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二三产业联动

2019-01-21   来源:爱情名言

梁才:全力打造一二三产联动发展新高地
篇一:一二三产业联动

梁才:全力打造一二三产联动发展新高地

初秋时节,走马梁才。滨化搬迁、义乌国际商贸城、小高草莓大棚等一个个大型项目建设现场彩旗招展、机器轰鸣,到处一派如火如荼的施工场面。

近年来,梁才街道积极抢抓“黄蓝”两区战略发展机遇,依托优越的产业优势和区位优势,以“转方式,调结构”为总抓手,按照“一产抓带动、二产抓服务、三产抓提升”的发展理念,潜心构筑经济发展“三区一带”,力促三次产业融合发展,街道经济发展呈现出“产业多样化、税收多元化、发展多向化”的良好态势,经济发展的稳定性、协调性、抗风险能力进一步增强,形成“三产联动”的格局,综合实力大幅提升。2012年1至6月份,梁才街道完成地方财政收入3508.27万元,同比增长30.64%;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4亿元,同比增长29.3%;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0.6亿元,同比增长32%;招商引资到位资金1.34亿元。

为构筑三次产业融合、齐头并进的发展格局,梁才街道办事处立足实际,高点定位,科学制定了“三区一带”发展规划。即:以东瑞化工、中海沥青为龙头,在黄河七路至南外环、东海一路至东外环建设东城高新化工园区;以义乌商贸城、银河物流为龙头,在东海一路至韩墩总干、黄河八路至220国道建设商贸物流区;以创智博天、小高蔬菜花卉大棚为龙头,在韩墩总干以东、黄河大坝至220国道建设高效生态农业规模种植区;以禾家风尚生态园、张王黄金梨草莓园为龙头,在黄河大坝以南,黄河两侧

建设沿黄休闲观光农业带。街道在“三区一带”规划区域内,根据区位、资源、交通等实际条件,科学安臵项目,推动一、二、三产形成产业化联动发展之势,为街道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效益。

二产反哺一产 走出互补互促之路

以工促农,工农互促;以城带乡,城乡双赢;农业均衡联动发展态势良好。工业强了,地方财政收入高了,反哺农业的力度将更大。依托丰富的土地资源优势,梁才的高效生态农业通过转变发展方式,瞄准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强化工业科技支持,提高土地产出的附加值,探索出一条一产、二产互促互补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

在高效生态农业规模种植区,街道以增创农业发展新优势、新特色为目标,重点实施“三个一万亩”示范工程,即“一万亩优质良田、一万亩高效生态农业种植、一万亩优质林果种植”。鼓励群众通过土地流转的方式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规模种植,不断加强农业科研和技术推广,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农业提质增效,促农民增产增收。

位于黄河滩区的创智博天有限公司,这个已投资3500万元的项目,新上气雾培自动化种植技术, 成功引进“农业智能化控制计算机系统”并予以升级改造,创新推出“阳台蔬菜”种植技术, 6000平方米现代化农业智能温室、1200平方米速冻生产间、3000平方米气调保鲜库、2000平方米育苗车间,现已投入使用。年产品销售收入3000多万元,固定员工40名,带动农户500多户,

公司已成为滨州市菜篮子工程示范单位,体现了农业产业集约化、高端化发展的优势。

而另一边,芙湖渔歌项目一期投资200万元,建成大小荷塘50个;小高20个高效生态示范蔬菜大棚全部建成并投入使用,年增收200余万元;中泰牧业有限公司拥有国内最先进的电脑孵化设备40余台,年产鸭苗1000余万只,年销售收入1350万元,实现利税300万元。

同时,梁才街道不断加快农业研发平台和生产基地建设,力争到2016年,初步形成以现代装备为基础、现代科技为支撑、现代经营为特征、现代农民为主体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基本建成全区乃至全市一流的现代都市农业示范区。

一产三产化 一三互动相融并进

在张王黄金梨草莓种植园里,一颗颗黄金梨已经挂上枝头。在产品上选择经济附加值较高的高端水果,在种植上采用“上梨下莓”的立体化种植模式,在营销上开展包括“沿黄休闲采摘节”、“农超对接”等灵活方式,梁才的休闲观光农业思路隐现其中。利用良好的生态本底、黄河横穿的资源优势以及沿黄底蕴丰厚的文化优势,将现代农业生产和休闲旅游业的发展融为一体,形成了“一三互动”、相融互促的良好发展态势。“同一样农产品,却有了双份的收入,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也让农民跟着致富。”张王村党支部书记刘洪俊介绍说。

