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乃”表示判断的一项是( ,),a,今君乃亡赵走燕。        ,b,嬴乃夷门抱

2020-09-26   来源:英语名言

必修三文言文句式
篇一:“乃”表示判断的一项是( ,),a,今君乃亡赵走燕。        ,b,嬴乃夷门抱

文言文特殊句式练习题

一.根据要求完成以下习题:

1、“乃”表示判断的一项是

A、今君乃亡赵走燕B、嬴乃夷门抱关者C、旬乃还第D、而陋者乃斧斤考击而求之

2、“是”表判断的一项是

A是天下之大贼也 B是胜之舍人也C是吾剑之所从坠 D不知木兰是女郎

3、“则”表示判断的一项是

A、如此则荆吴之势强B、故木受绳则直C、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D、位卑则足羞

4、“即”表示判断的一项是

A、梁父即楚将项燕B、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

C、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 D、若即若离

二、请翻译下列判断句,并指出它的形式。

5.灭六国者,六国也。

6、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鸿门宴》)

7、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8、环滁皆山也。

9、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10、选出下列各组中不是被动句的一项

A败秦师于崤B恐为操所先C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D嬴闻如姬父为人所杀

11选出下列各组中不是被动句的一项

A同舍生皆被绮绣 B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C盖当蓼州周公之被逮 D受制于人

12翻译下列句子,并指出被动的标志。

1、子急去,勿留!且为楚所得。(2004上海高考题)

13阅读下面句子,找出句式不同的一句是

A.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B.不拘于时,学于余

C.青出于蓝而胜于蓝D.苟得闻子大夫之言,何后之有

14从句式看将以下各句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1.甚矣,汝之不惠2.请其矢,盛以锦囊3.一夫作难而七庙隳4.梁,吾仇也

5.身死国灭,为天下笑6.其势弱于秦7.痛哉斯言8.其两股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9.何以谓之文也

A.1、7/2、6/3、5/4/8/9B.1、4/2、3/5、6/7/8/9

C.1、2/3、4/5、8/6/7/9D.1/2、3、4/6/7/8/9

15、下面的句子句式两两相同的是()和(),()和()。

A.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B.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

C.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D.齐人勿附于秦

16、下列句子有A判断句,B被动句,C宾语前置,D介词结构后置,E句子成分的省略(即省略句)请在句后括号内标上序号注明。是省略句的,要补出省略成分。属两种句式的,同时写出。

①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也。()

②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③不拘于时,学于余。()

④师不必贤于弟子。()

⑤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③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17、下列各句中句式与其他各句不同的一项是()。

A.时人莫之许也B.古之人不余欺也C.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D.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18、从句式角度看,对下列两组句子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项脊轩,旧南阁子也。②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

③.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④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B.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也相同

C.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也不同

19、选出下列各句修辞手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舍簪笏于百龄应该是借代,“簪笏”官吏所用之物,这里指代官职。

A.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

B.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

C.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D.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

20、下列句式与所给例句画线部分相一致的一项是()

例句:不拘于时,学于余

A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B童子何知C纤歌凝而白云遏D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21、阅读下面句子,找出句式不同的一句是()

A.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

B.不拘于时,学于余

C.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D.苟得闻子大夫之言,何后之有

22、对“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不理解书本上的字句,有的跟老师学习,这只是小的方面学习;不能解决疑难问题,有的却不跟老师学习,这是把大的方面放弃了。我没看出这种人是明白事理的。

B.不理解书本上的字句,有的不跟老师学习,这是把大的方面放弃了;不能解决疑难问题,有的却跟老师学习,这只是小的方面学习。我看不出这种人是明白事理的。

C.不理解书本上的知识,不能解决疑难问题,或者以他为老师,或者不以他为老师,这是小的方面学习,大的方面放弃。我没能见到他的明白事理。“乃”表示判断的一项是( ,),a,今君乃亡赵走燕。        ,b,嬴乃夷门抱。

D.不理解书本上的字句,不能解决疑难问题,或者学习,或者不学习,大的方面放弃小的方

面学习。我怎能看出他聪明呢?

