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周国平

2020-05-14   来源:散文诗

周国平的一些话
篇一:追求周国平

周国平的一些话:

世上有一些东西,是你自己支配不了的,比如运气和机会,舆论和毁誉,那就不去管它们,顺其自然吧。

世上有一些东西,是你自己可以支配的,比如兴趣和志向,处世和做人,那就在这些方面好好地努力,至于努力的结果是什么,也顺其自然吧。

我们不妨去追求最好——最好的生活,最好的职业,最好的婚姻,最好的友谊,等等。但是,能否得到最好,取决于许多因素,不是光靠努力就能成功的。因此,如果我们尽了力,结果得到的不是最好,而是次好,次次好,我们也应该坦然地接受。人生原本就是有缺憾的,在人生中需要妥协。不肯妥协,和自己过不去,其实是一种痴愚,是对人生的无知。

一般来说,人的天性是习惯于得到,而不习惯于失去的。呱呱坠地,我们首先得到了生命。自此以后,我们不断地得到:从父母得到衣食、玩具、爱和抚育,从社会得到职业的训练和文化的培养。长大成人以后,我们靠着自然的倾向和自己的努力继续得到:得到爱情、配偶和孩子,得到金钱、财产、名誉、地位,得到事业的成功和社会的承认,如此等等。

当然,有得必有失,我们在得到的过程中也确实不同程度地经历了失去。但是,我们比较容易把得到看作是应该的,正常的,把失去看作是不应该的,不正常的。所以,每有失去,仍不免感到委屈。

所失愈多愈大,就愈委屈。我们暗下决心要重新获得,以补偿所失。在我们心中的蓝图上,人生之路仿佛是由一系列的获得勾画出来的,而失去则是必须涂抹掉的笔误。总之,不管失去是一种多么频繁的现象,我们对它反正不习惯。

热爱生命是幸福之本,同情生命是道德之本,敬畏生命是信仰之本。

人生的意义,在世俗层次上即幸福,在社会层次上即道德,在超越层次上即信仰,皆取决于对生命的态度。

一种西方的哲学教导我们趋乐避苦。一种东方的宗教教导我们摆脱苦与乐的轮回。可是,真正热爱人生的人把痛苦和快乐一齐接受下来。

我的人生观若要用一句话概括,就是真性情。我从来不把成功看作人生的主要目标,觉得只有活出真性情才是没有虚度了人生。所谓真性情,一面是对个性和内在精神价值的看重,另一面是对外在功利的看轻。

一个人在衡量任何事物时,看重的是它们在自己生活中的意义,而不是它们能给自己带来多少实际利益,这样一种生活态度就是真性情。

喜欢周国平
篇二:追求周国平

周国平的文字细腻朴实,充满他的人生哲理,是我睡前必读的,是我迷茫郁闷不平时的一贴良药,是我们黑暗中的温暖烛光,让我怀念美好纯真的时代,追求丰富高贵的人生,喜欢读他的文字,和他精神交流,非常非常温暖的...

阅读与精神生活周国平
篇三:追求周国平

后来我想了一下,我把自己的读书经验、我的读书方法和方式,做了一个归纳,有三个“不”,我说叫“三不主义。

第一个“不”,就是不务正业,博览群书。这个我是高中开始,一直到大学都是这样的。课内花的时间非常少,大部分时间都是在读课外书。我大学是学哲学的,北京大学哲学系。我读的大部分书,都是文学书,小说诗歌。说博览群书也是一个好听的说话了,就是说不受自己的专业的限制,文史哲都读,这么一个特点。而且可以说,这样一个习惯保持了一辈子。后来我在中国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作哲学研究的工作,实际上我的大量时间,也是读各种不同的书,而且我写的东西也是这样。我不光是写哲学专著、哲学论文,我写了所谓的哲理散文。所以我们所里面,也给我这样一个评价:“说周国平不务正业”。我的想法是这样的,我是一个人,我没有必要说受我的专业的限制。我从事什么专业,这完全是偶然的。我很可能不是从事哲学专业,不是做这个工作。但是我是一个人,这是必然的,是基本的,那么我就要作为一个人来生活。从读书来说,那你就没有必要受你那个偶然的,你的专业限制。全世界的好书,好的精神营养,你都应该汲取,没有必要受那个限制。所以我就说,读书是一种精神生活,从精神生活的角度来说,没有专业的限制。这是我的第一个“不”—不务正业,博览群书。

