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的原则 一带一路的建设原则和主要意义是什么

2006-06-28   来源:英语课件

“一带一路”背景、主要内容、意义、原则、有利条件、面临阻碍等
篇一:一带一路的原则 一带一路的建设原则和主要意义是什么

本文主要介绍了“一带一路”背景、主要内容、意义、原则、有利条件、面临阻碍等。作者认为“一带一路”是打造同周边国家良好政治、经济关系的纽带,关键在于政策上的协调一致,达成共识。目前的有利条件在于的资源禀赋、经济结构互补、前期积累的阶段性成果、对外经济联系的客观需求、扎实的政治经济基础,但也存在着利益不一、贸易阻碍等方面的障碍。坚持“五通”等原则,凝聚各方智慧,积极与国内经济对接,在合作中共赢。

文/陈玉荣(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上合组织研究中心主任)

当前的丝绸之路经济带要比古代时范围更广,“东起太平洋,西至波罗的海”,能够带动30亿人口,近40个国家。丝绸之路经济带及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途的国家都可以是“一带一路”的参与方,即使不在沿途的国家,只要有意愿,也可以参与到“一带一路”中来。

背景深刻

“一带一路”的国际背景。首先,“一带一路”倡议顺应了时代潮流。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流趋势,在经济一体化潮流的推动之下,各种多边经济合作机制不断涌现,跨境跨区域合作成为新时代的重要特征。其次,世界经济整体低迷,许多国家经济增长减速的国际大背景之下,深化区域经济合作成为带动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而“一带一路”恰恰为各国互利合作提供了新的平台和路径。

此外,地缘政治背景方面,2011年美国启动新丝绸之路战略,目的在于以阿富汗为核心,推动南亚、中亚经济一体化及跨区贸易,从而实现对俄罗斯及中国的战略扼制。另一个背景是2011年以来中东北非地区持续的政治动荡(实际上也体现了西方的输入意图),以及亚太地区及周边的复杂形势,都是中国所面临的外在挑战。好的方面在于近年来中国同中亚国家关系的全面发展,这也是中国提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前提和基础。

意义深远

通过“一带一路”打造利益共同体,实现各国经济的增长联动。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9月的G20峰会上提到,“增长联动,是世界经济强劲增长的要求。一个强劲增长的世界经济来源于各国共同增长。各国要树立命运共同体意识,真正认清„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连带效应,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共赢”。

此外,若“一带一路”能够顺利推进,能够带动中国西部发展,缓解中国东西部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并且通过“一带一路”建设营造睦邻友好带、战略稳定带、经济合作带、政治信任带。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但同时也处于安全困境当中,例如同亚太地区的领土争端,并且中东、中亚地区安全形势区域复杂,带来诸多不稳定因素。希望通过“一带一路”打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同周边国家建立良好的政治关系,最终实现安全、稳定的经济合作带。

合作的主要内容

目前关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解释有很多版本,但根据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的讲话,丝绸之路包括五个内容: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以及民心相通。其中最关键的前提在于政策沟通,只有得到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支持和积极回应,在政策上协调一致、达成共识,才能真正营造经济带。道路联通包含多维空间,内涵丰富,不仅包括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公路、铁路及航空的联通,还包括地下的电信网络及能源运输网络。若能实现道路联通,就可以建立起横跨欧亚大陆的大通道。

有利条件

首先,丝绸之路经济带沿途的国家具有良好的自然禀赋,拥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并且经济结构、资源的互补性较强,因此经济带更容易顺利推进。

其次,目前在经济带沿途已经取得阶段性的前期经济合作成果,包括中国同部分中亚国家、中国同俄罗斯的合作。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优先区域在中亚地区,原因在于经过二十余年的合作、经过上合组织十余年的推进,中国在中亚地区具有一定基础,已建立起能源通道,以及铁路、公路、航空通道,电信网络也在洽谈。但中亚国家还不够发达,同未来欧亚经济大通道的目标仍有差距。

再者,丝绸之路经济带能够满足欧亚国家拓展对外经济联系的客观诉求。例如中亚国家,地处内陆,经济发展相对滞后,迫切希望类似的平台出来。因此当中国提出经济带之后,中亚国家反应较俄罗斯更为积极。

