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行为存在的问题

2003-09-29   来源:评语 寄语

青少年在思想道德方面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
篇一:道德行为存在的问题

青少年在思想道德方面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

摘 要:本文提出了当前青少年在思想道德方面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对这方面问题的重要性作出了一定的阐述,并且论述了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及解决问题的方法。

关键词:青少年思想道德 问题与原因 中国古文化

一、当前青少年思想道德方面存在的一些具体问题

1、不太尊重别人

现在很多青少年不太尊重别人,特别是对长辈不尊重。历史上,中国自古就被称之为“礼仪之邦”,崇尚礼仪。事实上,古人重礼,是很有道理的。作为一般交际而言,礼在先也是非常重要的。古人打仗也是先礼后兵,甚至可以以礼退兵。现实生活中,很多人能够用“礼”来化解矛盾,减少了很多不必要的损失。从心理学角度而言,人都需要尊重,只有得到了尊重之后,人才能比较好地进行感情的交流。如果没有一定的情感交流,接下来,人与人之间很难进行事情的合作。作为交际,也是从认识开始,如果不注意礼仪,给别人的第一印象不太好的话,别人很难给你第二次机会。现在的社会,在很多的事务中,更要讲究团队精神,互相之间不能建立很好的感情,是很难把事情进展下去的。

还有,许多青少年对同学、老师、以及其它场合中的人不太尊重。同学之间,有些青少年不要说是尊重,就是互相之间不打骂就是不错了。在师生之间,现在的学生不能和过去的学生相比,不要说和古人相比,就是与二十多年前的学生也无法相比。当然,在“文革”的时候,学生就开始不尊重老师了,很多老师被学生拖到街上游行,一些老师都是被学生打死的。以前的学生真的很怕老师,当然不是说怕就好,至少能证明那时老师在学生心目中是很有威严的。在那种情况下,能对学生比较好地施展教育。而现在,老师真的有点怕学生了。甚至经常发生学生打老师的事情。所以古代的老师会毫无保留地教导弟子,而现在的一些教师,他可能要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来完成他的工作任务,对太调皮的学生就不想去惹麻烦了。 反正,青少年不尊重长辈和老师,便无法教养!

在其它社交场合,很多青少年之间也缺乏尊重,其实他们很多人根本不知道“尊重”的重要性。他们动不动就打打骂骂。同辈人之间缺乏一定的友谊。这对社会的发展都是不利的。

2、不求真,容易欺骗别人

不是说古人就不会欺骗,只是说社会总是要不断进步。可是一些青少年经常向家长和老师撒谎。作业没有做好;从家里偷钱去玩游戏或买其他不必要买的东西,等等。因为撒谎,大人根本不了解小孩的实际情况,无法得到及时的教育,慢慢发展下去,就会铸成大错。

3、现在的青少年更懒惰,但却追求更高的消费水平

现在的青少年大多数是独生子女,长期被宠,缺乏磨练,没有形成比较坚强的毅志,吃苦耐劳的精神欠佳。因此,有些直接在学习上便暴露得一览无余。而另一方面,随着现在大部分人的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青少年便形成吃、穿、玩等攀比的风气,有些家长的一些做法也会助长他们不好的风气。他们也开始和成人一样玩一些高消费的电子产品,比如:MP3、MP4、手机,等等。甚至利用手机在考试中作弊。

他们玩游戏机和电脑也是很普遍的,花的钱也真不少。不是说不可以适当地玩,但有些青少年玩成了瘾就无法自我约束了。特别是那些父母离异的子女,有时没有人管,经常泡在网吧或游戏厅,甚至通宵达旦。有时候玩得没有钱了,便会想出一些歪点子,以致于做出违法的事来。而他们所玩的一些游戏或上网的内容又是不太健康的。

有些学生不仅追求高品牌服装,还追求一些奇装怪服。这也是一种审美观的变异。

4、他们浪费也是比较严重的,没有一种节约意识

世界上的资源是有限的,不是他们不了解这些知识,而是他们没有节约意识,是思想道德的问题。

5、他们不太爱护公物,还破坏环境

有些学校的新建好的教学大楼,很漂亮,花了很大代价。可是过不了多久,就被学生把门窗搞坏了,洁白的墙上尽是他们的脚印,课桌上写了很多字,或雕刻一些画,被称为“课桌文化”,甚至用小刀把课桌都划破了。在一些刚建好的漂亮的公园或休闲地,那高雅的装修和美丽的花草很快就会被他们修改和蹂躏。他们也会顺手向任何环境抛撒垃圾。等等。

