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进言者皆曰天下已安已治矣臣独以为未也

2020-05-15   来源:古代名人名言

《文心雕龙·体性》原文+逐段注释+翻译 论证古代作家风格形成 全彩word
篇一:翻译,进言者皆曰天下已安已治矣臣独以为未也

文心雕龙·体性 《体性》是《文心雕龙》的第二十七篇,从作品风格(“体”)和作者性格(“性”)的关系来论述文学作品的风格特色。刘勰以征圣、宗经的观点来强调或贬低某种风格,这给他的风格论带来一定局限。但在理论上,他正确地总结了风格形成的主要原因,明确了风格和个性的关系,强调后天学习的重要,这对古代风格论的建立和发展,都是有益的。

夫情动而言形1,理发而文见2;盖沿隐以至显3,因内而符外者也4。 1 情动而言形:《毛诗序》:‚情动于中而形于言。‛形:表达。

2 见:同现,显露,和上句‚形‛字意近。

3 隐:指上文所说的‚情‛和‚理‛。显:指上文所说的‚言‛和‚文‛。

4 因内符外:《论衡〃超奇》:‚有根株于下,有荣叶于上;有实核于内,有皮壳于外。文墨辞说,士之荣叶皮壳也。实诚在胸臆,文墨著竹帛,外内表里,自相符称;意奋而笔纵,故文见而实露也。‛ 人的感情如果激动了,就形成为语言,道理如果要表达,便体现为文章。这是把隐藏在心中的情和理发表为明显的语言文字,表里应该是一致的。

然才有庸俊5,气有刚柔6,学有浅深,习有雅郑7并情性所铄8,陶染所凝9,是以笔区云谲10,文苑波诡者矣11。

5 庸:平凡。俊:杰出。

6 气:指作者的气质。刚柔:强弱。

7 雅:雅乐。郑:郑声。这里是借‚雅郑‛指正与邪。

8 情性:指先天的质性,包括才和气在内。铄(shuò朔):原指金属的熔化,这里引申为影响的意思。 9 陶染:指后天的影响,如学和习。

10 笔区:和下句的‚文苑‛意义相近。谲(jué决):变化。

11 诡:反常。扬雄《甘泉赋》:‚于是大厦云谲波诡。‛李善注引孟康曰:‚言厦屋变巧,乃为云气水波相谲诡也。‛

不过人的才华有平凡和杰出之分,气质有刚强和柔弱之别,学识有浅薄及湛深之异,习惯有雅正跟邪僻之差。这些都是由人的情性所决定,并受后天的熏陶而成;这就造成创作领域内千变万化,奇谲如天上流云,诡秘似海上波涛。

故辞理庸俊,莫能翻其才12;风趣刚柔13,宁或改其气14;事义浅深15,未闻乖其学16;体式雅郑17,鲜有反其习18:各师成心19,其异如面。

12 翻:转动,这里有改变的意思。

13 风:指作品所起的教育作用。

14 宁:难道。

15 事义:事情和意义。《事类》篇说:‚学贫者,迍邅于事义。‛

16 乖:不合。

17 体:风格。

18 鲜:少。

19 ‚各师‛二句:《左传〃襄公三十一年》:‚人心之不同,如其面焉。‛成心:本性,指作者的才、气、学、习。《庄子〃齐物论》:‚夫随其成心而师之,谁独且无师乎。‛郭象注:‚夫心之足以制一身之用者,谓

之成心。‛

那么,在写作上,文辞和道理的平凡或杰出,总是同作者的才华相一致的;作品的教育作用和趣味的刚健或柔弱,难道会和作者的气质有差别?所述事情和意义的浅显或湛深,也不会和作者的学识相反;所形成的风格的雅正或邪僻,很少和作者的习惯不同。各人按照自己本性来写作,作品的风格就像人的面貌一样彼此互异。

若总其归涂20,则数穷八体21:一曰典雅22,二曰远奥23,三曰精约24,四曰显附25,五曰繁缛26,六曰壮丽27,七曰新奇28,八曰轻靡29。

20 总:综合。涂:途径。

21 穷:尽。

22 典雅:指内容符合儒家学说,文辞比较庄重的。典:儒家经典。雅:正。

23 远奥:指内容倾向道家,文辞比较玄妙的。

24 精约:指论断精当,文辞凝炼的。

25 显附:指说理清楚,文辞畅达的。

26 繁缛(rù入):指铺叙详尽,文辞华丽的。缛:采饰繁杂。

27 壮丽:指陈义俊伟,文辞豪迈的。

28 新奇:指内容新奇,文辞怪异的。

29 轻靡:指内容浅薄,文辞浮华的。靡:轻丽。

归根到底,不外八种风格:第一种是“典雅”,第二种是“远奥”,第三种是“精约”,第四种是“显附”,第五种是“繁缛”,第六种是“壮丽”,第七种是“新奇”,第八种是“轻靡”。