最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构建具有扎实的政治经济基础。政治基础上,我国已同所有中亚国家建立起战略协作关系,经济贸易合作机制已取得一定成就。中国已连续数年为俄罗斯第一大贸易伙伴,在中亚地区中国是土库曼斯坦第一大贸易伙伴(受益于中土天然气合作),同时中国是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的第二大贸易伙伴。此外,近年来中国同东盟国家的合作出现了一些新特点,由于美国战略向亚太地区倾斜,挑拨了中国通亚太地区国家的政治关系,中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需要摆脱这种安全困境,因而提出了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习主席在印尼提出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时提到,“中国愿提高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水平,争取使2020年双方贸易额达到1万亿美元”,通过海上丝绸之路的构建,加强中国同东盟国家的合作。

面临阻碍

海上丝路沿线国家相比陆上沿线国家响应更为积极,也即陆上丝路遇到的阻碍相对更艰难。

首先面临的阻碍是各国利益不一。以俄罗斯为例,在冷战之后希望重塑其在欧亚板块的强国地位,但中国提出的丝绸之路经济带令俄罗斯感受到了威胁。目前欧亚大陆一体化有三条路径,首先是欧盟提出的一体化,这对于独联体国家非常具有吸引力,也是近期俄乌危机爆发的原因之一;第二是由俄罗斯推进的独联体区域经济一体化,以及俄罗斯将由2015年启动的欧亚经济联盟,也是俄罗斯实现

强国梦的战略依托(而乌克兰是欧亚大陆的支轴国家,也是俄罗斯重要的战略支点,因而此次乌克兰危机的关键在于俄罗斯同西方国家对乌克兰的争夺);第三就是中国提出的丝绸之路经济带,最初俄罗斯认为与其提出的独联体一体化相冲突,因而非常抵触,实际上俄罗斯曲解了中方的意图,但在索契冬奥会上普京明确表态支持中国提出的经济带,这是俄罗斯高层转折性的表态。

其次,是贸易上的阻碍。在推进经济一体化过程中,沿途众多国家贸易利益不同,政策也不同,其中也存在众多阻碍。

此外,还包括安全环境的考验。经济带的构建需要区域安全、稳定的环境,中方能否顺利推进“一带一路”,还面临着许多安全问题。例如乌克兰目前仍处于危机状态,而乌克兰是独联体国家中最早积极响应中国丝路经济带的国家;中亚地区也面临众多不稳定因素。

各国对经济带的反应

中亚地区对经济带的响应相对积极。其中,哈萨克斯坦非常支持,希望成为连接欧亚大通道的桥梁,其优势在于地理位置、交通便利,并且哈萨克斯坦是关税同盟成员。而类似于塔吉克斯坦的小国希望借助经济带的发展,吸引中国投资,从而带动本国发展。中国与土库曼斯坦天然气合作已较深入,土库曼斯坦也对经济带较为积极。

土耳其反应也较为积极,能够提供经济、政策、金融方面的支持。

希腊官方及学者都非常欢迎经济带。希望先从文化做起(也即民心相通),通过文化交流和旅游来推进经济带沿途国家的往来和政治互信。

欧盟国家对经济带反应整体上也较为积极。西班牙学者就提到,通过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构建,提供优先合作的项目,如空港、铁路、公路、邮电、交通基础设施等,都是在欧洲进行优先投资的领域和方向。并且欧洲希望通过经济带打破资金瓶颈,中方能够投入更多资金。此外在文化领域也提出了一些具体项目。这其中就产生了一个问题,欧洲国家认为丝路经济带是中方要全力打造的,因而希望通过参与经济带的合作来吸收更多中国的投资。但实际上中国提出的经济带是战略构想和倡议,希望沿途国家共同参与的项目,而不是仅中国一方向其中投资。 推进“一带一路”应坚持的原则

外交部提出了在推进丝路经济带过程中的几条原则,一是要坚持共同发展,互利共赢;二是坚持开放、包容、自愿的原则,经济带不是排他性的经济集团,只要有意愿的国家都可以商讨合作;三是把握好“五通”(即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的原则,其中政策沟通是前提,目的在于寻找利益契合点,道路连通、贸易畅通、国币流通是基础;四是凝聚各方智慧,需要各国共同参与,集思广益。