6、他们缺乏一定的容忍性

他们大多数从小就没有经受过什么挫折,物质生活、精神生活等方面都能得到满足,因此便形成一种娇惯的品行,不能容忍与之不利的因素。因此无论在吃苦耐劳方面,还是对待其他人方面,以及面对失败和批评都会产生一个不好的心态。甚至一些青少年会做出一些偏激的事来。

二、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

目前,在家庭、学校、社会价值观的影响下,青少年几乎所以的时间都花在学习上,连休息的时间都很少,缺乏、甚至没有对社会、人生的认识。不了解人生的真正意义,致使不少青少年自杀的事例大多缘于此。他们甚至没有时间去思考、了解人生的真正意义,那么他们的思想道德可能是很低的水平、或扭曲,甚至是空白,也就是说,在一些青少年的思想中,还没有什么道德的概念。因为在一些家庭和学校中都不太重视思想道德教育,只重视功课学习方面的教育。

造成这些问题的另一原因,是目前社会发展状况、社会就业压力造成。随着失业人口的不断增长,人们首先全身心地致力于解决温饱问题。那么对于青少年,就被家庭、学校在文化学习上严加管教,希望能考上大学,将来有一个好的工作。更因为目前社会的价值观念主要着眼于自私的生活享受方面,就必然带来一种崇尚经济的状况,从而贬低、忽视思想道德。 其实,在中国古代,其主要以农业型经济为主的经济水平,远不能和现在的经济水平相比,但那时的思想道德水平不会比现在差。当然,古代崇尚道德教育,有很多的思想家在那时倡导。

造成青少年思想道德现状的另一原因是在教育的教程设计上。古今的教育教程差异太大了。古代把思想道德教育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上。在古代的《五经》中,《礼》就是当时非常重要的一部经,上学的人,从小就要学、背。在“仁、义、礼、智、信”中,“仁、义、礼、信”都和思想道德密切相关。在三国等时期,还采用“举孝廉”来选举官员。可见,古代把思想道德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而维持了良好的社会秩序。

但是从新民主主义传播以后,特别是“文革”时期,对古文化极端地批判和否定,进而形成了不同的道德观、价值观,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沉重打击。因为中国的道德观是中国古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鸦片战争一直到抗日战争胜利,中国许多人的思维又走了极端。因为科技的落后,造成受外敌的欺辱,从而全面否定中国的文化,批评中国的古文化。鲁迅就是一个批评古文化的先驱。他把古文化的“仁”当成是吃人的文化!在他的《狂人日记》中就是这样写的。这也是导致中国人道德水平下降的另一历史原因。事实上,中国近代遭外敌侵略只是政府管理的无能和科技军事的落后,并不是中国的思想道德文化的落后!而很多人就是走极端地全盘否定中国的一切,真是走极端呀!

我们虽然是探究当代青少年思想道德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但实质上是在了解整个中国思想道德的现状。因为所有青少年思想道德的形成与其生存的环境——家庭、学校、社会——密切相关。

在当今的教程设计上,除了语文和思想品德两门课程涉及思想道德方面的内容,其它课程都与思想品德无关,几乎都是为将来谋生而设计的课程。然而语文中的课文也很少涉及思想道德方面的内容;而中学的思想品德课人们也把它称之为“思想政治”课。学生学好它,目

的是要考一个好的分数,和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的真正提高没有很大的相关性。

再者,当今把道德的教育纳入“思想政治”中,又会形成一个错误的导向。因为政治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统治者为了达到自己的统治目的,因此把道德作为一种统治工具。自然地,被统治的对象——老百姓,不会为了统治者的目的而牺牲自己最大的代价。而这种统治者所推举的“道德”已经失去了真正道德的内涵,因而它就没有太大的威力,也就不能成为约束人们行为的规范。就这样,时间一长,人们也就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道德,道德也可能在人间消失。