第二个“不”,就是不走弯路,直奔大师。就是说我基本上是这样的。因为现在书太多了,你怎么办,怎么去选择真正的好书?我主要是读那些已经有了历史的定评的,那些最会读书的人,他们说这是好书,我相信他们的评价,我主要从这个范围内,去选择读物,要读的书。我觉得这个实际上是一条捷径,走向精神殿堂的一条捷径。

那么,第三个特点,就是不求甚解,为我所用。你读那些经典的作品,那些大师的作品,不是为了做学问,你是为了自己的精神成长。所以没有必要你去死抠那里的含义,是为了自己的精神上的生长。你自己的精神在成长,越来越丰满了,越来越深刻了,那就行了,你要的就是这个结果。所以我的主要的经验,主要的读书的习惯,我归纳出这三条。

那么今天呢,我实际上就是从这三个方面来讲。实际上第一条,“不务正业,博览群书”是讲的为什么要读书?读书不为了所谓的某一个正业,也就是你的职业,你的专业,不是为了这个,你是为了你的精神生活,是讲的为什么读书。第二条呢,讲的是读什么。作为精神生活来说,你就应该选最好的读物,那就是那些经典著作。应该以这些书为主,当然别的书也可以读,但是有一个比例问题。第三点呢,实际上讲的是怎么读,怎么读实际上就是为了自己的成长,为我所用。所以下面,我就从这三个方面谈谈我的想法。

第一个问题就是,为什么读?实际上我们每个人,只要是有文化的,或多或少都在读书。但是据我分析,读书有三种目的。一种目的,我称它为实用目的,是为了有用,对自己的工作、生活有用。譬如说学生,你要读那些教科书,读那些教辅,或者到了大学,你还读那些参考书。如果你仅仅是为了考试,为了将来就业,那这样的读书目的就是实用目的,和精神生活是没关系的。你包括从学校生活出来以后,走上社会,有了一个职业以后,你为了职业,和你的职业有关的书你去读,那也是一种实用的读书。就像我们这种搞研究的,我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的,做研究工作。那么据我所见,其实很多高研究的也好,搞大学教书的也好,很大的一个成分,他的读书也是实用的。他读那些书,做一个课题,是为了拿到课题经费,为了能够评职称,为了自己的前途。如果他不是真正喜欢这个东西,仅仅是为了这些实用目的,那他仍然是停留在实用的层面上,仍然是和精神生活无关的。像这种为了实用而读书,我认识不属于我要所讲的这个阅读范围。一个人仅仅是为了实用而读书的话,我不承认他是一个有阅读习惯的人,一个真正有阅读生活的人,那么这是一种。还有一种就是消遣的读书。工作之余,看看闲书,看看报纸,上上网,看看信息,这样来休息休息,来消磨时

光。像这样的读书,我称之为是消遣的读书。如果仅仅是这样的话,我也不认为他是一个有阅读生活的人。那么,我认为一个真正有阅读生活的人,应该有什么样的阅读呢?就是第三种,阅读作为精神生活。你通过读书,得到精神上的愉悦,精神上的启迪,精神上的提高,你真的是通过读书在过一种精神生活。我觉得这样一种阅读,才算是真正的有阅读生活的,本来意义上的阅读。当然,这三种阅读并不是完全对立的。我觉得尤其有一点,如果你是从事文化工作的,其实完全可以把它们统一起来。我自己就是这样,我觉得我自己特别幸运,对于我来说,这三种阅读就是统一的。我读那些文史哲作品,同时也是在从事我的专业,同时也是最好的休息—很轻松,很愉快,也是一种消遣,但同时又是一种精神生活,我觉得最理想的就是把它们统一起来。当然,我们不可能都是从事这样一种工作。所以我说,你没有这样一个幸运的机会的话,你仍然要给自己保留一块真正做为精神生活的阅读。不能把你的全部时间都用在为了职业去奋斗,去读一点东西。那么人作为精神生活的阅读为什么这么重要,人为什么要过精神生活呢?我说就是因为,你是一个人,人之为人的特点,就在于他是有精神生活的,这是人和动物的最大区别。

