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高中生自身要认识综合素质的重要性

2020-09-19   来源:初中作文

对农村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探讨赵家堡中学邵金艳
篇一:农村高中生自身要认识综合素质的重要性

对农村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探讨

黄骅市南排河镇赵家堡中学 邵金艳

[摘要] 当前,教育教育改革在积极稳妥进行,各地区也都在轰轰烈烈地开展初中学生素质综合评价的尝试,学生评价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与传统的评价方法相比,我们国家现在推行的综合评价方法更加有利于教育教学,但在农村中学生素质教育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本文通过对综合评价的重要性及农村中学生综合素质中出现的问题,谈谈自己的几点浅显的看法,旨在让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内容不断完善,使其更严谨、更科学、更具有可行性。

【关键词】: 素质教育 农村中学生 多元化评价

一、改革评价制度的必要性

社会在不断发展,在实施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如果再把过去的评价观念强加于现在的学生,用传统的“分数决定一切”的标准评价现在的学生显然是不公平的。再按照老路走下去只能造成“高分低能”的“书呆子”。当然,素质教育不是要把旧的一切丢弃,而是一种扬弃,要建立包括考试在内的多元的评价体系。对学生评价不但要看考试成绩,也要看其他方面的表现,要用时代的眼光,用符合学生特质的眼光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使他们全面发展。因此评价学生要采取发展的多元化的激励性的评价。

二、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在农村实施中遇到的困难

1. 家长、学校、教师三方的认识有待于提高

目前仍是只凭分数就判断一个学生是否优秀,只凭上线率就判断一所学校的成绩或一个教师的成绩;家长只看分数,不管其他素质的发

展情况 ,学生其他素质如体育方面的进步,音乐、美术方面的进步即使再大,家长也不满意,而教师关注学生最多的也是学习成绩的进步,对其他方面的关注比较少或者不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只能还是走过场,流于形式。

2.操作难度大 程序复杂 教师负担重

新的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既要忙于繁重的教学工作,又要不断的学习,已经十分忙碌,综合素质评价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对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行观测记录,还要进行性质评价和过程性评价,这些都需要时间和精力,使教师在教学和评价的双重工作下,明显的精力不足,因此就出现应付和消极的现象。造成失真或不全面,也影响了教学工作。

3.学生的综合素质不一定能全面发展,评价缺乏连续性

目前教育教学的中心围绕中考、高考的现象依然是不争的事实,其根本原因不是由学生所决定的,有政府主管部门的原因,也有各级教育部门、各级学校的原因,因为片面的追求升学率,而使一些课程如写字、社会实践、音乐、体育、书法等课程没有按课时数、按学科开齐开全,为了应付上级的检查,只是在课程表上安排了相应的课程, 但实际的课时内容却是其他的文化课的内容,并且这种现象不是一两个学校的个别现象,在县级以下中学具有普遍性。这使一些素质评价不具有连续性。

三、 结合〈〈中学生综合素质发展评价报告册〉〉中有关内容结合农村初中生实际浅谈自己的看法:

评价要注意以下方面:一是坚持民主式评价,即组织学生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二是变单一评价为多元评价;三是变横向评价为纵向评价。更重要一点要注意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尤其是农村条件的限制更应如此。要突出农村特色的评价特点。

1.基础性发展素质评价。

基础性发展素质评价共包括: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创新与发展、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7个纬度。

创新与发展纬度中有创新表现要素。这一要素可以说是农村中学生最薄弱的地方,但同时又是最有潜力的地方。因为农村这一大天地、大舞台要多大有多大。教师应注意引导好学生在这一方面的发展,让学生真正动起来。

审美与表现纬度中有艺术活动与表现要素。这一要素也是农村中学生的薄弱环节之一,一些农村学校由于条件限制和观念落后,对音乐、美术学科不能一视同仁,不开或少开课时。从而扼杀了学生这一方面的天赋。其实,这一方面可充分利用农村资源如美术方面可开展塑泥像活动来作为评价的内容。

2.专门性发展素质评价。

专门性发展素质包括生物实验操作、信息技术、体质健康测试三个要素。其中信息技术在当今社会扮演着众所周知的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然而在一些农村学校里开的信息技术课时过少或不开,并不能达到真正意义上的要求,不能满足学生的欲望。完全可利用多开课时的方法促使学生这一方面的充分发展。