青少年正是世界观形成的时期,他们出生时,头脑里是一片空白。而他们世界观的形成,要依靠周围环境的信息来建构,当周围环境没有或很少有正面的因素时,他们就会依照不好的思想作为楷模来形成自己的思想道德观念。因为我国正统的思想道德被“文革”等所摧残后,便形成一个断层,现在这一代青少年的思想道德的形成无以为楷模,那么你就能理解现在的青少年为什么总是喜欢上那些妖魔鬼怪样的书画和网络游戏了。还有一部分人以明星为人生楷模。

三、怎样面对青少年思想道德方面存在的问题

如果说怎样面对青少年思想道德方面存在的问题,这真是一个大问题,牵涉到整个社会的问题,整个教育的问题。我想,其实在几千年的中国就解决了这个大问题,如果我们要想改变现在这种状态,只需把我们祖先传给我们的瑰宝重新好好珍惜利用就行。就是现在很多国家都在研究和学习我国的古文化,建立了很多孔子学院之类的。我想在思想教育方面,目前还没有哪个人能拿出一套比古人更好的教育方法,但为什么一直还有人要批评或不发扬中国的古文化呢?

一个社会能有序地进行,不是光靠法律所能维持的,如果没有思想道德的约束,这个社会很快就会大乱。因为法律也是在随着人们的思想道德的下滑在不断地改变,以符合大多数但又思想道德已经变坏了的人们,就这样一步步地,法律和思想道德的底线在不断地在降低,最后会导致崩溃,人类的社会秩序就难以维持下去了。就包括法律的执行者他们的思想道德也会发生改变,因而执法犯法,这样的事情现在也是非常普遍了。

所以,进行思想道德的教育是拯救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社会的重要手段!古人早就看得一清二楚。

2007年4月20日

当代中学生道德行为的问题
篇二:道德行为存在的问题

当代中学生道德行为的问题、原因及对策

重庆市重点课题“新时期中学生道德行为养成教育研究”子课题“新时期农村高中学生道德行为养成教育的途径和方法研究”开题以后,我们课题组全体成员对当代中学生道德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进行了多次讨论和研究。形成这篇论文。

未成年人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他们的思想道德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不懈努力。培养和造就千千万万具有高尚思想品质和良好道德修养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既是一项长远的战略任务,又是一项紧迫的现实任务。

知识是力量,道德也是力量,人格、理想、情感都可以产生力量。学校是进行系统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学校的道德教育是提升全社会公民道德水准的基础性工作,它不但关系到青少年的全面、健康成长,而且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

今天的中学生都是改革开放后出生的青少年,他们生活和成长的时代正是我国社会经济发生巨大变化,社会逐步走向开放,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时代,这对当代中学生的身心发展和思想道德观念产生着深刻的影响,也对当前我国学校的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从总体上讲,目前的中学生思想道德状况主流是好的,但由于受到各种不利因素的影响,当代中学生在思想道德认识和行为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当代中学生道德行为方面的主要问题

1、知与行脱节。这是目前中学生思想道德现状中存在的最主要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不知不行。一部分中学生对个人、家庭、公共生活等领域的道德规范知之甚少,不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所以就很自然地导致了行为上的不良。第二,知而不行。大部分中学生对一些道德规范是知道的,但在实际行动中却不去遵守,是“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在我们学校,许多中学生都知道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和方法,可是却不能做到不随便乱丢纸屑。第三,知而不完全行。这主要表现在有人在场和无人在场不一样,正规场合和非正规场合不一样,角色不同不一样。比如,老师在场,纪律很好;老师不在时,常常违纪。在学校是好学生,彬彬有礼,尊敬老师,善待同学;回到家里,却不尊敬长辈,不关爱兄弟姐妹。第四,知而自己不行,却要求他人行。有些中学生说起他人来头头是道,别人怎么不对,应该怎样去做,分析得很到位,但是,一扯到自己就不行了,这是典型的“宽以待己,严于律人”。这些现象归结起来说明一点,当代中学生存在知与行的严重脱节,极大地限制了中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与健康发展,是中学生形成虚伪、自私、霸道和懒散等不良品德,甚至产生违法犯罪行为的潜在原因。