你说人生,什么样的人生是一个理想的人生?怎么样过,才是作为一个人来生活?人生最值得追求的目标是什么?我想了一下,无非是两个东西。一个是优秀,要做一个优秀的人,不要做一个平庸的人;另外一个,就是幸福,要有一个幸福的人生。那么怎样人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人呢?所谓的优秀,无非就是说,你把老天给人的,特殊的给了人了,没给其他的生物的这些属性,就是人的精神属性,你让它们生长的好,发展的好。你有很好的精神素质,那就是优秀。你的精神生活质量是高的,那就是优秀。那么所谓的幸福,我觉得很大的一部分,其实也是以优秀为前提的。做人的幸福,实际上就是你享受一种精神生活,享受自己的精神属性。这样一种快乐,是做人的幸福里面很重要的一部分。所以,我觉得,把自己的精神属性发展好,把自己的精神品质发展好,过一种高质量的精神生活,才不枉来这个世界上,做一次人,这一生才是值得的。那么我们怎么样才能让自己的精神素质发展的好?怎么样才能够一种高质量的生活呢?我觉得阅读就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手段、一种方式、一个途径。当然过精神生活,你还可以有很多不同的方式,包括欣赏艺术,你听音乐,看绘画,参观博物馆„„都是精神生活。但是我觉得,有一个方式不能缺的,就是阅读。我认为阅读是其中最重要,最不能缺少的方式。为什么呢?因为人类的精神生活,是有一个传统的。从自古以来。我们祖祖辈辈一代一代的人,他/她都有精神追求。那么这种精神追求的成果,主要是以书籍的形式记录下来的,主要保存在书籍里面,是人们精神生活成果保存的一个主要方式和主要载体。所以,你真正要过高质量的精神生活,你必须进入到这个传统中去,就是通过读书。实际上,一个人是不可能有自发的精神生活的。作为个体来说,你说我什么书也不读,什么音乐也不欣赏,你自己就产生精神生活,我觉得是不可能的。人是社会的动物,处在社会的这种精神的熏陶之下,才会有精神生活的。所以你必须进入到人类生活——精神生活这个传统之中去,你才能真正拥有精神生活。那么这个主要的方式就是阅读。

那么,通过阅读,我们会拥有一种什么样的精神生活呢?那我想就是大体的、相对的区分一下,就是根据人的精神属性,可以区分为三个方面:一个就是智力生活。人是有头脑的,有理性的,有思维能力的,那么人就要过智力生活。第二个就是情感。人不光是有智力,而且有情感,要过情感生活。第三个方面,人不光是有情感,而且是有我们儒家说的“义”,也就是道德的。西方哲学家强调人是有意志的,人对自己的行为是能够支配的,人有道德上的追求。所以,可以说是道德生活和信仰生活。所以,我觉得精神生活可以相对的区分为:智力生活、情感生活和信仰生活。当然,这个区分是很相对的,很难决然分开。我们经常说真善美,其实真善美就对应于这三种精神生活:智力生活它是追求真,追求真理、情感生活它是体验美,是对美的体验;道德和信仰生活,它是对善的追求和实践。实际上对应这三种生活。那么一个智力生活质量高的人,实际上他/她的智力是非常活跃的,他/她有一个自由的追求周国平。

头脑;一个情感生活丰富的人,他/她有丰富的心灵;一个道德和信仰生活质量高的人,他/她有高贵的灵魂。所以我说实际上通过读书,我们可以去拥有一个自由的头脑,一个丰富的心灵和高贵的灵魂—这是读书的目标。

从智力生活来说,我们通过阅读,可以获取知识,可以激活我们的理性。获取知识很重要,所谓“知识就是力量”,培根的话大家都知道。人类依靠知识,可以改变世界的面貌,增进人类的福利;个人通过知识,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在社会上立足。但是我觉得从智力生活的角度来说,最重要的还不是获取知识,而是激活你的理性、激活你的理性能力、激活你的智力。我始终认为人的智力生活、人的智力品质,最重要因素其实是两个:一个是好奇心,就是对知识的这种热情,那种浓厚的兴趣;另外一个,就是独立思考的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可以说是对真理的认真,好奇心是对知识的热情。独立思考的能力是对真理的认真,对知识,对世界充满着兴趣;同时对于你感兴趣的那个方面,你要自己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来寻求答案。这样一种东西,把它归纳起来说,实际上就是一种智力活动中的习惯。所以我说智力生活中最重要的,是要让你养成一个智力活动的习惯,让你的头脑始终处在一个活跃的状态——这个东西是最重要的。

