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扶贫标准 中国最新扶贫标准

2005-11-30   来源:数学课件

中国的精准扶贫
篇一:新扶贫标准 中国最新扶贫标准

精准扶贫是为了抵消经济减贫效应的下降而必需采取的措施,将成为未来中国农村扶贫的主要方式。目前,我国在精准扶贫方面的困难体现在精准识别、精准扶持和精准考核三个方面,对此,应从改革贫困标准的制定方法,完善精准识别机制;完善精准扶贫考核机制;探索和建立贫困户的受益机制;改革扶贫资金管理体制和加强资金整合及在金融方面创新到户机制等方面创新精准扶贫工作机制,以保证精准扶贫工作的实际成效。

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11月在湘西考察时提出了“扶贫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要精准扶贫,切忌喊口号,也不要定好高骛远的目标。”在习总书记明确提出精准扶贫的理念后,中央办公厅在2013年25号文《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中,将建立

精准扶贫工作机制作为六项扶贫机制创新之一。

一、精准扶贫含义和作用

精准扶贫最基本的定义是扶贫政策和措施要针对真正的贫困家庭和人口,通过对贫困人口有针对性的帮扶,从根本上消除导致贫困的各种因素和障碍,达到可持续脱贫的目标。精准扶贫的主要内容包括:贫困户的精准识别和精准帮扶,扶贫对象的动态管理和扶贫效果的精准考核。精准识别就是通过一定的方式将低于贫困线的家庭和人口识别出来,同时找准导致这些家庭或人口贫困的关键性因素,它是精准扶贫的基础。精准帮扶是在精准识别的基础上,针对贫困家庭的致贫 原因,因户和因人制宜地采取有针对性的扶贫措施,消除致贫的关键因素和脱贫的关键障碍。动态管理首先是对所有识别出来的贫困户建

档立卡,为扶贫工作提供包括贫困家庭基本状况、致贫原因和帮扶措施等方面的详细信息,为精准扶贫提供信息基础。然后根据贫困状况的实际变化,及时识别出新的贫困家庭和人口,同时将已经脱贫的家庭和人口调整出去,保持精准扶贫的有效性。精准考核是对精准扶贫的效果进行考核,主要针对地方政府。新阶段的农村扶贫工作有明确 的分工,中央政府负责区域发展和片区开发,地方政府负责精准扶贫工作。精准考核的目的是督促贫困地区的地方政府将精准扶贫作为工作的重点。

长期以来,中国的农村扶贫的主要特点是区域瞄准,没有识别到户。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中国的主要扶贫对象是国家或省确定的贫困县,2001年开始将扶持的重点转向15万个贫困村,2011年,国家又确定了14个连片特困地区。可见,中国的农村扶贫长期以贫困地区的区域开发为主要手段。由于农村贫困人口相对集中在中西部的一些资源环境条件恶劣、地理位置偏远的贫困地区,中国政府采用以区域开发为重点的开发式扶贫有其合理性。首先,改革开放初期,中国

农村在整体上处于贫困状况,贫困人口在贫困地区的比例很大,区域性扶贫开发尽管瞄准的是贫困地区而不是贫困家庭和个人,也能使大量的贫困人口受益。其次,由于有更多的信息可以利用,对区域(无论是贫困县还是贫困村)识别的难度远远低于贫困户的识别。再次,区域开发的重点是改善贫困地区的生产和生活条件,通过基础设施 和公共服务的改善来提高当地的农业和非农业生产的效率,从而使农户能够通过更高效率的创收活动来增加收入水平并摆脱贫困。因此,

政府只需要集中财力于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的提供等方面,需要的财政资源相对较少。中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和对贫困地区的持续开发带来了大规模的减贫,按世界银行1天1美元的贫困标准估计,中国30年间减少了6亿多贫困人口。中国的大规模减贫对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的实现具有决定性的作用,1981-2008年全球的贫困人口从15亿减少到8.05亿,中国贡献了全球减贫的90%。

