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感动中国励志人物素材【六篇】

2023-11-03   来源:励志人物

素材,指的是作者从现实生活中搜集到的、未经整理加工的、感性的、分散的原始材料。这些材料并不能都写入文章之中。但是,这种生活“素材”,如果经过作者的集中、提炼、加工和改造,并写入作品之后,即成为“题材”了。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感动中国励志人物素材【六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1篇: 感动中国励志人物素材

月亮弯曲,金色。月亮又圆又亮。每当你抬头看到明亮的月亮,你就忍不住想起你年轻的微笑和美丽的愿望。你的行为就像月亮照亮了我的心,给了我无数的感动。小何悦,你是我心中最美丽的

在花样年华中,命运却给你开了个玩笑,让你的人生不再光明。20__2004年4月,你被发现患有高度恶性小脑胶质瘤,应该进入初中校园,只能伴随疾病。九月初,你的病情突然复发,肿瘤扩散到脑组织。当你听说生命只剩下三个月时,你做出了父母和亲戚无法理解的决定——你必须把你的器官捐献给别人。父亲听后大声骂你,你含泪说,你希望尽力给别人希望。不在乎死后是否有完整的身体。只关心别人生活的美好。我的眼泪充满了眼睛,我想我们都是一样的,一样的青春,一样的梦想。我觉得我们不一样,我没有你的力量,没有你的无私,没有你的伟大。

20__2011年11月17日凌晨0时10分,一朵花枯萎,伤害了无数人的心,催促了无数人的眼泪。我想你必须成为一个天使,张开翅膀飞向天堂,哭着离开。因为有太多的不情愿,太多的愿望,永远成为遗憾。我想你必须成为一个天使,张开翅膀飞向天堂,微笑着离开。因为短暂的旅程是温暖和丰富多彩的,你把香味留在了这个世界上。

凌晨4点,你的两个肾脏被送到解放军第181医院捐赠给两名患者,你的肝脏也帮助了需要的患者。我想你一定在天堂笑了。

生活是脆弱的,但真理、善良和美丽是非常困难的。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你仍然想着别人,编织着世界上的彩虹。你深深地感染了我,我们的年龄差距不大,但思想质量差距很大。我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和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并不珍惜它。当我看到你所做的事时,我感到羞愧。我会以你为例,坚强、乐观、无私、慷慨地对待每个人和一切。

月亮是弯弯曲曲的,金色的。月亮是圆的,明亮的。小何悦,你来过,从来没有离开过。12年很短,但有爱的延续。12年很平凡,但很精彩。12年很曲折,但你很平静。你就像一轮明月,照亮了世界。

愿你在天堂快乐无恙。

第2篇: 感动中国励志人物素材

杨振宁读联大物理学系时,给他上一年级普通物理课的是擅长实验的物理学家、清华大学赵忠尧教授,上二年级电磁学课的是著名学者、清华大学吴有训教授,上力学课的是在广义相对论等方面颇有研究的著名学者、清华大学周培源教授等。

但对杨振宁来说,除了物理系直接教他的这些教授们外,父亲杨武之对他的影响也是相当大的。杨振宁在学校里,遇有不懂的问题、碰上难以处理的事,总是经常跑到数学系办公室向父亲请教。

杨振宁还多次说过:“在联大给我影响最深的两位教授是吴大猷先生和王竹溪先生。”1942年,杨振宁本科毕业时,选了《用群论方法于多原子的振动》作毕业论文,并请吴大猷做论文导师。杨振宁在研究生院读书时,受王竹溪教授的教育和引导,对统计物理发生了兴趣。1944年研究生毕业时,杨振宁请王竹溪教授作硕士论文的指导老师,在其指导下又非常成功地写出了硕士论文,《超晶格》即为其中的一部分。1983年王竹溪教授不幸逝世,杨振宁发来唁电说:“我对统计物理的兴趣即是受了竹溪师的影响。”杨振宁还回忆道:“以后四十年间,吴先生和王先生引导我走的两个方向——对称原理和统计力学——一直是我的主要研究方向。”

杨振宁在研究生院期间听了马仕俊教授的课后,开始注意“场论”,并对变形物体热力学也非常感兴趣。

1957年12月10日,35岁的杨振宁和31岁的李政道因共同在美国《物理评论》上发表《对弱相互作用中宇称守恒的质疑》一文登上了斯德哥尔摩诺贝尔奖领奖台。其前,杨振宁写信给吴大猷,感谢吴先生引导他进入对称原理和群论的领地,并说后来包括宇称守恒在内的许多研究工作,都直接或间接地与吴先生15年前介绍给他的那个观念有关。