英国哲学家怀特海(Alfred North Whitehead)就说过,教育的目标就是智力活动的习惯,就是让你养成智力活动的习惯。他说“什么叫教育?等你把在课堂上学的东西都忘记了,把你为考试背诵的东西都忘记了,那剩下的东西就是教育。”如果一个学生,把课堂上学的、考试之前背的,就是知识嘛,你把知识都忘记了,剩下的东西就是教育。那剩下的东西是什么?就是智力活动的习惯,就是你的理性被激活了,你养成了一个思考的兴趣和习惯—这个东西实际上就是最重要的。

什么是知识分子啊?我并不认为一个人得了文凭了,从大学毕业了,研究生毕业了,就是知识分子了。结果我看到知识分子不能缺这一点,就是说他/她真正尝到了智力活动的快乐,从此就养成了智力活动的习惯,一辈子也改不了了,这样的人才叫做知识分子。你让他/她不学习、不思考、不研究,他/她就难受,这样的人就是知识分子。我觉得我们的学校,就应该培养这样的人。所以我一直强调,我就说在学校里面,学生啊,我相信在座还是有一些学生,其实你们在学校里面最重要的东西,是学什么。当然,专业知识你要学。但是你光是这个的话,你还是没有完成你的教育。最重要的东西,我觉得是两种能力:一个是快乐学习的能力,一个是自主学习的能力。你学习本身是一个快乐的事情,尝到它的甜头了,你喜欢学习,同时你应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安排自己的学习—自主学习。不要跟着老师跑,不要跟着课程跑,那是最没出息的。哪怕你那个成绩很优秀,我认为你其实也不是一个好学生。我在北京大学上学的时候,说实话,我不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好学生,我基本上是大课都逃课。大课都是三百人左右的,什么政治经济学、中共党史„„那些个阶梯教室坐了一教室,逃课谁也不知道。但小课就不行了,我们班25个人,谁缺席,一看就知道。所以,我基本上小课我不敢逃,因为旷课24节就要被开除的,我可不愿意被开除。所以小课,基本上就是老师在上面讲,我就在下面看自己的书。有时候看着看着来劲了,都忘了在教室里面,老师提问,“周国平,你给我站起来,干什么?”老师特生气,然后看了我一眼,“坐下”,然后让另一个同学起来,同学开始回答问题。“哦”,我才知道,原来是问问题,提问了。当然,我不是主张你们都这样。我是讲,你上学的时候,在大学里面,你一定要当自己学习的主人,不要跟着老师跑,自己去选择。一个爱学习的人,你就应该有自己的兴趣和方向,然后按照自己的方向,自己去选择自己要看的书,这是一个最基本的能力。人学习是一辈子的事情啊,人后来才体会到,大学里看的那些书算什么?大量的书都是后来看的。但是,大学里面最重要的东西是什么啊?如果你有这种自学的能力,喜欢学习了,你会安排自己的学习了,这个东西是一辈子受用的。所以,我觉得其实跟着老师跑的人,我们当时学习也是这样,上课的时候,大部分同学使劲记笔记,然后下了课互相对笔记,然后整理笔记,把时间都花在这上

面了。考试的时候就背笔记,背完了以后全部忘记。基本上是这样一个过程,我真的觉得他们其实很可怜的,他们完全可以不这样做。英国作家萧伯纳就说过“全世界的书架上,摆满了精神的佳肴、精神的美味,可是我们的学生却被迫去啃那些毫无营养的、乏味的教科书”—看来这是一个全世界,世界性的现象。所以我说,你要对这种情况有警惕,要自己做主,不要跟着跑。你要知道这个生命是有限的,尤其是在学校里,这个时间是非常有限的,你要让它发挥最高的效力。这个最高的效力,并不是把课程学好了就行了,你要打好底子。有一个哲学家说过,他说其实对于那些聪明的学生来说,可以既不要考试,也不要老师,就让他们在图书馆自由的涉猎,自由的去找自己喜欢的书看。最好的大学在哪里?在图书馆里。对于真正能够自主学习的学生来说,我觉得他/她最需要的东西是两样。当然,有一个非常好的老师给他/她引路,也是非常好。但是这样的运气,你不一定能碰上,现在有多少是好老师呀?(掌声)

