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叹英年早逝的诗句

2018-02-07   来源:唐代诗词鉴赏

好大学唐诗宋词人文解读2
篇一:感叹英年早逝的诗句

第四周 人生在世不称意

1以科举时“凡八叉手而入韵成”闻名,却屡次帮助周围考生答题而屡第不中的唐代文人是?

A、 温庭筠;B、韦庄;C、李商隐;D、杜牧;

2“贬谪”是中国古代士大夫仕途上的一个现象,贬谪与文学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这一关系的起源至晚来自于?

A、 司马相如;B、屈原;C、宋玉;D、司马迁;

3韩愈于元和14年(公元819年)被贬至潮州,他的贬谪缘由何事而起?

A、卷入政治党派斗争;B、反对迎送佛骨触怒皇帝;

C、在任官位时贪污受贿;D、提出变法触及利益方权利;

4位列唐宋八大家之首,被誉为“文起八代之衰”的文人是?

A、白居易;B、刘禹锡;C、柳宗元;D、韩愈;

5金代著名诗人元好问对唐代一诗人作如下评价:“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该诗人因用典颇深而使宋代初期蔚然形成“西昆体”诗风。请问该唐代诗人是?

A、 李商隐;B、杜牧;C、李贺;D、温庭筠;

6目前现存最早的宫怨诗是?

A、班婕妤《怨歌行》;B、王昌龄《长信秋词》;

C、谢朓《玉阶怨》;D、刘长卿《长门怨》;

7晚唐诗人罗隐“十上不第”,屡次参加科举而失败,其原因是?

A、才学有限,考不上科举;B、长相丑陋,性格狂妄而得罪考官;

C、体弱多病,不堪长途跋涉进京;D、在科举考场上营私舞弊;

8白居易在《思旧》一诗中写道:“退之服硫磺,一病讫不痊。徽之炼秋石,未老身溘然。”从这几句描写中可以看出,韩愈(字退之)和元稹(字微之)的死因是由于?

A、服用仙丹;B、服毒自杀;C、伤风感染;D、消化不良;

9唐代的南方文学与屈原骚辞文学中的怨愤精神一脉相承。在屈原的作品中,常通过一些意象表达作者感情。以下哪一种植物常为屈原所引用以表达淑世爱国的情怀?

A、兰花;B、莲花;C、菊花;D、牡丹;

10从罗隐《嘲钟陵妓云英》一诗流传下来的成语典故是?

A、 白头如新;B、云英未嫁;C、咄咄怪事;D、长袖善舞;

11李商隐一直受到令狐楚的赏识,而在李商隐考上科举后不久,令狐楚因病去世,因此李商隐失去了凭依,于是他于次年到泾州(今甘肃泾川县)入泾原节度使王茂元幕并娶了他的女儿。这件事情使李商隐踩到了哪个“雷区”?

A、 永贞革新;B、白马驿之祸;C、牛李党争;D、黄巢起义;

12著名诗人杜甫在《登岳阳楼》写下了“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实际表达了他怎样的痛苦与无奈?

A、 病痛折磨;B、忧国忧民;C、怀才不遇;D、相思之苦;

13身世、家事、时事的不幸造就李商隐诗歌的独一无二。种种的不幸带给李商隐诗歌怎样的特点?

A、对孤寂生活的感慨;B、同情社会中的弱势群体;

C、关注生命表达人性;D、积极向上的处世原则;

14李商隐是集诸多忧郁情感于一身的唐代著名诗人,他的以下哪句叙述表达出他对身世的忧郁心情?

A、天荒地变心虽折,若比伤春意未多。;B、四海无可归之地,九族无可依之亲。;

C、古人常叹知己少,况我沦贱艰虞多。;D、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15洪迈总结的人生的“四大悲事”是?

A、 寡妇携子;B、将军被擒 ;C、宫女失宠 ;D、举子落第;

16“唐宋八大家”之一韩愈的《柳子厚墓志铭》广为人知,在这篇墓志铭中涉及到柳宗元一生的哪些方面?

A、 书法;B、友情;C、政事;D、文学;

17在面对科举落第后,落第的举子可能会作出哪些选择?

A、归隐;B、再考;C、入幕;D、浪迹;

18唐宋贬谪文人的被贬之处多位于以下哪些地区?