然而,随着整个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特别是收入分配不平等程度的扩大,以区域开发为重点的农村扶贫已经出现了偏离目标和扶贫效果下降的问题。30多年的高速经济增长使在平均水平上衡量的人均收入快速增长的同时,也出现了严重的收入分配不平等现象。全国的基尼系数从1981年的0.288提高到2012年的0.474,不平等程度增加了65%。农村的基尼系数从1987年的0.2124提高到2011年0.3897,增加了83%。不平等程度的扩大意味着处于收入分配底端的贫困人口越来越难以享受经济增长的好处,即经济增长的减贫效应下降。意味着靠推动贫困地区经济增长来带动贫困人口脱贫的效果越来越差,而中国经济增长速度的下降和具有更强减贫效应的农业在GDP中比重的下降进一步降低了经济增长的减贫效应。中国未来通过经济增长来大规模减贫的可能性大大降低了。在经济增长减贫效应下降的背景下,实施更加有针对性的扶贫政策来直接对贫困人口进行扶持就显得越来越重要。精准扶贫就是为了抵消经济增长减贫效应的下降而必需采取的措施,将成为未来中国农村扶贫的主要方式,也是农村贫困人口到2020年摆脱贫困的根本保证。

二、实施精准扶贫的难点

精准扶贫对未来农村减贫意义重大,但它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做好精准扶贫工作需要理解精准扶贫的难点并寻求有效的解决方式。目前在精准扶贫方面的困难主要体现在精准识别、精准扶持和与之相关的精准考核这三个方面。

在精准识别方面,国家制定的识别标准是2013年人均纯收入低于2736元的贫困家庭和人口。根据国家统计局利用农村住户抽样调查数据的估计,2013年底全国共有8249万收入低于2736元的贫困人口,他们是今后精准扶贫的主要对象。精准识别中遇到的问题是精确统计农户的收入是一件复杂的事情,通常由专业机构(如统计部门)通过抽样的方式进行,成本很高,基层政府没有能力可靠地进行所有农户的收入统计。在没有准确家庭收入信息的情况下,对贫困家庭和人口的识别和建档立卡工作通常只能在名额的控制下依靠基层民主评议的方法来进行。建档立卡的名额是在统计部门利用农村住户抽样调查数据估计出的各省和县的贫困发生率的基础上分配的,同时允许各地有10%左右的上浮幅度。名额控制的目的是防止各地为了获得更多的扶贫资源而过分夸大贫困人口数量。

精准扶持是以精准识别为基础的,只针对建档立卡贫困户。由于精准识别出现偏差,那么扶持的对象中有一半是非贫困户,而未得到扶持的农户中,又有一半是贫困户。在这种情况下,即使针对建档立卡户的精准扶持措施到位,实际效果突出,但以收入标准进行精准考核必然出现大大低估精准扶贫效果的问题。这是目前精准考核方面面

临的困境。

三、创新精准扶贫的工作机制中国最新扶贫标准

针对精准扶贫工作中面临的困难,需要进一步创新精准扶贫工作机制,以保证精准扶贫工作的实际成效。

第一,需要改革贫困标准的制定方法,进一步完善精准识别机制。由于技术和成本上的问题,基层政府不可能获得农户可靠的收入数据。那么以收入作为贫困户的唯一识别标准显然是脱离实际的,也是不可行的。

第二,完善精准扶贫考核机制。目前国家统计局对全国农村贫困人口的估计依据的是收入和消费指标和贫困线标准。但如果继续用该方法作为精准扶贫效果的考核,就会出现识别和扶持标准与考核标准不一致的问题。

第三,地方政府重点探索和建立贫困户的受益机制。由于导致贫困的因素是多方面而不是单一的,精准扶贫不仅需要采取综合性的扶持措施,而且也需要有长远的眼光,同时干预导致贫困的短期因素和长期因素。中国最新扶贫标准

最后,在金融扶贫方面需要创新到户机制,重点探索地方政府和金融机构在担保、保险和信贷等综合金融扶贫方面的合作模式,降低信贷的成本和风险。此外,大力发展专业性的民间组织参与扶贫到户工作,提高扶贫到户效率。

中国扶贫开发的意义与当前的形势
篇二:新扶贫标准 中国最新扶贫标准

中国扶贫开发的意义与当前的形势

【日期:2015-12-23】 【来源:《中国扶贫》杂志2015年第23期】 【阅读 7825 次】

“文化大革命”结束的时候,我国的国民经济处在崩溃的边缘,按照当时国际上通行的每人每天收入1美元以下为贫困人口的标准,我国的老百姓尤其是农民大多数都属于贫困人口,国家没有条件来组织大规模的扶贫开发。

