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茶到最后是普洱诗句

2020-09-18   来源:李白诗词鉴赏

茶与诗词
篇一:喝茶到最后是普洱诗句

古今茶诗欣赏(或:饮茶品诗)

朱永兴

文人写诗作文,大都是左手一杯茶右手一支笔。文人爱茶,茶以其提神益思、保健养生之功助文人创作。茶与诗词有着不解之缘。

李白月夜独酌,对影起舞,佳句遂出;此种情形人们一定不会陌生,想必许多人对此还津津乐道。殊不知茶亦醉人,而且可醉得人飘飘欲仙,唐代卢仝的“七碗茶诗”(诗的全名为:《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被千古传诵,脍炙人口。南宋大诗人陆游一生佳作无数,其中不乏优秀茶诗词。据钱时霖先生称,陆游还当过十年茶官(提举福建及江西西路常平茶盐公事),并先后写下茶诗三百多首。白居易、欧阳修、杜甫、苏轼等古代大诗人都留下了很多茶诗词。

自古以来,茶诗无数,有人曾收集茶诗一千多首。钱时霖、刘伟华等人还分别编著出版过有关茶诗词的著作。在互联网上检索,得到的现代茶诗更是不计其数。纵览古代茶诗词,感人至深的首选卢仝的《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现引用如下,供鉴赏:

《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

作者:唐·卢仝

日高丈五睡正浓,军将打门惊周公。

口云谏议送书信,白绢斜封三道印。

开缄宛见谏议面,手阅月团三百片。

闻道新年入山里,蛰虫惊动春风起。

天子须尝阳羡茶,百草不敢先开花。

仁风暗结珠蓓蕾,先春抽出黄金芽。

摘鲜焙芳旋封裹,至精至好且不奢。

至尊之余合王公,何事便到山人家?

柴门反关无俗客,纱帽笼头自煎吃。

碧云引风吹不断,白花浮光凝碗面。

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

三碗搜枯肠,惟有文字五千卷。

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

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

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

蓬莱山,在何处?玉川子乘此清风欲归去。

山上群仙司下土,地位清高隔风雨。

安得知百万亿苍生命,堕在巅崖受辛苦。

便围谏议问苍生,到头还得苏息否?

现代也不乏有艺术感染力的茶诗。在我们老一辈革命家中,朱德、毛泽东等伟人也对茶情有独钟,留下了不少与茶有关的著名诗篇。

朱德委员长一生南征北战,日夜操劳国家大事,仍然能高寿九十多岁;他长年饮茶的生活习惯对其长寿是有一定贡献的。他喜欢饮庐山云雾茶,并为此曾在庐山上写了下面一首饮茶诗。

《茶诗论长寿》

作者:朱德

庐山云雾茶,

味浓性泼辣。

若得长年饮,

延年益寿法。

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也是个爱茶并且长寿之人。他的一首《吃茶(五绝)》,将茶、禅深意简洁明快地表现了出来。诗中内涵丰富,非常贴切地引用了唐代卢仝“七碗茶”的诗情和唐代高僧从谂禅师“吃茶去”的禅意,堪称是茶禅诗中的佳作。

《吃茶(五绝)》

作者:赵朴初

七碗受至味,

一壶得真趣。

空持百千偈,

不如吃茶去。

茶在中国具有最广泛的群众基础,茶最平易近人。平民百姓有诸多艰难困苦,借酒消愁易惹祸端,还不如借茶清理心绪,抒发情绪,于是好诗就随茶香悠然飘出。现摘录一首现代茶诗供鉴赏。

张错所作的《茶的情诗》很有韵味,把泡茶饮茶中的寻常现象刻画得入木三分,并由此挥发意境,读起来别有一番滋味。

《茶的情诗》

作者:张错

如果我是开水你是茶叶,

那么你的香郁,

必须倚赖我的无味。

让你的干枯柔柔地,

在我里面展开,舒散;

