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子由渑池怀旧

2020-05-17   来源:苏轼诗词鉴赏

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
篇一:和子由渑池怀旧

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

《和子由渑池怀旧》: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

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这首诗并无很深曲的意思,应该是苏轼在赴任陕西凤翔府签判途中所作。漫长而寂寞的旅途也许是最适合作诗的时候,诗是写给苏辙的,或者可以算是有些家书的性质。作者只平常写来,而情味深长,形式上自然洒脱,极其流畅,转折自如,似寻常话语,娓娓道来。所以纪昀评此诗说:“前四句单行入律,唐人旧格;而意境恣逸,则东坡本色。”这首极其成功的作品标志着二十四岁的苏轼在诗歌创作上风格已经完全成熟,一个大诗人的风采初露端倪。宋代的另一位大诗人陆游谈作诗说,“大抵此业在道途则愈工……愿舟楫鞍马间加意勿辍,他日绝尘迈往之作必得之此时为多。”此诗或者正可为此语做一证据。

为了更好地了解这首诗的含义,知道这首诗的写作背景也许是不可少的。写这首诗之前一年嘉佑五年(1060),第二次出蜀赴京的苏轼兄弟因欧阳修等人的推荐,二人参加了“贤良科”的考试,苏轼获第三等、苏辙获第四等,这是极优异的成绩,因为一、二等都是虚设,而北宋开此科考试以来,苏轼之前仅有吴育获得第三等的殊荣。本来苏轼兄弟二人都应该得到官职,但是历来官场的波诡云谲种种黑暗在考试前后显现了出来。苏辙因为自己一件其实并不能够算是很重要的事情,受到一些人的攻击,然后虽被委任为商州推官,但负责草制的王安石拒绝起草,使委任被长期搁置。苏辙便索性以在京的父亲年老需人照顾为由辞去了官职。而这一次嘉佑六年苏轼远赴凤翔府,是他们的第一次远别,这以前兄弟二人一直生活在一起。此前这些年二人与父亲两次从蜀地赴京,参加科考,母亲去世,经历了不少事情,对于人生世事的了解已不再是当初年少初出蜀地之时。苏辙送兄远行,一直送到离京城

已经相当远的郑州西门外。然后独自踏上路途的苏轼在路上写了一首《辛丑十一月十九日既与子由别于郑州西门之外,马上赋诗一篇寄之》:

不饮胡为醉兀兀,此心已逐归鞍发。

归人犹自念庭帏,今我何以慰寂寞。和子由渑池怀旧。

登高回首坡垅隔,但见乌帽出复没。

苦寒念尔衣裘薄,独骑瘦马踏残月。

路人行歌居人乐,童仆怪我苦凄恻。

亦知人生要有别,但恐岁月去飘忽。

寒灯相对记畴昔,夜雨何时听萧瑟?

君知此意不可忘,慎勿苦爱高官职。

在之后的途中,苏轼收到苏辙寄赠的《怀渑池寄子瞻兄》诗,诗的全文是:

相携话别郑原上,共道长途怕雪泥。

归骑还寻大梁陌,行人已度古崤西。

曾为县吏民知否?旧宿僧房壁共题。

遥想独游佳味少,无言骓马但鸣嘶。

这两首诗是必须引出的,因为它们和《和子由渑池怀旧》这首诗有直接的关系,想准确地理解这首诗的原意必须考虑到它们。

或者只有看到了苏辙的“共道长途怕雪泥”一语,才能更容易理解苏轼诗中的“应似飞鸿踏雪泥”,这我们才知道苏轼的“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正是由苏辙此语而生发。“人生到处知何似”,是问人,也是自问,它不是试图给到处漂泊的人生的意义找到一个正确完整的答案;因为那是不可能做到的,而且我们永远都不可能做到,虽然我们永远在寻求这个答案;所以它只是问“何似?”

