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ppt

2022-05-26   来源:个人简历模板

辛亥革命ppt【一】

《辛亥革命》影评

  《辛亥革命》:贵在意识形态的进步

  尽管官方在扶植弘扬主旋律的电影上一直不遗余力,但不可否认的是,在中国,主旋律电影经常受到来自民间的种种有意无意的抵触。一则,我们的主旋律电影在很长时间里存在假大空的程式化模式,远离人性的刻画;二则,由于中国电影市场中存在着种种违背商业规律的官方意志,严重打击了影迷自由选择的权利,从而引起种种不满;再则,中国主旋律电影所弘扬的所有的积极精神都受到社会转型期负面现实的冲击,从而让观众认为言不由衷,无法感同身受。是以,中国的主旋律电影从来都是官方热民间冷,剃头挑子一头热。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的主旋律电影一无是处,其实如果历史地和客观地看,自文革结束后,主旋律电影中的宏观意识形态和历史观点一直呈现进步态势。

  观看一部电影会有好多种方法,观看中国的主旋律电影同样也可以有好多种方法。你可以选择观看场面,因为无论如何质疑,中国主旋律电影中的场面特效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如果你还在苛责《集结号》、《南京南京》的战争场面,那你肯定是带着偏见去的;你可以选择体验情感,中国主旋律电影中越来越多的商业包装已经在偷偷满足观众这一需求了,《建党大业》史无前例地把“伟人”的爱情也拿来当了噱头,以前敢吗?就《辛亥革命》而言,本来也是准备让成龙和李冰冰激情一把的,只因导演张黎还是一个比较“保守”(个人很欣赏他在这一点上的保守)的导演而作罢;当然以近两年中国主旋律电影的创作模式来选择,你最差的选择还可以去“数星星”。但是,你最不应该选择的观看方法是用历史和现实比较的方法去看我们的主旋律电影,那将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因为无论哪一场革命,当初先行者所鼓吹的理想最终都化作日后现实中的莺歌燕舞纸醉金迷,当初先行者所作的每一个承诺都将因为人性之恶和制度之殇而无法兑现。所以,为了不自取其辱,我建议这样去看主旋律:去欣赏中国历史上每一次风云际会时代变革中的弄潮儿的理想和信念,我一直以为为了某种理想和信念不惜抛家舍业牺牲生命的行为都值得尊重,哪怕他们的理想和信念并非和你相同。因为,在历史长河中,其实每一个牺牲都值得铭记。

  《辛亥革命》这样的电影是注定不会复制《建国大业》的“辉煌”的,尽管同样的明星云集,但是电影所涉及的事件在中国现有的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中,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和“建国”同日而语。虽然官方态度一向承认该事件和自身历史具有承上启下的关系,但是毕竟亲疏有别内外有序。所以《辛亥革命》不可能如《建国》《建党》那样得到官方不遗余力的扶持,而在中国,官方的态度对一部主旋律电影的命运通常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力。其二,《建国大业》是一部特殊的电影,恐怕也将会是一个空前绝后的孤例,具有不可复制性,我们已经看到了,今年的《建党大业》就没有复制《建国》的“神话”。这里面除了宣传、鼓动等场外的技术因素之外,审美疲劳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所以,《辛亥革命》只能是一部“成龙电影”,无他。

  尽管这是一部群星电影,尽管在真正的辛亥革命中,“孙黄并列”,黄兴为第一实干家,但在这样一部电影中的第一主角无疑应该是赵文瑄饰演的孙中山,可是可以预料的是,成龙扮演的黄兴不可避免地在片中以他固定的“孤胆英雄”的模式,完成了对《辛亥革命》的“掌控”。我丝毫不讨厌成龙,并且成龙在本片中的表现也中规中矩,甚至他的宝贝儿子出场不多,也胜任了他的角色要求,而且很多人选择观看本片也是冲着成龙去的。但是,这种商业目的凌驾于艺术原则之上的做法,无法更多地体现出影片应有的价值。

