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精选9篇

2023-10-24   来源:数学教案

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精选9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第一篇: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理解0.1与1之间的进率是10。

2.使学生理解1.1只能是1+0.1,也即1+ 1/10。

过程与方法:

通过讨论,再一次加深对0.1、0.01、0.001之间的进率认识,加强学生十进制的观念。

情感与态度:

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教学过程:

导入阶段:

1.用小数表示数射线中的分数(p18/2)

我们已经知道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可以用小数表示。0.1,0.01,0.001,……都是小数的计数单位。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10。

[教师直接告诉学生“0.1,0.01,0.001,……都是小数的计数单位”,开门见山地讲授知识。]

中心阶段:

利用导入阶段的数射线。

(一)出示p18图1:提出疑问

学生讨论汇总

10个0.1是——“零点拾”

10个0.1是1

请学生说说各自的理由。

0.1就是1/10,10个1/10就是10/10,也就是“1”

出示p18图2,引导学生理解。

出示,提出下一个问题

学生讨论汇总

11个0.1就是10个0.1再加上1个0.1,就是1.1。

(三)出示p18图3,引导学生理解

[通过学生看图,同桌讨论,自己得出结论,充分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练习阶段

1.P18试一试

[在练习中,巩固知识点,帮助学习困难生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总结

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哪些内容?

第二篇: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活动目标:

1. 使学生在活动中加深对图形平移和旋转的特征的感知和体验,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2. 通过活动,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体验成功的快乐,培养学生合作和创新意识。

3. 培养学生初步的形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1. 布置学生课外收集生活中有关平移和旋转现象的例子。并参照教材第46页、47页示意图试剪出图形。

2. 活动用具:作好教科书上第129页、第133页、第135页的学具。写有记分统计表的小黑板、铅笔、彩纸、剪刀、五种颜色的牌子。

3. 以分组形式摆好桌椅。

活动过程:

一、激趣引人

玩具是我们小朋友最喜欢的玩的了,现在拿出你们做好的教科书上第129页的玩具,我们跟老师一起玩,大家在玩的时候要注意观察,看看有什么现象发生。纸片上的红、黄、蓝三种颜色变成白色的了!你们知道吗,这是图形旋转形成的奇妙现象。数学就是这样神奇,今天的活动课,让我们一起去体验图形变换的奇妙吧。

二、分队发牌并介绍活动规则

1. 按班级人数分5队,发五种颜色的牌并由牌的颜色给每队命名。

2. 活动规则:在记分统计表上用画“正”字的方法统计各队的成绩。没进行答题的学生都可做裁判,老师是主裁。

三、活动内容

活动1:感知平移和旋转---举例比赛

1. 各队以开火车形式进行比赛,每人各举一个生活中平移、旋转现象的例子。要求不能重复,语言叙述要严密、准确,说对一个得1分。

2. 各队选一名代表,做出一个平移和一个旋转的动作。要求只能利用现场的实物,边做边说介绍。(如:我把窗户向左推是平移)做对一个得1分。

活动2:体会平移和旋转---玩学具回答问题

1. 拿出作好的教科书上第133页、第135页的学具,队内合作,拉一拉,转一转。并思考共有几种搭配方案。把答案写在纸上。限时一起亮答案,按接近准确数的程度给5~1分。

2. 各队选一名代表说说你们最喜欢哪一个组合?是怎样得到的?喜欢的理由是什么?根据说的情况评5~1分。

活动3:实践平移和旋转---剪纸

下面我们进入剪纸活动,老师知道你们都有一双灵巧的小手,但一定要注意安全呦。

1. 上学期我们剪过对称图形,剪一个小人怎样剪又对又快呢?抢答并能演示剪出者得2分。

2. 能不能用同样的方法剪出2个或更多的并排排列的小人呢?队内合作,参照教材第46页示意图剪。剪成功的展示给大家并说出方法者得3分。

3. 能不能用同样的方法剪出围成一圈的小人呢?队内合作,参照教材第47页示意图剪。成功的展示给大家并得3分。

4. 设计比赛:请每位同学充分发挥想象,剪出一幅最漂亮的带有平移和旋转特征的图案。我们来评选今天的“小小设计家”。

1) 队内交流,各队先自评出本队最有创意的最佳设计图案。

2) 各队轮流上台展示,由设计者介绍创作思路,队代表说推荐的理由。

3) 学生评论它好在哪儿,并共同欣赏。

4) 评出最佳者获“小小设计家”称号同时其所在的队得2分,其余队各得1分。

四、为优胜队发奖

五、总结

本节课我们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充分感知了平移和旋转的特征,体验了图形变换的奇妙,领略了数学的美。同学们的表现都非常出色,显露出了你们的智慧和才华。在活动中,我们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你身边。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就能发现数学的魅力所在。

