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淑真减字木兰花

2020-09-04   来源:宋代诗词鉴赏

《李清照和朱淑真词的思想内容之比较》
篇一:朱淑真减字木兰花

李清照和朱淑真词的思想内容之比较

【摘要】堪称词坛双璧的李清照和朱淑真是宋代词坛两朵唯美的花,他们所创作的宋词丰富了我国古典文学的宝库,对后世文学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两位都是如此的才华横溢,但她们不同的人生命运造就了她们在宋词创作方面的不同,本文通过两人的作品,浅述她们的词作在思想内容方面的比较。

【关键词】李清照 朱淑真 宋词 思想内容

李清照和朱淑真,是宋代词坛两位著名的才女,堪称宋代词坛双壁。她们都拥有着敏锐的才思、丰富的情感和独特的艺术风格。两人的创作各有千秋,她们的作品丰富了我国古典文学的宝库,对后世文学尤其是女性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济南章丘人,父李格非,为元祐后四学士之一,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李清照出生于一个爱好文学艺术的士大夫家庭。父亲为苏轼的学生,官至礼部员外郎,藏书甚富,善属文,工于词章。母亲是状元王拱宸孙女,很有文学修养。由于家庭的影响,她少年时代便工诗善词。十八岁时,李清照与赵明诚结婚。婚后,她把整个身心都放在文学艺术的深造和金石文字的收集研究上。她同赵明诚互相砥砺,进行词的创作,技法日臻成熟。中原沦陷后,与丈夫南流,过着颠沛流离、凄凉愁苦的生活。明诚病死,境遇孤苦。多年的背井离乡,她的心已碎,又因她的改嫁问题遭到士大夫阶层的污诟,受到了更严重的戕害。她无衣无助,呼告无门,贫困忧苦,流徙飘泊,最后寂寞地死在了江南。

朱淑真,号幽栖居士。朱淑真籍贯身世历来说法不一,《四库全书》中定其为“浙中海宁人”,而另一说为“浙江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朱淑真生于仕宦家庭,其父曾在浙西做官,家境优裕。相传因父母作主,嫁给一文法小吏,后因志趣不合,婚后生活很不如意,抑郁而终,其墓在杭州青芝坞。相传朱淑真作品为其父母焚毁,后人将其流传在外的辑成《断肠集》(诗)2卷,《断肠词》1卷及《璇玑图记》,辗转相传,有多种版本。

纵观中国古代文坛,女性作家屈指可数,而能够穿透历史樊篱、超越历史约规,在封建礼教重压下坦率展露女性内心、大胆释放个人情感的女作家更是少之又少。李清照和朱淑真作为理学昌盛之宋代的女作家,敢于蔑视封建纲常,突破个体局限,对女性自我予以精神关照,其胆识和勇气本身就足以引人注目。她们在词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值得我们去深入阅读与发掘。

首先,李清照的作品一般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作品真实地反映了她的闺中生活和思想感情,题材集中于写自然风光和离别相思,她后期的作品则主要是抒发伤时念旧和怀乡悼亡的情感,表达了自己在孤独生活中的浓重哀愁,孤独、惆怅之感。

我们所熟知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就是她早期的作品之一: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这是一幅美丽的画卷——大自然的天光水色,鸟兽鱼虫与醉酒的少女巧妙地自然地融为一体。通过这首词的情感表达,我们可以看出,李清照所流露出来发的那种欢快的情绪和投身大自然以及热爱大自然的童心和志趣。在我们面前展现出了一个天真浪漫,活泼热情,充满青春活力的少女形象 。

而在李清照南渡后,其词和前期相比迥然不同。国破家亡后政治上的风险和个人生活的种种悲惨遭遇,使她的精神很痛苦,因而她的词作一变早年的清丽、明快,而充满了凄凉、低沉之音,主要是抒发伤时念旧和怀乡悼亡的情感。