A、 湖湘;B、江南;C、辽东;D、巴蜀;

第五周 人生几回伤往事

1贾谊是怀古咏史作品“士不遇”的抒情对象代表,他是哪个时期的名士?

A、先秦;B、汉代;C、唐代;D、宋代;

2“乌江亭”与下列哪位历史人物有关?

A、陈胜;B、项羽;C、刘邦;D、韩信;

3唐朝国力由盛转衰的标志性事件是?

A、玄武门之变;B、安史之乱;C、永贞革新;D、牛李党争;

4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曾作出“眼界始大,感慨遂深”的评价,这一评价是针对哪位词人的?

A、温庭筠;B、李煜;C、苏轼;D、李清照;

5杜甫的《过华清宫绝句》“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是历代吟咏“明皇贵妃”题材中的佳作。这首诗歌表达出对李杨爱情题材哪一方面的反思?

A、借明皇治国之弊讽喻时政;B、对忠臣良将的追忆;

C、对百姓生活穷苦的同情;D、对杨妃女色误国的认定;

6在中国古代,与某一历史人物密切相关的遗迹通常会成为文人咏史怀古的抒情对象。其中“青冢”的遗迹与哪位中国古代女性有关?

A、西施;B、杨贵妃;C、王昭君;D、貂蝉;

7金陵盛衰的转折点是以哪件事件为标志?

A、永嘉之乱;B、陈朝灭亡;C、安史之乱;D、南唐灭亡;

8杜牧的《过华清宫绝句》,反映出作者对李杨爱情故事怎样的反思?感叹英年早逝的诗句。

A、借明皇治国之弊讽喻时政;B、对杨贵妃女色误国的认定;

C、对忠臣良将的追忆;D、对自身不幸感情生活的寄托;

9昭君形象在诗人诗歌中呈现着很多种形象,传达着许多种诗人的观念,当被作为一种政治象征,传达人生层面时,表征的是一种怎样的观念?

A、南北地域之别;B、严华夷之辨;C、民族团结;D、借“宫怨”抒“士不遇”情怀;

浙江省2016年10月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卷
篇二:感叹英年早逝的诗句

浙江省2016年10月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題3分,共48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要求的,

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下列加点字读音全正确的一项是

A. 遒劲(jìng) 污渍(zì) 绦虫(tiáo) 三省吾身(xǐng) ....

B. 拓片(tà) 吮吸(yǔn) 颀长(qí) 断壁残垣(yuán) ....

C. 桑葚(shân) 纤细(xiān) 睥睨(pì) 苦心孤诣(yì) ....

D. 蒙骗(mēng) 湍流(tuān) 绮丽(qǐ) 载歌载舞(zǎi) ...

解析:选C。 A项,绦虫tāo; B项,吮吸shǔn; D项,载歌载舞zài。

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旧城改造规划融入海棉城市理念,有助于城市水资源短缺与内涝问题的解决。

B. 杨师傅微微地喘息着,面颊腊黄,嘴唇苍白干燥,唯有那深沉的眸子依然光亮。

C. 这条消息的浏览量超过了7100人次,网友跟贴呼吁要理性爱国,摒弃狭隘心理。

D. 中国女排在高潮与低谷的颠簸中,意志坚定,不骄不躁,一次次带给我们惊喜与感动。

解析:选D A项,海绵; B项,腊黄; C项,跟帖。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 作为洞察未来战场的“千里眼”,量子雷达的出现掀起了各国变革雷达技术的热潮。 ..

B. 为消除过多强调死记硬背的积弊,历史新教材在设计上更注重学生的思考与体验。 ..

C. 展出的90幅图片、32件实物,生动反映了子弟兵在抗洪救灾中的中流砥柱的作用。 ....

D. 回顾丁俊晖的晋级之路,不难发现他的状态与日俱增,这次夺冠的希望越来越大。 ....

解析:选D。“与日俱增”随着时间一天天地增长。形容不断增长。用作数量、程度的变化,此处不当。

4.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只有透过现象的迷雾,避免主观臆断,才能发现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

