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特朝觐

2015-12-27   来源:集部

穆斯林为什么要去麦加朝圣
篇一:沙特朝觐

  每年穆斯林的宰牲节前后(伊斯兰历12月8-12日,今年落在阳历9月22-26日),全球大约有250万穆斯林会去沙特的麦加做大朝觐(Hajj)。由于人太多,往往发生踩踏伤亡事件。那么,为什么大家要去围绕这那个天房和黑石转呢?这里面有什么秘密或故事呢?

  这要从阿拉伯人和犹太人的恩怨说起

  原来,在很久很久以前,阿拉伯人和犹太人,都共有一个祖宗叫亚伯拉罕。亚伯拉罕的正妻叫撒拉,长得如花似玉。他们本来在现今以色列的地方,但是每遇大旱,就要到埃及去逃荒。但是为了不让埃及法老看上他妻子,亚伯拉罕就谎称撒拉是他妹妹(但实际上,撒拉的确是他同父异母的妹妹,也是他妻子),法老还是将撒拉接入宫中,并赐予亚伯拉罕珠宝和妻妾夏甲。上帝耶和华震怒,将灾于法老,于是亚伯拉罕带着妻子撒拉和埃及妻妾夏甲,回到了以色列这块地方。

  这个时候关系就要摆正了,撒拉是正妻,夏甲是埃及女子,应该是妾。但是撒拉年长,一直没有身孕,夏甲年轻很快就给亚伯拉罕生了个儿子,取名以实玛利。撒拉虽然是正妻,一直没儿子,向上帝苦苦求悼,终于也生了个儿子叫以撒。

  那么究竟谁是长子呢?夏甲的儿子虽然先生,但是庶出,撒拉的儿子后生,却是嫡子。这个还是拧得清的。以撒将来是有继承权的,但撒拉害怕亚伯拉罕宠爱夏甲,以后把长子继承权给以实玛利,就闹着要求把夏甲母子赶出去!

  没办法?谁叫亚伯兰罕在埃及说老婆是自己的妹妹呢?自己理亏。

  夏甲母子就被赶走了,赶到荒无人烟的南方沙漠,就是今天的沙特。母子俩走啊走啊,走到今天麦加这个地方,眼看儿子以实玛利就要渴死了,夏甲就在两座小丘之间来回跑了七次,去给儿子找水,可是怎么也找不到。伤心绝望的时候,天使出现了,用脚踩了下母子俩呆的地面,一股泉水就冒了出来。母子俩得从此救了。夏甲害怕泉水流失了,就捡石头、沙子,把这座泉水围了起来。

  后来,亚伯拉罕感觉心中有愧,也来看望了她们母子,在泉水旁边修了一个小房子。这个小房子据说是当年亚当和夏娃就修的,已经不在了,亚伯拉罕就在原址重修了一个。就让夏甲母子住在这里。还放了一颗陨石在这里。这颗陨石是在亚当夏娃时代,从天上掉下来的。

  以实玛利长大,在这里繁衍生息,他的后人,就是今天阿拉伯人。而亚伯拉罕与正妻撒拉的儿子以撒继承了父亲的财产和土地,生下了以扫和雅格两个双胞胎兄弟,弟弟雅格深受母亲喜爱,用一碗红豆汤骗了哥哥的长子继承权,后来上帝叫他改名以色列,就是今天犹太人的祖先。

  所以阿拉伯人很仇恨犹太人,因为犹太人的祖先将他们的祖先剥夺了继承权,赶到了鸟不生蛋的沙漠自生自灭,而自己生活在水草丰满的以色列等地中海沿岸。好彩在今天麦加这个地方,祖宗在这里发现了一口泉活了下来,否则早没我们这些后人了。所以很恨犹太人。

  为了纪念这段历史,纪念夏甲母子的伟大,伊斯兰教的创教人默罕默德,先在这里做了仪式,后人也跟着做。


麦加朝圣相关图片

  宰牲节的来历

  宰牲节,是在伊斯兰历每年12月10日,是为了纪念当年上帝考验亚伯拉罕的忠心。在基督教圣经里,故事的版本是上帝叫亚伯拉罕用自己的长子以撒献祭,而在伊斯兰教古兰经的版本里,则是用的以实玛利献祭。反正到底谁是长子,他们当初就有争议。以实玛利是长子,但是庶出;以撒是次子,但也可以叫嫡长子。这也是伊斯兰教和基督教的一个很大不同。

  那么在各自的版本里,亚伯拉罕都经受住了考验,要把儿子杀了。在杀死的最后一刻,上帝说pass,将他儿子换成了一头羊。于是穆斯林每年都会纪念这个故事,一边显示自己对真主的忠诚,一边感谢真主的恩德。这个考验,不仅仅是亚伯兰罕杀不杀儿子的问题,还有一个魔鬼来诱惑亚伯兰罕杀掉儿子,所以宰牲节除了杀牛宰羊,还有一个用石头砸魔鬼的仪式。大家把从头条捡到的小石子,今天就在米纳那里围着一代表魔鬼的