教学反思:

数学实践活动课是新教材的特色也是亮点之一,但现实教学中,许多教师不重视它的教学,更有甚者几乎将其一带而过。这是教学上的一大失误。 著名教育家李吉林说:“活动是儿童的天性,是他们素质个性发展的根基。” 数学实践活动课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促进学生智慧和潜能的发展。象本节课就达到了寓教于乐、启智于动的目的,让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学生在活动中各显其长,各尽所能,始终保持着极高的热情。不仅加深了对平移和旋转特征的理解和掌握,而且提高了学习数学的兴趣。从教后的效果可以证明这一点。本班学生做此内容的习题时正确率为100%,并且课后又自发的继续着剪纸活动,交上来许多好的作品,我将这些作品在学校橱窗展出,收到良好的效果。本课记分表的设计,也让学生体会了统计知识的运用。所以我们教师要重视活动课,精心设计和上好活动课。

第三篇: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教材分析

本单元内容包括猜一猜和找规律。简单推理过程和找规律的思想方法不仅应用广泛,而且是后面学习概率统计知识的基础,同时也是发展学生抽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好素材。本单元主要是通过学生日常生活中最简单的事例,让学生运用操作、实验、猜测等直观手段感受简单的推理过程和探索图形的排列规律,向学生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并初步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及列组合的数学方法。

学情分析

学生在一年级下册教材中已经学习了一些图形和数的简单排列规律,本册教材就是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继续让学生通过操作、观察、实验、猜测让学生学会对于推理过程的简单叙述。大部分二年级学生的学习基础比较好,对所学知识基本上能回答出结果。针对这些实际情况,在设计本单元时,教学的重点要为学生提供猜想、活动交流的机会,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通过操作、观察、猜测等活动去发现规律,使学生在描述、思考和讨论交流活动过程中充分感受事物的推理。同时,二年级学生年龄小,以形象思维为主,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在设计教案时也要做到设计学生感兴趣的环节,灵活处理教材。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通过一系列的猜测、比较、推理等活动,使学生感受简单推理的过程,找出简单事物的排列数与组合数。

数学思考: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解决问题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问题解决:经历观察、分析、推理等实践活动,探索简单事物的排列与组合规律的过程,发现数的排列规律。

情感态度: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运用数去创造美的意识。

教学重点:1.根据已知条件通过活动判断出结论,感受简单的推理过程。

2.运用排除、猜测等方法推算出所在方位的数字是几。

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2.在于如何有条理地阐述自己的推理过程。

课时安排:2课时

1.猜一猜(一)……………………………1课时

2.猜一猜(二)……………………………1课时

第四篇: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一、教学目标:

1、在观察钟面的过程中加深学生对时间单位的认识,利用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进行简单换算。

2、能根据钟面,计算经过时间。

3、在回顾时、分、秒的过程中,培养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探索实践的能力以及积极的学习情感与态度。

二、教学重点:

熟练读出钟面上的时刻

三、教学难点:

能正确说出钟面上接近正时的时刻 经过时间的计算

四、教学过程:

(一)引出课题

今天我们来上一节复习课,课前老师让大家准备了钟表模型,猜一猜,今天我们复习什么?板书:时分秒的复习 请同学们回想一下,关于时分秒,你学会了哪些知识? 同桌交流一下,回忆不起来的可以翻一翻书。

(二)梳理内化 提炼方法

全班交流,师随机引导,并适时板书

(1)钟面 钟面上有12个大格,60个小格。时针走一个大格是1时,分针走一个小格是1分,秒针走一个小格是1秒。

(2)时分秒的关系 1时=60分,1分=60秒。

(3)1时多长?1分有多长?1秒有多长? 老师还知道,发电厂1秒钟发的电,可供一户家庭用三个月。你有什么感想?