就如《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一词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这是词人避乱金华时所作。她历尽乱离之苦,所以词情极为悲戚。上片极言眼前景物之不堪,心情之凄苦。下片进一步表现悲愁之深重。全词充满“物是人非事事休”的痛苦。表现了她的故国之思。构思新颖,想象丰富。通过暮春景物勾出内心活动,以“舴艋舟载不动愁”的艺术形象来表达悲愁之多,写得新颖奇巧,深沉哀婉,遂为绝唱。

再来说说朱淑真的词。其诗词多抒写个人爱情生活,以婚姻为界,早期笔调明快,文词清婉,情致缠绵;后期则忧愁郁闷,颇多幽怨之音,流于感伤,后世人称之曰“红艳诗人”。

早期作品如:《清平乐·夏日游湖》

恼烟撩露,留我须臾住。携手藕花湖上路,一霎黄梅细雨。

娇痴不怕人猜,和衣睡倒人怀。最是分携时候,归来懒傍妆台。

在这首词中,朱淑真毫无顾忌,大胆书写爱情想望,直抒胸臆,率真、爽朗、坦荡地表达对爱情的追求。与情人在西湖恣意享受爱情的欢乐,携手漫步,和衣倒怀,旁若无人。这样的大胆吟咏,在情感上、行动上都是对封建礼教的公然挑战,反映了作者对情爱的追求、渴望与勇敢的反抗精神,不妥协的刚烈性格。这首词将女性面对爱情的细微心理也描写得淋漓尽致,与情人相守时,尽情享受,不矫揉造作。分手回到家中,仍想着刚才想聚时的点点滴滴,“懒傍妆台”,心绪万千,无心整妆与卸妆,沉浸在浓浓的爱意之中。

后期作品之一《减字木兰花·春怨》

独行独坐,独唱独酬还独卧。伫立伤神,无奈轻寒著摸人。

此情谁见,泪洗残妆无一半。愁病相仍,剔尽寒灯梦不成。

小词开首连用五个“独”字,凸显词人此时的孤独。该词描写了词人自己落寞孤寂的伤心人形象,没有深远的寄托,没有秾丽的词句,却熔铸了词人一生悲惨凄凉的境遇,演绎了词人一生孤独寂寞的情怀。其通过动作传达的真切鲜明的形象,其通过寒意抒发的感伤寂寥的情怀,足以令人扼腕叹息、黯然心惊。

通过以上大致的比较,我们可以看出,就早期而言,李清照的词比较内敛含蓄,表现的是一个天真烂漫的少女的羞涩,而朱淑真则相对大胆直接,坦坦荡荡表达自己对爱情的追求。就后期而言,李清照表现的是对丈夫的思念,对国家陷入战乱的悲痛之情,反映的是社会的现实,但朱淑真是对不解风情的丈夫的抱怨,对自己不幸的婚姻的哀怨。

其实,无论是李清照还是朱淑真,她们都对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她们是穿越漫长时空以诗语传达情感的作家,情感熔铸成诗语,诗语负载于文本,而文本在时空的坐标系中自行归位,相依而立。

参考资料:

互动百科

百度百科

《守望与绝望——观望李清照与朱淑真的情感流向(一) 》 黄彩英 著

《论朱淑真与李清照词之比较》 李婷婷 著

《深闺之中的自然风光——朱淑真诗歌艺术特点赏析》 莫其妙 著

《孤寂凄冷断肠情——读朱淑真的〈减字木兰花·春怨〉》 吴淑玲 著

2015年四川省高考语文学科模拟试题一
篇二:朱淑真减字木兰花

2015年四川省高考语文模拟试题一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

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单项选择题 共27分)

一、(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字音全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辖制(xiá) 横(héng)祸 锲而不舍 纡金佩紫 ..

B包扎(zā) 饯(jiàn)别 席不遐暖 命途多舛 ..