让我的浸润舒展你的容颜。喝茶到最后是普洱诗句。

我必须热,甚至沸,

彼此才能相溶。

我们必须隐藏,

在水里相觑,相缠,

一盏茶功夫我俩才决定,

成一种颜色。

无论你怎样浮沉把持不定,

你终将缓缓的(噢,轻轻的)落下,

攒聚在我最深处。

那时候你最苦的一滴泪,

将是我最甘美的一口茶。

茶对联

朱永兴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喝茶到最后是普洱诗句。

对联是指对偶语句,也称为楹联或对子,它是我国汉民族所独有的、具有广泛群众基础的一种文学艺术形式。对联要求上下两联字数相等,结构相同,并在平仄、节奏、词性等方面做到尽量对称或对等。茶文化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然与对联这种文学艺术形式精密地融合在了一起。以茶为题的对联较多地出现在茶馆、茶叶生产经营单位、文化艺术领域等。尤其在茶馆,人们品茶赏对联,颇能增添品茗情趣,提升饮茶的艺术品位和享受层次。现精选一些名句对联供读者鉴赏。

各地茶馆、茶楼

及与茶关系密切的营

业场所,其门庭、牌

匾、厅堂、墙壁等处,

多有耐人回味、禅味

醇厚的茶联。在茶艺、

茶道演出时,表演者

的行头中也常有几幅

茶联,挂在演出现场,

颇能起到画龙点睛之

效。许多爱茶之人更

是把茶联带进卧室,

与茶同枕共眠,带着

茶联的意境入梦。

例如在杭州的“茶人之家”正门柱上,一副茶联这样写道:

一杯春露暂留客,

两腋清风几欲仙。

此茶联喻茶为春露,客人一进门便见此美称,犹如翩翩少女喜相迎。接下来“留客”二字便是最自然不过的了,谁愿放过这美丽的邂逅呢。后一句借唐朝诗人卢仝“七碗茶诗”所描写的意境,暗喻此处茶好景美,保你得到无上享受。

福建泉州市有一小小茶室,其中一副茶联气度不凡:

小天地,大场合,让我一席;

论英雄,谈古今,喝它几杯。

此茶联首先用一个“小”字,谦虚自己是小茶室。茶室虽小,且有天地,故称“小天地”。此可谓不卑不亢,表面谦逊,心中却藏鸿鹄之志。店家有此等风范和气度,

此茶馆当然够得上是“大场合”了。能在此“大场合”纵横天地、阔谈古今的茶客,

图4-32 以风景秀丽著称的杭州景区茶馆 摄影制作:朱永兴

也当然配得上英雄的称号(其实,舍得掏钱的茶客,对店主而言都是英雄。)小小一席座,简单几杯茶,却能天地英雄一番,说起话来自信且中气十足。这区区二十字,以朴实平直见大气,谦逊中透出豪迈;而且,这些大气和豪迈都归于了茶客,(恰恰就在对茶客的暗喻中,体现了这小茶馆的大气魄)。此等意境安排真令人叫绝。

四川以前有一家茶馆,兼营酒业,但生意清淡。为改变窘况,店主请一位才子撰写茶酒对联一副,镌刻于大门两边:

为名忙,为利忙,忙里偷闲,且喝一杯茶去;

劳心苦,劳力苦,苦中作乐,再倒一杯酒来。

此联一出,众口叫好,行人为之感悟,于是就有切身体验一番的冲动。就这样,此后该茶馆生意兴旺。客人喝茶饮酒感悟人生,店主卖茶卖酒赚钱买田。

喝茶到最后是普洱诗句。

描写茶叶生产的茶联也不少,如杭州茶人阿兴贡献如下茶联:

春雷惊起新芽漫山绿叶映蓝天,姑娘喜采龙井满园红装衬绿叶

早春响雷,报道春天的到来;一场春雨过后,茶树萌芽伸展,就好象是一夜之间突然长出了一层新芽,这时的茶园是一片新绿,再加上雨过天晴,上有蓝天白云,下有漫山遍野的茶园新绿映衬,一派生机昂然的景象,看了真叫人喜气洋洋。在这样清新美丽的景色中,着装鲜艳的年轻姑娘们,正喜气洋洋地采收名贵的明前龙井茶,她们的鲜艳服装星星点点地洒落在漫山遍野的绿色茶园中,正可胃是绿叶衬红花,刹是好看!

