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位思考,古文

2020-09-24   来源:现代诗

陆雯婷古文和现代文阅读
篇一:换位思考,古文

古文阅读 一、阅读下文,完成10-13题(12分)

欧阳文忠公屡乞致仕①。门人因间言曰:“公德望为朝廷倚重,且未及引年,岂容遽去?”.

公答约:“修平生名节为后生描画尽,惟有早退,以全晚节,岂可更侯驱逐乎?” 初,公

在毫②,已六请致仕,比至蔡③逾年,复请。四年,以观文殿学士、太子少师致仕。 .

【注】①致仕:退休。下文“引年”与此同息。 ②亳:亳州。 ③蔡:蔡州。

10、解释文中的加点词。(4分)

(1)岂容遽去_______ (2)比至蔡逾年_______ ..

11、对文中画线句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_____(2分)

A、我一生的名节声誉是后生们尽力描画的。 B、我用一生的名节声誉替后生

们描画全了。

C、我一生的名节声誉被后生们描画全了。 D、我一生的名节声誉为了后生

们能尽力描画。

12、文中欧阳修“屡乞致仕”具体表现为“ ”。

(3分)

13、从文中可以看出欧阳修是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3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11—14题(12分)

鲁学士祝寿

赵司城,号类庵,京师人。一日过鲁学士铎邸。鲁曰:“公何之?”赵曰:“今日为西涯先.

生诞辰,将往寿也。”鲁问:“公何以为贽①?”赵曰:“帕二方。”鲁曰:“吾贽亦应如之。”

入启笥②,无有。踌躇良久,忆里中曾馈有枯鱼,令家人取之。家人报已食,仅存其半。鲁公度

家无他物,即以其半与赵俱往称祝③。西涯烹鱼沽酒,以饮二公。欢甚,即事倡和而罢。 .

【注】①贽:礼物。②启笥:打开盒子。③称祝:祝贺,祝寿。

11、解释文中的加点词。(4分)

(1)公何之 __________ .

(2) 即以其半与赵俱往称祝 __________ .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虚词的用法。(3分)

西涯烹鱼沽酒,以饮二公。 .

13、下列句中的加点词与“将往寿也”的“寿”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一狼洞其中 B、斗折蛇行 ..

C、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D、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

14、从文中看出,鲁学士、找司城、西涯等三人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性

格特征。(至少写出两点,3分)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11—14题(12分)

骂鸭

邑西白家庄居民某,盗邻鸭烹之。至夜,觉肤痒。天明视之,葺生鸭毛,触之则痛。大

惧,无术可医。夜梦一人告之曰:“汝病乃天罚。须得失者骂,毛乃可落。”而邻翁素雅量,.

生平失物,未尝征于声色。 某诡告翁曰:“鸭乃某甲所盗。彼甚畏骂焉,骂之亦可警将来。”

翁笑曰:“谁有闲气骂恶人。”卒不骂。某益窘,因实告邻翁。翁乃骂,其病良已。 异史氏..

曰:“甚矣,攘者之可惧也:一攘而鸭毛生!甚矣,骂音之宜戒也:一骂而盗罪减!然为善

有术,彼邻翁者,是以骂行其慈者也。” .

【注】①邑:县城。②茸生:柔密丛生的样子。③良已:果真痊愈了。④异史氏:作者

自称。⑤攘:偷窃。

11、依次对文中四个加点词语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领会 终于 更加 实行 B、能够 去世 好处 实行

C、得到 终于 更加 做 D、发现 终于 好处 做

1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的画线句,注意加点词语的含义。(3分)

邻翁素雅量,生平失物,未尝征于声色。

13、翁从“不骂”到“骂”,是因为某“ ”。(2分)

14、我们曾学过的《狼》也是异史氏作品,所以异史氏就是_______(人名)。这篇故事,

异史氏特地设计了雅量的“邻翁”责骂偷窃者并使之病愈的情节,其实是喻示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道理。(4分)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0—13题(12分)

七擒孟获

建兴三年,诸葛亮率军至南中,所战皆捷。闻有孟获者,为夷汉①所服,于是令生致之。

既得,亮使观营阵,曰:“此军如何?”获对曰:“向不知虚实,故败。今蒙使观营阵,若止

如此,定能胜!”亮笑,心知获尚不服,纵之使更战。七纵七擒,而亮犹欲释获。获曰:“公

天威,南人不复反矣。”于是亮进军,南中平。

【注释】①夷汉:指南方的少数民族和汉人。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4分)