2、责任意识差。主要表现在:第一,有些中学生做事缺乏认真负责的态度,关心自己多,关心他人和社会少,对集体活动和公益事业缺乏必要的热情,“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许多中学生不愿意做班干部,怕影响自己学习;有的不愿意帮助别人,有利的事抢着干,难办的事推给别人,不能勇于承担责任,更缺乏为国家的繁荣而努力的社会责任感。第二,有些中学生社会公德意识差,在遵守公共秩序、注意公共安全、爱护公共财物、保护环境等方面均做得不够。

3、缺乏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价值是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人的自我价值只有在社会中才能实现,绝对的、孤立的自我价值并不存在。现在有些中学生缺乏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缺乏必要的理想、信念,脑子里装着各种各样的错误观念,如极端个人主义、“哥们义气”等。尤其是金钱方面的拜金主义思想冲击着青少年,产生了强烈的腐蚀作用,导致有的脱离实际,片面追求物质享受,“现代社会,应要有现代享受”;有的

为了追求名利不择手段,完全不顾道德要求;有的甚至铤而走险,走上违法犯罪道路。

4、缺乏正确的是非、善恶评价标准。有些中学生受社会上不良现象和影视作品的负面影响较大,不能确立正确的是非、善恶评价标准,把本来错的看成对的,恶的看成善的,丑的看成美的。如有的中学生把所谓“哥们儿义气”看成真正的友谊;有的将影视作品中的“黑老大”看成“英雄”,极力崇拜并加以模仿。这些都为中学生道德导向及道德行为产生了极为不利的影响。

二、中学生道德行为问题存在的原因

1、历史原因。中国是一个具有两千多年封建历史的国家,又经历了中国近代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一些落后的、腐朽的道德观念有时还会沉渣泛起;“文革”十年,形式主义盛行,人们的道德、法制观念淡薄,对当代中学生的影响很难在短期内消除;更为重要的是,改革开放以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我们在抓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一定程度上忽视了精神文明建设,放松了对青少年的道德教育,导致了“一手硬、一手软”,加之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中学教育重智育、轻德育,造成了教育实践中德育不到位、不落实的现象。这些原因在一定程度上会导致中学生不良道德行为的发生。

2、教育原因。(1)家庭方面。现在的中学生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寄托了父母的全部希望,“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使许多家庭过分追求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忽视了对孩子进行“做人”方面的道德品质教育,家长对孩子的奖惩也是重物质而轻精神,使孩子产生道德方面的错觉;一些家长自身在道德方面也存在问题,做出了一些违背道德甚至违法乱纪的事情,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和影响直接关系到孩子一生的道德取向和道德行为。(2)学校方面。第一,在应试教育下,中学以追求升学率作为自己生存和发展的目标,许多中学评定“三好学生”就只看或主要看是否“学习好”,忽视“德”和“体”的考察,造成学生放松了道德品质修养。学习成绩好的同学不愿将自己的学习经验或自己会做的题教给他人,有的甚至在学习上为得到一个高分数而不择手段。第二,在学校德育中起着主导作用的思想政治课教学,往往采用理想化的教学模式,希望学生追求最高层次“自我实现”的需要。然而现实社会生活中却有许多与理想化道德价值观相去甚远的现象,造成思想政治课的“假、大、空”,学生很难“信其道”,也就很难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第三,学校德育教育的话语权利分配不合理。学校领导和老师是道德教育的主体,总是以教育者自居,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状态,很难有发言机会,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第四,教师的道德修养对学生产生重要影响,有的老师只重教书,不重育人;有的不注意自身修养,人格低下,在学生面前表现出十足的世故和俗气;有的不注意为人师表,在学生面前说话粗俗,着装随便;有的只“言传”不“身教”,对学生说的是一套,自己做的是另一套等等。“教师的世界观,他的品行,他的生活,他对每一现象的态度,都这样或那样地影响着学生。”(苏联教育家加里宁)