由浙江诗词楹联学会王翼奇所创作的描写品茗和泉水的对联,也是文彩照人,令人拍案叫绝:

名草为茗茗须品一口二口三口

白水为泉泉须出孤山双山叠山

在对联中还有一种有趣的回文对联,例如:

趣言能适意,茶品可清心。

将其倒读则成为:

心清可品茶,意适能言趣。

此茶联前后对照意境变化,文采照人。这样别具一格的回文茶联,娱乐茶客,别有情趣。

反映不同意境和趣味的现代对联很多,精选一些于下,供读者欣赏:

(注:以下茶联多数摘自“艺术中国网”:2007-7-12)

院外风荷西子笑,明前龙井女儿红(题西湖龙井茶)

毛峰竞翠,黄山景外无二致,兰雀弄舌,震旦国中第一奇(题黄山毛峰茶)

七泡余香溪月露,满心喜乐岭云涛(题安溪铁观音茶)

香陈九碗芳兰气,品尽千年普洱情(题云南普洱茶)

余秋雨-品鉴普洱茶(完整精美排版)
篇二:喝茶到最后是普洱诗句

品鉴普洱茶

·余秋雨

(原载2012-03《美文》上半月刊)

一个人总有多重身份,往往,隐秘的身份比外显的身份更有趣。说远一点,那个叫做嵇康的铁匠,还能写一手不错的文章;那个叫黄公望的卜者,还能画几笔淡雅的水墨。说近一点,一个普通的中学教师其实是一流厨师;一个天天上街买菜的邻居大妈居然是投资高手。

辛卯年秋日的一天,深圳举办“新生代普洱茶”品鉴会,近二十年来海内外各家著名茶场、茶厂、茶庄、茶商提供的入围产品经过多次筛选,今天要接受一批来自亚洲不同地区的专家的终极评判。一排排茶艺师已经端坐在铁壶、电炉、瓷杯前准备一展冲泡手艺,一本本品鉴书也已安置在专家们的空位之前。品鉴书上项目不少,从汤色、纯度、厚度、口感、余津、香型、气蕴、力度等等方面都需要一一打分。众多媒体记者都举起了镜头,只等待着那些品鉴专家在主持人读出名字后,一个个依次登场。

品鉴专家不多,他们的名字,记者们未必熟悉,但普洱茶的老茶客们一听都知道。突然,记者们听到一个十分疑惑的名字,头衔很肯定:“普洱老茶品鉴专家”,却奇怪地与我同名。仔细一看,站出来的人竟然也长得与我一模一样。 不好意思,这是我的一个秘密身份的无奈“漏风”。本来,我是想一直秘而不宣偷着乐的,没想到这次来了这么多“界外记者”。这次和我一起“漏风”的,还有我的妻子马兰,她在文件上标出的头衔也是“普洱老茶品鉴专家”,但她觉得我们两人既然一起“漏风”就不必一起亮相了,便躲在茶桌、茶客的丛林中低

头暗笑。其实,几乎所有的高层专家都知道,她在普洱茶的品鉴上,座次还应该排在我的前面。

人们一旦沉浸于自己的某一身份,常常会忘了其他身份。每当我进入普洱茶江湖,全然忘了自己是一个能写文章的人。当然也会看一些与普洱茶有关的文章,那也只是看看罢了,从来没有以文章的标准去要求。这次在深圳“漏风”之后,就有朋友希望我以自己的文笔来写写普洱茶。

这就要我把两个身份交叠了,自己也感到有点唐突。我说,本人对文章的要求极高,动笔是一件隆重的事。但是,隆重并不是艰深。文章之道恰如哲学之道,至高与至低“首尾相衔”,终点必定潜伏于起点。如果谈普洱茶谈得半文半白、故弄玄虚、云遮雾罩,那就坏了,禅宗大师就会朗声劝阻,说出那句只有三个字的经典老话:“吃茶去。”这就是让半途迷失的人回到起点。因此,如果由我来写一篇谈普洱茶的文章,一定从零开始,而且全是大白话。

很多人初喝普洱茶,总有一点障碍。

障碍来自对比。最强大的对比者,是绿茶。

一杯上好的绿茶,能把漫山遍野的浩荡清香,递送到唇齿之间。茶叶仍然保持着绿色,挺拔舒展地在开水中浮沉悠游,看着就已经满眼舒服。凑嘴喝上一口,有一点草本的微涩,更多的却是一种只属于今年春天的芬芳,新鲜得可以让你听到山岙白云间燕雀的鸣叫。