(1)亮使观营阵 ( ) (2)向不知虚实( ) ..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3分)

于是令生致之。

12.首擒孟获后,为了让孟获降服,诸葛亮所做的努力是“ ”、“ ”。(2分)

13.下列对“南中平”原因分析最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诸葛亮率军在南中“所战皆捷”,战所不胜。

B.诸葛亮擒获了孟获,让南中人失去了主心骨。

C.诸葛亮运用攻心策略让孟获和南人主动归顺。

D.诸葛亮代表着天威,南中人根本不敢去反抗。

五、阅读下文,完成第11—14题(12分)

齐王一日临朝,顾谓侍臣曰:“吾国介于数强国间,岁苦支备①,今欲调丁壮,筑大城,

自东海起,连即墨,经太行,接轩辕,下武关,逶迤四千里,与诸国隔绝,使秦不得窥吾西,

楚不得窃吾南,韩、魏不得持吾之左右,岂不大利耶?今,百姓筑城,虽有少劳,而异日不

复有征戍侵虞之患,可以永逸矣。闻吾下令,孰不欣跃而来耶?”艾子对曰:“今旦大雪,臣

趋朝,见路侧有民,裸露僵踣,望天而歌;臣怪之,问其故。答曰:‘大雪应候②,且喜明

年人食贱麦,我即今年冻死矣。’正如今日筑城,百姓不知享永逸者当在何人也。”

(选自苏轼《艾子杂说》)

【注】①支备:调度战备。支,调度、支付。②应候:顺应时令。

11(1)下列与“使秦不得窥吾西”中的“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争而不得,不可谓强 B、虽鸡狗不得宁焉 ..

C、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D、既出,得其船 ..

(2)下列与“臣怪之,问其故”中的“故”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落日故人情 B、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

C、既克,公问其故 D、故有所览辄省记 ..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岂不大利耶?

13、齐王认为老百姓会踊跃参加筑城的理由

是 。(用原文语句回答)

(2分)

14、通过艾子的话,作者想要告诉人们一个什么道理?(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现代文阅读

(一)阅读下文,完成14-18题.(20分)

①生活中我们要多一些忍让。

②忍让,是人生豁达的试金石。人要活得有内涵,没有必要和别人斤斤计较,没有必要

和别人争强斗逞。请记住:给别人让一条路,就是给自己留一条路。历史上有成就的人,哪

个不具备忍让的品格?

③忍让,___________________。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有容人之量,有让人之心,才

有和谐的生活。当今注明词作家乔羽偕夫人佟琦做客央视《夫妻剧场》,主持人问“二老相

濡以沫,白头偕老,有什么秘诀吗?”乔老答:“一个字,忍。”夫人佟琦抢答:“我是四个

字,一忍再忍。”生活难免有摩擦,需要忍让来润滑,二老诙谐中尽显相处之道。

④忍让,是事业发展的推注器。人在事业上很难一帆风顺,有时甚至会陷入绝境。

________宁折不弯,不退不然,事业很可能会就此终结。而忍让,则会让你的人生之树在即

将枯萎的时候焕发新的生机。

⑤牛根胜在创建蒙牛之前,在一家大企业任副总,尽管他尽心尽力、业绩卓著,但做事

冲劲十足,为领导所不容,处处受到排挤。这时,牛根生没有火冒三丈,而是选择了忍——

递交了辞呈。辞职后,他创建了蒙牛,创业过程也相当艰辛,受到同行的抵制,但他依然选

择了忍让和克制。一再的忍让使牛根生积蓄了磅礴的力量,终于换来了蒙牛的成功。

⑥真正做到忍让并不容易。首先,你要摆正自己的位臵。上至王侯将相,下至贩夫走卒,

都要人事到自己是芸芸众生中的一员。否则,总把自己当场世界的中心,遇到别人冒犯,当

然不容易大度起来。此外,需要换位思考,为对方考虑;有时还需要放弃个人的利益。

⑦生活中多一些忍让,这样我们的心灵会多一些阳光,事业也会多几分顺利。

14、为第④段宫格处选择恰当的关联词:________(3分)