  墙投掷出去!至于杀牛宰羊,对朝圣者不现实,改由在进入大清真寺前买一个牺牲证,由大清真寺代宰,代献祭。但一定会宰,一定会献,并将献祭后的牛羊肉分发给穷人。

  穆斯林世界受人尊敬的哈吉

  这三天一过,基本上朝圣的高潮就过了。最后两天,朝圣者再去绕天房一次,投石子一次,再最后绕天房告别一次,就可以打道回府了。从告别天房,打道回府那一刻起,他/她就有了一个新的尊称,叫哈吉。以后在名片上,在各种仪式上,在介绍上,都可以打出这个名头,哈吉。如果你们村,只有那么一个哈吉,那一定是无比荣耀的。所以,穆斯林穷尽一生,都要去麦加朝圣一次。默罕默德规定的五功中,这是其中一功,也是对无论穷富来说,最不容易的一功。因为即使你可以坐飞机去,但是一旦开始,你穿的和所有人是一样的,做的是和所有人一样的,住的是和所有人一样的,250万人,五天时间,要锻炼你极大的耐心和宽容心。

  做了这个朝觐后,你就叫哈吉。那么相当于告别了你之前的人生,你现在已经获得了新生。如果以前有什么罪过、污秽,也感觉赦免了,你现在重新变得对真主虔诚,是真主的顺民。对许多穆斯林来说,这也是一段灵魂上的旅程。

  阿拉伯人的苦难记忆

  从五天仪式来看,实际上穆斯林的朝觐,是把祭祖(夏甲母子)、崇拜真主(黑石、天房上是真主)、献祭感恩(宰牲节)融为一体了。全球穆斯林,都会朝天房这个方向每天跪拜五次。

  夏甲母子及后人,的确在沙漠上过了几千几万年苦日子。默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将他们团结起来,征服了欧亚非,建立了阿拉伯帝国,终于过上了好日子。如今又有了石油,再次过上好日子。但那几千年几万年的苦,他们不会忘。撒拉为了儿子,赶走夏甲母子的仇恨,他们不会忘。

  你想想在沙漠上的生活多苦,他们要寻找水源,寻找绿洲,直到发现和驯服了骆驼,生活才获得革命性地改善。骆驼是沙漠之舟,可以让他们远行。没有土地,没有农田,做起了贸易生意。。。 而同时的犹太人,却在地中海岸的以色列等地,过着挥金如土的生活。。。

  因为争夺继承权造成的,两大民族的生活天壤之别。其实当初大的让小的一点,我吃肉时也给你喝点汤,就没今天这么多事儿了。说白了,今天世界大乱,还不是当初两个女人闹的。

  大朝觐时做什么?

  如今,已经围绕着夏甲母子当年的天房,建立了大清真寺。朝觐者住在麦加附近的小城米纳,在那里搭帐篷住。朝觐第一天,向去麦加的大清真寺,排队绕着天房逆时针方向转七圈。那个黑石在天房的东南角,你转过去,能吻就吻一下,不能吻就摸一下,不能摸就用手指一下,表示转了一圈。黑石来自天上,认为是天上建筑掉下来的,也就是天房正上方,就是上帝住的地方。所以朝觐天房,除了纪念夏甲母子,更是朝觐真主。每转一圈,都要赞颂真主。

  第二件事,让大家很兴奋地,就是喝当年夏甲母子发现的泉水。那泉水就在天房旁边二十米,已经流了几千年几万年了,在这沙漠里,至今都没有断过。但是想喝泉水,先要到城外当年夏甲妈妈为儿子找水的两山之间来回跑七次,男子要跑,女子可以慢走。这事儿干完了,才可以到城墙边,喝泉水。因为人多,泉水是通过水泵,从那口泉水里抽到城墙边的,大家在那里饮用就好了。这泉水和当年夏甲母子喝的是同一个泉水,你想是多么激动人心,多么圣洁。穆斯林会把自己的衣服浸湿,带回去,等去世时做寿衣,他们还会用瓶子装一些泉水回去送礼,这几乎是最珍贵的礼物了。

  第二天,他们要步行或坐车到麦加附近的阿拉法特山,那里是先知默罕默德曾经布道的地方。朝圣者需要从中午到日落,坐在山下的平原里或诵经、或冥思,回忆过去的人生,思考自己整个人生。默罕默德说,没有经历过阿尔法特山的打坐,那么朝觐无效。

  太阳下山后,他们不能立即回城,而是在附近一个区域捡石子,并露宿一夜。第三天早上,准备宰牲节的仪式。

参加麦加朝觐需要什么条件
篇二:沙特朝觐

  “朝觐”是伊斯兰教为信徒所规定的必须遵守的基本制度之一,每一位有经济和有体力的成年穆斯林都负有朝拜麦加的宗教义务。那么,参加麦加朝觐需要哪些条件呢?

