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敲的典故与谁有关

2016-02-06   来源:唐代诗词鉴赏

关于推敲的历史典故
篇一:推敲的典故与谁有关

  典故用得适当,可以收到很好的修辞效果。能显得既典雅风趣又含蓄有致,可以使语言更加精练、言简意赅、辞近旨远。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成语典故,欢迎阅读:

  反复推敲

  唐朝有个诗人叫贾岛。有一天,他骑着毛驴外出,在路上一面走,一面作诗,其中有两句是:“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

  贾岛反复地吟诵这两句诗,还用手做着推敲的姿势,是“推门”好呢,还是“敲门”好呢?他一时定不下来。

  这时候,文学家韩愈经过这里。按当时规定,官员来了,行人都要让路。可是贾岛仍然在低着头吟诗,不觉一头撞到了韩愈的仪仗队里。

  公差马上把贾岛从驴背上拽下来,推到韩愈眼前。贾岛只好把作诗的事讲了。韩愈听后不仅没有责备贾岛,反而笑着对贾岛说:“还是‘敲’字好啊!”

  这个故事后来形成了一个词语,叫“推敲”。意思是在文字上再三琢磨修改。“反复推敲”就是反复琢磨,一再修改。

  和“推敲”相近的还有“斟酌”这个词,和“字斟句酌”的成语。

以讹传讹的典故简介
篇二:推敲的典故与谁有关

  以讹传讹,以:拿,把;讹:谬误。指把本来就不正确的话又错误地传出去,越传越错。下面是网小编带来的以讹传讹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以讹传讹的解释

  [释义] 以:拿;把;讹:谬误;错误的。把本来就不正确的东西流传出去。

  [语出] 清·曹雪芹《红楼梦》:“况且他原是到过这个地方的;这两事虽无考;古往今来;以讹传讹;好事者竟故意的弄出这古迹来以愚人。”

  [正音] 讹;不能读作“huà”。

  [辨形] 讹;不能写作“恶”。

  [近义] 三人成虎 谬种流传

  [反义] 衣钵相传 一脉相承

  以讹传讹的典故

  从前楚国有个猎人,他捕鸟技艺很精湛。一次他捕获一只美丽的山鸡准备到城里去卖,过路的富翁询问是什么鸟,猎人骗他是凤凰,于是以2000金卖给富翁。富翁觉得凤凰应该进献给楚王,可是山鸡在路上死了。消息传到楚王那里,楚王嘉奖他的忠心。

  以讹传讹的造句举例

  1) 大动乱中,别有用心的人以讹传讹,三人成虎,致使不少人受到迫害。

  2) 人们就这样以讹传讹,把一个什么都不懂的江湖医生吹捧成能普救众生的活菩萨。

  3) 对道听途说的事,要辨明是非,不能以讹传讹。

  4) 不要轻信小道消息,否则以讹传讹,影响就坏了。

  5) 我向来要求眼见为真,才不会被以讹传讹的传闻所愚弄。

  6) 报刊上使用的语言要认真推敲,反复斟酌,不要以讹传讹。

  7) 他们以讹传讹,说得活灵活现,于是普普通通的一股泉水变成救命神泉了。

  8) 文化大革命中,别有用心的人以讹传讹,三人成虎,致使不少好人受到迫害。

  9) 对于小道消息,我们要动脑筋分析,不要以讹传讹。

  10) 近来报纸喧腾一时的影星緋闻事件,原来是以讹传讹,根本就是误会一场。

  11) 听说彗星出现就会引起灾害,长久以来以讹传讹,竟然有人信以为真。

  12) 这块石头原只是块石敢当,不知为何以讹传讹,变成了具有神力的石头公。

  13) 这个消息在街谈巷议中以讹传讹,让当事人错愕不已。

  14) 近来报纸喧腾一时的影星绯闻事件,原来是以讹传讹,根本就是误会一场。

  15) 她才订婚,怎么会以讹传讹说她已经生了孩子?