梁才街道按照“一产三产化”的发展思路,聘请专家对沿黄休闲观光线路进行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引导群众积极探索休闲

观光农业发展路子,力争将沿黄休闲观光农业带建成集“吃、住、行、游、购、娱”为一体的精品旅游区,使之成为长线观光、短线休闲的开放式公园,成为滨州及周边城市居民远离喧嚣、回归自然的“休闲会所”。 同时,充分挖掘沿黄资源优势,形成以黄河滩区自然风光为特色,以现代休闲娱乐为热点,以传统文化为底蕴的休闲旅游格局。积极传承剪纸、象棋、锣鼓、秧歌等传统文化形式,开发挖掘“龙王崖”、“王大夫”、“玉皇堂”等精美传说,聘请专家进行精心策划包装,不断增加文化旅游景点数量。继续开展黄河休闲采摘节等节会活动,挖掘活动内涵、创新活动形式、丰富活动内容、增加采摘品种,吸引更多游客前来游玩休闲。

据统计,仅今年“第一届沿黄休闲采摘节”期间,街道共接待游客5余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0余万元。节会的举办,让老百姓从过去单纯的务农,变为了节会的服务人员,通过开办农家乐,销售农产品等形式,积极融入到节会中。一个村的采摘,带动了沿黄十公里、十几个村居的参与。梁才街道党工委书记张亚东说,我们将继续坚持“节会品牌化、采摘常态化、产品生态化、服务多样化”的目标,积极引导各村发展一村一品,一村数品的特色采摘。同时积极引导大棚生态种植,建设生态农业片区,延长采摘周期,实现一年三季赏花、四季采摘,让农村居民真正在发展采摘经济中增收致富。

二、三产业并举 协调共融发展一二三产业联动。

二、三产业是双向互动关系,第三产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

以第二产业为服务对象,没有强大的第二产业做支撑,第三产业将因有效需求不足而无法保持稳定发展的格局;而第二产业整体水平的提升,依赖于服务的附加和服务业的整合。因此,梁才街道在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既注重加快二、三产业的共同发展,又注重协调处理二、三产业的关系,促进了二、三产业的协调、健康发展。街道力争通过城中村改造腾出更多土地用于二、三产业发展,而工业、服务业企业的强势入驻,也让更多的失地农民进入工厂成为工人,进而促进城镇化进程。

在东城高新化工园区,梁才街道不断膨胀工业经济规模,着力突破“双百亿工程”。以建立现代产业体系为目标,加快工业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实施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和总产值“双百亿工程”,在不断转型突破中实现工业规模的膨胀提升。以总投资26.8亿元的中海沥青、总投资37亿元的滨化搬迁、总投资8亿元的梦娜袜业及年销售收入28亿元的东瑞化工等大型规模企业的建设运营为依托,力争三年内实现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和总产值均超百亿的目标。辐射带动以茂泰纺织为龙头的传统家纺产业、以青龙山水泥、良友防水为龙头的新型建材产业、以环通动力为龙头的机械加工产业的振兴提档,在街道形成“一优多强”的工业产业发展模式,真正突显梁才“工业强办”的经济辐射带动效应。同时,不断完善东城高新化工园区基础设施配套,合理安排工业项目,延长工业经济产业链;着力加快中海沥青、滨化东扩、东日鸿泰、梦娜袜业等重点项目建设投产进度,推动东瑞化工、中联水泥、环通动力、良友防水等项目的产业升级;不断提高企业的自主研发能力,以良友防水、金龙混凝土等高新技术企业为带动,不断增加名牌产品、技术专利数量,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切实强化能

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调研报告
篇二:一二三产业联动

***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调研报

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有一个新亮点就是增加农民收入,必须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文件指出:增加农民收入,必须延长农业产业链、提高农业附加值;大力发展特色种养业、农产品加工业、农村服务业,扶持发展一村一品、一乡(县)一业;积极开发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生态休闲、旅游观光、文化教育价值;扶持建设一批具有历史、地域、民族特点的特色景观旅游村镇,打造形式多样、特色鲜明的乡村旅游休闲产品。现结合实际,将***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相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重要意义