  麦加朝觐相关条件

  根据伊斯兰教规定,凡具备相当条件的穆斯林男女毕生去麦加朝觐一次才能算作履行了天命。这些条件包括:

  第一,必须是成年人(教法规定男满12岁,女满9岁,一般为年满14岁必须承担宗教义务者)。

  第二,朝觐者必须身体健康,有能力履行朝觐的各项功课,年迈体弱者,理智不健全者,不能长途旅行或乘坐交通运输工具者,不承担朝觐义务,但是,可以出资请人代朝。

  第三,妇女非丈夫和直系血亲陪同不能朝觐。

  第四,因路途危险无法保证人身和财物安全者可以免去朝觐义务。


麦加朝觐

  第五,不欠外债,清算了所有经济纠纷并为家人留下足够生活费用者可以朝觐。清初著名回族学者刘智将上述条件概括为“路塞、乏用、无亲邻、废疾,可无朝”。

  凡属穆斯林,不管男女,如具备下列条件,一生中最少朝觐一次是当然的主命:精神健全,体格康健,身无债务,旅费备足,家人生活无缺。在往返麦加之行程中,更应顾及他的财物和他本身的安危。真主在古兰经里说:“凡能行此路程的人们, 都应当因为安拉去巡礼天房。”(古兰经第三章九十七节)。

  假若一个穆斯林已达到上述条件,却未朝觐而归真了,他的家人或他们所选派的人,都可以替死者代行朝觐。残疾者,除健康外,达到上述其它条件时,也可请别人代朝。

  麦加朝觐主要程序

  朝觐的第一道程序是受戒。朝觐者在进入麦加禁地前,必须在其外围的5大关口受戒。首先要举意,即立 意受戒朝觐、祈求真主保佑朝觐顺利进行并认可朝觐者所完成的这项功课。其次,洗小净和大净,将身体局部和全部沐浴干净,以净洁之躯进入净洁神圣之地。再次,男子更换戒衣,上身、下身各披一块未经缝制的白布,不着内衣,不戴帽子,不穿袜子,不穿缝制之履;妇女可穿平时的衣服,不蒙面,不化妆,不裸足。这套程序可以理解为两重:人赤条条来,赤条条去,非以赤子之身、赤子之心不能完成圣洁之旅;造物主面前人人平等,皆为凡夫俗子,不以衣冠服饰而显现尊卑贫富等人为差别。伊斯兰学者还认为,朝觐本身也是审判日的预演,任何今生不修、胡作非为者必将在来世接受造物主的审判和惩罚。

  进入受戒状态则须慎言谨行:不得杀生,不得理发、剃须、剪指甲,不得砍伐花草树木,不得心生邪念,不得争吵斗殴,不得进行房事。尽管世界各地存在着各种种族矛盾、土地纷争、政治分歧甚至冲突、仇杀和战争,但是,朝觐之时必须消弭一切人间恩怨,不得从事任何政治活动,保持宁静,心怀善意,向往和平共处,祈求自己、家人和世界平安、吉庆。

  朝觐的第二道程序是举行瞻礼。进入麦加城后,稍息片刻即去禁寺,观瞻天房并盛赞真主,逢人少的时候,可以上前亲吻黑石。其意义在于表示自己应召而来,谦恭而殷勤地侍奉真主。

  朝觐的第三道程序是环游天房。进入禁寺中央广场,按逆时针方向,围绕天房行走7圈,前3圈快步走,后4圈保持正常速度。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同一方向、同一节奏、同一呼唤、同一动作、同一目标,几十万朝觐者构成一个巨大的漩涡,合成一曲雄宏的旋律,表达他们对信仰的忠诚,并体现他们团结、有序、守纪的精神风貌。

  结束天房环游时,朝觐者在当年易卜拉欣立足处按照穆罕默德师表的规仪进行两拜,以纪念这位天房的修建者。接着,朝觐者必须在相距一里路程的两座小山萨法和麦尔卧之间奔走,以纪念当年易卜拉欣之妻哈吉尔为寻水救子而往返奔波的事迹,并品尝著名的“赞穆赞穆”圣泉之水。

  朝觐的第四程序是站驻阿拉法特山。伊斯兰历12月9日被称为“阿拉法特日”,也是朝觐活动至为关键的一天。届时,朝觐者先于头日离开麦加到7公里外的米纳山谷过夜,然后到位于麦加东南25公里处的阿拉法特山停留一天,纪念人类友好团聚,纪念穆罕默德发表临终演说,同时忏悔过失、罪孽,并祈求得到宽恕。