(4)会读钟面上的时刻 指一生结合钟面讲读法,再指一优生结合钟面讲时针不好确定时的读法。

(三)分层练习 提高能力

1、同学们学会了这么多时分秒的知识,下面老师要考验大家,能不能利用学过的知识灵活解决问题,你们愿意接受挑战吗?

(1) 3分=( )秒 4时=( )分 120分=( )时 60秒=( )分 1分30秒=( )秒 2时40分=( )分

做在练习本上,指生读答案,选1题说说是怎么想出来的

(2)数学书94页第11题(现场反馈)

(3)数学书94页第12题,(独立完成,汇报交流)

2、为了奖励大家,我们来玩一个游戏,请大家拿出钟表模型,同桌合作,一人拨一个时刻,另一人快速读出来,然后再交换角色。

3、小丽同学有坚持记日记的习惯,自从学习了时分秒的知识,她专门写了一篇数学日记,我们一起来看看。指生读。

第五篇: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教学内容:

课本第64页练习五第4~7题

教学要求:

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减法习惯中需要隔位退的情况,并能熟练的进行计算,注意把计算知识和解决问题相结合。

教学重点:

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减法习惯中需要隔位退的情况

教学难点:

熟练计算,注意把计算知识和解决问题相结合。

教具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自我加减

一.揭题。

这节课我们继续复习被减数的中间或末尾出现0的情况。

(板书课题:练习)

二.计算方法的练习

1.口算。

300+600160-90180-90

120-40320-20480-80

40+5110-60170-80

2.完成练习六第4题第一横行。

1)生练习,指名板演。

(师提醒学生要看清运算符号。)

2)集体订正,说说每一题的计算过程。

4)指名归纳总结:怎样计算千以内的减法?怎样计算千以内的加法?笔算加法与笔算减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三.解决问题练习

1.完成第5题。

1)图上告诉了我们什么条件?

自由说一说。

2)现在一共有多少袋?你会求吗?

生自己完成。

3)请几种方法不同的学生上黑板写。

4)结果算得对吗?

核对答案。

5)你为什么这样写?

学生汇报。

2.完成第6题。

1)指名读题。

2)这是一个玩具柜台。300元钱能买哪两样东西?

同桌互说。

3)你是怎么买的?

指名汇报。

4)买完后还剩多少钱?

计算后汇报。

3.完成第7题。

教学过程

自我加减

下面是东庄小学三个假日小队做好事件数的统计。

第一小队

第二小队

第三小队

合计

205件

198件

()件

602件

(1)第三小队做好事多少件?

(2)第二小队再做多少件好事就和第一小队一样多?

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1)看着这张表,你知道了些什么?

指名汇报。

2)第三小队做了多少件好事,你知道吗?

计算后汇报。

3)第二小队再做多少件好事就和第一小队一样多?自己列式计算。

4)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5)同桌互说。

6)汇报。

板书设计:

练习

第六篇: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第一课时(一)

教学目标:1、让学生进一步掌握万以内数的组成和比大小的方法,能熟练地读写万以内的数。

2、让学生进一步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万以内的加法及连加、表内乘除法的计算方法,提高计算能力。

教学重点:复习有关的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读、写万以内的数的方法

1、复习数位顺序表

2、说说读万以内的数的方法第1题

3、说说怎样写万以内的数第2、3题

二、复习口算的方法

第5题做书上。

三、计算

第6题做书上第7题作业本上第8题从左到右按顺序做。

四、文字题学生独立完成。

(二)

教学目标:1、让学生巩固对长度单位分米、厘米、毫米和质量单位克的认识,熟记相邻单位间的进率,并能进行简单的化聚。

2、让学生巩固对直线和线段的认识,会量、画线段。

教学重点:复习长度单位、质量单位和直线、线段。

教学过程:

一、复习长度单位

说说我们学过哪些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毫米)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1米=()分米=()厘米

1分米=()厘米

1厘米=()毫米

二、复习质量单位

说说我们学过哪些质量单位?(千克、克)

1千克=()克

完成第12、13题

三、复习直线、线段

什么叫直线?什么叫线段?直线和线段有什么区别?