3.综合实践与创新活动评价。

综合实践与创新活动评价包括实践活动和创新活动两个要素。 在知识经济时代,创新成为时代的要求,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因此在创新活动要素中,学校和班级应注意从实际出发,多开展此类活动如开展“速记竞赛活动”、“学具自制比赛”等各种各样活动。

4.创新实践成果。

创新实践成果这一评价内容对于农村学生来说成绩几乎为零。关键不在于学生无天分,而在于学校方面几乎忽略了这一块。其实对农村学生来说完全可以去创造这一方面成果。如“剪纸艺术”、“作文比赛”、“诗歌比赛”等

总之,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要求学校、教师认真的对待,促进学生的发展任重而道远,但又是势在必行的,我们要在实践中不断的探索、研究、总结、改进。使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在新的教育教学的理念下做的更实在更有利于学生的成长发展。

对农村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探讨

学校:

姓名:

黄骅市南排河镇赵家堡中学 邵金艳

综合素质评价
篇二:农村高中生自身要认识综合素质的重要性

去功利化的综合素质评价怎么评价

综合素质评价实施的背后是教育观、学习观、教学观、学生观的变革。在评价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状况时,必须用非常谨慎的态度和发展的眼光,站在“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特的、整体性的存在,教育要为了每个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的价值立场上,将学生综合素质的现实状况和学生所经历的教育过程同时考虑。“评价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改进,不是为了甄别,而是为了发展,”尽管大家对此耳熟能详,但在实际操作中,又自觉不自觉地强调评价的甄别和选拔功能,担心综合素质评价不与高考录取“硬挂钩”,学校、教师、学生、家长都不重视,说到底,这还是没有跳出功利化教育的“怪圈”。

那么,“不挂钩”的时候,综合素质评价该怎么做呢?

量化打分的评价方法忽略了学生综合素质的系统性

把不同层面的考核指标简单叠加,淹没了人的个性,嘴上说不能把“活生生”的人变成“冷冰冰”的分数,而在操作时却有意无意地把人“肢解”,忽略了学生综合素质系统性的特点。

综合素质的结构非常复杂,涉及生理、心理、社会文化素养等不同层面。将人的内在素养转化为可以观测的外在指标并非易事,有些方面如情感、态度、价值观念虽然很重要,却很难甚至无法科学、客观地评判。在对各地综合素质评价的典型案例进行研究时,我们发现,大多数地区把综合素质分解为若干指标,根据完成任务的情况赋予相应的分值,再折算、累加统计。这种量化打分的操作方法,看似简单、公平,但其量化的依据是什么?道德品质和运动健康孰轻孰重?坦率

地讲,综合素质只有模糊的高下之分,没有准确的量化之别。把不同层面的考核指标简单叠加,淹没了人的个性,嘴上说不能把“活生生”的人变成“冷冰冰”的分数,而在操作时却有意无意地把人“肢解”,忽略了学生综合素质系统性的特点。即使是同一项指标,也不能简单地比较。比如,两个学生道德品质的量化得分,90分的就是A级,89分的就是B级,1分之差就能准确反映道德品质的高下吗?在评价过程中,各个学校都有自己的量化标准,但各自的标准不具有统一性,不同学校的评价标准不能通用,评价的效度也就难以服众,这种评价方法必然不具有普适性。

有的地区规定了各评价主体的权重比例,比如,某省规定在评价结果的最终计算中,各项均按学生自评占20%、学生互评占30%、教师评价占50%的比例进行整合;而另一省则规定:每学期学生自评权重为10%,学生互评权重为50%,教师评价权重为40%。不同的权重比例决定了各省市评价结果的不可比性。有的地区还下发了各等级的人数比例,某地级市教育局文件指出:“省厅规定以市为单位,各测评项目的A等比例不得超过25%。我市计划将25%A等比例分解到各普通高中,分配原则:突出重点,下保底线(每校都要有A等名额)。分配方法:参照2006年中考成绩,按一定比例预测出重点、本科、专科人数,同时参考去年高考上线数,再两者综合考虑,折中计算。分配比例为:重点线按18%比例分配,本科线按5%比例分配,专科线按2%分配。”且不谈这种指标分解方式是否合理,单说其操作结果,也会变成做与不做、做好做坏一个样,各个学校“A”的

含金量肯定不同,评价等级只能在校内比,不同学校之间根本无法比。学生还没进学校,还没有开始努力,结果基本上就定了下来,这种评价方式无疑挫伤了学校和学生的积极性,而且忘记了学生是成长中、发展中的人,过早地给学生贴上不好的标签,是对学生心灵的伤害。

