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面上的水

2010-11-17   来源:记述文

关于节约水的手抄报内容
篇一:地面上的水

  大家关注水资源,水是非常缺乏的,那么水到底怎么来的呢?小编整理了相关的资料,希望对大家制作节约用水手抄报有所帮助:

  水是怎么形成的呢?探索自然学科就是枯燥的,一个原理规则或定理总是反复使用,去解释和诠释自然态中的各种自然现象。

  关于水的形成,有两种说法:

  一、原始成因说,即:地球形成时自然产生,水的来源是地球内部。地球刚形成时,结构松散,质量不大,引力也小,温度很低。后来,由于地球不断收缩,内核放射性物质产生能量,致使地球温度不断升高,有些物质慢慢变暖熔化,较重的物质,如铁、镍等聚集在中心部位形成地核,最轻的物质浮于地表。随着地球表面温度逐渐降低,地表开始形成坚硬的地壳。但因地球内部温度很高,岩浆活动就非常激烈。火山爆发十分频繁,地壳也不断发生变化,有些地方隆起形成山峰,有的地方下陷形成低地与山谷,同时喷发出大量的气体。由于地球体积不断缩小,引力也随之增加,此时,这些气体已无法摆脱地球的引力,从而围绕着地球,构成了"原始地球大气"。原始大气由多种成分组成,水蒸气便是其中之一。水蒸气的凝结,水就此形成了。


 

节约水的手抄报图片

  二、一种是天外来客说,即:美国物理学家路易斯·弗兰克认为,宇宙空间一直在不断地向地球补充水分,地球上的水可能来自天外。弗兰克以美国“探索者1号”卫星拍摄到的照片为基础,通过紫外线光谱,研究了地球周围的大气辉光,发现了许多无法解释的穿过大气层的空洞。弗兰克分析后断定,这些空洞只能是空间雪球造成的,这些雪球表面有一层黑色的碳,每块直径约12米,重量一般在20—40吨之间,特别大的有1000吨,每年约有1000万块这样的雪球,像雨点般地撞击地球大气层。这些太空雪球的飞行速度达每小时3.2万千米,撞击地球上层大气后其壳层破裂,里面的雪急骤蒸发成水蒸气,于是不断地向地球输送水分。弗兰克说,每1—2万年,太空雪球向地球输送的水分就可以将整个地球表面覆盖2.5厘米,所以地球上的海水很可能是由此而来的。另外,太空雪球中可能还包含有机物质,地球上生命的繁衍也可能与此有关。

  鄙人认为这两种说法都有疑点,一个是地球内部原始成因学,不能解释地球形成是同时产生了大量的水的真正实质,按地球形成的状况,那么其他星球形成时就没有象地球一样有大量水的形成吗?这种说服力不强。另一个是水是天外来客,同样在众多星系中为什么其他星球就没有捉捕到这样大量的雪球吗?

节约水的手抄报图片

  根据鄙人的《星球生命运动学》理论:水是来自星球生命体生命运动的产物,水的生成来自于星球自身生命运动结果,即星球生命运动的特征物。(生命体的生命运动过程是一个核反应过程,水则是星球内核核反应的生成物。在球体内的组织结构中被吸收了有效成分后释放出来的物质。形象的比喻就是动物中的血液被动物各组织吸收血液中有效成分后离析出来的尿液和汗水一样)。实际上每一个还有着生命运动的星球都有水的存在,但为什么其他星球上水的存在有较大的差异呢?这就要涉及星球生命运动的形式了。星球生命运动周期相对地球上的生物来说那是太长了,就象着附在人体的微生物----细菌,细菌的生命周期与人的生命周期相比一样。我们人类在有限的,而且是渺小、短暂的生命周期里认识星球的生命周期运动。因为我们人类的对星球生命运动的认识只是停留在它的生命运动的某一个点上,不能看到它的生命运动过程或某一个阶段。