C憎(zēng)恨 召唤(zhào) 冠冕堂皇 向隅而泣 ..

D木讷(nà) 蜿蜒(wān) 煞有介事 鸢飞鱼跃 ..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领导班子要正确认识和对待批评意见,本着闻过则喜的态度,严于反思,严于....

律己,真心实意地接受批评意见。

B京剧界对“角儿”都称“老板”,梅兰芳就被唤作“梅老板”,而纪录片《京

剧》中把梅兰芳称作“梅大王”,真可谓卓尔不群! ....

C日前,财政部、国家档案局发布了新修订的《会计档案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

这意味着电子会计档案不久或将正式登堂入室。 ....

D巴金先生医生著作等身,“激流三部曲”可谓顶峰之作,《寒夜》在艺术成就

上也足以与“激流三部曲”分庭抗礼。 ....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作为一部思想家的传记,它在呈现传主思想价值的同时,也融入了作者的思考

和探索,最终成为一部极具思想含量的作品。

B美国国家航空和宇航局在肯尼迪太空中心发射了“梦神”号实验性月球登陆器,

然而在“梦神”刚发射出去没多久,就从空中坠落并变成了一个火球。

C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中国城市和乡村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逐

渐改善的物质生活使得一切都变得不可思议。

D根据目前的统计结果看,“APEC蓝”在11月份爆发式地出现,很有希望入选

今年的年度新词语、流行语和网络用语。

4.给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人不能任意拉长生命的长度 ,要想增加自己的阅历,就只有拓宽生命的宽度。

②一般来说每一个人的生活阅历是不是丰富,往往与其年龄密切相关。

③有的人年龄虽然不大,但却走过许多地方,经过诸多历练,拥有丰富的阅历。

④阅历是一个人对社会、对事件的经历及理解程度,是感性与理性的统一。

⑤不过这并不是绝对的。

⑥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经历的人和事越来越多,我们的阅历就会日趋丰富。

A ②⑤③⑥④① B④②⑥⑤③① C⑥②⑤③①④ D①③②⑤⑥④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鲁迅与老舍的生死观

老舍比鲁迅晚生了十八年,正式走上新文学战场也晚了约二十年。但老舍忠朱淑真减字木兰花。

实地继承了鲁迅的传统,在文化批判和改造国民性等大“工程”中,两位大师是

完全默契的。他们分别承载了现代中国“社会良心”的天职,他们奉献着“生”,

磊落地“死”。两人都是社会取向远远大于自我取向的中国最优秀的知识分子。

鲁迅和老舍终其一生的创作,都是将整个民族普遍的社会文化心理和病态的

众生相,作为一个整体展开自己的思索剖析和表现。鲁迅将“生存、温饱、发展”