  16) 清晨我躲在大树下听那些习惯议论着的大妈们以讹传讹的话。

  17) 古时候有个人跟别人说自己吐的痰里有根鸡毛,结果以讹传讹,人们竟传说他吐出了一只鸡。

  18) 这是三人成虎的事,必须辨明真相,以免以讹传讹。

  19) 篆文及其篆楷对应错漏现象在古文献中比较严重,但一直未引起学界,特别是出版界的重视,往往以讹传讹。

  20) 报纸以讹传讹,报导了某位影星自杀的消息,让该影星啼笑皆非。

  21) 彗星即将撞地球?这是以讹传讹的消息,不可深信。

  22) 这事关系人家的名节,千万要慎重处理,不要以讹传讹。

  23) 不敢曲求鉴谅,但请读者自行核定,以免以讹传讹,不胜企祷”。

  24) 谣言从不止于智者,这世界上大多数的人都是以讹传讹,只有在真正的事实摆在面前的时候,他们才会接受真相。醉疯魔

  25) 以讹传讹,导致古文中把收养的义子称为“螟蛉之子”,“察物未精”的先祖们哪里想得到蜾蠃“收养”的正是自己后代的“食物”。

  26) 一年多来,论坛里多了真实的声音,少了以讹传讹;多了理性的声音,少了偏激之词;多了负责的声音,少了主观随意。

推敲的典故是怎样的?  27) 现在有一种风气不好,就是喜欢听小道消息,并且不加思索的传播这些消息,以致往往以讹传讹,无事生非。

  28) 有些人读不准字音不去查字典,而是鹦鹉学舌,人云亦云,别人怎样读,自己就跟着学,结果是以讹传讹,一错再错。

  29) 当中有不少民间道听涂说的小故事,经历百年似假还真的口耳相传,以讹传讹,演变成一个个众说纷纭真假难分的奇闻传说。

  30) 《刘文典全集》卷四,第页)他所征引的材料,特别强调“查证原文”,以免以讹传讹灾梨祸枣。
 

  看了以讹传讹内容的人也喜欢:

关于一丝不苟的典故
篇三:推敲的典故与谁有关

  一丝不苟,苟:苟且,马虎。指做事认真细致,一点儿不马虎。下面是网小编带来的一丝不苟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一丝不苟的解释

  [释义] 苟:苟且。丝毫也不马虎。形容办事极为认真。

  [语出]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上司访知;见世叔一丝不苟;升迁就在指日。”

  [正音] 苟;不能读作“jù”。

  [辨形] 苟;不能写作“荀”。

  [近义] 小心谨慎 小心翼翼 不苟言笑

  [反义] 粗枝大叶 马马虎虎

  [用法] 用作褒义。一般作谓语、定语、补语。

  一丝不苟的典故

  明朝初期,明太祖朱元璋下令禁止杀牛。一天,乡绅张静斋和举人范进相约去拜访知县汤奉。汤奉设宴招待他们,席间有位老者将一些人士拼凑起来的五十多斤牛肉送给他。汤知县一向受贿,可上朝又有禁令,一时不知如何是好,于是就问张静斋:“刚才有几个人送来五十斤牛肉,要求对他们的政策放松一点,你说我收还是不收?”张静斋摇头道:“万万使不得,我们都是朝廷命官,心中应只有皇上,不能收受贿赂,即使是与自己关系密切的人也不例外。”并举例说:“洪武年间,有一次皇上到刘伯温家中造访,正巧江南张士诚送来一坛子小菜。刘伯温打开一看,发现是一坛子金子。皇上见了勃然大怒,第二天就把刘伯温贬为青田知县,不久又将他毒死。”汤奉听张静斋说得头头是道,于是急忙请教该如何处理才好。张静斋说:“你可以借此事大作文章,把这个老者和那几个人抓起来,用一副大枷锁了,把牛肉堆在枷上,并且出一张告示,说明他们胆大妄为。如果上司知道你办事一丝不苟,一定会提拔你的。”汤知县听了连连称是。

  一丝不苟的造句举例

  1) 红绿灯先生,您那一丝不苟的精神和善解人意的品质让我敬佩!