  最新证据:在我国连云港市的东海县境内的“大陆科学钻探”中所取得钻探成果,发现地下特殊流(气)体异常。从476米开始,发现了甲烷、乙烷、丙烷等烃类气体和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气体异常。过去一般认为,越往深部流(气)体越少,而实际上,研?a href='http://www.xuexila.com/yangsheng/kesou/' target='_blank'>咳嗽狈⑾稚畈科逡斐T嚼丛狡捣背鱿帧T诓煌纳畲Ψ⑾至思淄楹秃て宓南灾斐<昂撕皖实母哔ぢ硪斐!A钊顺跃模涸诘叵?11500米,压强高达3*10 8 帕的深处,竟发现了淡水、矿化水、结晶水等,还发现了多种气体,有的钻孔深部竟发现了石油。这一发现说明也是对本人所提出气体、水和石油都是来自地球内部的又一最有利的证据。

  水的自然现象也证明了水的生成来自于星球自身生命运动结果,即星球生命运动的特征物。(生命体的生命运动过程是一个核反应过程,水则是星球内核核反应的生成物在球体内的组织结构中被吸收了有效成分后释放出来的物质。形象的比如就是动物中的血液被动物各组织吸收血液中有效成分后离析出来的尿液和汗水一样)。

水是怎么形成的
篇二:地面上的水

  被誉为生命之源的水,是怎么形成的呢?它在地球上存在了多久?是一直都有的吗?你对水有什么认识?下面由小编为你详细介绍水是怎么形成的。

  水是怎么形成的:

  地球是太阳系八大行星之中唯一被液态水所覆盖的星球。

  地球上水的起源在学术界上存在很大的分歧,目前有几十种不同的水形成学说。有些观点认为在地球形成初期,原始大气中的氢、氧化合成水,水蒸气逐步凝结下来并形成海洋;也有观点认为,形成地球的星云物质中原先就存在水的成分。

  另外的观点认为,原始地壳中硅酸盐等物质受火山影响而发生反应、析出水分。也有观点认为,被地球吸引的彗星和陨石是地球上水的主要来源,甚至地球上的水还在不停增加。

  当我们打开世界地图时,或者当我们面对地球仪时,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大部分面积都是鲜艳的蓝色。从太空中看地球,我们居住的地球是很圆的,因为地球的赤道半径仅比两极半径长0.33%。地球是极为秀丽的蔚蓝色球体。水是地球表面数量最多的天然物质,它覆盖了地球71%以上的表面。地球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大水球。

  观点

  自生说

  1.地球从原始星云凝聚成行星后,由于内部温度变化和重力作用,物质发生分异和对流,于是地球逐渐分化出圈层,在分化过程中,氢、氧气体上浮到地表,再通过各种物理及化学作用生成水;

  2. 水是在玄武岩先熔化后冷却形成原始地壳的时候产生的。最初地球是一个冰冷的球体。此后,由于存在地球内部的铀、钍等放射性元素开始衰变,释放出热能。因此地球内部的物质也开始熔化,高熔点的物质下沉,易熔化的物质上升,从中分离出易挥发的物质:氮、氧、碳水化合物、硫和大量水蒸气,试验证明当1 m3花岗岩熔化时,可以释放出26 L的水和许多完全可挥发的化合物;

  3.地下深处的岩浆中含有丰富的水,实验证明,压力为15 kPa,温度为1,0000℃的岩浆,可以溶解30%的水。火山口处的岩浆平均含水6%,有的可达12%,而且越往地球深处含水量越高。据此,有人根据地球深处岩浆的数量推测在地球存在的45亿年内,深部岩浆释放的水量可达现代全球大洋水的一半;

  4. 火山喷发释放出大量的水。从现代火山活动情况看,几乎每次火山喷发都有约75%以上的水汽会喷出。1906年维苏威火山喷发的纯水蒸气柱高达13,000米,一直喷发了20个h。阿拉斯加卡特迈火山区的万烟谷,有成千上万个天然水蒸气喷出孔,平均每秒种可喷出97~6450C的水蒸汽和热水约23,000m3。据此有人认为,在地球的全部历史中,火山抛出来的固体物质总量为全部岩石圈的一半,火山喷出的水也可占现代全球大洋水的一半;

  5.地球内部矿物脱水分解出部分水,或者释放出的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等气体,在高温下与氢作用生成水。此外,碳氢化合物燃烧也可以生成水,在坚硬的火成岩中,也有一定数量的结晶水和原始水的包裹体。