  朝觐的第五道程序是射石。伊斯兰历12月10日是宰牲节,朝觐者必须在黎明前返回米纳山谷,在一个叫做阿格白的地点用碎石击打3处象征魔鬼所在位置的地方,表达人类不受魔鬼和邪恶诱惑,坚守既定信仰的决心。

  朝觐的第六道程序是宰牲。朝觐者打鬼归来便屠宰牛羊献祭,进入宰牲节。这一天,全世界的穆斯林家家宰牲,部分留下自己食用,其余分散给街坊四邻和穷困之人。这项仪式既是对先祖舍身取义精神的纪念,也体现了有福同享、患难与共的仁爱之心。至此,朝觐者基本结束受戒状态,并于次日再巡游天房7圈,结束全部的朝觐功课。穆斯林为什么要去麦加朝圣

穆斯林为什么要去麦加朝圣  在离开麦加前,朝觐者往往还要再巡游天房,被称为辞朝。有条件亲吻天房门槛、抚摸天房幔帐的朝觐者都面对天房,倒退离开禁寺,以示无限崇敬和依依惜别之意。

穆斯林妇女为什么戴头巾
篇三:沙特朝觐

  穆斯林妇女为什么戴头巾?很多人都不太了解,穆斯林还有什么服饰要求吗?以下就是小编给你做的整理,希望对你有用。

  穆斯林妇女戴头巾的原因

  保守的穆斯林认为女人应当用头巾遮住她们的美丽,避免诱惑那些见到她们的面孔的男人。这些指示清楚地写在了他们的圣经——《可兰经》中 戴头巾的习俗在伊斯兰世界的各个地方有所不同。在比较世俗的国家,比如土耳其,那里的女子都按西方的方式打扮,而像沙特阿拉伯这样严格遵守宗教教义的国家,在公众场合,所有的妇女都得用头巾蒙住头还有大部分的面孔。 在过去的几年间,越来越多居住在西欧的穆斯林妇女已经开始戴头巾了——在某些情形下,头巾是作为一种宗教的标识,在其他情况下,则是由于当地其他移民所施加的压力。

  穆斯林女子服装的原则:

  第一是遮蔽﹐

  第二是宽松﹑大方﹐不能把形体全显露在外﹐例如西方流行的健美裤和紧身衫。 如果内衣有些紧身﹐必须再套上一件长外罩﹐衣裤和外罩都不应当是半透明的轻纱或网状的孔眼布料﹐原则上不能透过衣服把皮肤都显露在外。先知穆圣警告说﹕将来的“女人们穿着衣服象裸体﹐头发梳的象驼峰﹐这样的女人真该受诅咒。”《穆斯林圣训集》

  第三个原则﹕女人的衣服不许可闪光耀眼﹐互相争奇斗艳﹐撩拨男性的情欲和邪念﹐如图案彩色斑斓﹐亮片闪闪发光。 一个强奸犯在法庭上自我辩护说﹕“是她的艳丽和挑逗使我魂不守舍的。” 旁听席上的听众这时鸦雀无声﹐心里在责怪那个被强奸的女子。

  第四个原则﹕女人不许可穿成男人的样子﹐男女不分。 先知穆圣说﹕“女扮男装﹐男扮女装﹐这两种情形都应受到诅咒。”《布哈里圣训集》

  第五个原则﹕穆斯林女子穿着必须与卡菲勒女子有明显的区别。 例如在印度﹐印度教徒的女子也是戴头巾﹑穿长衣长裤﹐但是她们外露腰间皮肉﹐两眉间点红﹐而穆斯林女性的头巾和长衣都比较严肃﹐而且不穿黄色衣。 先知穆圣说﹕“谁要模仿那一群人﹐谁就变成他们中的一员。” 在与非穆斯林混居的地区﹐穆斯林男女应当保持与他们明显的区别﹐如信仰﹑礼仪﹑节日﹑饮食﹑习惯﹑服装。

  第六个原则﹕朴素﹑大方﹑整洁﹐穆斯林女子既不穿戴浑身的珠光宝气摆阔气﹐令人眼羡﹔也不许可衣衫褴褛﹐故意要人家同情﹑可怜。

  穆斯林的服饰要求

  伊斯兰教法规定:妇女允许佩带金银饰品、可以穿纯丝织品服装;穆斯林男子严格禁止佩带金银饰品和穿纯丝织品服装;并且对男子的服装和佩带品有严格的要求,对男子的要求是:服装打扮尽量体现男子的气质、气概和风度。做到庄重、朴素、简洁,力戒虚荣、浮华,因此,严格禁止男子穿戴金饰和纯丝织品,认为男子的英俊、潇洒、美观,并不在于佩金戴玉,也不在于穿绫罗绸缎,而在于内在的品质与修养的高尚、刚毅与勇敢;在于内心的确信真主,身体的给真主倒身下拜,严格履行伊斯兰的各种法律法规。因此,教法规定:穆斯林男子佩带金银饰品和穿纯丝织品服装是“哈拉目”(非法的)穿这种服饰所礼的拜功无效。