A、虽然 B、尽管 C、因为 D、如果

15、第②段划线句的具体含义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16、请在第③段空格出填补恰当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17、做到忍让需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能

做到这些,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表现(8分)

18、下面这段文字放在②③④哪一段最合适?请具体阐明理由。 (4分)

“将相和”的故事流传甚广。蔺相如不想和廉颇争地位,路上遇到蔺老将军就一而再、

再而三地避让。这种豁达大度,不正体现了蔺相如以国家利益为重的崇高品德吗?因他的这

种美德,才有后来廉颇老将军的“负荆请罪”,从而留下了一段千古佳话。

(二)阅读下文,完成19-23题(20分)

腊月,怀念一种花

①腊月,在故乡,曾经是一种花盛开的季节。

②多年来我一直回味着那个大年三十晚上的一暮,当父亲将一种幽闭多年的“鲜花”复

活于窗格子里时,我们的世界明亮了许多。

③那个晚上,当父亲将彩色纸认真地叠出方格,戴上老花镜,将剪刀插进纸里的时候,

我还不知他要做什么。他剪着剪着,手头不由停了下来, 好像一个迷路的孩子。然后接连

抽上好几锅烟,才重新动手„„就这样,父亲花了好长时间才完成一种对美的‚复兴‛。我

记得当一幅活脱脱的“喜鹊迎春”在父亲手中呼之欲出时,父亲眼里含着汨花。除夕夜的吉....

祥,极大地鼓舞了父亲的创作热情,随着新年脚步的临近,“三羊开泰” “节庆有魚”“万

象更新”等都在父亲手下诞生。就凭对美的感觉和执著,我万分佩服父亲。

④记得那晚我们几次将窗花贴反。父亲说,不要紧,可以重来。暖黄色的油灯下,父亲

极耐心地教我们如何调制糨糊,如何小心涂抹,如何搭配色彩,如何组织图案。我心中暗暗

诧异着美的生产过程是如此地富有学问富有秩序。贴完最后一格窗花,父亲将几盏油灯都点

上,挑亮灯花,挪到窗台,“你们出去看看。”

⑤我们雀跃而出,站在已是银装素裹的院子里。后来上美学课时老师讲过一个“审美紧

张”的词,用在这儿恐怕再适合不过了。大家都被一种意外的梦幻天国似的意境给震住了,

以致忘了纷纷扬扬的大雪,直到那个串门的表哥“啊”地叫了一声,才回过神来。不一会,

院里就拥满了人。我的两腿开始发抖,嗓子发干,心灵经受着一种难言的情绪的袭击,我想

仅仅用激动和感动是无法概括的。

⑥父亲的窗花能看山看水,父亲的窗花能喜人养人。现在想来,父亲不单单是创作了一

种艺木,也是为简单的生活增添了一份诗性。但是,这种美在老家已经只能靠记忆来回味了。

⑦小花格窗换成了大玻璃窗,白纸换成了窗帘„„不知是人们没有时间剪窗花,还是怕

糨糊弄脏了玻璃,反正,我是好几年没有看见窗花了。父亲也永远离开了我们。

⑧如今,临到腊月,我常常会翻出抽屉里的窗花对儿子说:知道吗,这就是窗花。

19、第③段加点词“呼之欲出”的意思是。

(2分)

20、阅读第③④⑤段,完成下面的表格。(6分)

22、对本文主旨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_________(4分)

A、抒发了作者对窗花这一民俗文化的怀念。 B、社会发展仍然需要守护并

传承传统文化。

C、呼吁现代人竭力挽救那些濒于遗失的美。 D、窗花引发作者对家庭温馨

和幸福的回忆。

23、联系全文,简要分析文章结尾的妙处。(4分)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19-23题(22分)

最痛之吻

①有一次讲作文,我讲了一个话题作文——“吻”。

②我先讲了自己曾写过的一篇《最美的一吻》,然后又说了许多与吻有关的典故,最后,

我告诉他们,在这个世界上,并不是所有的吻都是甜蜜的,有些吻会很痛,甚至痛彻心扉,

甚至痛不欲生。只是,那么痛的吻,也并不一定就是一件坏事,因为会因痛生志,因痛生力,

从这方面讲,这也是生活对一个人的眷顾。

古文学习
篇二:换位思考,古文

论语十则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2.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wǎng),思而不学则殆(dài)。”(《为政》)