我的家乡出产上品的龙井,马兰的家乡出产更好的猴魁,因此我们深知绿茶的魔力。后来喝到乌龙茶里的“铁观音”和岩茶“大红袍”,就觉得绿茶虽好,却显得过于轻盈,刚咂出味来便淡然远去,很快连影儿也找不到了。乌龙茶就深厚得多,虽然没有绿茶的鲜活清芬,却把香气藏在里边,让喝的人年岁陡长。相比之下,“铁观音”浓郁清奇,“大红袍”饱满沉着,我们更喜欢后者。与它们生长得不远的红茶“金骏眉”,也展现出一种很高的格调,平日喝得不少。

正这么品评着呢,猛然遇到了普洱茶。一看样子就不对,一团黑乎乎的“粗

枝大叶”,横七竖八地压成了一个饼型,放到鼻子底下闻一闻,也没有明显的清香。扣下来一撮泡在开水里,有浅棕色漾出,喝一口,却有一种陈旧的味道。人们对食物,已经习惯于挑选新鲜,因此对陈旧的味道往往会产生一种本能的防范。更何况,市面上确实有一些制作低劣、存放不良的普洱茶带着近似“霉锅盖”的气息,让试图深入的茶客扭身而走。

但是,扭身而走的茶客又停步犹豫了,因为他们知道,世间有不少热爱普洱茶的人,生活品质很高。难道,他们都在盲目地热爱“霉锅盖”?而且,这些人各有自己的专业成就,不存在“炒作”和“忽悠”普洱茶的动机。于是,扭身而走的茶客开始怀疑自己,重新回头,试着找一些懂行的人,跟着喝一些正经的普洱茶。

这一回头,性命交关。如果他们还具备着拓展自身饮食习惯的生理弹性,如果他们还保留着发现至高口舌感觉的生命惊喜,那么,事态就会变得比较严重。这些一度犹豫的茶客很快就喝上了,再也放不下。

这是怎么回事?

首先,是功效。

几乎所有的茶客都有这样的经验:几杯上等的普洱茶入口,口感还说不明白呢,后背脊已经微微出汗了。随即腹中蠕动,胸间通畅,舌下生津。我在上文曾以“轻盈”二字来形容绿茶,而对普洱茶而言,则以自己不轻盈的外貌,换得了茶客身体的“轻盈”。

这可了不得。想当年,清代帝王们跨下马背过起宫廷生活,最大的负担便是越来越肥硕的身体。因此,当他们不经意地一喝普洱茶,便欣喜莫名。雍正时期普洱茶已经有不少数量进贡朝廷,乾隆皇帝喝了这种让自己轻松的棕色茎叶,就到《茶经》中查找,没查明白,便嘲笑陆羽也“拙”了。据说他为此还写了诗:“点成一碗金茎露,品泉陆羽应惭拙”。他的诗向来写得不好,我当然不会去考证,但如果真用“金茎露”来指称普洱茶,还算说得过去。

《红楼梦》里倒是确实写到,哪天什么人吃多了,就有人劝“该焖些普洱茶喝”。宫廷回忆录里也提到:“敬茶的先敬上一盏普洱茶,因为它又暖又能解油腻。”由京城想到茶马古道,那一条条从普洱府出发的长路,大多通向肉食很多、蔬菜很少的高寒地区。那里本该发生较多消化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的疾病而实际情况并

非如此,人们终于从马帮驮送的茶饼、茶砖上找到了原因:“普洱茶味苦性刻,解油腻、牛羊毒”;“茶之为物,西戎、吐蕃古今皆仰食之,以腥肉之食,非茶不消”;“一日无茶则滞,三日无茶则病”„„

当今中国,食物充裕,越来越多的人遇到了清王室和高原山民同样的问题。因此,普洱茶风行,理由充分。

其次,是口味。

如果普洱茶的好处仅仅是让身体轻盈健康,那它也就成了保健药物了。但它最吸引茶客的地方,还是口感。要写普洱茶的口感很难,一般所说的樟香、兰香、荷香等等,只是一种比拟,而且是借着嗅觉来比拟味觉。

世上那几种最基本的味觉类型,与普洱茶都对不上,即使在茶的天地里,那一些比较稳定的味觉公认,如绿茶、乌龙茶、红茶、花茶系列所体现出来的味道,与普洱茶也不对路。总之,与这一些类型化、准类型化的味觉定型相比,普洱茶显得暧昧、含糊、内敛,因此也难以言表。