加快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党中央、国务院顺应经济社会发展趋势,科学把握农村经济发展规律,与时俱进做好“三农”工作做出的重大决策。根据国内外的发展实践经验看,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就是以农业为基本依托,通过产业联动、产业集聚、技术渗透、体制创新等方式,将资本、技术以及资源要素进行跨界集约化配置,使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和销售、餐饮、休闲以及其他服务业有机地整合在一起,使得农村一二三产业之间紧密相连、协同发展,最终实现了农业产业链延伸、产业范围扩展和农民增加收入。以农业为基本依托,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有利于农民分享三次产业“融合”中带来的红利,有利于吸引现代要素改造传统农业实现农业现

代化,有利于拓展农业功能培育农村新的增长点,有利于强化农业农村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促进新农村建设。

二、主要做法

近年来,县政府按照“果菜富民”战略和塬区苹果业、川道棚栽业、全县草畜业的发展布局,确立了“园区引领、龙头带动、项目支撑、服务优化、产业突破”的现代农业总体工作思路。认真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不断调整农业经济结构,有力促进了现代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持续实现了全县农业经济稳步增长。2014年,实现农业增加值8.7亿元,同比增长6%,占全县生产总值的21.17%。农民人均纯收入8157元,同比增长14.5%。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23.65万亩,粮食产量4.2万吨。 全县梨果总面积32.5万亩,其中苹果面积29.5万亩,实现苹果产量25.5万吨,产值8.5亿元,农民人均果业收入达到8500元。蔬菜种植面积达1.2万亩,实现各类瓜菜产量13.6万吨,产值2.1亿元。全县生猪存栏14.5万头、牛存栏3.69万头、羊存栏7.61万只、家禽存栏32万羽。2015年1-5月份,全县预计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8亿元,同比增5.8%,其中农业总产值0.92亿元,同比增5.7%。

(一)农村经济快速发展。2014年,全县农业增加值由2009年的7.6亿元增长至13.12亿元,较“十一五”末增长

1.73倍,农民人均纯收入由3484元增加到8157元,年均增长8.5%;主要农产品产量稳定增加,农作物播种面积23.65万亩,增加了5.51万亩,粮食产量4.2万吨,增加了

0.37万吨;梨果面积32.5万亩,增加2.5万亩,产量由12万吨增长至25.5万吨,增长2.125倍,产值由3亿元增长到

8.5亿元,增长2.83倍;蔬菜面积达2.2万亩,比“十二五”末1.7万亩增加了0.5万亩,各类瓜菜产量由4.9万吨增加12万吨,增加2.45倍,产值7932万元增长到2.04亿元,增长2.57倍。

一二三产业联动。

(二)农业产业化水平持续优化。农业产业化深入推进,市级以上龙头企业15家,比2009年4家增加了11家,其中省级5个,市级10个。新注册农民专业合作社261家,比2010年72家增加了189家,其中国家级示范合作社1个,省级百强社2个,省级示范合作社3个,市级示范合作社13个。

(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明显。“十二五”时期,全县加大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推进了果业、蔬菜、农机直补和农村沼气建设等一批重大项目工程建设,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成效。十二五期间新建幼园4.5万亩,建成防雹网1.5万亩,护栏网8500米,集雨窖3260口;建大棚1910座,共建设沼气池7907口、养殖小区27个、服务网点90个、服务中心1处、综合示范基地1处、沼气示范村6个。

(四)农机装备水平不断提升。认真落实农机购置补贴任务,全县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11.2万千瓦,农机保有量达

到20930台(辆、部)。累计建成3000吨气调库3座,2000吨制冷库12座。

(五)农业结构调整取得明显成效。优质专用粮面积占粮食总面积的20%以上,玉米、豆类等作物结构不断优化,区域布局更加合理,优质苹果、优质瓜菜、优质花椒、优质干果、小杂粮生产等多种经营全面发展,产业经营初具规模,优质高效农业快速发展,无公害产品、绿色食品比重提高,2013年成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站,2013年9月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项目建成了试验室,现已投入使用。初步建成了以苹果、大棚蔬菜为主一批具有区域特色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农业产业带初步形成。