最需要的东西是什么?是两样东西。一个是自由时间,就是你的时间可以自己支配;另外一个就是图书馆。有自由时间,有图书馆,够了。你就有充分的时间,到图书馆找那些真正的老师,真正的大师,向他们学习,这样一定能学出来。所以我的意思就是说实际上,你要知道,你过一种智力生活,你要有一种高质量的智力生活,里面最重要的东西,你要自己掌握,你要自主学习,去读书。那么,从激活人的理性来说,我相信所有伟大的书,优秀的书,都包含这个因素。但是从分类来说,主要就是哲学和科学。这个哲学,一大块,其中一大部分是对世界的一种思考,所谓的形而上学的沉思,去想那些个大问题、根本问题。当然,哲学里面很多令人思味的那种艺术,包含逻辑学之类的。另外,科学也是很重要的一块。我有时候也会看一些科学方面的书,虽然我是搞人文方面的。像爱因斯坦、牛顿„„,他们的著作我也会读。我就感觉这种自然科学的大师,他们实际上也是哲学家。他们不仅仅是在解释某些具体的现象,像这种大科学家,他们的目标是什么?用爱因斯坦的话来说,推动这些大科学家、科学家在那里工作的最伟大的动力,是一种宇宙宗教的感情,这是他用的词“宇宙宗教”。什么意思呢?就是上帝创造了这个世界,假如是上帝创造了这个世界,那么作为科学家,就要弄清楚上帝是怎么造这个世界的。他要给这个世界,描绘出来它这个完整的图画,尽可能准确的描绘出来。实际上,你看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包括霍金的《大爆炸理论》也好,其实都是假说,都是没有办法用实验来证明的,但是它可能能够最的来解释这个宇宙的现象,实际上这是一种哲学。我想这是一个方面,智力生活。

第二个方面呢,就是情感生活。情感生活呢,我们通过阅读,体验情感,感悟生命。我们在这个世界上生活,我们是带着感情生活的,我们有痛苦有快乐、有爱有恨„„像这种东西,都是人的一种很宝贵的财富。在我看来,人的这种经历,不管是痛苦还是快乐,当然我们都不愿意痛苦,但从心理的角度来说,它们都是正面的财富。你去体验它,你更了解人生。那么通过阅读,尤其是文学作品,那些大文豪,我认为他们都是心灵的大师、情感的大师。他们善于去体验这种情感,而且善于去观察、去分析。所以,我们通过阅读,我们自己的情感体验,可以从书本里面得到印证,可以加深,这是另外一个方面。

还有一个方面,就是道德和信仰生活。道德和信仰生活,我觉得最重要的书籍,一个就是哲学,人生哲学,包括伦理学;另外就是宗教,宗教著作。我不是教徒,但是我很喜欢看圣经,我也会看一些佛教的书。其实通过那些书,你去思考人生的终极意义问题。什么是信仰?信仰就是对人生的终极意义的一种追问,一种信念。那么,实际上通过阅读宗教书籍,你是作一种最深层次的思考。当然还有一些社会科学的著作,包括法学、政治学„„实际上都牵涉到社会道德问题。社会科学的灵魂是什么?我觉得就是道德。你看柏拉图,把善这个概念,就是Good、好,把它看成是哲学中的最高的概念。他认为哲学就是要解决这个问题:什么是好?什么是好人?一个什么样的人才是一个好人,什么样的社会才是一个好的社会?我们对道德的理解要宽泛一点,也要深刻一点。实际上,道德是解决这个问题的:什么样的人是

好人?人应该怎么样去做,才是一个好人?什么样的社会是一个好的社会?所以它最后讨论的是一个价值问题,一些基本的价值问题。从道德来说,我自己从个体来看,最重要的是道德是什么?其实不光是我自己感觉到,包括我看很多哲学家的书,包括那些文学家,像歌德这样一些大师,他们的作品里面,他们强调的人,什么样的人是好人?他们强调的道德品质,无非是两个东西:一个是善良,一个是高贵。善良,你对生命要有同情心;高贵,要有做人的尊严。最后都是强调这两个东西,一个心地善良。灵魂高贵的人,就是好人。那么从信仰来说,不管你信不信宗教,信仰不光是以宗教的形式存在。其实哲学里面,它也一直在讨论还这个问题。其实你从人生哲学和宗教,它最后要解决的问题,无非是两个问题:一个是灵魂和肉体的关系问题,人有一个灵魂又有一个肉体,怎么样处理这个关系,到底灵魂重要还是肉体重要;还有就是生和死的问题,怎么样面对死亡。其实最后都是要面对这两个问题,它最后就是要让你想明白这两个问题,摆脱肉体对灵魂的支配,也就是灵魂能够自己支配自己,照顾好你的灵魂,因而摆脱对死亡的恐惧。最后都是要解决这两个问题,从而获得一种内心的安宁。我想这都是我们面对的很大的问题,但是这些问题呢,其实你通过阅读宗教的、哲学的书,你可以更好的去想这些问题。能不能想明白这些问题,我不知道,其实我还没有想明白呢。但想这种问题的人,和不想这种问题的人,我觉得生活格调是不一样的。你经常想这些问题样,实际上你不会把一些物质的、社会的一些表面的东西,看得太重的,你会比较超脱的。