23、下列各句中不是被动句的一句是( )。

A.激昂大义B.激于义而死焉C.不能容于远近D.周公之逮所由使也

24、下列疑问句不表示反问的一句是( )。

A.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B.况草野之无闻者欤?

C.谁为哀者?D.安能屈豪杰之流„„发其志土之志哉?

25、下列各句中,句式特点与其它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A、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B、都督阎公之雅望,棨戟遥临。

C、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D、岂取之易守之难乎?

三在后面的括号内标出句式类型(写序号)。

A、判断句B、被动句C、宾语前置D、定语后置E、省略句F、介宾短语后置G、主谓倒装

1、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

2、大王来何操?()

3、《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4、是以后世无传矣。()

5、而君幸于赵王。()

6、惟你是问。()

7、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

8、沛公安在?()

9、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10、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

11、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12、微斯人,吾谁与归?

前世不同教,何古之法?(效法哪一个古代)()

13、身死人手,为天下笑。()

14、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

15、宋何罪之有?(宋国有什么罪过?)()

16、率师以来,唯敌是求。()

17、项王则受璧,置之(于)座上。亚父受玉斗,置之(于)地,拔剑撞而破之。()

18、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19、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20、五谷者,种之美者也。()

21、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功()

22、郑穆公使视客馆。()

23、试与他虫斗,虫尽靡。又试之鸡,果如臣言。()

24、善哉,祁黄羊之论也。()

25、战于长勺()

26、其故人尝与佣耕者闻之。()

27、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于)河南,臣战(于)河北。()“乃”表示判断的一项是( ,),a,今君乃亡赵走燕。        ,b,嬴乃夷门抱。

28、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29、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有几人欤?()

30、杞子自郑使(人)告于秦。()

31、于是集谢庄少年之精技击者而诏之。()

32、至则无所用,放之(于)山下。()

33、惟余马首是瞻。()

文言文特殊句式练习题

一.根据要求完成以下习题:

1、〔答案〕B2、〔答案〕D3、〔答案〕C4、〔答案〕A

二、请翻译下列判断句,并指出它的形式。

5.灭六国者,六国也。〔答案〕灭亡六国的是六国自己。形式:„„者,„„也。

6、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鸿门宴》)〔答案〕现在别人是刀和砧板,我们是鱼和肉。形式:用“为”表示判断。

7、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答案〕这就是岳阳楼雄伟的景象。形式:用“则”表示肯定判断。

8、环滁皆山也。〔答案〕环绕滁州的都是山。形式:用“皆”表示判断。

9、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答案〕这不是曹孟德被周郎围困的地方吗?形式:用“非”表示否定判断。

10、〔答案〕A11 〔答案〕A

12翻译下列句子,并指出被动的标志。

1、子急去,勿留!且为楚所得。(2004上海高考题)

〔答案〕您赶快离开,不要留下来!(否则),您会被楚国抓住。

13阅读下面句子,找出句式不同的一句是(D)

14从句式看将以下各句分类正确的一项是(A)。

15、下面的句子句式两两相同的是A和C,B和D。

16、下列句子有A判断句,B被动句,C宾语前置,D介词结构后置,E句子成分的省略(即省略句)请在句后括号内标上序号注明。是省略句的,要补出省略成分。属两种句式的,同时写出。

①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也。(A)

②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C)

③不拘于时,学于余。(BD)

④师不必贤于弟子。(D)

⑤今其智乃反不能及。(E)

③其下圣人也亦远矣。(E)