典雅者,熔式经诰30,方轨儒门者也31。远奥者,馥采典文32,经理玄宗者也33。精约者,核字省句34,剖析毫厘者也。显附者,辞直义畅,切理厌心者也35。繁缛者,博喻酿采36,炜烨枝派者也37。壮丽者,高论宏裁38,卓烁异采者也39。新奇者,摈古竟今40,危侧趣诡者也41。轻靡者,浮文弱植42,缥缈附俗者也43。 30 熔式:取法。诰:告诫之文,如《尚书》中的《汤诰》、《康诰》之类,这里泛指儒家经典。 31 方轨:并驾。《史记〃苏秦传》:‚车不得方轨,骑不得比行。‛

32 馥(fù父):当作‚复‛。复:深奥。典:这里指法则。

33 玄宗:指道家学说。玄:幽远。道家学说称为‚玄学‛,道教又称‚玄教‛。

34 核:考查。

35 切:切合。厌:满足。

36 酿:杂。

37 炜烨(wěiyè委夜):明亮的样子。枝派:树多枝叶,水分流派,这里指铺叙的夸张。

38 宏:高大。裁:判断,议论。

39 烁(shuò朔):光彩。异:指不同一般。

40 摈:排斥。

41 危侧:险僻。

42 植:借为‚志‛。《楚辞〃招魂》:‚弱颜固植。‛王逸注:‚植,志也。‛

43 缥缈(piāomiǎo飘秒):即飘渺,恍惚不定之意,这里指内容的不切实。

所谓“典雅”,就是向经书学习,与儒家走相同的路的。所谓“远奥”,就是文采比较含翻译,进言者皆曰天下已安已治矣臣独以为未也。

蓄而有法度,说理以道家学说为主的。所谓“精约”,就是字句简练,分析精细的。所谓“显附”,就是文辞质直,意义明畅,符合事物,使人满意的。所谓“繁缛”,就是比喻广博,文采丰富,善于铺陈,光华四溢的。所谓“壮丽”,就是议论高超,文采不凡的。所谓“新奇”,就是弃旧趋新,以诡奇怪异为贵的。所谓“轻靡”,就是辞藻浮华,情志无力,内容空泛,趋向庸俗的。

故雅与奇反,奥与显殊44,繁与约舛45,壮与轻乖46。文辞根叶47,苑囿其中矣48。

44 殊:不同。

45 舛(chuǎn喘),违背,不合。

46 乖:违背。

47 根叶:这里指作品的主要部分和次要部分各个方面。

48 苑囿(yòu右):园林,这里作动词用。

这八种风格中,“典雅”和“新奇”相反,“远奥”和“显附”不同,“繁缛”和“精约”有异,“壮丽”和“轻靡”相别。文章的各种表现,都不出这个范围了。

若夫八体屡迁,功以学成;才力居中,肇自血气1。气以实志2,志以定言;吐纳英华3,莫非情性。

1 肇(zhào照):开始。血气:指先天的气质。

2 ‚气以实志‛二句:这里借用《左传〃昭公九年》中的话:‚味以行气,气以实志;志以定言,言以出令。‛杜注:‚气和则志充;在心为志,发口为言。‛ 3 吐纳:表达的意思。英华:精华。翻译,进言者皆曰天下已安已治矣臣独以为未也。

这八种风格常常变化,其成功在于学问;但才华也是个关键,这是从先天的气质来的。 培养气质以充实人的情志,情志确定文章的语言;文章能否写得精美,无不来自人的情性。

是以贾生俊发4,故文洁而体清;长卿傲诞5,故理侈而辞溢6;

4 贾生:指西汉著名作家贾谊。俊发:英俊发扬,指其才性的豪迈。《才略》篇说:‚贾谊才颖,陵轶飞兔(超过飞驰的良马)。‛他的赋论疏奏,大胆抨击时政的很多,如《上疏陈政事》中提出:‚可为痛哭者一,可为流涕者二,可为长太息者六。‛认为:‚进言者皆曰,天下已安已治矣,臣独以为未也。曰安且治者,非愚即谀,皆非事实。‛(《汉书〃贾谊传》)

5 长卿:西汉著名作家司马相如的字。诞(dàn但):放诞。《世说新语〃品藻》注引嵇康《高士传〃司马相如赞》:‚长卿慢世,越礼自放。犊鼻居市,不耻其状。托疾避官,蔑此卿相。乃赋《大人》,超然莫尚。‛ 6 侈:过分,夸大。溢:满。《才略》:‚相如好书,师范屈、宋,洞入夸艳,致名辞宗。‛ 因此,贾谊性格豪迈,所以文辞简洁而风格清新;司马相如性格狂放,所以说理夸张而辞藻过多;

