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一年又一年的诗句

2020-05-18   来源:写人作文

描写人物的诗句
篇一:形容一年又一年的诗句

描写人物的诗句.txt你不能让所有人满意,因为不是所有的人都是人成功人士是—在牛B的路上,一路勃起你以为我会眼睁睁看着你去送死吗?我会闭上眼睛的作者:李锦文 来源:中国诗歌网

一、古代的征人形象

《诗经》中的《东山》和《采薇》二首,反映了周朝初期为镇压国内的叛乱和抵御外族的入侵,征人们出生入死奋战沙场的艰苦的军旅生活和民族主义的英雄气概。这二首诗的共同特点是采用第一人称手法,用征人自述的口吻,细致而深刻地描写了征人的思想感情和心理活动,塑造了征人的英雄形象。

《东山》是《诗经?豳风》的一篇,反映了如下的一段历史:周朝建立后不久,周武王病死,继位的成王年幼,由武王的弟弟周公旦掌管政事,武王的另外两个弟弟管叔、蔡叔不满。商纣王的儿子武庚乘机勾结管叔、蔡叔,并联合东夷诸部落发动了叛乱。周公带兵东征,打了三年仗,平定了叛乱,稳住了周朝的统治。

《东山》共有四章,写的都是归途,都是写征人在回乡途中的回忆和想像。每一章的开头都是:“我俎东山,慆慆不归。我来自东,零雨其蒙。”诗一开头就把主人公安置在一个特定的环境,即“冒雨回家”的归途之中,而且这种特定的环境贯穿在诗的始终,因而使得主人公在这种特定环境中的特殊的思想感情和心理活动得到了充分的表现。

第一章写征人在归途中回忆军旅生活的艰苦,并想像着回家以后恢复平民身份的喜悦: 我俎东山,慆慆不归。我来自来,零雨其蒙。我东曰归,我心西悲。制彼裳衣,勿士行枚。蜎蜎者躅,蒸在桑野。敦彼独宿,亦在车下。

征人来到东山戍守边疆已经很久了,从来没有回过家乡。现在退役回家去,不巧却碰上了蒙蒙细雨,泥湿路滑,不好行走。当时征人的心境是:由于镇压了叛乱,才赢得了和平与安定。这种和平与安定的生活来之不易。梦寐以求的回家的愿望终于实现了。因此不管天上怎么下雨,不管行路怎么艰难,征人还是一个劲地走回家去。征人一边走路一边在想:还在东山没有动身以前,一听到要退役回家的消息,心里是何等的激动啊,禁不住面对西方,向着家乡而悲伤了。这是因为多年的愿望一旦要成为现实,却又觉得来得太突然了。究竟是喜还是悲?要回家了,却面对着西方而悲伤!当然,这种悲伤的心理不会持久,因为想到回家以后,恢复了平民身份,穿上普通人的服装,再也不过军旅生活了,心里终究是高兴的。回想三年来的军旅生活,那凄凉的情景就浮现在眼前:晚上蜷曲着身子睡在兵车底下,就像桑间的野蚕蠕动着身子爬行一样。这幅西周初期社会的军旅生活图给人的印象是凄苦的,但是征人们却在这种凄苦的生活中拼命奋战,因此征人们的形象是高大而悲壮的。

第二章写征人想像着可能已经荒废了的家园:

我俎东山,慆慆不归。我来自东,零雨其蒙。果裸之实,亦施于宇。伊威在室,蠨蛸在户。町疃鹿场,熠耀宵行。不可畏也?伊可怀也。

由于多年战乱,家里音信杳无,也许家里已经是一片废墟!他想像着家里的情景:蔓生的栝蒌已经伸延到屋檐边了,屋子里土蟞爬来爬去,蜘蛛在门口牵丝结网,住的地方已经成了野鹿活动的场所,到夜晚时时现出磷火的闪亮!这是一幅凄惨的图画,多么阴森,多么恐怖!难道还不可怕吗?但是,那是他的家乡啊,他还是想念着它。“不可畏也?伊可怀也。”恰好表现了征人当时的心境:家乡越是阴森恐怖,越是想回家去看个究竟,思乡之情,溢于言表。

第三章写征人想像着妻子的孤苦生活以及对自己的思念之情:

我俎东山,慆慆不归。我来自东,零雨其蒙。鹳鸣于垤,妇叹于室。洒扫穹窒,我征聿至。有敦瓜苦,蒸在栗薪,自我不见,于今三年。

在这里,征人的想像真像闪电一样,他想像着家乡的鹳鸟正在土堆上鸣叫,他的妻子触景生情,正在为他长期不归而唉声叹息。自从丈夫离家以后,家里繁重的劳动均落在她一个人身上,里里外外,劳苦奔波,到底何时才是一个尽头!他进一步想像,也许家里已经乱七八糟,可怜的妻子正在洒水清扫,堵塞鼠洞。她多么希望她的丈夫及早归来。这时候她的恼子里突然出现了一幅幻像,丈夫已经回到了她的身边。她真是又惊又喜,一头栽在他的怀里。突然她的眼光触到了那堆栗柴,看到了栗柴上面的匏瓜瓢。此时她心潮起伏,思绪万千:匏瓜瓢啊匏瓜瓢,你是我们爱情的见证,自以丈夫离家以后,已经三年没有看到过他,匏瓜瓢放在栗柴上面也已经三年没有动用过它。我时时在思念着我的丈夫,一年又一年,已经整整三年了,音信杳无,望眼欲穿„„。现在好了,丈夫毕竟回来了,夫妻又团圆了„„。这是一幅幻像,这是对和平生活的憧憬,对未来的展望。明写妻子,实际上还是写征人。征人的思想千头万绪,但是,一切的一切,都是从思家的心情上涌来。

第四章写征人回忆新婚时的欢乐,同时担心着妻子的现况:

我俎东山,慆慆不归。我来自东,零雨其蒙。仓庚于飞,熠耀其羽。之子于归,皇驳其马。亲结其缡,九十其仪。其新孔嘉,其旧如之何?

思乡之情在折磨着他,也在激励着他尽快地赶回家去。此时征人的思想又回到了新婚的时候,多么美丽啊,黄莺飞翔时羽毛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妻子嫁给他时,骑着黄白相杂的毛色的马儿来到他家。当时她的母亲亲自给她结好佩巾的带子,结婚时举行了很多的礼仪。那时候她是多么美丽啊,可是现在呢?时间这么久了,她到底怎么样了?

这首诗给人展示了一幅幅的图画,反映了广阔的社会生活。但是我认为最成功的是真实地刻画了征人复杂的思想感情和心理活动,这种心理活动的特点是回忆和想像。这种想像是奇特的,闪电式的,跳跃式的。他时而想像着家乡已经是一片废墟,萧条冷落,阴森恐怖;时而想像着妻子正在唉声叹息,盼望着他及早归去,同时出现了一幅幻像:丈夫突然回到了她身边,情不可遏,悲喜交集;时而回忆起新婚时的幸福生活,与第一章回忆起艰苦的军旅生活形成对照;最终还是回到现实中来,他离家这么久了,妻子历尽艰辛,现在到底怎么样了?这种想像是奇特的,对于表现主人公的思乡之情有着特殊的意义。征人本来归家心切,可是实际上却没有到家,全篇集中笔墨描写他在归途中的心理活动。那么家中的情况到底怎么样了?心爱的妻子还像新婚时那样美吗?现在到底怎么样了?这些都留给读者去想像了。

《采薇》是《诗经?小雅》的一篇,是一首反映军旅生活和反抗外族侵略的诗。如果说《东山》着重反映的是对艰苦的军旅生活的回忆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却没有正面描绘镇压叛乱的战争生活的图画,那么《采薇》却是二者兼而有之,既有艰苦的军旅生活的回忆,也有抵抗外族侵略者的紧张的战斗生活的描绘。《采薇》在诗的结构上同《东山》有着不同的特点:《东山》对征人形象的刻画是通过描写他在回乡途中的心理活动反映出来的;《采薇》一诗却按顺序写出了征人从出征到退役的全过程。诗中所描写的一幅幅画面正如电影特写镜头一样展现在读者的眼前: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靡室靡家,玁狁之故。不遑启居,玁狁之故。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归曰归,心亦忧止。忧心烈烈,载饥载渴。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采薇采薇,薇亦刚止。曰归曰归,岁亦阳止。王事靡盬,不遑启处。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诗人一下笔就把读者带进了艰苦的军旅生活中去。由于玁狁的入侵,征人离开了家乡,告别了亲人,出征去前线。部队的生活是紧张的,简直没有一点休息的闲暇;部队的生活又是凄苦的,连肚子都填不饱,还得靠采薇菜来过日子。因此征人一边采着薇菜,一边想着要回家去。回去吧,回去吧!一年的时光又快要过完了。虽说有家室,却又像没有家室一样,分隔千里,两地相思。是谁造成过种情况的呢?是玁狁,即那些入侵者。