17、(C)。18、(A)。19、(D)20、(C)21、(D)22、(D)。

23、下列各句中不是被动句的一句是( )。这道题目有点问题,可能是没有答案。我个人认为ABCD都是被动句。

A.激昂于大义被义所激B.激于义而死焉被义所激而赴死。C.不能容于远近

不能被远近的人容纳。D.周公之逮所由使也

周公被逮捕就是由他指使的。如果一定要选出一个答案,就选D,“之”取消句子独立性。周公逮捕就是他指使的。

24、下列疑问句不表示反问的一句是(C )。

25、下列各句中,句式特点与其它三句不同的一项是(B)这是考倒装句的,B没有倒装,其它都有。

三在后面的括号内标出句式类型(写序号)。

A、判断句B、被动句C、宾语前置D、定语后置E、省略句F、介宾短语后置G、主谓倒装

1、(B)2、(C)3、(C)4、(C)5、(B)6、(C)7、(B)8、(C)

9、(A)10、AE)11、B)12、C)13、(B)14、(B)15、(C)16、(C)17、(E)18、(D)19、

(D)20、(A)21、(A)22、(E)

23、(E)24、(G)25、(F)26、(D)27、(E)28、(A)29、(D)30、(E)31、(D)32、(E)

33、(C)(218.89.39.50)

文言文备用
篇二:“乃”表示判断的一项是( ,),a,今君乃亡赵走燕。        ,b,嬴乃夷门抱

草书大王

张丞相好书而不工。当时流辈①皆讥笑之。丞相自若也②。一日得句③,索笔疾书,满纸龙蛇飞动。使侄录之。当波险处④,侄罔然而止。执所书问曰:“此何字也?”丞相熟视久之,亦不自识。诟其侄曰⑤:“汝胡不早问⑥,致余忘之。”

注释:①流辈:人们。②自若:像自己原来的样子,不变常态。③得句,得到佳句。④波险处:书法中笔画怪诞的地方。⑤诟(gòu):责骂。⑥胡:为什么。

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

(1)张丞相好草书而不工 ( ) (2)使侄录之 ( )

(3)侄罔然而止 ( )

第五讲 文言文阅读

常见句式

【学习目标】

了解文言文中的判断句及省略句

【重难点透视】

了解判断句及省略句的类型,学习翻译的方法。

【方法点拨】

一、判断句:

1.用“者„„也”表判断

①廉颇者,赵之良将也。(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陈胜者,阳城人也。(司马迁《陈涉世家》)

③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韩愈《师说》)

2.句末用“者也”表判断

①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战国策 .邹忌讽齐王纳谏》)

②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周敦颐《爱莲说》 ○3用“者”表判断 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3.用动词“为”或判断词“是”表判断

①马超、韩遂尚在关西,为操后患。(司马光《赤壁之战》)

②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陶渊明《桃花源记》)

③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北朝民歌《木兰诗》)

④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白居易《琵琶行》)

4、用“即”“乃”“则”“皆”“本”“诚”“亦”“素”“必”等副词表示肯定判断

① “臣本布衣。”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诸葛亮《出师表》)

②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范仲淹《岳阳楼记》)

③且相如素贱人。(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④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庄子《鱼我所欲也》)

5、用“非”表示否定判断

①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庄子《秋水》)

②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苏洵《六国论》)

③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6、无标志判断句。 文言文中的判断句有的没有任何标志,直接由名词对名词作出判断。 例如:

①刘备天下枭雄。 (司马光《赤壁之战》)

②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吕氏春秋 察今》) 划线的这个句子同样是判断句。主语由“是”充当,翻译为“这”;谓语是名词短语,由所字结构(所„„的地方)充当的。全句翻译为:这(就是)我的宝剑所掉下去的地方啊。 注意点:判断句中谓语前出现的“是”一般都不是判断词,而是指示代词,作判断句的主语,而有些 判断句中的“是”也并非都不表示判断,“是”在先秦古汉语中少作判断词,在汉以后作判断词则多起来。

二.省略句:

古今汉语都有成分省略,但在古汉语中,省略现象更为普遍,而且按照现代汉语习惯,一些不能省略的成分也都省略了。

1、主语的省略,就是把主语省略掉。

承前省 如:永州之野产异蛇,(蛇)黑质而白章;(蛇)触草木,(草木)尽死;(蛇)以啮人,(人)无御之者。 (柳宗元《捕蛇者说》)