  但摄影出身的执行导演张黎在本片中体现出了他的特长,《辛亥革命》中多次出现的战争场面表现出了极佳的视觉冲击力,战争场面的惨烈程度在动作层面起到了渲染情绪的作用,在一部涉及战争的历史电影中这是不可或缺的。在现代电影中,场面真实道具准确美工精良是一部好电影的外围基础,纵然《泰坦尼克号》故事再动人再煽情,若无冰海沉船那令人窒息的视觉效应,又有多大趣味呢?所以,内容固然重要,但形式亦不可忽视。在这一点上,张黎可以打九十分。然而,毕竟是拍电视剧出身的导演,无论怎么回避,在《辛亥革命》中依然存在着电视剧的影子,影片从广州起义开始,到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结束,基本上按照打打仗、讲讲话、开开会的顺序进行单曲循环。电影节奏相当快,倒是挑剔不出任何拖沓的地方,即使是黄兴和徐宗汉(李冰冰)的感情戏路,也以闪回的方式穿插在战争场面之中,虽然这不利于人物性格塑造和心理刻画,但出现在这种全景式连环图画般的主旋律电影中,其实并无害处。问题在于,单独分开看,广州举事、武昌起义、阳夏之战、创制共和等四部分都不失为精彩,文戏有动情之处,武戏有激扬之态,但若联系到一起则成为了一杯温吞水,不过不失,四平八稳,处处亮点变成了处处庸常。原本成龙和李冰冰的所谓“激情戏”被张黎删掉则实在是一个明智的选择,否则,在这样一部旨在回顾历史的“纪录片”中出现那样的场景一定会属于雷点的。张黎的电视剧作品之所以受到了观众的欢迎,就是因为他的“保守”,能保持一定的严肃性和历史感,他把他的创作理念带到了《辛亥革命》中,无疑是一件好事,值得去肯定。

  如果说到表演,无论是成龙还是扮演孙中山的“专业户”赵文瑄,其实都不如次要角色、孙淳扮演的袁世凯令人印象深刻。这个“袁世凯”,虚伪但不令人讨厌,冷酷但不令人恐惧,他是一个政治人物,不是流氓无赖。我以为市侩精神和政治头脑的完美结合成就了袁世凯,而孙淳则演活了这一点。虽然关于袁世凯称帝事件不属于《辛亥革命》这部电影的内容,但传统的历史观点中“窃国大盗”的论定已经有了越来越多的争议,这不在本文讨论之中。而我觉得《辛亥革命》中更冷静更客观更全面的态度来自于对西方列强的描写。

  从前我们提及清末民初的历史,必定强调西方列强的野蛮入侵,凡涉及到的西方使节等人物形象,必定都是野蛮的、无礼的、甚至是非人性的。但是,现在我们越来越多的人清楚了,是我们的历史在有意识地妖魔化西方人,就如同西方人也在有意识地妖魔化我们一样。西方列强入侵瓜分中国,更多的是一种政治、经济利益的争夺,所有的一切罪恶都来自于利益的不同,以及文明的冲突。明白了这一点就有助于从政治的全局的观点看待一百年前的中国耻辱,我们可以看到《辛亥革命》中对于西方列强势力的代表人物的描写是冷静的、符合政治性的,没有偏激情绪的,而其中美国自由人士荷马李就是“西方人一贯敌视中国革命”之观点的有力反证。各国文明冲突和融合从来都无法用一种历史语言来固定,它的复杂纷扰远非我们过去的历史所定义的那样简单。因为总会有一些情感、信念和理想会超越国家界限,那就是人性中光明的一面。虽然,影片中关于“西方列强”的场面很少,但可贵的是,并没有以个体的人物形象代替整个历史形态,而是以人物行为来以点带面地表现两种文明的不同,并且客观地表现了它们之间可以相通的地方。因为历史不是无缘无故的爱恨情仇,总是有它自身的固有规律,那就是:利益的取舍。《辛亥革命》在这一点上做到了。所以,我以为这部《辛亥革命》中最值得的肯定的就是这种较为开放的意识形态,并没有一味地丑化任何一个敌对阵营,哪怕它是一部主旋律电影。