中国扶贫之路

到1978年的时候,据统计全国连基本温饱都没解决的绝对贫困人口有2.5亿。自1980年代我国进入改革开放以后,国家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到80年代中期,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在全国开展有计划、有组织、大规模的扶贫开发,从中央到地方设立了政府扶贫开发工作机构,确定了贫困人口的标准,明确了592个县为国家贫困县,中央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用于扶贫开发,正式吹响了中国扶贫开发的进军号。

中国的扶贫开发起点很低,1986年第一次确定的绝对贫困人口标准仅为人均纯收入206元,按此标准计算,当时全国有绝对贫困人口1.25亿。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曾经想在新世纪到来之前消除贫困,并向世界宣布不把贫困人口带入21世纪。因此1994年国务院颁布了《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决定用7年时间让当时的8000万贫困人口脱贫,由此发起了中国扶贫开发第一次攻坚战。在“八七扶贫攻坚”期间,除中央财政不断加大扶贫投入外,还广泛组织党政机关和动员社会各界参与扶贫开发,如把中央国家机关272个单位组织起来,长期定点帮扶国家贫困县;把东部发达地区全部组织起来,长期结对帮扶西部贫困地区。《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的实施,虽然没有彻底解决全国绝对贫困人口脱贫的问题,但给新世纪的扶贫开发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进入新世纪之后,中央直面我国农村仍然存在的突出贫困问题,从实际出发部署全国的扶贫开发工作。2001年国务院颁发了《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年)》,对扶贫开发不但没有放松,而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2011年,国务院又颁发了第二个中国农村扶贫开发十年《纲要》

,重新定义了中国扶贫开发的理念,重新调整了扶贫开发

的战略,重新制订了扶贫开发的政策措施。

简要地概括来说,中国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启动了有计划、有组织、大规模的扶贫开发,主要任务是解决贫困人口的基本温饱问题。到2011年国家出台新的扶贫开发《纲要》之时,贫困人口的标准已提高到人均纯收入2300元,此时还有贫困人口1.28亿,但不再是基本温饱问题都没解决的绝对贫困人口,而是已经解决了温饱但处于相对贫困状态的低收入人口,扶贫开发的主要任务已经由解决绝对贫困人口的温饱转变到巩固温饱成果、加快脱贫致富、改善生态环境、缩小发展差距。

说到我国扶贫开发的总方针,概括起来就是:政府主导,社会参与,以人为本,自力更生,开发扶贫。

政府主导,就是整个扶贫开发工作由政府安排部署和组织开展,政府设立专门的扶贫工作机构具体来抓,主要由政府安排专项财政扶贫资金来实施扶贫项目,并实行省负总责、县抓落实、党政一把手为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制。

社会参与,就是广泛动员和组织社会各界参与扶贫,主要形式有中央国家机关对国家贫困县的定点扶贫、东部各省区市对西部地区的东西扶贫协作、地方各级组织的机关对贫困县乡村的定点扶贫、各级扶贫社团组织的扶贫、其余社会各界的扶贫、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在我国开展的扶贫合作。

以人为本和自力更生,就是特别重视贫困群众的生存权和发展权,把他们摆在平等和尊重的位置,以服务的态度对他们给予关心、帮助和扶持。并坚持以群众为主体,激发、调动和依靠他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脱贫致富。

开发扶贫,就是开发式扶贫,这是扶贫开发与救济的区别。就是对贫困地区和有一定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开发当地资源,增强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能力,主要依靠自身力量脱贫致富。

从2011年第二个中国扶贫开发《纲要》出台起,我国的扶贫开发又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中央对新阶段扶贫开发的主要政策措施是:提高扶贫标准、增加扶贫投入、以连片特困地区为主战场。

提高扶贫标准,就是把贫困人口的标准从2009年的人均纯收入1196元提高到2300元。 增加扶贫投入,就是大幅度增加财政专项扶贫资金。2014年,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就从2010年的222.68亿增加到433亿。