蒙后省 如:沛公谓张良曰:“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公)度我至军中,公乃入。”(司马迁《鸿门宴》)

自述省 如:(予)爱是溪,入二三里,得其尤绝者家焉。(柳宗元《愚溪诗自序》) 对话省 如:(孟子)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 (王)曰:‘不若与人。’”

2、谓语的省略,就是把谓语省略掉。

例如:

①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曹刿论战》) ②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

3、修饰语和中心词的省略

例如:

①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吾)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吾)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修饰语的省略] (《邹忌讽齐王纳谏》)

②行一不义(事),杀一无罪(人),而得天下,不为也。[中心词的省略] (《荀子》)

4、宾语与兼语的省略,文言文不但常省略动词宾语,也常省略兼语结构中的兼语。 例如:

①杞子自郑使(人)告于秦。(《左传.肴之战》)

②郑穆公使(人)视客馆。(《左传.肴之战》)

③屠惧,投(之)以骨。 (蒲松龄《狼》)

介词和介词宾语的省略

例如:

①死马且买之(以)五百金,况生马乎? (战国策.千金市马)

②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于)河南,臣战(于)河北。(司马迁《鸿门宴》) ③试与他虫斗,(他)虫尽靡。又试之(以)鸡,果如臣言。(蒲松龄《促织》)

④此人一一为(之)具言所闻 (陶渊明《桃花源记》)

⑤旦日,客从外来,与(其)坐谈。(《邹忌讽齐王讷谏》)

分句的省略

例如:

①然力足以至焉,(而未至,)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②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亦可至远),功在不舍 (荀子《劝学》)

讨论: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经典演练】

判断句练习题

一、根据要求做题:

1、“乃”表示判断的一项是

A、今君乃亡赵走燕 B、嬴乃夷门抱关者

C、旬乃还第 D、而陋者乃斧斤考击而求之

2、“是”表判断的一项是

A是天下之大贼也 B是胜之舍人也

C是吾剑之所从坠 D不知木兰是

3、“则”表示判断的一项是

A、如此则荆吴之势强 B、故木受绳则直

C、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D、位卑则足羞

4、“即”表示判断的一项是

A、梁父即楚将项燕

B、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

C、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

D、若即若离

二、请翻译下列判断句,并指出它的形式。

1.灭六国者,六国也。

2、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鸿门宴》)

3、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4、环滁皆山也。

5、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省略句练习题:

一、请在下列句子的横线上补充省略的成分,并指出省略的成分。

1、 见渔人,乃大惊,问 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 还家,设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2、杨子之邻人亡羊,既率其党追怀之,又请杨子之竖(竖:童仆)追之。杨子曰:“嘻!亡一羊,何追者之众?”邻人曰:“多歧路。”既反, 问:“获羊乎?” 曰:“亡之

矣。” 曰:“奚亡之?” 曰:“歧路之中又有歧焉,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

3、一鼓作气,再( )而衰,三( )而竭。

4、项伯乃夜弛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 以事。

5、今乃得玩之 几席之上,举目而足。

文言文题库(理解翻译句子)
篇三:“乃”表示判断的一项是( ,),a,今君乃亡赵走燕。        ,b,嬴乃夷门抱

第2节 理解翻译文言句子

.考点要求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古文翻译要求以直译为主,并保持语意通畅。要注意原文用词造句和表达方式的特点。

.解读考点

翻译是把对语言形式的考查与文意内容的考查两个方面紧密地结合起来进行综合考查。要翻译句子,必须先理解句子。“理解文中的句子”,要求能够根据语境读懂、领会每一文句的具体含意,并能对该句从内容和表达等方面作出相关分析。正确理解文中的句子,就要抓住句中的关键词语,特别是多义实词、重点虚词、相关句式,并且要把握某些句子