  这样的进步还可以在其他很多主旋律电影中找到,远者,如《高山下的花环》、《血战台儿庄》等等、近者如《建国大业》、《喋血孤城》等等,中间还有在每年的献礼风潮中大量出现一闪即逝并被人们迅速忘却的无数献礼影片。虽然,我们无法将历史承诺和现实际遇愉快地联系到一起,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些电影中都或多或少地体现出了这种意识形态的进步,相对于中国电影畸形的审查制度,这,总算是能挑出来的一件好事。

  

  《辛亥革命》:大历史的拘谨

  网上看到一则主旋律影片的看片须知,以调侃的语气介绍《辛亥革命》,不过感觉这种东西大半害人:不是教人看过电影自己思考评价,而是潜移默化的左右你看不看电影。可能并不会有很多的人因此就看或不看,但这便是传媒的力量,若是真正的相信了这一套,便也失去了自己的选择和思考。更有一种现象,一些网络影评的留言中,常常会有类似的话:看过您这篇评论,俺决定不去看这烂片或定去看看这片。这样的话蛮无聊的,连影片都不曾去看过,倒先相信了别人所言的或好或坏的结论。

  对待历史同样有上述的状况,或可能更甚于此。当年胡适所言的一个大胆,一个小心,如今早已变成是两个无心。可能历史原本无须多加了解、记忆,因为这社会已经变作短暂扁平。说这样的话绝非显得自己于历史又怎样的了解乃至见解,同样的白纸一张,只是感觉应该好好知道点历史。

  可能是辛亥革命纪念到了,才发觉对其了解仅限于高中历史课本里喧叫的呕哑嘲哳。囫囵看了《辛亥:摇晃的中国》,虽不是严谨的专著,但是极富有启发性,这才了解了这事儿不是那么必然决然的就发生了,也知晓了不但只有个同盟会革命党,还有立宪派、保皇党等等各种势力;遂又读了了本《立宪派和辛亥革命》,想知道在历史的烟幕中,一些一直藏于晦处的人怎样助力了古老城墙的坍塌,才又稍稍明白了历史课本里尽是些唬人的聒噪。也仅限于这两本书了,要说还有什么其他的,可能要算上《辛亥革命》这部电影了。

  电影可不能当做历史来牢记学习,但是可以引发思考。象这种表现辛亥革命的大题材,最基本的应该是能表现出当时的情势以及各种政治势力斗争。在情势上,影片对革命前的广州等起义活动的表现可圈可点。这种表现改变了之前那种认为革命成功乃在武昌造了反便成了的简单想法,另外就是战斗场面倒真是砸钱花功夫了,无论是场面或细部,都算不错。

  但是说到各种势力的表现,就比较有问题,也显现了影片拘谨的创作态度。电影依然延续着某阶级英明领导革命成功的思维,将革命成功看做是历史之必然,要么是清廷太腐败,要么再加上些兵力空虚,革命观念深入人心,革命党人遍天下等原因。其实仔细想想,还真像张鸣说的那样,要不是总督瑞澂处理乱党事件不当,没有立宪派帮忙,没有清廷战术失败派错个荫昌,革命成功还真说不定,没有这些较为偶然性的因素,革命成功与否以及何时成功便未可知了。思维上的束缚便使得影片成了伟人的树碑立传,成了英雄领导革命,正如黄克强擎着“黄兴到”的大红旗子横贯银幕般招摇。诚然,英雄人物的历史功绩当然需要表一表,马克思主义也叮嘱过要正确看到历史人物特别是英雄人物的作用,其实影片也注意到了这一点,所以林觉民等一干战士形象便得以出现,而且形成了影片的主要煽情点,但是这种悲剧性的设置也仅限于煽情,并没有对过多的伟人塑造构成对比。

