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后空气清新的诗句

2020-06-16   来源:宋代诗词鉴赏

古诗欣赏二十首
篇一:雨后空气清新的诗句

1《雨后池上》 【作者】 (北)宋代 刘攽 【体裁】 七言绝句

【原文】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注释】①磨:打磨。淡磨:轻磨拂拭②檐楹(yán yíng):池塘边房屋的瓦檐和下厅堂前部的梁柱③垂杨:杨柳。④荷:荷花。

【译文】(蒙蒙细雨随着微风轻拂池面的轻盈柔姿。)雨后的池塘,水面平静,经春雨洗涤过的池面,好比经人轻磨拂拭过的明镜。东风忽起,舞动池边的垂杨,吹落垂杨柔枝细叶上缀满的雨滴,洒落在池中舒展的荷叶上,发出一阵清脆细密的声响。

【赏析】 这首诗展现在读者面前的是一幅雨后池塘春景图,给读者以清美的艺术享受。雨后池上景物十分美丽美,诗人既写其静态,又写其动态,不仅显得丰富多姿,而且构成对比,收到以静显动,以动衬静,相得益彰的艺术效果。首句平直叙起,次句从容承之,而以第三句为主,尽宛转变化工夫,再以第四句发之。诗人用这一方法巧妙安排,使语言结构形式与内容和谐?统一,成因势置景、笔随景迁之妙。

2《田园乐》 【作者】 盛唐 王维 【体裁】 六言绝句

【原文】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译文】深红浅红的花瓣上略带隔夜的雨滴,色泽更柔和可爱,雨后空气澄鲜,弥散着冉冉花香,使人心醉;碧绿的柳丝笼在一片若有若无的水烟中,更袅娜迷人。花落就该打扫,然而家童尚未起,故此还没有打扫。(这无人过问满地落花的情景,不是别有一番清幽的意趣么。)黄莺在不停地啼叫,已是热闹非凡,但这啼叫声却没有惊扰美梦,山客还在酣睡。

【赏析】《田园乐》是写作者退居辋川别墅与大自然亲近的乐趣。

第一个特点由境生情,诗中有画。先写桃花、柳丝、莺啼,捕捉住春天富于特征的景物,然后写人睡得酣恬安稳,于身外之境一无所知。花落莺啼虽有动静有声响,只衬托得“山客”的居处与心境越见宁静,所以其意境主在“静”字上。王维之“乐”也就在这里。

第二个特点是对仗工致,音韵铿锵。不但“桃红”与“柳绿”、“宿雨”与“朝烟”等实词对仗工稳,连虚字的对仗也很经心。如“复”与“更”相对,在句中都有递进诗意的作用;“未”与“犹”对,在句中都有转折诗意的作用。“含”与“带”两个动词在词义上都有主动色彩,使客观景物染上主观色彩,十分生动。

3《暮过山村》 【作者】 唐 贾岛 【体裁】 五律

【原文】数里闻寒水,山家少四邻。怪禽啼旷野,落日恐行人。

初月未终夕,边烽不过秦。萧条桑柘外,烟火渐相亲。

【译文】一个秋天的黄昏,诗人路过一座山村,远远便闻到山涧的潺潺流水声, 山上稀

稀落落的人家。怪禽在荒漠凄寂的旷野上鸣叫,本来就令人闻而惊惶不安;刚好又碰上夕阳下山,山区渐渐暗黑下来,孤单的行人此时此刻自然更加感到不寒而栗。

初升的月亮高悬天空,烽火点燃起来,没有越过秦地,表明这一地区平安无事,山区更显得阒静,安谧。(看到)在零落的桑柘树旁出现了袅袅的炊烟,(我)渐渐向之靠近。

【注释】边烽:指边境的烽火。唐代边烽有两种:一种是报边境有事的紧急烽火,一种是报平安的烽火。这里指前者,即战火。秦,指今陕西南部一带。

【赏析】贾岛以“幽奇寒僻”的风格著称,这一首诗充分体现了他的创作特色。诗的布局以“寒水”开始,“烟火”告终,中间历叙旷野中的怪禽、落日、初月、边烽,给人的感受是由寒而暖,从惶恐而至欣慰。山区景物采用移步换景法描绘,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变动,诗人的情绪也跟着波浪式起伏与发展。这样,诗的格局便显得有波澜,有开阖,寓变化多样于章法井然之中。