3、社会原因。(1)社会转型。目前我国正处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其中最重要最基本的一点,就是承认个人对利益的追求带来了社会进步。中学生对金钱、义利等重大问题的看法发生了变化:成就意识、竞争意识、参与意识、平等意识、效率意识逐步形成,但注重个人奋斗,过分追求个人利益,过于讲究实惠功利等消极现象随之产生。另外,随着改革开放程度的扩大,西方文化对学校教育的影响将更广更深。在两种文化的碰撞过程中,中学生无所适从,最容易受“后殖民文化”的伤害,从而产生道德失衡现象。(2)大众传媒。大众传媒主要包括广播、电影、电视、报刊等。如有的影视作品为追求所谓的票房价格,用许多思想内容极不健康的作品吸引观众,宣传暴力、凶杀、色情。青少年判断是非的能力较差,但具有极强的模仿心理和模仿力,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最容易做出违反道德规范要求的事情。(3)不良社会风气。社会现象形形色色、纷繁复杂,不仅存在真善美,也存在假丑恶,特别是在当今社会转型时期,许多新的游戏规则没有建立和完善,各种不良的社会风气不断

出现。如有些人通过不正当手段在短期内可以暴富,有些人可以通过不正当途径升官发财。这些社会上的“墨”,会给中学生的道德、心灵造成污染,有的甚至被染“黑”。(4)网络。在网络时代,网络给工作、生活和社会交往带来了极大便利,促进了社会道德的开放性、多元性,但也给道德教育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电脑黑客和病毒制造等不道德行为不断产生,合理的个人隐私受到了空前的挑战,改变了人们的传统的交往方式和情感方式;西方发达国家通过网络将自己的意识形态、世界观、价值观、伦理道德等观念四处传播并强加于他国等。中学生是最容易受到网络影响的群体,如果不能给予正确的引导和管理,中学生很容易产生道德行为的偏差。

三、当代中学生道德行为养成教育的对策

1、社会。高度重视对下一代的教育培养,努力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是党和国家事业后继有人的重要保证。邓小平同志指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指出:“端正教育思想,转变教育观念,面向全体学生,加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适应新形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强化了中小学德育在素质教育中的首要位置和核心作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明确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主要任务。

国家应建立系统完整的道德教育网络。国家应该建立准确的道德教育观念,即政府应明确对中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内容有哪些,怎样进行等。在这方面国家已经做了大量工作。199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1995年国家教委颁发了《中学德育大纲》,都对中学生道德教育的内容、任务等方面作出了具体而明确的规定。国家也投资建设了一大批对青少年进行道德教育的基地,如开设“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德育基地”,开办“青少年电视台”等。如我县的“杨尚昆主席旧居”、“杨闇公烈士陵园”等。

确立正确的社会舆论导向,优化全社会道德教育的环境。胡锦涛总书记在看望全国政协委员时对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精辟阐述,在社会各界和广大青少年中引起强烈反响。坚持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这“八荣八耻”对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和青少年健康成长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无疑也是国家在为社会确立正确的道德舆论导向,弘扬什么、鞭鞑奥妙,使全体公民清楚明白,这对规范大众传播媒体、对社会上的道德现状作出正确评价,对于中学生确立正确的善恶是非观念、治理青少年成长的不良社会环境具有重大意义。

2、学校。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具体体现,是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有机统一。价值观是行为规范的思想基础。在社会主义社会,是与非、善与恶、美与丑的界限绝不能混淆;坚持什么、反对什么,倡导什么、抵制什么,都必须旗帜鲜明。突破了以往的局限,将道德建设的范围延伸到全社会,并把道德建设提高到与法制建设、以德治国与以法治国同等重要的位置。这是国家将对青少年的道德教育理念渗透到全社会各个方面,形成全社会对青少年进行道德教育的层次结构及合力,真正做到了政府牵头,齐抓共管。作为学生道德教育最重要的基地——学校应该抓住这个机遇,积极学习、宣传、贯彻、落实社会主义荣辱观,将当代中学生培养成为具有现代公民道德意识和行为的社会主义公民。 学校是进行系统道德建设的阵地,因此必须充分发挥学校教育教育的主渠道作用,优化学校德育教育的内容、方法和形式。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不喜欢空洞的说教,要达到比