竞赛、评比获奖的评价导向扭曲了教育教学过程

如果把目标直接瞄准这些奖牌、称号,竞赛获奖成了日常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那么,整个教育教学过程就会被扭曲。

易中天先生认为,科研成果的量化管理让大学的学术氛围和教学质量不断下滑。综合素质评价也存在类似的问题。有些地方提出收集“标志性成果”,以各类竞赛、评比获奖的“证书”等作为凭证,按照证书级别、在活动中承担的角色量化打分。某省规定,在学习态度与能力方面获得A级需获得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含全国青少年生物和环境科学实践活动)、“明天小小科学家”奖励活动及全国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的一、二等奖;另一省也明确规定,在审美与表现方面要获得A级评价,需有艺术特长并得到市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或被其认可的专业机构认证等。这就把多拿课外奖项和在综合素质评价中获得高等级联系起来了,但这些证书与学生的成长到底有何关联?这种认证方式对农村学生和家庭社会经济地位较低学生而言,是一种教育不公平。竞赛评比只有少数人可以脱颖而出,我们有没有关注被淘汰出局的多数人发展如何?我们的教育教学是面向全体的,要为所有孩子提供适合他们自己的教育,培养各具特色的兴趣、爱好、特长。学生在各类竞赛、活动成果展示中获奖应该顺其自然。如果把目标直

接瞄准这些奖牌、称号,竞赛获奖成了日常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那么,整个教育教学过程就会被扭曲。为了分数、名次、奖牌,强迫孩子接受榨取式的训练,可能会毁了孩子的一生。学生成长过程的每一个细节,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都很重要。对学生来说,成长的历程无论成功还是失败,都是一种体验,是一份不可多得的财富。同样的经历,不同学生内在的体验不同,获得的成长也不同,不能简单以结果的成败论英雄。

综合素质评价对高中校的意义在于促进学生自我教育

评价本身应该成为学生自我教育的过程,成为学生交流和成长的过程。通过评价,学生可以更清晰地看到自己的成长足迹,找到自己的兴趣点和薄弱点。

2014年12月,教育部出台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意见》指出:“综合素质评价是对学生全面发展状况的观察、记录、分析,是发现和培育学生良好个性的重要手段,是深入推进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制度。”“高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写实记录材料,对学生成长过程进行科学分析,引导学生发现自我,建立自信,指导学生发扬优点,克服不足,明确努力方向。”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自2004年起就开始了建立“学生成长记录平台”的探索,其设计初衷和做法,正切合了教育主管部门引领的方向。

我们在确定综合素质评价指标时,特别看重学生有意义的成长经历,要求学生做好写实记录。经历意味着已有、实有、拥有;意味着做了什么,做了多长时间,这些都是可以考证的。经历还意味着置身

其中,感受到什么,体验到什么,觉悟到什么。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长。学生关于自身重要的学习成长经历的如实记载、相关活动材料(佐证材料)与作品的收集整理是综合素质评价客观性的必要基础和前提条件。

评价本身应该成为学生自我教育的过程,成为学生交流和成长的过程。通过评价,学生可以更清晰地看到自己的成长足迹,找到自己的兴趣点和薄弱点,可以更准确进行自我评价、自我认识、自我分析、自我调整、自我提高。通过交流,学生可以更科学地进行自我定位和生涯规划,在比较中发现自己的特长和潜能,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综合素质评价应当坚持“谁使用谁评价”的原则,高中学校的任务是如实反映学生各方面的素质,把评判的任务交给高校和用人单位。评价结果的使用,也不应当由高中学校说了算,而应由大学和用人单位说了算。高中学校作为利益相关方,不能既当教练员,又当裁判员。过多地关注评价是否与高考挂钩,功利目的太强,往往会导致急功近利、好大喜功,甚至弄虚作假,不择手段,反而让“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良好愿望变成泡影,欲速而不达。海安中学在自己的实践中体会到,使用正确的评价方法,即使高考不参考评价结果,综合素质评价也可以做好,关键是学校有什么样的办学思想,老师有什么样的教学理念,评价有什么样“接地气”的举措。当评价工作日臻完善,评价结果更加可靠时,高校在录取时自然会加以参考。高校现在是“想用而不敢用”,到一定时候,肯定会变成“想不用也不可能”。海安中学也有学生互评,他们的评价有两个特点:一是效率高——借