  外生说

  1.人们在研究球粒陨石成分时,发现其中含有一定量的水,一般为0.5~5%,有的高达10%以上,而碳质球粒陨石含水更多。球粒陨石是太阳系中最常见的一种陨石,大约占所有陨石总数的86%。一般认为,球粒陨石是原始太阳最早期的凝结物,地球和太阳系的其他行星都是由这些球粒陨石凝聚而成的;

  2.太阳风到达地球大气圈上层,带来大量的氢核、碳核、氧核等原子核,这些原子核与大气圈中的电子结合成氢原子、碳原子、氧原子等。再通过不同的化学反应变成水分子,据估计,在地球大气的高层,每年几乎产生1.5 t这种“宇宙水”。然后,这种水以雨、雪的形式落到地球上。

  3.科学家在"深度撞击号"在2005年1月13日撞击了坦普尔1号彗星的彗核后在溅起的物质中发现了冰,两-三亿年前,由于木星与土星两颗气态巨行星在它们的两星连珠时产生了巨大引力,奥尔特云中的彗星被拉进了内太阳系中,地球也受到了彗星的撞击,研究表明,大部分彗星是由宇宙尘埃、气体、冰组成的,谷神星这一颗彗星中含有的水分比地球上所有的水还要多,彗星穿过大气层时会融化为水,以雨、雪等形式落到地面上。

  水的分类:

  地下水与地表水

  地下水——有机物和微生物污染较少,而离子则溶解较多,通常硬度较高,蒸馏烧水时易结水垢;有时锰氟离子超标,不能满足生产生活用水需求。

  地表水——较地下水有机物和微生物污染较多,如果该地属石灰岩地区,其地表水往往也有较大的硬度,如四川的德阳、绵阳、广元、阿坝等地区。

  原水与净水

  原水——通常是指水处理设备的进水,如常用的城市自来水、城郊地下水、野外地表水等,常以TDS值(水中溶解性总固体含量)检测其水质,中国城市自来水TDS值通常为100~400ppm。

  净水——原水经过水处理设施处理后即称之为净水。

  纯净水与蒸馏水

  纯净水——原水经过反渗透和杀菌装置等成套水处理设施后,除去了原水中绝大部分无机盐离子、微生物和有机物杂质,可以直接生饮的纯水。

  蒸馏水——以蒸馏方式制备的纯水,通常不用于饮用。

  纯化水和注射用水

  纯化水——医药行业用纯水,电导率要求<2μs/cm。

  注射用水——纯化水经多效蒸馏、超滤法再次提纯去除热原后可以配制注射剂的水。

  自由水和结合水

  自由水——又称体相水,滞留水。指在生物体内或细胞内可以自由流动的水,是良好的溶剂和运输工具。水在细胞中以自由水与束缚水(结合水)两种状态存在,由于存在状态不同,其特性也不同。自由水占总含水量的比例越大,使原生质的粘度越小,且呈溶胶状态,代谢也愈旺盛。