较好的教育效果,就要以灵活多样的方法,丰富多彩的形式作为载体,如潼南中学语文组在近两年来,举行了“优秀文学名著鉴赏活动”,并申报了重庆市和国家的教学科研课题,通过观看根据中国和世界文学名著改编成的电影电视片,既培养了学生的欣赏能力,也使学生受到了良好的思想道德教育。校团委举行了多种多样的活动如评选优秀团员、团干部、团支部,举办报告会、中文和英语演讲比赛等,使学生在具有趣味性、吸引力的活动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自觉培养优秀的道德品质。潼南中学少高班每学期都组织学生走出校园,先后到江津聂荣臻元帅纪念馆、铜梁邱少云烈士纪念馆等地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到缙云山、西泉、南山等地进行地理、生物方面的自然考察,学生、家长、学校、社会反映都非常好,效果显著。 情感态度具有定向作用。人先天具有趋向积极情感性,回避消极情感性。不断积累积极的情感因素和体验,积累到一定程度后对人的行为有调节作用。要积累学生的体验就必须把学生在生活中的表现得以及时和正确地强化,并稳定下来,从而达到同化和凝聚情境中的道德规范为学生自身素养的目的。这就需要创设具有生活气息的道德情景。在德育中增加了具有生活气息的情境,以知觉、感觉、渗透等形式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心理体验和心理对比,使学生在心灵升华中,在被激发的内心冲突中,自觉地调整道德认识,积淀情感体验。合理分配学校德育教育的话语分配权利,给学生以发言权,组织学生向学校提合理化的建议,设立“校长信箱”,建立学校道德及心理问题咨询室等。笔者在教育过程中,曾与我校中学生就学习、生活、社会等方方面面的问题展开对话,并将这些材料整理出来,形成一个专题《一个中学老师与他的学生对话》,先后发表在《教育信息》《中学时代》以及《潼中报》等报刊杂志上;在班主任工作中,设立“班级日记”,给学生们提供交流的机会。这些措施和方法,变学生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变强迫教育为自我教育,以期达到良好效果。

创设优良的校园道德教育环境。校园环境对学生道德塑造的影响作用非常大。学校校园环境美化,校园环境井然有序,生机昂然,学生置身其中,会产生怡然自得,健康向上的积极心态。校园文化氛围的教育功能也不可忽视。学校的墙壁、橱窗张贴“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遵守道德规范的格言等内容;教室内张贴宣传优良道德规范的宣传画、名言警句;黑板报、壁报的内容经常体现道德纲要的内容。优化学校的人文环境。教师的言谈举止、着装都要符合师德要求,注意确立积极向上的校风、班风,提倡优良的学风、教风,在学校内部形成的道德教育氛围。

班主任应做一个有心人,把发生在生活中特别是发生在学生身边的有争议的道德事件搜集起来,引进课堂。比如卫生委员为了保住自己班级的量化成绩,故意向别的班的卫生区里扔废纸片;学习委员帮同学解决疑难问题却收了报酬等等,这些满含道德意义的事件,来自于学生的生活世界,符合他们的年龄阶段特点和品德发展规律,更有助于促进他们的情感和理性投入,在讨论思考的基础上容易完成知、行、意的整合。

充分发挥思想政治课的德育功能。思想政治课是对中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专门课程,在学校德育教育中发挥主体作用。必须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变注入式为启发诱导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到知识,受到教育。深入挖掘教学中德育教育的培养点,将课本中的内容与德育建设纲要、与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做到有的放矢,使学生明确在某一方面怎样做是道德的,怎样做是不道德的。注重学生的行为训练,达到知与行的统一,通过开设活动课、社会调查、社会实践等活动,训练学生的道德行为,从而达到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行为的统一,并最终落实到行动中。

3、家庭。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家庭是人们接受道德教育最早的地方,遵守家庭美德,创造美好生活。家庭教育中的孝敬父母,尊敬长辈,实际上打下了学生热爱集体、热爱祖国的思想基础,家庭教育中的勤劳节俭、自强自立,有助于培养学生意志力的形成。学生的大量闲暇时间的安排都需要家庭的合作,学校可以而且应该抓住机会与家庭配合,共同塑造中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素质。

论目前我国道德社会文化存在的问题
篇三:道德行为存在的问题

论目前我国道德社会文化存在的问题

随着中国融入世界,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和科学的迅速发展,人们的生存方式、生活方