B. 国家京剧院文武老生李阳鸣今年6月因病英年早逝的不幸消息令人惋惜。

C. 从屈原、杜甫到鲁迅、巴金,他们体现了我国传统的爱国情怀让人感佩不已。

D. 站在泰山山峰顶俯瞰大地,无不使人感叹祖国河山的壮美和大自然的神工鬼力。

解析:选A。 B项,搭配不当,“消息令人惋惜”;C项,“体现了„„爱国情怀让人感佩不已”句式杂糅;

D项,“无不使人”否定不当。

5. 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文学里若描写山川的秀美,星月的光辉,那必是应它们曾给人的灵魂以力量;文学里若描写华灯照夜的

咖啡店,“为秋风所破的茅屋”,那必是因为人的灵魂曾为它们所骚扰;文学里若描写人的“健饭”“囚首垢面”,那必是因为那些事有关于他的灵魂的历史:总之,文学所要写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 只是人的灵魂的小说,其余都是配角而已

B. 只是人的灵魂的小说,其余都是背景而已

C. 只是人的灵魂的的戏剧,其余都是背景而已

D. 只是人的灵魂的的戏剧,其余都是配角而已

解析:选C

6. 对下面的一段文字的主要内容,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一项对国内109所大学5.51万名毕业生求职意向的调查显示,排名靠前的4个城市为杭州、昆明、合肥

和成都,全是二线城市,而期望留在“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的人数占33.9%。二线城市由于环境比较舒适、生活节奏相对较慢、新兴行业发展迅速等因素,受到大学生的青睐。另据相关统计,清华大学学生有意向到北京以外地区就业的人数已经连续3年超过50%,而在10年前,选择原意留在北京工作的占80%左右。

A. 大学生就业倾向于二线城市。 B. 二线城市就业优势日益呈现。

C. 大学生就业逃离“北上广深” D. 清华大学学生多数愿离京就业。

解析:选A

7. 对下面一段文字的出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地方百里而可以王,王如施仁政於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

父史,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

A. 《论语》 B. 《孟子》 C. 《庄子》 D.《荀子》

解析:选B,选文内容与《寡人之于国也》相似。

8. 下列句子的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恐年岁之不我与 B.悟言一室之内

C.彼且奚适也 D.夫晋,何厌之有

解析:选B。 ABC三项皆为宾语前置,B为省略句。

9. 下列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

A.怒而飞,其翼如垂天之云。 —— (大鹏)愤怒地起飞,它的翅膀像挂在天边的云彩。

B.君子性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君子生下来没有特异之处,只是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C.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等到燕太子丹把荆卿刺秦当做计策,才加快祸患的到来。

D.此非曹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这不就是曹孟德被周瑜围困的地方吗?

解析:选D

10.对《长亭送别》(节选)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红云)姐姐不曾吃早饭,饮一口儿汤水。(旦云)红娘,甚么汤水咽得下!

[快活三]将来的酒共食,尝着似土和泥。假若便是土和泥,也有些土气息,泥滋味。

[朝天子]暖溶溶玉醅,白泠泠似水,多半是相思泪。眼面前茶饭怕不待要吃,恨塞满愁肠胃。“蜗角虚名,蝇头微利”,拆鸳鸯在两下里。一个这壁,一个那壁,一递一声长吁气。

A.“云”意思是道白,“旦”这里指正旦崔莺莺。“快活三”“朝天子”是曲牌名。

B.在长亭别筵上,美酒佳肴不如“土和泥”,反映了崔莺莺内心的痛苦和煎熬。

C.“相思泪”化用范仲淹的名句,典雅蕴藉;“这壁”“那壁”等口语活泼自然。

D. “蜗角虚名,蝇头虚利”,表现了崔莺莺清高自傲,看不上“虚名”“微利”。

解析:选D。“崔莺莺清高自傲,看不上”说法不对。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1-13题。

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丙寅三月之望。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敛赀财以送其行,哭声震动天地。缇骑按剑而前,问:“谁为哀者?”众不能堪,抶而仆之。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毛一鹭,公之逮所由使也;吴之民方痛心焉,于是乘其厉声以呵,则噪而相逐。中丞匿于溷藩以免。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曰颜佩韦、杨念如、马杰、沈扬、周文元,即今之傫然在墓者也。

然五人之当刑也,意气扬扬,呼中丞之名而詈之,谈笑以死。断头置城上,颜色不少变。有贤士大夫发五十金,买五人之头而函之,卒与尸合。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

(节选自《五人墓碑记》)

1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魏之私人毛一鹭 私人: 党羽

B. 吴之民方痛心焉 痛心:心疼

C. 意气扬扬 意气:神情

D. 颜色不少变 颜色:脸色

解析:选B。 “痛心”这里指“痛恨”。

12.下列句中,“之”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予犹记周公之被逮 .