“一带一路”与国内经济对接

在丝绸之路经济带提出之后,响应最为积极的省份包括新疆、陕西、甘肃、青海。各省领导均在人民日报上发表了响应经济带建设的省内规划和构想。其中新疆定位为核心区域,陕西定位为新起点,甘肃定位为黄金地段,青海定位为重要基地和支点。

新疆的规划最为系统。由于地处欧亚连接线的关键点,因而新疆的目标在于打造成为国家能源、资源的陆上大通道。此外,新疆还要打造五个中心:交通枢纽中心、商贸物流中心、金融中心、文化科技中心、医疗服务中心。新疆要建设三个大型基地,一是大型油气生产加工储备基地,二是大型煤炭煤电化工基地,三是大型风电基地。(完)

论一带一路的战略意义
篇二:一带一路的原则 一带一路的建设原则和主要意义是什么

论“一带一路”战略经济意义

摘要:“一代一路”是新时期中国对外开放的宏伟战略,目前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已经入实施阶段,并列为中国经济新常态下优化经济发展空间重点实施的三大战略之一。“一带一路”建设是我国深化与西部、南部大周边地区各国区域经济合作的战略构想,包括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一带一路”顺应了和平与发展的时代潮流,反应了沿线国家加强多边经济合作的利益诉求。由此可见,“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行有着远大的战略意义。

关键词:“一带一路”、战略意义、 正文:在中国经济已经步入“新常态”,增速由高速转为中高速的情况下,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尤为重要。然而,中国原有的“以量扩张”的经济增长模式导致工业产能过剩问题突出,金融危机时期的四万亿刺激措施更是加剧了产能过剩矛盾。

市场调整达成均衡无非是通过供给与需求两个方面的途径,产能调整至新的均衡状态亦是如此,或者增加需求消化过剩产能,或者减少供给淘汰过剩产能。此前在1990年代末,中国亦经历过一轮去产能,伴随淘汰过剩产能的是就业的大幅下滑。这无疑给予通过供给端去产能以警示,淘汰过剩产能或将引起就业的较大波动,这与当前的就业底线思维模式并不契合。因此,扩大需求成为消化过剩产能的最优途径,而这就意味着需要拓宽现有的市场空间。“一带一路”战略即

是在东部沿海地区对外开放的基础上,向西开拓国际市场,以期利用国内过剩的工业产能。

中国的崛起受益于改革开放以来融入国际多边贸易,对外贸易的蓬勃发展推动了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实际上,2008年金融危机之前全球经济的快速增长就依托于全球贸易的深化;可以说,是贸易驱动了这一阶段的可持续增长(见图2)。金融危机之后,推进国际经济合作这一趋势更得以强化。金融危机暴露了全球经济的深层次结构性问题,各经济体均面临深入调整经济结构的挑战。然而,激进的结构调整容易引发经济坍塌式下滑,使经济再次陷入衰退。因此,通过拓展外部市场拉动外需、加强经济互利合作就成为当前各国政府所寻求的措施。近年来,中国加速通过区域或者全球治理平台(例如,中国-东盟自贸区、上合组织等)即是加强对外开放与合作的信号。

“一带一路”战略构想意味着我国对外开放实现战略转变。这一构想已经引起了国内和相关国家、地区乃至全世界的高度关注和强烈共鸣。之所以产生了如此巨大的效果,就在于这一宏伟构想有着极其深远的重要意义。 第一、探寻经济增长之道

“一带一路”是在后金融危机时代,作为世界经济增长火车头的中国,将自身的产能优势、技术与资金优势、经验与模式优势转化为市场与合作优势,实行全方位开放的一大创新。通过“一带一路”建设共同分享中国改革发展红利、中国发展

的经验和教训。中国将着力推动沿线国家间实现合作与对话,建立更加平等均衡的新型全球发展伙伴关系,夯实世界经济长期稳定发展的基础。

2、实现全球化经济再平衡

传统全球化由海而起,由海而生,沿海地区、海洋国家先发展起来,陆上国家、内地则较落后,形成巨大的贫富差距。传统全球化由欧洲开辟,由美国发扬光大,形成国际秩序的“西方中心论”,导致东方从属于西方,农村从属于城市,陆地从属于海洋等一系列不平衡不合理效应。如今,“一带一路”正在推动全球再平衡。“一带一路”鼓励向西开放,带动西部开发以及中亚、蒙古等内陆国家和地区的开发,在国际社会推行全球化的包容性发展理念;同时,“一带一路”是中国主动向西推广中国优质产能和比较优势产业,将使沿途、沿岸国家首先获益,也改变了历史上中亚等丝绸之路沿途地带只是作为东西方贸易、文化交流的过道而成为发展“洼地”的面貌。这就超越了欧洲人所开创的全球化造成的贫富差距、地区发展不平衡,推动建立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3、开创地区新型经济合作