式和思维方式随着社会的发展而逐渐改变,社会价值观趋向于多元化,中国道德社会化标准

由于外来价值观侵袭和传统遗留观念的脱节,原本传统的社会道德化被打破,在这种状况下

社会道德问题日趋突出,若不及时加以调适和解决,必然影响社会的安定团结和文明进步,

其后果轻者造成公众方向迷失、信仰危机、社会冷漠、自我逃避;重者会使公众社会认同度

降低,亲社会行为减弱,反社会行为增加。因此在当前关注和采取科学有效的教育引导措施

促进我国道德社会化建设是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国民素质提高和社会文明进步的大事。 我国一直以“文明之邦”对外自居,但由于社会财富的重新分配,造成贫富差距的日益拉大,

阶级对立性日益增强,国民追逐物质化日益明显,对传统良好的价值观产生了动摇,造成拜

金主义、唯利是图、社会冷漠等价值观的扭曲。

一 道德社会化的含义

道德社会化就是将特定社会环境的道德准则好道德规范加以内化形成符合社会要求的

道德行为的过程。

关于道德社会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儿童的道德认知、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三个方面。道

德认知是指个体对是非、善恶、美丑等行为准则以及执行它的意义的认识。其著名研究首推

皮亚杰和科尔伯格的认知发展论。他们设计了经典的道德故事对儿童的判断水平进行研究。

道德情感是个体按照一定的道德标准去评价他人或自己的思想言行时所产生的一种内心体

验。我国的研究比较有代表性的是李怀美等(1989),他们的研究涉及爱国主义、良心、荣

誉感、义务感和幸福感五个道德情感范畴。在“五个”水平上考察儿童道德情感的发展趋势。

道德行为是个体在一定的道德意识支配下所采取的各种行为。人的品德最终以道德行为来表

现和说明的。道德行为也是一个人道德意识的外化表现。班杜拉认为儿童可以通过看、读或

听说别人怎样行动来形成自己的道德行为模式。三者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道德情感影响

道德认知的形成和倾向,而道德行为又是道德认知好道德情感的体现,通过到道德行为可进

一步促进道德认知和道德情感的巩固和发展。

二 道德社会化的影响因素

自1971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人民生活有了极大的提高,

生活质量也有了质的飞跃,然而随着外来观念融入本土,中国社会分工逐步细化,阶层划分

日益明显,以及受社会环境、家庭背景、成长教育等因素影响,中国人道德社会化呈现开放

性和多元化发展。

1.社会环境影响

许多出生于上世纪中期的人至今仍怀念当时“夜不锁门”的场景。尽管物质匮乏,精神

层面却充足。街坊邻里相互之间的那份淳朴,那份以诚相待的心相互温暖彼此,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浓厚不分彼此,诚信问题也毫不突兀。自我防卫的心浅,互帮互助的意识强。无需大口号般的宣扬美德规范,社会环境仍良性的相互影响着。

2. 家庭背景影响

研究发现,与你关系最亲密的人对你的身心塑造各个方面都会产生重要影响。也有俗话说:“上梁不正,下梁歪”,“什么颜色的染缸,出什么颜色的布”。家庭是每个人温馨的港湾,是培养新一代的摇篮,也是最初的教育场所。家长就是每个人的第一任启蒙老师,孩子与家长接触最频繁,也最容易受家长言行的影响。家长的言传身教及种种有意无意的引导和影响,对下一代成长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家庭中的各种因素对每个人的教育起着关键的作用,因此,家长的洁身自律、以身作则,用良好的言行去感化、教育孩子是家庭教育中的重要环节。教育下一代是家长的天职。家庭的结构状况、情感气氛、人际关系、教育方式,直接影响着每个人心理品质的形成和发展。

3. 成长教育影响

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承社会文化、传递生产经验和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着主导作用,又因校园的教育有较强的目的性、系统性、选择性、专门性和基础性,所以在现代社会,个体和社会的整体发展,越来越依赖于校园教育,越来越决定于校园教育。学校教育教学风气、水平,及教育工作者个体专业水平、教育水平、职业道德等都直接影响着学员的接受程度,进而影响其道德观、价值观、人生观的培养。这种影响往往是深刻的,教学质量越好,接受的教育时间越长,一般而言,是有利于个人身心成长,从而树立正确的道德意识。