以连片特困地区为主战场,就是国家将11个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和已明确实施特殊政策的西藏、四川藏区、新疆南疆三地州,作为扶贫攻坚主战场。

《纲要》提出的扶贫开发总目标是“两不愁、三保障”,即实现扶贫对象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

中国扶贫的意义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扶贫开发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就,按照世界银行统计,我国已减少

6.6亿贫困人口,国际社会公认这是人类减贫史上的“中国奇迹”。这一成就的取得,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

(一)经济意义

1、扶贫开发促进了欠发达地区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区域发展的严重不平衡性。

2、扶贫开发加快了贫困地区群众增加收入的步伐,为缩小我国居民收入差距发挥了重要作用。

3、扶贫开发促进了内需的增长,为减弱金融危机的冲击和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4、扶贫开发为确保全面实现小康发挥了重要作用。

因此,为了进一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加快缩小收入差距、有力推动内需增长、如期实现全面小康,必须进一步加大扶贫开发的力度。

(二)政治意义

1、大力抓好扶贫开发,是共产党根本宗旨的具体体现。

2、大力抓好扶贫开发,是社会主义本质特征的具体体现。

3、大力抓好扶贫开发,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具体体现。自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的领导人都把扶贫开发、消除贫困作为重大的政治问题来强调。

邓小平:“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

江泽民:“加快贫困地区的发展,不仅是一个重大的经济问题,而且是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就是因为它直接关系国家的安定团结和长治久安。”

胡锦涛:“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习近平:“如果贫困地区长期贫困,面貌长期得不到改变,群众生活长期得不到明显提高,那就没有体现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那也不是社会主义。”

扶贫开发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最大的民心工程、最大的德政工程,从一定意义来说,扶贫开发的政治意义大于经济意义。正是因为党和政府一直坚持大力抓好扶贫开发,密切了人民群众与党和政府的联系,使贫困地区群众成为党和政府最坚定的拥护者和称颂者。

(三)社会意义

1、扶贫开发促进了社会公平。

2、扶贫开发促进了社会和谐。

3、扶贫开发促进了社会稳定。一个时期以来,社会最大的不公体现在收入分配的不公,贫困地区群众享受到的改革成果相对较少,是扶贫开发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这种不公平。扶贫开发广泛地把社会各界组织起来参与,不仅密切了党群、干群的关系,而且在较大范围融洽了社群关系。随着经济发展向中等收入迈进,各种社会矛盾日益凸显,扶贫开发在维护贫困地区的社会稳定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四)国际意义

1、中国的扶贫开发为全球减贫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

2、中国的扶贫成就成为举世公认、最有说服力的“中国道路”的实证。\

3、中国的扶贫开发为我国树立良好的国际形象、提升国家影响力发挥了重要作用。

4、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的扶贫开发完成了全球减贫任务的80%以上,并为世界的减贫事业提供了宝贵的经验。这种成就、经验和影响力是毋庸置疑和无可辩驳的。

当前扶贫开发面临的形势

(一)任务十分艰巨可简单概括为:人口众、范围广、程度深、要求高、时间紧、难度大。

(二)困难问题不少

1、扶贫资金投入不足。

2、扶贫项目效益欠佳。

3、扶贫事业的社会参与度不够。

4、贫困地区群众自主性发挥不够,自力更生精神有所减弱。

(三)局面非常可喜

1、党中央国务院、市委市政府和贫困地区各级党委政府极端重视,抓扶贫开发的力度前所未有。

2、长期卓有成效的扶贫开发工作,为扶贫攻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提供了丰富的经验。

3、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为扶贫攻坚提供了充分的物质条件。

4、社会各界对扶贫开发的关注度越来越高,企业、社团、个人支持参与扶贫开发方式越来越多,力度越来越大。

最后的攻坚战

根据实现“中国梦”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我国将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个目标的实现并不是唾手可得的事情,最大的一块硬骨头就是解决目前尚有的7000多万贫困人口脱贫,并一起实现小康的问题。所以习总书记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没有农村的小康,特别是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针对扶贫开发,他特别指出:“扶贫开发工作依然面临十分艰巨而繁重的任务,已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期。形势逼人,形势不等人。”所以,中央下了极大的决心,习总书记亲自作专题调研和安排部署,下达了最后的扶贫攻坚战动员令。以2015年6月18日习总书记在贵州调研期间专门主持召开的涉及武陵山、乌蒙山、滇桂黔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有7个省区市委书记参加的扶贫攻坚座谈会为标志,全国扶贫攻坚的总攻正式发起。