这是讲的为什么要阅读。当然,我这里面讲到的哲学的、科学的、文学的、宗教的书,还有一大块是历史的。我是很喜欢读历史的书的,包括古希腊、古罗马的那些历史学家写的书,当然也包括司马迁写的《史记》之类的。其实,读历史特别好。这个历史是综合的,我讲的这个智力、情感、道德和信仰,实际上里面都会反映出来。当然还有一些分类的历史,比如你说哲学史,文学史。读这些历史,实际上你是把人类精神生活的历史,浏览了一遍。或者换种说法就是,人类精神的地图,你把它勘察了一番,知道了一个大概,你心里面有数了。然后,你知道你的位置怎么摆了,我觉得这个特别好,这种感觉特别好。因为我觉得还有一种书,很值得读的,就是伟人的,那些大哲学家、大文学家、大政治家,甚至大企业家,像美国的钢铁大王卡耐基,他们的自传和传记。这是他们给你呈现的一个个伟大的个体,伟大的灵魂,他的精神生活。

那么一个人通过阅读,从智力生活方面来说,他/她获取知识,激活理性,拥有一个聪明、自由的头脑;从情感生活来说,他/她体验情感、感悟生命,拥有一个丰富的心灵;从道德和信仰生活来说,他/她树立道德和信仰,成为一个灵魂高贵的人。我觉得做到这一点,他/她就是一个优秀的人。一个优秀的人,就是一个头脑自由、心灵丰富、灵魂善良高贵的人。我自己认为,在树立人生目标的时候,一个人应该把优秀树立在第一位。你不要太看重表面的外在的成功,应该把成功放在第二位,作为第二目标,作为优秀的副产品。你首先去得到优秀,一定要得到优秀,然后因为优秀而给你带来成功,也很好。如果有一段时间,没有带来,我也无所谓,你最重要的东西已经得到了.你很优秀,你活着是有意义的。

我们经常喜欢说一句话“阅读改变人生”。我觉得这句话可以从两个涵义来理解:读那些有用的书,所谓有用的书,就是那些知识性的书、专业的书、职业的书,可以改变你的外在的命运,在社会上立足。我也不反对,我也觉得应该的。但是,还有一个更重要的涵义,“阅读改变人生”,就是改变你的内心世界,让你成为一个更优秀的人。改变你的人生的格调、人生的境界,我觉得这是更重要的。那么做到了这一点,实际上它给你带来的是真正的成功,不是那种小成功、表面的,是大成功、你自己认可的那种成功。一个人养成阅读习惯很重要,据我观察,各行各业,那些真正的优秀者,大多数,我称他们为终生阅读者。就是一辈子在读书的人,爱读书的人。对读书的这种爱好,这种习惯,我觉得一个很关键的时期,就是青少年时期。引导青少年爱上阅读,我觉得特别重要。我自己的情况,我想就是这样:我发现

周国平
篇四:追求周国平

追求周国平。

周国平生平与主要思想的研究追求周国平。

【摘要】:周国平的文章颇受读者欢迎,在中高考中也频频出现。文章通过对周国平生平经历的再现而研究其创作思想的变化和内涵,其将从三个方面,生平经历,主要思想,生平经历及创作思想的关系对周国平进行更加深刻的理解,从家庭生活与人文思想、作家个体发展与浪漫情怀、社会环境与现实基调来说明两者深刻内涵。