5.子曰:“由,诲女(rǔ)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zhì)也。”(《为政》)

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xǐng)也。”(《里仁》)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hǎn)》)

10.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第一则:学习方法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 (《学而》)

孔子说:"学习并且按时地去复习,不也很快乐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很高兴吗?别人不了解我但我不生气,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重点字词解释: (1)子:先生,指孔子。中国古代对于有地位、有学问的男子的尊称,有时也泛称男子。《论语》书中“子曰”的子,都是指孔子而言。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陬邑(现在山东曲 阜)人。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

(2)学:孔子在这里所讲的“学”,主要是指学习西周的礼、乐、、书等传统文化典籍。

(3)时习:按时地去复习。在周秦时代,“时”字用作副词,意为“在一定的时候”或者“在适当的时候”。但朱熹在《论语集注》一书中把“时”解释为“时常”。“习”,指演习礼、乐;复习诗、书。也含有温习、实习、练习的意思。

(4)说:通假字,音yuè,实意“悦”的古体字,愉快的意思。

(5)朋:上古朋和友是有区别的:同门(师)为朋,同志为友。

(6)乐:与说有所区别。旧注说,悦在内心,乐则见于外。

(7)人不知:此句不完整,没有说出人不知道什么。缺少宾语。一般而言,知,是了解的意思。人不知,是说别人不了解自己。

(8)愠:拼音:yùn,生气,发怒。

(9)君子: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补充词解释:

而:连词。(可译为并且)例:学而时习之。

转折。(可译为却) 例:人不知而不愠。

亦(yì):同样、也是。

乎:语气助词,表疑问语气,可译“吗”。

自:从。

知:了解。

本段理解:

第1句话讲的是学习方法。对于知识,“学”只是一个认识过程,“习”是一个巩固的过程,要想获得更多的知识,必须“学”与“习”统一起来。

第2句话讲的是学习乐趣。志同道合的人来访可以增进友谊,并且可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第3句话讲的是为人态度。“人不知”,后面省略了宾语“之”,可译为“我”或“自己” 第二则:为人处事

曾子曰:“吾(wú)日三省(xǐng)吾(wú)身:为(wèi)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chuán)不习乎?” (《学而》)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尽力呢 ?跟朋友交往是不是真诚,诚实呢? 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过了呢? "

重点字词解释:

(1)曾子:曾子姓曾名参(shēn)字子舆,生于公元前505~前436年,春秋战国间鲁国南武城(现在山东费县人),是被鲁国灭亡了的鄫国贵族的后代。曾参是孔子的得意门生,以孝子出名。据说《孝经》就是他撰写的。

(2)三省(xǐng):多次反省。注:三省有几种解释:一是多次检查;二是从多个方面检查。其实,古代在有动作性的动词前加上数字,表示动作频率多,不必认定为三次。 三:泛指多次。 多次进行自我检查反省。

(3)忠:旧注曰:尽己之谓忠。此处指对人应当尽心竭力。

(4)信:旧注曰:信者,诚也。以诚实之谓信。要求人们按照礼的规定相互守信,以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意思是:真诚、诚实

(5)传不习:传(动词用做名词),旧注曰:“受之于师谓之传。老师传授给自己的。习,与“学而时习之”的“习”字一样,指温习、实习、演习等。

补充词解释:

吾:我。 日:每天。 三:多次。 省:检查,反省。

为:替。 谋:谋划。 忠:尽心尽力。

信:诚信 传:老师传授的知识

第三则:学习方法换位思考,古文。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孔子说:“复习学过的知识,可从中获得新的见解与体会,凭借这点就可以当老师了。” 重点字词解释: 注:本章的“温故而知新”有两解。一为“温故才知新”:温习已闻之事,并且由其中获得新的领悟;二为“温故及知新”:一方面要温习典章故事,另一方面又努力撷取新的知识。

我以为合并这两种解法,也许更为完整:在能力范围以内,尽量广泛阅览典籍,反复思考其中的涵义,对已经听闻的知识,也要定期复习,期能有心得、有领悟;并且也要尽力吸收新知;如此则进可以开拓人类知识的领域,退也可以为先贤的智能赋予时代的意义。像这样融会新旧、贯通古今方可称是“温故而知新”。