扶贫攻坚总的指导方针,就是习总书记提出的“四个切实”:

切实落实领导责任。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地)县抓落实的管理体制,片为重点、工作到村、扶贫到户的工作机制,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扶贫开发工作责任制。

切实做到精准扶贫。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第一书记)精准、脱贫成效精准。实施“四个一批”的扶贫攻坚行动计划,即通过扶持

生产和就业发展一批,通过移民搬迁安置一批,通过低保政策兜底一批,通过医疗救助扶持一批,实现贫困人口精准脱贫。

切实强化社会合力。坚持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等多方力量、多种举措有机结合和互为支撑的“三位一体”大扶贫格局,健全东西部协作、党政机关定点扶贫机制,广泛调动社会各界参与扶贫开发的积极性。

切实加强基层组织。抓好以村党组织为核心的村级组织配套建设,并做到每个贫困村都有驻村工作队、每个贫困户都有帮扶责任人。工作队和驻村干部要一心扑在扶贫开发工作上,有效发挥作用。

以重庆为例,其扶贫攻坚的目标是:2017年底,实现18个重点区县全部“摘帽”、1919个贫困村整村脱贫、165.9万贫困人口全部越过扶贫标准线;2018年打扫战场,巩固成果。 具体计划是:2015年底,涪陵、潼南脱贫摘帽,15个非重点区县全面完成脱贫任务;2016年底,万州、黔江、南川、丰都、武隆、忠县、秀山7个重点区县脱贫摘帽;2017年底,其余全部9个重点县脱贫摘帽。

重庆主要采取的政策措施是:

加快路、水、电、通信、环境整治等基础设施建设。如将贫困村通村通畅工程建设标准提高至55万元/公里,确保2017年贫困区县行政村通畅率达100%;2017年实现有线电视网络、光纤入村、数字电视信号覆盖均达到100%。

加大医疗扶贫力度。如优先推进贫困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标准化率达100%;全面推进乡村医生签约服务,建立完善针对贫困人口的医疗保险和医疗救助制度,3年内投入3.37亿元,将符合条件的20万因病致贫群众纳入医疗救助范围,资助其参加合作医疗保险,并逐步提高参保缴费资助标准。

实施低保救助兜底政策。通过农村低保标准与扶贫标准“两线合一”,统一调整为230元/人/月;将贫困人口中没有劳动能力、需由社会保障兜底的,全部纳入农村低保范围。

大力深化教育扶贫。对贫困户子女每生每年的教育资助为:学前教育阶段2160元、小学阶段1000元、初中阶段1250元;就读中职和公办普通高中免学费,并资助助学金2000元;进入高等教育阶段,除提高助学贷款额度和延长还款期限外,资助助学金3000元。

中国扶贫标准上调至2300元-2011
篇三:新扶贫标准 中国最新扶贫标准

中国扶贫标准上调至2300元

2011-11-30 04:17:19 来源: 京华时报(北京)

转发到微博(60)

有7194人参与 手机看新闻

据新华社电 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昨天在京召开,中央决定将农民人均纯收入2300元(2010年不变价)作为新的国家扶贫标准,这个标准比2009年提高了92%,把更多低收入人口纳入扶贫范围。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出席会议并发表讲话。胡锦涛在讲话中指出,这次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是在“十二五”时期顺利开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入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总结我国扶贫开发工作取得的成就

和经验,分析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扶贫开发形势和任务,全面部署《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贯彻落实工作,动员全党全社会力量,坚决打好新一轮扶贫开发攻坚战。

胡锦涛强调,当前中国扶贫开发已经从以解决温饱为主要任务的阶段转入巩固温饱成果、加快脱贫致富、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发展能力、缩小发展差距的新阶段。