“三位一体”的农村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践研究(研究报告)
篇三:农村高中生自身要认识综合素质的重要性

- 1 -

“三位一体”农村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践研究

研 究 报 告

□□□□□□□□□□课题组①

【内容提要】

新形式下,我们形成了:以“等级式”学生评价为主体,“赏识性发展评价”为主导、“家访式”家庭评价和“问卷式”社会评价为基础”的农村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学生评价、学校评价、家庭评价、社会评价所占比重为4:3:1.5:1.5。

【关键词】 “三位一体” 农村学生 综合素质评价

一、课题背景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经成为教育改革的必由之路,教育评价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难点,学生评价又是教育评价的核心内容。学校教育实践,特别是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急迫地需要研究学生评价,对学生科学、公正、公平、全面、准确地进行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是推进和实施课程改革的重要举措。

1.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的需要

为贯彻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精神,推动新课程的实施,在进行课程改革的同时,必须进行课程评价改革。评价改革是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是改革的焦点、瓶颈。“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是课程改革的主要目标。构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已迫在眉睫。 ②

2.深入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

2009年,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出台了“关于贯彻《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规范办学行为深入推进素质教育的意见》的实施意见”。该意见明确提出“规范考① 课题组成员:□□□□□ 报告撰写:□□

②《中国教育报》2001年7月27日第二版。

③《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规范办学行为深入推进素质教育的意见》川教〔2009〕249号。

- 2 - ③

试评价行为,小学考试实行无分数评价,采取等级和评语评价办法。严禁公布学生考试成绩和按考试成绩给学生排名次、座次。”

3.学生、学校发展的需要

但是由于受 “应试教育”的制约,素质教育的发展,特别是学生的评价体制的发展,相当不健全,这就致使一部分学校在一系列的以分数论高低的指挥棒下,不得不紧跟“以分数高低论英雄”的大形势。不少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嘴上喊着“素质教育”,实际走的仍然是“应试教育”的老路,学生在“至高无上”的分数面前,成了学习的机器,分数的奴隶,哪里谈得上提高综合素质,更谈不上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在评价领域里存在着一系列错误的倾向:重考试课程,轻其它课程;重知识考查,轻能力养成;重量化的描述,轻定性的分析;重终端显示,轻过程监测„„ 。再加之家长都是从应试教育中走出来的,在家庭教育中,学生更是深受影响。

综上所述促使我们在新形势下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体制进行深入思考,并探索出了一条适合本学校乃至于本片区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为此,我们提出了《“三位一体”农村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践研究》的研究课题。

二、课题界定

(一)三位一体

“三位一体”中的“一体”是指:以学生为主体;“三位”是指:学校、家庭和社会。

农村高中生自身要认识综合素质的重要性。

(二)综合素质

指农村小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社会性素养等。

(二)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指对农村小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社会性素养等进行系统的评价。

三、研究目的、对象、方法

(一)研究目的

1.探索和构建一套新形式下适应农村素质教育需求,符合少年儿童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能够全面、公正、科学评价学生的制度和方法。以此激励引导学生思想品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社会性素养等得以发展。从根本上彻底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

- 3 -农村高中生自身要认识综合素质的重要性。

2.关注学生生命成长,激励引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个性特长的发展,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使每个学生的基本素质和能力得到有效提高和积极发展。

3.促进学校教师教育观念的更新,促进教师的成长,改进教师教学实践,推动农村学校特别是我校课程改革不断向纵深发展。

4.为农村学校考核班主任及各学科教师工作提供依据,并为重新构建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师评价机制创造条件。

(二)研究对象

□□□□□□□□□□五年级(现为六年级)全体学生

(三)研究方法

1.观察法:观察学生的学习过程、行为、习惯、态度、价值观。

2.纸笔测验法:在期中和期末时以此形式测试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3.表现性评价:提供可供观察的情境和实施表现性任务的条件,让纸笔测验无法界定的评价内容通过创设的情境表现出来,以实现收集信息的公正化、全面化、客观化。

4.调查法:设计调查问卷,抽样在五年级全体学生、任课教师、学生家长以及社会知名人士中以无记名答卷方式进行调查,以及个案法、经验总结法和文献法等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研究,进行“三位一体”的评价,多方面收集与学生评价有关的信息,尽可能地、广泛地占有所需的评价资料和信息,保证所获信息的有效性、及时性和准确性,力求真实、客观、公正。