朱淑真减字木兰花。

视为一个“人”的合情合理的“生”的需求,但他眼中看到的中国“人”的一生

是“想做奴隶而不得”,最好的也只是“暂时坐稳了奴隶”。他自己的“生”则

是不停地与黑暗和绝望抗争,为了“要人类都受正当的幸福”,他“将血一滴滴

地滴过去,以饲别人,虽自觉渐渐瘦弱,也以为快活”。老舍的生存以及他的生

存价值观的核心是“两个十字架”的实践和理念。他曾激越地宣称:“我们每个

人须负起两个十字架——为破坏、铲除旧的恶习、积弊,与像大烟瘾那样有毒的

文化,我们必须牺牲,负起一架十字架。同时,因为创造新的社会与文化,我们

必须准备牺牲,再负起一架十字架 。”作为鲁迅“接棒人”的老舍强调“国家

的衰弱,根本因为民力的单薄;民裕国才能富,民聪国才会强”。“五四”的人,

华夏的“民”,都应该重破坏基础上的创造,作牺牲基础上的奉献,才有人的生

存的价值,这和鲁迅的生存观是完全相通的。

屈原的“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这前圣的传统,是鲁迅与老舍

共同的精神支柱之一。他们毕生都在承受着死亡和痛苦的重压,面对死亡而从中

吸取力量,思考死亡并表现死亡。鲁迅是“死的随便党”,他清醒于“人的终点

都是坟”,直到自己死亡时都是十分平静的。但他坚持人必须思考死的代价,也

就是他一而再地劝诫青年要明究“血的代价”。 这说明他对死亡的思考是死能

带来民众的觉醒。鲁迅的死亡观是悲壮的献身的,但他反对轻易的舍生赴死,而

坚持保存实力与敌人韧战。这是他在残酷的斗争环境中对死亡的清醒抉择,明显

地着眼于中国,着眼于未来。

迥异于我们许多国民“好死不如赖活”的生死观,老舍这样的文化精英在不

能选择“生”时,是要选择“死”的。“死的自觉”,是老舍死亡观的精粹;而

“以死相拼”,则是他在个体逾越不过危机中的一种坐化涅盘加上确保生存“底

线”的抗争、明志。在老舍景仰的英国哲学家罗素的《论历史·译序》中,我们

接触到罗素的历史哲学:“人生总是局限于一个狭隘的时间和空间的领域之

内,??因此人生就总有一种要求超脱于现实的龌龊生活之外的向往,一种宠辱

皆忘、与世相遗而独立地观照千秋万世的向往。”这种宠辱皆忘、与世相遗而独

立的人格力量,在他们那里具现为深沉无私的爱的情怀,以及面对死亡所共有的

冰心傲骨。病逝的鲁迅,自戕的老舍,面对死亡并不是面对生命的终止,而是面

对人世间的种种丑恶和死亡所能换来的民族的新生。鲁迅直面敌人的暗杀,能不

带自己家门的钥匙,凛然参加杨杏佛的追悼会;老舍四次对友人及家人直言死亡,

都是中国作家、知识分子冰心傲骨的最鲜明的展示。

5.下列对鲁迅和老舍“生死观”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鲁迅认为生存是最重要的,但“想做奴隶而不得”或者“暂时坐稳了奴隶”

并不是中国人合情合理的生存需求。

B鲁迅对待死亡的态度是审慎的,他反对轻易的舍生赴死,而主张保存实力

与敌人韧战。

C老舍的生存价值的核心是“两个十字架”,意思是为了改造旧文学,创建

新时代每一个人都必须作好牺牲的准备。

D“死的自觉”是老舍死亡观的精粹,他在个体无法逾越危机时选择“以死相

拼”,迥异于“好死不如赖活着”的生死观。

6.下列有关表述,和原文意思一致的是( )

A鲁迅一揭露社会的病态作为创作的全部主题,客观上促进了中国人的自我

反省。

B老舍认为华夏儿女都应该既重视破坏,更强调创造;既看重生存,更看重

死亡。

C文中所谓“死的随便党”意指鲁迅能平静理性地对待生命,不惧怕死亡来

临。

D罗素认为现实人生是局限于一定时空的,因此要努力追求独立超脱的隐居

生活。

7.下列对鲁迅和老舍的有关评述,正确的一项是( )

A老舍和鲁迅在文化批评和改造国民性等方面有着高度默契,根本原因在于

中国知识分子重视社会取向远远大于自我取向。

B老舍和鲁迅的生死观异中有同,他们都重视生存的意义,都承受着死亡和

痛苦的重压,都愿意直面死亡并从中吸取力量。

C作者认为鲁迅和老舍是现代中国的“社会良心”,他们“生”是为了国人

过上真正的幸福生活,“死”是为了保存生命尊严。

D作者认为鲁迅和老舍的精神支柱就是屈原所代表的前圣传统,他们都有知

识分子的冰心傲骨,因而能坦然面对种种死亡的威胁。

三、(6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9题。

赵韩王普①为相。太祖即位之初,数出微行,或过功臣之家,不可测。一日

大雪,向夜,叩赵普门。普亟出,惶惧迎拜,问曰:“夜久甚寒,陛下何以出?”