然后苏轼对自己问的问题给出一个答案:“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和子由渑池怀旧。

那复计东西”。至此,宋诗中最为杰出的片断之一已然完成。有人说它把宋诗往往带有议论性的特点表现以极其完美的形式,可事实上它充满了形象性。这一片断中的比喻,不仅以它的形象生动而且以它的准确丰富令人赞叹不已。查慎行《苏诗补注》以为这个比喻是化用《景德传灯录》中一位禅师的话:“雁过长空,影沉寒水,雁无遗迹之意,水无留影之心”,事实很可能并非如此。虽然是遭遇了些挫折,但这时候的年轻的苏轼是没有多少可能把一位禅师的语录这样多地放在心上的,这也许是由于一个较长的时期里对于人生深沉的感慨往往颇多近似的缘故。“人生到处”,正是人生长路漫漫,像什么呢?应该是像那年来岁往总是南北漂泊的飞鸿,在雪泥上方的空中飞翔来去,一次次落下,一次次飞起。每一次飞落,都只不过是偶然的时候在偶然一个地方的雪泥上留下些许痕迹而已,可是飞鸿自己哪里还会去计算考虑这一次次究竟是在往东还是在往西呢。人生道路上的艰难困苦,人生长路上的仓皇和无奈,原来就是这样的啊,“共道长途怕雪泥”。再想想仕途上的那些得失,其实又能算得了什么呢,还用得着“苦爱高官职”吗?。和子由渑池怀旧。

而且就是人生路上留下的那些痕迹,又将会是怎样的呢?苏轼接着说道(也是回答了苏辙的“曾为县吏民知否?旧宿僧房壁共题”):“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原来才不过几年,先前的痕迹都已寥落如斯。当年认识的那位故人——那个老僧已经逝去了,骨灰盛放在一座新垒起的小塔里。兄弟二人曾经题诗其上的僧房的墙壁已经残破,字迹都已无从寻见了。就这么突然之间,漠漠人生长路上的那冷酷到几乎有些残酷的一面显现了出来,正是“人生要有别,岁月去飘忽”。多少人多少事,甚至是他们留下的那些痕迹,都是如此这般地逝去、离我们越来越远地逝去了。原来现实世界冷酷的一面是这样冷酷、是这样冷峻地向我们逼来,我们突然发现我们的人生其实有无限的渺茫和空虚,而我们对此几乎根本无能为力。而我们将能够怎样呢?是的,我们虽然对此几乎无能为力,但是我们还记得,是的,我们还记得。多少人多少生命都曾在、都在心中如此而说。在记忆之中,总有许多人、许多事情,依然清晰而生动,并且将永是清晰而生动。于是面对前路艰难,诗人忽然回首而望淡然从容说道:

你(苏辙)不用担心我会是“独游佳味少,无言骓马但鸣嘶”, 当年那次我们到渑池那道路的“崎岖”,那“路长人困蹇驴嘶”的情景,你还记得吗?原来就算是那些曾经让我们觉得有些艰难觉得有些困苦的事情,一些年后当我们的内心忆及之时,也会是那样地让人感到亲切而珍重,是苦涩里的甜蜜,是永恒的时光里永被珍存的记忆。现在的分别、现在所会遇到的艰难困苦,再过一些年看起来岂非也有可能是一样情形。漫漫人生路虽然艰难困苦,却也

总会有这样一些温暖珍存的回忆相伴,人生仕途的那些得失荣辱其实有什么值得太过在意的呢。这“此意”才是我们“不可忘”的啊。

因为人生也许永远无从摆脱漂泊和分别的苦楚,无从摆脱某些宿命般的艰辛和困苦,所以年轻的苏轼留给人们的这首杰作,也就有可能永远地为人们所传颂。

解析《和子由渑池怀旧》
篇二:和子由渑池怀旧

解析《和子由渑池怀旧》 和子由渑池怀旧

苏轼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

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此诗作于苏轼经渑池(今属河南),忆及苏辙曾有《怀渑池寄子瞻兄》一诗,从而和之。子由:苏轼弟苏辙字子由。渑(miǎn)池:今河南渑池县。这首诗是和苏辙《怀渑池寄子瞻兄》而作。

人生”句:此是和作,苏轼依苏辙原作中提到的雪泥引发出人生之感。查慎行、冯应榴以为用禅语,王文诰已驳其非,实为精警的譬喻,故钱钟书《宋诗选注》指出:“雪泥鸿爪”,“后来变为成语”。