  结合水——是水在生物体和细胞内的存在状态之一,是吸附和结合在有机固体物质上的水,主要是依靠氢键与蛋白质的极性基(羧基和氨基)相结合形成的水胶体。

水是怎么来的
篇三:地面上的水

地球上水的来源根据测算,地球表面的71%的面积是被水覆盖,水的总量约为13.6亿立方公里,其中97.3%存在于海洋。那末地球上的水是从哪里来的呢?以前科学家认为,水的来源是太空和地球内部。水从太空来到地球有两个途径:一是落在地球上的陨石,二是来自太阳的的质子形成的水分子。然而美国科学家最近提出一个令人瞩目的新理论:地球上水来自太空由冰组成的彗星。科学家发现,地球表面的水会向太空流失。这是因为大气中水蒸气分子在太阳紫外线的作用下,会分解成氢原子和氧原子。当氢原子到达80―100公里气体稀薄的高热层中,氢原子的运动速度会超过宇宙速度,于是脱离大气层而进入太空消失掉。科学家推算,飞离地球表面的水量与进入地球表面的水量大致相等。但地质科学家发现,2万年来,世界海洋的水位涨高了大约100米。于是,地球表面水量不断增多就成难解之迷。直到最近,美国衣阿华大学研究小组的科学家,从人造卫星发回的数千张地球大气紫外辐射图像中,发现在圆盘形状的地球图像上总有一些小黑斑。每个小黑斑大约存在2―3分钟,面积约有2000平方公里。经过分析,这些斑点是由一些看不见的冰块组成的小彗星冲入地球大气层,破裂和融化成水蒸汽造成的。科学家估计,每分钟大约有20颗平均直径为10米的冰状小彗星进入地球大气层,每颗释放约100吨水。地球形成至今大约已有38亿年的历史,由于这些小彗星不断供给水分,从而使地球得以形成今天这样庞大的水位。 地球上的水是打哪儿来的?科学家解开"水之谜" 最近一段时间,国际学术界对地球生命起源的讨论又热闹起来。众所周知,最时髦的一种理论认为,是来自太空的携带有水和其它有机分子的彗星和小行星撞击地球后才使地球产生了生命。最近,科学家们第一次发现了可证明这一理论的依据:一颗被称为利内亚尔的冰块彗星。 据科学家们推测,这颗彗星含水33亿公斤,如果浇洒在地球上,可形成一个大湖泊。但十分令人遗憾的是,利内亚尔彗星在炽烈的阳光下蒸发成了蒸气。全世界的天文学家们都观察到了这一过程。那么,这颗彗星携带的水与地球上的水相似吗?根据科学家们的研究,答案是肯定的。 实验证明,数十亿年前在离木星不远处形成的彗星含有的水和地球上海洋里的水是一样的。而利内亚尔彗星正是在离木星轨道不远的地方诞生的。 天文学家们认为,在太阳系刚形成时可能有不少类似于利内亚尔的彗星从"木星区域"落到地球上。美国航空航天局专家约翰·玛玛说:"它们落到地球上时像是雪球,而不是像小行星撞击地球。因此,这种撞击是软撞击,受到破坏的只是大气层的上层,而且撞击时释放出来的有机分子没有受到损害。" 海洋形成之谜 地球上的水究竟是从哪里来的?讨论这个问题,实际上是讨论海洋形成的问题。然而,直到今天,科学界一直存在着不同的看法。 多数的看法认为,大约在50~55亿年前,云状宇宙微粒和气态物质聚集在一起,形成了最初的地球。原始的地球,既无大气,也无海洋,是一个没有生命的世界。在地球形成后的最初几亿年里,由于地壳较薄,加上小天体不断轰击地球表面,地幔里的熔融岩浆易于上涌喷出,因此,那时的地球到处是一片火海。随同岩浆喷出的还有大量的水蒸气、二氧化碳,这些气体上升到空中并将地球笼罩起来。水蒸气形成云层,产生降雨。经过很长时间的降雨,在原始地壳低洼处,不断积水,形成了最原始的海洋。原始的海洋海水不多,约为今天海水量的1/10。另外,原始海洋的海水只是略带咸味,后来盐分才逐渐增多。经过水量和盐分的逐渐增加,以及地质历史的沧桑巨变,原始的海洋才逐渐形成如今的海洋。这是第一种有代表性的说法。 还有一种说法是,海水来自冰慧星雨。这是美国科学家提出的一种新的假说。这一理论是根据卫星提供的某些资料

而得出的。1987年,科学家从卫星获得高清晰度的照片。在分析这些照片时,发现一些过去从未见到过的黑斑,或者说是"洞穴"。科学家认为,这些"洞穴"是冰慧星造成的。而且初步判断,冰慧星的直径多在20千米。大量的冰慧星进入地球大气层,可想而知,经过数亿年,或者更长的时间,地球表面将得到非常多的水,于是就形成今天的海洋。但是,这种理论也有它不足的地方。就是缺乏海洋在地球形成发育的机理过程,而且这方面的证据也很不充分。