  2) 第十三车队工作一丝不苟,车辆的每一个小毛病,随时发现,随时修理。

  3) 调查研究要深入细致,一丝不苟;粗枝大叶,马马虎虎,是不会达到目的的。

  4) 他对工作一丝不苟,生活上却食无求饱,居无求安。

推敲的典故是怎样的?  5) 白求恩对医疗技术一丝不苟,精益求精。

  6) 因树为屋,我们从他在这些小事情上一丝不苟的精神,可以保证,委托给他重大的工作也一定能够很好地完成。

  7) 爸爸写文章一丝不苟,用词造句反复推敲。

  8) 一丝不苟勤于政务,一生为民乐在其中。

  9) 对待工作应一丝不苟,埋头苦干。

  10) 学习并不是有兴趣就可以的,它还需要一丝不苟的认真态度和持之以恒的毅力。

  11) 他的表情很为细腻,可说一丝不苟,嗓子也很响亮,唱几句真的是响遏行云,可以绕梁三日。

  12) 小红做作业一丝不苟,值得我们学习。

  13) 即使是加工简单的工艺品,王师傅也刻意求工,一丝不苟。

  14) 易事、苦事、难事、好事、窝囊事,凡事皆能装心中,一丝不苟地去办。易事认真办,苦事用力办,难事用心办,好事朝更好的方向去办,窝囊事要理智地去办。

  15) 由于他工作认真仔细,一丝不苟,几次发现并避免了事故的苗头。

  16) 即使是简单的加工,赵师傅也一丝不苟,刻意求工。

  17) 张老师对待教学工作一向严肃认真,一丝不苟。

  18) 假如传统或“世代相传”的意义仅是盲目地或一丝不苟地因循前人的风格,那么传统就一无可取。艾略特

  19) 老刘对工作一丝不苟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20) 遵章守纪一丝不苟,落实标准一点不差。

  21) 一丝不苟的工作,热忱周到的服务。

  22) 他做事向来一丝不苟,精益求精,非尽善尽美不可。

  23) 这项工程预算十多个亿,我们在设计上必须一丝不苟,否则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后果不堪设想。

  24) 俗话说的好严师出高徒嘛,张老师很严厉的,早晨一进教室总能看见她在一丝不苟的观察所有读书的同学,不读和读不好的同学就会被留在放学的时候在读!

  25) 温暖是飘飘洒洒的春雨;温暖是写在脸上的笑影;温暖是义无返顾的响应;温暖是一丝不苟的配合;温暖是人与人之间的关怀;温暖是彼此间的信任。温暖是情,温暖是爱,愿人间处处充满温暖。

  26) 在海边捡起的这一枚贝壳的时候,里面曾经居住过的小小柔软的肉体早已死去,在阳光、砂粒和海浪的淘洗之下,贝壳中生命所留下来的痕迹已经完全消失了。但是,为了这样一个短暂和细小的生命,为了这样一个脆弱和卑微的生命,上苍给它制作出来的小居中所却有多精致、多仔细、多么地一丝不苟呢!

  27) 比起贝壳里的生命来,我在这世间能停留的时间和空间是不是更长和更多一点呢?是不是也应该用我的能力来把我所能做到的事情做得更精致、更仔细、更加地一丝不苟呢?

  28) 他的衣裤都明显地旧了,但非常整洁,每一个纽扣都扣得规规矩矩,连制服外套的风纪扣,也一丝不苟地扣着。

  29) 温暖是飘飘洒洒的春雨;温暖是写在脸上的笑影;温暖是义无反顾的响应;温暖是一丝不苟的配合。

  30) 我觉得那个小伙子第一:不尊重他人工作。第二:不文明。第三:他还对交通协管员辱骂。但是交通协管员的耐心和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您真了不起,是我心中的榜样。如果这个世界人人都向他那样,那我们的社会更和谐、美满、和平!
 