(六)农业公共服务能力明显增强。全面深入开展测土配方施肥,积极探索职业农民培育模式,切实提升了农民的科技水平,增强农业科技服务能力。不断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水平,保障了农业生产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机械化、信息化和农村沼气、防灾减灾能力建设稳步推进。在北京、深圳、内蒙等地共开设延长苹果直销窗口13处,年销量达到2.5万余吨。基本实现了生产有基地、储藏有企业、营销有组织、流通有市场的产业化经营格局。依托延长农业信息网和建成的村级信息服务站及时为农民提供农业信息服务。

三、存在的问题

(一)农业规模化经营程度不高。全县现有耕地面262496亩,受自然地理环境及农民思想认识因素影响,大量的农业

土地资源仍由农户分散经营,规模小、利用率低。靠分户经营的市场主体与全球化市场竞争,既影响农业可持续发展,也阻碍了农业现代化的发展。

(二)农业产业化水平有待提高。农民与企业间的利益联结机制尚未建立,龙头企业与农业基地对接不够,带动本地农民增收的作用不明显。加上对农业专业合作组织的扶持政策不够,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组织化作用尚未得到充分发挥。一方面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规模不大,联系农户有限,服务半径小,带动能力弱;另一方面,大多数农业合作社运作程序不规范,社员联系不紧密,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机制尚未完善,吸引和凝聚农户共创品牌、抢占市场的能力也不够,直接影响到全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提高和抵御自然、市场两大风险的能力。

(三)农业科技服务体系不健全。都市农业是以现代科技为基础,与城市发展紧密融合,集经济、社会、生态效益于一体的现代新型农业,尤其需要一套完善的农业科技服务体系。近年来,虽然我县按照省、市的部署,积极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取得了一些进展。但由于公益性农业科技服务投入不足,农业服务中心人员综合素质不高、知识老化、技术能力低,科技推广体系不健全等没有根本性的改变,与发达地区相比总体上科技普及水平不高。

(四)农业标准化生产相对滞后。现代农业要求没有标准化生产,就谈不上无公害、绿色和有机食品。由于受土地经营规模的制约,农民缺乏标准化生产的热情。近年来,虽

农村一二三产业项目融合发展调研报(word推荐)
篇三:一二三产业联动

**某某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调研报

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有一个新亮点就是增加农民收入,必须推某某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文件指出:增加农民收入,必须延长农业产业链、提高农业附加值;大力发展特色种养业、农产品加工业某某村服务业,扶持发某某村一品某某某某县)一业;积极开发农业多种功能,某某某村生态休闲、旅游观光、文化教育价值;扶持建设一批具有历史、地域、民族特点的特色景观旅某某镇,打造形式多样、特色鲜某某某村旅游休闲产品。现结合实际,将**某某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相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重要意义

加某某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某某村建设,是党中央、国务院顺应经济社会发展趋势,科学把某某村经济发展规律,与时俱进做好“三农”工作做出的重大决策。根据国内外的发展实践经验看某某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就是以农业为基本依托,通过产业联动、产业集聚、技术渗透、体制创新等方式,将资本、技术以及资源要素进行跨界集约化配臵,使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和销售、餐饮、休闲以及其他服务业有机地整合在一起,使某某村一二三产业之间紧密相连、协同发展,最终实现了农业产业链延伸、产业范围扩展和农民增加收入。以农业为基本依托,推某某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有利于农民分享三次产业“融合”中带来的红利,有利于吸引现代要素改造传统农业实现农业

现代化,有利于拓展农业功能培某某村新的增长点,有利于强化农某某村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促进某某村建设。

二、主要做法

近年某某县政府按照“果菜富民”战略某某区苹果业、川道棚栽业某某县草畜业的发展布局,确立了某某区引领、龙头带动、项目支撑、服务优化、产业突破”的现代农业总体工作思路。认真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不断调整农业经济结构,有力促进了现代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持续实现某某县农业经济稳步增长。2014年,实现农业增加值8.7亿元,同比增长6%,某某县生产总值的21.17%。农民人均纯收入8157元,同比增长14.5%。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23.65万亩,粮食产量4.2万吨。某某县梨果总面积32.5万亩,其中苹果面积29.5万亩,实现苹果产量25.5万吨,产值8.5亿元,农民人均果业收入达到8500元。蔬菜种植面积达1.2万亩,实现各类瓜菜产量13.6万吨,产值2.1亿元某某县生猪存栏14.5万头、牛存栏3.69万头、羊存栏7.61万只、家禽存栏32万羽。2015年1-5月份某某县预计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8亿元,同比增5.8%,其中农业总产值0.92亿元,同比增5.7%。