前四句一气贯串,自由舒卷,超逸绝伦,散中有整,行文自然。首联两句,以雪泥鸿爪比喻人生。一开始就发出感喟,有发人深思、引人入胜的作用,并挑起下联的议论。 次联两句又以“泥”“鸿”领起,用顶针格就“飞鸿踏雪泥”发挥。鸿爪留印属偶然,鸿飞东西乃自然。偶然故无常,人生如此,世事亦如此。他用巧妙的比喻,把人生看作漫长的征途,所到之处,诸如曾在渑池住宿、题壁之类,就像万里飞鸿偶然在雪泥上留下爪痕,接着就又飞走了;前程远大,这里并非终点。人生的遭遇既为偶然,则当以顺适自然的态度去对待人生。果能如此,怀旧便可少些感伤,处世亦可少些烦恼。苏轼的人生观如此,其劝勉爱弟的深意亦如此。此种亦庄亦禅的人生哲学,符合古代士大夫的普遍命运,亦能宽解古代士大夫的共同烦恼,所以流布广泛而久远。

后四句照应“怀旧”诗题,以叙事之笔,深化雪泥鸿爪的感触。五、六句言僧死壁坏,故人不可见,旧题无处觅,见出人事无常,是“雪泥”、“指爪”感慨的具体化。尾联是针对苏辙原诗“遥想独游佳味少,无言骓马但鸣嘶”而引发的往事追溯。回忆当年旅途艰辛,有珍惜现在勉励未来之意,因为人生的无常,更显人生的可贵。艰难的往昔,化为温情的回忆,而如今兄弟俩都中了进士,前途光明,更要珍重如今的每一时每一事了。在这首早期作品中,诗人内心强大、达观的人生底蕴已经得到了展示。全诗悲凉中有达观,低沉中有昂扬,读完并不觉得人生空幻,反有一种眷恋之情荡漾心中,犹如冬夜微火。 于“怀旧”中展望未来,意境阔远。 诗中既有对人生来去无定的怅惘,又有对前尘往事的深情眷念。

人生在世,到这里、又到那里,偶然留下一些痕迹,你觉得像是什么?我看真像随处乱飞的鸿鹄,偶然在某处的雪地上落一落脚一样。它在这块雪地上留下一些爪印,正是偶然的事,因为鸿鹄的飞东飞西根本就没有一定。老和尚奉闲已经去世,他留下的只有一座藏骨灰的新塔,我们也没有机会再到那儿去看看当年题过字的破壁了。老和尚的骨灰塔和我们的题壁,是不是同飞鸿在雪地上偶然留下的爪印差不多呢!你还记得当时往渑池的崎岖旅程吗?——路又远,人又疲劳,驴子也累得直叫。

此诗的重心在前四句,而前四句的感受则具体地表现在后四句之中,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先前的积极人生态度,以及后来处在颠沛之中的乐观精神的底蕴。全篇圆转流走,一气呵成,涌动着散文的气脉,是苏轼的名作之一。

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原诗、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
篇三:和子由渑池怀旧

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原诗、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 【原文】: 和子由渑池怀旧 苏 轼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老僧②已死成新塔,坏壁③无由见旧题。 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注释】: ①子由:苏轼弟苏辙字子由。②老僧:当地僧人,名奉闲。③坏壁:是残破的墙壁 【翻译】 人生到处漂泊,犹如鸿雁到处飞翔,留下来的只是雪泥上的指爪。人之于世,诗之于壁,均如泥上指爪,不过或存或亡罢了。昔日寺中老僧已死,新建小塔一座,僧舍的墙壁上也看不见曾经题写的诗句了。进京途中的崎岖道路你还记得吗?路途那么遥远,人那么疲惫,马死了,我们只能骑着跛足的驴前行。 【赏析】: 标点所组成的,那么,这些坐标点有没有规律可循?青年苏轼对人生发出了这样的疑问和感喟。但是,人生有着不可知性,并不意味着人生是盲目的;过去的东西虽已消逝,但并不意味着它不曾存在。就拿崤山道上,骑着蹇驴,在艰难崎岖的山路上颠簸的经历来说,岂不就是一种历练,一种经验,一种人生的财富?所以,人生虽然无常,但不应该放弃努力;事物虽多具有偶然性,但不应该放弃对必然性的寻求。事实上,若不经过一番艰难困苦,又怎能考取进士,实现抱负呢?这就是苏轼:既深究人生底蕴,又充满乐观向上,他的整个人生观在此得到了缩微的展示。 这首诗的理趣主要体现在前四句上,“雪泥鸿爪”也作为一个成语被后世广泛传诵。但从写作手法上来看,也颇有特色。纪昀曾评道:“前四句单行入律,唐人旧格;而意境恣逸,则东坡之本色。”所谓“唐人旧格”,大致上指崔颢《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作为七律,三、四两句本该对仗,此却一意直下,不作讲求。苏轼的“泥上”二句,也可算是对仗,但其文意承上直说,本身也带有承接关系,所以是“单行入律”。“意境恣逸”的意思,就是不仅字面上飘逸,行文中有气势,而且内涵丰富,耐人寻味,不求工而自工。这正是苏轼的“本色”。 【阅读训练】 (1)这首诗的首联用了哪些修辞手法?颔联表达了诗人何种人生态度。(4分) (2) 颈联和了子由所怀的“旧”,“旧”具体指什么?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4分) 【参考答案】