胡锦涛指出,到2020年,深入推进扶贫开发的总体目标是:稳定实现扶贫对象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贫困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接近全国平均水平,扭转发展差距扩大趋势。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会议讲话中强调,要顺应经济社会发展和扶贫开发的阶段性变化,不断完善扶贫开发政策。中央决定将农民人均纯收入2300元(2010年不变价)作为新的国家扶贫标准。这个标准比2009年提高了92%。各地发展不平衡,经济发达地区可根据自身实际和能力确定更高的本地扶贫标准。中国最新扶贫标准

■解读

更接近国际贫困标准线

中国最新扶贫标准

更多低收入者享受扶持

提高扶贫标准,最直接的影响是让更多低收入群体享受到政策的扶持,逐步解决收入差距过大的问题。

中国社科院农村所原副所长杜晓山表示,提高扶贫标准,有几方面的意义。

首先,加大对贫困人口的扶持,有利于缩小贫富差距。其次,体现了中央对贫困问题的重视。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增强,中央应该加大对中西部地区、贫困地区人民改善生活的扶持力度。

过去一直说贫困人口减少,但事实上实地了解后会发现,贫困人口和地区存在很多非常严重的问题,诸如入学、医疗等问题,所以以前单纯说贫困人口减少,不够实事求是。

据新华网消息,经过此次大幅上调,中国国家扶贫标准线与世界银行的名义国际贫困标准线的距离为史上最近。世界银行2008年宣布,将国际贫困标准从每天生活费1美元提升至1.25美元。

按照29日人民币市场汇价1美元兑6.3587元人民币计算,中国新的国家扶贫标准大致相当于每日1美元。

■释疑

1

标准上调考虑物价及收入状况

2300元是如何制定的?

2300元的标准是如何制定的?根据会议发布内容,2300元是去年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秘书长赵树凯说,我国1986年制定贫困标准时,以每人每日2100大卡热量的最低营养需求为基准,再根据最低收入人群的消费结构来进行测定。目前,2300元的贫困线应该综合考虑了我国农民购买力、农村物价上涨、国际贫困标准等因素。

赵树凯认为,2300元的标准与2009年相比,提高92%,幅度较大,体现了中央对农村地区的重视,改善贫困人口生活的决心。

2

标准大幅提高有利于西部扶贫

为什么一下提高幅度这么大?

中国扶贫标准经历过几次调整,而这一次,一下子从1274元调整为2300元,幅度空前。

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教授任常青分析表示,在新标准下,中国贫困人口会大幅增加。据新华网消息,标准调整后,全国贫困人口数量和覆盖面也由2010年的2688万人扩大至1.28亿人,占农村总人口的13.4%,占全国总人口(除港澳台地区外)的近十分之一。

为什么提高幅度这么大?任常青表示,新标准主要是考虑到下一个10年的扶贫纲要,如果标准太低,需要经常调整,并不利于扶贫发展。如果标准较低,很多地方只能“插花式”地扶贫。而大幅度提高扶贫标准后,有利于中西部地区连片扶贫开发,也有利于整个地区的规划和发展。

3

贫困人口增加不影响国家形象

贫困人口增多会不会增加公众疑虑?

中国社科院农村所原副所长杜晓山表示,有的人会认为,贫困人口大幅增加,会影响国家形象,这种想法虽情有可原,但以前对外宣称的贫困人口数量,确实不符合实际。提高

标准覆盖更多贫困人群,是国家经济实力的体现,是一个国家开放、信心和能力的体现,不会影响国家形象。

公开资料显示,2011—2015年段越南的贫困户标准是:农村贫困户标准为人均年收入480万越盾以下,折合成人民币是1511元。而2010年越南人均GDP是1162美元,中国是4500美元,相差近3倍。

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教授任常青表示,与国际标准相比,即使是与一些亚洲邻国相比,中国的贫困线都划得太低。提高标准是与国际接轨的表现,如果不提高,让很多贫困人口享受不到国家扶持,才恰恰会影响国家形象。

4

贫困人口将享受相关扶持政策

贫困人口和地区能得到哪些实惠?