  穆斯林与回族的区别

  回族与穆斯林有本质上的区别。回族只是一种民族属性,而穆斯林是信仰伊斯兰教的人,所以不能相提并论。任何民族都可以信仰伊斯兰教,但回族不一定都信仰伊斯兰教,信教也好不信教也罢,回族人就是回族人,骨子里的东西很难改变的。(据说回族人只是从西域来的人的后裔,在元朝时期西域人的兵营,现在是山东陵县最东边的村.清真寺是明朝时期重建的,到现在保存的很好,紧挨着的是8个回族村,但是真正的穆斯林很少,民族确实是一个样都是回族人。)毕竟回族人的祖先是两种信仰的或者更多,按派别分就是有偶像派(基督犹太等)和无偶像派(伊斯兰教),所以回族不能完全等同于穆斯林。(犹太人和阿拉伯人是同一个民族分开的两个派别:上帝是有形的有偶像,真主是无形的无偶像,但是不吃猪却是共同的选择。)

  其实回族人无论从族源还是文化等各个方面,原本受波斯、犹太的影响比阿拉伯要大。只是随着伊斯兰教的不断扩张(与中国一些朝政统治需要也有关系),阿拉伯文化在回族中的影响才逐渐扩大。元代的回回国子学教授的是波斯语,回族人日常生活中的简短用语大部分也属于波斯语,而现在呢?随着一些宗教职业者的朝觐、与国际宗教界的接触,阿拉伯文化还有继续侵蚀回族文化的倾向。

  回族传统的饮食习惯更象是犹太人的习俗(包括信仰景教的回回);宗教生活方面受伊朗什叶派的影响很大;实际生活中有拜火教或明教(摩尼教)遗留,而这两个宗教的都是随波斯人来的,阿速回回、啰哩回回以及诸多中亚地区、当时都属于伊朗文化范畴。

  何况,回族人还吸收了中国的本土文化,所有这些形成了回族特有的民族文化。所以当今现实生活中的回族人在各个方面的行为,不能用其中任何一个宗教标准来衡量,那肯定对不上号。至于近代有些人从国外引进各种思潮在国内创建新教派,那些都是与回族传统文化无关的东西。对应民族体的是本民族历史上形成特有的风俗习惯、民族起源、民族历史。信仰状况对应的是教徒,教徒是没有民族界限的。
 

穆斯林相关文章:

麦加朝圣
篇四:沙特朝觐

麦加朝圣

意义

“朝觐”是伊斯兰教为信徒所规定的必须遵守的基本制度之一,每一位有经济和有体力的成年穆斯林都负有朝拜麦加的宗教义务。所有穆斯林,无论是男是女,都会尽最大努力争取一生至少要前往麦加朝觐一次。1932年沙特阿拉伯王国建立后,麦加被称为“宗教之都”,来此朝觐的人更加摩肩接踵,已经有70多个国家说着不同语言的穆斯林来到此地朝觐。每年在伊斯兰教历的第12个月,数以百万计的穆斯林都会聚集在沙特的麦加,参加一年一度的朝觐。朝圣期间,他们聚集在“圣城”麦加周围,一起祈祷、吃饭、学习。“麦加朝圣”是每年伊斯兰教最盛大的宗教活动。穆斯林为什么要去麦加朝圣

公元627 (伊斯兰历6年) ,从伊斯兰教教义出发,穆罕默德参照阿拉伯部落自古盛行的朝觐宗教圣地的民俗,亲自制定了穆斯林朝觐克尔白的全部宗教礼仪。 朝觐条件

根据伊斯兰教规定,凡具备相当条件的穆斯林男女毕生去麦加朝觐一次才能算作履行了天命。这些条件包括:

第一,必须是成年人(教法规定男满12岁,女满9岁,一般为年满14岁必须承担宗教义务者)。

第二,朝觐者必须身体健康,有能力履行朝觐的各项功课,年迈体弱者,理智不健全者,不能长途旅行或乘坐交通运输工具者,不承担朝觐义务,但是,可以出资请人代朝。 第三,妇女非丈夫和直系血亲陪同不能朝觐。