A. 吾社之行为士先者 B. 为之声义 ..感叹英年早逝的诗句。

C. 然五人之当刑也 D. 呼中丞之名而詈之 ..

解析:选C。例句的“之”与C项都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A与D结构助词,的;B代词,他。

13.下列对选文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用饱含情感的笔触叙述了以五人为代表的民众与阉党斗争的经过。

B.选文叙议结合,“叙”突出五人的英勇,“议”强调五人之死的意义。

C.五人就义时的慷慨从容与毛一鹭躲在厕所逃命的丑态形成鲜明的对比。

D.作者逐一写出了五人名字,紧扣题目,表达了对五人“死于义”的崇敬。

解析:选B。“选文叙议结合”说法不对。

14. 对《沁园春﹒长沙》上阕的理解与分析,恰当的一项是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A.首句“独立”一词突出了抒情主人公孤独愁苦的形象。感叹英年早逝的诗句。

B.作者徜徉在橘子洲头,陶醉于绚烂而有生机的湘江秋景。

C.诗人用“遍”“尽”“透”等词极写秋色,渲染了宏阔气象。

D.“问苍茫大地”表达了对黑暗落后的中国社会的批判。

解析:选C。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15—16 题。

的。但有时却外面环境不许我们有利、有得、有安、有生,四面八方、满限满身,所遭所遇,只有害、有失、有危、有死。这一种局面,正是我们之所谓难。最难的在于只见害不见利,只见失不见得,只见危不见安,只见死不见生,使人无可趋避无可抉择。在此环境下,叫你转身不得,无路可走。我们一旦过此环境,一切利害得失安危死生的计较与打算,全用不上,那时则只有另作计较,再不在利害得失安危死生的抉择上用心,因为在这方面用心也全成白费,于是我们只有另辟一道起,另作别一种的打算,只问我对这事该不该如此做,却再不去问如此做了是利是害是得是失是安是危是生是死。这该不该如此做,便是一个“义”的问题。我该如何做即如何做,至于做了是利是害是得是失是安是危是生是死,那是外面环境的力量,现在则此种力量压迫得太紧缩太严重了,使

我无从努力,无可用心,则只有诿之于命,说这只是一种外在的“命”,根本容不到我去考虑,这里便是所谓义、命之辨。义只是尽其在我,只是反身内求,我究竟该如何做,至于做了后的外面影响,我只有置之不问,说这是命,非人力所预。列子书中曾有一篇题名“力命”。命是外在的,我一时奈他不得,力量在我的,我只问这番力该如何使便如何使。所以中国传统教训,特别看重“知命”。《论语》二十篇的最后一句,便说“不知命无以为君子”。君子知命,便可不愿外面一切利害得失安危死生,把一切打算,一切计较,搁置一旁,专问此事该不该,义不义,如此心归一线,更没有多打算,多计较,自然气壮气足,外面一切困难,也不觉是困难了。困难的在于谋利而不得利,转反得害:喜得而不易得,转反易失;求安而不得安,转反得危;贪生而不见生,转反见死,那才是为难的局面。若我能把这一局面根本推在一边,不去多理会,专一反身来问这刻的我究该如何,这便是所谓义命之辨,内外之辨。人能如此用心,自然只见有我不见有外面,只有我没有外面,自然唯我所欲,更无困难可以阻挡,那外面尽多困难,也自然克服了。

15.下列对文中“‘义、命’之辨”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A.尽其在我,反身内求,至于外面影响,只有置之不问。

B.转身外求,再不在利害得失安危死生的选择上用心。

C.义无反顾,转而不谋利而自得利,不惜死而自有生。

D.外面环境的力量压迫太重,使人无从努力,无可用心。

解析:选A。

16. 下列诗句内容,不能体现文中“克难精神”的一项是

A.路曼曼其修远兮,我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离骚》)