4《塞下曲》 【作者】 盛唐 王昌龄 【体裁】 五言古诗

【原文】 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 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

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 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

【译文】深秋的黄昏,军士牵着马来到洮水畔,牵马入水,河水寒冷,令人瑟瑟发抖,塞外的秋风不但猛烈,而且寒冷,吹在脸上更是像刀割一样。暮色苍茫,广袤的沙漠望不到边,天边挂着一轮金黄的落日,临洮城远远地隐现在暮色中。这里曾经是长城之战大败吐蕃的地方,斗志高昂,意气风发是众人的说法。

然而,临洮这一带沙漠地区,一年四季,黄尘弥漫,战死者的白骨,杂乱地弃在蓬蒿间,从古到今,都是如此。

【赏析】通过对塞外景物和昔日战争遗迹的描绘,着重表现军旅生活的艰辛及战争的残酷,其中蕴含了诗人对黩武战争的反对情绪。开头从军士饮马渡河的所见所感,描绘了塞外枯旷苦寒景象。接着,诗人不是直接从正面进行辩驳或加以评论,而是以这里的景物和战争遗迹来作回答。没有一个议论字眼,却将战争的残酷极其深刻地揭示出来。

这里是议论,是说理,但这种议论、说理,却完全是以生动的形象来表现,因而更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手法极其高妙。

5《朴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作者】 苏轼 著名文学家。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

【原文】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注释】漏断:即指深夜。漏,指古人计时用的漏壶;即指深夜。

【译文】残月弯弯挂在稀疏的梧桐上,夜深人静,漏壶的水已滴光。谁看见闲居的人在月光下独自徘徊?只有那时隐时现的孤鸿知道我的惆怅。惊起的孤鸿不断回头探望,好像充满无人理解的幽伤。她寻遍了寒冷的枯枝不肯留宿,却躲到了寂寞清冷的沙洲上。

【赏析】 在这首词中,作者借月夜孤鸿这一形象托物寓怀,上阕写的正是深夜院中所见的景色。下阕更是直写自己孤寂的心境,表达了孤高自许、蔑视流俗的心境。

6《减字木兰花》 【作者】秦观

【原文】天涯旧恨,独自凄凉人不问。欲见回肠,断尽金炉小篆香。

黛蛾长敛,任是春风吹不展。困倚危楼,过尽飞鸿字字愁。

【赏析】

此词写一女子独处怀人的苦闷情怀。上片写女子独自凄凉,愁肠欲绝;下片写百无聊赖的女主人公困倚危楼。全词先着力写内心,再着重写外形,触物兴感,借物喻情,词采清丽,笔法多变,细致入微地表现了女主人公深重的离愁,抒写出一种深沉的怨愤激楚之情。

此词通体悲凉,可谓断肠之吟,尤其上下片结句,皆愁极伤极之语。词中出语凝重,显出沉郁顿挫的风致,读来愁肠百结,抑扬分明,有强烈的起伏跌宕之感。

7《减字木兰花》 【作者】朱敦儒

【原文】刘郎已老,不管桃花依旧笑。要听琵琶,重院莺啼觅谢家。

曲终人醉,多似浔阳江上泪。万里东风,国破山河落照红。

【注释】①刘郎:刘禹锡《元和十一年自郎州至京城戏赠看花诸君子》:"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载。"又,《重游玄都观》:"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后常代指一般男子。②“不管”句:崔护《题都城南庄》:"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③重院:深院。谢家:泛指秦楼歌馆。④“多似”句:白居易《琵琶行》:"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⑤“国破”句:杜甫《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赏析】这首小令是作者少有的用典佳作。化他人之典,自然贴切,如同己出,实为妙笔。词人面对东风万里,落日映照的河山,想到中原失地,恢复无望。这对于身遭国破家亡之难、辗转流离南方的朱敦儒来说,心中悲慨又胜别个。这首词风格明快,感情浓烈。是一首动人的小令。