四、相关研究述评

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基础教育在教育评价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和尝试。例如:福建省泉州市实验小学把期末考试的考场安排在学生家里,他们还推行了一种没有“标准试卷”的考试,学生不但不怕考试,还感到其乐融融。同时,该校统一制作了能体现学生综合素质的“素质教育袋”,学生拥有了自评空间,使评价具有了多种维度,并可以有效地跟踪学生的进步与发展。

特别是近些年来,我国基础教育在学生评价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大胆的改革和尝试。例如:关注学生发展的过程,提出形成性评价;关注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提出综合学力考查、质量综合评定等;并尝试进行了小学考试取消百分数、实行等级制的探索,部分地区还试行实验技能考查,加入口试、面试等超越于简单的纸笔考试的改

- 4 -农村高中生自身要认识综合素质的重要性。

革措施,这些有益的探索与尝试取得了一些有价值的成果,对于促进我国基础教育评价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这些探索大多是浅层的、微观的和零散的尝试,没有对我国基础教育评价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产生根本性的改变。

从当前我国教育教学实践来看,学生评价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为:

1.评价目的:主要用于甄别和选拔,而不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

2.评价内容:过多倚重学科知识,特别是课本上的知识,而忽视了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心理素质以及情感、态度和习惯等综合素质的考查;

3.评价标准:过多强调共性和一般趋势,忽略了个体差异和个性化发展的价值; 4.评价方法:以传统的纸笔考试为主,过多地倚重量化的结果,而很少采用体现新评价思想的、质性的评价手段与方法;

5.评价主体:被评价者仍多处于消极的被评价地位,基本上没有形成教师、家长、学生、管理者等多主体共同参与、交互作用的评价模式;

6.评价重心:过于关注结果,忽视被评价者在各个时期的进步状况和努力程度,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形成性评价,不能很好地发挥评价促进发展的功能。

由此可见,现阶段学生评价中存在的这些问题与当前教育评价发展的特点已很不相符,甚至对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形成了极大阻碍。因此,构建符合新课程要求的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体系,探究促进学生发展的有效的评价方式是当前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的一项重要课题。为此,我们课题组提出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三位一体的教育教学评价网络,形成以学校牵头,社会为平台,家庭为基础、自主评价为主体的学校、家庭、社会、学生多方共同参与的学生多元化评价机制。让学生在多元化的评价主体下,真正成为评价的主人,促使其思想品质、科学文化素养、综合性社会素质得以全面发展。

五、研究措施

1.“等级式”的学生自评与互评

叶圣陶指出:“尝谓教而教各种学科,其最终目的在达到不复需教,而学生能自为研索,自求解决。”要达到这样的目的,必须使学生具备自我评价的能力,学生既是学习的主体,也是评价的主体。评价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能够按照既定的目标和标准,对自己的综合素质作出正确的评价,促进自己的发展。为此,我们课题组成员循循善诱的引导五年级学生学会寻自己或他人闪光点,然后比较客观公正的评价自己与

- 5 -

农村学校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有效性研究
篇四:农村高中生自身要认识综合素质的重要性

一、课题名称:《农村学校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有效性研究》

二、课题的提出

在基础教育的若干研究中,我们选择《农村学校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有效性研究》作为研究课题,是基于以下考虑:

从国际教育的发展潮流看,重视人的发展,提高人的素质,已成为世界教育改革的主流。从国内教育改革的发展情况看,重视学生品德素质、文化素质、智能素质、体能素质以及心理素质的全面提高,已成为我国教育的根本目的。

"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活"是未来国民应具备的基本素质。随着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生活方式、思想观念的不断变化,给小学学生成长环境带来的复杂变化,对小学生的身心发展产生的负面影响逐渐增加。学生的认知与人格的不协调日益突出,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学习能力、生存能力等令人担忧,然而这些并没有引起社会尤其是学校的足够重视。现实使我们感受到,如果任其发展下去,小而言之,学生难以适应社会的需要,大而言之,我们的后代难以在未来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由于"应试"教育的困扰,学校教育还未走出"重智育、轻德育","重语数外、轻术科","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的误区。学校领导和老师设计教育教学活动时,还仍然以知识的传递及掌握为中心,教师为考而教,学生为考而学。教育现实使我们感到党的教育方针在学 1

校未能得到有效贯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不够,学生素质发展不全面、不和谐,这样下去不符合教育要"三个面向"的要求,难以实现教育培养目标。