(一某某村经济快速发展。2014年某某县农业增加值由2009年的7.6亿元增长至13.12亿元,较“十一五”末增长

1.73倍,农民人均纯收入由3484元增加到8157元,年均增长8.5%;主要农产品产量稳定增加,农作物播种面积23.65万亩,增加了5.51万亩,粮食产量4.2万吨,增加了0.37

万吨;梨果面积32.5万亩,增加2.5万亩,产量由12万吨增长至25.5万吨,增长2.125倍,产值由3亿元增长到8.5亿元,增长2.83倍;蔬菜面积达2.2万亩,比“十二五”末1.7万亩增加了0.5万亩,各类瓜菜产量由4.9万吨增加12万吨,增加2.45倍,产值7932万元增长到2.04亿元,增长

2.57倍。

(二)农业产业化水平持续优化。农业产业化深入推某某市级以上龙头企业15家,比2009年4家增加了11家,某某省级5某某市级10个。新注册农民专业合作社261家,比2010年72家增加了189家,其中国家级示范合作社1某某省级百强社2某某省级示范合作社3某某市级示范合作社13个。

(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明显。“十二五”时期某某县加大农业某某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推进了果业、蔬菜、农机直补某某村沼气建设等一批重大项目工程建设,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成效。十二五期间新建幼园4.5万亩,建成防雹网1.5万亩,护栏网8500米,集雨窖3260口;建大棚1910座,共建设沼气池7907口、养某某区27个、服务网点90个、服务中心1处、综合示范基地1处、沼气某某村6个。

(四)农机装备水平不断提升。认真落实农机购臵补贴任务某某县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11.2万千瓦,农机保有量一二三产业联动。

达到20930台(辆、部)。累计建成3000吨气调库3座,2000吨制冷库12座。

(五)农业结构调整取得明显成效。优质专用粮面积占粮食总面积的20%以上,玉米、豆类等作物结构不断优某某区域布局更加合理,优质苹果、优质瓜菜、优质花椒、优质干果、小杂粮生产等多种经营全面发展,产业经营初具规模,优质高效农业快速发展,无公害产品、绿色食品比重提高,2013年成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站,2013年9月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项目建成了试验室,现已投入使用。初步建成了以苹果、大棚蔬菜为主一批某某区域特色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农业产业带初步形成。

(六)农业公共服务能力明显增强。全面深入开展测土配方施肥,积极探索职业农民培育模式,切实提升了农民的科技水平,增强农业科技服务能力。不断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水平,保障了农业生产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机械化、信息化某某村沼气、防灾减灾能力建设稳步推进。在北京、深圳、内蒙等地共开设延长苹果直销窗口13处,年销量达到2.5万余吨。基本实现了生产有基地、储藏有企业、营销有组织、流某某市场的产业化经营格局。依托延长农业信息网和建某某村级信息服务站及时为农民提供农业信息服务。

三、存在的问题

(一)农业规模化经营程度不高某某县现有耕地面

262496亩,受自然地理环境及农民思想认识因素影响,大量

一体化的理论和方法
篇四:一二三产业联动

城乡一体化的思想早在上个世纪就已经产生了。我国在改革开放后,特别是在80年代末期,由于历史上形成的城乡之间隔离发展,各种经济社会矛盾出现,城乡一体化思想逐渐受到重视。近年来,许多学者对城乡一体化的概念和内涵进行了研究,但由于城乡一体化涉及社会经济、生态环境、文化生活、空间景观等多方面,人们对城乡一体化的理解有所不同。