子云沈寂7,故志隐而味深8;子政简易9,故趣昭而事博10;

7 子云:西汉著名作家扬雄的字。沈寂:性格沉静。沈:同沉。《汉书〃扬雄传》:‚雄少而好学,不为章句,训诂通而已。……口吃。不能剧谈,默而好深湛之思,清静亡为,少耆欲。‛

8 志隐而味深:《才略》篇说:‚子云属意,辞人最深。观其涯度幽远,搜选诡丽;而竭才以钻思,故

能理赡而辞坚矣。‛

9 子政:西汉末年作家刘向的字。简易:平易近人。《汉书〃刘向传》说:‚向为人简易无威仪。‛ 10 昭:明白。事:指作品中引用的故事。

扬雄性格沉静,所以作品内容含蓄而意味深长;刘向性格坦率,所以文章中志趣明显而用事广博;

孟坚雅懿11,故裁密而思靡12;平子淹通13,故虑周而藻密14;

11 孟坚:东汉初年著名历史家、文学家班固的字。懿(yì意):温和。《后汉书〃班固传》说,班固‚性宽和容众,不以才能高人‛。

12 裁密而思靡:《后汉书〃班固传论》:‚固文赡而事详。若固之序事,不激诡,不抑抗,赡而不秽,详而有体,使读之者亹亹(wěi伟)而不厌。‛李贤注:‚激,扬也;诡,毁也;抑,退也;抗,进也;《尔雅》曰:‚亹亹,犹勉也。‛靡:这里指细致。

13 平子:东汉中年著名科学家、文学家张衡的字。淹通:深通。《后汉书〃张衡传》说,张衡‚通五经,贯六艺,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

14 虑周:思考全面。《神思》:‚张衡研《京》以十年。‛藻密:文采细密。《杂文》:‚张衡《七辨》,结采绵靡。‛

班固性格雅正温和,所以论断精密而文思细致;张衡性格深沉通达,所以考虑周到而辞采细密;

仲宣躁锐15,故颖出而才果16;公干气褊17,故言壮而情骇18;

15 仲宣:‚建安七子‛之一王粲的字。躁锐:急疾而锐利。《三国志〃魏书〃王粲传》说王粲才锐:‚善属文,举笔便成,无所改定,时人常以为宿构,然正复精意覃思,亦不能加也。‛

16 颖(yǐng影)出:露锋芒。果:决断,《才略》:‚仲宣溢才,捷而能密,文多兼善,辞少瑕累,摘其诗赋,则七子之冠冕乎。‛

17 公干:‚建安七子‛之一刘桢的字。褊(biǎn扁):狭隘急遽。

翻译,进言者皆曰天下已安已治矣臣独以为未也。

18 言壮而情骇:钟嵘《诗品》评刘桢的诗:‚仗气爱奇,动多振绝,真骨凌霜,高风跨俗。但气过其文,雕润恨少。‛骇:惊人。

王粲性急才锐,所以作品锋芒显露而才识果断;刘桢性格狭隘急遽,所以文辞有力而令人惊骇;

嗣宗俶傥19,故响逸而调远20;叔夜俊侠21,故兴高而采烈22;

19 嗣宗:三国魏国著名作家阮籍的字。俶傥(tìtǎng):无拘无束的样子。亦作‚倜傥‛。《三国志〃魏书〃王粲传》曾说阮籍‚倜傥放荡‛。

20 响逸而调远:《诗品》评阮籍的《咏怀诗》:‚言在耳目之内,情寄八荒之表。洋洋乎会于风雅,使人忘其鄙近,自致远大。‛逸:高。

21 叔夜:三国魏国著名作家嵇康的字。侠:豪侠。《三国志〃魏书〃王粲传》中说嵇康‚尚奇任侠‛。《晋书〃嵇康传》说:‚康早孤,有奇才,远迈不群。

22 兴(xìng幸):兴会,兴致。采烈:辞采犀利。

阮籍性格放逸不羁,所以作品的音调就不同凡响;嵇康性格豪爽,所以作品兴会充沛而辞采犀利;

安仁轻敏23,故锋发而韵流24;士衡矜重25,故情繁而辞隐26。

23 安仁:西晋作家潘岳的字。轻敏:《晋书〃潘岳传》:‚岳性轻躁,趋世利。‛《才略》:‚潘岳敏给,辞自和畅。‛

24 锋发:势锐。韵流:指音节流畅。

25 士衡:西晋著名文学家陆机的字。矜(jīn今):庄重。《晋书〃陆机传》说陆机‚伏膺儒术,非礼不动‛。

26 情繁而辞隐:《才略》篇说:‚陆机才欲窥深,辞务索广,故思能入巧,而不制繁。‛

潘岳性格轻率而敏捷,所以文辞锐利而音节流畅;陆机性格庄重,所以内容繁杂而文辞隐晦。

触类以推,表里必符27。岂非自然之恒资28,才气之大略哉?

