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生态环境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018-07-23   来源:近代名人名言

甘肃环境保护现状及对策
篇一:甘肃省生态环境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甘肃环境保护现状及对策

发布时间:2008-01-01 00:00:00 来源:冯杰 【大 中 小】

我省地处青藏、黄土、蒙新三大高原交汇地带,位居长江黄河上游,独特的生态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不仅影响着全省经济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也影响着东部地区乃至全国的环境安全。近年来,全省各级环保系统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坚持把节能减排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突破口和重要抓手,实现了环境质量的持续改善,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十五"期间,在全省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1%的情况下,国家控制的6种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

全部控制在预定指标内。

一、全省环保重点工作状况

(一)落实政府环保目标责任制,全面推进污染减排工作目标任务完成。我省从1986年实行环保目标责任制,1998年起由省长同各市州政府主要领导签订目标责任书以来,环保目标责任制已成为落实环境保护基本国策,体现"政府对环境质量负责"的一项重要制

度,有力地促进了各地党政一把手对环保"亲自抓,负总责"机制的建立和全省环境质量的逐年改善。2006年,在全国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不降反升的情况下,我省二氧化硫排放量54.6万吨,比2005年削减3.02%;化学需氧量排放量17.8万吨,比2005年削减2.2%,是全国4个完成污染减排任务的省份之一,也是中西部地区的唯一省份。2007年,我省进一步加大了污染减排力度,省政府成立了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召开了全省节能减排电视电话会议,通过加快污染治理,关闭小火电、小造纸等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企业,加强环保监管等措施,实施了27项重点减排项目,两项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继续得到削减,上半年全省二氧化硫排放量为26.46万吨,比去年同期下降1.27%;化学需氧量排放量8.9万吨,比去年同期下

降2.2%。

(二)加大重点区域、流域污染防治力度,努力改善环境质量。黄河甘肃段水质从"九五"末的Ⅳ类水质改善为Ⅲ类水质,实现了全河段按功能区达标。目前,全省监测的30条河流(段)中,按功能区达标河段有17条,比上年增加4条。全省已累计建成21个污水处理厂(含在建1个),新增城市生活污水处理能力99万吨。通过实施集中供热、清洁能源改造和火电厂脱硫等措施,进一步加大了对兰州、白银、金昌和张掖4个二氧化硫控制区的污染防治力度,兰州、张掖两市二氧化硫已达到国家二级标准,金昌、白银两市二

氧化硫也明显下降。兰州市通过实施大气污染防治"123"工程,年削减燃煤55万吨,削减烟尘排放3923吨、二氧化硫8969吨。张掖市、金昌市二氧化硫年均值同比下降了27.6%和3.57% 。"十五"期间,兰州市大气环境质量呈逐年好转趋势,空气污染指数由2001年的155下降为2005年的104。2005年空气质量Ⅰ级Ⅱ级的天数为238天,

较2001年增加了一倍。

(三)继续深化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近几年,我省始终把控制不合理的资源开发和遏制生态环境破坏作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重中之重,不断加强生态功能区和自然保护区的建设管理,进一步强化矿产资源开发的环境监管。生态示范创建工作发展良好,"甘南黄河重要水源补给生态功能区"项目前期各项工作已完成,正上报申请国务院批准;"甘南国家级生态功能保护区"项目已通过国家环保总局的评审。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暨应急项目全面启动。《平凉市生态示范区建设规划》和《清水县生态示范区建设规划》已由当地政府批准实施,平凉市和甘州区被国家环保总局列为试点地区,颁布了《甘肃省油田勘探开发生态环境保护条例》。目前,全省自然保护区总数为57个,其中国家级13个,全省自然保护区面积占到国甘肃省生态环境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土面积23%以上。