第四,因路途危险无法保证人身和财物安全者可以免去朝觐义务。

第五,不欠外债,清算了所有经济纠纷并为家人留下足够生活费用者可以朝觐。清初著名回族学者刘智将上述条件概括为“路塞、乏用、无亲邻、废疾,可无朝”。

凡属穆斯林,不管男女,如具备下列条件,一生中最少朝觐一次是当然的主命:精神健全,体格康健,身无债务,旅费备足,家人生活无缺。在往返麦加之行程中,更应顾及他的财物和他本身的安危。真主在古兰经里说:“凡能行此路程的人们,都应当因为安拉去巡礼天房。”(古兰经第三章九十七节)。

假若一个穆斯林已达到上述条件,却未朝觐而归真了,他的家人或他们所选派的人,都可以替死者代行朝觐。残疾者,除健康外,达到上述其它条件时,也可请别人代朝。 程序

朝觐的第一道程序是受戒。朝觐者在进入麦加禁地前,必须在其外围的5大关口受戒。首先要举意,即立意受戒朝觐、祈求真主保佑朝觐顺利进行并认可朝觐者所完成的这项功课。

其次,洗小净和大净,将身体局部和全部沐浴干净,以净洁之躯进入净洁神圣之地。再次,男子更换戒衣,上身、下身各披一块未经缝制的白布,不着内衣,不戴帽子,不穿袜子,不穿缝制之履;妇女可穿平时的衣服,不蒙面,不化妆,不裸足。这套程序可以理解为两重:人赤条条来,赤条条去,非以赤子之身、赤子之心不能完成圣洁之旅;造物主面前人人平等,皆为凡夫俗子,不以衣冠服饰而显现尊卑贫富等人为差别。伊斯兰学者还认为,朝觐本身也是审判日的预演,任何今生不修、胡作非为者必将在来世接受造物主的审判和惩罚。

进入受戒状态则须慎言谨行:不得杀生,不得理发、剃须、剪指甲,不得砍伐花草树木,不得心生邪念,不得争吵斗殴,不得进行房事。尽管世界各地存在着各种种族矛盾、土地纷争、政治分歧甚至冲突、仇杀和战争,但是,朝觐之时必须消弭一切人间恩怨,不得从事任何政治活动,保持宁静,心怀善意,向往和平共处,祈求自己、家人和世界平安、吉庆。 朝觐的第二道程序是举行瞻礼。进入麦加城后,稍息片刻即去禁寺,观瞻天房并盛赞真主,逢人少的时候,可以上前亲吻黑石。其意义在于表示自己应召而来,谦恭而殷勤地侍奉真主。

朝觐的第三道程序是环游天房。进入禁寺中央广场,按逆时针方向,围绕天房行走7圈,前3圈快步走,后4圈保持正常速度。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同一方向、同一节奏、同一呼唤、同一动作、同一目标,几十万朝觐者构成一个巨大的漩涡,合成一曲雄宏的旋律,表达他们对信仰的忠诚,并体现他们团结、有序、守纪的精神风貌。

结束天房环游时,朝觐者在当年易卜拉欣立足处按照穆罕默德师表的规仪进行两拜,以纪念这位天房的修建者。接着,朝觐者必须在相距一里路程的两座小山萨法和麦尔卧之间奔走,以纪念当年易卜拉欣之妻哈吉尔为寻水救子而往返奔波的事迹,并品尝著名的“赞穆赞穆”圣泉之水。

朝觐的第四程序是站驻阿拉法特。伊斯兰历12月9日被称为“阿拉法特日”,也是朝觐活动至为关键的一天。届时,朝觐者先于头日离开麦加到7公里外的米纳山谷过夜,然后到位于麦加东南25公里处的阿拉法特山停留一天,纪念人类友好团聚,纪念穆罕默德发表临终演说,同时忏悔过失、罪孽,并祈求得到宽恕。

朝觐的第五道程序是射石。伊斯兰历12月10日是宰牲节,朝觐者必须在黎明前返回米纳山谷,在一个叫做阿格白的地点用碎石击打3处象征魔鬼所在位置的地方,表达人类不受魔鬼和邪恶诱惑,坚守既定信仰的决心。

朝觐的第六道程序是宰牲。朝觐者打鬼归来便屠宰牛羊献祭,进入宰牲节。这一天,全世界的穆斯林家家宰牲,部分留下自己食用,其余分散给街坊四邻和穷困之人。这项仪式既是对先祖舍身取义精神的纪念,也体现了有福同享、患难与共的仁爱之心。至此,朝觐者基本结束受戒状态,并于次日再巡游天房7圈,结束全部的朝觐功课。