社会学和人类学界从城乡关系的角度出发,认为城乡一体化是指相对发达的城市和相对落后的农村,打破相互分割的壁垒,逐步实现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优化组合,促使生产力在城市和乡村之间合理分布,城乡经济和社会生活紧密结合与协调发展,逐步缩小直至消灭城乡之间的基本差别,从而使城市和乡村融为一体。经济学界则从经济发展规律和生产力合理布局角度出发,认为城乡一体化是现代经济中农业和工业联系日益增强的客观要求,是指统一布局城乡经济,加强城乡之间的经济交流与协作,使城乡生产力优化分工,合理布局、协调发展,以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有的学者仅讨论城乡工业的协调发展,可称为“城乡工业一体化”。规划学者是从空间的角度对城乡结合部做出统一的规划,即对具有一定内在关联的城乡物质和精神要素进行系统安排。生态、环境学者是从生态环境的角度,认为城乡一体化是对城乡生态环境的有机结合,保证自然生态过程畅通有序,促进城乡健康、协调发展。

我们认为,城乡一体化是城市化发展的一个新阶段,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促进城乡居民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居住方式变化的过程,是城乡人口、技术、资本、资源等要素相互融合,互为资源,互为市场,互相服务,逐步达到城乡之间在经济、社会、文化、生态上协调发展的过程。城乡一体化就是要把工业与农业、城市与乡村、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作为一个整体,统筹谋划、综合研究,通过体制改革和政策调整,促进城乡在规划建设、产业发展、市场信息、政策措施、生态环境保护、社会事业发展的一体化,改变长期形成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实现城乡在政策上的平等、产业发展上的互补、国民待遇上的一致,让农民享受到与城镇居民同样的文明和实惠,使整个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城乡一体化,是一项重大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不仅是思想观念的更新,也是政策措施的变化;不仅是发展思路和增长方式的转变,也是产业布局和利益关系的调整;不仅是体制和机制的创新,也是领导方式和工作方法的改进。

我国作为农民占绝大多数的农业大国,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之举。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已经对此作出了重要部署。县域涵盖“三农”,联结城乡,是解决“三农”问题的主阵地;县域经济是城乡融合发展的区域经济,其实力和活力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近年来,浙江省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方略,把发展壮大县域经济与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积极探索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路子。

一、发展壮大县域经济,是浙江解决“三农”问题的一条重要经验

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省坚持把发展壮大县域经济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切入点,使广大农民群众成为发展县域经济的主力军,实现了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和小城镇的蓬勃发展,为农民创业就业、发展市场经济提供了大舞台。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推进,推动了县城和中心镇的发展,促进了产业集聚、人口集聚和农民分工分业,形成了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工农联动、城乡互动的新机制,增强了城镇对县域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和对农村发展的带动作用。生机勃勃、快速发展的县域经济是浙江发展的一大亮点。在浙江经济总量中,县域经济占了2/3。在全国综合百强县中,浙江省占了近1/3。

千百万农民率先闯市场,为县域经济提供了不竭动力。改革开放以来,浙江发展快、变化大,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把改革与发展的着力点放在解决好“三农”问题上,坚持富民为先、富民为本,以县域为主战场,积极探索富民强县的新路子。20多年来,浙江鼓励千百万农民率先闯市场,推进农业经营体制改革,农村经济市场化和农民就业市场化推动了县域经济市场化水平的提高;放手发展乡镇企业、民营经济和小城镇,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推动了县域工业化和城市化;坚持不脱离农业抓工业化,不脱离“三农”抓城市化,把小康建设的着力点放在“三农”上,走出了一条城乡经济相互促进

和一二三产业联动发展的新路子。农村经济的崛起和农民的致富,推动了县域经济的发展壮大。也就是说,浙江县域经济是以农村工业化为主导、以农村城镇化为依托、以农民为主力军发展壮大起来的。

发展特色块状经济,促进农村经济全面繁荣。多年来,浙江坚持以县城和中心镇为依托,以特色支柱产业为支撑,以乡镇企业为主体,把乡镇企业、专业市场、工业园区和城镇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区域比较优势,鼓励农民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做大做强特色块状经济,形成以工业化支撑城镇化、城镇化提升工业化的发展格局。同时,充分发挥县域经济实力强和带动农村发展能力强的优势,着力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城乡互动共促的新机制,有效地推动了农村非农化的进程,为农民提供了更多的创业门路和就业机会,促进了农民收入持续快速增长。目前,全省已形成了400多个年产值超10亿元的块状经济,县域经济占全省经济总量的70%;农民就业创业和就地转移的渠道扩大,全省非农劳动力达到63%;农民收入持续增长,连续16年居全国各省区第一位;产业集聚、人口集聚和城镇化进程加快,全省每年都有近百万农村人口到城镇落户,城市化率达到53%。