  同样具有悲剧意味的是清皇室,隆裕太后真是命苦,脚底下一大帮子或老或小的皇室余孽,还有个整天介东跑西跑的溥仪小皇帝,一个女人家家的倒真不容易。在对代表这腐朽恶势力的清廷的表现上,影片构造了模式化的二元对立,即大清是腐败的,是坏的,而革命者是鲜活的,有更多情感的好的。这样的表现在增强冲突方面比较起作用,但对于人物塑造却并不有利,难以完成丰富性格的人物。有场戏倒是十分有趣,也体现了电影的思想面貌。首义成功,清廷派海军镇压,此时刚刚被强推为都督的黎元洪发挥他过硬的军事能力和心理战术谋略,于翻手间间清海军吓得逃之夭夭。这一正一反,一英雄一草包的表现方式倒给影片平添了些许趣味性,但是于辛亥历史认知并没有什么益处。

  统观整部电影,充满趣味性的地方还真是不少,尤其在表现清皇室和袁世凯的段落中,常常会出现有趣的对话和动作。袁世凯一个大屁股坐在盘子上在有趣的同时,将其性格以及对待革命之态度刻画的淋漓尽致。这样的趣味说到底多半是讽刺甚至有同情在里面。但对于这种趣味还是比较认可,至少不会让主旋律一直正襟危坐一板一眼,多些活气对电影对观众也是好事情。

  

  《辛亥革命》影评:反封建的意志在此集结

  重大历史题材我尽量不缺席,因为一来对这种题材确实感兴趣,二来看看对历史问题的官方解释本身就是一件好玩的事,可喜的是目前不管怎么说,对历史的态度是逐渐在客观,在进步的,对于历史人物愈发能将其当成历史条件下的人来看待,现在确实已经很少出现对历史人物妖魔化或是浅薄化的表现了,“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虽然目前还难以达到,但起码胡说八道揣着明白装糊涂的无聊行径已经没什么市场。再加上张黎的走向共和珠玉在前,我相信如果不是难言之隐太杯具,这部辛亥革命的剧本应该是问题不大的,唯一让我捏把汗的是技术层面,建党伟业PPT电影的恶评在前,能不能摆脱流水账,能不能避免成龙成了惊天雷,能不能出几个名场面或者起码塑造出几个经得起看的历史人物,这都是危险系数比较大的几个关键点。好在张黎没有让我失望,走向共和的风骨仍在,而且在技术层面上可以说是对建党伟业的全面拨乱反正,整个片子完全没有那种致命的割裂感,而是确实留下了对那个风云年代风云人物的一副群像。

  应该说辛亥革命大局上最成功的一点是兼收了建党建国两部历史片的优点,由于时间跨度和建党一样很长,他不得不采取了建党所用的段落式结构,把整场推翻帝制的大革命分成了四个章节,但其聪明之处在于并没有像建党那样简单粗暴的把电影从直观感觉上拍成PPT,而是像建国的政协会议线索学习,虽然章节结构清楚,但一条“灭清”的主线完全能把四个章节串在一起。于是大家自然能用一个轻松看故事而不是正襟危坐上课的心态来面对这部电影,因此虽然其时局背景介绍,人物前情铺陈其实也不是那么清晰,但观影乐趣无疑成倍提升,也更能凸显人物的魅力,孙中山,袁世凯,黄兴,隆裕这四个核心人物的表现力满点,可以说各自展现出了各自的风采,一部历史剧,能做到整体杂而不乱,人物刻画清晰,甚至还能提出一些新鲜的观点,我觉得这绝对可以算作成功了。