  看了一丝不苟内容的人也喜欢:

推敲的故事
篇四:推敲的典故与谁有关

推敲的故事 在唐朝,有一个诗人叫贾岛。一天,贾岛去长安城郊外拜访一个叫李凝的朋友。他沿着山路找了好久,才摸到李凝的家。这时,夜深人静,月光皎洁,他的敲门声惊醒了树上沉睡的小鸟。不巧,这天李凝不在家,贾岛就把一首《题李凝幽居》的诗写了下来。

第二天,贾岛独自骑着毛驴返回长安。半路上,他想起昨夜即兴写成的那首小诗,觉得“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中的“推”字用得不够妥帖,或许改用“敲”字更恰当些。贾岛骑着毛驴,一边吟哦,一边做着敲门、推门的动作,不知不觉进了长安城。大街上的人看到他这个样子,都感到十分好笑。

这时,正在京城做官的韩愈,在仪仗队的簇拥下迎面而来。行人、车辆都纷纷避让,贾岛骑在毛驴上比比划划,竟然闯进了仪仗队中。 两个差人将贾岛带到韩愈面前。韩愈问:“你为何冲撞我的仪仗队?”推敲的典故是怎样的?

贾岛回答道:“我正在斟酌诗里的一个字眼儿,无意间冲撞了大驾,求您宽恕。”

推敲的典故是怎样的?

接着,贾岛就把自己写诗的事告诉了韩愈,并说自己正在犹豫不决,不知道是用“推”好,还是用“敲”好。韩愈也是一位著名的诗人,便很有兴致地思索起来。过了一会儿,他对贾岛说:“还是用‘敲’字更好些。月夜访友,即使友人家门没有闩,也不能莽撞推门,敲门表明你是一个懂得礼貌的人。再说,用‘敲’字更能衬托出月夜的宁静,读起来也响亮些。”贾岛听了,连连点头。

后来,人们就把在写诗和作文时斟酌文字叫做“推敲”。

推敲的故事阅读答案
篇五:推敲的典故与谁有关

推敲的故事阅读答案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京师”“ 吟哦”“留连”“ 俄”“权”

参考答案:

京师:京城,

吟哦:吟咏

留连: 舍不得离开

俄: 不久 立马:

权:临时代理

翻译句子;“于驴上吟哦,引手作推敲之势”。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韩退下马思考了良久之后,对贾岛说:“用‘敲’字更好。”

贾岛与韩退之为什么能成为很好的关系呢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贾岛与韩退经常在一起议论作诗的方法,两人之间接了下很深的友情,所以彼此之间建立了良好的关系。

推敲的故事
篇六:推敲的典故与谁有关

推敲的故事

唐朝时有个叫贾岛的诗人,写诗非常认真,被人称为“苦吟诗人”。一次他突然来了灵感,写了两句诗:“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描写月明星稀的夜景。开始他想把“僧敲月下门”一句中的“敲”字改为“推”字,可有拿不定主意,于是就两手做着推与敲的动作,以至于得意忘形,撞到了当时任京城最高长官韩愈的轿子。韩愈被他执著的精神所打动,不但没有责怪他,反而和他成了好朋友。直到现在,人们还把“推敲”作为学习认真的代名词呢。

1

推敲的典故与谁有关

http://m.myl5520.com/shicijianshang/77494.html

展开更多 50 %)
分享

热门关注

【江畔独步寻花 杜甫六】杜甫《江畔独步寻花·其六》原文、翻译及赏析

唐代诗词鉴赏

谁被称为诗圣_诗圣智斗刁县令作文

唐代诗词鉴赏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唐诗

唐代诗词鉴赏

[《清明》古诗的意思]杜牧《清明》古诗带拼音版

唐代诗词鉴赏

[关于韩愈写的诗句]关于韩愈写的诗

唐代诗词鉴赏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全诗_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诗词鉴赏及翻译

唐代诗词鉴赏

《清明》古诗杜牧|杜牧《清明》原文赏析

唐代诗词鉴赏

[中秋夜 李峤]李峤《中秋夜》古诗鉴赏

唐代诗词鉴赏

[忆匡一师李商隐]忆匡一师李商隐诗词

唐代诗词鉴赏

关于周庄的古诗|古诗周庄河详解

唐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