(四)加大清理整顿环境违法行为力度,不断开创环境执法新

局面。去年以来,全省共清理出一级水源地保护区内排污口23个,二级保护区内排污口119个,影响水源地安全跨界排污口2个,完成清理一级保护区排污口11个。对人口密集区和黄河等重点流域沿岸石油化工企业、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进行了环境安全隐患大检查,对存在污染隐患的企业下达了限期治理或停产整改决定,对严重威胁环境安全的报请政府依法关闭。对黄河、渭河、泾河、黑河、石羊河、嘉陵江上游等流域水污染问题进行了检查,共出动1400多人次,组织对680多家建设项目进行了检查。在对化工、冶炼、造纸、公路等重点行业检查中查出的违反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环保"三同时"监管和验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依法进行了查处;共查处未办理环评审批手续违法企业103家,违反"三同时"制度企业34家,未申请验收擅自投产企业13家,并对51家违法企业实施了停产整治。

二、当前制约环保工作的几个问题

(一)环境意识亟待提高。我省一些地方政府和部门尚未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环境意识不到位,落实环境保护基本国策力度不够,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忽视环保法律法规的现象,严重阻碍环境甘肃省生态环境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保护事业的发展。

(二)节能减排工作难度较大。 "十一五"期间,地方政府能否

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实现经济转型,严格执行国家产业政策,按期淘汰不符合产业政策的污染严重企业和落后的生产能力、工艺、设备与产品,是我省落实总量控制目标措施的难点。全省废水中化学需氧量减排重点是城市污水处理厂,目前我省废水排放总量已经发生结构性变化。2005年,城市生活污水排放总量约占全省废水排放总量的61.6%。进一步加快全省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工程建设,确保生活污水达标排放,已成为我省控制水污染,降低废水中化学需氧量等主要污染物排放的关键措施。但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收费标准偏低。各地现行的污水收费政策达不到污水处理成本,难以维持污水处理厂的正常运行,目前只有武威市达到0.70元/吨,其他城市在0.3-0.55元/吨之间;二是城市污水管网建设普遍滞后。全省排水管道密度仅为全国平均密度的70%,污水收集管网不完善,是影响污水处理厂效益发挥的最直接原因。三是污水处理厂运行机制不到位。多数污水处理厂是政府管理的事业单位或国有企业,没有形成污水处理的市场化、社会化和专业化运行机制,无法吸引社会资金

和企业参与到污水处理厂的投资、建设和运营。

(三)环保资金投入严重不足。虽然我省近年来的环保投入逐年呈上升趋势,但由于多种原因,使我省在污染防治、污染减排、污染源普查、环境监管装备、自身能力建设等方面的资金严重不足。以污染减排为例,按照"十一五"期间国家对我省污染减排目标总体

甘肃生态文明省建设的SWOT分析
篇二:甘肃省生态环境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基于SWOT定量分析的甘肃生态文明建设分析

甘肃省生态环境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摘要:对省域单元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证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应用需求。件和国家针对甘肃在西北乃至全国重要生态功能屏障的战略定位,围绕甘肃为何建设、怎样建设生态文明省的核心问题,运用战略研究应用较为广泛的SWOT分析法和德尔菲法,将SWOT定量分析结果与坐标法相结合,通过战略方位角θ、强度系数ρ的计算,结果表明甘肃应采取机会型战略,选择机遇—优势和机遇—劣势战略内容,即借助机遇,强化省内优势条件,弱化劣势条件,并采取开拓性措施积极推进生态文明省建设措施。