8《宿渔家》 【作者】郭震

【原文】几代生涯傍海涯,两三间屋盖芦花。灯前笑说归来夜,明月随船送到家。

【译文】

世代在海边生活,几间小屋上面覆盖着雪白的芦花。白天在海上捕鱼虽然辛苦,但晚上归来,有青天明月、大海涛声伴送到家,真是开心惬意。

9《三江小渡》 【作者】 宋 杨万里

【原文】溪水将桥不复回,小舟犹倚短篙开。交情得似山溪渡,不管风波去又来。

【注解】 将:行,流过。

【译文】溪水流过桥后就不再回来,小船还得靠短篙撑开。交情就是要像山溪渡那样恒久不变,不管风吹浪打永远还在。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这首诗主要采用对比手法,用“溪水将桥不复回”与“不管风波去又来”进行对比,突出友情的恒久不变。此外,运用比喻,直接把“交情”比做“山溪渡”,借自然界的“风波”象征社会风浪,从而突出了诗的主旨。

10《商山早行》

【作者】温庭筠(yún),唐代诗人、词人。本名岐,字飞卿。晚唐考试律赋,八韵一篇。据说他叉手一吟便成一韵,八叉八韵即告完稿,时人亦称为“温八叉”、“温八吟”。诗词兼工,诗与李商隐齐名,并称“温李”;词与韦庄齐名,并称“温韦”。词多写女子闺情,风格秾艳精巧,清新明快,是花间词派的重要作家之一,被称为花间鼻祖。现存词数量在唐人中最多,大都收入《花间集》。原有集,已散佚,后人辑有《温庭筠诗集》《金荃词》。另著有传奇小说集《乾巽子》,原本不传,《太平广记》引录甚多。

【原文】晨起动征铎(duó),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hú)叶落山路,枳(zhǐ)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fú)雁满回塘。

【注释】

①商山,也叫楚山,在今陕西商县东南。作者曾于唐宣宗大中末年离开长安,经过这里。②枳花明驿墙,部分版本为“枳花照驿墙”。明:使……明艳。这句意为:枳花鲜艳地开放在驿站墙边。③征铎,远行马车所挂的铃。④槲,一种落叶乔木。⑤枳,一种落叶灌木或小乔木。⑥明,一作“照”。⑦驿,古代供传递政府文书的人中途更换马匹或休息、住宿的地方。⑧杜陵,地名,在今陕西西安东南。⑨凫,野鸭。⑩回塘,圆而曲折的池塘。

【译文】

黎明起床时,车马上的铃铎已叮当作响,出门的人踏上了旅途,还一心思念家乡。鸡叫声很嘹亮,客栈沐浴着晓月的余辉,足迹凌乱,木板桥覆盖着早秋的寒霜。枯败的槲叶,落

满了荒山的野路,淡白的枳花,照亮了驿站的泥墙。因而想起昨夜梦见杜陵的美好情景,一群群凫雁,正嬉戏在明净的池塘。

【赏析】

这首诗之所以为人们所传诵,是因为它通过鲜明的艺术形象,真切地反映了封建社会里一般旅人的某些共同感受。首句表现“早行”的典型情景,概括性很强。第二句固然是作者讲自己,但也适用于一般旅客。三、四两句,历来脍炙人口,“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旅途早行的景色,使诗人想起了昨夜在梦中出现的故乡景色:“凫雁满回塘”。眼里看的是“槲叶落山路”,心里想的是“凫雁满回塘”。“早行”之景与“早行”之情,都得到了完美的表现。

11《与诸子登岘xiàn山》 【作者】 盛唐 孟浩然 【体裁】 五言律诗

【原文】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 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

【注释】 ①岘山:一名岘首山,在今湖北襄阳县南。 ②复登临:对羊祜曾登岘山而言。登临:登山观看。 ③鱼梁:沙洲名,在襄阳鹿门山的沔水中。梦泽:云梦泽,古泽名,故址在今湖北安陆一带。 ④羊公碑:晋人羊祜之碑。