人是被严重“类型化”了的动物,离开了类型就不知如何来安顿自己的感觉了。经常看到一些文人以“好茶至淡”“真茶无味”等句子来描写普洱茶,其实是把感觉的失落当作了哲理,有点误人。不管怎么说,普洱茶绝非“至淡”“无味”,它是有“大味”的。如果一定要用中国文字来表述,比较合适的是两个词:陈酽、透润。

普洱茶在陈酽、透润的基调下变幻无穷,而且,每种重要的变换都会进入茶客的感觉记忆,慢慢聚集成一个安静的“心理仓贮”。

在这个“心理仓贮”中,普洱茶的各种口味都获得了安排,但仍然不能准确描述,只能用比喻和联想予以定位。我曾做过一个文学性的实验,看看能用什么样的比喻和联想,把自己心中不同普洱茶的口味勉强道出。

于是有了:

这一种,是秋天落叶被太阳晒了半个月之后躺在香茅丛边的干爽呼吸,而一阵轻风又从土墙边的果园吹来; 那一种,是三分甘草、三分沉香、二分当归、二分冬枣用文火熬了三个时辰后在一箭之遥处闻到的药香。闻到的人,正在磐钹声中轻轻诵经;

这一种,是寒山小屋被炉火连续熏烤了好几个冬季后木窗木壁散发出来的松香气息。木壁上挂着弓箭马鞍,充满着草野霸气;

那一种,不是气息了,是一位慈目老者的纯净笑容和难懂语言,虽然不知意思却让你身心安顿,滤净尘嚣,不再漂泊;

这一种,是两位素颜淑女静静地打开了一座整洁的檀木厅堂,而廊外的灿烂银杏正开始由黄变褐; „„

这些比喻和联想是那样的“无厘头”,但只要遇到近似的信号,便能立即被检索出来,完成对接。

普洱茶的“心理仓贮”一旦建立,就容不得同一领域的低劣产品了。这对人生实在有一点麻烦,例如我这么一个豁达大度的人,外出各地几乎可以接受任何饮料,却已经不能随意接受普洱茶。因为“心理仓贮”产生了敏锐的警觉,错喝一口,就像对不起整个潜在系统,全身心都会抱怨。

这种拒绝,说大一点,是在人品结构边缘衍伸了一个小小的“茶品”结构,在人格形态外沿拖拽出了一个小小的“茶格”形态。不管是“品”是“格”,都是通过否定和删削,来求得等级自守。这对茶事来说,虽然无关精神道德,却是有涉生活素质。

第三,是深度。

与人们对其他美好饮食的记忆不同,普洱茶的“心理仓贮”,空间幽深、曲巷繁密、风味精微。这就有了徜徉、探寻的余地,有了千言万语的对象,有了玩得下去的可能。相比之下,只有法国的红酒,才有类似的情形。

你看,在最大分类上,普洱茶有“号级茶”“印级茶”“七子饼”等等代际区分,有老茶、熟茶、生茶等等制作贮存区分,有大叶种、古树茶、台地茶等等原料区分,又有易武山、景迈山、南糯山等等产地区分。其中,即使仅仅取出“号级茶”来,里边又隐藏着一大批茶号和品牌。哪怕是同一个茶号里的同一种品牌,也还包含着很多重大差别,谁也无法一言道尽。

在我的交往中,最早筚路蓝缕地试着用文字写出这些区别的,是台湾的邓时海先生;最早拿出真实茶品在一次次深夜冲泡中让我们从感性上懂得什么是顶级

品味普洱 感悟人生 网文
篇三:喝茶到最后是普洱诗句

感悟人生 品味普洱茶的五味杂陈作者: 来源:东南网茶业频道 2011-12-14 15:30:00 [导读] 第一次接触普洱茶还是在住校的时候,那时候有朋友告诉我普洱可以减肥,所以就一杯接一杯地喝,刚开始喝的时候感觉味道有点像中药,很不适应,所以就仅仅为了减肥坚持了大概半年的时间,那时觉得它耐冲泡,亲自尝试十几次续水后,茶依然红亮甘醇。慢慢地熟悉了它的味道,发现普洱茶有着其他茶没有的独特魅力,甘、滑、醇、厚、顺、柔、舔、洁、亮、稠。不像绿茶那样涩,也不像红茶那般苦,有一种意想不到的温存,喝下后回味无穷。

