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初二

2022-09-01   来源:物理试题

篇一:物理初二

人教版初二上册物理知识点归纳

  学习物理不仅能学习到物理知识,提高生活的能力,而且能学到一些研究问题的方法,小编为大家归纳了人教版初二上册物理知识点,希望大家能好好复习,期末考试考出好成绩。

八年级(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复习归纳

  第一章 机械运动

  常考点

  1.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另一个物体位置改变(关键抓住五个字“位置的变化”)

  2.运动的描述

  参照物:描述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时选定的标准物体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选不同的参照物,对运动的描述可能不同

  3.运动的分类

  匀速直线运动:沿直线运动,速度大小保持不变;变速直线运动:沿直线运动,速度大小改变。

  4.比较快慢方法: 时间相同看路程,路程长的快;路程相同看时间,时间短的快

  5.速度(常考点)

  物理意义: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定义: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公式:v=s/t

  单位:m/s、 km/h;关系:1 m/s=3.6 km/h; 1 km/h=1/3.6m/s

  6.匀速直线运动

  特点:任意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都相等

  公式:v=s/t 速度与时间路程变化无关

  7.描述运动的快慢

  平均速度 物理意义:反映物体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的快慢 公式: v=s/t

  8平均速度的测量

  原理: v=s/t 工具:刻度尺、秒表 需测物理量:路程s;时间t

  注意:一定说明是哪一段路程(或哪一段时间)

  9.路程时间图像 速度时间图象

  第二章 声现象

  一、 声音的发生与传播

  常考点

  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用手按住发音的音叉,发音也停止,该现象说明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振动的物体叫声源。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在空气中,声音以看不见的声波来传播,声波到达人耳,引起鼓膜振动,人就听到声音。

  3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没有空气,所以登上月球的宇航员们即使相距很近也要靠无线电话交谈,因为无线电波在真空中也能传播。

  4、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简称声速。一般情况下,v固>v液>v气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5、回声是由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而形成的。如果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s以上人耳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来,此时障碍物到听者的距离至少为17m。在屋子里谈话比在旷野里听起来响亮,原因是屋子空间比较小造成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不足0.1s 最终回声和原声混合在一起使原声加强。

  利用:利用回声可以测定海底深度、冰山距离、敌方潜水艇的远近测量中要先知道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测量方法是:测出发出声音到受到反射回来的声音讯号的时间t,查出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v,则发声点距物体S=vt/2。

  二、我们怎样听到声音

  常考点

  1、声音在耳朵里的传播途径: 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振动,这种振动经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人就听到了声音.

  2、骨传导:声音的传导不仅仅可以用耳朵,还可以经头骨、颌骨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这种声音的传导方式叫做骨传导。一些失去听力的人可以用这种方法听到声音。

  3、双耳效应:人有两只耳朵,而不是一只。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其他特征也就不同。这些差异就是判断声源方向的重要基础。这就是双耳效应.

  三、声音的三个特性

  1、音调:人感觉到的声音的高低。音调跟发声体振动频率有关系,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物体在1s振动的次数叫频率,物体振动越快 频率越高。频率单位次/秒又记作Hz 。。

  2、响度:人耳感受到的声音的大小。响度跟发生体的振幅和距发声距离的远近有关。物体在振动时,偏离原来位置的最大距离叫振幅。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增大响度的主要方法是:减小声音的发散。

  3、音色:由物体本身决定。人们根据音色能够辨别乐器或区分人。

  4、区分乐音三要素:闻声知人——依据不同人的音色来判定;高声大叫——指响度;高音歌唱家——指音调。

  四、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常考点

  1、物理学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的杂乱无章的振动发出的声音;环境保护的角度噪声是指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

  2、人们用分贝(dB)来划分声音等级;听觉下限0dB;为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不超过90dB;为保证工作学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70dB;为保证休息和睡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50dB。

  3、减弱噪声的方法: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五、声的利用

  常考点

  可以利用声来传播信息和传递能量。(选择题)

  第三章 物态变化

  一、温度

  温度计的原理: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进行工作。

  常用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使用前:观察它的量程,判断是否适合待测物体的温度;并认清温度计的分度值,以便准确读数。使用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中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二、物态变化

  常考点

  1、熔化和凝固

  ① 熔化:

  晶体物质:海波、冰、石英水晶、 非晶体物质:松香、石蜡玻璃、沥青、蜂蜡食盐、明矾、奈、各种金属

  熔化图象:

  熔化特点:固液共存,吸热,温度不变 熔化特点:吸热,先变软变稀,最后变为液态,温度不断上升。

  熔化的条件:⑴ 达到熔点。⑵ 继续吸热。

  ② 凝固 :

  定义 :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 叫凝固。

  凝固图象:

  凝固特点:固液共存,放热,温度不变 凝固特点:放热,逐渐变稠、变黏、变硬、最后成固体,温度不断降低。

  凝固点 :晶体凝固时的温度。 同种物质的熔点、凝固点相同。

  凝固的条件:⑴ 达到凝固点。⑵ 继续放热。

  2、汽化和液化:

  ① 汽化:

  定义: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

  定义: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并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 叫蒸发。

  影响因素:⑴液体的温度;⑵液体的表面积 ⑶液体表面空气的流动。

  作用:蒸发 吸 热(吸外界或自身的热量),具有制冷作用。

  定义: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沸 点: 液体沸腾时的温度。

  沸腾条件:⑴达到沸点。⑵继续吸热

  沸点与气压的关系: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

  ② 液化:

  定义: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 叫液化。

  方法:⑴ 降低温度;⑵ 压缩体积。

  好处:体积缩小便于运输。

  作用:液化 放 热

  3、升华和凝华:

  ①升华 定义: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吸 热,易升华的物质有:碘、冰、干冰、樟脑、钨。

  ②凝华 定义: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放 热

  ☆要使洗过的衣服尽快干,请写出四种有效的方法。

  ⑴将衣服展开,增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⑵将衣服挂在通风处。⑶将衣服挂在阳光下或温度教高处。⑷将衣服脱水(拧干、甩干)。

  ☆解释“霜前冷雪后寒”?

  霜前冷:只有外界气温足够低,空气中水蒸气才能放热凝华成霜所以“霜前冷”。雪后寒:化雪是熔化过程,吸热所以“雪后寒”。

  第四章 光现象

  一、光的直线传播

  1、光源:定义: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分类:自然光源,如 太阳、萤火虫;人造光源,如 篝火、蜡烛、油灯、电灯。月亮 本身不会发光,它不是光源。

  2、规律: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3、光线是由一小束光抽象而建立的理想物理模型,建立理想物理模型是研究物理的常用方法之一。

  ☆为什么在有雾的天气里,可以看到从汽车头灯射出的光束是直的?

  答: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光在传播过程中,部分光遇到雾发生漫反射,射入人眼,人能看到光的直线传播。

  ☆早晨,看到刚从地平线升起的太阳的位置比实际位置 高 ,该现象说明:光在非均匀介质中不是沿直线传播的。

  4、应用及现象:

  ① 激光准直。

  ②影子的形成:光在传播过程中,

  遇到不透明的物体,在物体的后面形成黑色区域即影子。

  ③日食月食的形成:当地球 在中间时可形成月食。

  如图:在月球后1的位置可看到日全食,在2的位置看到日偏食,在3的位置看到日环食。

  ④ 小孔成像:小孔成像实验早在《墨经》中就有记载小孔成像成倒立的实像,其像的形状与孔的形状无 关。

  5、光速:

  光在真空中速度C=3×108m/s=3×105km/s;光在空气中速度约为3×108m/s。光在水中速度为真空中光速的3/4,在玻璃中速度为真空中速度的2/3 。

  二、光的反射

  1、定义: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表面时,一部分光被反射回原来介质的现象叫光的反射。

  2、反射定律:三线同面,法线居中,两角相等,光路可逆.即: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于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光的反射过程中光路是可逆的。

  3、分类:

  ⑴ 镜面反射:

  定义:射到物面上的平行光反射后仍然平行

  条件:反射面 平滑。

  应用:迎着太阳看平静的水面,特别亮。黑板“反光”等,都是因为发生了镜面反射

  ⑵ 漫反射:

  定义:射到物面上的平行光反射后向着不同的方向 ,每条光线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条件:反射面凹凸不平。