完成14、15题。

四、应用题第16、17、18学生独立完成。

(三)

教学目标:让学生进一步掌握乘除简单应用题的结构特征和数量关系,提高学生解答这些应用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复习倍数关系和份总关系简单应用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份总关系的应用题

第19题先让学生独立解答,再说说有什么不同。

(1)求总数(2)求每份数(3)求份数

二、复习倍数关系的应用题

第20题先让学生独立解答,再说说有什么不同。

(1)求谁是谁的几倍。

(2)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

(3)已知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求这个数。

三、第21-25题学生独立完成。

第26题注意:不是平均分。

(四)

教学目标:让学生进一步掌握连续两问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和解答方法,提高解答这类应用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连续两问的应用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两步计算式题

第27题做书上

二、复习连续两问的文字题

第28题

三、复习连续两问的应用题

1、第29题先学生独立解答,再说说第二个问题和第一个问题有什么关系?(第一个问题是求第二个问题的一个条件)

2、第31、32题学生独立完成。

三、补应用题条件或问题

第33题学生独立完成,反馈校对。

四、口编应用题

第34题

思考题:506=8......2红:83+1=25黄:8+1=9

蓝:8白:8

第七篇: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统计

教学目标

让学生经历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简单统计过程,认识方块统计图,并用方块统计来表示统计数据。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经历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简单统计过程,认识方块统计图

教学难点:用方块统计来表示统计数据。

教学准备

自制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备注

一、分一分理一理

二、看一看说一说

三、记一记

四、涂一涂

五、课堂总结

1、出示主题图:你能把小红家的各种家禽数出来吗?

2、小组交流方法:怎样数的?揭示:统计的方法。

3、蘑菇宝宝它是怎样数的?

4、它这样的方法好吗?好在哪,有什么不足?你可以怎样改正?

5、小结:统计数据可以很多方法,今天用的什么方法统计的?

1、从统计图上可以知道什么?同桌讨论

2、交流。

1、如果班级开展4个兴趣小组,每人参加一个,你想参加哪个?

2、怎样统计你们的情况?

3、小组交流。

4、如果画钩的方法能把他记下来吗?(报一个记一下)

1、如果用方块的方法,能把调查的结果表示出来吗?

2、学生涂色。

从这里你看出什么??还能发现什么?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感受

由于以前的统计知识的基础和学生的生活经验,本节课还是较轻松的.

在做记号的时候,有些学生没有将一端对齐,所以画的效果不好。

教案(序号68)

课题

可能性

课型

新授

本课题教时数:4本教时为第2教时

教学目标

1、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不确定的、有些是确定的。

2、能够列出简单实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

3、在解决简单问题的过程中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不确定的、有些是确定的。

教学难点:描述一些简单的现象。

教学准备

转盘口袋红球黄球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备注

一、猜一猜

二、动手操作

三、装一装说一说

四、转一转想一想

五、联系生活

六、课堂总结

1、老师出示转盘。提问:指针转后,可能会停在哪里?

2、请几个同学转一转,来验证。

〖活动一〗摸一摸记一记

1、假如这个口袋里装有红球和黄球,老师闭上眼睛任意摸一个,你们认为有可能摸到哪种球?

2、你们想不想摸摸看?(学生摸球、统计、汇报。一袋10个红球、一袋里有红的有黄的、一袋是黄的。)【感悟一定、可能、不可能的这三个表述方法的含义】

3、出示P93第2题从每个口袋里任意摸一个球,一定是黄的吗?小组讨论,然后交流。

1、出示P93底3题,让学生猜想每次口袋里该放什么球?

2、学生活动每一组有一蓝球,有:红、绿、黄、兰,如果让你们也来装一次球,你打算怎样装,小组讨论,选择一种。

3、小组按自己的想法装,然后用一定,可能,不可能在小组里说一说摸球的结果。

4、交流汇报。

1、猜一猜抛银币,你觉得会出现什么情况?

2、学生动手活动。每人抛10次记下来。

生活中也有许多可能性的问题,你能用一定、可能、不可能说说生活中的事吗?,先在小组交流,然后全班交流。

今天有什么收获?

课后感受

(1)、本节课还是比较轻松的,学生喜欢学。

(2)、课堂纪律需要加强。

教案(序号69)

课题

练习十

课型

练习

本课题教时数:4本教时为第3教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进行经历数据的调查、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全

过程,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2、利用可能性进行估算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使学生进一步进行经历数据的调查、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全过程,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利用可能性进行估算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备注

一、小组活动(一)

二、估一估

三、小组活动(二)

四、课堂总结

五、布置作业

1、说一说喜欢那种小动物?