第3篇: 感动中国励志人物素材

有一种温暖,不需要语言,就能传递,叫感动;有一种力量,不求惊天动地,却足以令人震撼,叫感动。——题记

在20_年的感动中国节目中,感动我的有10个人,第一位是隐姓埋名30多年的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第二位退休后20_年坚持每天出诊的仁医胡佩兰。第三位荣誉迟到20_年而一生不悔的湖北见义勇为好市民方俊明。第四位35年前仆后继,追逐科技梦想的“油菜花父子”沈克泉、沈昌建。第五位守护开国将军梦想,全心全意为群众服务的革命老人龚全珍。第六位年届90仍然坚持拾荒助学的山东老人刘盛兰。第七位努力改变乡村面貌的基层好干部山西的村官段爱平。第八位悬崖边上的护梦人,西藏墨脱山区教师格桑德吉。第九位是为报答战友深情,几十年守护天山筑路士兵墓的老兵陈俊贵。第十位是为子女筹学费,耗时3年秀出宏伟巨作:《清明上河图》的重病母亲姚厚芝。但在这些人中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第六位年届90仍然坚持拾荒助学的山东老人刘盛兰。

刘盛兰对自己很抠门,但在给学生捐款的时候却很大方,刘盛兰是一位普通再不过普通的村民,每天清晨,刘盛兰起来弄点简单的饭菜,就骑着自行车走村串巷去了,直到捡回一大堆破烂。他20_年几乎没尝过肉味儿,没填过一件新衣,“吝啬”的连一个馒头都不舍得买,可捐资助学总计10万多元,资助了100多个学生。刘盛兰一直没进养老院,这样,能拿到每年4000元的生活补贴,但这些他全部捐给了贫困学生。

还记得那撼动心灵的颁奖词:残年风烛,发出微弱的光,苍老的手,在人间写下大爱。病弱的身躯、高贵的心灵,他在九旬的高龄俯视生命。一叠叠汇款,是寄给我们的问卷,所有人该思考答案。

从老人的举动中,能清楚的感受到他的慈爱之心、友善之心。

看过《感动中国》之后,我的内心仿佛收到了神圣的洗礼,在感动于眼泪的背后,我收获的不仅是这些文字上的,更多的是内心中无法言语的那份震撼与动容。

第4篇: 感动中国励志人物素材

黄文秀这个名字,越来越让人们熟悉;他的一些事迹,越来越让人们感动。20__年6月17日凌晨,时任广西乐业县百坭村第一书记的黄文秀,在返回驻村途中遭遇山洪不幸遇难,献出了年仅30岁的宝贵生命。

生命虽短暂,光华却璀璨。_近日对黄文秀同志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指示,他强调,黄文秀同志研究生毕业后,放弃大城市的工作机会,毅然回到家乡,在脱贫攻坚第一线倾情投入、奉献自我,用美好青春诠释了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谱写了新时代的青春之歌。

初心源自信仰,使命呼唤担当,榜样引领时代。黄文秀用自己的青春和生命坚守初心使命,生动地诠释了催人奋进的担当和奉献精神,谱写了新时代的青春之歌。

初心使命是不变的誓言。誓言意味着承诺,一次承诺,一生践行。“我是一名党员,是来自百色革命老区的壮家儿女,将革命先烈们奋勇前进、不断拼搏的精神传承下去,我们青年一代责无旁贷。”这是黄文秀的诤诤誓言。黄文秀把誓言刻于心、践于行,她从贫苦人民中来,又回到贫苦人民中去,矢志改变家乡的贫穷面貌,认真履行报效国家、建设家乡的承诺。黄文秀用坚守誓言的实际行动,告诉广大党员干部和青年同志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位置,在任何情况下都绝不放弃理想信念,始终朝着入党志愿指向的梦想和目标坚定地前进。

初心使命是应尽的责任。责任如炬,照亮前行的路。党员干部一旦走上了“岗位”,就意味责任在肩,就要将“责任心”固牢。黄文秀任百坭村任驻村第一书记期间,始终牢记脱贫攻坚的责任,为脱贫攻坚倾注了全部的心血和汗水。她埋头苦干,带领88户418名贫困群众脱贫,全村贫困发生率下降20%以上。黄文秀以敢担当、能担当、会担当的实际行动,告诉广大党员干部和青年同志,要把责任和担当体现在为群众干实事、做好事、解难事上,努力为人民群众服好务、担好责、尽好职。

初心使命是崇高的事业。强烈的责任心来自对党的忠诚、对人民的忠贞,是党员干部为党的事业奋斗的思想基础,是做好工作、成就事业的重要思想保证。黄文秀以高度负责的政治责任感,埋头苦干、不为名利,与群众日夜相伴,用心用情用力为基层群众做实事、办好事。她顾大家舍小家,没有时间考虑个人问题,没有时间照顾残疾母亲和重病父亲,把所有的时间都奉献给脱贫攻坚事业。黄文秀用不断强化事业心、始终保持进取心的实际行动,告诉广大党员干部和青年同志要坚持百折不挠、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精神追求,为党和人民的事业不断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初心不改,使命如一,青春无悔。黄文秀不愧为新时代的光辉典范、青年楷模,广大党员干部和青年同志要以黄文秀同志为榜样,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勇于担当、甘于奉献,在新时代的长征路上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第5篇: 感动中国励志人物素材