第一次接触普洱茶还是在住校的时候,那时候有朋友告诉我普洱可以减肥,所以就一杯接一杯地喝,刚开始喝的时候感觉味道有点像中药,很不适应,所以就仅仅为了减肥坚持了大概半年的时间,那时觉得它耐冲泡,亲自尝试十几次续水后,茶依然红亮甘醇。慢慢地熟悉了它的味道,发现普洱茶有着其他茶没有的独特魅力,甘、滑、醇、厚、顺、柔、舔、洁、亮、稠。不像绿茶那样涩,也不像红茶那般苦,有一种意想不到的温存,喝下后回味无穷。

后来我发现,市面上有很多假冒的"陈"普洱,只看外形不品其味是分辨不出来的,茶汤甘甜、滑润、厚重和陈香是普洱茶应具有的品质特征。甘甜就是茶汤入口要有明显的回甘味,刺激舌面、纯正平和,在我看来,这就是好普洱。所谓假冒陈年普洱,就像生活中的某些假象,我们一直沉溺于其中而不自觉。在假象的影响下,人容易产生错觉,在错觉的影响下,就会产生歧见,对事物也看得很不全面。所谓"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大概说的就是这种状态吧。而这个时候我们唯有跳出假象,自己去实践,然后在实践中累计真知,才能摸清事物的纹理脉络。

休闲时泡一杯普洱,第一泡的时候味道还稍有些冲,两三泡过后便传出浓浓的香,到了最后,喝起来口中满是甘甜醇厚。的确,人的一生就像喝一杯普洱茶一样,是从青

涩懵懂到成熟坦然的过程。其间可能一路坦途也可能磕磕绊绊,这一切就看你如何运筹。遇到精细好茶,就以赏悦之心小口小口地喝,享受茶汤给舌喉带来的温润香醇,让其慢慢沁腑。碰到粗茶也无妨,淡然大口地喝它,尝其苦涩浓酽,也算人生中多出一味。最重要的是,你从这一泡茶中喝到什么,自己要了然于心。

喝茶时喝下去的到底是什么?现在终于明白,是心境。有钱时可以追逐好茶名茶极品茶,没钱时大可以享用普通的大众茶。有钱时未必喝得出没钱时喝出来的那份爽利,没钱时也未必喝不出有钱时的那份雅致。所以,喝茶的感受,全凭自己,全凭自己的心境。苦中作乐,乐在其中,便也是一份自在。

有了这样的想法,无论是哪种茶,喝时就能有另外的感受,也就能尝到那淡淡的滋味。浮云人生,五味杂陈,都在茶之五味浓淡涩苦香中化作浓淡,淡出一份沁香,浓出一种感悟。

《一壶普洱》:品味人生

文/宸之韬

我是一个大大咧咧不懂生活缺乏情趣的人,工作之余就是读读书、聊聊天、会会友、散散步、写写文,没有呼朋唤友喝酒作乐的习惯,没有三五至交品茗为快的乐趣。即使是到了铁观音的出产地安溪,我也才刚刚学会品铁观音茶,也还是故作深沉当不得真。记得2009年读到朋友童云的书《茶之趣》后,我真的是感慨万分:“我才发觉茶世界的多彩、茶文化的精深、品茶的美妙、茶缘的机巧,是那么的丰富和迷人。”

今天,又有幸读到了朋友童云的书《一壶普洱》,我更是佩服得五体投地,为童云的“爱茶入骨髓”而惊叹,为童云的品茶到极致而喝彩,为童云的由品茶而品味出人生的哲理而拍案叫绝!

说句实在话,每一个人都有着潜在的才能,就看你能不能激发,怎么样激发了。要不我们为什么说“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呢?要不我们为什么说成功是1%的天才加99%的勤奋呢?要不我们为什么说“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呢?正如徐晓村先生在《序》里所说:“童云女士的专业并非茶学或茶文化学,却在几年的时间里变成了一个茶的内行。这期间她大约下了很大的工夫,读书、实地考察、结交茶界的朋友,当然更多的是认真喝茶。有人会问:喝茶也需要认真吗?当然需要。不仔细品味,再好的茶也喝不出味道来。”