地球上的水和大气、外力作用来源
篇四:地面上的水

地球上的水和大气、外力作用来源

自然界的水循环。

海水的盐度。海洋表面盐度的分布。海洋表面温度的分布。风海流。寒流、暖流。洋流的分布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陆地水的分类:地表水(河流水、湖泊水、冰川水)、地下水。河水的补给:大气降水、积雪融水、冰川融水、地下水。河流径流的变化: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地下水。含水层和隔水层。

天气和气候的概念。主要气候要素:气温、降水、气压和风。

降水的形成。降水的类型:对流雨、地形雨、锋面雨。世界降水的分布。

地球上的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及其季节移动。气压带、风带对降水的影响。季风环流。

形成气候的因素:太阳辐射、大气环流、地面状况(海陆分布、洋流、地形)。运用气温、降水的图表资料,归纳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特征。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

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风化作用、侵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

指由太阳辐射、重力、日月引力等来自地球外部的营力(通过大气、水、生物等)所引起的作用。包括风化作用、侵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和固结成岩作用。

补充:外力作用又叫外营力作用,主要是指地球表面受重力和太阳能的影响所产生的作用,包括物理和化学风化作用,流水作用,冰川作用,风力作用,波浪及海流作用等。通常把各种外力(风化、流水、冰川、风、波浪等)对地表隆起部分逐渐蚀低的作用,统称为剥蚀作用;把流水对陆地的破坏作用,叫做侵蚀作用。外力作用总的来说是不断地起着破坏和夷平那些由内力作用而产生的隆起部分,同时把这些破坏了的碎屑物质搬运、堆积到低地和海洋中去。

外力作用的强弱与气候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因为影响地形发育的水文、植被等因素都受到气候条件的控制。例如寒冷的冰川覆盖地区以冻融崩解、冰川作用为主,干旱地区流水作用不显著而风沙作用占居优势,温暖潮湿地区的流水作用最为活跃。从这个意义上讲,不仅风化壳、残积物都明显地具有地带性的特点,甚至一向被认为是非地带性因素的地形的发育,在一定程度

上都反映着气候的烙印。特别是气候可以通过植被、水文对地形产生影响:植被茂密、水土保持良好的地区,植被抑制了外力侵蚀作用的发展,从而起到保护地面的作用;而植被稀疏、甚至地面裸露的地区,则加强了流水、风等外力作用的侵蚀强度。

决定气候条件的主要因素是气温和降水,而气温和降水在地球上的分布是具有一定规律的。一般说来,气温从赤道向两极递减,也随着绝对高度的增加而递减,前者称水平(纬度)地带性,后者称垂直(高度)地带性。降水则不完全取决于纬度和高度,还受制于大气环流和海陆分布,在细节上甚至还取决于地形的起伏。因此,在每一个气候区中都具有独特的水、热对比关系,独特的物理风化与化学风化的对比关系,独特的风化速度、外力作用强度、外力作用组合,因而也就会产生独特的地貌组合。这些将在以后有关地形成因类型的各章节中加以讨论。

此外,不同的岩石固然可以表现出不同的地形特征,但有时即使是同一种岩石,在不同的气候条件下,也可以形成非常不同的地形形态。同样,有些不同性质的岩石在长期的外力作用下,却有可能产生十分相似的地形。例如在高山峰顶,寒冻风化作用可以使花岗岩山体出现陡峻尖锐的山峰;同样,许多种岩石在长期风化作用的影响下,也都可以表现为通常花岗岩地区常见到的那种浑圆的地形形态,这就是外力作用的后果。

岩石通过风化碎裂以后,就会受到重力、风力、冰川、流水等外力作用的搬运并堆积到低洼处。据估计,解放前,黄河从陆地上剥蚀、搬运、堆积到渤海里的泥沙,平均每年达10亿立方米,如果再加上其他河流和风力送来的泥沙,总计可在20~30亿立方米以上,假如渤海底部是稳定的,那么只需要1000多年的时间,就可以将渤海填平。然而由于渤海底部在不断下沉,所以在历史时期中,渤海的面积虽然略有缩小(如黄河口、海河口等逐渐外延),却并未被填满,这就可以证明,目前的渤海仍处在一面沉降、一面堆积之中,而且堆积和沉降的速率相差不多,大体上可以互相平衡。