(1)首句使用设问和比喻的修辞手法,把“人生到处”比作飞鸿踩踏雪泥。(2分,设问、比喻各1分)颔联表明了诗人面对飘忽不定(具有某种偶然性)的人生经历、不计较得失的达观态度。(2分,答出“不计较得失”或“达观”“乐观”即可) (2)往日见过的老僧,同题诗的墙壁。(2分,1点1分)回想往日的艰难困苦,(1分)而今更应牢记兄弟情谊,共勉奋进了。(1分)

和子由渑池怀旧 苏轼阅读附答案
篇四:和子由渑池怀旧

和子由渑池怀旧。

和子由①渑池怀旧

苏 轼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老僧②已死成新塔,坏壁③无由见旧题。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注:①子由:苏轼的弟弟苏辙字子由。②老僧:当地僧人,名奉闲。③坏壁:是残破的墙壁

8.“雪泥鸿爪”一语富含理趣,在宋代就被人称道,请结合前两联简要赏析。(6分)

9. 本诗题目是“和子由渑池怀旧”,“旧”具体指什么?最后两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5分)

8. ①用比喻的手法说理,诗人把“人生到处”比作飞鸿踩踏雪泥,形象新颖,含义丰富;②鸿雁飞向无定,写出了人生在世行踪无定,去处难定,漂泊不定;③鸿雁在雪泥上留下一些指爪的痕迹便匆匆飞走,这浅薄的痕迹,雪化后便会轻易消失。诗人以此比喻人生变幻无常,陈迹容易泯灭;④尽管如此,那些清楚地留在雪泥上的斑斑爪痕,仍然会形象鲜明地留在人心中;那么,往事的痕迹也会留在人的记忆之中。“雪泥鸿爪”一喻既有人生来去无定,如梦如寄,令人怅惘的思绪,也有豁然旷达,客观看待人生无常的思考。

(第一点2分,后面三点每点2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

9.往日见过的老僧,兄弟俩当年同题诗的墙壁,当年所题的诗,往日路途的崎岖。(2分)诗歌最后两联通过对往日艰难历程的回顾表达了诗人对往事的眷念和对生活的乐观、深情。(1分)老僧新塔,坏壁旧题,都是泥上爪印而已,人生无定,但是往日的坎坷遭遇,仍然留在人们记忆中,心上的爪痕是难以磨灭的,表达了诗人对往事的眷念;尾联诗人自问自答,蕴含了人生经过艰难困苦才能实现抱负之意,所以不应放弃努力,要乐观向上,共勉奋进;写出了对生活的无限深情。(2分)

和子由渑池怀旧

http://m.myl5520.com/shicijianshang/105897.html

展开更多 50 %)
分享

热门关注

《浣溪沙》苏轼诗词鉴赏汇编3篇

苏轼诗词鉴赏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乙】徙知徐州》阅读附答案

苏轼诗词鉴赏

【二十四桥仍在什么意思】二十四桥仍在,杜郎而今安在哉散文

苏轼诗词鉴赏

[临江仙夜归临皋]《临江仙夜归临皋》阅读练习及答案

苏轼诗词鉴赏

宋史文天祥传全文翻译_关于《宋史文天祥传》原文及翻译

苏轼诗词鉴赏

[苏轼私识范仲淹阅读答案]《苏轼私识范仲淹》阅读答案和原文翻译

苏轼诗词鉴赏

苏轼的词|苏轼的《游净居寺》诗词

苏轼诗词鉴赏

苏轼最经典的诗词名句|苏轼诗词《和蔡景繁海州石室》

苏轼诗词鉴赏

[苏轼最经典的诗词名句]苏轼-诗词《鳆鱼行》 古诗

苏轼诗词鉴赏

【辛弃疾 词】辛弃疾《霜天晓角 赤壁》全诗赏析

苏轼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