在离开麦加前,朝觐者往往还要再巡游天房,被称为辞朝。有条件亲吻天房门槛、抚摸天房幔帐的朝觐者都面对天房,倒退离开禁寺,以示无限崇敬和依依惜别之意。

麦加简介

麦加海拔277米,距离红海大约80公里。麦加位处群山之间,以致当代发展受限。麦加的中心点是禁寺,此地比麦加大部分的区域都来得低。禁寺周边区域则是旧城区。禁寺北边的大街道有穆达阿(Al-Mudda'ah)和苏克·莱尔(Sūq al-Layl),南边则有苏格·阿萨基尔(As-SūgAssaghīr)。沙特人扩大禁寺的规模,数百间房屋已被宽阔的大道和广场所取代。传统的房屋由当地的石材建造,通常有二至三层楼高。麦加都会区的面积已超过1,200平方公里(2008年)。

麦加
篇五:沙特朝觐

麦加

全世界穆斯林向往和朝拜的中心

1亿穆斯林分散在世界各地,但他们有一个统一的精神中心,就是伊斯兰教的第一圣城——先知穆罕默德诞生地——麦加。伊斯兰教规定,每个穆斯林,只要身体健康、经济条件许可、旅途平安,一生中至少要到麦加朝觐一次。凡去朝觐过的,即被尊称为哈吉,意即“到过麦加的人”,这在穆斯林看来是一件十分荣耀的事。

麦加坐落在沙特阿拉伯的中西部,它是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的诞生地,又是伊斯兰教的发源地,素有“第一圣城”之称。千百年来,它一直是世界穆斯林心目中的精神寄托地和朝觐中心。麦加的大清真寺是伊斯兰教三大圣寺之一,寺内广场中央有一座高大的石殿,称为天房,又叫做“克尔白”,传说是安拉住过的房子。“克尔白”是麦加城最重要的标志之一,是世界穆斯林做礼拜时的正向,世界各地的穆斯林,每天5次做祈祷都是朝向“克尔白”的。

每到朝觐时节(伊斯兰教历年10月1日至12月10日),全世界第年都有200万人民汇聚到麦加参加。这样规模巨大的宗教活动,在世界各大宗教中是绝无仅有的,足见圣城麦加在穆斯林心目中的地位。

这是一次什么样的聚会?4个星期内,每天有数以万计的人涌入巨大的吉达港口,或由陆路到达麦加。他们来自世界的各个角落:2万印尼人,7.5万人来自伊朗,土耳其和埃及的有6万,还有近2万人来自马来西亚、印度、阿尔及利亚,捷克、德国、中国、美国,另有几十人来自斐济。他们中有些人用尽一生的财产,翻山越岭,横越半个地球,只是为了完成《古兰经》中“变成一个较好的人”的规诫。全球伊斯兰教徒都渴望一生至少能去麦加朝圣一次,参谒大清真寺是第个伊斯兰教徒神圣的义务。

麦加朝圣之地

自从公元632的穆罕默德进行他最后一次朝拜之行,这个阿拉伯半岛边缘寸草不生的山丘就注定成为伊斯兰教徒向往的圣地。从前穆罕默德围绕天房,在阿拉法特平原上祈祷

,象征性地投石击毙魔鬼、献祭牲畜的行为成为今天朝圣者的神圣步骤被沿用至今。麦加是信徒们心中的天堂,然而通往麦加的道路却并非平坦。一路上,信徒们要花上几个月甚至几年的时间,除了抵抗自然界的无常风雨,还要提防拦路抢劫者。在正式朝拜的3个星期里,他们搭着那些已有若干年历史的超载巴士以步行的速度先进在朝圣之路上;晚上,他们睡在政府负责搭建的临时帐篷里,有一次因为一个朝圣者在帐篷中煮茶,结果引起火灾,几个小时之后,滚滚火焰使7万上帐篷化为灰烬,80万人被迫疏散,这次火灾造成343人死亡,1000多名伤员住进了医院。王储、部长、省长前去探望,然而朝拜却不曾因为事故而延迟一秒。意识清醒的、能背在背上的都在第二天太阳下山前到达了阿拉法特。一名还未出嫁随父亲一起朝圣的女子也丧生火海,而她的父亲认为这是神的召唤,毕竟阿拉法特平原是神的福地。

先进的朝圣科技

在神的面前,所有来到这里的人都是一样的,在HIAS“朝圣资讯自动系统”面前,每一个朝圣者都转换成一个自粘的、电脑可判断的高效率条码:在入境的时候,个人的资料会被存入电脑,并在朝拜护照上贴上贴纸。此后,朝圣者就以

号码来代替,在麦加四周的每个检查点,在机场的巴士站以及麦地那,都只用手持的扫描机读码。朝拜部网络专员甘里说:“然后我们就可以随时观察,某某现在何处,看他是否迷路,或是又出境了。”由于几百万人同时涌入此地,有些人不愿意再回到贫穷的故乡而非法居留,成为沙特阿拉伯政府噩梦