B.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 (荆轲《易水歌》)

C.力拔山兮力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项羽《垓下歌》)

D.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 (文天祥《正气歌》)

解析:选C。

非选择题部分

二、填空题(本大题3分)

17.根据语境,填写名句。(每题1分,共3分。任选3题,如全选,则取前3题评分)

(1)《寡人之于国也》中的“数罟不入污池,______________”,意为不可滥捕滥伐,含有朴素的保护自然生

态的意识。

(2)苏轼《赤壁赋》“寄蜉蝣于天地,____________”,极言生命之短暂与渺小。

古诗鉴赏 第二章 专题三考点突破 考点二鉴赏古诗的语言
篇三:感叹英年早逝的诗句

诗歌是语言的艺术。诗歌丰富的思想感情、优美的意境都是通过语言来表现的。诗歌的语言与其他文学样式的语言相比,更加凝练、优美,更具抒情性、含蓄性、跳跃性和感染力。古诗词语言从语音上分析,有音乐美、节奏美;从语义上分析,具体有语境表层义和特殊的深层义,有形象、情感、精练美;从语法上分析,有语序颠倒、语句跳跃、词语错位、词性活用、成分省略等,常常造成特别的艺术效果。语言风格更是呈现出多样的变化,如热情奔放、沉郁顿挫、委婉含蓄等等。

Ⅰ 欣赏“炼字”艺术

一、掌握词语的艺术表现力

炼字就是根据内容和意境的需要,精心挑选最贴切、最富有表现力的字词来表情达意。一般来说,炼字主要是锤炼诗词中的动词、形容词和虚词。

1.聚焦动词

(2014·大纲全国)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

刘长卿

一路经行处,莓苔见履痕。

白云依静渚,春草闭闲门。

过雨看松色,随山到水源。

溪花与禅意,相对亦忘言。

感叹英年早逝的诗句。

鉴赏 全诗围绕着题目中的“寻”字,逐渐展开。“一路经行处,莓苔见履痕”,开头两句就突出一个“寻”字来,顺着莓苔履痕,一路寻来。语言浅淡质朴,似乎无须赘言:那人迹罕至的清幽山径,正是常道士出入往来之地,这里没有人间喧嚣。满路莓苔上的履痕屐齿给来访者带来希望和猜想:幽人不远,晤面在即;否则就是其人出晤,相会须费些周折。

颔联写由顺其路而始入其居境。两句写景平列,用意侧重“闭门”寻人不遇。“白云依静渚”,为远望。白云絮絮,缭绕小渚。“依”字有意趣。缘溪而至其岩扉,近看则“春草闭闲门”,蓬门长闭,碧草当门,道士不在寓所。如果说一路莓苔给人幽静的印象,那么这里的白云、芳草、静渚、闲门则充满静穆淡逸的氛围。渚是“静”的,白云、芳草也是静静的。门“闲”,不遇之人,来访者不期然而然的心境也“闲”。一切都显得恬静自然,和谐

默契,不受丝毫纷扰。在自然景物的观照中,悄然融入自在平静的心绪,来访不遇的怅然,似乎为这清幽、宁静的环境,带有内省参照的“禅意”所冲化,渐趋恬然。

前四句叙寻而不遇,意绪明白。后四句继续写一路景观。“过雨看松色,随山到水源。”这看松寻源,所趋何向,是不遇而再寻,还是顺便一游其山,还是返回,诗人没有说出。两句以景带叙,下句叙事成分更多些。“水源”,应该不是指来时“经行处”,所以“随山”不是下山,而是入山,随山转折,缘山道探寻水源。道士不在寓所,因此这寻水源,也就是寻道士,“随”字简洁,山道纡绕,峰回路转,随山探源,缘水经山。其间林壑深秀,水声潺潺,都由这个“随”字导人神游,启迪丰富的“曲径通幽”的想象。上句“过雨看松色”,或指道士居所门外景,或指“随山”时的景致。“过雨”暗示忽然遇雨,诗人仅仅用一“过”字表示它的刚刚存在,而着意于雨霁云收之后翠绿生新的松色。“过”字,把阵雨带来的清新宜人的气息、物色,轻松自然地托显出来,同时也隐隐带出漫步山道的时间进程。