2、分组活动统计:用打钩的方法。

3、各组汇报情况。

4、根据统计的情况用正方形的方法统计。

5、比较:这两种方法各有什么好?

6、从统计中你们还能知道什么?先同桌交流,再全班。

1、20+50等于几?

2、2十几加5十几会等于几?同桌讨论得出:可能会出现的情况。说说理由

3、8十几减2十几呢?

4、学生独立完成P95第二题。

5、再全班交流。

1、出示一个圆片,如果随意抛,会出现什么情况?

2、分组活动:(4人一组,各写上名字。)

3、交流出现的情况。

今天利用学过的什么知识来解决问

看上课情况定。

课后感受

在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常规方面应该加强.

教案(序号70)

课题

统计与可能性

课型

练习课

本课题教时数:4本教时为第4教时

教学目标

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进行经历数据的调查、收集、整理、描述和

分析的全过程,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进一步进行经历数据的调查、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全

过程,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

自制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备注

一、基本练习

二、学生活动

三、课堂总结

四、练习

1、数一数,各有多少个?

桃子

苹果

小熊猫

()个

()个

()个

在□里涂上颜色把统计的结果表示出来。

小熊猫□□□□□□□□

苹果□□□□□□□□

桃子□□□□□□□□

苹果的个数是桃子的()倍。

苹果的个数是小熊猫的()倍。

2、根据要求给下面每组方块涂上颜色。

(1)任意摸一个,一定是红色方块。

□□□□□□□□

(2)任意摸一个,可能是红色方块。

□□□□□□□□

(3)任意摸一个,不可能是红色方块。

□□□□□□□□

学生先自己在练习纸上完成,后集体交流,说说自己是怎样涂的?为什么这样涂?

3、在横线上填上可能、一定或不可能。

(1)明年我的年龄增加1岁。

(2)妹妹的年龄比姐姐大。

(3)下学期我获得三好学生称号。

(4)指南针指着南北方向。

(5)儿子比爸爸高。

学生独立在练习纸上完成,后集体交流。

任意摸一个,一定是○,该怎么摆?请你画一画

任意摸一个,可能是○,该怎么摆?请你画一画。

任意摸一个,不可能是○,该怎么摆?请你画一画。

指名三个学生板演,其余学生动手在练习本上画出这三种情况。集体交流。

引导学生自己总结。

完成练习与测试上的题目。

根据情况具体指导。

课后感受

在可能性方面有个别学生体会不到.其原因在于:

(1)对词句的理解不到位。

(2)生活经验不足。

(3)数学与生活的脱节。

教案(序号71)

课题

田园风光

课型

实践课

本课题教时数:1本教时为第1教时

教学目标

1、经历从复杂的现实情境中收集信息、提出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培养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形成良好的合作学习的态度。

教学重难点

重点:经历从复杂的现实情境中收集信息、提出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培养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挂图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备注

一、整体感知画面

(二)分块解决问题

三、课堂总结

1、出示田园风光图。

(1)提问:这幅图画的是什么地方的情景?画面中有哪些景物?你认为画面可以分成哪几个场景?

(2)学生小组内讨论交流。小组代表汇报。

(3)提问:你看到图中的方向标了吗?根据方向标你能说出6个场景的位置关系吗?学生先在小组内交流,再在班内汇报。

(4)提问:如果把田园分两部分,你能按自北向南的方向,说一说田园的西半部分和东半部分个有什么吗?

指名回答。

1、苹果园。

(1)提问:观察苹果园的画面和文字,说一说你了解到了什么信息。

(2)你能解答小番茄提出的问题吗?

(3)各自列式解答,指名说说解题方法。

(4)提问:根据苹果园每行有8棵苹果树这一事实,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5)一人提问题,全班学生解答。

2、养蜂场。

(1)谈话:在离苹果园不远的地方,蜜蜂们正在不停地忙碌,你能从图上看出什么?小蘑菇提出了什么问题?你会帮忙解答吗?

(2)人人在小组内发表自己的看法。

(3)谈话:根据从图中看到的蜂箱,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提出问题后,让同组的同学列式解答。

3、养兔场。

小组内提出问题,并解答。

4、养猪场

一人提出问题,同组学生回答。

小组代表给其他组提出问题

5、耕地图

(1)观察耕地图,说说小蘑菇提出了什么问题?