  民国建立必然要正说孙中山,本片的处理方法我觉得是比较好的,那就是维持他谦谦君子的形象,同时也要不吝惜的表现他的痛苦和犹豫,更正视他在那个年代做出的实际贡献。作为一个旗手,起码在辛亥这个阶段,孙中山比起革命实干,更多做的是宣传鼓动,国际活动方面的支援工作,其工作的对象,更多的也不是两军阵前或者己方的同志,他的不可替代性主要体现在他的旗手位置和他的国际影响力上。于是在本片中孙中山大段的戏份是对着外国人的,比起政治领袖他更像外交家,这种对历史脚踏实地的表现是绝对值得提倡的,毕竟比起他喊了什么,大家更想看看他实际做了多少。而对确实出生入死的黄兴,则集中笔墨在具体的行动上,多动作场面而适当减少文戏,对于规避成龙出演可能造成的雷区,这样无疑是明智之举。事实上本片成龙最起码可以说是合格,绝对没有给电影的总分往下拉,而且这还是在他的戏份很重的情况下做到的,实属不易。把片中唯一的一条贯穿感情线分给他,反而由于他多少脱离历史人物的气质,也不显得太突兀,试想如果这条感情线给了孙中山,肯定是显得奇怪而无聊的。

  就像一般故事都是反派更出彩一样,本片最值得玩味的两个人物我觉得是袁世凯和隆裕,而且他们的值得玩味都是建立在表演方面无懈可击,确实是历史人物本身值得思考上面的。孙淳俨然已经是袁世凯专业户,而他明显也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一套扮演袁世凯的风格,没有对比就没有鉴别,我觉得对于周润发版的袁世凯,还是他的塑造更贴近真实,也更有观赏性。发哥的袁世凯霸气外露,颇有点黑道老大的性质,虽说对于整个北洋体系,可能袁确实是这个位置,但其气质私以为还应该是孙淳的这种旧式官场老油条的风格,袁世凯到了辛亥的时候,已经是几起几落,其城府应该已臻化境,断不会让自己看上去那么锐利。诚然也不会像孙淳那样有那么深得市井气,但毕竟还是要中国一点,而其本质,应该是一个曹操一样不会“务虚名而取实祸”的绝对现实主义者和封建科举制度迂腐气息渗透成的旧式官僚的结合体。如果说孙中山是民主自由法治的旗手,那袁世凯而非清廷,才是专制集权人治的代表,这出大戏的表象虽然是逼宫,但其实质,还是双雄会,而其斗争的结局,也应了那句话“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相信看过这一幕对决的毛泽东,可以开始慢慢琢磨出自己的名言“枪杆子里面出政权”了。

  比起志得意满的新人治实行者袁世凯,隆裕的全部任务是给自己一个体面,陈冲对于角色的演绎还是相当功力的,一个女人军政财啥也没有强努着带领一个窝囊废集团熬日子的生活肯定艰险异常,而作为皇家的主心骨,他必须在心里没底的情况下撑着场面。这种外强中干的日子决定了她的心里必然充满了矛盾,必须把国祚延续下去别败在自己手里,但自己也慢慢清楚确实守不住了,于是思维转向了怎么才能得个体面。就像人都想活,但眼看活不成了也想争取个无痛死亡或者起码来个全尸一样,陈冲努力把这种压抑着的憋屈表现的淋漓尽致。拼死装镇定压着,实在压不住了爆发几句大声话,哭一鼻子,最后还是得委曲求全,这份劲拿捏的很准。从历史的角度看,我还是倾向于宽容的态度,毕竟他做出了和德川庆喜一样的选择,没有破罐破摔,没带着溥仪跑回东三省老家联合日俄死扛着,这就不容易了。

  这片除了这些正说历史的部分处理的不错,起码有两个创新点也让我觉得眼前一亮,第一是对黎元洪的处理。这部分充分显示了张黎不小看任何历史人物的一面,他没有把黎元洪简单处理成一个被命运选择的笨蛋。而是仔细雕琢了这个人物,首先让他在武昌起义之前有一个同情革命,爱护下级的铺垫,再给他一个阐述自己观点的说话机会,最后还让他展示了一下自身的战斗素养。于是一个早年投身军界,有一定战斗能力且多少同情革命,胸有城府但患得患失的中层老兵油子形象就立起来了。命运确实选择了他,那也得他做好准备才行,除了溥仪这种血统问题的,能在历史上留一笔的绝不会是被笑话的弱智,我始终坚持这个观点。而第二个创新点就更广阔了,那就是对于外国人的表现,我们习惯了对于列强的批判性分析,而在这片里,很少有的出现了对于外国人相对客观而理性的表现。支持中国革命是伟大的,但不能说反对中国革命这个人就是人渣,实际上他们虽然是侵略者,但这种侵略很大程度上是时势造成的,西方早就是商业文明的思维模式了,有钱不赚不就就让给竞争对手了,对于想尽办法巧取豪夺实在不应该老从道德层面谴责人家,这就像我觉得银行ATM坏了不应该刑责受益人一样,这机器又不是我砸的,他自己往外漏钱,是不是银行的责任更大一些?更何况这是国家层面的博弈,往小了说,为自己的公司赚取收益是天经地义,往大了说,为大英帝国博取利益难道不是英国公民的义务?所以还是要宽容的看待所谓的“强盗”,多审视自己为啥让人盯上比较好,毕竟日本虚心使人进步,中国骄傲所以落后啊。

