坚持基本原则,确保扶贫效益:在搬迁上坚持“政府引导、群众自愿、政策协调、讲求实效”的原则,在安置上体现“以土地为本,农业安置”的大前提,把本项目的实施和特困村扶贫

实施易地搬迁 改善生态环境
篇四:易地搬迁存在问题

易地搬迁存在问题。

实施易地搬迁 改善生态环境

酒泉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05年8月24日)

根据这次会议安排,我就酒泉市实施易地扶贫搬迁试点工程的情况向大会做如下汇报发言。

一、基本情况

酒泉市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西端,与青新蒙三省交界,国土面积19.2万平方公里。全市辖肃州、玉门、敦煌三市区和金塔、安西、肃北、阿克塞四县,有汉、蒙古、哈萨克、回等24个民族,总人口100万人。区域内巴丹吉林、库穆塔格沙漠依次横贯全境,北部有长达1600公里的风沙线,绿洲内部流动沙丘、活化沙地广泛分布,是全省沙漠化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区域沙漠化及潜在沙漠化面积土地面积达1.9亿亩,占全市国土面积的68.8%,绿洲面积仅占0.77%,森林覆盖率只有1.66%。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把生态环境建设放在突出位置,按照“南护水源,中建绿洲,北拒风沙”的建设思路,加大水土治理和环境保护力度,实施了“三北”四期防护林体系、绿色通道、重点风沙口治理、封沙育林育草、退耕还林、退牧还草等系列生态建设工程,全市累计人工造林保存面积达到100万亩,封滩育林草300万亩;有效耕地90%达到了农田林网化;启动和实施了62个重点风沙口的综合治理;建立了两个国家级、十一个省级自然保护区和一个国家级地质公园,保护区面积达到6675万亩;生态建设取得初步成效。但是,受自然条件的制约和社会发展的影响,我市气候干旱,植被稀疏,风大沙多,农区沙尘暴破坏性自然灾害频繁,绿洲边缘地带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极其恶劣;牧区海拔高,自然条件恶劣,部分不适宜人类居住,草场沙化、碱化严重,农牧民增收困难,生态环境条件差已经成为制约我市社会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

为了恢复和保护生态环境,让生活在风沙沿线受荒漠化威胁严重地区的农牧民尽快尽早脱离风沙侵害,让生活在自然保护区、退牧还草工程禁牧区的农牧民集中定居到生产生活条件相对较好的区域,加快生活在这些农牧民实现小康生活的进程,2004年,省发展改革委在进行详尽的调查摸底后,批准我市实施生态

易地扶贫搬迁试点工程,批复实施搬迁1500人,总投资1914万元;其中:金塔县搬迁1000人,投资1259万元;肃州区搬迁200人,投资183万元;肃北县搬迁300人,投资472万元。截止目前,完成了《易地搬迁项目实施细则》、《易地搬迁项目报帐实施细则》、《易地搬迁报帐管理办法》和《单项工程初步设计方案》的编制和审批工作,搬迁农户管理卡、搬迁人口资格审查表的审查填制,落实了搬迁农户安置区宅基地划拨、耕地调整、置换确权、搬迁农户户口的调整及管理卡的换发等工作。项目所涉及的各单项工程已完成投资1435万元,占计划的75%;其中:建设小康住宅320户,完成投资960万元;基本农田、渠道、道路、生态等单项工程完成投资475万元。住宅及各单项工程预计10月底可全部建成。该项目的实施,受到了当地群众的热烈欢迎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将有效改善项目区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提高搬迁群众的自我发展能力,加快贫困农民致富奔小康的步伐;有利于风沙前沿区的生态恢复和植被保护,缓解生态脆弱地区的土地承受力,起到保护整个绿洲的作用;有利于区域中心地区的人口聚集,产业发展,进而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是一条符合沙区、艰苦牧区实际的可持续发展之路,也是一项实实在在的富民工程、德政工程、民心工程。

二、主要做法

在省以工代赈办公室的精心指导下,通过我市各级党政领导、广大干部群众和社会各方面的努力,我市生态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建设各项工作进展顺利。在具体工作中,我们主要采取了以下几项措施:

1、加强领导、健全机构、制定完善的工作制度

易地搬迁项目涉及工程建设、群众搬迁、政策协调、项目整合多方面的内容。为了确保项目建设顺利实施和实现搬迁农户“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预期目标,我市易地搬迁工作实行“市上管宏观、县上负总责、乡上抓落实、移民到村、责任到户、搬迁到人”的组织体系和工作运行机制。一是建立了市、县、乡、村四级管理机构,确定党委或政府一把手为项目实施的第一责任人,配备专人,明确职责,统筹项目的实施组织管理工作。二是各项目实施县制定了《易地搬迁项目建设管理办法》、《易地搬迁项目管理实施细则》和《易地搬迁项目报帐实施细则》,明确了搬迁项目的组织领导、项目管理、资金管理、考

核验收、奖惩措施,以及县乡镇领导扶持搬迁农户后续产业发展的责任机制。三是各县易地搬迁办与乡镇分别签订了易地搬迁项目建设目标责任书和管理合同。通过健全各项工作机制,为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和制度保证。

2、深入宣传、广泛动员,营造浓厚舆论氛围

实施易地搬迁是一项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为充分调动搬迁群众参与项目建设的积极性,真正把国家实施易地搬迁的各项方针政策落到实处,市、县、乡、村各级党政组织高度重视,扎实安排,抓好落实。一是抽调专人组成工作组进村入户,宣传发动,做好搬迁群众的思想工作。金塔县对搬迁前生活困难和搬迁后一时难于适应安置区环境、生产、生活的部分农户,协调民政、残联和包挂部门,从解决群众急需解决的问题入手,为25户农户送去化肥2.5吨,地膜250公斤。二是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报刊等新闻媒体,广泛宣传党和国家易地搬迁的各项方针政策,扩大群众的知情权和监督权,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金塔县鼎新镇将易地搬迁项目的有关政策、建设内容、工程进度等方面的内容制作成网页,在网上公开发布。三是实施项目公示制。按照公正、公开、规范的原则,在安置区设立了项目永久性公示牌,向群众公示项目名称、建设性质、建设内容及规模、项目总投资、资金来源、建设年限等内容,接爱群众监督,提高项目建设透明度。四是在项目安置区公路沿线、河堤、路旁墙面等醒目位置刷写永久性宣传标语,制作永久性水泥宣传牌和移动铁制宣传牌,项目启动前共张贴临时性标语100多条,营造了易地搬迁项目建设的社会氛围。

3、整合项目、用好资金,发挥资金整体效应

为确保项目工程的建设进度,在资金使用性质不变、管理渠道不乱的前提下,紧紧围绕搬迁项目的实施,把其他项目资金向易地搬迁项目区倾斜。市政府确定将市财政配套补助建设的农村小康住宅工程与易地扶贫搬迁项目相结合,按每户由市级财政补助3000元建设小康住宅;金塔县工作超前扎实,经县政府常务会研究确定整合防护林建设、农业综合开发、黑河节水灌溉、通乡公路等项目资金269万元;肃北县结合实施200万亩退牧还草工程,整合围栏建设、饲料粮补助资金,建设搬迁牧户饲草料基地和牲畜棚圈及

配套设施。通过整合项目,有效提高了项目资金的利用率,改善了安置区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

4、制定优惠政策,促进搬迁工作顺利开展

为了加强安置区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按照“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目标实施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加强农牧民住宅、乡村基础设施、基本农田和产业化建设,实现搬迁农户居有其所、耕有所田、富有所靠,极大地改善贫困农牧民的生活条件,促进城乡协调发展。金塔县对所有搬迁户无偿划拨宅基地,以乡镇开发区和乡办农场预留的集体国有土地置换确权,变更土地承包合同,保证了所有安置户每人2亩基本口粮田。安置区的居民免费移装闭路电视和电话,儿童上学减免3--5年学杂费,优先落实农村医疗保险配套资金。肃北县结合牧民新村建设,整合退牧还草项目产业开发,建设高标准农牧民住宅,配套建设饲草料基地,修建牲畜暖棚圈舍,提高了牧民生产生活质量,改变了传统的牧业经济结构。肃州区充分利用区位优势资源,将搬迁农民安置在清水河沿线,配套开发农家乐园和旅游产业。在住房建设上,按照市委、市政府安排部署,坚持统一规划、统一划拨宅基地、统一住宅标准、统一建设、统一发放补助费的原则,结合各安置区的实际,因地制宜,灵活掌握政策原则,充分尊重搬迁群众意愿,结合搬迁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由小康办负责委托有资质设计单位,规划设计不同标准和模式的十余种小康住宅户型,积极引导农户宜商则商,宜农则农,以农兼商或以商兼农,大力发展小加工、小作坊、小维修、小商店和运输流通等商业企业,确保搬迁安置群众生产生活基本稳定的前提下,努力实现一年建设、两年搬迁、三年稳定、四至五年发展、六年后致富的目标。