神并未在沙特阿拉伯移动山丘,然而这个国家却为了信仰近期了隧道,并花了300亿万群众美元建设街道、医院和桥梁;为高速公路般宽敞的步行干道铺设水泥路面,搭建成千上万个电话亭和厕所,并彻底增建麦加的大清真寺。但是,当短短的几个星期内入境的120万名朝圣者与超过50万名的阿拉伯人和外来宗教劳工从各个角落涌入时,这里仍嫌拥挤。在朝圣期间,半个沙特阿拉伯都在围着麦加及其四周转:免费提供5000袋水、7800万个面包和超过100万本的《古兰经》。

众生平等也需钱

在沙特阿拉伯,世界从未像这一天如此平等。75万穿着白色朝圣袍的信徒们密密匝匝地并肩站在大清真寺内。那些没有住帐篷而是住套房的“五星级朝圣者”旁边,站的是印度的饼干商人,他为了能到这里面卖命半辈子;在吉达工地做工的巴基斯坦雇工旁边祈祷的,是巴基斯坦广播公司的总裁,而两者顶多只能由身上粗布的丝缕看出其微小的差别。只是,钱依然是朝圣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开往朝圣的中心——阿拉法特平原的计程车司机每半个小时出台新的收费标准,因为朝圣者若没在太阳下山以前到达这个平原,那么整个朝圣就徒劳无功了。除了支付必要的车费外,朝圣者在向魔柱掷石子时,同时展开大型的献祭。本来没有能力负担献祭牺牲费用的人、自学无过失或在朝圣过程中没有缺席的人就不须重复亚伯拉罕的牺牲。不过,大部分人还是会这么做。然而,宰杀牲畜后将肉分给穷人的宗教戒律,在朝圣者已达百万以上的这些年已丧失一部分的意义:没有地方有这么多穷人能够食用这么多在短时间就会因高温而腐坏的肉。于是,他们发明了一种既表心意又不浪费肉的方法:付给伊斯兰教发展银行365里亚(约人民币1300元),买一张折换券,作为证实已经被杀牲畜的证件,同时肉已被包装、冷冻,在几个小时之后就会送到27个伊斯兰教;国家有需要的人手上。而其余的朝圣者仍遵循先知的话语:在空地上宰杀牲畜。只是需要及时处理丢弃的尸骨以免产生瘟疫。

麦加和阿拉法特之间在几天之内形成了百万人的“露天城市”,其中有新生命的诞生,也有老人因心脏病去世;“朝圣者走失中心”凭着信徒手上载有帐篷编号的辨识卡将迷路的人送回去。来自土库曼的朝圣者在粗糙的被单上将充满瑕疵的珍珠散开,俄罗斯的照相机和阿富汗的银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这里是个世界性的都市,来自160个国家的信徒们因信仰而齐聚此地。

国际在线消息:为期5天的2010年沙特阿拉伯麦加穆斯林朝觐 11月18
篇六:沙特朝觐

一、整体解读

试卷紧扣教材和考试说明,从考生熟悉的基础知识入手,多角度、多层次地考查了学生的数学理性思维能力及对数学本质的理解能力,立足基础,先易后难,难易适中,强调应用,不偏不怪,达到了“考基础、考能力、考素质”的目标。试卷所涉及的知识内容都在考试大纲的范围内,几乎覆盖了高中所学知识的全部重要内容,体现了“重点知识重点考查”的原则。

1.回归教材,注重基础

试卷遵循了考查基础知识为主体的原则,尤其是考试说明中的大部分知识点均有涉及,其中应用题与抗战胜利70周年为背景,把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到试题当中,使学生感受到了数学的育才价值,所有这些题目的设计都回归教材和中学教学实际,操作性强。

2.适当设置题目难度与区分度

选择题第12题和填空题第16题以及解答题的第21题,都是综合性问题,难度较大,学生不仅要有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扎实深厚的数学基本功,而且还要掌握必须的数学思想与方法,否则在有限的时间内,很难完成。

3.布局合理,考查全面,着重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的考察

在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和三选一问题中,试卷均对高中数学中的重点内容进行了反复考查。包括函数,三角函数,数列、立体几何、概率统计、解析几何、导数等几大版块问题。这些问题都是以知识为载体,立意于能力,让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思维方式贯穿于整个试题的解答过程之中。

沙特朝觐

http://m.myl5520.com/guoxue/76840.html

展开更多 50 %)
分享

热门关注

2023年集部感想收获范文(精选四篇)

集部

圣诞节节目主持词

集部

会议串词

集部

安慰死者家属的话

集部

艺术节开幕词

集部

童装开店

集部

看病人送什么最好

集部

资金流入

集部

公务员面试技巧和注意事项

集部

开学典礼学生发言稿

集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