  整个片子借许多人之口反复提问:革命到底是什么。大家的说法不一,我也来凑个热闹,我觉得革命就是希望,是人民大众追求幸福的手段,只要还有人觉得社会制度并不令人满意,革命就应该始终进行,不一定闹得翻天覆地那么激烈,破坏性那么强,也可以慢慢进行,但必须要承认大家有不满意的自由,要肯定社会永远有进步的余地。中山先生遗训: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实际上看了辛亥革命,大家心里有杆秤,我们就算离当年提出的民主,自由,也还有不短的距离,作为普通人,恐怕我们也无从实践什么,但能起码知道自己该有什么权力,知道往哪个方向走是进步,知道给自己心里留点空间装下这些应该想想的问题,就算是告慰那些为了理想奉献一切的英雄们的了,他们最大的希望,不就是点亮中国人被封建熄灭了太久的,心里那点向往幸福的火种吗。

辛亥革命ppt【二】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辛亥革命》教案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辛亥革命》教案,欢迎大家阅读。更多相关内容请关注教案栏目。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辛亥革命》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孙中山早期的主要革命活动,掌握同盟会的革命纲领和武昌起义的历史影响等

  过程与方法 通过比较同盟会政治纲领与三民主义的联系与区别,资产阶级革命派与维新派的历史联系与本质区别,培养学生比较、联系的能力。通过评价辛亥革命的影响,培养学生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 使学生认识到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中华民族的爱国传统的发扬光大,以此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中国同盟会的建立及其纲领,武昌起义和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教学难点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教学工具

  PPT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复习:①掀起维新变法运动序幕的是哪一事件?领导者是谁?(“公车上书”;康有为、梁启超)②谁在宣传维新运动的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他的译著是?(严复;《天演论》)③宣布实行变法的清朝皇帝是?(光绪帝)④戊戌变法为什么会失败?(因为变法触犯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封建顽固派的利益,遭到了他们的极力反对,而当时的整个国家大权正是掌握在他们手中。)

  导入:孙中山是20世纪中国走在时代前列的第一个伟人,在他的领导下,革命党愈挫愈奋、一次又一次的武装起义,最终推动了武昌起义的爆发,这些武装起义基本上是革命党人在同盟会的纲领和旗帜下进行的,也正是由于武昌起义的成功,中华民国才得以于1912年元旦成立。

  【讲授新课】:

  一、 孙中山早期的革命活动:

  1、同盟会创立背景——创立兴中会:

  首先,让学生利用课前查找的资料简单介绍一下孙中山,从而对他有一个最初的认识。孙中山,伟大的民主主义革命先行者、资产阶级革命家。字逸仙,广东香山(今中山)人,学医。一生致力于资产阶级革命,先后创立兴中会、同盟会;领导发动革命起义;出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改组国民党;领导了“二次革命”、护法运动等

  然后,讲述孙中山创立“兴中会”的过程、口号,并强调“兴中会”是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孙中山毕业于香港西医书院。1894年上书李鸿章要求改良,未被采纳,于是在檀香山成立兴中会,立志推翻清朝。

  最后,让学生读书后回答:①孙中山为什么要成立同盟会?②同盟会由哪些团体组成?为了积聚革命力量;联合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等团体组成了同盟会。