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教授任常青介绍,贫困人口和地区将得到国家扶贫资金的重点扶持和帮助。

扶贫资金在贫困地区重点投放,通过扶贫开发项目扶持,比如有的贫困村会整村推进,国家出配套资金,改善基础建设,修建文化场所,山区进行道路建设,以及农田改造、农村灌溉、水利条件的改善等。

此外,国家财政还拿出部分资金,在贫困村设立村级互助资金项目,目前中央层面每个贫困村给钱是15万元,地方财政根据自身情况,可以在15万元的基础上往上加。这些钱相当于村里的循环资金,贫困村民可以借出来周转、用于创业等,有借有还,交一定的资金占用费。任常青表示,农民在银行贷款比较难,而这部分钱,就是给贫困村的优惠,“借的人多了,再还回来,资金量越来越大,可以带动村里富起来”。

■扶贫资金管理

对扶贫对象补助 必须在村内公示

昨天,财政部、发展改革委、国务院扶贫办发布了修订后的《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管理办法》。办法增加了关于公告公示制度的要求: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年度使用计划、支持的项目和资金额度要进行公告、公示,接受社会监督。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对扶贫对象给予补助,在所在行政村进行公告、公示。

资金新增主要用于连片特困地区

中国最新扶贫标准
篇四:新扶贫标准 中国最新扶贫标准

  2011年11月19日,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宣布,根据到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要求,适应我国扶贫开发转入新阶段的形势,中央决定将农民人均纯收入2300元(2010年不变价)作为新的国家扶贫标准,这个标准比2009年1196元的标准提高了92%,对应的扶贫对象规模到今年年底约为1.28亿人,占农村户籍人口比例约为13.4%。今天小编就将与大家分享:中国最新的扶贫标准。具体内容如下,仅供参考阅读:

  中国扶贫最新标准:上调至2300元

  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昨天在京召开,中央决定将农民人均纯收入2300元(2010年不变价)作为新的国家扶贫标准,这个标准比2009年提高了92%,把更多低收入人口纳入扶贫范围。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出席会议并发表讲话。胡锦涛在讲话中指出,这次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是在“十二五”时期顺利开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入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总结我国扶贫开发工作取得的成就和经验,分析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扶贫开发形势和任务,全面部署《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贯彻落实工作,动员全党全社会力量,坚决打好新一轮扶贫开发攻坚战。

  胡锦涛强调,当前中国扶贫开发已经从以解决温饱为主要任务的阶段转入巩固温饱成果、加快脱贫致富、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发展能力、缩小发展差距的新阶段。

  胡锦涛指出,到2020年,深入推进扶贫开发的总体目标是:稳定实现扶贫对象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贫困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接近全国平均水平,扭转发展差距扩大趋势。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会议讲话中强调,要顺应经济社会发展和扶贫开发的阶段性变化,不断完善扶贫开发政策。中央决定将农民人均纯收入2300元(2010年不变价)作为新的国家扶贫标准。这个标准比2009年提高了92%。各地发展不平衡,经济发达地区可根据自身实际和能力确定更高的本地扶贫标准。
 

  ■解读最新扶贫标准

  更接近国际贫困标准线  更多低收入者享受扶持

  提高扶贫标准,最直接的影响是让更多低收入群体享受到政策的扶持,逐步解决收入差距过大的问题。

  中国社科院农村所原副所长杜晓山表示,提高扶贫标准,有几方面的意义。

  首先,加大对贫困人口的扶持,有利于缩小贫富差距。其次,体现了中央对贫困问题的重视。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增强,中央应该加大对中西部地区、贫困地区人民改善生活的扶持力度。

  过去一直说贫困人口减少,但事实上实地了解后会发现,贫困人口和地区存在很多非常严重的问题,诸如入学、医疗等问题,所以以前单纯说贫困人口减少,不够实事求是。

  据新华网消息,经过此次大幅上调,中国国家扶贫标准线与世界银行的名义国际贫困标准线的距离为史上最近。世界银行2008年宣布,将国际贫困标准从每天生活费1美元提升至1.25美元。

  按照29日人民币市场汇价1美元兑6.3587元人民币计算,中国新的国家扶贫标准大致相当于每日1美元。

下一页还有中国最新扶贫标准>>>>>

国家扶贫标准政策解读
篇五:新扶贫标准 中国最新扶贫标准

  扶贫标准是为帮助贫困地区和贫困户开发经济、发展生产、摆脱贫困的一种社会工作,旨在扶助贫困户或贫困地区发展生产,改变穷困面貌。2011年度全国扶贫工作会议于11月在北京召开,扶贫线标准或再上调。今天小编就将与大家分享:国家扶贫标准政策相关解读。具体内容如下,仅供参考阅读:
 