关键词:SWOT分析;生态文明省;战略研究;甘肃省

1.引言

生态建设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相结合,产生了国内外众多学术研究和实践探索案例。区域生态建设在国外的主要研究热点是生态现代化(Ecological Modernization,EM),早在1980年代德国学者Joseph Huber首先提出的,其最明显的特点是将现代化理论与生态化理论结合起来。生态现代化研究的主要背景是工业化国家传统环境政策在治理环境污染问题的局限性,提出的一种综合考虑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的政策框架与技术导向[1]。1980-1990年间,生态现代化在相对有限的国家与少数领域受到关注,后来逐步从瑞典[2]、德国等先行国家扩展到英国、荷兰、欧盟、美国、澳大利亚等更多国家,涉及学科领域延伸到地学、生态学以及社会科学领域[3]。在理解和阐释现代工业社会如何应付环境危机的过程中,生态现代化理论逐渐成为环境社会科学的主导理论[4]。其核心思想是兼顾经济发展与环境治理双重目标,实现国家或区域的可持续发展[5]。这一思想与国内提倡的生态文明建设有着内在的一致性,省域单元生态文明建设是践行这一思想的重要举措。

生态省、生态文明省建设是受到广泛关注的省域单元增强可持续能力建设的重要举措,是在国内外生态现代化、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理论基础上,结合中国生态市、生态县生态乡镇、生态村发展实践提出的,其实质是省域单元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6]。自1999年海南省进行第一个生态省建设试点以来,全国已有海南、吉林、黑龙江、福建等14个省开展了生态省建设[7],2003年环保部提出了生态省建设的基本条件[8],经过十多年的建设试点,国内区域生态建设从规划、组织、实施、监督等环节都有了比较规范的程序,初步形成了“生态省一生态市一生态县一生态村”的生态示范建设体系。2007年十七大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收稿日期

作者简介:李丽莉,女,甘肃通渭人,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生态经济研究.

通讯作者:肖洪浪,男,重庆人,博导,研究员,主要从事内陆河流域科学研究.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重点基金“流域文化变迁与生态演化相互作用对流域生态政策影响的机理研究”(91125007)资助

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1990年代以来,学术界针对生态文明开展较为广泛的研究,据中国知网的搜索结果,2007年以后,生态文明研究文献急剧增加(2006年308篇,2013年为3910篇),相比生态文明的研究现状,对生态文明省的研究较为少见,海南、云南、山东等省份提出了生态文明省或者示范省建设的政策性指向[9],但目前少见对生态文明省的理论、实证研究案例。本文在国家提出甘肃要建设生态文明省[10]的背景下,认为生态文明省建设是国家生态文明战略背景下不同省域单元的发展实践,其主要目标是增强地方社会、经济、生态多纬度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发展策略。

甘肃是西北生态功能特殊、生态地位极端重要的生态枢纽区域[11]。2010年国务院办公厅发文提出甘肃建设好生态安全屏障,建设成为“生态文明省”的新取向[12],将甘肃生态功能上升到国家层面,也指出了地方发展的明确方向。甘肃省政府拟定以国家生态屏障建设保护与补偿试验区为重点的生态战略平台已列为重点发展的三大战略性平台之一[13],建设 生态文明省目标从理论探索逐步进入实践阶段。以甘肃为例开展省级层面生态文明省建设的相关研究具有一定应用需求。本文基于国内外战略研究应用广泛的SWOT分析法,结合德尔菲法,将定量分析结果与极坐标分析相结合,应用于甘肃生态文明省建设的实证研究,以期能为该领域更多研究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也为地方部门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依据。

2、研究方法设计

SWOT分析法是战略规划与决策中具有代表性的研究方法,是美国哈佛商学院 K.R.安德鲁斯于1971年首次提出的[14],SWOT分析指把企业/区域内部优势(Strengths)、劣势(Weakness)及其所处环境的机会(Opportunities)、威胁(Threats)四个方面的因素结合考虑,最终制定内部条件与外部环境相匹配的企业/区域发展战略[15]。该方法最初应用于单个企业战略管理研究,后来逐步延伸到产业群体分析[16]、区域产业发展[17]、城市管理[18],区域、国家发展战略[19,20]等众多研究领域。SWOT分析法以定性分析为主,在应用中体现出主观性强、静态性、定量分析不足等各种问题[21],因此国内外学者对SWOT分析法进行了改进。如将德尔菲法[22]、层次分析法 [23]、极坐标法、四半维坐标系[24]等数学方法与工具应用到SWOT分析中。本研究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运用专家打分法,将定量化后的影响因素与极坐标法结合,通过战略类型角和战略强度的计算,得出甘肃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组合类型和措施类型。具体分析流程见图1。