随着时间的推移,薇菜长得很柔嫩了,比起原先刚刚发芽的时候去采要强得多了。但是征人却并不见有高兴的神情。由于“回家去”的思想在折磨着他,痛苦的心境如火如燎。可是征人越是思家心切,戍守的阵地却越是变换频繁,简直没有一个确定的处所,也没有一个能为自己回家去探问情况的“使者”。由此可见,征人的心里是何等的着急。可心里越是着急,越是感到又饥又渴。人们不禁担心,这样的军队能否抵抗得了那些凶猛的入侵者?

生活还是这样艰苦,薇菜还得采了又采。此时薇菜已经老而坚硬了,原来艰苦的日子在饥渴中熬过,不知不觉已到了号称小阳春的十月。可是兵役却还没有止息,简直没有休息的闲暇。征人心里非常痛苦,自从服役以来,哪曾有过什么人来慰问一声!征人愤怒的心境再也按捺不住,不禁大声责问那些统治者,你们只知道无休止地叫人们服役,可曾管过人们的死活?

以上三章写出了征人在部队的艰苦生活,以及征人对统治者不管人民死活的愤慨之情。

第四、五章,写征人紧张的备战和战斗历程:

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彼路斯何?君子之车。戎车既驾,四牡业业。岂敢定居,一月三捷。

驾彼四牡,四牡騤騤。君子所依,小人所腓。四牡翼翼,蒙弭鱼服。岂不日戒,玁狁孔棘!

那盛开的鲜花是什么花?是棠棣之花。那高大的兵车是谁所乘?是将帅所乘。在这样的比兴以后,接着写征人将那四匹高大的雄马驾上兵车,准备出征。读到这里,人们不再担心,历史上无数的事实证明了,当外族侵略者踏入我们的国土的时候,我们的祖先是能够奋起抵抗的。不是吗?请听一听征人的回答吧:在边地怎能图安居呢?往往一个月就要出征多次。 驾上那四匹雄马,四匹雄马威武雄壮。将军站在兵车上指挥作战,战士们在兵车的掩护下冲锋向前。看吧,四匹雄马训练有素,行进得整整齐齐,多么威严!战士们佩着鱼皮做的箭袋,拿着象牙装饰的弓弭,向敌人射出了一支支利箭„„战斗结束了也不卸甲,仍在日夜守卫和警戒。因为玁狁不甘心失败,总想卷土重来,军情非常危急!

读了这两章,我们才真正认识了征人,在打击外族侵略者的时候,才显出了征人的本色。

最后一章直接描写征人在归途中的心理活动: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征人在归途中回想起当初离别家乡去出征的时候正是春天,青青的杨柳依依相送。现在退役回家正是冬天,大雪纷飞,北风凛洌。征人就是这样一边走着,一边想着,心里越想越激动,路也越走越慢了,口里又渴,肚子又饥,满心伤感满腔悲:对于我这种悲哀的心境,又有谁能够体会呢?这一章的开头四句:“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将来时风光与归时景象作了对比描写,既写出了春天和冬天的时令特点,又推进了征人回家的急切心情。由于这几句诗既形象生动地描写了客观景物,又衬托了征人的主观心情(如用“杨柳依依”衬托离家时依依惜别的深情,用“雨雪霏霏”衬托归家时的悲哀心境。)真正做到了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因而被推为千古名句,世代传诵。晋朝的谢玄甚至说它是三百篇中最好的诗。