5、落实“三专四制”,规范管理资金和项目

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认真落实省易地搬迁项目管理和资金管理的各项规定,严格按照国债项目管理办法运作。在资金管理上,制定《易地搬迁项目实施细则》和《易地搬迁项目资金报帐管理办法》,实行逐级报帐制管理的资金运行方式,专户储存、专款专用、封闭运行、严禁挤占挪用,并项目进度和配套资金落实程度足额拨付。明确规定各项工程凭原始支出凭证和有效附件、阶段性工程结算单、工程进度审核表等手续进行报帐的制度。在项目管理上,严格按照国债项目管理的“四制”要求,各县项目办与项目实

施乡镇签订项目建设管理目标责任书,实行县乡两级项目法人责任制,县级法人具体负责项目前期规划、论证、报批和资金管理等工作,乡级法人具体负责单项工程招投标、合同签订、工程进度和质量管理等工作。金塔县为了确保项目工程质量,县易地搬迁项目办公室加强和落实工程质量监督、检查制度,办公室下设的7个专业技术指导小组,在做好各单项工程建设技术指导的同时,也作为单项工程建设的专业监理单位,派专业技术人员对工程建设进行全过程监督,确保工程质量达到项目质量管理要求。

三、体会和下一步的打算

实施生态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在我市尚属首次,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有以下几点感受和体会:一是坚定不移的贯彻落实党和国家易地扶贫搬迁政策是实施易地扶贫搬迁项目的前提,只有不折不扣的认真落实好易地搬迁的各项政策,才能实施好项目。二是项目管理部门的理解支持,关怀指导是实施易地搬迁项目的关键,我们真诚希望省以工代赈办公室能经常性的检查、指导,只有在你们的理解、支持、关怀、指导下,我们才能更有信心、更有决心实施好项目。三是深入宣传发动,调动乡村干部和迁出群众参与项目建设的积极性,是实施好项目的保证;只有让基层干部和群众真正认识到实施这一工程给自身、家庭带来的切身利益,才能充分调动搬迁群众的积极性,更快更好地完成项目建设的各项任务。四是科学选择安置区是实施好项目的必要条件,安置区要选择充分发挥当地经济、文化、人流、物流、信息、交通、商贸流通等集镇优势的区域,有利于搬迁农牧民尽早尽快脱贫致富,也使乡镇干部的工作政绩得到体现。五是合理选择迁出区是实施项目的基础;在项目规划和实施中,对迁出区的选择我们始终坚持5个“先搬”:重点风沙口先搬,居住边缘分散的先搬,饮水困难的先搬,交通不便的先搬,上学就医困难的先搬,真正体现生态易地扶贫搬迁的目的。

据调查,我市还有1.97万人生活在祁连山林区、沙漠边缘区、自然保护区和高寒山区的农牧民,因生存条件恶劣,普遍存在出行难、吃水难、生产难、致富难,且为维持现有的生产生活条件,滥垦滥牧,毁林毁草,导致生态环境趋于恶化,形成恶性循环,已基本不具备原地脱贫致富的条件。为此,我们要抢抓国家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工程的机遇,在省以工代赈办公室的大力支持下,继续实施以祁连山林区、荒漠边

易地搬迁存在问题

http://m.myl5520.com/mingrenmingyan/98735.html

展开更多 50 %)
分享

热门关注

14岁儿子摸爸爸的小鸡鸡该说什么

书摘名言

能让人感动的想对老师说的真心话

书摘名言

cad天井平面图怎么表示

书摘名言

吕氏春秋,卷十二,知分

书摘名言

国际展会承办的意义

书摘名言

新形势下学校德育面临的挑战和出路研究

书摘名言

厦门出入境缴费

书摘名言

荷兰泛航航空公司行李规定

书摘名言

林权证宗地图

书摘名言

十八大以来纪检监察工作新举措

书摘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