帝曰:“吾睡不能着,一榻之外,皆他人家也,故来见卿。”普曰:“陛下小天

下耶?南征北伐,今其时也。愿闻成算所向②。”帝曰:“吾欲下太原。”普默

然久之,曰:“非臣所知也。”帝问其故,普曰:“太原当西北二边,使一举而

下,则二边之患,我独当之。何不姑留,以俟削平诸国。”帝笑曰:“吾意正如

此,特试卿尔。”遂定下江南之议。

太祖既得天下,召普问曰:“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十姓,兵革

不息,其故何也?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建长久计,其道如何?”普曰:“镇节

太重,君弱臣强而已。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语

未毕,上曰:“卿勿复言,吾已谕矣。”上因晚朝,与故人石守信、王审琦等饮,

酒酣,上曰:“人生如白驹之过隙,所为富贵,不过多积金帛,厚自娱乐,使子

孙无贫乏尔。汝曹何不释去兵权,择好田宅,重为子孙久远之业,多置歌儿舞女,

日饮酒相欢,以终其天年。君臣之间,两无猜嫌,上下相安,不亦善乎?”皆再

拜曰:“陛下念臣及此,所谓生死肉骨也。”明日皆称疾,请解兵权。上许之,

皆以散官就第,赐赉甚厚,诸功臣皆以善终。

赵韩王事太祖时,有臣立功,当迁官。上素嫌其人,不与。普坚以为请,曰:

“刑以惩罪,赏以酬功,古今之通道也。且刑赏者,天下之刑赏,非陛下之刑赏,

岂得以喜怒专之。”上怒甚,起,普亦随之。上入宫,普立于宫门,久之不去。

上寤,乃可其奏。普欲除某人为某官,不合太祖意,不用。明日,普复奏之,又

不用。明日又奏之,太祖怒,取其奏坏裂投地,普颜色自若,徐拾奏归补缀,明

日复进之。上乃寤,用之,后果称职。

赵韩王为相,每朝廷遇一大事,定一大议,才归第,则亟合户,启箧取一书

而读之,有终日者,虽家人不测也。及翌日出,则是事决矣。后普薨,家人始开

箧见之,则《论语》二十篇也。太宗③欲相普,或谮之曰:“普,山东学究,惟

能读《论语》耳!”太宗疑之,以告普。普曰:“臣实不知书,但能读《论语》,

佐艺祖④定天下,才用得半部,尚有一半可以辅陛下。”上意释然,卒相之。

(选自《言行龟鉴》,有改动)

[注】①宋乾德二年(964年),赵普被任命为宰相,晋封为韩王。②成算所向:

以后的打算。③太宗,指宋太宗赵光义,继宋太祖赵匡胤后为帝。④艺祖:指一

朝开国的帝王。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普欲除某人为某官 除:罢黜

B.为国家建长久计,其道如何 道:方法

C.吾意正如此,特试卿尔 特:只、不过

D.上素嫌其人,不与 与:赞成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取其奏坏裂投地 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

B.上因晚朝 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们谢..

C.岂得以喜怒专之, 乃入见。问:“何以战?” ..

D.则《论语》二十篇也 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

第Ⅱ卷(非单项选择题 共123分)

四、(31分)

10、将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 陛下念臣及此,所谓生死肉骨也。(4分)

(2) 上许之,皆以散官就第,赐赉甚厚,诸功臣皆以善终。(5分)

11、根据文意,概括赵普成为名相的四点原因。(4分)

答:

12、用“/”给文言文断句。(限划8处,4分)

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子罕弗受。献玉者曰:以 示 玉 人 玉 人 以 为

宝 也 故 敢 献 之 子 罕 曰 我 以 不 贪 为 宝 尔 以 玉 为 宝 若 以 与我 皆 丧 宝 也 不 若 人 有 其 宝。

13.阅读下面的一首词,回答问题。(8分)