从全诗看来,我认为,对征人的形象描写是有其特色的,它不是简单地给人物贴上标签,而是真实而深刻地写出了他的复杂细致的思想感情和心理活动:当外族入侵的时候,为了祖国和人民的利益,他离乡背井,奔赴前线;但他又忍受不了部队那种艰苦的生活,在采薇的时候,他特别思念家乡,思念亲人,总想要回家去;对于统治者只知道叫人民无休止地服役却不管人民的死活,表现了极度的不满;但是一旦进入紧张的备战和战斗的时候,他却忘记了一切,只知道奋勇杀敌,冲锋向前,甚至战斗结束了也不卸甲,仍在日夜守卫和警戒。由于前线将士的奋勇杀敌,玁狁入侵者被赶出去了,征人们也退役了。在归途中他又饥又渴,思绪万千,不禁悲从中来,提出了一个发人深思的问题:战士们出生入死,奋战沙场,可统治者又给了他们什么报偿呢?难怪征人要沉痛地喊出:对于我这种悲哀的心境,又有谁能够体会呢?因此我认为,征人的形象是逼真的,是有血有肉有感情的。他热爱家乡,热爱亲人,热爱自己的国土;他对统治者不满,对外族侵略者更加愤恨,他忍受不了艰苦的生活,总想要回家去;但是一旦进入紧张的战斗,他却忘记了一切,显出了征人的本色,表现了英雄的气概。他是平凡的,也是伟大的,他的形象是真实而感人的。这首诗既有心理描写,也有行

动描写,但主要的还是心理描写,即如前面五章,在具体描写征人采薇菜的过程以及备战和战斗的过程时,也还是突出地描写了征人的心理活动和思想感情:如对回家的渴望,对统治者的怨恨,对敌人的仇恨与拼杀,以及强烈的敌情观念,无一不是心理活动的表现。

本主题由 System 于 2010-8-13 12:18 审核通过收藏 分享

金府乡宴周年庆典 真情一片 好礼相送 :满200《灾难救助大全》免费领

沫若使者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沫若使者 当前在线

UID204732 帖子1421 主题862 精华13 积分12464 交子10113 贯 威望51 点 阅读权限30 性别男 在线时间350 小时 注册时间2005-9-11 最后登录2010-12-3

大司马

形容一年又一年的诗句。

帖子1421 积分12464 交子10113 贯 威望51 点 注册时间2005-9-11 沙发 发表于 2010-8-13 12:27 | 只看该作者

二、为国捐躯的战士

屈原《九歌》中的《国殇》,以及汉乐府民歌的《战城南》都直接描写了为国捐躯的战士形象。

《国殇》是一首祭歌,是祭奠为国战死者的乐歌,诗中塑造了为国捐躯的英雄形象,并极力进行了讴歌:

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凌余阵兮猎余行,左骖殪兮右刃伤。埋两轮兮絷四马,援玉枹兮击鸣鼓。天时坠兮威灵怒,严杀尽兮弃原野。

以上第一段,写残酷的战斗和我军的阵亡:战士们手里拿着吴国出产的戈戟,身上披着犀牛皮做的铠甲,兵车交错,短兵相接。旌旗遮蔽了阳光,敌人蜂拥而来像天空中的云彩一样,箭头交错落下,战士们争先恐后冲锋向前。敌人侵犯了我方的阵地,践踏了我军的行列,兵车左侧的马被杀死,右侧的马被砍伤。两个车轮被陷在地下,四匹驾车的马也被绊住,但是战士们毫不退缩,拿起鼓槌来击响战鼓。太阳已落,天色晚了,神灵都发怒了,经过残酷的战斗以后,我方死伤殆尽,尸体抛弃在原野。

出不入兮往不返,平原忽兮路超远。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

以上为第二段,着重表现战士们的爱国主义思想和精神境界:战士们抱着一去不返的必

五年级上学期诗词
篇二:形容一年又一年的诗句

1、《劝学》

颜真卿

三更灯火五更鸡,

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 白首方悔读书迟。

注释:

五更鸡:天快亮时,鸡啼叫。

黑发:年少时期,指少年。

白首:人老了,指老人。 名句: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诗句意思:

勤劳的人、勤奋学习的学生在三更半夜时还在工作、学习,三更时灯还亮着,熄灯躺下稍稍歇息不久,五更的鸡就叫了,这些勤劳的人又得起床忙碌开了。 年轻时不知道勤奋学习,年老时读书就晚了。

赏析:

《劝学》是唐朝诗人颜真卿所写的一首古诗。劝勉青少年要珍惜少壮年华,勤奋学习,有所作为,否则,到老一事无成,后悔已晚。使孩子初步理解人生短暂,从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诗歌以短短的28个字便揭示了这个深刻的道理,达到了催人奋进的效果。