3、SWOT分析结果

3.1影响因素的定性选取

3.1.1优势

(1)生态地位在全国范围上升。甘肃位居黄河、长江、4大内陆河上游,是重要河流的水源涵养区,其中黄河在甘南境内流经433公里,径流量增加108.1亿m3,占黄河源区总径流量的58.7%,占黄河年均径流量的18.6%,另外,每年向长江上游的白龙江注水40亿m3(甘肃省财政厅课题组.我国区域生态建设的财政政策研究[J]. 财会研究.2010,8:5-11 );甘肃省荒漠化地区总人口占全省人口的44.3 %;荒漠化土地面积为1 947. 18万hm2,其中沙漠化面积为1 597. 84万hm2,沙漠化面积占荒漠化土地面积的82%( QU Jian-jun,Ma Li-peng,LIU Cong. Present Situation,Cause and Control Way of Sandy Desertification in Gansu Province[J].JOURNAL OF DESERT RESEARCH,2002,22(5):520-525.),约占甘肃总面积60%的河西走廊地区是全国沙尘暴源区之一,(ZHANG Ning,ZHANG Wu-ping,ZHANG Meng.The Research on the Fffect of Sand Storm Dust fall on Air Environmental Background Value in Gansu Province[J].Research of Rnvimnmental Sciences)。甘肃在全国范围称为“上风上水”的关键区域[25], 是一个生态功能特殊、生态地位极为重要、影响全国生态安全的区域,生态屏障功能区的定位与建设是甘肃建设生态文明省的优势条件。

(2)循环经济示范区建设为生态文明省建设提供产业支撑甘肃省生态环境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自2009年国家正式批复《甘肃省循环经济总体规划》,甘肃是循环经济由战略到实践突破的首个示范省份[26],在循环经济示范区建设实践过程中,筛选了涉及冶金、有色、煤炭、电力、石化、建材等行业的167个循环经济重点项目[27],这些项目有助于甘肃传统重工业

产业结构的逐渐转型,同时也为建设生态文明省在产业发展领域实现重要内部支持。

(3)生态文明省建设已有明确指向。甘肃生态文明省建设的指向,是从国家层面对甘肃地方可持续能力建设的明确定位;甘肃省委、省政府决定实施“3341”项目工程,要打造三大战略平台,其中之一是“打造以国家生态屏障建设保护与补偿试验区为重点的生态战略平台”

[28]。生态文明省建设目标逐步在地方、国家受到重视,为生态文明省整体发展战略的制定提供政策背景与支持。

(4)生态建设的技术积累具有比较优势。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家在甘肃省启动实施了一系列生态保护重大工程项目,如退耕还林还草、天然植被保护,黑河、石羊河及黄河重要水源补给区(甘南)生态保护项目,黄土丘陵沟壑区生态修复项目,配合这些重大工程的实施,积累了多年的生态科技以及生态建设领域的先进技术成果和经验,为生态文明省建设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撑。

3.1.2 劣势

(1)生态环境长期透支,生态恶化的局面没有得到有效遏制

甘肃省总土地面积 45.44万km2, 山地和高原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70% 以上,干旱区戈壁、沙漠广布,绿洲仅占 5- 8%,为干旱半干旱气候类型,年均降水量在 30- 500mm,人均水资源量为 656. 5m3/人,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SHI Pei-ji,YANG Zhong-biao, CHENG Hong-fang. The Evaluation on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Capacity in Gansu Province[J]. Journal o f A rid Land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2008,22(2) :26-31.)。依据省级主体功能区划分中的生态脆弱性特征指标,甘肃81个县区中,58个县属于中级以上脆弱程度[29],虽然甘肃在生态建设方面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但生态局部改善,总体恶化的趋势仍未扭转[30]。生态恶化给甘肃建设生态文明省增加挑战,成为内部影响因素中首要的劣势条件。