中国改革开放是当今世界最大的创新,“一带一路”作为全方位对外开放战略,正在以经济走廊理论、经济带理论、21世纪的国际合作理论等创新经济发展理论、区域合作理论、

全球化理论。“一带一路”强调共商、共建、共享原则,超越了马歇尔计划、对外援助以及走出去战略,给21世纪的国际合作带来新的理念一带一路的建设原则和主要意义是什么

比如,“经济带”概念就是对地区经济合作模式的创新,其中经济走廊——中俄蒙经济走廊、新亚欧大陆桥、中国—中亚经济走廊、孟中印缅经济走廊、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等,以经济增长极辐射周边,超越了传统发展经济学理论。“丝绸之路经济带”概念,不同于历史上所出现的各类“经济区”与“经济联盟”,同以上两者相比,经济带具有灵活性高、适用性广以及可操作性强的特点,各国都是平等的参与者,本着自愿参与,协同推进的原则,发扬古丝绸之路兼容并包的精神。 4“一带一路”战略构想顺应了中国与其他经济合作国

家结构转变的需要。在中国对外开放的早期,以欧、美、日等为代表的发达经济体有着资本、技术和管理等方面的优势,而长期处于封闭状态的中国就恰好成为他们最大的投资乐园。所以,中国早期的对外开放可以说主要针对的是发达国家和地区。而今,中国的经济面临着全面转型升级的重任。长期建设形成的一些产能需要出路,而目前世界上仍然有许多处于发展中的国家却面临着当初中国同样的难题。因此,通过“一带一路”建设,帮助这些国家和地区进行比如道路、桥梁、港口等基础设施建设,帮助他们发展一些产业比如纺

织服装、家电、甚至汽车制造、钢铁、电力等,提高他们经济发展的水平和生产能力,就顺应了中国产业技术升级的需要。

“一带一路”战略有近60个国家参与支持。已经有50多个国家明确表示愿意参与“一带一路”战略。这意味着,在欧亚大陆上至少有一半的国家已经明确表示愿意参与,愿意参与的国家数量还在不断增加中。

“一带一路”战略目标是要建立一个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也就是说,中国推动的是包括欧亚大陆在内的世界各国,构建一个互惠互利的利益、命运和责任共同体,潜台词是大家好好合作、好好玩耍、好好过日子。中国的这种态度,在2014年5月的亚信峰会上表现得淋漓尽致,中国明确表示要在2014年到2016年中国作为亚信主席国期间,推动建立“亚洲人的亚洲”,要将亚信平台变成解决亚洲安全问题的总平台

实施“一带一路”战略必须得与国内经济状况相适应。我们要看到,中国的产能过剩是相对的;实际上,国内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仍有很大空间,大有可为。总之,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是我国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决策,对开创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促进地区及世界和平发

中国推动共建“一带一路”的意义
篇三:一带一路的原则 一带一路的建设原则和主要意义是什么

中国发布推动共建“一带一路”的愿景与行动

(2015-03-30)

新华社北京3月28日电 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28日联合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全文如下:

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

国家发展改革委 外交部 商务部

(经国务院授权发布)

2015年3月

目录

前言

一、时代背景

二、共建原则

三、框架思路

四、合作重点

五、合作机制一带一路的建设原则和主要意义是什么

六、中国各地方开放态势

七、中国积极行动

八、共创美好未来

前言

2000多年前,亚欧大陆上勤劳勇敢的人民,探索出多条连接亚欧非几大文明的贸易和人文交流通路,后人将其统称为“丝绸之路”。千百年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绸之路精神薪火相传,推进了人类文明进步,是促进沿线各国繁荣发展的重要纽带,是东西方交流合作的象征,是世界各国共有的历史文化遗产。