的特殊含意。在此基础上翻译文中的句子。翻译句子,要求将文言句子转换成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的白话文,要做到语意准确、文从字顺、规范明了。 翻译以直译为主。所谓直译,就是将原文中的字字句句落实到译文中,译出原文用词造句的特点,甚至在表达方式上也要求与原文保持一致,在难以直译或直译以后表达不了原文意蕴的时候,才酌情采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该考点为文言文阅读中最重要的考点,地位越来越重要。

.命题规律

全采用主观题形式,要求翻译二或三个句子。

这几个句子一般为:

⑴在文中起关键作用的句子,考生须通读全文才能理解该句。

⑵含有关键词(重点实词、虚词)的句子,考生须熟悉关键词,特别是多义词,才能确定其义,准确译出,这是得分点。

⑶句式较特殊的句子。从表达方式上看,多为叙事性句子,少有议论性句子。 近几年,翻译考查越来越趋于全面,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皆涉及,而且重点也尤为突出,特别是古今同形异义实词的翻译。另外,每年的翻译中,总有一两个字词为“拦路虎”,需要临场推断。这一新特点要引起关注。 一、高中文言文特殊句式练习题“乃”表示判断的一项是( ,),a,今君乃亡赵走燕。        ,b,嬴乃夷门抱。

判断句练习题

(一)根据要求做题:

1、‚乃‛表示判断的一项是

A、今君乃亡赵走燕

B、嬴乃夷门抱关者

C、旬乃还第

D、而陋者乃斧斤考击而求之

[答案]B

2、‚是‛表判断的一项是

A是天下之大贼也

B是胜之舍人也

C是吾剑之所从坠

D不知木兰是女郎

[答案]D

3、‚则‛表示判断的一项是

A、如此则荆吴之势强

B、故木受绳则直

C、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D、位卑则足羞

[答案]C

4、‚即‛表示判断的一项是

A、梁父即楚将项燕

B、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

C、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

D、若即若离

[答案]A

(二)请翻译下列判断句,并指出它的形式。

1.灭六国者,六国也。

[答案]灭亡六国的是六国自己。

形式:„„者,„„也。

2、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鸿门宴》)

[答案]现在别人是刀和砧板,我们是鱼和肉。

形式:用“为”表示判断。

3、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答案]这就是岳阳楼雄伟的景象。

形式:用“则”表示肯定判断。

4、 环滁皆山也。

[答案]环绕滁州的都是山。

形式:用“皆”表示判断。

5、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答案]这不是曹孟德被周郎围困的地方吗?

形式:用“非”表示否定判断。

被动句练习题

(一)按要求做题:

1,选出下列各组中不是被动句的一项

A败秦师于崤

B恐为操所先

C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

D嬴闻如姬父为人所杀

[答案]A

A同舍生皆被绮绣

B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C盖当蓼州周公之被逮

D受制于人

[答案]A

(二) 翻译下列句子,并指出被动的标志。

1、子急去,勿留!且为楚所得。 (2004上海高考题)

[答案]您赶快离开,不要留下来!(否则),您会被楚国抓住。

标志:为„„所„„

2、天监初,父为吴兴原乡令,为奸吏所诬,逮诣廷尉。(2007年佛山一模)

[答案]天监初年,他的父亲是吴兴原乡令,被 奸吏诬陷,逮捕送到廷尉。

标志:为„„所„„

3、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陈涉世家》

[答案]吴广向来爱护士兵,士兵多被 他重用。

标志:为„„所„„

4、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廉颇蔺相如列传》)

[答案]我实在怕被你欺骗而对不起赵国。

标志:为„„所„„

5.否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

[答案]如果不这样,你们都将要被(他)俘虏。

标志:为„„所„„

6、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屈原列传》)

[答案]众人都喝醉了,却只有我是清醒的,因此被放逐。

标志:见+谓语

7、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 《赤壁之战》

[答案]我不能拿全东吴的土地,十万将士,被人控制。

标志:受„„于„„

省略句练习题:

(一)请在下列句子的横线上补充省略的成分,并指出省略的成分。

1、 见渔人,乃大惊,问 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 还家,设洒

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

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答案:桃源人 渔人 渔人 桃源人 渔人桃源人 (省略主语、宾语)

2、杨子之邻人亡羊,既率其党追怀之,又请杨子之竖(竖:童仆)追之。杨子曰:

‚嘻!亡一羊,何追者之众?‛邻人曰:‚多歧路。‛既反, 问:‚获

羊乎?‛ 曰:‚亡之矣。‛ 曰:‚奚亡之?‛ 曰:‚歧

路之中又有歧焉,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

答案:羊子 邻人 羊子 邻人(省略主语)

3、一鼓作气,再( )而衰,三( )而竭。

答案:鼓 鼓 (省略谓语)

4、项伯乃夜弛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 以事。

答案:之(省略宾语)

5、今乃得玩之 几席之上,举目而足。

答案:于(省略介词)

判断句、被动句的综合练习题

(一)阅读下文,把划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并指出是何种句式。(2004年上海

高考题)

齐桓公出猎,逐鹿而走入山谷之中,见一老公而问之,曰:1‚是为何谷?‛

对曰:‚为愚公之谷。‛桓公曰:‚何故?‛对曰:‚以臣名之。‛桓公曰:‚今

视公之仪状,非愚人也,何为以公名?‛对曰:‚臣请陈之,臣故畜牸①牛,生

子而大,卖之而买驹②。少年曰:‘牛不能生马。’遂持驹去。2傍邻闻之,以

臣为愚,故名此谷为愚公之谷。‛桓公曰:‚公诚愚矣!夫何为而与之。‛桓公

遂归。明日朝,以告管仲。管仲正衿再拜曰:‚此夷吾③之愚也。

使④尧在上,咎繇⑤为理,安有取人之驹者乎?3若有见暴如是叟者,又

必不与也。公知狱讼之不正,故与之耳,请退而修政。‛孔子曰:‚弟子记之,

桓公,霸君也;管仲,贤佐也。犹有以智为愚者也,况不及桓公、管仲者与。‛

(《说苑〃政理》)

①牸(zì):母牛。②驹:小马。

③夷吾:管仲之名

④使:假如。⑤咎繇(yáo):即皋陶,唐尧时任法官,主持审判。

[答案]1、这是什么山谷?(判断句)

2、附近的邻居听说了这件事,认为我很傻,所以给这个山谷取名叫做愚公之谷。

(判断句)

3、如果有人像这个老人一样被欺负,也一定不会给(他马驹的)。 (被动句)

(二)阅读下文,把划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并指出是何种句式。(2003年全国

高考题)

病,人闻,往夜告之,弥子矫驾君车而出。君闻之而贤之曰:‚孝哉,为母之故

而犯刖罪!‛与君游果园,弥子食桃而甘,不尽而奉君。君曰:‚爱我哉,忘其

口而我!‛及弥子色衰而爱弛,得罪于君。君曰: ‚是尝矫驾吾车,又尝食我

以余桃。‛②故弥之行未变于初也,前见贤而后获罪者,爱憎之至变也。(《史

记 老子韩非子列传》

答案:

①过去弥子瑕被卫君宠爱。(被动句)

② 所以,弥子的行为和当初相比没有变化,以前被称赞而以后却(因此)获罪

的原因,是因为人的爱憎感情发生了极大的变化。(被动句)

宾语前置句练习题

(一)按下列要求做题

1.选出不是宾语前置的句子

A何以知之?

B未之有也。

C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D 唯才是举。

答案:C

2.A君安与项伯有故?

B唯余马首是瞻

C君何以知燕王?

D寂寥而莫我知也。

答案:A

(二)请翻译下列划线的文言句子,并指出宾主语前置的条件。

1、大王来何操?(《鸿门宴》)

答案: 大王来时拿什么礼物?

条件:疑问句中,宾语是疑问代词,宾语前置。

2、沛公安在?(《鸿门宴》)

答案:沛公在哪里?