可以这样认为:内、外营力对地壳的作用是一种矛盾对立统一的过程,内力企图使地壳物质的分布趋向一致,外力则企图使地球表面的起伏趋向平夷。内力作用往往为外力作用的进行创造条件,随着高山的抬升,外力的剥蚀作用必然加强;同样,内力作用产生的节理、裂缝和断层,为外力的风化剥蚀作用提供了可乘之隙,沿节理发育成各种山体。

从地质历史各个阶段来看,有时可能内力占主导地位,有时可能外力起主要作用。而内、外营力对地壳的组成物质——各种岩石长期不断的相互作用,才促使地球上各种地形的不断演化和发展。以中国地形西高东低的空间分布特征来分析,内力作用方面,西部地区以褶皱、抬升为主,东部地区以沉降、下陷为主;外力作用方面,西部地区以剥蚀作用为主,而东部地区则以沉

积作用为主。

风力侵蚀:蘑菇石,风蚀柱,风蚀洼地

风力堆积:沙漠和黄土

流水侵蚀:河谷,沟壑,喀斯特地形

流水沉积:冲积扇,冲积平原,三角洲

冰川侵蚀:冰川谷,角峰,冰蚀湖

冰川沉积:冰碛平原,冰碛丘陵,冰碛湖

凡注明"来源:山东中公教育官网(sd.offcn.com)"(权威山东公务员考试网站,山东公务员网)的所有文字资料,版权均属中公教育所有,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

地球上的水知识点1
篇五:地面上的水

水的来源是什么_地球上的水来自哪里

地球上的水知识点上

一、水循环 1、三类水循环方式

2、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人类活动对水循环可产生如下有利的影响:调节径流,加大了蒸发量和降水量。水利措施中修筑水库、塘坝等拦蓄洪水,增加枯水径流,由于水面面积的扩大和地下水位的提高,可加大蒸发;农林措施中,“旱改水”,精耕细作,封山育林,植树造林等能增加入渗,调节径流,加大蒸发,在一定程度上可增加降水。

二、河流的补给类型 1、各种补给类型的对比

(2)影响河流径流量变化的因素水的来源是什么_地球上的水来自哪里

A河流径流量随降水量的变化而变化——雨水补给:降水季节——有汛期和枯水期

气候区 补给时间

径流特点 热带雨林、温海气候区 全年(年雨) 径流相对稳定

季风气候区 当地夏季(夏雨) 夏汛,径流季节变化大 热带草原气候区 当地夏季(湿季) 夏汛,径流季节变化大 地中海气候区 当地冬季(冬雨) 冬汛,径流季节变化大 B河流径流量随气温的变化而变化——冰雪融水补给——有汛和枯水期

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春季气温回升——春汛——河流径流年际变化较小,季节变化较大

冰川融水补给——夏季气温最高——夏汛(冬季气温在0℃以下,河流出现断流)——

河流流量小,流量季节变化大,年际变化小 C河流流量稳定——地下水和湖泊水补给——无汛期

河流水、湖泊水、地下水的互补关系——补给方向取决于三者相对水位高低 湖泊水补给——对湖泊以下河段起调节作用,延缓最高水位出现时间并削减洪峰 地下水补给——河流稳定而可靠的补给来源,与河流有互补作用

注意考点: 河流流量过程线图分析 1.流量过程曲线反应的主要内容 (1)流量的大小

(2)从曲线变化幅度了解水量的季节变化 (3)从曲线高峰期了解汛期出现的时间和长短 (4)从曲线低谷期了解枯水期出现的时间和长短 2从.流量过程曲线分析原因 (1)流量是由河水来源决定的

(2)洪水期出现在夏秋的河流、枯水期在冬春的河流,一般多为雨水补给,但地中海气候区河流刚好相反。

(3)汛期出现在夏季的河流,除由雨水补给外,也可能是冰川融水补给。

(4)春季和夏季出现两个汛期的河流,除由雨水补给外,还可能有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 (5)河流在冬季断流可能是河水封冻的缘故,内流河往往是由于气温低,冰川不融化,没有冰川融水补给所致。