进入21世纪,在以和平、发展、合作、共赢为主题的新时代,面对复苏乏力的全球经济形势,纷繁复杂的国际和地区局面,传承和弘扬丝绸之路精神更显重要和珍贵。

2013年9月和10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以下简称“一带一路”)的重大倡议,得到国际社会高度关注。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参加2013年中国-东盟博览会时强调,铺就面向东盟的海上丝绸之路,打造带动腹地发展的战略支点。加快“一带一路”建设,有利于促进沿线各国经济繁荣与区域经济合作,加强不同文明交流互鉴,促进世界和平发展,是一项造福世界各国人民的伟大事业。

“一带一路”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积极推进沿线国家发展战略的相互对接。为推进实施“一带一路”重大倡议,让古丝绸之路焕发新的生机活力,以新的形式使亚欧非各国联系更加紧密,互利合作迈向新的历史高度,中国政府特制定并发布《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

一、时代背景

当今世界正发生复杂深刻的变化,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继续显现,世界经济缓慢复苏、发展分化,国际投资贸易格局和多边投资贸易规则酝酿深刻调整,各国面临的发展问题依然严峻。共建“一带一路”顺应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的潮流,秉持开放的区域合作精神,致力于维护全球自由贸易体系和开放型世界经济。共建“一带一路”旨在促进经济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和市场深度融合,推动沿线各国实现经济政策协调,开展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深层次的区域合作,共同打造开放、包容、均衡、普惠的区域经济合作架构。共建“一带一路”符合国际社会的根本利益,彰显人类社会共同理

想和美好追求,是国际合作以及全球治理新模式的积极探索,将为世界和平发展增添新的正能量。

共建“一带一路”致力于亚欧非大陆及附近海洋的互联互通,建立和加强沿线各国互联互通伙伴关系,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复合型的互联互通网络,实现沿线各国多元、自主、平衡、可持续的发展。“一带一路”的互联互通项目将推动沿线各国发展战略的对接与耦合,发掘区域内市场的潜力,促进投资和消费,创造需求和就业,增进沿线各国人民的人文交流与文明互鉴,让各国人民相逢相知、互信互敬,共享和谐、安宁、富裕的生活。

当前,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高度关联。中国将一以贯之地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构建全方位开放新格局,深度融入世界经济体系。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既是中国扩大和深化对外开放的需要,也是加强和亚欧非及世界各国互利合作的需要,中国愿意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承担更多责任义务,为人类和平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二、共建原则

恪守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遵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即尊重各国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和平共处、平等互利。

坚持开放合作。“一带一路”相关的国家基于但不限于古代丝绸之路的范围,各国和国际、地区组织均可参与,让共建成果惠及更广泛的区域。

坚持和谐包容。倡导文明宽容,尊重各国发展道路和模式的选择,加强不同文明之间的对话,求同存异、兼容并蓄、和平共处、共生共荣。

坚持市场运作。遵循市场规律和国际通行规则,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各类企业的主体作用,同时发挥好政府的作用。

坚持互利共赢。兼顾各方利益和关切,寻求利益契合点和合作最大公约数,体现各方智慧和创意,各施所长,各尽所能,把各方优势和潜力充分发挥出来。

三、框架思路

“一带一路”是促进共同发展、实现共同繁荣的合作共赢之路,是增进理解信任、加强全方位交流的和平友谊之路。中国政府倡议,秉持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理念,全方位推进务实合作,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

“一带一路”贯穿亚欧非大陆,一头是活跃的东亚经济圈,一头是发达的欧洲经济圈,中间广大腹地国家经济发展潜力巨大。丝绸之路经济带重点畅通中国经中亚、俄罗斯至欧洲(波罗的海);中国经中亚、西亚至波斯湾、地中海;中国至东南亚、南亚、印度洋。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点方向是从中国沿海港口过南海到印度洋,延伸至欧洲;从中国沿海港口过南海到南太平洋。

根据“一带一路”走向,陆上依托国际大通道,以沿线中心城市为支撑,以重点经贸产业园区为合作平台,共同打造新亚欧大陆桥、中蒙俄、中国-中亚-西亚、中国-中南半岛等国际经济合作走廊;海上以重点港口为节点,共同建设通畅安全高效的运输大通道。中巴、孟中印缅两个经济走廊与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关联紧密,要进一步推动合作,取得更大进展。 “一带一路”建设是沿线各国开放合作的宏大经济愿景,需各国携手努力,朝着互利互惠、共同安全的目标相向而行。努力实现区域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安全高效的陆海空通道网络基本形成,互联互通达到新水平;投资贸易便利化水平进一步提升,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基本形成,经济联系更加紧密,政治互信更加深入;人文交流更加广泛深入,不同文明互鉴共荣,各国人民相知相交、和平友好。