(2)在小组内讨论这个问题如何解答。

(3)向全班汇报本组的解决方法。

6、过河场景

(1)观察图画,你从图上看到什么?在小组内交流。

(2)猜一猜:他们会遇到什么问题?

(3)在小组内说一说要几次才能全部过河,要说出是怎样想的?

(4)你能说一说怎样乘坐最合适吗?让学生各抒己见,也可以用图表示。

你还能提出其他数学问题吗?

这节课你了解了些什么?

课后感受

参加这种活动,学生非常高兴,效果很好,但应该注意有张有弛,放手要有度,不要太散.

教案(序号72)

课题

除法的有关练习

课型

练习

本课题教时数:2本教时为第1教时

教学目标

使学生进一步明确除法的意义,用除法来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重点: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自制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备注

一、平均分

二、分一分、填一填

三、开放题

四、解决问题

五、布置作业

○○○○○

○○○○○○

○○○○○○

○○○○○○

哪种分法是平均分?为什么?

1、摆圆形分一分

○○○○○○○○○○

12个圆形,每3个一份,可以分成几份?

12个圆形,平均分成6份,每份是几?

象这样的平均分都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计算?怎样列式?

123=4

126=2

在除法算式中,12、3、4各是什么数?它们分别表示什么?

123=4、126=2分别表示什么?

2、8朵花每()朵扎一束,扎了()束。

算式:

8朵花,平均扎成()束,每束有()朵。

算式:

3、看图列一道乘法和两道除法

△△△

△△△△△△

算式:

○○○○

○○○○

○○○○

自由分一分,再列算式

1、8朵花,每2朵插一瓶,可以插几瓶?

2、9个苹果,平均放在3个盘里,每盘放几个?

3、24支铅笔,平均分给定个小朋友,每人分到几支?

4、20个鸡蛋,每天吃4个,可以吃几天?

30粒扣子

完成一张练习纸

课后感受

学生计算除法的速度已经提高很多了,但是由于粗心、或者是口诀的不熟练,少数学生还是要出现错误。

教案(序号73)

课题

综合练习

课型

练习课

本课题教时数:3本教时为第2教时

教学目标

通过练习提高学生的估算能力及解决综合性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提高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备注

一、口算练习

二、估一估

三、解决问题:

四、综合题

五、布置作业

出示卡片:

30+10=49-4=43=255=

30-7=217=5+19=18=

61=63-40=182=5+25=

77=243=819=

教师出示口算卡片后,学生直接口答

1、先估计下面的结果是几十多,再用竖式计算

27+41=65-35=58+36=64-9=

学生独立完成

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竖式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在练习本上完成。

同桌集体订正。

2、判断哪些题的得数是六十多?

37+24=90-37=86-19=15+58=

说说每题是几十多?为什么?怎样估计的?

1、小红拍了34下皮球,小英比小红多拍了8下。

(1)小英拍了多少下?

(2)小红和小英共拍了多少下?

2、松树有25棵,杨树比松树多15棵,杨树有多少棵?

3、红金鱼有52条,花金鱼比红金鱼少16条,花金鱼有多少条?

4、梨有35个,苹果有42个,苹果比梨多多少个?

学生先在练习本上独立完成,后交流说说看自己是怎样想的?为什么这么做?

1、小明写了42个字,小红比小明写得多,小华比小明写得少

(1)小红最少写几个?

(2)小华最多写几个?

2、倍数关系

红花有6朵黄花比红花多10朵紫花的朵数是红花的2倍

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提出问题后,说说看该怎样解答。

两个问题要有:

(1)黄花有多少朵?

(2)紫花有多少朵?

补充题目。

课后感受

(1)、简单的实际问题,学生已经能够选择正确的方法进行解决。

(2)、对于根据条件提出问题,学生感到有些难度。

教案(序号74)

课题

综合练习

课型

练习

本课题教时数:3本教时为第3教时

教学目标

通过练习,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自制投影片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备注

一、口算练习

二、基本题练习

三、解决问题

四、提高题

五、课堂总结

六、布置作业

出示口算卡片:

72=38=455=369=

77=91=67=306=

学生直接说出得数

看谁说的又对又快。

1、用竖式计算

66+27=92-19=96=355=

(1)先观察,后指名四人板演

(2)集体订正时,让学生说说列竖式时该注意什么?