今天下午的第二节课,我们看了《感动中国》栏目。

在这些感人的角色中,朱敏才和他的妻子孙丽娜最让我感动。朱敏才曾经是一位著名的外交官。退休后,人们认为这对夫妇会回北京享受生活,但他们没有这样做。他们去贵州山区教那里的孩子。朱敏才和孙丽娜在那里教书十年,山里很穷。孙丽娜睡觉的小屋与学校的厕所相连。她一打开后窗,气味就从后窗飘出来。孙丽娜晚上戴着两个口罩睡不着。

他们最快乐的时光是和山区的孩子们在一起,但在过去的十年里,他们没有和自己的女儿一起吃团圆饭。虽然山里什么都没有,但朱敏才和孙丽娜还是去那里教书。他们没有去北京安心养老,而是去贵州山区教书。

读了朱敏才和孙丽娜的故事后,我非常感动。我离自己很远:我不想去山区,因为它很穷,没有电视,没有电脑,没有玩具,没有卫生中心……那里可能吃不到蔬菜,那里的孩子很脏……

然而,朱敏才的祖父和孙丽娜的祖母去那里主动教书。他们不怕恶劣的条件。因为山里没有蔬菜,孙丽娜的祖母患有眼病。朱敏才的祖父因气候不适而患有严重的疾病。朱敏才爷爷说,即使退休了,我也应该为社会做一些有益的事情,这让我很佩服。像朱敏才爷爷和孙丽娜奶奶一样,我不应该抛弃山区的孩子,而应该做一些对社会有益的事情,无论是老人还是年轻人。

我想像他们一样为社会做出贡献。

第6篇: 感动中国励志人物素材

叶嘉莹说自己“好为人师”,因为急于把自己所知道的诗词里的好处告诉别人。

她阅读涉猎广泛。中国的、外国的,文学的、心理学的,经典的、畅销的,她都看。

受聘于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的20年间,叶嘉莹几乎每天开车经过西南海边大道。大道右边是高高的森林,左边是住宅区,越过住宅区,是广阔无边的太平洋。退休之后,只要从中国讲学回来,她仍每天风雨无阻地在这条路上往返,去亚洲图书馆看书、研究、撰写新的论著。除了午饭时分到休息室吃自带的三明治和水果,她要待到图书馆关门才离开。

她在海外查着英文字典教书,英文提高了,就去听西方人的课,借西方文学理论的书。她发现西方文学理论中有的说法与中国传统诗论有暗合之处。

叶嘉莹指出:中国传统文论,需要以西方的新理论来补足和扩展。

她讲心与物相感的关系,是中国传统诗词的“比兴”,是西方现象学所说的主客体之间的相互关系。

她讲秦观填词的用字和内心的敏锐时,提出希利斯·米勒的观点——不管小说的内容有多少不同,他总能在不同故事、情节和风格之中,找到作者的本源。她因此解释用词源于“真正心灵情感的本质”。

谈到温庭筠的《菩萨蛮》,一句“懒起画蛾眉”,她讲杜荀鹤和杜甫的诗,也用西方学符号学的观点解释:“蛾眉”就是联想轴上的一个语码。因为“照镜画眉来做托喻,在中国文学已经形成一个传统。可以唤起我们的联想。你一看蛾眉,就能想到离骚中‘众女嫉余之蛾眉兮’,想到李商隐《无题》里的‘长眉已能画’。”

近些年,她发现越来越多的学生本科时读英文专业,然后去国外学西方理论。回国后,将这些理论生搬硬套到自己的文化上。她觉得这不可取,必须先对自己的文化有充分的了解。“理论是荃,目的在鱼。”

她创造了一个名词“弱德之美”,诠释中国古典诗词美感特质的本质性。她说,弱德不是弱者,弱者只趴在那里挨打。弱德就是你承受,你坚持,你还要有你自己的一种操守,你要完成你自己,这种品格才是弱德。

关于感动中国励志人物素材【六篇】

http://m.myl5520.com/lizhi/729925.html

展开更多 50 %)
分享

热门关注

感动中国励志人物素材精选四篇

励志人物

感动中国励志人物故事(锦集4篇)

励志人物

感动中国励志人物故事范文汇总四篇

励志人物

关于感动中国励志人物素材【六篇】

励志人物

感动中国励志人物故事【汇编四篇】

励志人物

新时代家乡的励志人物作文800字(合集四篇)

励志人物

励志人物故事素材(锦集6篇)

励志人物

励志人物文章标题精选3篇

励志人物

现代励志人物故事1500字_励志的人物故事【汇编三篇】

励志人物

励志人物小故事和感悟范文三篇

励志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