也有学者以为作“温故及知新”解不太合适,因为按字面上解释,仅做到吸收古今知识而未有领悟心得,只像是知识的买卖者,不足以为师。所以我们就来看看“师”的意义。在论语中师字一共见于14章,其中意义与今日的老师相近者。

故:旧的知识(形容词用作名词)。

而:连词,表顺承,就 知:领悟。 可:可以。

以:凭借。 为:作为。

另外词解释:

温故知新(成语):

请注意不是温故而知新

【解释】:温:温习;故:旧的。温习旧的知识,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也指回忆过去,能更好地认识现在。

【出自】:《论语·为政》:“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汉·班固《东都赋》:“温故知新已难,而知德者鲜矣。”

【示例】:~是学习上的重要方法。

【语法】:连动式;作谓语、定语;用于学习、工作或其他

第四则: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是思考而不学习,就会疑惑而无所得。”

重点字词解释:

而:连词,表转折。

则:连词,相当于“就”、“便”。

罔(wǎng):通“惘”,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殆(dài):这里指有害。本意:危险。

本段讲了学习与思考的的辩证关系,认为二者不可偏废。

第五则:学习态度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zhì)也。”(《为政》) 孔子说:“仲由啊,让为师教导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聪明的。”

1、诲女知之乎!

教给你对待知或不知的正确态度吧!(杨伯峻《论语译注》)

2、诲女知之乎!

我告诉你什么叫求知吧!(李泽厚《论语今读》)

3、诲女知之乎!

我教你怎么算知道吧!(钱穆《论语新解》)

4、诲,女知之乎?

教育(教诲),你知道吗?(南怀谨《论语别裁》)

5、诲女,知之乎?

我教导你的知识,你都知道了吗?(徐志刚《论语通译》)

6、诲女知之乎!

(我)教给你的,(你)懂得了吗!(薛金星《中学生教材全解》)

7、让我来教教你吧,你可懂得这个道理?(杨润根《发现论语》)

孔子说:“仲由,教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聪明智慧。

重点字词解释:

女:通假字“女”通“汝”,你。

知(zhì):通〝智〞本字指“是知(通“智”zhì)也”:通“智”聪明,智慧。

之:代孔子教的东西

诲:教,传授。

乎:语音助词。

由:仲由字(子路)(前542~前480)春秋时期鲁国卞(今山东泗水县泉林镇卞桥村)人,孔子得意门生,以政事见称。

本段理解:孔子说这段话意思是言行要谨慎,不要夸大自己的知识和本领。要有诚实、谦虚的态度,不要不懂装懂。

第六则:学习态度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里仁》)

孔子说:“看见有才能的人(德才兼备的人)就向他学习,希望能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就反省自己有没有和他一样的缺点,有要改正。”

重点字词解释:

思:希望,想着。

省:指反省有没有相同的毛病。

齐:看齐

贤:德才兼备的人

焉:句末语气词

换位思考,古文。

本段理解:要向一切人学习,随时随地都要注意学习。虚心学习,以人为鉴,取长补短。 第七则:学习态度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孔子说:“几个人在一起行走,其中必定有可作为我的老师的人,要选择他们的长处 来学习,如果看到他们的缺点要反省自己有没有像他们一样的缺点,若有,要一起加以改正。” 重点字词解释:

必有我师焉:其中必定有可作为我的老师的人。焉,相当于“于之”,即“在其中”的意思。 三:泛指多次;

焉:兼词“于之”,在那里;

之:字指择其善者而从之:代善者;

之:字指其不善者而改之:代不善者。

第八则:修身做人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泰伯》)

曾子说:“有抱负的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或责任),路途又很遥远。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吗?直到死才停止,这不也是很遥远吗?”

词语解释:

弘毅:胸怀宽广,意志坚强 :刚强,勇毅

仁:这里指儒家的推己及人,仁爱待人

已:结束

第九则:修身做人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罕》)

孔子说:"直到每年中最寒冷的季节,才知道松柏(bǎi)是最后落叶的。" 深刻含义:人们要经受得住时间的考验,也以松柏为喻,谈人应当具备坚毅的品格!