  2、同盟会成立:提出问题以此指导学生读书:同盟会成立的时间、地点及其性质。1905年8月,在日本东京,是中国第一个全国规模的资产阶级政党。

  3、同盟会的革命纲领、目标和旗帜:根据课本中的同盟会政治纲领、目标和旗帜的相关内容,引导学生说一说:如何理解孙中山提出的纲领和三民主义。

  二、武昌起义:

  1、武昌起义的背景:

  简单介绍革命党人领导的武装起义。并指出:起义虽然失败了,但扩大了影响,推动了革命高潮的到来。同时让学生知道:这次起义的主要力量是向革命的新军。湖北革命党人在新军中占十分之四,赞成革命者达四分之三以上,这样为起义成功准备了条件。

  2、武昌起义的经过:

  详细介绍起义的经过:1911年9月14日,湖北的二个革命组织,文学社和共进会召开联席会议,确定在武昌举行武装起义,推举文学社蒋翊武为总指挥,共进会孙武任参谋长,组成起义领导机关。10月9日,因计划暴露,起义机关遭到破坏,革命党人彭楚藩,刘复在等被捕,慷慨就义。工程八营的革命党人于10月10日晚八时半率众起义,打响了武装起义第一枪。01hn.com

  起义胜利以后,革命党人立即建立革命政权,组成了湖北军政府,推黎元洪为都督,颁布军政府告示。广大革命群众踊跃参加革命军,武昌起义震动全国。

  3、武昌起义的影响:

  到11月9日,全国有10多个省宣布脱离清政府,清朝统治土崩瓦解,危在旦夕。指导学生看地图:武昌—武汉三镇—湖北军政府—全国一半以上省份。

  三、中华民国的成立:

  1、中华民国的成立:

  武昌起义后得到全国的响应,形势表明,建立全国性政府的时机成熟了。大家期望着在海外的革命领袖孙中山的归来。革命军进占南京后,17省代表在南京集会,商议成立全国性政府。1911年12月25日,孙中山从海外归抵上海,受到各界人士热烈欢迎。12月29日,各省代表推选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

  提问:中华民国何时成立?成立地点? 1912年3月,孙中山颁布了《临时约法》其性质如何?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任临时大总统,下令定国号为中华民国,以本年为民国元年。孙中山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

  2、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师:1912年为民国元年,那么1949年为民国多少年?(教师介绍一下,民国纪年与公元纪年的换算方法。)民国成立,1912年2月12日,宣统帝被迫下诏退位,清朝统治结束。统治中国二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制度从此废除。

  【小结】:

  辛亥革命已经有了九十多年的历史,辛亥革命的先辈们为之奋斗、为之献身的理想,今天已经成为光辉的现实。辛亥革命的先辈们开创的伟大事业,正是由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继续推向前进,以此加强学生情感方面的教育。

  课后小结

  【小结】:

  辛亥革命已经有了九十多年的历史,辛亥革命的先辈们为之奋斗、为之献身的理想,今天已经成为光辉的现实。辛亥革命的先辈们开创的伟大事业,正是由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继续推向前进,以此加强学生情感方面的教育。

  课后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是海峡两岸共同尊崇的伟人。他一生中最突出的功绩是领导 ( )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 新文化运动

  2、中国第一个全国性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成立地点在 ( )

  A.广州 B.武汉 C.法国巴黎 D.日本东京

  3、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 ( )辛亥革命ppt。

  A.民主科学 B.实业救国 C.三民主义 D.马克思主义

  4、某中学要组织学生开展纪念辛亥年间首次成功的反清武装起义参观活动。他们应该到哪里的辛亥革命纪念馆参观 ( )

  A.广州 B.南京 C.武昌 D.日本东京

  5、很多同学看过《秦始皇》、《汉武大帝》等历史剧,那么使主宰天下的“皇帝”最终退出中国历史舞台的是 ( )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6、“废两千年旧制,首义归功先行者”。其中“先行者”是指 ( )