【译文】人间世事不停地交替变换,一代接一代永远今来古往。(大至朝代更替,小至一家兴衰,以及人们的生老病死、悲欢离合,人事总是在不停止地变化着,没有谁没有感觉到。寒来暑往,春去秋来,时光也在不停止地流逝着,这也没有谁没有感觉到。)江山保留着历代有名胜迹,而今我们又重新登临观赏。冬末水位降低了渔塘很浅,天寒云梦泽更加深湛浩荡。羊祜堕泪碑依然巍峨矗立,读罢碑文泪沾襟无限感伤。

【赏析】这是一首吊古伤今的诗。作者登上岘首山,见到羊公碑,自然会想到羊祜。由吊古而伤今,不由感叹起自己的身世来。四百多年前的羊祜,为国(指晋)效力,也为人民做了一些好事,是以名垂千古,与山俱传;想到自己至今仍为“布衣”,无所作为,死后难免湮没无闻,这和“尚在”的羊公碑,两相对比,令人伤感,因之,就不免“读罢泪沾襟”了。

这首诗前两联具有一定的哲理性,后两联既描绘了景物,富有形象,又饱含了作者的激情,这就使得它成为诗人之诗而不是哲人之诗。同时,语言通俗易懂,感情真挚动人,以平淡深远见长。

12《江城子》 【作者】:后蜀 欧阳炯

【原文】晚日金陵岸草平,落霞明,水无情。

六代繁华,暗逐逝波声。

空有姑苏台上月,如西子镜,照江城。

测试练习1及答案
篇二:雨后空气清新的诗句

测试练习(一)

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同水部张员外籍曲江春游寄白二十二舍人①

●韩愈

漠漠轻阴晚自开,青天白日映楼台。

曲江水满花千树,有底忙时不肯来?

【注】①白二十二舍人:即唐代诗人白居易。韩愈邀约张籍、白居易同游曲江,可惜白居易因雨后泥泞未去。

(1)从内容上看,这首诗可分为几个部分?请简要分析。

答:

(2)诗中蕴涵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途经秦始皇墓

●许 浑

龙盘虎踞树层层,势入浮云亦是崩。

一种青山秋草里,路人唯拜汉文陵。

(1)结合全诗,谈谈你对“崩”字思想内涵的理解。

答:

(2)诗歌题为《途经秦始皇墓》,而三、四句写的却是汉文帝,这样写是否恰当?请说明理由。 答:

3.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各桥晚望

●孟 郊

天津桥下冰初结, 洛阳陌上人行绝。

榆柳萧疏楼阁闲,月明直见嵩山雪。

(1)本诗紧扣一个“望”字,所描写的景物有所不同。请简要分析。

答:

(2)结尾一句描绘出怎样的意境?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答:

4.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甲)岭上逢久别者又别

●权德舆

十年曾一别,征路此相逢。

马首向何处?夕阳千万峰。

(乙)余干赠别张十二侍御

●权德舆

芜城陌上春风别,干越亭边岁暮逢。

驱车又怆南北路,返照寒江千万峰。雨后空气清新的诗句。

(1)(甲)诗中蕴涵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加以分析。

答:

(2)有人说,与(乙)诗相比,(甲)诗更加自然真切、含蓄隽永。你是怎样看的?请说明理由。

答: 。

5.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甲)秋风引

●刘禹锡

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

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

(乙)汾上惊秋①

●苏颋

北风吹白云,万里渡河汾。

心绪逢摇落,秋声不可闻。

【注】①开元十一年(723),苏颋被调离朝廷,任益州大都督府长史。诗人出京入蜀,途经汾水,作此诗。

(1)这两首分别抒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

(2)有论者认为:同样是秋风(声),(甲)诗说“最先闻”,而(乙)诗说“不可闻”,两者各尽其妙。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雨后空气清新的诗句。

答:

6.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南 溪

聊为溪上游,一步一回顾。

悠悠出山水,浩浩无停注。

唯有旧溪声,万古流不去。

(1)前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

(2)后四句在对南溪的摹写中,蕴涵了怎样的哲理?请结合诗句予以分析。

答:

7.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跋子瞻和陶诗①

●黄庭坚

子瞻谪岭南,时宰欲杀之。

饱吃惠州饭,细和渊明诗。

彭泽千载人,东坡百世士。

出处虽不同,风味乃相似。

【注】①本诗作于崇宁元年(1102)八月,上年七月子瞻(苏轼字)已病逝于常州。

(1)在这首诗中,诗人表达了对子瞻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2)诗人认为,苏轼与陶渊明“出处虽不同,风味乃相似”。你认同这一评价吗?请说明理由。 答:

8.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夏夜追凉

●杨万里

夜热依然午热同,开门小立月明中。

竹深树密虫鸣处,时有微凉不是风。

(1)诗歌首句的含意是什么?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

答:

(2)诗中写道:“时有微凉不是风。”“不是风”是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答:

9.阅读下面一首清诗,然后回答问题。

岁暮到家

●蒋士铨

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

寒衣针线密,家信墨痕新。

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

低回愧人子,不敢叹风尘。

(1)这首诗中蕴涵了诗人怎样丰富复杂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

(2)诗歌结尾写道:“不敢叹风尘。”诗人为什么会这样说?雨后空气清新的诗句。

答:

10.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如梦令

●秦观

遥夜沉沉如水,风紧驿亭深闭。梦破鼠窥灯,霜送晓寒侵被。无寐,无寐,门外马嘶人起。

(1)作者在描写驿馆的环境时,突出写了哪个细节?烘托了词人怎样的心境?

答:

(2)“门外马嘶人起”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11.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虞美人①

陈与义

扁舟三日秋塘路,平度荷花去。病夫因病得来游,更值满川微雨洗新秋。

去年长恨拏舟②晚,空见残荷满。今年何以报君恩?一路繁花相送到青墩。

【注】①宋高宗绍兴六年六月,陈与义因与尚书左仆射赵鼎政见分歧,论事不合,借病辞职。本词写 于辞官后前往青墩的途中。②孥舟:牵舟,这里指乘船。

(1)词的上阕中“病夫因病得来游”一句蕴涵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词予以分析。

答:

(2)词的下阕在写景中表达了词人怎样的复杂心情?请具体分析。

答:

12.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卜算子

●游次公

风雨送人来,风雨留人住。草草杯柈话别离,风雨催人去。

泪眼不曾晴,眉黛愁还聚。明日相思莫上楼,楼上多风雨。 .

(1)“明日相思莫上楼,楼上多风雨。”这两句意蕴十分丰富,请具体分析。

答:

(2)有人说,“风雨”是解读全词的钥匙。你同意这种看法吗?请说明理由。 .

答:

13.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点绛唇·访牟存叟南漪钓隐①

●周 晋

午梦初回,卷帘尽放春愁去。昼长无侣,自对黄鹂语。

絮影蘋香,春在无人处。移舟去。未成新句,一砚梨花雨。

【注】①牟子才,字存叟。南漪钓隐是牟存叟家花园的名字。

(1)综观全词,词人的思想感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结合具体语句简要分析。

答:

(2)杜甫在《丈八沟纳凉》中写道:“片云头上黑,应是雨催诗。”这两句诗与本词结尾“未成新句,一砚梨花雨”有何不同?试加以比较。

答:

14.阅读下面一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

山坡羊

●陈草庵

晨鸡初叫,昏鸦争噪。那个不去红尘闹。路遥遥,水迢迢,功名尽在长安道。今日少年明日老。山,依旧好;人,憔悴了。

(1)有人说,本曲中“那个不去红尘闹”的“闹”字“下得尤妙”。请试作分析。

答:

(2)“今日少年明日老。山,依旧好;人,憔悴了”包含了作者怎样的观点态度?对此,你如何评价? 答:

15.阅读下面一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

普天乐·平沙落雁

鲜于必仁

稻粱收,菰蒲秀。山光凝暮,江影涵秋。潮平远水宽,天阔孤帆瘦。雁阵惊寒埋云岫①,下长空飞满沧洲②。西风渡头,斜阳岸口,不尽诗愁。

【注】①云岫(xiù):指云雾缭绕的峰峦。②沧洲:水边比较开阔的地方。

(1)“天阔孤帆瘦”中的“瘦”字,意蕴丰富,耐人寻味。请简要分析。

答:

(2)这首元曲描绘了怎样的景色?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测试练习(一)参考答案

1.(1)两个部分:前三句描写曲江一带美丽迷人的景色,后一句询问白居易不来的原因 (2)诗人极写曲江雨后空气清新景物明净所特有的美,不但表达了自己的喜爱之情。也显示出辜负这良辰美景是多么可惜,委婉地表露自己苦候、失望、埋怨的情绪2.(1)一是指秦始皇已死.二是指秦王朝迅速灭亡.三是指生前声势显赫的秦始皇形象在后人心目中的彻底崩塌 (2)恰当。用汉文帝的谦和、仁爱与秦始皇的刚愎、凶残相对比.用路人对汉文帝的怀念与秦始皇在人民心中地位的崩塌作对比,反衬出暴君的形象,含蓄地表达了作者的批判之情

3.(1)前三句描摹了初冬时节的萧瑟气氛:桥下冰初结.路上行人绝,萧疏的榆柳掩映着楼台亭阁,万籁俱寂。悄无人声。最后一句笔力遒劲,气象壮阔.将视线一下延伸到遥远的嵩山.给沉寂的画面增添了无限的生机,展示出盎然的意趣 (2)结尾一句写出了明月照积雪的壮丽景象:天空与山峦,月华与雪光,交相辉映,上下通明,一片银白,美不胜收,描绘出一个美妙迷人、冰清玉洁、清新淡远的境界,寄寓着诗人高洁旷远的情怀4.(1)前两句写双方阔别“十年”,今日“相逢”,带有一点意外的惊喜与深沉的人事沧桑之感:后两句写偶然重逢又匆匆作别,在一问一答之间。流露出诗人内心深处的无限感慨,隐含了前路茫茫的感情 (2)这种说法有道理。(甲)诗为五绝,写一次久别重逢后的离别,淡淡着笔,语言朴素.不事雕饰,特别是后两句以咏叹发问.以不施刻画的景语黯然收束,浑然一体,韵味无穷;而(乙)诗为七绝,渲染的成分明显增加(如“芜城陌”“春风别”“岁暮逢”“寒江”),第三句“怆”字情感直露,末句又着意刻画。所以说,(甲)诗更加自然真切、含蓄隽永(如不同意.言之成理即可)5.(1)(甲)诗因秋风起、雁南飞而触动了孤客之心,抒发了羁旅之情和恩归之心:(乙)诗写诗人离京万里、渡过汾水时惊觉秋天的来临,抒发岁暮时迟、仕途失意的复杂心绪(2)同意。(甲)诗中,“孤客”因为客居他乡,对时序、物候有着特殊的敏感.因而“最先闻”;而(乙)诗中,只有说“不可闻”才能与其苍凉慷慨的意境、高亢劲健的风格相融洽。两种说法,内容相似,一用曲笔,一用直笔,却各尽其妙(如回答不同意,言之成理即可)6.(1)首句“聊为溪上游”,一个“聊”字写出了诗人闲居无聊,于是漫游南溪的情景:次句“一步一回顾”,从频频回顾的动作中.可以看出诗人对南溪风光的喜爱与迷恋 (2)三、四句描写溪水,“悠悠”表现水流不疾不徐.“浩浩”表现水势无穷无尽;五、六句描写溪声,一仍如旧,万古长存。溪水一刻不停,浩浩而去:而溪声则依然如故,长留旧地。这就揭示出深刻的哲理:世上既有变化动荡者如彼.也有一成不变者如此7.(1)表达了诗人对苏轼逝世的深切悼念,对苏轼旷达的胸怀、高洁的人品的赞美与敬重,对迫害苏轼的权贵的深刻揭露(2)认同。苏轼与陶渊明虽然时代不同.经历也不同,陶渊明短暂出仕后便辞官归隐.而苏轼却一生都在宦海浮沉,但是,两人都不以贫富得失萦怀,任性率真而行,志趣脱俗、人品高尚,“千载”“百世”之后都为人所敬仰.所以说他们“出处虽不同,风味乃相似”8.(1)首句点明夏夜环境:中午时分,烈日暴晒,十分炎热;而“夜热”竟然与“午热”相同.其热可想而知。作用:引出次句开门在月下独立的形象,揭示“追