之:这里的之是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变成偏正结构,不译或勉强译作“的”。

岁寒:一年中的寒冷季节,深冬

然后(古今词):然 ,后。意思是分开来解释的。然,这样。后,以后。

士:有抱负的人。

本段理解:本段借松柏之后凋比喻一种坚贞不屈、不随俗流、保持节操、坚韧不拔的社会现象。

第十则:修身做人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子贡问道:"有没有可以终身奉行的一个字呢? ”孔子说:“那大概就是„恕‟字吧!自己不喜欢的事物,不要强行加于别人身上。”

重点字词解释:

一言:一个字。

行:奉行。

其恕乎:其:大概,也许。恕:用自己的心来推想别人的心,指儒家的推己及人,仁爱待人。

欲:喜欢,想。想要(做的事)。

施:施加。

其:大概

评析本段:“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意思是自己不愿意的事情的不要施加给别人。它在今天的社会道德修养方面有积极意义,已成为警世格言。

逐则注解

第一则是学习方法和个人修养,启发人们热爱学习,加强自律。

第二则是学习方法,讲知识的继承和创新。

第三则是学习方法,强调复习对知识的必要性。

第四则是学习态度,强调学习要和思考相结合,阐明了“学”与“思”的辩证关系。 第五则是学习态度,通过对话论述了聪敏好学、虚心求教的可贵。

第六则是学习方法,端正学习态度、提高思想修养。强调随时都该反省自己。

第七则是学习方法和个人修养,强调无论何时何地,都要虚心向别人学习,同时要有端正的学习态度。

第八则是个人修养,强调怀有抱负就该有坚毅的意志。

第九则是个人修养,强调要经受得住时间的考验。

第十则是个人修养,强调要学会换位思考。

总共三类:学习方法,学习态度,个人修养.

《论语十则》,是从《论语》中节选的有关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及修身做人的十条语录。这十则语录都是格言警句,每一则都表达了精深的道理,不仅内容丰富,而且文字也颇具特色,句式整齐,音调和谐,读起来相当流畅,富有感染力。 古文翻译的六种手段

录、释、理、添、删、缩

录:凡是人名、地名、朝代、年号、官名、书名等专有名词,都可照原文抄录。此外,古今词义一致,人们熟知的词,如“山”、“火”、“车”、“问”、“逃”等,也无需翻译。

释:这是用得最多的一种手段;运用现代汉语的双音节词语来解释古文中的单音节词语。对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的活用,用法多样的一些虚词等要特别注意,一定要联系上下文,选准它的确切解释。

理:调整、理顺译文的词序。大多数文言词句的词语排列次序和现代汉语是一致,但也有一些文言句式,如“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捕蛇者说》),原次序译作“苛酷的统治凶狠比老虎”,这不符合现代语习惯,应把“比老虎”调整到“凶狠”之前。

添:在原文有省略的地方,增添必要的内容,使译文通顺、明确。如“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口技》),其中“抚尺”和“一下”之间缺一个动词“响”,翻译应加上。又如“尝贻余核舟一,……”(《核舟记》),译文时,句前应加主语“王叔远”,“一”字之后应加量词“枚”。

文言文论据
篇三:换位思考,古文

文言文论据

七上

《童趣》沈复

事实论据:

①沈复小时观察力强,有好奇心,想象力强。(结合课文)

Tags:好奇心,想象力,观察

《论语十则》

道理论据:

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Tags:学习,待人

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Tags:待人

③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Tags:学习,复习

④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Tags:学习,思考

⑤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Tags:知识,智慧

⑥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Tags:待人,进步换位思考,古文。

⑦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Tags:待人,学习

⑧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Tags:责任,理想

⑨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Tags:坚持

⑩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Tags:宽容,换位思考

《咏雪》刘义庆

事实论据:

①谢安与谢朗和谢道韫讲解诗文。屋外雪花飞散,谢太傅问:“白雪纷纷何所似(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谢朗说:“撒盐空中差可拟。(在空中撒盐差不多可以相比)”谢道韫说:“未若柳絮因风起(不如比作柳絮凭借着风飞舞)。”

Tags:角度,思考,想象力

《陈太丘与友期》刘义庆

事实论据:

①陈太丘与友期行,而友人却不守时,还责怪陈太丘不遵守约定,元方七岁便把友人辩得羞愧不已,下车拉元方的手。

Tags:诚信,知错就改。

《智子疑邻》韩非

事实论据:

①宋国有个富人,因下大雨,墙坍塌下来。他儿子说:“如果不赶紧修墙,一定有盗贼进来。”他们隔壁的老人也这么说。这天晚上果然丢失了很多钱,这家人很赞赏儿子聪明,却怀疑偷盗是隔壁那个老人干的。