(2)地方经济发展方式与生态文明建设目标存在冲突

甘肃是典型的资源型省份,经济增长主要是通过传统工业的扩张,传统工业中大多数是能源原材料工业。2011年,甘肃省三次产业比例为6.86︰58.51︰34.63,第二产业中石化、有色、电力、钢铁、机械和食品6大支柱行业工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80%以上(甘肃省统计年鉴);以重工业为主的工业产业耗能高,污染严重,2011年甘肃主要废水主要污染物物中铅、汞、铬、砷等金属污染物排放量分别为6884.83kg、72.47kg、4672.33kg、5735.65kg,均为西北5省最多的省份(中国统计年鉴)。经济结构域发展现状与生态建设目标存在内部矛盾,成为甘肃生态文明省建设的重要劣势因素。

(3)生态文明省建设缺乏可操作性政策支持

甘肃的生态问题多年来虽受到国家层面的关注,但至今没有出台与其生态功能相匹配的支持性政策;自1990年代以来,甘肃省先后出台了有关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7项综合性法规、条例,国办文件明确指出建设生态文明省的目标后,仍未提出相关依据性文件(加文献);而海南、吉林、黑龙江等14个省份生态省建设从地方到中央已有较为规范的配套政策。因此,甘肃在全国范围重要的生态屏障功能突出,但从国家到地方都存在支持政策的空缺问

题,也是生态文明省难见实质进展的重要原因之一。(找自主课题中的文件个数与性质概括)

(4)生态建设基本没有固定投入

依据甘肃省2013年财政预算方案,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等民生项目的支出占全省财政支出的76%,剩余资金重点配置在扶持惠农政策、促进经济转型等社会经济发展领域[31],由于地方财力有限,中央资金多侧重对“三农”以及民生项目的专项支付。因此,甘肃财政支出基本没有关于生态建设的固定预算投入,生态建设缺少资金支持,更谈不上支撑全省范围的生态文明建设需求。

3.1.3机遇

(1)全国范围生态文明理念广泛推广

生态文明概念最早于 20 世纪 80 年代末期在中国的哲学界、生态学界出现, 2012 年 “十八大”报告强调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32],以生态文明为主题的官方、民间组织、论坛、研究案例数量激增。2008年至今,全国先后开展三批共52个地区建设生态文明试点,(环保部. 关于开展第二批全国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

2011-10-26),生态文明实践在区域层面的探索日益广泛,成为不同省份建设生态文明重要背景,对于甘肃这样一个生态脆弱型省份,国家范围的生态文明建设是改善地方发展环境的重大机遇。

(2)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区建设的外部支持

围绕国家级循环经济试点省份的建设要求,国家已下拨资金支持甘肃打造7个市区,40个园区、116户企业开工建设循环经济项目(2012年甘肃省统计年鉴,88-89),并同时侧重支持传统产业转型以及循环经济基地的基础设施、水利、交通、生态保护、社会事业等公益性项目,同时鼓励节能节水等技术项目的推广,诸多支持将是甘肃实现建设生态文明省重要外部支撑条件。

(3)全国范围的生态省建设示范带动作用

2000年,国家提出推进生态省、生态市、生态县的建设[34]。此后开展了第一批至第六批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共计389个生态示范区建设(Ministry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A list of national ecological pilot districts in China.年1-10月,国家先后批示两批(第一批18个,第二批54个)共72个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Ministry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Notice on carrying out the Sixth national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pilot work.