2、《七绝.改西乡隆盛诗赠父亲》

毛泽东

孩儿立志出乡关,

学不成名誓不还。

埋骨何须桑梓地,

人生无处不青山。

注释:

乡关:即故乡、家乡。

桑梓地:喻故乡,此典故出自《诗经.小雅.小弁》“维桑与梓,必恭敬止。” 意

思是家乡的桑村与梓树是父母种的。桑:桑树。梓:梓树

名句: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诗句意思:

孩儿立志好好学习,走出家乡,有出息了再回家乡。死后尸骨何必非要归故里,人生行至何地自有青山随。

赏析:

这是一首典型的言志诗。起首两句所表述的诗意,思想鲜明、气势雄伟、铿锵有力。“立志出乡头”的毛泽东,用“学不成名誓不达”的绝唱,表明了他求学的坚决、志向的高远。

后两句将上述诗意向更深的意境进行挖掘,动用先否定、后肯定的手法,具体生动地描写了死后尸骨何必非要归故里,人生行至何地自有青山随的诗意。使我们从秀美的诗句中,自然而然地发出寓意深远的感叹,从而受到启迪。

3、《月夜忆舍弟》 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注释:

舍弟:这里指自己的弟弟。

戍鼓:戍楼上的更鼓。

断人行:指鼓声响起后,就开始宵禁。

边秋:一作“秋边”,秋天的边地,边塞的秋天

露从今夜白:指在气节“白露”的一个夜晚。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弟兄分散,家园无存,互相间都无从得知

死生的消息。

长:一直,老是。

达:到。

况乃:何况是。

未休兵:战争还没有结束。

名句: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诗句意思:

戍楼上的更鼓声隔断了人们的来往,边塞的秋天里,一只孤雁在鸣叫。从今夜就进入了白露节气,月亮还是故乡的最明亮。有兄弟却都分散了,没有家无法探问生死。寄的家书常常不能送到,何况战乱频繁没有停止。 赏析:

在古典诗歌中,思亲怀友是常见的题材,这类作品要力避平庸,不落俗套,单凭作者生活体验是不够的,还必须在表现手法上匠心独运。杜甫正是在对这类常见题材的处理中,显出了他的大家本色。

全诗层次井然,首尾照应,承转圆熟,结构严谨。“未休兵”则“断人行”,望月则“忆舍弟”,“无家”则“寄书不达”,人“分散”则“死生”不明,一句一转,一气呵成。

在安史之乱中,杜甫颠沛流离,备尝艰辛,既怀家愁,又忧国难,常常感慨万端。稍一触动,千头万绪便一齐从笔底流出,所以把常见的怀乡

思亲的题材写得如此凄楚哀感,沉郁顿挫。

4、《回乡偶书二》

贺知章

离别家乡岁月多, 近来人事半消磨。 惟有门前镜湖水, 春风不改旧时波。

注释:

惟:只有。

名句:离别家乡岁月多, 近来人事半消磨。

诗句意思:

离开家乡好多年了,这些年发生了好多的事情,很是烦心。只有门前像镜子的湖水,即使春风吹过也没能改变它不变的美丽波纹。

赏析:

贺知章在天宝三载(744),辞去朝廷官职,告老返回故乡越州永兴(今浙江萧山),时已八十六岁,这时,距他中年离乡已有五十多个年头了。人生易老,世事沧桑,心头有无限感慨。《回乡偶书》的“偶”字,不只是说诗作得之偶然,还泄露了诗情来自生活、发于心底的这一层意思。

这一首可看作是另一首的续篇。诗人到家以后,通过与亲朋的交谈得知家乡人事的种种变化,在叹息久客伤老之余,又不免发出人事无常的慨叹来。“离别家乡岁月多”,相当于上一首的“少小离家老大回”。

诗人之不厌其烦重复这一句即顺势转出有关人事的议论。“近来人事半消磨”一句,看仅抽象、客观,实则包含了许多深深触动诗人感情的具体内容,“访旧半为鬼”时发出的阵阵惊呼,因亲朋沉沦而引出的种种嗟叹,无不包孕其中。唯其不胜枚举,也就只好笼而统之地一笔带过了。三四句笔墨荡开,诗人的目光从人事变化转到了对自然景物的描写上。