Tags:偏见

《塞翁失马》刘安

事实论据:

①马跑→带骏马回来→儿子骑马摔断大腿→腿瘸避免被征召。

Tags:态度,乐观

道理论据:

①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Tags:态度,乐观

七下

《伤仲永》王安石

事实论据:

①天才方仲永→“指物作诗立就”→“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泯然众人矣”。 Tags:勤奋,天才,努力

《木兰诗》

事实论据:

①花木兰替父从军→获得功勋→不要奖励,只要归家孝敬父母→不知男女。 Tags:孝,不求回报,坚强

《孙权劝学》司马光

事实论据:

①孙权劝吕蒙学习→吕蒙用“军中多务”的理由推辞→孙权以身作则→吕蒙开始学习→鲁肃对其刮目相看。

Tags:学习,待人,知错就改

道理论据:

①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Tags:待人

《夸父逐日》

事实论据:

①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Tags:坚持,奉献,理想

《两小儿辩日》列御寇

事实论据:

①孔子见两小儿辩日(近大远小、近热远凉)→两小儿问孔子→孔子承认不知道。

Tags:实事求是,好奇心

《狼》蒲松龄

事实论据:

①屠户遇狼→投骨未果→跑进草垛中→狼假寐→屠户几刀劈死→发现另一狼在后边钻洞→砍死

Tags:智慧,勇敢

八上

《桃花源记》陶渊明

事实论据:

①有渔夫发现了桃花源,然后没人找得到。(自己去想课文)

Tags:梦想,幻想

《陋室铭》刘禹锡

道理论据:

①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Tags:内在,品德

《爱莲说》周敦颐

事实论据:

①周敦颐爱莲,陶渊明爱菊。

Tags:清高,自保

道理论据:

①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Tags:清高,自保

《大道之行也》

事实论据:

①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Tags:幻想,诚信,大同,共产主义【大雾

道理论据:

①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

Tags:大同

《记承天寺夜游》

事实论据:

苏轼和张怀民夜游承天寺,庭中积水映明月,藻荇交横,苏轼发出感叹:“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Tags:乐观

《湖心亭看雪》张岱

事实论据:

①张岱于湖心亭遇客与其饮酒观雪。

Tags:清高,知己

八下

《五柳先生传》陶渊明

事实论据:

①五柳先生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

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Tags:读书,真性情,清高,乐观

道理论据:

①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Tags:财富,清高

《马说》

道理论据:

①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Tags:伯乐,成才

②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Tags:人尽其才,能力&回报

《送东阳马生序》宋濂

事实论据:

①宋濂求学之时,读书要“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求学要“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拜师要“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生活上“缊袍敝衣”、“无鲜肥滋味之享”,环境十分艰苦。

Tags:勤奋,坚持,学习,清高

《岳阳楼记》范仲淹

道理论据:

①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Tags:大义,鞠躬尽瘁

②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Tags:大义,鞠躬尽瘁

九上

《唐雎不辱使命》刘向

事实论据:

①秦王逼安陵君换地,唐雎列举了四大刺客的故事恐吓秦王,最终秦王长跪而谢之。换位思考,古文。

Tags:智慧,勇敢,忠诚,爱国

《隆中对》陈寿

事实论据:

①三顾茅庐的故事。

Tags:礼贤下士

九下

《公输》

事实论据:

①墨子与鲁班的对峙,最终阻止了一次侵略战争。

Tags:智慧,技巧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孟子

道理论据:

①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Tags:人才

②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Tags:民意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

事实论据:

①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Tags:逆境,忧患

道理论据:

①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Tags:逆境,奋斗

《鱼我所欲也》孟子

事实论据:

①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Tags:生命,义,尊严

道理论据:

①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Tags:生命,义

《惠子相梁》

事实论据:

①惠子当上了梁国的宰相,惧怕庄子抢夺他的地位,而庄子却用一个寓言故事讽刺了他。

Tags:清高,猜忌

《曹刿论战》左丘明

事实论据:

①课文全文

Tags:谨慎,智慧

道理论据:

①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Tags:勇气,智慧

《邹忌讽齐王纳谏》刘向

事实论据:

①邹忌发现自己的问题,并给齐王进谏,齐王虚心纳谏。

Tags:知错就改,善于观察,归纳总结,智慧,进谏,纳谏,技巧 《愚公移山》列御寇

事实论据:

①愚公移山的故事。

Tags:坚持,勤奋

七上文言文-《论语》十则
篇四:换位思考,古文

七上文言文-《论语》十则

原文

一、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学而》)

二、曾子曰:“吾(wú)日三省(xǐng)吾(wú)身,为(wèi)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chuán)不习乎?”(《学而》)

三、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yǐ)。”(《为政》)

四、子曰:“学而不思则罔(wǎng),思而不学则殆(dài)。”(《为政》)

五、子曰:“由,诲女(rǔ)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zhì)也。”(《为政》)

六、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xǐng)也。”(《里仁》)

七、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八、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九、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

十、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1

原文翻译

一、孔子说:“学习知识并且时常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的吗?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而来,不也是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知道)我,我却不怨恨(生气),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二、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出谋划策尽心竭力了吗?跟朋友交往真诚相待了吗?老师传授的知识复习了吗?”

三、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从而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可以凭借这点做别人的老师了。”

四、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是空想而不学习,就会有害。”

五、孔子说:“仲由啊,让我教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聪明的。”

六、孔子说:“看见德才兼备的人就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德的人就要反省自己,看看自己有没有和他一样的毛病。”

七、孔子说:“多人行走,必定有值得我去学习的人在其中。选择他们的优点来学习,如果看到自己也有和他们一样的缺点,要及时改正。”

八、曾子说:“士人不可以不刚强勇毅,因为责任重大而且路途遥远。把推行“仁爱”看作自己的理想,不也是很重大吗?直到死才停止奋斗,这不也是很遥远的吗?”

2

九、孔子说:“一年到了最冷的时候,才知道松柏(bǎi)是最后凋谢的。”

十、子贡问道:"有没有一句可以终身奉行的话?”孔子说:“那大概就是‘恕’吧!自己不想做的事,不要施加于别人身上。” 学法导引

本文选自《论语》。《论语》是记载孔丘及其一部分弟子言行的语录体文集,儒家的重要经典(主要指四书五经。其中四书包括:《大学》、《中庸》、《孟子》、《论语》。五经包括:诗、书、礼、易、春秋,即《尚书》、《诗经》、《礼记》、《周易》、《春秋》)之一。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zōuyì)(现在山东曲阜)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公认的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之一。编撰了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孔子与孟子并称“孔孟”,他们的思想并称为孔孟之道。孔子被尊为“孔圣人”、“至圣”、“素王”、“至圣先师”、“万世师表”,孟子为“亚圣”,曾子则为“宗圣”。

一则,就是《论语》中的一段,其中第一则是学习方法和个人修养,启发人们热爱学习,加强自律;第二则是学习方法,讲知识的继承和创新;第三则是学习方法,强调复习对知识的必要性;第四则是学习态度,强调学习要和思考相结合,阐明了“学”与“思”的辩证关系;第五则是学习态度,通过对话论述了聪敏好学、虚心求教的可贵;第六则是学习方法,端正学习态度、提高

3

思想修养,强调随时都该反省自己;第七则是学习方法和个人修养,强调无论何时何地,都要虚心向别人学习,同时要有端正的学习态度;第八则是个人修养,强调怀有抱负就该有坚毅的意志;第九则是个人修养和社会现象,强调要经受得住时间的考验;第十则是个人修养,强调要学会换位思考。总共三类:学习方法,学习态度,个人修养。

了解语录体,对话体,叙事体三种文体知识。

4

换位思考,古文

http://m.myl5520.com/shicijianshang/124932.html

展开更多 50 %)
分享

热门关注

爱国的现代诗歌(合集4篇)

现代诗

优美现代诗歌我知道,我......范文汇总七篇

现代诗

回家过年现代诗歌精选5篇

现代诗

漏洞现代诗歌汇编4篇

现代诗

现代诗词古代诗词鉴赏(合集七篇)

现代诗

蝉鸣的现代诗歌集合5篇

现代诗

优美现代诗欣赏异乡人锦集三篇

现代诗

现代诗赏析(合集4篇)

现代诗

乡愁的现代诗欣赏范文(精选5篇)

现代诗

豆蔻年华,谢谢你们陪着我现代诗歌欣赏精选6篇

现代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