条件: 疑问句中,宾语是疑问代词 ,宾语前置。

3、孔子云:‚何陋之有?‛

答案: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

条件:“之”作为提宾的标志

4、譬若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哉!

答案:好像把肉投给饥饿的老虎,有什么功劳!

条件:“之”作为提宾的标志

5、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答案:不理解句读,不能解决疑惑。

条件:“之”作为提宾的标志

6、去我三十里,惟命是听。

答案:离开我三十里,只听从命令。

条件:“之”作为提宾的标志,

7、古之人不余欺也。

答案:古代人没有欺骗我。

条件:否定句中,宾语是代词 ,宾语前置。 定语后置句练习题

(一)按下列要求做题:

1.选出下列各组中不含定语后置的一项

A疆土之新辟者,移民以居之

B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C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D今战士还者及关羽水军精甲万人。

答案:B

(二)翻译下列句子,并指出它的形式。

①中心词+之+定语+者;②中心词+而+定语+者;③中心词+之+定语。

1、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

答案:村中一个多事的少个驯养了一只虫。

形式:中心词+定语+者

2、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

答案:有一个吹洞 箫的客人,随着歌声而相和伴奏。

形式:中心词+定语+者

3、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与?

答案:能不改变自已志向的官员,全国这样大的地方,有几个人呢?

形式:中心词+而+定语+者

4、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答案: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强健的筋骨。

形式:中心词+之+定语

5、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答案:铿然有声音的石头,到处都是。

形式:中心词+之+定语+者

状语后置句练习题:

翻译下列状语后置句。

1、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答案:月亮从东山的上面升起,在斗牛之间徘徊。

2、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答案:州官登门,催促之心比星火还急。

3、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

答案:头发花白的老人不会背着或头顶着重物在路上走了。

宾语前置句、状语后置句的综合练习题:

(一)阅读下文,找出文中的介词结构后置句和宾语前置句,并将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师旷琴撞晋平公

2013年长春通识培训高中语文文言文与实用类文本模块一答案
篇四:“乃”表示判断的一项是( ,),a,今君乃亡赵走燕。        ,b,嬴乃夷门抱

2013年长春通识培训高中语文文言文与实用类文本模块一答案

1、下列句子中“见”不表被动的一句是选择一项:

A. 欲与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B. 人皆以见侮为辱,故斗也

C. 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

D. 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2、下面句子没有成分省略现象的一句是

选择一项:

A. 即墨大夫出与战,败死

B. 燕王以为然,使骑劫代乐毅

C. 城中相与推田单,立以为将军

D. 老臣窃以为媪之爱燕后,贤于长安君

3、被动句的主语不是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的发出者,而是行为的接受者。文言中,常常借助一些__________、助词来表示被动。

选择一项:

A. 谓语

B. 主语

C. 宾语

D. 介词

4、下列句子中,不同于其余三项的是

选择一项:

A. 余是以记之

B.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C. 大王来何操

D. 又试之鸡,果如成言

5、选出下列各组中不是被动句的一项

选择一项:

A. 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

B. 恐为操所先

C. 败秦师于崤

D. 嬴闻如姬父为人所杀

6、下列各组句子中,句式不相同的一组是

选择一项:

A. 沛公安在 大王来何操

B. 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

与言皇上无权,君未之信也

C. (亮)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D. 微斯人,吾谁与归 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

7、选出与“申之以孝悌之义”句式不同的一项­­­

选择一项:

A. 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

B.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C. 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D.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

8、判断句是对事物的性质、情况、事物之间的关系做出肯定或否定判断的句子。文言中常用以下几种形式表示判断。其中“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是哪一种形式? 选择一项:

A. “也”表判断

B. 用副词表判断

C. 用“者”或“也”表判断

D. 用动词“为”“是”表判断

“乃”表示判断的一项是( ,),a,今君乃亡赵走燕。        ,b,嬴乃夷门抱。

9、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文言文中用疑问代词“谁”、“何”、“奚”、“安”等做宾语时往往放在动词的_____。