减字木兰花·春怨

朱淑真①

独行独坐,独唱独酬还独卧。伫立伤神,无奈春寒著摸②人。 此情谁见,

泪洗残妆无一半。愁病相仍③,剔④尽寒灯梦不成。

注释:朱淑真是一位容貌出众、善绘画、通音律、工诗词、乐交游的才女,

但婚姻不美满,婚后抑郁寡欢,故诗词中“多忧愁怨恨之语”。②著摸:撩拨、沾惹。③仍:重复。④剔:剪剔灯心的动作。

(1)请就上片中的“独”字作简要赏析。(4分)

(2)概括女词人在下片中用特写镜头摄取的两幅生动的画面,并简要分析。

(4分)

14.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限选6小题,6分)

(1)申之以孝悌之义, 。(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2)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 。(苏轼《赤壁赋》)

(3)吾所以为此者, 。(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4)春江花朝秋月夜, 。(白居易《琵琶行》)

(5)楚天千里清秋, 。(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6)黄发垂髫, 。(陶渊明《桃花源记》)

(7) ,愁云惨淡万里凝。(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8) ,将登太行雪满山。(李白《行路难》)

五、(22分)

阅读下列文字,完成15-18题。

马 殇

余显斌 ①这是一匹野马,当地牧民说。

②当时,它在原野上,如一支白羽箭,一闪而来。然后,倏然凝成一点,立

在那儿,扬鬃长嘶,声音洪亮如铜,远远传开,在天地间嘹亮着。

③就在这时,一个人影一闪,上了马背。这人,是庄飞,将军的贴身侍卫。

人们都睁大了眼。

④白马发觉有人跳上背,骤然野性勃发,一撩蹄子,飞奔起来。飞越高坎,

冲下陡坡,跃过沟壑,开始如一颗白色弹丸跳跃,既而飞成一道白线。庄飞任白马如何发狂,跳跃,始终紧紧伏身马背,双腿夹着马腹,如焊在上面一般。

⑤当白马又一次从天际跑回来,出现在人们面前时,浑身汗水淋漓,已服服

朱淑真《断肠集》中的女性意识
篇三:朱淑真减字木兰花

朱淑真《断肠集》中的女性意识

内容摘要:朱淑真是宋代流传作品最多的女作家,与李清照并称宋代女性文学作品的双壁,在她的作品——《断肠集》中我们看到了女性意识的觉醒,对爱情的追求,反抗宋代封建伦理对女性桎梏,本文试图站在女性本位的角度解读其作品,汇集前人所言对朱淑真的生平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提出自己的主张和见解。

关键词:女性意识; 爱情观; 生命意识 ;女性文学

她,一个在我们的文学史上短短几句话就描述了她坎坷的一生,而且她的出现永远是作为李清照的附带所提及,“与李清照略约同时的,还有一位能诗善词的钱塘才女朱淑真。因婚姻不幸,所嫁非人,朱淑真一生都受到感情的折磨。……因大胆追求自主自由的爱情,不为封建礼教所容,抑郁抱憾而死后,不能葬骨于地下,诗词遗稿被父母付之一炬。事迹声名,湮没不彰。可谓生不幸,死亦不幸!”???仅仅7个字便概括了她的一生的特点即:生不幸,死亦不幸。她就是宋代的才女——朱淑真。