2、看图写算式。

□□□□□□□□□□□□

()()=()

()()=()

()()=()

()()=()

先让学生说说,看到了几个几?

3、在○里填上+、-、或。

4○5=20xx○6=1228○4=7

3○2=548○8=4048○8=6

4、在()里填上合适的单位。

(1)我们每天在校时间大约是6()

(2)茶杯大约高16()。

(3)小力跑100米用了17()。

(4)教室里的门大约高2()。

5、画一条比下面线段长3厘米的线段。

先说说自己打算怎样画,后在练习本上画出,同桌相互订正。

1、有24片药,儿童一天吃4片,够吃几天?

(1)读题

(2)说说你打算用什么方法做?为什么?

(3)在练习本上列式计算,后集体订正。

2、买一架玩具飞机的价钱可以买5本练习本。

(1)军军带的钱正好可以买2架玩具飞机,如果买作业本,可以买几本?

(2)如果每本作业本6角钱,一架玩具飞机多少钱?

先自己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重点说说是怎样想的?

明明给军军3张邮票,两人的邮票就一样多了。军军比明明少几张邮票?

小组讨论

后集体交流。

引导学生自己总结。

补充题目。

课后感受

对于解决问题有困难的学生要加以提示:首先,要分析数量关系,选择正确的方法,其次,可联系生活实际,想想如果这样解决对吗?

第八篇: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学习目标)

1、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2、会用米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3、在建立1米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观察能力以及估算物体长度的意识。

4、通过测量、观察、比较等学习活动,感知1米的实际长度,形成1米的长度观念,体验观察、比较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5、培养学生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感受教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学会测量长度的方法和建立1米的实际观念。`

教学难点:建立1米的实际观念和知道1米=100厘米

(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师:昨天老师让大家回去测量自己的身高,都量了吗?谁来说一说,你的身高是多少?(学生交流自己的身高)

大家在交流的时候都用到了一个字“米”。今天我们就来认识米(板书课题)量比较长的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亲自测量初步感知“米”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来自于生活。

二、探究体验。

1、估计1米的实际长度。

师:老师的身高是1米58厘米,你能估计一下,从地面到老师身上的哪儿大约是1米高呢?(学生根据已有经验进行估计)。

再估计一下,从地面到你身体的哪个部位大约是1米呢,(并贴上标签),再说说你的身高比1米高呢,还是不到1米?

师:大家都想估计,那我们来做个游戏好吗?请两个同学把这卷绸带慢慢的拉开,其他同学认真观察拉开的’绸带,如果你觉得拉开的绸带的长够1米了,就立即喊“停”(学生活动)。

启发:指着拉开的绸带,这正好是1米吗?怎样才知道它到底有多长呢?(可以用尺量)那请小朋友用你们的尺量一下。(得出用厘米尺量很不方便,而且也不容易得出正确的结果。

这样测量你感觉怎么样?(很麻烦)

师:看来同学们如果用自己的尺子来量很麻烦。那谁有更好的办法呢?(做一把更长的尺子)大家真聪明,能想出这么多的好办法。老师这里有一个好宝贝,用它很快就能量出绸带的长,想不想知道是什么?

[设计意图]从估测老师的身高入手,学生肯定兴趣很高,在此过程中,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估一估1米到底有多长,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估测意识,也为建立1米的长度单位打下了基础。

2、认识米尺。

出示米尺。

(1)谈话:这是一把米尺,它的长度正好是1米。用它来量比较长的物体就容易多了。

(出示米尺图)这就是米尺的缩小图,请大家拿出你们的尺子,跟米尺比一比,找找看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数字不同,刻度线不同)

(2)请一位学生拿自己的尺子来量一量老师的米尺上从0刻度到10刻度有多长?(10厘米)

那米尺上一共有多少刻度?100刻度就是100厘米就是1米。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1米=100厘米。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对比、思考学生自主发现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

3、用米尺量。

(1)谈话:怎样用米尺量出刚才绸带的长度是不是1米呢?谁来试一试?指名量出1米的绸带。你是怎么量的。

小结:量物体的时候,一定要从物体的一头开始,用卷尺或米尺的0刻度对齐物体的一端,尺子要放平放直。(课件演示)

(2)提问:王老师想知道到底身上的哪儿离地面是1米高,谁来帮老师量一量。(学生测量后,在1米的位置贴上标签。)

(3)同学们想不想知道你们刚才在自己身上估计的1米

对不对?同桌合作量一量,并把标签帖正确了。并感受一下1米到底有多长?再说说你的身高比1米多还是少?多几厘米?