  扶贫标准政策解读:上调至2300元 比2009年标准提高92%

  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宣布,根据到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要求,适应我国扶贫开发转入新阶段的形势,中央决定将农民人均纯收入2300元(2010年不变价)作为新的国家扶贫标准,这个标准比2009年1196元的标准提高了92%,对应的扶贫对象规模到今年年底约为1.28亿人,占农村户籍人口比例约为13.4%。

  11月29日,国务院扶贫办主任范小建为本报独家解读这一新标准。
 

  新标准稳妥可行,符合扶贫开发工作实际,又着眼未来十年扶贫目标

  目前,我国农村居民的生存和温饱问题已经基本解决,扶贫开发从以解决温饱为主要任务的阶段转入巩固温饱成果、加快脱贫致富、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发展能力、缩小发展差距的新阶段。《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明确提出,到2020年要稳定实现扶贫对象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

  范小建表示,新的扶贫标准符合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扶贫开发工作的实际。首先,这个标准与到2020年稳定实现扶贫对象“两不愁、三保障”的奋斗目标相一致,不仅考虑了吃饭、穿衣、住房等基本生存的需要,也考虑了部分发展的需要。其次,这个标准与“低保维持生存,扶贫促进发展”的减贫工作定位相一致,考虑了扶贫对象发展生产、增加收入的需要,有助于扭转发展差距扩大趋势。第三,这个标准与各省份自定扶贫标准的情况基本一致。《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颁布后,全国已有29个省区市提出了制定地方扶贫标准的意见,目前,全国31个省区市地方扶贫标准的平均值约2200元。第四,这个标准稳妥可行。只要我们不断加大投入和工作力度,实现这个新标准所确定的扶贫对象减贫目标经过努力是可以实现的。

  提高扶贫标准,是扶贫事业取得巨大成就、进入新阶段、向更高目标迈进的必然要求。新标准既有利于覆盖更多扶贫对象,使刚越过温饱线的贫困农民尽快实现脱贫致富,又充分体现了中央解决好农村民生问题、努力缩小城乡与区域发展差距的坚强决心。
 

  标准提高不是否定以往成绩,扶贫成绩与标准之间没有必然联系

  范小建说,有人拿我国的扶贫标准与所谓的“国际标准”比较,说我国扶贫成绩大是因为标准低,扶贫标准提高后,扶贫对象大规模增加,我国扶贫成绩也应打折扣,这是一种误解。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相比,我们以往的扶贫标准是比较低,因此中央明确要逐步提高扶贫标准, 同时需要说明,按照中国政府上世纪80年代的标准,改革开放30多年,中国的贫困人口减少了将近2.5亿;根据世行提供的资料,如果按照世行向联合国推荐的标准,从1981年到2008年,中国的扶贫人口减少了6.76亿;前两年世行发表过一个研究报告,指出过去25年全球减贫成绩的70%左右来自于中国。可见,中国的减贫成就举世公认,以上数据也说明,扶贫成绩与标准之间没有必然联系,成绩的大小,关键是取决于决心和措施。

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适时调整扶贫标准是国际惯例。根据我们初步掌握的情况,目前有88个发展中国家有扶贫标准,过去20年中,有35个国家调整过自己的扶贫标准,完全按照所谓国

新扶贫标准 中国最新扶贫标准

http://m.myl5520.com/kejian/17980.html

展开更多 50 %)
分享

热门关注

七年级上册数学课件锦集五篇

数学课件

六上数学课件范文汇总五篇

数学课件

三年级下册数学课件【汇编八篇】

数学课件

五年级上册数学课件(合集七篇)

数学课件

五年级下册数学课件范文四篇

数学课件

小学五年级数学课件范文(精选三篇)

数学课件

二年级上册数学课件【汇编四篇】

数学课件

高等数学课件系列汇编5篇

数学课件

小班数学课件锦集八篇

数学课件

七年级下册数学课件(合集7篇)

数学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