选择一项:

A. 后面

B. 上方

C. 前面

D. 中间

10、新课标对高中文言文教学的目标要求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______、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

选择一项:

A. 语音

B. 修辞

C. 语法

D. 文言虚词

11、下列句式与“族秦者秦也”不同的一项是

选择一项:

A.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B. 官理,非吾业也

C. 古之人不余欺也

D. 此世所以不传也

__________。

选择一项:

A. 主语

B. 副词

C. 助词

D. 动词

13、“则”表示判断的一项是

选择一项:

A. 位卑则足羞

B. 如此则荆吴之势强

C. 故木受绳则直

D.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14、下列红色加粗实词含义相同的一组是

选择一项:

A. 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B. 人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C. 六王毕,四海一

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

D. 奈何取之尽锱、铢

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囷兮

反馈

Your answer is correct.

15、古代文体

选择一项:

A. 序

B. 散

C. 论

D. 杂

16、下列句中没有宾语前置现象的一句是

选择一项:

A. 臣实不才,又谁敢怨

B. 古之人不余欺也

C.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D. 甚矣,汝之不惠

选择一项:

A. 是为何谷

B. 何为以公名

C. 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

D. 以臣为愚

18、下面句子中既有使动用法又有意动用法的一项是

选择一项:

A.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B. 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C.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D.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19、词义的转移是指词义由指甲事物变为指乙事物。如:“烈士暮年,壮心不已”(《龟虽寿》)中的“烈士”,本指有操守有抱负的男子,现在则专指__________。

选择一项:

A. 男人

B. 君子

C. 女人

D. 为革命事业献身的人

20、下列句中“之”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选择一项:

A.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B. 是寡人之过也

C. 谨庠序之教

D. 寡人之民不加多

21、“留” 即保留原文不译,如国名、__________、人名、官名、朝代名、帝号,以及某些典章制度的名称和度量衡标准等,均不译。

选择一项:

A. 通假字

B. 引申义

C. 本意

D. 地名

22、下列各组句子中句式相同的一组是

选择一项:

A. 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

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

B.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

C. 子非鱼,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臣实不才,又谁敢怨

D. 夫晋,何厌之有

子何恃而往

23、下列句中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选择一项:

A. 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丧死:丧失生命

B. 谨庠序之教

庠序:学校

C. 鸡豚狗彘之畜

豚:小猪 彘:猪

D. 数罟不入洿池

数罟:密网

24、下列各组句子全是否定句中宾语前置的一组是

选择一项:

A. 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

当臣之临河持竿,心无杂虑,唯鱼之念

B. 故凡为愚者,莫我若也 我无尔诈,尔无我虞

C. 乃人见,曰:“何以战?”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D.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权知其意,执肃手曰:“卿欲何言?”

25、对下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选择一项:

A. 但以刘日薄西山 薄:迫近。

B.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 伏惟:俯伏思量。古代下级对上级表示恭敬的用语。

C. 岂敢盘桓,有所希冀 盘桓:逗留,徘徊不进的样子。

D. 庶刘侥幸,保卒余年 庶:庶民,百姓。

26、动词、形容词、名词用作有“使”、“令”意义的动词,具有“使______怎么样”的意思,这就是使动用法。

选择一项:

A. 定语

B. 状语

C. 补语

D. 宾语

“乃”表示判断的一项是( ,),a,今君乃亡赵走燕。        ,b,嬴乃夷门抱

http://m.myl5520.com/mingrenmingyan/125445.html

展开更多 50 %)
分享

热门关注

时间的英语名言【荐】

英语名言

珍惜时间英语名言(合集二篇)

英语名言

时间英语名言精选二篇

英语名言

时间的英语名言【热】

英语名言

跟时间的英语名言

英语名言

珍惜时间的英语名言精选二篇

英语名言

珍惜时间的英语名言警句二篇

英语名言

英语名言警句四篇

英语名言

审批权限管理制度

英语名言

广东省公务交通费用报销额度

英语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