(4)谈话:同学们现在知道1米有多长了吗?请小朋友张开双手,先估计一下,自己的一庹比1米长还是短。再量一量。

交流。问:你能用双手比划出1米大约有多长吗?

(学生用手比划1米的实际长度)

(5)谈话:请小朋友在教室里找一找,你的身边

哪些物体长约是1米。(量一量)

(6)量哪些物体的长要用米做单位?

[设计意图]通过估一估、量一量、比一比、找一找等实践活动,让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充分感知1米有多长,建立1米的实际观念,并学会测量长度的方法。

三、方法应用。

1、提问:你能估计出1米长的队伍大约能有几人吗?(学生可能想到,竖着排大约有5人,横着牌大约有3人。

提问:想一想,同样是1米长的队伍,为什么有的大约有5人,有的大约有3人呢?

2、小组活动。

要求:估计一下,用我们平时的步子走1米长的路大约要走几步?(请几个同学上来走一走)

提问:同样走1米,为什么走的步数不一样?

谈话:同学们想知道自己走1米大约要几步吗?

小组合作:在地面上量出1米的距离。每个同学都来走一走。

小组活动。组织交流。

3、小朋友现在已经知道1米的大概长度,老师站在这里,谁能上来找个位置,使你和老师之间的距离正好是1米?能再找个离老师1米的位置吗?还能找到这样的位置吗?

学生纷纷站在老师的身边,最后成一个半径是米的圆。

[设计意图]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体验观察、比较的数学思想和方法。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并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四、梳理知识,总结升华

提问: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们有哪些收获?

[设计意图]对本节课的学习做一个简单的回顾整理,形成基本的知识网络,整理学习思路,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第九篇: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新课程教科书第四册第50-51页

教学目标:

1、借助实际情景学习估算的一般方法,逐步养成良好的估算意识,提高估算能力。

2、在购物活动中,经历估算的应用,交流各自的估算策略,比较各自的估算结果,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过程:

一、切入生活,激发兴趣

师:小朋友们有自己去买过东西的经历吗?能说说你买过什么东西,大约带多少钱吗?(板书课题:估算)

师:这节课老师就带大家一起去逛商场,学估算、用估算好吗?

(出示例图:手表295元,洗衣机3015元,自行车698元,电饭锅302元,摩托车8295元。)

二、创设情境,探索估算

师:我喜欢上洗衣机和电饭锅,想买下这两样东西,请你当参谋,老师大概需要带多少钱?(学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

质疑:对于出现购物问题时,怎样估算更合理呢?想不想把估算的知识学得更扎实?

试练:书上第50页做一做。

交流汇报:

305+198300+20xx007990-19958000-20006000

305+198310+20xx107990-19957900-20005900

305+198300+1904907990-19957900-19006000

305+19830个10+19个10=49个10+10500

师:看了这些不同的估算方法,你发现了什么?

师:你认为近似数应怎么取合适呢?

三、应用拓展,解决问题

1、独立完成练一练第1题六道估算题。

2、应用:买东西

电话机290元

玩具车395元

电脑6988元

小提琴216元

电子琴685元

钢琴5698元

①要买下面物品,大概带多少钱?

②请用10000元为自己的家庭设计一个购物方案

(先独立设计--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3、拓展性作业:调查家庭收入与开支情况,估算出每月收入与支出多少钱?

四、师生共同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你认为今天的学习对你的生活有哪些帮助?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精选9篇

http://m.myl5520.com/jiaoanxiazai/727602.html

展开更多 50 %)
分享

热门关注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通用4篇)

数学教案

10以内的数中班数学教案范文(精选16篇)

数学教案

关于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豆豆排队【十六篇】

数学教案

幼儿园小班上学期数学教案敲门声含课件(锦集12篇)

数学教案

幼儿园小班上学期数学教案敲门声含课件范文(通用13篇)

数学教案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6的加减》范文(通用9篇)

数学教案

七年级下册数学教案(通用2篇)

数学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篇】

数学教案

图形宝宝吃饼干托班数学教案范文(通用17篇)

数学教案

大班数学教案【汇编二篇】

数学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