4. 自我意识影响

远古哲人在追求真理时总在问“我是谁,我从哪来,我要去哪,我为什么在这,这里为什么这样”诸如此类的问题,说明彼时他们已发现自我意识在个体发展中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事实确实如此。首先,自我意识是认识外界客观事物的条件。一个人如果还不知道自己,也无法把自己与周围相区别时,他就不可能认识外界客观事物。其次,自我意识是人的自觉性、自控力的前提,对自我教育有推动作用。人只有意识到自己是谁,应该做什么的时候,才会自觉自律地去行动。一个人意识到自己的长处和不足,就有助于他发扬优点,克服缺点,取得自我教育积极的效果。再次,自我意识是改造自身主观因素的途径,它使人能不断地自我监督、自我修养、自我完善。可见,自我意识影响着人的道德判断。

三 道德社会化存在的问题

随着经济的突飞猛进,社会财富的积累,道德建设逐步落后于经济的发展,并有退化迹象,社会中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滋生蔓延,人与物的关系被颠倒,人成为金钱的奴隶,许多人唯利是图;社会诚信严重缺损,假冒伪劣行为比比皆是,主要变现为极端利己主义、

价值取向物质化、道德规范模糊化。

1. 团体观念淡薄,利己观念在社会中普遍存在

由于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导致个人甚至家庭生活得不到保障,尤其是医疗、失业、养老、救助等,个人为保障生活,应对生活中不可预料的危机,不得不倾向于储蓄财富,同时集体不能满足个人需求,导致个人信仰危机加深,从而促使利己观念横行。

2. 道德权威弱化,法律对道德没有标准

近年来,人们在致力于经济建设,关注市场经济给社会生活带来的生机与活力的同时,对道德建设有所放松,导致社会个体道德失范的行为有上升的趋势。道德调控作为社会调控体系的一个的重要方式,在帮助社会成员形成稳定的道德心理品质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道德的基础是人类精神的自律,道德归根到底要实现主体意识的道德自觉,没有道德主体的“自我立法”,道德调控的功能难以发挥出来。要保证社会的稳定与和谐,提高道德调控的有效性,加强公民的道德自律能力是必经之路。

2006年江苏南京市的一起民事诉讼案引起极大争议,见义勇为与肇事者两种身份的莫名互换,而当地法院根据荒唐的判断依据得出的荒唐的判决结果更是在全国范围内引起新一轮的言论骚动。如果说当事人对彭宇的诬蔑还属于道德层面的错误,应该受到良心谴责,那么当地法院的裁决就是公然和我们的社会公德宣战了。为社会公德的加速败坏和堕落提供了法理上的支持。平民的不诚信不可怕,司法不诚信才是最可怕的。人们常说,不要让英雄“流血又流泪”,可现实就是这样无情,英雄不仅流血,还是要流泪,辛酸的泪,无助又无奈的泪!连法律都没有扶持他们,道德已经被逼到了社会的墙角。

3. 社会普遍认知退步,对美德的宣扬严重匮缺

伴随社会飞速发展,我国已凭借政治、科学、经济、体育等方面的卓越表现跻身国际大国行列。但传统文化的宣传似乎又落了下来。从前要求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可以看出,对道德的重视是首当其要的。目前却演变成大部分人“笑贫不笑娼”的意识。反复纠结道德社会化这个论题似乎成了一个不符合当下“新价值观”的话题,更有些冷饭热炒的不适宜。宏观社会的不重视,加之新生代成长过程中缺乏的不断灌输和矫正过程,使得道德社会化的脚步停滞不前。

四 解决道德社会化问题的措施

如何改变当前社会中道德社会化存在的问题,需要法律、公益宣传以及国民的全体努力。

1. 法律为道德社会化出一份力

“道德”是一个面目模糊的字眼。它几乎如橡皮泥一样,在律己和律人时,变化万端,判若霄壤,总是能“宽以恕己,严以律人”。道德式微,法律最该亮

道德行为存在的问题

http://m.myl5520.com/fanwendaquan/5293.html

展开更多 50 %)
分享

热门关注

看似平凡但不平凡的工作是什么意思呢?

评语 寄语

施工的协调能力

评语 寄语

作风效能建设

评语 寄语

春节期间超市宣传年货词?

评语 寄语

收据格式手写

评语 寄语

我终于战胜了困难

评语 寄语

深圳寒假生活(八年级)

评语 寄语

怪男朋友不理我的说说

评语 寄语

上海自贸区贸易便利化有几项

评语 寄语

支气管炎能吃梨炖百合

评语 寄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