凉”的原因,照应标题 (2)是因为夜深气静、静中生凉。诗人并没有直接点明“时有微凉”的原因,而是引发读者思考静与痞之间的因果关系,领悟前面的月光、竹林、树荫、虫鸣等都是为揭示静中生凉之理作铺垫的,别有一番曲折之致9.(1)这首诗真实地抒写了诗人年终回家时的复杂心情。①欣喜。年关时节,漂泊的游子终于回到温馨的家中,回到母亲身边。②感激。“寒衣”“家信”“怜清瘦”“问苦辛”,表现了母亲深情的关爱,也表达出诗人的感激之情。③惭愧。作为子女,长期在外,难尽孝心 (2)“不敢叹风尘”即不敢流露自己漂泊的辛苦。诗人回到家中.看到母亲的高兴劲儿.看到针线细密的寒衣、墨痕犹新的家书,听到母亲嘘寒问暖、为儿子“清瘦”而怜惜,作为儿子,养育之恩未报.又怎么忍心把在外奔波劳累的情况告诉母亲.使她更担忧呢

10.(1)突出了“梦破鼠窥灯”这个细节,烘托了作者独处驿馆,倍感孤寂、凄凉和恐惧的心境 (2)暗示词人梦破无眠、天色欲晓,新的一天旅途跋涉又将开始,传达出词人内心的辛酸和无奈之情 11.(1)词人舟行平稳,面对满塘秋荷,心情舒畅。词人自称“病夫”,并不是真正有病,只是辞官的借口。所谓“病夫因病得来游”,表面上是暗自庆幸因病解职得以欣赏美景,实际上是聊以自嘲,内心藏有难言的痛苦(或:所谓“病夫因病得来游”,语言质朴而委婉,刻画了词人外表旷达而内心痛苦的自我矛盾心理。结合下阕“报君恩”,可知词人表面上是感恩辞官得以览胜,实质上含有一种讽喻,委婉表达了对皇帝的不满) (2)“空见残荷满”是写去年秋末登舟,途中所见唯有败叶残荷;一个“空”字。表达出词人对残荷满塘无限憾恨的心情。而“一路繁花相送”写今年旧地重游.眼前到处是盛开的荷花;一个“送”字,以拟人化手法写出荷花的连绵不绝,表达出作者满腔喜悦之情 12.(1)这是行人对女子的叮嘱。包含丰富的意蕴:①你要多多保重身体.避开楼头风雨。②日后思念我时,不要上楼,因为楼头多风雨,它会使你想起今日我们风雨中重逢又风雨中离别的情景。在那种因风雨而引起的希望和失望的煎熬中,会使你更加痛苦 (2)同意。①以风雨为主线贯穿全诗,从风雨起笔,以风雨作结,首尾呼应,结构严谨:风雨起着联系人、事、情的作用;②词中所抒的情都跟自然界中的风雨紧密相连.浑然一体.意境浑然;③“风雨”一词四次出现,构成反复.使全词跌宕多姿,具有回环往复的音乐美13.(1)“卷帘尽放春

雨后空气清新的诗句

http://m.myl5520.com/shicijianshang/109818.html

展开更多 50 %)
分享

热门关注

辛弃疾满江红|辛弃疾《满江红》鉴赏

宋代诗词鉴赏

《水调歌头》苏轼|《水调歌头》的读后感

宋代诗词鉴赏

[柳永凤栖梧]柳永《凤栖梧》同步练习及答案

宋代诗词鉴赏

最美不过夕阳红|最美不过《水调歌头》400字作文

宋代诗词鉴赏

[满江红汉上]辛弃疾《满江红汉水东流》原文翻译及赏析

宋代诗词鉴赏

[题西林壁宋苏轼的古诗]题西林壁苏轼古诗鉴赏

宋代诗词鉴赏

【浣溪沙 游蕲水清泉寺】古文《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原文译文及赏析

宋代诗词鉴赏

费玉清一剪梅|《一剪梅·袁州解印》阅读答案及赏析

宋代诗词鉴赏

苏轼鹧鸪天_苏轼《鹧鸪天》原文阅读答案

宋代诗词鉴赏

【浣溪沙 李清照】关于浣溪沙李清照绣面芙蓉一笑开阅读答案翻译

宋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