县域经济发展壮大,推动农村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和农民素质全面提高。随着县域经济实力的增强,我们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致力于改变农村社会事业这条“短腿”,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农村社会事业,促进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城市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城市现代文明向农村辐射。具体做法是:把“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与万里清水河道、万里绿色通道、千万亩标准农田、千万农民饮水、农村康庄道路等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紧密结合起来,整合各方力量,整体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进农村改水、改厕、改路、改线、改厨,全面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加强农村教育、文化、科技、体育等设施建设,实施“千万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程,全面提高农民素质。加快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率先建立城乡统一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涵盖农民工的职工养老保险制度、失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孤寡老人有人供养和贫困农户子女免费入学制度,全面提高农民生活质量。

在统筹城乡发展的新阶段,县域经济成为促进“两个趋向”转换、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效载体。从近几年浙江统筹城乡发展的实践来看,凡是县域经济实力强的地方,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进程就比较快,县域和中心镇规模不断扩大,大量的农民在城镇安居乐业,实现了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协调发展。这充分表明,县域经济是统筹城乡发展的经济基础,乡镇企业和民营经济是以工促农的主体力量,县城和中心镇是以城带乡的主要载体。

二、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要求,加快推进县域经济转型

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是要在统筹城乡发展的新阶段,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加快实现现代化的要求,通过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机制,发展“三农”,改造“三农”,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让广大农民也能享受现代城市文明,过上更加殷实的小康生活。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既要推动农民分工分业分化,把更多的农民转移到二三产业,让更多的农村人口进入城镇安居乐业,又要把传统农业改造成为现代农业,把传统村落改造成为农村新社区。

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不断提升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水平,推动县域经济从以乡村为依托、以农业和农村经济为主体的传统县域经济,向以县城和中心镇为依托、以非农经济为主导、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的新型县域经济转变,不断增强二三产业对农业、城镇对农村的带动力。主要思路是:一二三产业联动。

围绕一条主线。县域经济社会发展要突出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这一主线,深化城乡配套改革,建立健全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机制,积极主动地推动“两个趋向”的转变,实现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和城乡共同进步。

突出两大重点。一手抓建设新城镇,一手抓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让城镇成为务工经商农民创业就业的新平台,让新农村成为广大农民安居乐业的新家园。这样,既可以避免农村人口过度集中到大城市的过度城市化倾向,又能有效地推动城市化进程和城乡共同繁荣。新城镇建设,要坚持以工业化、城镇化为主导,把县域和中心镇做大,把特色块状经济做强,集聚产业,集聚人口,提升产业结构,提升城镇品位。新农村建设,要坚持以人为本,以发展高效生态农业为主攻方向,推进现代农业建设;以村庄整治和农村建设为抓手,推进农村新社区建设;以农民培训教育为重点,推进农民素质建设。

构建三大关系。要调整城乡关系,改变城乡分割分治的体制和机制,逐步消除城乡二元结构,构建平等公平的城乡关系;充分发挥城镇对农村的带动作用和农村对城市的促进作用,构建互动互促的城乡关系;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缩小城乡差距,构建和谐共富的城乡关系。

促进四个集中。要优化城乡生产力和人口布局,实现功能分区,坚定不移地提升工业园区和功能区建设水平,促进工业企业向园区集中;坚定不移地走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市化道路,促进人口向县城或中心镇集中;坚定不移地加快中心村建设,促进农民居住向农村新社区集中;坚定不移地推进农业的规模经营,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促进农地经营向农业大户集中。

三、推进县域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全新的任务和开创性的工作,也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经济社会各个方面,必须用改革的思路、创新的办法,配套实施,整体推进。