近年来有关素质教育的研究很多,但大多数研究都偏重于理论的研讨,可操作的应用研究成果并不多见。我们选择此课题,它不仅顺应时代的潮流,而且能着力为提高我校教育教学质量找到一条新的路径。

三、研究目标

(1) 在品德上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素质,养成遵纪守法和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学习上能够使学生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个性特长充分展露,达到校有特色、师有特点、生有特长的目标。

(2)构建学生综合素质多元评价体系。营造关心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大环境。

(3) 充分发挥评价的教育激励功能,实现“减负提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教师的专业发展。农村高中生自身要认识综合素质的重要性。

创新价值:

(1)通过课题研究,深入了解农村学校的学生综合评定情况,真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

(2) 研究成果将采用论文和图片展示的形式。

四、研究内容

1.研究影响小学生思想品德素质的主要因素,提出和实施与之相适应的策略;

2.研究影响教学效果的主要因素,提出和实施改革课堂教学的对策,构建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教学模式;

3.研究与小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目标相匹配的评价体系和考评办法,并予以试行检验;

4.探讨发展学生个性特长的途径,提出和实施更具针对性的教育策略。

五、研究对象

学校行政领导及班主任教师组成的课题组与其所对应的1-5年级5个班的学生为本课题的研究对象。

六、研究的方法和策略

(一)研究方法根据研究活动的开展情况进行阶段性的小结、反思,采用多方面的信息总结经验、分析问题,丰富、补充和改进评价研究方案,再继续下一个阶段评价工作的实施,直至总结出经验,完成结题工作。

3

研究方法:具体要采取以下方法:

(1)行动研究法:对教师:通过调查问卷、写研究小结、个案分析等。

(2)观察法:对学生:测试、作品评选、竞赛、设计评价表考察等。

(3)实验法:推行《成长档案》,档案里浓缩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全部精华,每学期把学生成长足迹、成果装成完美的成长集,以此帮助学生建立自信,不断完善发展自我。

(4)文献研究法:查阅相关文件。

(二)研究策略

1、更新教育观念,初步构建《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

教师作为教育教学活动的主导者,应以自身的教育思想、专业素质和能力等因素去感染、带动受教育者,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为了培养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我们要从以下几方面抓起:

(1)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思想观念。注重给实验教师不断"充电",帮助他们树立现代化教育意识。在研究过程中有计划地组织召开实验教师培训会,学习新课程标准下的教育教学理念,进行素质教育课堂 4

教学策略研究,使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质量观、师生观、教学观。

①建立健全师资培训的有关规定,对师训工作在领导、资金和管理等方面作好保障工作。

②依靠校园网,设立教师培训栏目,定期向全体教师传播好的文章、教案及案例,优秀的课堂实录、模式和经验。

③学科带头人通过教学研讨课、公开课、开设讲座等形式在学校起到示范和榜样的作用。

④以课堂教学为"圆心",形成立体的、交叉的、多样性的校本培训机制。例如;案例教学、问题教学、现场教学、教学点评等多种方式。

树立正确的教育质量观、人才质量观是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前提条件。围绕这一前提条件,在素质教育总体要求指导下,我们要立足自我,花气力解决学生素质偏差的第一大问题,即教育观念问题。设计并制定适合于我校实际的《小学生素质评价指标体系》。为领导调控队伍,老师调控学生,家长调控孩子提供参照系数。与之配套的考评办法给教师提供可供操作的依据制定的指标体系要具备以下特点:其一,具有导向性。它有利于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质量观和人才质量观,有利于学校管理水平朝着标准化方向发展,有利于学生在行为规范上追求良好,学习上追求进步,体能上追求合格,个性上追求完美,并朝着全面和谐的方向发展。其二,具有 5

农村高中生自身要认识综合素质的重要性

http://m.myl5520.com/youxiuzuowen/124088.html

展开更多 50 %)
分享

热门关注

这很重要600字初中作文范文(精选4篇)

初中作文

真好我在年少遇见你初中作文锦集四篇

初中作文

初中作文800字优秀作文范文(精选四篇)

初中作文

窗外初中作文600字【汇编五篇】

初中作文

初中作文这句话启发了我精选四篇

初中作文

琐记读后感600字初中作文(通用5篇)

初中作文

初中作文主题教育调研报告(锦集3篇)

初中作文

哭泣初中作文【汇编六篇】

初中作文

改变一点点初中作文范文(精选十八篇)

初中作文

他的出现初中作文集合6篇

初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