朱淑真,号幽栖居士,浙江钱塘人,生卒年不详。从她的作品内容看,当为北宋末到南宋初人。出生于仕宦家庭,幼警慧,喜诗词,工书画,晓音律,为宋代著名女作家。少女时期,性格爽朗,曾有一段美好恋情,继而父母主婚与一俗吏结合,终因情趣不投,愤然离去,从此长期独居母家,悲愁伤感,抑郁终生。其人,情操高洁,性格倔强;其作,清新婉丽,情真意切,幽怨悲愤,跌宕凄恻。她是宋代流传作品最多的女作家,她共留下了337首诗歌,33首词,被魏仲恭收集为《断肠集》,其与李清照的《淑玉集》并称为宋代女性文学作品的双壁。正如陈廷焯在《白雨斋词话》中所说:“宋妇人能诗词者不少。易安为冠,次则朱淑真,次则魏夫人也。”???然而相较李易安为众人所熟知,朱淑真却因为一些原因为后人所鲜知,然其真正的才学、思想和女性意识却是当时其他女性不可相比的。

一.朱淑真女性意识形成的背景

几千年的中国文学史,几乎就是一本男性文学史,女性文学一直处于边缘非主流的位置,然实质上中国古代女性文学家不乏少数,中国两千多年文明史上第一篇彪炳千秋的爱国主义诗章《载驰》既出自女性许穆夫人之手,汉成帝之妃班婕妤的《团扇诗》现今仍广为流传,后蜀后主孟昶的费贵妃花蕊夫人其《花蕊夫人宫词》,唐朝的“女校书”薛涛,“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的咏絮之才谢道韫等等,她们都为中国文学注入了一笔鲜明的亮色但她们的才华又被几人赏识呢?真正载入正统文学史当中的女性唯有蔡文姬和李易安二人,蔡文姬因其笔端饱含血泪,描绘出汉代军阀混战中“马边悬男头,马后载妇女”的触目惊心的汉末战乱,以及她的《悲愤诗》又为女性文学第一次增加了母爱这一情感内容而载入正统文学史。而李易安之所以被载入正史之中不是因为其关于自己闺阁生活的描写而是因为其后期靖康之难之后关于身世之感和家国之悲的作品以及她的《词论》中所提出的“词别是一家”这一词学理论。因此可以这样说,正统文学史排斥女性文学,特别是关于提倡女性意识、描写女性闺阁生活和情感的作品。这是由于漫长的封建社会是以男性为尊的社会意识形态,占

绝对优势的男性创作群体拥有一套严格大胆的男性化的文学评价标准,历来的评论家以男性的视角与评价标准去要求、衡量一个女性作家,以男性心目中的女性形象去要求女性作家,不能正视女性作品的女性特色。因此我们要用新的眼光重新评判这些女性作品,给予其正确的地位和批评。

南宋朱淑真正是充分体现中国古代女性文学特色的女性作家之一,其作品颠覆了男性话语对女性的涂抹和变形,从阴性书写的角度,远远超过了元代以前所有的女性作家。不论从其身世还是作品中我们都能看到其女性意识的觉醒。从其身世方面来说:宋代人伦纲常盛行,妇女行为礼仪也带有理学审美情趣。如朱熹的“存天理,灭人欲”、“诸妇必须恭敬,奉舅姑以孝,事丈夫以和,无故不出中门,夜行以烛,无烛不止,如其淫狎,即宜屏放”???,对妇女而言,禁忌颇多,防范甚严,如“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等等。朱淑真恰恰生活在这样的一个社会,因之有着更加幽闭的生活,有着更加无情的外部环境。据魏仲恭《断肠集序》中所说:“早年不幸,父母失审,不能择伉俪,乃嫁为市民家妻。一生抑郁不得志…..竟无知音,悒悒抱恨而终。自古佳人多薄命,岂止颜色如花命如叶耶!……其死也不能葬骨于地下,如青冢之可吊,并其诗为父母一火焚之。今所传者,百不一存,是重不幸也。”???所以,朱淑真是生活在礼教最严酷、妇女的背负最沉重的社会环境下,但她能打破封建婚姻的束缚追求爱情的自由,是其女性意识觉醒的有力表现,她用自己的才学将自己真实的内心世界通过诗歌诉述出来,展现了一位宋代女性一生的情感历程并且敢于反抗封建礼教的勇气。以下从其作品——《断肠集》中解读其女性意识。