深化农业经营体制与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建立城乡一体化的现代产业体系。要同步推进工业化、城市化和农业产业化,走“优农业、强工业、兴三产”的集约发展路子,推动县域经济实现新飞跃,不断夯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经济基础。以增强农业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为重点,以发展高效生态农业为主攻方向,进一步推动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推动优势产业向优势区域集中,推动城镇工商企业投资农业,创新农作制度,大力发展设施农业、立体农业、循环农业、休闲农业、有机农业,提升农业产业化、农产品标准化和农民组织化水平,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科技贡献率和土地产出率,加快建立贸工农一体化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进一步放宽领域、改进服务、加强管理,引导民营经济加快制度、技术和管理创新,促进产业集聚和企业集群,培育优势产业和品牌产品,提升以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的区域块状经济发展水平,加快建立特色化的现代工业产业体系。依托县域和中心镇,大力发展覆盖城乡的生产型服务业和生活型服务业,鼓励民营经济投资第三产业,加快建立城乡一体化的现代服务业体系。

深化就业与户籍制度改革,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劳动就业体系。要打破城乡分割的就业制度和户籍制度,取消一切限制农民进城的歧视性政策,建立城乡平等的就业制度和户籍制度,扩大农民就业渠道。坚持就地城镇化和就地就业为主的方针,充分发挥区域块状经济对吸纳农村劳动力就业的巨大作用、县域与中心镇吸纳农村人口门槛低的优势,把工业园区与城镇新区建设结合起来,把产业集聚与人口集聚结合起来,增强区域块状经济和城镇吸纳农村劳动力的能力,促进农民进城务工经商和安居乐业。以提高农村劳动力就业率为重点,按照“公平对待,合理引导,完善管理,搞好服务”的方针,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劳动力市场和城乡一体的劳动力就业体制、就业服务体系和劳动就业政策,实现城乡劳动力平等就业。采取“政府买单、市场运作”的方法,加强农村劳动力就业培训,引导农业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促进农村居民劳动就业者能享有城镇居民劳动就业者同等的权利和义务,加快推进城乡劳动就业一体化。

深化城乡投资建设体制改革,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基础设施体系。要建立多元化的投资机制,把农村基

础设施建设和发展公益事业纳入公共财政,鼓励各种主体参与农村建设,加大对农村建设投入的力度。以村庄整治和农村新社区建设为抓手,以提高农村社区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为重点,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和公用设施建设的财政投入,促进县域内城乡基础设施的共享共建,通过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搞好城乡对接,加快推进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进程,让更多的农村居民也能分享现代化的文明成果。搞好县域城镇规划建设与村庄布局规划建设的衔接,按照促进农民就地城镇化和“农民城镇农民建”的思路,加快县城和中心镇的建设,增强城镇的集聚和辐射功能。结合城镇规模的扩大和工业园区的扩容,把城中村、园中村整理改造成为城镇新社区,引导城郊村、园边村的农民向城镇居住区集中。以中心村建设为载体,促进小型村、自然村合并和空心村撤除。加强城乡生态环境建设,统筹安排城乡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推进城乡生态环境一体化。

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加快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公共服务体系。要适应从投资建设型政府向公共服务型政府的转变,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深化财政体制改革,扩大公共财政在农村的覆盖面,增加对农村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供给。增加农村教育投入,整合农村教育资源,提高农村教育质量,积极创造条件实现农村免费义务教育,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让每一个农村儿童和青少年都能享有平等优质的教育。加大对农村公共卫生体系、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和医疗救助的投入,做到乡有公办卫生院,村有各种所有制的医务室,解决农民看病难的问题。加快建立社会救助、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优抚等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促进农民从土地保障、集体保障、子

一二三产业联动

http://m.myl5520.com/mingrenmingyan/94782.html

展开更多 50 %)
分享

热门关注

情人节爱情名言名句(锦集2篇)

爱情名言

情人节爱情名言名句集合2篇

爱情名言

最暖心的爱情名言警句(锦集3篇)

爱情名言

经典爱情名言名句_最经典的爱情名言佳句(合集3篇)

爱情名言

经典爱情名言警句【三篇】

爱情名言

关于顶级天花板爱情名言警句【三篇】

爱情名言

经典爱情名言名句_爱情的名言名句(合集3篇)

爱情名言

爱情经典名句_爱情名言名句【3篇】

爱情名言

爱情名言警句161句集合6篇

爱情名言

时间的爱情名言范文(精选二篇)

爱情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