  应用:能从各个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由于光射到物体上发生漫反射的缘故。

  ☆请各举一例说明光的反射作用对人们生活、生产的利与弊。

  ⑴有利:生活中用平面镜观察面容;我们能看到的大多数物体是由于物体反射光进入我们眼睛。

  ⑵有弊:黑板反光;城市高大的楼房的玻璃幕墙、釉面砖墙反光造成光污染。

  ☆把桌子放在教室中间,我们从各个方向能看到它原因是:光在桌子上发生了漫反射。

  4、面镜:

  ⑴平面镜:

  成像特点:等大,等距,垂直,虚像

  ①像、物大小相等;②像、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③像、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④物体在平面镜里所成的像是虚像。

  成像原理:光的反射定理; 作用:成像、 改变光路

  实像和虚像:

  实像:实际光线会聚点所成的像

  虚像:反射光线反向延长线的会聚点所成的像

  ⑵球面镜:

  定义:用球面的 内 表面作反射面。

  性质:凹镜能把射向它的平行光线 会聚在一点;从焦点射向凹镜的反射光是平行光

  应 用:太阳灶、手电筒、汽车头灯

  定义: 用球面的 外 表面做反射面。

  性质: 凸镜对光线起发散作用。凸镜所成的象是缩小的虚像

  应用: 汽车后视镜

  ☆在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我们常用平板玻璃、直尺、蜡烛进行实验,其中选用两根相同蜡烛的目的是:便于确定成像的位置和比较像和物的大小。

  ☆ 汽车司机前的玻璃不是竖直的,而是上方向内倾斜,除了可以减小前进时受到的阻力外,从光学角度考虑这样做的好处是:使车内的物体的像成在司机视线上方,不影响司机看路面。汽车头灯安装在车头下部:可以使车前障碍物在路面形成较长的影子,便于司机及早发现。

  三、颜色及看不见的光

  1、白光的组成:红,橙,黄,绿,蓝,靛,紫.

  色光的三原色:红,绿,蓝. 混合之后为白光 颜料的三原色:红、黄、蓝。混合之后为黑色

  看不见的光:红外线, 紫外线;

  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

  一、光的折射

  1、定义: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会发生变化;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现象。

  2、光的折射定律:三线同面,法线居中,空气中角大,光路可逆

  ⑴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⑵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与法线两侧。

  ⑶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属于近法线折射。光从水中或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属于远法线折射。物理初二。光从空气垂直射入(或其他介质射出),折射角=入射角= 0 度。

  3、应用:从空气看水中的物体,或从水中看空气中的物体看到的是物体的虚像,看到的位置比实际位置 高

  ☆池水看起来比实际的 浅 是因为光从 水中斜射向 空气中时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蓝天白云在湖中形成倒影,水中鱼儿在“云中”自由穿行。这里我们看到的水中的白云是由 光的反射 而形成的 虚像 ,看到的鱼儿是由是由光的折射而形成的 虚像 。

  二、透镜

  1、 名词: 薄透镜:透镜的厚度远小于球面的半径。

  主光轴:通过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

  光心:(O)即薄透镜的中心。性质: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

  焦点(F):凸透镜能使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个点叫焦点。

  焦距(f):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

  2、 典型光路

  3、填表:

  三、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

  1、实验:实验时点燃蜡烛,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目的是: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中央。

  若在实验时,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都得不到像,可能得原因有:①蜡烛在焦点以内;②烛焰在焦点上③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④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稍大于焦距,成像在很远的地方,光具座的光屏无法移到该位置。

  2、实验结论:(凸透镜成像规律)F分虚实,2f大小,实倒虚正,

  物距 像的性质 像距 应用

  倒、正 放、缩 虚、实

  u>2f 倒立 缩小 实像 f

  f2f 幻灯机

  uu 放大镜

  3、对规律的进一步认识:

  ⑴u=f是成实像和虚象,正立像和倒立像,像物同侧和异侧的分界点。

  ⑵u=2f是像放大和缩小的分界点

  ⑶当像距大于物距时成放大的实像(或虚像),当像距小于物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⑷成实像时:

  ⑸成虚像时:

  四、眼睛和眼镜

  1、成像原理: 从物体发出的光线经过晶状体等一个综合的凸透镜在视网膜上行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分布在视网膜上的视神经细胞受到光的刺激,把这个信号传输给大脑,人就可以看到这个物体了。

  2、近视及远视的矫正:近视眼要戴凹透镜,远视眼要戴凸透镜.