  A.林则徐 B.孙中山 C.康有为 D.梁启超

  7、2006年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诞辰140周年,学校为此举办了孙中山先生生平事迹展览。请你想一想,下列事件不是孙中山先生直接参与的是 ( )

  A.兴中会成立 B.领导武昌起义 C.中华民国建立 D.中国同盟会成立

  8、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是 ( )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中华民国宪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9、2007 年“两会”的主题叫“民生”,人大代表提出了“上学难、看病难、住房难”等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问题。你知道中国近代史上最早关注并提出“民生”主张的是( )

  A.李鸿章 B.孙中山 C.毛泽东 D.邓小平

  二、非选择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材料一: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

  材料二:“约法规定: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国民不分种族、阶级、宗教信仰,一律平等;国民有居住、言论、集会、结社、宗教信仰等自由;参议院行使立法权,有弹劾总统的权力。”

  材料三: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

  请回答:

  1、材料一是哪一革命政党的纲领?它提出了怎样的革命目标?

  2、结合你所学的知识,指出以上材料二、三出自哪一文件?该文件的性质是什么?

  3、哪些规定体现了孙中山民权主义思想?

  4、材料二、三的颁布有什么历史意义?

  辛亥革命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 知识目标辛亥革命ppt。

  1. 帮助学生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背景,有关孙中山创建中国同盟会,三民主义,武昌起义等历史基础知识。

  2. 剖析袁世凯篡夺辛亥革命果实的过程,帮助学生正确评价辛亥革命

  (二) 能力目标

  1. 学习辛亥革命的背景,引导学生学会从多种角度驾驭重大历史事件的背景。

  2. 通过看图,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想象能力;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学会搜集资料并能从有关资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

  3. 从各种因素分析辛亥革命的失败是必然的;给出对重大的历史事件如何评价的操作思路。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 通过孙中山先生的革命事迹,引导学生树立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积极地投身与振兴中华的伟大事业中。

  2. 使学生认识辛亥革命对中国近代化的巨大作用。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三民主义,武昌起义,评价辛亥革命。

  教学难点:三民主义、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辛亥革命的局限性。

  教学工具

  PPT

  教学过程

  ...

  课后小结

  教师:

  有人认为辛亥革命成功了,有人认为辛亥革命失败了。你认为呢?(让学生讨论,阐明自己的观点并说明理由)

  课后习题

  1、孙中山建立的第一个全国规模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 )

  A、同盟会 B、华兴会 C、兴中会 D、光复会

  2、资产阶级发动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 )

  A、三民主义 B、马克思主义C、新三民主义 D、三大政策

  3、三民主义的核心内容是( )

  A、驱除鞑虏 B、恢复中华 C、建立民国 D、平均地权

  4、下列关于辛亥革命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B、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C、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D、推翻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

  5、近代以来,中国历史经历了三次巨变。被称为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巨变的是( )

  A、1840年鸦片战争的爆发

  B、洋务运动迈出了中国近代史的第一步

  C、辛亥革命的胜利和中华民国的成立

  D、戊戌变法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板书

  辛亥革命

  1. 准备:兴中会,同盟会

  2. 爆发:武昌起义

  3. 高潮:中华民国成立

  4. 结局: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教案设计频道小编推荐: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案 | 八年级上册历史教学计划

辛亥革命ppt

http://m.myl5520.com/gerenjianli/231719.html

展开更多 50 %)
分享

热门关注

个人简历模板(合集四篇)

个人简历模板

个人简历模板填写精选四篇

个人简历模板

学生个人简历模板免费精选三篇

个人简历模板

工作个人简历模板范文范文(精选四篇)

个人简历模板

标准的个人简历模板范文(精选4篇)

个人简历模板

个人简历模板电子版免费范文汇总六篇

个人简历模板

个人简历模板免费下载锦集六篇

个人简历模板

个人简历模板电子版免费三篇

个人简历模板

优秀护士个人简历模板汇编11篇

个人简历模板

关于政协个人简历模板【五篇】

个人简历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