尾联的“禅意”,用得精妙。诗人看见了“溪花”,却浮起“禅意”,从幽溪深涧的陶冶中得到超悟,从摇曳的野花静静的观照中,领略到恬静的清趣,自在恬然的心境与清幽静谧的物象交融为一。况且禅宗本来就有拈花微笑的故事,这都融入默契不言的妙悟中,而领会出“禅意”,因用“与”,把物象和情感联结起来。禅宗的妙悟和道家的得意忘言,有内在相通之处。佛、道都喜占山林,幽径寻真,荡入冥思,于此佛、道互融,而进入“相对亦忘言”的精神境界。

芳草松色、白云溪花的美感,“禅意”默想的清享,都清美极了。乘兴而来、兴尽而返的惬意自得的感受,也都含融在诗的“忘言”之中。

请分别对第三联中“过”“随”两个字作简要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过”字把雨后松树翠绿的景色显现了出来。“随”字形象地表现了山道峰回路转,人在随山转折、缘山寻找“水源”,令人有曲径探幽的遐想。

解析 本题从炼字的角度考查对诗歌语言的鉴赏。用一“过”字着意表达雨霁云收之后翠绿生新的松色。“过”字把阵雨带来的清新宜人的气息、物色,轻松自然地托显出来。“随”字写山道纡绕,峰回路转,随山探源。其间林壑深秀,水声潺潺,都由这个“随”字导出,令人有曲径探幽的想象。 精要点拨

动词往往具有凝练、形象、生动传神的特点,鉴赏古典诗词就是要反复咀嚼品味,体悟含蓄蕴藉、深刻隽永的字词。动词具有“以最小的面积,表达最大的思想”(巴尔扎克语)的特点,同时动词在勾勒人物形象、传情达意、摹写物态方面有着独特的功能。诗歌语言“凝练”的特点也表现在动词的运用层面。动词具有极强的概括性,能够给鉴赏者以广阔的想象空间,如“废池乔木,犹厌言兵”(姜夔《扬州慢》),一个“厌”字,将多少“沉痛伤乱”包蕴其中。

动词,尤其是一些“多义”和“活用”的动词,是高考考查的重点。

2.聚焦形容词

(2015·广东)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早过大通驿

查慎行

夙雾才醒后,朝阳未吐间。

翠烟遥辨市,红树忽移湾。

风软一江水,云轻九子山。

画家浓淡意,斟酌在荆关。 注 ①大通驿:在安徽铜陵,大通河由此入长江,作者乘船途经此地。②荆关:五代后梁画家荆浩、关仝,二人擅长山水画。

鉴赏 唐末诗人皮日休赞颂孟浩然的诗作是“遇景入咏,不钩奇抉异”。倘若用这两句话来评价查慎行的旅游诗,倒也十分合适。大通驿,在今安徽铜陵县大通河边。诗人于清康熙三十一年离开江西去北京路经此地,这时,晓雾初散,旭日东升,翠烟红树,清风淡云,江水青山,构成一幅浓淡空灵、十分潇洒的画卷。“挥毫落纸如云烟”,诗人毫不费力,随笔写出他的所见所思,不但是“诗中有画”,而且还认为这幅画就如后梁著名的山水画家荆浩、关仝师徒精心用深浅的色彩绘制出来的。“夙雾才醒后,朝阳未吐间。”时间是清晨,晨雾初散,朝阳未出。环境是安静的,空气是清新的。诗人的笔端给人以愉快的感受和美的享受。全诗就以此为基调,围绕题目“早”字来写。“翠烟遥辨市,红树忽移湾。”这一联对仗工整。遥远青烟袅袅的地方,可辨别出那里是集市。前面的红树忽然又转移到水流弯曲的地方。树是不会随便转移的,只是因为人坐在船里,转弯时随着方向的变化,由于远近视差的不同而觉得转移了。诗人把静写成动,这是亲身的感受。

第三联的“软”字在艺术表现上很有特色,请作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软”字一语双关,既是写风软,也是写江水之软。写出了微风轻柔,温软拂面,也写出了软风吹拂江水,使江水也变得温柔绵软,微波轻漾。展现了一幅风吹波澜、风和水暖的清晨美景,生动形象,具有艺术感染力。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首先,应明确“软”的意思和所用的手法;其次,展开联想与想象,描述画面内容,“软”写出了微风轻柔,温软拂面,也写出了软风吹拂江水,使江水也变得温柔绵软,微波轻漾;最后,点明“软”有着怎样的表达效果或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精要点拨