  五、显微镜和望远镜

  1、显微镜:物理初二。显微镜镜筒的两端各有一组透镜,每组透镜的作用都相当于一个凸透镜,靠近眼睛的凸透镜叫做目镜,靠近被观察物体的凸透镜叫做物镜。来自被观察物体的光经过物镜后成一个放大的实像,道理就像投影仪的镜头成像一样;目镜的作用则像一个普通的放大镜,把这个像再放大一次。经过这两次放大作用,我们就可以看到肉眼看不见的小物体了。

  2、望远镜:有一种望远镜也是由两组凸透镜组成的。靠近眼睛的凸透镜叫做目镜,靠近被观察物体的凸透镜叫做物镜。我们能不能看清一个物体,它对我们的眼睛所成“视角”的大小十分重要。望远镜的物镜所成的像虽然比原来的物体小,但它离我们的眼睛很近,再加上目镜的放大作用,视角就可以变得很大

  第六章 质量与密度

  二、质量:

  1、定义: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

  2、单位:国际单位制:主单位kg ,常用单位:t g mg 对质量的感性认识:一枚大头针约80mg 一个苹果约 150g

  一头大象约 6t 一只鸡约2kg

  3、质量的理解:固体的质量不随物体的形态、状态、位置、温度 而改变,所以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

  4、测量:

  ⑴ 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测量工具:案秤、台秤、杆秤,实验室常用的测量工具托盘天平,也可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物重,再通过公式m=G/g计算出物体质量。

  ⑵ 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二十四个字:水平台上, 游码归零, 横梁平衡,左物右砝,先大后小, 横梁平衡.具体如下:

  ①“看”:观察天平的称量以及游码在标尺上的分度值。

  ②“放”: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

  ③“调”:调节天平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这时横梁平衡。

  ④“称”:把被测物体放在左盘里,用镊子向右盘里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横梁恢复平衡。

  ⑤“记”:被测物体的质量=盘中砝码总质量+ 游码在标尺上所对的刻度值

  ⑥注意事项:A 不能超过天平的称量;B 保持天平干燥、清洁。

  ⑶ 方法:A、直接测量:固体的质量B、特殊测量:液体的质量、微小质量。

  二、密度:

  1、定义: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2、公式: 变形

  3、单位:国际单位制:主单位kg/m3,常用单位g/cm3。这两个单位比较:g/cm3单位大。单位换算关系:1g/cm3=103kg/m3 1kg/m3=10-3g/cm3水的密度为1.0×103kg/m3,读作1.0×103千克每立方米,它表示物理意义是:1立方米的水的质量为1.0×103千克。

  4、理解密度公式

  ⑴同种材料,同种物质,ρ不变,m与 V成正比; 物体的密度ρ与物体的质量、体积、形状无关,但与质量和体积的比值有关;密度随温度、压强、状态等改变而改变,不同物质密度一般不同,所以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⑵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密度ρ与体积成反比;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密度ρ与质量成正比。

  5、图象:左图所示:ρ甲>ρ乙

  6、测体积——量筒(量杯)

  ⑴用途:测量液体体积(间接地可测固体体积)。

  ⑵使用方法:“看”:单位:毫升(ml)=厘米3 ( cm3 ) 量程、分度值。“放”:放在水平台上。“读”:量筒里地水面是凹形的,读数时,视线要和凹面的底部相平。

  7、测固体的密度:

  说明:在测不规则固体体积时,采用排液法测量,这里采用了一种科学方法等效代替法。

  8、测液体密度:

  ⑴ 原理:ρ=m/V

  ⑵ 方法:①用天平测液体和烧杯的总质量m1 ;②把烧杯中的液体倒入量筒中一部分,读出量筒内液体的体积V;③称出烧杯和杯中剩余液体的质量m2 ;④得出液体的密度ρ=(m1-m2)/ V

  9、密度的应用:

  ⑴鉴别物质:密度是物质的特性之一,不同物质密度一般不同,可用密度鉴别物质。

  ⑵求质量:由于条件限制,有些物体体积容易测量但不便测量质量用公式m=ρV算出它的质量。

  ⑶求体积:由于条件限制,有些物体质量容易测量但不便测量体积用公式V=m/ρ算出它的体积。

  ⑷判断空心实心:

  例如: 体积是 5×10-3m3 的铁球, 测得其质量是 25kg, 试判断此球是空心的还是实心的。 (ρ 铁=7.8×103kg/m3) 分析:利用密度判断物体空、实心情况有下列几种方法:

  (1)用公式ρ 物体=m/V 求物体的平均密度,若ρ 物体=ρ 物质为实心,ρ 物体<ρ 物质为空心。

  (2)用公式 V 物质=m/ρ 求出物体中含物质的体积,若 V 物质=V 实际为实心,V 物质 < V 实际为空心。

  (3)用公式 m 物质=ρ V 求出物体中含物质的质量,若 m 物质=m 实际为实心,m 物质 > m 实际为空心。

  这三种方法用其中任何一种都可以判断出球是实心的还是空心的,但如果题目要求的是空心部分的体积,则用第 二种方法更简便些。

  初中知识点总结小编精心推荐初一知识点 | 初二知识点 | 初三知识点 | 中考知识点

篇二:物理初二

初二上学期物理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

  马上期末考试,同学们应该多巩固知识,考个好成绩,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二上学期物理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欢迎阅读,仅供参考,更多内容请关注(01hn.com)。

  初二上学期物理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

  一、单选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多选、不选或错选均不得分.)

  1.陶瓷已经是广西藤县的特色产业,陶瓷工业园生产的陶质砖与瓷质砖是致密程度不同,

  有经验的师傅通过敲敲听听声音就能分别,依据是( )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频率

  2. 小明早上走路上学校5min走了0.3km后进商店买东西用了4min,然后继续赶路用11min

  走了0.9km到学校,小明的去学校的平均速度是( ):

  A. 1m/s B. 1km/s

  C. 1km/min D. 1km/h

  3. 梧州的人工宝石享誉世界,某同学参观宝石展的时候阳光下的宝石更加靓丽了,他发现

  在某一宝石成品的旁边有彩色的光带,这属于( )

  A.宝石发光 B. 宝石反射的光

  C.光的折射 D.平面镜成像

  4.小英同学坐车到野外去春游,行车的过程中,当她向窗外看的时候发觉青山都向后退,那

  么她选择的参照物是( )

  A.小霖同学 B.小英同学坐的车子

  C.山 D.另一辆车子

  5.下列物理知识能解释成语“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坐井观天所见甚小”的是( )

  A.光的折射 B.凸透镜成像

  C.光的反射 D.光的直线传播

  6.梧州冬天的清晨,有时郊外草地上会出现一层白白的东西,太阳出来后一会就变成水了,

  最后不见了,它经历了怎样的物态变化( )

  A.液化-气化-升华 B.汽化-升华-凝固

  C.凝华 -熔化-气化 D.升华-熔化-凝华

  7.如图一是某同学测量一块木板的长度,他的测量结果是( )

  A.3.81 dm B.38.1cm

  C.38.1mm  D.0.381m

  8.如图二所示,是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所得的图像,物距与焦距的关系是( )

  A.小于一倍焦距 B.大于两倍焦距

  C.等于两倍焦距 D.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两倍焦距

  9.赵奶奶借有的邻居10kg的油,她想给邻居还油时,想用标着10L的罐子装油,请问她

  用这个罐子装满油够还了吗?那么该罐子能装多少千克的油?(ρ油=0.9×103)( )

  A 不够 9kg B 不够 10kg

  C 够 9kg D 够 10kg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使用温度计首先看清它的量程

  B.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后就可以读数了

  C.体温计的玻璃泡和直管之间的管做得很细

  D. 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中的液柱的液面相平

  11.下列是关于天平的使用方法正确的是( )

  A.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就可调节横梁上的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

  B.从砝码盒中提取砝码时,必须用镊子夹取

  C.天平横梁平衡后,托盘可以互换。

  D.判断天平横梁是否平衡时,一定要等到指针完全静止下来。

  12.如图四所示,量筒的读数方法正确的是( )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6分)

  13.藤县有东方狮王之称,舞狮运动员在打鼓时产生的声音是由于 产生的。狮子在 高

  桩上表演时,为了避免免影响了舞狮我们要把手机关机或者调成震动目的是为了 .

  14.小芳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凸透镜的焦距是8cm,那么要想在光屏上得到

  一个倒立的,放大的实像时物距与焦距的关系是 .应用了这一原理的是 .