还需注意的是诗中的“岁月多”、“近来”、“旧时”等表示时间的词语贯穿而下,使全诗笼罩在一种低回沉思、若不胜情的气氛之中。与第一首相比较,如果说诗人初进家门见到儿童时也曾感到过一丝置身于亲人之中的欣慰的话,那么,到他听也亲朋介绍以后,独立于波光粼粼的镜湖之旁时,无疑已变得愈来愈感伤了。 陆游说过:“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回乡偶书》二首之成功,归根结底在于诗作展现的是一片化境。诗的感情自然、逼真,语言声韵仿佛自肺腑自然流出,朴实无华,毫不雕琢,读者在不知不觉之中被引入了诗的意境。象这样源于生活、发于心底的好诗,是十分难得的。

5、《短歌行》

曹操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形容一年又一年的诗句。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注释:

《短歌行》是乐府旧题。曹操的《短歌行》共有两首,这里所选的是第一首,是其代表作品之一。

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国谯郡(今安徽亳县)人。

当:对着。

朝露:早晨的露水。这里用以比喻人生的短暂。

去日:过去的日子。苦多:恨多。苦:感到痛苦、烦恼。

慨当以慷:慨而且慷。 慨慷:义同"慷慨"。指因不能实现自己理想而内心产生不平静的感情。

何以解忧:用什么东西来解除我的忧愁呢?

杜康:相传是古代最初造酒的人。这里用作酒的代称。

衿:同"襟",古称衣服的交领。青衿是周代学子的服装。

悠悠:长。形容思虑连绵不断。以上两句出自《诗经·郑风·子衿》篇成句,用以表示对贤才的思念。

君:指所思念的贤才。

沉吟:沉思吟味。意谓整日在心头回旋。

呦呦:鹿鸣声。

苹:艾蒿。嫩叶有香气。其干叶制成艾绒,用于针灸。

瑟、笙:两种乐器名。以上四句出自《诗经·小雅·鹿鸣》篇。《鹿鸣》篇原是宴宾客的诗,这里用以表示自己对待贤才的态度。

辍(chuò绰):停止。谓求贤而不可得。

中:中心,内心。

"越陌"句:这句说客人远道来访。阡、陌:都是田间的道路,南北的叫"阡",东西的叫"陌"。

枉用相存:枉劳存问。枉:屈驾。用:以。存:问候。

契(qiè挈)阔:聚散。这里有久别重逢的意思。

旧恩:旧日的情谊。以上四句是作者希望久别的朋友远道归来。

匝(zā扎):周。

名句: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诗句意思:

面对美酒伴以高歌,人生短暂岁月几何?

好像晨间的露水一般,过去荒废的日子已经太多,所剩下的已经不多......

听着席上的歌声慷慨激昂,心中的忧愁却难以遗忘

用什么来排解忧愁?只有那美酒名曰“杜康”。

“青青”的是您的衣襟,悠悠的是我的愁心。

只是因为您的缘故,让我轻声吟诵至今。” “呦呦”的是麋鹿在鸣叫,因为取食到了野外的苹草。 正是因为我有高贵的客人,演奏起瑟琴吹奏起笙笛” 明亮得如同天上的月亮,什么时候我才能够摘取? 忧伤正从中而来,连绵不绝从未停止。 越过田间交错的小路,屈就了您前来拜访。 久别重逢长谈畅饮,心中重温着往日的恩情。 月亮皎洁星星稀疏,乌鸦向南飞去。 绕着大树徘徊不止,有哪个枝头是可以依附的呢? 高山从不满足于自己的高大,大海从不满足于自己的深广。 我愿如周公一般礼贤下士,愿天下的英杰真心归顺与我!

赏析:

这首诗是曹操的代表作之一。诗中抒发渴望招纳贤才、建功立业的宏图大愿。用四言体写来,内容深厚,庄重典雅,感情充沛。诗的开头情绪稍嫌低沉,但整首诗的基调还是昂扬奋发的,在这点上和《龟虽寿》有点类似。按诗意划分,每八句一节,共四节。

总的说来,这首诗像曹操的其他政治性很强的诗作一样,主要是他当时渴求实现政治理想的一种曲折反映。然而这种政治性的东西完全熔铸在抒情艺术当中,以情理景完美统一的方式表现出来了。

6、《登飞来峰》

宋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

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

自缘身在最高层。

注释:

飞来峰:就是浙江绍兴城外的宝林山。

四上古诗
篇三:形容一年又一年的诗句

古诗二首 《百忧集行》、 《浪淘沙》其二

教学目标:1、有感情的朗读古诗,并能背诵古诗。

2、理解古诗的意思,感受两首诗中所描写的不同意境。

3、引导学生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即用描写景物或事物,来表达自己想要说明的道理。

教学重点:有感情的朗读故事,背诵古诗,理解两首诗所表达的不同的意境。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学习作者用描写景物或实物来表达自己想要说明的道理的写作方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读古诗,读准字音。

二,学习第一首《百忧集行》

1、介绍诗人:杜甫有“诗圣”的美名。

2、学习古诗

“百忧集行”哪句能直接点明了诗圣在会议年少之时?

最能体现杜甫在年少之时体魄强健的诗是哪一句?

“庭前八月梨枣熟”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幅怎样的景呢?形容一年又一年的诗句。

“一日上树能千回”采用了夸张的手法,充分表现了诗人年轻时的精力充沛。

三、学习第二首《浪淘沙》其二

同学们,你们见过大海吗?在你的印象当中大海是什么样子的?(生畅所欲言)出示大海的图片,让学生感受到大海的辽阔。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唐代诗人白居易的《浪淘沙》,看看大诗人笔下的大海是怎样一种景致。板书课题: 浪淘沙

1、学习古诗

同学们朗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

抽学生朗读古诗,学生相互评议,读准字音。

2、再次的朗读古诗,体会诗句的意思,可以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交流。 交流诗句的意思,教师适时进行引导点播,让学生能够更好的体会古诗所描写的意境。

师:首句“白浪茫茫与海连”,一下子就把我们带入了一个浩大雄浑的意境当中:一望无际的 大海上,波涛汹涌,白色的浪花一朵连着一朵,翻滚着澎湃着,举目望去,海的近处是天,天的近处是海,海天连成一片,令人心境开阔。仅仅七个字就刻画出如此博大壮美的画面。

生反复朗读体会,展开想象的翅膀,感受诗中所表达的意境。

“平沙浩浩四无边”这句诗是说水中间的田地十分辽阔,也是看不到尽头。此句与首句呼应,令人心中更觉宽阔。

“暮去朝来淘不住,遂令东海变桑田”海水每天从朝霞升起至夜幕降落都不停的推涌着大地,就致使浩瀚无际的东海变成令人赞叹的桑田。

学生自由学习古诗,朗读古诗,在学习小组中交流自己的学习体会,也可以把这首诗和以前学过的有关水的古诗相比较,看看有什么不同,从而让学生感受《浪淘沙》所表达的波涛汹涌、辽阔壮观的大海景致。

3、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让学生感受到诗句文字的美感,诗文的前两句意境雄浑,对仗工整,读起来气势磅礴,引导学生反复诵读,体会意境。

4、小结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唐代诗人白居易的《浪淘沙》,生动地再现了波涛汹涌、辽阔壮观的大海景致,同时我们也要学习作者用描写景物或事物,来表达自己要说明的道理的这种写作方法。

第三单元古诗

教学目标

1、感受我国古代进步诗人热爱祖国大好河山,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操。

2、诵读诗句,并能正确理解诗句。

3、理解陆游在《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重点与难点

重点:逐字逐句地理解诗的意思,边读边想象诗歌描写的情景;

难点:理解陆游在《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指导学习《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1)理解课题,简介陆游及有关的背景知识。

(2)逐句理解。

理解第1句。“三万里”形容黄河的长

形容一年又一年的诗句

http://m.myl5520.com/youxiuzuowen/106156.html

展开更多 50 %)
分享

热门关注

初一写人作文550字作文(锦集5篇)

写人作文

600字写人作文初一【汇编三篇】

写人作文

写人作文850字初一精选5篇

写人作文

初一写人作文650字作文范文(通用3篇)

写人作文

写人作文范文(精选21篇)

写人作文

五年级优秀写人作文250字范文(精选六篇)

写人作文

五年级写人作文范文(通用4篇)

写人作文

五年级下册写人作文范文(精选5篇)

写人作文

450字五年级写人作文范文(通用4篇)

写人作文

400字五年级写人作文(合集三篇)

写人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