四、合作重点

沿线各国资源禀赋各异,经济互补性较强,彼此合作潜力和空间很大。以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为主要内容,重点在以下方面加强合作。

政策沟通。加强政策沟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保障。加强政府间合作,积极构建多层次政府间宏观政策沟通交流机制,深化利益融合,促进政治互信,达成合作新共识。沿线各国可以就经济发展战略和对策进行充分交流对接,共同制定推进区域合作的规划和措施,协商解决合作中的问题,共同为务实合作及大型项目实施提供政策支持。

设施联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优先领域。在尊重相关国家主权和安全关切的基础上,沿线国家宜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技术标准体系的对接,共同推进国际骨干通道建设,逐步形成连接亚洲各次区域以及亚欧非之间的基础设施网络。强化基础设施绿色低碳化建设和运营管理,在建设中充分考虑气候变化影响。

抓住交通基础设施的关键通道、关键节点和重点工程,优先打通缺失路段,畅通瓶颈路段,配套完善道路安全防护设施和交通管理设施设备,提升道路通达水平。推进建立统一的全程运输协调机制,促进国际通关、换装、多式联运有机衔接,逐步形成兼容规范的运输规则,实现国际运输便利化。推动口岸基础设施建设,畅通陆水联运通道,推进港口合作建设,增加海上航线和班次,加强海上物流信息化合作。拓展建立民航全面合作的平台和机制,加快提升航空基础设施水平。

加强能源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合作,共同维护输油、输气管道等运输通道安全,推进跨境电力与输电通道建设,积极开展区域电网升级改造合作。

共同推进跨境光缆等通信干线网络建设,提高国际通信互联互通水平,畅通信息丝绸之路。加快推进双边跨境光缆等建设,规划建设洲际海底光缆项目,完善空中(卫星)信息通道,扩大信息交流与合作。

贸易畅通。投资贸易合作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点内容。宜着力研究解决投资贸易便利化问题,消除投资和贸易壁垒,构建区域内和各国良好的营商环境,积极同沿线国家和地区共同商建自由贸易区,激发释放合作潜力,做大做好合作“蛋糕”。

沿线国家宜加强信息互换、监管互认、执法互助的海关合作,以及检验检疫、认证认可、标准计量、统计信息等方面的双多边合作,推动世界贸易组织《贸易便利化协定》生效和实施。改善边境口岸通关设施条件,加快边境口岸“单一窗口”建设,降低通关成本,提升通关能力。加强供应链安全与便利化合作,推进跨境监管程序协调,推动检验检疫证书国际互联网核查,开展“经认证的经营者”(AEO)互认。降低非关税壁垒,共同提高技术性贸易措施透明度,提高贸易自由化便利化水平。

拓宽贸易领域,优化贸易结构,挖掘贸易新增长点,促进贸易平衡。创新贸易方式,发展跨境电子商务等新的商业业态。建立健全服务贸易促进体系,巩固和扩大传统贸易,大力发展现代服务贸易。把投资和贸易有机结合起来,以投资带动贸易发展。

加快投资便利化进程,消除投资壁垒。加强双边投资保护协定、避免双重征税协定磋商,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拓展相互投资领域,开展农林牧渔业、农机及农产品生产加工等领域深度合作,积极推进海水养殖、远洋渔业、水产品加工、海水淡化、海洋生物制药、海洋工程技术、环保产业和海上旅游等领域合作。加大煤炭、油气、金属矿产等传统能源资源勘探开发合作,积极推动水电、核电、风电、太阳能等清洁、可再生能源合作,推进能源资源就地就近加工转化合作,形成能源资源合作上下游一体化产业链。加强能源资源深加工技术、装备与工程服务合作。