兰州城市发展中环境保护问题的报告
篇三:甘肃省生态环境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兰州城市发展中环境保护问题的报告

学院:

班级:

学号:

姓名:

日期:

摘要:兰州作为大西北地区的区域中心城市,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忽略了对环境保护的考虑,致使在城市发展过程中产生了一系列环境问题,城市环境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环境污染日趋严重, 城市环境不能进入良性发展的轨道。本文着重分析了兰州城市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各种环境问题, 把环境保护、生态建设引入到城市建设当中, 提出建设生态型环保城市的观点、对策和设想, 以进一步推动我国城市生态化发展和生态城市建设工作的开展, 阐明了环境保护在城市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兰州市 环境保护 环境污染 可持续发展

一、兰州城市的概况

兰州地处陇西黄土高原的西北部,具有明显的向青藏高原和蒙新草原区过渡的性质。全市大致可分为石质山地、黄土梁峁、河谷阶地三种地貌类型,其中由石质山地和相对高度较大的黄土梁构成的所谓山地占全市土地总面积65%,作为城市用地的河谷阶地仅占15%,城市用地狭小。兰州河谷盆地(主城区所在地)东西狭长,整个城区长37.5千米,南北宽2-10千米,周围群山环抱,黄河横穿其中,地形十分险要。

兰州深居内陆,降水稀少,且多集中在6、7、8月。境内河流短小,多为间歇性的河沟。兰州辖五区三县,市域面积13 086公顷,包括城关区、安宁区、七里河区、西固区、红古区和皋兰县、永登县、榆中县,三面环山,发展用地不连续。由于河谷地形的影响,兰州所处河谷的环境容量有限。河谷型城市自然条件不但对城市建设用地数量、质量存在限制,而且与水资源、气候及气象条件共同限制了大气环境容量和水环境容量。当城市规模达到一定程度后往往使城市污染严重,这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城市的进一步发展和城市人居环境的改善。

二、兰州市环境污染与城市环境保护

(一)城市环境污染的来源

兰州市环境污染十分严重,曾在1998年被评为全球10大污染城市之一,环境问题严重制约兰州市经济的发展,2002年兰州市环境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达15.2亿元,占当年GDP的3.93%,环境问题还直接影响着市民的日常生活、工作学习、居住地的选择和外来高新企业的效益等。

针对兰州市的环境污染问题,许多学者在各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主要为大气和水污染的研究,而噪声和固体废物的研究偏少。首先便是大气污染,兰州市是我国最早出现光化学烟雾污染的城市,大气污染对兰州市经济发展造成很大的损失,并严重威胁着居民的健康。研究表明,2001—2007年平均每年兰州市大气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达23386万元,占GDP比例为0.46%。兰州市居民健康状况与大气污染因子的相关性最高可达0.91,在大气污染物剧增的采暖期,呼吸系统,眼部疾病的患病率显著上升,免疫功能明显降低。第二,水污染。兰州市的水体污染以地表水污染为主,黄河不仅承担着市区绝大部分供水,还承受着来自各方面污水的排放,废水主要包括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兰州市降水稀少,初期雨量对废水的贡献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第三,噪声污染。兰州市噪声主要包括区域环境噪声和交通噪声,其中区域环境噪声污染较为严重,2003—2005年在47个环保重点城市中排名第一,调查显示,兰州市84%的人群受到噪声不同程度的影响,2001—2007年噪声对兰州市平均每年造成的经济损失达5099.15万元,占GDP的比重为0.10%。第四,固体废弃物污染。兰州市固体废弃物主要为工业固体废物和城市生活垃圾。兰州市工业固体废物生产量,利用处置量,剩余量均逐年增高,2005年之后利用处置量随生产量的急剧增加而增加,但其

增速赶不上产生量的增速,剩余量缓慢增多,表明近些年工业固体废物的治理并未取得实质性进展,剩余量中除了极少数部分排放外,其余部分均储存在各大企业的渣场,而渣场管理的难度因存储凉的增多而加大,若因资金不足或工作疏忽而未对渣场及时扩建与维护,毒害物质会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