(6)曲线变化和缓,多系地下水补给,也可能是热带雨林气候区或温带海洋性气候区的河流。

三、河流水与潜水的补给关系 (1)潜水面等高线图

它是根据潜水面上各点的水位标高绘制成的,一般绘制在地形图上。绘制的方法与绘制地形等高线的方法类似。这类等值线图中,通常有两组等值线,一组是地形等高线,另一组是潜水等水位线。 (2)潜水的埋藏深度

潜水的埋藏深度是指地面到潜水面的垂直距离。因为等高线的数值代表该线上各点对应的地面海拔高度,等潜水位线的数值代表该线上各点对应的地下潜水面的海拔高度,因此,任一地点潜水的埋藏深度即是当地等高线数值和等潜水位线数值的差值。 (3)潜水的流向

水的来源是什么_地球上的水来自哪里

潜水是一种重力水,它的流动性主要是因受重力作用而形成的,其在流动时总是由高水位流向低水位且沿最大坡度方向流动。因此有:潜水的流向总是垂直于等潜水位线由高水位流向低水位。 (4)潜水的流速

因为潜水是一种具有自由水面的重力水,其自由水面称潜水面,所以潜水的流速取决于潜水面坡度的陡缓。在同一幅等潜水位线图中,等潜水位线越密集的地方,潜水面坡度越陡,潜水流速越快;等潜水位线越稀疏的地方,潜水面坡度越缓,潜水流速越慢。

(5)河流水与潜水的相互补给关系

对于河流与等潜水位线的分布有如图三种基本关系。根据河流与等潜水位线的分布特点可以判断河水与潜水的补给关系。在A图中河床两侧潜水位高于河流水位,潜水流向河流,因此河流两侧的潜水补给河水;在B图中河床两侧潜水位低于河流水位,河水流向潜水,因此河水补给两侧的潜水;在C图中,河流右岸潜水面高于河面,左岸潜水面低于河面,因此河流右岸潜水补给河水,左岸河水补给潜水。水的来源是什么_地球上的水来自哪里

(6)取水点(即水井)位置的选择

选择水井位置时,要依据以下三条: ①水井位置应选在地下水埋藏较浅的地点。 ②水井位置应选在潜水汇集区。 ③水井位置应选在潜水汇水面积较大的地点。在解决此问题时,首先要判断潜水的埋藏深度,其次标出潜水的流向,以确定潜水的汇集区和各地点汇水面积的大小,最终确定取水点(即水井)的最佳位置。 (7)人类活动对潜水的影响

潜水更新快,交替周期短,利用后短期内即可恢复更新,属于可再生资源。人们只要合理开采就可保证永续利用。但如果人类不合理地开采,则会引发一些环境问题,如过度开采地下潜水、开采速度超过潜水的自然补给和恢复速度,就会引起潜水位下降,形成地下水漏斗区。地下水漏斗区即是指地下水位明显低于周围地区,潜水面呈现漏斗状曲面的地区,如图。更为严重的是,超采地下水还会造成地面沉降、建筑物倾斜或倒塌,如果在沿海地区,还会引发海水倒灌、地下水变咸等。

四、河流的水文特征分析

(1) 水量特征:量的特征:水量大小,河流长度,流域面积大小

(2)补给类型 (3)汛期 (4)含沙量 (5)水能资源

量的变化特征:季节性变化特征

五、河流的航运价值分析

(1)河流的水量大小、流域面积大小 (2)河流流经地区地形平缓,水流平缓 (3)河流的结冰期,航运时间长短

(4)河流流向与经济分布方向是否一致,沿岸经济发达程度

地面上的水

http://m.myl5520.com/youxiuzuowen/46981.html

展开更多 50 %)
分享

热门关注

高考作文满分记述文800字(锦集3篇)

记述文

高考作文满分记述文800字精选三篇

记述文

过元宵喜气洋洋记述文作文锦集四篇

记述文

初中记述文范文(通用5篇)

记述文

作文全新素材中考记述文【5篇】

记述文

材料作文范文600字_阳光作文范文600字

记述文

我以明月照沟渠|我以明月为知己作文600字

记述文

运动会作文400字_领操作文400字

记述文

高中优秀记叙文

记述文

美句佳句记述文

记述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