推动新兴产业合作,按照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原则,促进沿线国家加强在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领域的深入合作,推动建立创业投资合作机制。 优化产业链分工布局,推动上下游产业链和关联产业协同发展,鼓励建立研发、生产和营销体系,提升区域产业配套能力和综合竞争力。扩大服务业相互开放,推动区域服务业加快发展。探索投资合作新模式,鼓励合作建设境外经贸合作区、跨境经济合作区等各类产业一带一路的建设原则和主要意义是什么

园区,促进产业集群发展。在投资贸易中突出生态文明理念,加强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和应对气候变化合作,共建绿色丝绸之路。

中国欢迎各国企业来华投资。鼓励本国企业参与沿线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投资。促进企业按属地化原则经营管理,积极帮助当地发展经济、增加就业、改善民生,主动承担社会责任,严格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

资金融通。资金融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撑。深化金融合作,推进亚洲货币稳定体系、投融资体系和信用体系建设。扩大沿线国家双边本币互换、结算的范围和规模。推动亚洲债券市场的开放和发展。共同推进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金砖国家开发银行筹建,有关各方就建立上海合作组织融资机构开展磋商。加快丝路基金组建运营。深化中国-东盟银行联合体、上合组织银行联合体务实合作,以银团贷款、银行授信等方式开展多边金融合作。支持沿线国家政府和信用等级较高的企业以及金融机构在中国境内发行人民币债券。符合条件的中国境内金融机构和企业可以在境外发行人民币债券和外币债券,鼓励在沿线国家使用所筹资金。

加强金融监管合作,推动签署双边监管合作谅解备忘录,逐步在区域内建立高效监管协调机制。完善风险应对和危机处置制度安排,构建区域性金融风险预警系统,形成应对跨境风险和危机处置的交流合作机制。加强征信管理部门、征信机构和评级机构之间的跨境交流与合作。充分发挥丝路基金以及各国主权基金作用,引导商业性股权投资基金和社会资金共同参与“一带一路”重点项目建设。

民心相通。民心相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社会根基。传承和弘扬丝绸之路友好合作精神,广泛开展文化交流、学术往来、人才交流合作、媒体合作、青年和妇女交往、志愿者服务等,为深化双多边合作奠定坚实的民意基础。

扩大相互间留学生规模,开展合作办学,中国每年向沿线国家提供1万个政府奖学金名额。沿线国家间互办文化年、艺术节、电影节、电视周和图书展等活动,合作开展广播影视剧精品创作及翻译,联合申请世界文化遗产,共同开展世界遗产的联合保护工作。深化沿线国家间人才交流合作。

加强旅游合作,扩大旅游规模,互办旅游推广周、宣传月等活动,联合打造具有丝绸之路特色的国际精品旅游线路和旅游产品,提高沿线各国游客签证便利化水平。推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邮轮旅游合作。积极开展体育交流活动,支持沿线国家申办重大国际体育赛事。 强化与周边国家在传染病疫情信息沟通、防治技术交流、专业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合作,提高合作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为有关国家提供医疗援助和应急医疗救助,在妇幼健康、残疾人康复以及艾滋病、结核、疟疾等主要传染病领域开展务实合作,扩大在传统医药领域的合作。

加强科技合作,共建联合实验室(研究中心)、国际技术转移中心、海上合作中心,促进科技人员交流,合作开展重大科技攻关,共同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整合现有资源,积极开拓和推进与沿线国家在青年就业、创业培训、职业技能开发、社会保障管理服务、公共行政管理等共同关心领域的务实合作。

充分发挥政党、议会交往的桥梁作用,加强沿线国家之间立法机构、主要党派和政治组织的友好往来。开展城市交流合作,欢迎沿线国家重要城市之间互结友好城市,以人文交流为重点,突出务实合作,形成更多鲜活的合作范例。欢迎沿线国家智库之间开展联合研究、合作举办论坛等。

加强沿线国家民间组织的交流合作,重点面向基层民众,广泛开展教育医疗、减贫开发、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保等各类公益慈善活动,促进沿线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改善。加强文化传媒的国际交流合作,积极利用网络平台,运用新媒体工具,塑造和谐友好的文化生态和舆论环境。

五、合作机制

当前,世界经济融合加速发展,区域合作方兴未艾。积极利用现有双多边合作机制,推动“一带一路”建设,促进区域合作蓬勃发展。

加强双边合作,开展多层次、多渠道沟通磋商,推动双边关系全面发展。推动签署合作备忘录或合作规划,建设一批双边合作示范。建立完善双边联合工作机制,研究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实施方案、行动路线图。充分发挥现有联委会、混委会、协委会、指导委员会、管理委员会等双边机制作用,协调推动合作项目实施。