二.朱淑真女性意识的表现

(一)“宁可抱香枝上老,不随黄叶舞秋风”的爱情主体意识。

在中国古代文学中,关于女子婚姻爱情题材的描写,古已有之,如《诗经》中就有“一日不见,如三月兮”、“桃之夭夭,灼灼其华”等,可以这样说无论什么朝代,爱情婚姻都是诗歌的主要题材。在朱淑真的三百多首诗词作品中,爱情是其主旋律,表现了她从少女时代一直到死关于爱情的所有意识,朱淑真的恋情,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少女时期的欢恋,试看她的《秋日偶成》:“初和双鬟学画眉,未知心事属他谁?待将满抱中秋月,分付萧郎万首诗”???笔触之间略带一抹娇羞,却又全无少女的矫情之态,曲折的反映了少女那懵懂的心事,她理想中的丈夫应是懂得自己感情的在精神上与自己互为知音的才子。以及在另一首诗中更表现了这一时期其针对真挚爱情的大胆歌唱和执着追求,对于传统社会严禁的越礼行为的大胆描写《清平乐》:“恼烟撩露,留我须臾住,携手藕花湖上路,一霎黄梅细雨。娇痴不怕人猜,和衣睡倒人怀,最是分携时候,归来懒傍妆台”???。当时的情景:由于女主人公难得与男友单独亲近,一旦相会于幽静场所,遂难自持其结果就是“感郎不羞郎,回身就郎抱”(《碧玉歌》)“睡倒人怀”即拥抱伏枕于恋人肩上,李后主所谓“一向偎人颤,奴为出来难,教君姿意怜”(李煜《菩萨蛮》)也。这样的热情,这样的主动,“不怕人猜”打破了“授受不亲”一类的清规戒律,遂有了想念以来身体上的第一次甜蜜的体验。在这首词中过去议论较多的是“娇痴不怕人猜,和衣倒入人怀”两句。宋代另一位女作家李清照亦善写闺情,有“眼波才动被人猜”之句,惟妙惟肖的写出了少女的矜持与敏感,而朱淑真的这两句则更是一种近似坦荡的爱情表白,写的淋漓尽致,毫无保留,多情而不亵,本来南朝乐府中已有类似的描写,但那时候是民歌,如今出现在宋时女词人之手,该是何等的勇气。道学家们虽不免诋之为“淫娃佚女”“有失妇德”然而词论家仍不吝予以高度的赞扬,吴蘅照在其《莲子居词话》卷二中评曰:“易安‘眼波才动被人猜’矜持得妙,淑真‘娇痴不怕人猜’放诞得妙,均善于言情。”???但因那个时代遵循的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她不得

朱淑真减字木兰花

http://m.myl5520.com/shicijianshang/121378.html

展开更多 50 %)
分享

热门关注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翻译短_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原文,翻译及赏析

宋代诗词鉴赏

【武松打虎是英雄打一肖】武松打虎算是英雄故事

宋代诗词鉴赏

秦州市属于哪个省_《秦州仕女图》的故事

宋代诗词鉴赏

辛弃疾满江红|辛弃疾《满江红》鉴赏

宋代诗词鉴赏

《水调歌头》苏轼|《水调歌头》的读后感

宋代诗词鉴赏

[柳永凤栖梧]柳永《凤栖梧》同步练习及答案

宋代诗词鉴赏

最美不过夕阳红|最美不过《水调歌头》400字作文

宋代诗词鉴赏

[满江红汉上]辛弃疾《满江红汉水东流》原文翻译及赏析

宋代诗词鉴赏

[题西林壁宋苏轼的古诗]题西林壁苏轼古诗鉴赏

宋代诗词鉴赏

【浣溪沙 游蕲水清泉寺】古文《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原文译文及赏析

宋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