诗歌是社会生活的主观化表现,少不了绘景摹状,化抽象为具体,变无形为有形,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触其物,如临其境。这些任务,相当一部分是由形容词来承担的。②①

我国古典诗词中炼形容词,有两种情况特别值得注意:一种是形容词的重叠运用;一种是形容词的活用,特别是活用作动词。

3.追“彩”逐“色”:色彩形容词

(2008·上海)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壬辰寒食

王安石

客思似杨柳,春风千万条。

更倾寒食泪,欲涨冶城潮。

巾发雪争出,镜颜朱早凋。

未知轩冕乐,但欲老渔樵。 注 ①寒食:清明前一天(一说前两天)。②冶城:古地名,在今南京市西,临长江。 鉴赏 这首诗是皇祐四年壬辰(1052)王安石自舒州通判任上回江宁祭扫父亲墓时写的。此诗一方面表达了诗人在扫墓时对父亲的沉痛哀悼之情,另一方面也对自己推行新法时的艰难处境作了一番慨叹。大概是从父兄虽然学问卓越、志节高尚,却穷老仕途、英年早逝的惨淡经历中受到了触动,引发了他潜藏于心中的归老田园、渔樵为生的意愿。

诗以杨柳春风起兴,却没有描写春天的美景,而是表达了一种伤春早衰的感叹,它是和客思之愁、寒食之哀以及为官不快的情绪交融在一起的。

颈联诗人用“雪”与“朱”两个颇具色彩的字极其生动而且形象地描述了自己头发与容颜因操劳过度而出现的未老先衰的状况。当时只有32岁的诗人,本该是黑发朱颜,但现在是“白发争出”“朱颜早凋”,显然是想表达自己内心的一种感慨:自己虽然身居官位,却丝毫没享受到当官本该有的乐趣,一心想推行新法,又遇到重重阻力,自己呕心沥血、殚精竭虑,以至于才过而立之年就华发早生、苍颜毕现,世事实在是太艰难了!“雪”隐喻白发,与“朱”相对,产生强烈的色彩对比,隐含着诗人对过早衰老的感叹之情。这种悲叹与全诗抒发的客思之愁、寒食之哀以及为官不快的情绪融合在一起,使诗人关于衰老的感叹更为深沉。

整首诗把思乡之愁、哀悼之痛、早衰之叹、为官之苦有机地串联,并用“雪”与“朱”这两个字把诗人内心的感慨与苦楚更加深沉地表现了出来。

联系全诗,赏析“雪”和“朱”的表达效果。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雪”隐喻白发,与“朱”相对,产生强烈的色彩对比,隐含着诗人对过早衰老的感叹之情。这种悲叹与全诗抒发的客思之愁、寒食之哀以及为官不快的情绪融合在一起,使诗人关于衰老的感叹更为深沉。

解析 “雪”比喻的是白发,“朱”代指容颜。两相对比,表现出容颜过早衰老,诗人所表达的哀叹感情自然流露出来。 ②①

感叹英年早逝的诗句

http://m.myl5520.com/shicijianshang/89209.html

展开更多 50 %)
分享

热门关注

【江畔独步寻花 杜甫六】杜甫《江畔独步寻花·其六》原文、翻译及赏析

唐代诗词鉴赏

谁被称为诗圣_诗圣智斗刁县令作文

唐代诗词鉴赏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唐诗

唐代诗词鉴赏

[《清明》古诗的意思]杜牧《清明》古诗带拼音版

唐代诗词鉴赏

[关于韩愈写的诗句]关于韩愈写的诗

唐代诗词鉴赏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全诗_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诗词鉴赏及翻译

唐代诗词鉴赏

《清明》古诗杜牧|杜牧《清明》原文赏析

唐代诗词鉴赏

[中秋夜 李峤]李峤《中秋夜》古诗鉴赏

唐代诗词鉴赏

[忆匡一师李商隐]忆匡一师李商隐诗词

唐代诗词鉴赏

关于周庄的古诗|古诗周庄河详解

唐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