  15. 小花在探究物质的密度实验中,她调节好天平后按图四中的 A,B,C顺序进行实验,

  根据图中所示可知道量筒中盐水的质量是 . 盐水的密度是 .

  16 小芳爸爸接她放学回家的时候,倒车入库时倒车雷达能准确的告诉他距离障碍物有多

  远,这是因为声音能 ,晚上小芳想在家里好好复习今天的内容,可是讨厌的蚊

  子的声音总是那么刺耳, 这是因为蚊子的 高。

  17早上同学们起床都喜欢照照镜子,已知小花同学身高1.4m,那么她在1.2m高的镜子

  前3米处看到自己的全身像,那么她在镜子中的像高 米,她与她的像距离是

  米。

  18.现在很多家庭都装有防盗门,防盗门上有个“猫眼”有人敲门时在里面的人能通过猫眼

  看见外面的人,而且是一个正立,缩小的像。但是外面的人通过猫眼却看不见里面的人,

  你认为“猫眼”是由 和 组成的。

  19如图五水中的小老鼠想到游泳池中间去因为它看到池底觉得

  水很“浅”,实际上它看到的池底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

  像(选填“虚”或“实”);有经验的老鼠妈妈立刻提醒小老

  鼠不要去,因为它知道实际的池底比所看到的“池底”更

  (选填“深”或“浅”)。 图五

  20 蒸馏酒在我国历史久远,蒸馏个过程是将酿酒的原料经过发酵后放在蒸馏器件上进行

  蒸馏,发酵原料中的酒精发生 形成酒精蒸汽,再将其输入管道后酒精蒸汽

  出来的便是液体酒精(填物态变化)

  三、作图与实验探究题(21、22小题各4分,23小题11分,24小题11分,共34分)

  21.如图六所示经过平面镜的一束光线,与水平面的夹角是600与镜面的夹角是300,

  请完成光束经过的大致径迹。

  22.如图七所示,点光源s发出的两束光线,请完成光束经过的大致径迹。

  23.小明在探究“水的沸腾”实验中:

  (1)实验装置如图八所示,他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是    .是若操作正确无误,根据图

  八可知, 此时烧杯中水的实际温度是 _________℃。

  (2)下表是本实验过程中不同时刻的温度记录,小明由于粗心大意漏记了一个实验数据,

  你认为漏记的数据是    ℃,你这样判断的依据是    .那么水的沸点偏

  低可能的原因是当地的大气压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1标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温度/℃ 88 90 92 94 96 98 98 98

  准大气压。

  (3)图九中 属

  于沸腾的现象,那么你

  看到的沸腾现象是: 水的沸腾是一种 现象,在沸腾的过程中。酒精灯

  要 .实验结束时小明能用嘴巴直接吹灭酒精灯吗? 。

  (4)小明在实验时发现沸腾时有大量的“白雾”冒出,但是在另一个实验室的小花在沸腾

  时却发现只有少量的“白雾”这是什么原因呢? 。

  24.小刚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实验过程如下:

  (1)实验前要调整烛焰的焰心、透镜的光心、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目是 .蜡烛

  放在B点的位置移动光屏刚好得到一个倒立

  等大的实像,那么凸透镜的焦距是 厘米

  (2) 如图十,当把凸透镜固定在50cm刻度线位

  置,蜡烛固定在25cm刻度线位置时,光屏

  应在 (选填“C”、“D”或“E”)区域内

  左右移动,才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 (

  选填“放大”或“缩小”)倒立的实像, 是

  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要观察洋葱的内部结构我们要用到 .

  (3)如果保持光屏的位置不变,把蜡烛向右移动一小段距离时,要想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

  像,应该在凸透镜和蜡烛之间放置一个焦距适当的 .(选填“凸透镜”或“凹透

  镜”)

  才能实现。 (选填“近视”或“远视”)眼就是利用这种透镜矫正的.小刚的

  爸爸因为看不清楚远点的东西所以佩戴了眼镜,他爸爸的眼镜对光有 作用,

  (4)小刚同学放学回家的路上,经过垃圾堆放站时发现垃圾堆里面有很亮的光斑,走近一

  看原来是透明矿泉水瓶中有水相当于一个 .他想回学校的时候除了告诉同学们

  这是浪费之外还很危险,因为它对太阳光有 的作用,有可能会引起火灾。

  四、论述计算题(24小题6分,25小题12分共18分)