【关键词】生平经历,主要思想,两者关系

引言

在大学之中,曾有“男生不可不读王小波,女生不可不读周国平”之说。他的作品的严谨,哲理,亲切,真诚,让读者深深折服。他所受哲学影响和对自身、人类和现实社会的思考,对文学使命的追问,对人生价值的探寻结合在一起,就熔铸成周国平深刻的哲学理想。希望通过此文来试大家对周国平有一个较为全方面的了解,对其作品有更深的感悟。

一、作家生平

周国平1945出生于上海,家庭较为贫困,童年时期十分自由,初中时成绩优异,但体质较弱。而到高中,则性格孤僻,有着不合群的清高。及至北京大学哲学系,结实了郭沫若之子郭世英,称他为“影响了我一生的人”。在自己的探索和郭世英一定的引导下,大量阅读了关于俄国文学,现代思潮的书籍,但是对哲学系所授课程兴趣不大。而后的文革之中,只是躲在一旁,并不参与斗争。再而受上山下乡的影响,在偏僻追求周国平。

的乡村待了7年,并与第一个妻子敏子结婚。1978年重返北京,在社科院做研究生,对苏联哲学进入深入的研究。在此段期间,陷入了与其第二位妻子雨儿的恋爱之中,对其写作产生深远影响。改革开放开始不久新思潮的涌动中,周国平对尼采进行深入研究,并出版了成名作《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与雨儿结婚后生下了第一个孩子妞妞,但不幸患有先天绝症,在《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中做详细叙述。不幸发生第二次婚变,与雨儿离婚后,和忘年交红结婚,生下第二个孩子啾啾,并出版《宝贝,宝贝》。周国平的主要作品有随感集《人与永恒》(1988年),散文集《守望的距离》(1996年)、《各自的朝圣路》(1999年)、《安静》(2002年),以及《人生哲思录》、《周国平 人文讲演录》《善良·丰富·高贵》等。 ̄

二、主要思想

周国平所涉及的领域大多是人生哲学,没有去建立体系化的哲学思想。其思想最可贵之处,是给人以人生的启迪,使人去培养拥有独立的灵魂,以及去攀登更高的哲学殿堂。他的文字通俗易懂,又字字珠玑,没有深奥的论述,也没有高深的名词,有的像是一位朋友般亲切的攀谈。而通过他的书籍,读者会考虑到自己的生活,对自己的人生担负起使命,去思考什么是自己真正所追求的。所以,探究人生的内涵,注重生活的体验,展现独特的自我,追求个人的精神,是理解周国平著作的主线。

(一)探究人生内涵

周国平说 : “每个人只有一个人生,她是一个对我们从一而终的女子。我们不妨尽自己的力量引导她,充实她,但是,不管她变

成个什么样子,我们好歹得爱她。 ” 于是 , 他用文字记录了自己一段段人生经历。周国平的散文中满溢着对生命敬畏感 , 他鼓励人们要积极地面对人生 , 要饱含热情地好好活着。这也正是一种“尽人事,知天命”思想。面对人生,成功失败,喜悦悲伤,其价值都是等同的,都构成了我们独一无二的人生体验和内涵。正因为这样 , 回过头我们再来看 《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 时 , 生命的悲欢离合 , 借助周国平的哲学散文 , 以妞妞这样一个活生生的凄美娇艳的生命得以深刻地表现了出来 , 这不仅仅是痛苦 , 实际上是对生命的一种永恒的渴望。

周国平不过是用文学的方式在谈哲学 ,把情感升华至哲学的高度 , 把哲学融入情感世界之中以文学散文的形式阐释出来 , 如果用泡一壶茶来做比喻话 , 哲学散文是那沸腾的水 , 其间所包含的思想就是那浓郁的茶香。这样的表现方式 , 使得哲学思想增强了理趣 , 哲学也将变的深入浅出 , 人生的意义得到升华 , 生命也因此得到人们重视和珍惜。

(二)注重生活的体验

周国平的哲学散文所具有的独特艺术特色就是生活化。他曾说“哲学的写作可以分为多种 , 其中一种写作是学院式的 , 喜欢资料的收集和堆砌。这里不需要感性语言和形象思维 , 不需要与当下的结合 , 而更在意哲学的历史性 , 文章的抽象程度越高、 术语的密度越大 , 这个人的思想就越坚实和丰富。还有一种写作 , 这种写作文风活泼 , 并融入了鲜活的生活场景 , 它常化艰深为平易 , 如