为什么说茶是我国古代的第五大发明?中国古人喝茶有哪四个要素?喝茶到底有哪些讲究?为什么说普洱茶是能喝的古董呢?如何选到自己心仪的普洱茶?请人吃饭与请人品茗哪样更让人欣喜?茶能美容吗?隔夜茶有用吗?“以茶代酒”“三茶六饭”是如何来的?„„

读了《一壶普洱》,我相信你上述的一系列疑问就会迎刃而解了。

《一壶普洱》不仅仅是一部普及性的茶书,既讲叙了茶的一般知识,而且内容生动有趣、丰富多彩,读起来并不觉得枯燥无味,我们好似与朋友在品茶、在聊天、在谈情了。你看:这七碗茶,喝出了你的味蕾,喝出了你的兴趣,喝出了你的技巧,喝出了你的情谊,喝出了你的境界。

更为难得的是,《一壶普洱》不仅仅写出了品茶的经验与乐趣,更是写出了品味人生的哲理与箴言

“不论是生普洱还是熟普洱,其制作过程,如同女人的一生。杀青脱掉了少女幼稚的梦境,揉捻是生活给女人一次温柔的折磨,干燥是女人成熟的一道坎,让女人回到不加修饰的境界。如此功夫,只为那执手相牵一壶好茶,因此,为奉献出一饼好的普洱茶,必须让茶的鲜叶赴一次前生之约。刹那间的消逝后,生命才能在脱水与干燥中重生。多年后打开普洱茶的面纱,此情才能追忆。”

“这也正是普洱茶让人意乱神迷的地方——它的滋味会变,或醇厚或稠滑或缠绵,茶烟淡淡;它的香气会变,或浓郁或散浅。但无论如何变,它总是从容而宽广的,它总是默默地陪着爱茶的你一同经历春夏秋冬与地老天荒,以及尘世间的恩恩怨怨、爱恨情

仇。它默不作声但却潜移默化地在一碗碗的茶汤中注入了很多我们能够感悟到的话语。我们在品茶时,就是品茶人与茶在进行对话。可能每位品茶人感受到的不一样,有的悟到了人生的意义,有的开阔了精神世界,有的感觉到了活着的美好,从而更加关爱自己、关爱身边人。有的则将茶视为知己,伤心时,政府时,总要泡它品它,向它无声地传递着万千情绪。”

“生茶、熟茶在制作的时候,其性已定,后世再如何的经风见浪,也是不可改的。那么,如果男人女人间真达到了两情相悦以后,多少年后,其情仍然是值得珍藏的。人们总喜欢用‘相儒以沫’这个词来描写那些共同度过了一辈子的老夫老妻们,其实,自己更愿意夫妻间的情感能如同者生普、熟普一样,时间越久味道越醇厚,滋味也越独特。”

是啊,在阅读《一壶普洱》的过程中,在品味一壶普洱的过程中,“一半天使一半魔鬼的我们的灵魂更干净了,我们的举止更谦恭了,群居的我们内心不再那么孤独了,我们的家人、朋友更和谐相处了”,不正是一种人生的感悟吗?

(《一壶普洱》,童云、张宗群编著,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11年10月版) 2011年11月1日

品味普洱茶-品味人生

2012-06-25 10:48:54 来源:中国普洱茶网 编辑:中国普洱茶网小吉 点击:553 投稿 品味普洱茶,品味人生!流星划过苍穹留下璀璨的瞬间,听见了来自内心的那份惊喜;夕阳西下时,满天暮霭温柔地展开,让时光有了流年的感叹;一只小鸟正在啄食你园子里那娇嫩的花芽!

品味普洱茶,品味人生!流星划过苍穹留下璀璨的瞬间,听见了来自内心的那份惊喜;夕阳西下时,满天暮霭温柔地展开,让时光有了流年的感叹;一只小鸟正在啄食你园子里那娇嫩的花芽,让你顿生不忍打扰的怜爱。于是,一份感动就在你似曾相识的记忆中迷漫,氤氲馨香。可是,面对这喧嚣、迷离的城市,更多时候,我们却容易迷失。向左走,向右走,人生绕着极不规范的轨道,无法圆舞。在欲望的追求中,我们压抑着自己,也伤害了对方。我们忘记了感动。