(二)如何治理城市环境污染

第一,加大大气污染防治力度。1、调整能源结构,提高城市清洁能源比例加快天然气管网建设,扩大供气范围,提高供气能力。实施兰州周边县区天然气利用工程、市区天然气管网完善工程以及高压管道穿越工程,其次,利用我市日照时间长的优势,大力推进太阳能的利用。同时,发展以城市污水处理厂为主的热泵技术和核能供热技术,逐步提高清洁能源在能源结构中的比重。2、控制工业废气排放加强重点源的治理,重点做好电力、铁合金、水泥等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的工程减排,加大落后产能、工艺、设备与产品的淘汰力度。在削减老污染源污染物排放量同时,对新、扩、改项目严格执行国家产业政策和环境保护法规,采用清洁生产工艺和设备,做到增产不增污。3、控制汽车尾气排放加快机动车尾气排放环保定期检测站建设,对检测线进行技术改造,开展机动车定期环保年检,实施环保标志管理,加大高污染机动车的管理力度,加快淘汰未达到国家第

Ⅰ、Ⅱ阶段机动车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机动车,逐步淘汰未达到国家第Ⅲ阶段标准的柴油机动车,有效削减机动车排污总量;实施机动车新车源头污染控制制度,提高准入门槛,以达到国Ⅳ排放标准;加快道路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减少过境车辆进入市区;4、加强对燃煤污染的治理继续加强煤炭市场管理,定期进行现场检查,严格控制入市煤的含硫量和灰分含量,严厉打击掺杂使假和向居民销售有烟煤的违法行为。把生产用热和生活用热结合起来, 采用多种热源途径,以集中供热方式替代分散供热,取代分散供热的小锅炉, 减少一次能源消耗量。5、加强对扬尘污染的综合防治制定兰州市扬尘污染实施方案,防止建筑施工、平山整地、拆迁作业、渣土清运和道路开挖的扬尘污染,落实围挡、遮盖及喷洒等降尘措施,严禁冬季拆迁和大风天气拆迁。加强道路扬尘污染控制,增加洒水频次,减少扬尘污染。组织落实城区主、次干道洒水喷淋措施,及时清理路面尘土和垃圾。严禁焚烧垃圾和枯枝落叶,推行机械化清扫,改进清扫作业和保洁方式,落实环卫防尘措施。7、加快生态环境建设,提高环境容量重点围绕兰州新区、“两山一河”、城市建成区、农业建设实施生态屏障、城市绿地、生态景观、农业绿化等林业产业体系和森林文化体系建设,形成以森林、草地、湿地等生态类型多样、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自然生态系统和城乡一体的生态网络。

第二,加强水污染防治力度。1、加强饮用水源地保护工作,禁止建设有污染和潜在污染的工业项目,禁止设置排污口,建设沿黄河生态保护带工程,保证饮用水源水质达到国家Ⅱ类水质标准,为兰州市安全用水提供保障。严密监控湟水河入境河流水质,加强兰州市与毗邻的沿黄上下游城市跨界水污染防治多边合作。2、做好重点污染企业的废水治理,减少污染物排放全市重点污染企业完成清洁生产审核,全面建立排污许可证管理制度、污染物总量控制制度和新建项目

甘肃省生态环境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http://m.myl5520.com/mingrenmingyan/91872.html

展开更多 50 %)
分享

热门关注

[王维观猎]王维《观猎》原文及译文

近代名人名言

凉州词二首王之涣意思|王之涣的《凉州词二首》的配图和全诗翻译赏析

近代名人名言

明良海外|《明良论》阅读练习答案及译文

近代名人名言

评价孙中山的功与过

近代名人名言

孙中山的成就

近代名人名言

国庆的资料

近代名人名言

曾国藩总结一生的名句

近代名人名言

孙中山的事迹

近代名人名言

法国抗英民族女英雄

近代名人名言

养成积极主动的生活态度(献给性格内向的人)

近代名人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