细雨滋润万物一样 , 发生得悄然而广泛” 。但他的散文不属于其中的任何一种 , 他的哲学散文是众多写作方式的融合与升华 , 形成了他独特的写作特色 , 他的哲学散文和纯学院不同 , 更侧重于把哲学生活化或者应用化 , 然而并不是刻意去生活化。他的哲学散文也包含了哲学学术 , 因为哲学是一个知识积累和整理的过程 , 哲学作为一门学科来说 , 也需要知识的搜集和整理 , 但是哲学如果仅仅是以学术的方式出现 , 这就是离开哲学的根本了 , 所以周国平的哲学散文就采取另一种表达方式 , 把哲学学术和现实生活相联系 , 脱离了哲学家和散文家的界限 , 把对生活中的欢乐、 痛苦、 还有坚强和执着等等生活感悟通过哲学散文的形式表达出来。

(三)展现独特的自我

在人心灵最微妙的地方 , 大都是注重性情的。不管你是有名的文人 , 还是无名的老百姓。性情 , 最能体现一个人的思想 ; 性情 , 最能看出一个人的品质 ; 性情 , 最能表现出一个人的形象。“我没有任何办法留住人生中最珍贵的东西 , 我只能把它转换成所谓的文本 , 用文本来证明我们曾经的拥有 , 同时也证明我们已经永远的失去” 。字里行间透露出作者的智性与情感生活 , 是一部完完全全的真性情的表露。这本自传包括两条主线 , 一是智性生活 , 一是情感生活 , 二者大致体现了周国平的个性面貌 , 也表现了作者的性情。文人大都是性情中人 , 周国平也不例外。做一个性情中人不难 , 但做一个诚实的性情中人却很难。 “我唯一可以自许的是 , 我的态度是认真的 , 我的确在认真地要求自己做到诚实 , 我至少

敢说 , 在这个名人作秀成风的时代 , 我没有作秀” 。现在我们看到的是 , 周国平先生 , 作为一个清醒的学者 , 一个敢于面对自己的哲学家 , 他不回避 , 不隐藏 , 而是在不伤害别人的同时 , 坦然用哲学散文这一形式记述着全部的经历。

在周国平哲学散文中有这样的观点:性情 , 是一个人的性格的外在表现。在周国平哲学散文中 , 看重的是生活的意义、 内心的感受 , 这就叫 “真性情” 。不管是为人还是为文 , 这都是他最看重的。穿梭于周国平语言与文字上 , 在素面朝天的文字里面 , 我们能缅怀到一些欢乐或疼痛 , 我们能得到一些启示和收获 。

(四)追求个人的精神

在周国平的哲学散文中有着类似的观点 : 思想 , 是具有“自我消费” 性质的东西。

在周国平的哲学散文里 , 哲学思想首先是他的爱好 , 也是他人生的重要组成部分。几乎所有的思想家、 哲学家 , 开始都不是为了一定要弄出一个经天纬地的理论而进行研究的 , 而是为了让自己更明白些生活或人生 , 是缘于对思想和理论本身的兴趣和魅力 , 而全身心投入到某个领域的。可以说 , 人类历史上很多有价值的思想 , 是思想家在不经意间发现的。就周国平的《岁月与性情》与其说是写给世人看的 , 倒不如说是写给自己的。文学艺术领域里有这样一句话 : 思想也是是自己的 , 然后才可能是大众的。

哲学家和思想家 , 并不一定都有系统的理论和著作 , 甚至 “不一定要拿出作品来 , 哲学家本人的生活和生命 , 就是哲学本

追求周国平

http://m.myl5520.com/shicijianshang/105441.html

展开更多 50 %)
分享

热门关注

数学教案-散文诗(通用9篇)

散文诗

春暖的散文诗(锦集6篇)

散文诗

此时静坐的散文诗歌汇编3篇

散文诗

六年级散文诗歌:四好少年250字范文(通用6篇)

散文诗

抒发思念散文诗歌(锦集4篇)

散文诗

赞美诚信的现代诗歌_仿写诚信的散文诗歌朗诵精选五篇

散文诗

嫦娥的经典散文诗歌(合集3篇)

散文诗

歌颂光明的现代散文诗歌范文汇总三篇

散文诗

赞美坚强经典散文诗歌

散文诗

关注健康现代散文诗歌【2篇】

散文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