强化多边合作机制作用,发挥上海合作组织(SCO)、中国-东盟“10+1”、亚太经合组织(APEC)、亚欧会议(ASEM)、亚洲合作对话(ACD)、亚信会议(CICA)、中阿合作论坛、中国-海合会战略对话、大湄公河次区域(GMS)经济合作、中亚区域经济合作(CAREC)等现有多边合作机制作用,相关国家加强沟通,让更多国家和地区参与“一带一路”建设。 继续发挥沿线各国区域、次区域相关国际论坛、展会以及博鳌亚洲论坛、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亚欧博览会、欧亚经济论坛、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以及中国-南亚博览会、中国-阿拉伯博览会、中国西部国际博览会、中国-俄罗斯博览会、前海合作论坛等平台的建设性作用。支持沿线国家地方、民间挖掘“一带一路”历史文化遗产,联合举办专项投资、贸易、文化交流活动,办好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和图书展。倡议建立“一带一路”国际高峰论坛。

六、中国各地方开放态势

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中国将充分发挥国内各地区比较优势,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加强东中西互动合作,全面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

西北、东北地区。发挥新疆独特的区位优势和向西开放重要窗口作用,深化与中亚、南亚、西亚等国家交流合作,形成丝绸之路经济带上重要的交通枢纽、商贸物流和文化科教中心,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发挥陕西、甘肃综合经济文化和宁夏、青海民族人文优势,打造西安内陆型改革开放新高地,加快兰州、西宁开发开放,推进宁夏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建设,形成面向中亚、南亚、西亚国家的通道、商贸物流枢纽、重要产业和人文交流基地。发挥内蒙古联通俄蒙的区位优势,完善黑龙江对俄铁路通道和区域铁路网,以及黑龙江、吉林、辽宁与俄远东地区陆海联运合作,推进构建北京-莫斯科欧亚高速运输走廊,建设向北开放的重要窗口。

西南地区。发挥广西与东盟国家陆海相邻的独特优势,加快北部湾经济区和珠江-西江经济带开放发展,构建面向东盟区域的国际通道,打造西南、中南地区开放发展新的战略支点,形成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发挥云南区位优势,推进与周边国家的国际运输通道建设,打造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新高地,建设成为面向南亚、东南亚的辐射中心。推进西藏与尼泊尔等国家边境贸易和旅游文化合作。

沿海和港澳台地区。利用长三角、珠三角、海峡西岸、环渤海等经济区开放程度高、经济实力强、辐射带动作用大的优势,加快推进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支持福建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充分发挥深圳前海、广州南沙、珠海横琴、福建平潭等开放合作区作用,深化与港澳台合作,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推进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福建海峡蓝色经济试验区和舟山群岛新区建设,加大海南国际旅游岛开发开放力度。加强上海、天津、宁波-舟山、广州、深圳、湛江、汕头、青岛、烟台、大连、福州、厦门、泉州、海口、三亚等沿海城市港口建设,强化上海、广州等国际枢纽机场功能。以扩大开放倒逼深层次改革,创新开放型经济体制机制,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形成参与和引领国际合作竞争新优势,成为“一带一路”特别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排头兵和主力军。发挥海外侨胞以及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独特优势作用,积极参与和助力“一带一路”建设。为台湾地区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作出妥善安排。

一带一路的建设原则和主要意义是什么
篇四:一带一路的原则 一带一路的建设原则和主要意义是什么

  建设原则

“一带一路”建

一带一路的原则 一带一路的建设原则和主要意义是什么

http://m.myl5520.com/kejian/21344.html

展开更多 50 %)
分享

热门关注

外研版小学英语课件五篇

英语课件

一年级英语课件范文(通用7篇)

英语课件

小学英语课件【4篇】

英语课件

小学三年级英语课件精选三篇

英语课件

2023八年级上册英语课件精选六篇

英语课件

小学六年级英语课件(合集8篇)

英语课件

三年级下册英语课件(锦集6篇)

英语课件

三年级上册英语课件集合3篇

英语课件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英语课件【九篇】

英语课件

基础英语课件汇编7篇

英语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