  25.下表是由南宁东站驶往广州南站的动车d2361列车的运行时刻表

  车次 站次 站名 到达时间 开车时间 运行时间 天数 里程

  D2361 1 南宁东

  始发站 12:35 0分 当天 0km

  D2361 5 藤县

  14:34 14:36 1小时59分 当天 292km

  D2361 6 梧州南

  14:49 14:53 2小时14分 当天 317km

  D2361 9 广州南

  16:39 终点站 4小时4分 当天 563km

  根据列车运行时刻表回答下列问题

  (1)列车由南宁南站驶往广州南站的全程平均速度是多少?

  (2)南宁到藤县的平均速度和梧州南到广州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26. 现有一个物块A只标了10cm3,小明想知道它的质量和密度,可是他发现实验室的实验

  桌上的唯一的测量工具天平却没有砝码,只有两个形状规则的木块,一个标有200cm3,

  178cm3,水,还有一个空瓶子,他调节好天平平衡后按如下步骤

  进行:

  a先把空瓶放在天平上,再放200cm3的木块当砝码发现天平刚好平衡,

  b.然后把空瓶装满水再放到天平上把两个木块放上去刚好平衡,

  c.他把木块拿下去换上放物块A,发现物块A偏高,在物块A那边再加一个200cm3的木

  块天平刚好平衡.(ρ木=0.5×103kg/m3)

  求:(1)空瓶的容积

  (2)物块A的质量

  (3)物块A的密度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期末测试卷(答卷)

  题 号 一 二 三 四 总 分

  得 分

  得分 评卷人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c a c b d c c a a b d d

  得分 评卷人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6分)

  13.鼓面的震动 、在声源处减弱。 14. 大于8cm小于16 cm、投影仪(幻灯机)。

  15. 111g 、 1.11g/cm3 。 16传递信息 、 音调

  17. 1.4、 6 。 18.凸透镜 、 凹透镜 。

  19.虚、深 、 20. 汽化、 液化 .

  得分 评卷人

  三、作图与实验探究题(21、22小题各4分,23小题11分,24小题11分,共30分)

  21.                  22.

  23.(1) 94, 机械停表 ,(2) 98 , 水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 , 小于

  (3) 乙 , 剧烈的气化现象,继续加热 ,不能 。

  (4) 小明的实验室比小花的实验室温度低 (2分)

  24.(1) 使实像成在光屏中心 , 10 。

  (2) D 、 缩小 , 照相机 , 显微镜 。

  (3) 凸透镜 , 远视眼, 发散 。

  (4) 凸透镜 , 会聚 。(每空1分)

  得分 评卷人

  四、论述计算题(25小题6分,26小题12分共18分)

  25.解:(1)南宁南站到广州南站的全程平均速度

  V=s/t=563km/4.1h=137.3km/h (2分)

  (2)南宁到藤县的平均速度

  V=s/t=292km/2h=146km/h (2分)

  梧州南到广州的平均速度

  V=s/t= (2分)

  26.解:(1)M水=m木

  =(1.78×10-4m3×0.5×103kg/m3 (3分)

  =0.089kg

  空瓶的容积等于水的体积

  V瓶=v水=m水/ρ水

  =0.089kg/1×103kg/m3 (3分)

  =8.9×10-4m3

  (2)物块A的质量ma=M水 =1.78×10-4m3×0.5×103kg/m3 (3分)

  =0.089kg

  (3)物块A的密度ρa =m a/va=0.089kg/1×10-5m3=8.9×103kg/m3 (3分)

  本内容由八年级上册试卷栏目提供,想查看更多内容可继续浏览初二上学期试题栏目。

物理初二

http://m.myl5520.com/shitiku/251018.html

展开更多 50 %)
分享

热门关注

光现象物理试题的范文汇总七篇

物理试题

高一物理试题精选三篇

物理试题

理科二模物理试题范文五篇

物理试题

九年级物理试题附答案(锦集5篇)

物理试题

初中生物理试题六篇

物理试题

初三上学期物理试题汇编4篇

物理试题

九年级物理试题范文(精选四篇)

物理试题

初三物理试题及答案(合集5篇)

物理试题

初中物理试题【3篇】

物理试题

初中物理试题及答案范文(精选七篇)

物理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