去看望了一个好久不见的朋友,惊诧于他的改变:以往那么尖锐、固执、骄傲,如今却变得温和宁静,挂着淡淡的笑容。桌上是一壶上好的普洱茶,沉香弥漫,我们对坐无语,但都在用心感受。行舟于岁月长河,常常回忆我们最初的青涩和无邪。但是人生能有几个十年可以重来呢?失去的,得到的,一切都会过去。可真正感动我们的人和事又有几许呢?走过辉煌,走过平淡,走过哀伤,我们应该得到一种感悟,一种发自内心对生命的感悟。就仿佛手中的普洱茶,随着岁月的沉淀,少了一些浮躁多了一丝平和,少了一些轻率多了一些内涵,少了一些青涩多了一些成熟。普洱茶是有生命的茶,在保存的过程中,与空气的接触,不断地自然发酵,这也就使得普洱茶储存时间越长,口感与功效越好。人生岂不也如此吗?错过的那些人和事,许多年少轻狂而不能实现的梦想,无法挽留的时光和爱情。恨过的,爱过的,都会纷杳而来,而你不禁会发现那些追逐、纷争是多么的令人可笑。酸甜苦辣化作一杯余味无穷的茶,正如同这普洱茶,让我们品味终生。所以我在都市中找寻同类的你,可以一壶茶,一句话,一个微笑,一份感动,在宁静致远的普洱茶香中静思,享受岁月沉淀的心境,犹如手中的茶一样放出醇厚的香。也许,我们都要学会懂得,经历风霜与苦闷的愁眉依旧要笑看云舒风卷。我们享受普洱茶,如同享受岁月里的那份感动。普洱人生,原来如此。

和朋友三五小聚,泡上一泡上好的普洱,刚开始入口没有什么香味,粘滑如淡米汤似地轻轻划过舌尖,静心等上那么一两秒之后便可感觉到它的回味甘长,犹如人生平平淡淡中蕴涵着无数的惊心动魄与甜蜜,最后又是归于平淡却带有那么一点余味。和朋友在相视一笑中体味了人生的瞬间幸福,那一刻是无需语言来交流的心动。普洱茶性温可口,男女老少皆宜,不仅可解渴、提神,还具有醒酒、清热、消食化痰、清胃生津、抑菌降脂、减肥降压等药理作用。在品味人生的同时也可以起到很好的保健作用。

独坐窗前,普洱一杯,厚重在手,平淡在心。持茶思己,浮生若现,淡泊明志,宁静致远。普洱人生,浓为形,淡为贵,一杯清茶,用心品悟,不管难解的结,还是昔日的忧,都在沉浮中淡泊下来。我自知不再去追寻十方三世之外的一份寄托,仰脖一杯普洱入口,在微朦的眼睛里,窗外银凤斜挂,皎月如弓。

云南民族的饮茶习俗
篇四:喝茶到最后是普洱诗句

等等云南民族的饮茶习俗

云南地处中国西南边陲,全省人口4000多万,在全国56个民族的大家庭中,云南是民族最多的一个省份,有汉、彝、白、哈尼、壮、傣、苗、傈僳、回、拉祜、佤、纳西、瑶、藏、景颇、布朗、普米、怒、阿昌、德昂、基诺、水、蒙古、布依、独龙、满等26个民族,其中:白、傣、哈尼、傈僳、佤、拉祜、纳西、景颇、布朗、阿昌、怒、德

喝茶到最后是普洱诗句

http://m.myl5520.com/shicijianshang/123875.html

展开更多 50 %)
分享

热门关注

【蜀道难原文及翻译】《蜀道难》原文及译文

李白诗词鉴赏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的意思_“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诗词全文、出处、作者和赏析

李白诗词鉴赏

[于成龙传简介]《于成龙传》的阅读答案及翻译

李白诗词鉴赏

[李白金陵酒肆留別]李白金陵城西楼月下吟鉴赏

李白诗词鉴赏

[李白我想对你说800作文]李白我想对你说精选作文

李白诗词鉴赏

游东方明珠作文500字|游东方绿舟作文400字

李白诗词鉴赏

走进李白手抄报_李白走进解说

李白诗词鉴赏

李白潇洒的诗句_李白潇洒的一生

李白诗词鉴赏

结袜子的意思_李白《结袜子》鉴赏

李白诗词鉴赏

[李白古诗鉴赏大全]李白诗鉴赏之经下邳圯桥怀张子房

李白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