27 表:外表,这里指作品。里:内涵,这里指作者的性格。

28 恒资:指先天的资质。

由此推论,内在的性格与表达于外的文章是一致的。这不是作者天赋资质和作品中所体现的才气的一般情况吗?

夫才有天资1,学慎始习;斫梓染丝2,功在初化;器成彩定3,难可翻移。 1 天资:就是上文说的‚自然之恒资‛。

2 斫(zhuó浊):砍。梓(zǐ子):一种可供建筑及制造器具的树木。

3 彩:指彩色丝绸。

作者的才华虽有一定的天赋,但学习则一开始就要慎重;好比制木器或染丝绸,要在开始时就决定功效;若等到器具制成,颜色染定,那就不易再改变了。

故童子雕琢,必先雅制4;沿根讨叶5,思转自圆6。

4 雅制:指儒家经书。

5 讨:寻究。

6 圆:圆满,圆转。

因此,少年学习写作时,应先从雅正的作品开始;从根本来寻究枝叶,思路便易圆转。

八体虽殊,会通合数7;得其环中8,则辐辏相成9。

7 数:方法。

8 环中:轴心。

9 辐(fú扶):车轮的辐条。辏(còu凑):指辐条的聚集。

上述八种风格虽然不同,但只要能融会贯通,就可合乎法则;正如车轮有了轴心,辐条自然能聚合起来。

断句导学案教师版
篇二:翻译,进言者皆曰天下已安已治矣臣独以为未也

文言文断句导学 (教师版)

【学习目标】1、掌握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和技巧。

2、养成良好的断句习惯。

【重点难点】综合运用断句方法准确断句。

【学情分析】文言断句实则考查学生对文句内容的理解,通过一定的练习和点拨还是能够提高的,希望以此为突破点,通过题例的练习和分析让学生掌握文言断句的一般方法,提高学生在文言文考题中的得分,消除学生怕学文言文的心理,提高学习的信心,带动文言文的复习。

【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

导入:趣味断句

七十老翁产一子人曰非是也家业尽付与女婿外人不得干预

据说从前有一个老头儿,他有一女一婿,发妻死后,他又续弦,后妻又生了个小儿子,老头子预立下遗嘱,说明遗产的分配办法,女婿和后妻真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一时争执不下。因为女婿看了,就想把遗产全部取去。你认为他是怎样断句的?(请学生思考)

女婿:七十老翁产一子∕人曰非是也∕家业尽付与女婿∕外人不得干预 后妻又是怎样断的?

后妻:七十老翁产一子∕人曰非∕是也∕家业尽付与∕女婿外人∕不得干预 不同,这意义也可以迥然不同,甚至天差地别。所以,我们真的不能小看断句了。那么,何为断句呢?

一、文言文断句方法

1、通读全文,把握大意。

2、先易后难,攻破难点。

3、寻找标志,辅助标点。

二、寻找规律(标志),轻松断句

规律一: 1、找名词(或代词),定句读。

在阅读中,随时标出篇段中的名词或代词。如人名、地名、官名、族名、器物名、动物名、植物名、时间等。名词一般为文章陈述、描写、说明或议论的对象,在它们的前后往往要进行断句。 和现代汉语一样,名词或代词一般也常常作句子的主语和宾语,因此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名词或代词,就基本上可以断出句读了。 需要注意的是,文言文中,人名第一次出现时往往用全称,以后再出现就只提名不提姓了。例如《赤壁之战》中,“初,鲁肃闻刘表卒”,先用全称,以下“肃径迎之”“肃宣权旨”就不再提姓了。

常见代词有:吾、余(表示“我”)、予、尔、汝(女)、公、卿、君、若(表示“你”)彼、此、其、之

实战演练

1、刻削之道/鼻莫如大/目莫如小/鼻大可小/小不可大也/目小可大/大不可小也/举事亦然/为其后可复者也/则其事寡败(找出句中几个名词,句子基本就断开了。) 翻译:雕刻的原则是,鼻子不如先刻大一些,眼睛不如先刻小一些。鼻子大了可以修小,小了就不能修大;眼睛小了可以修大,大了就不能修小。”办事也是这样。做那种日后还 能补救的事,办起来就很少会失败了。

2、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

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 /宁读如故 /歆废书出看 /宁割席分坐 /曰 /子非吾友也! 翻译:管宁与华歆,都是汉末时期的人。管宁和华歆一起在园中锄菜,看到地上有片金子,管宁依旧挥锄,视之如同瓦石一样,华歆却拣起来给扔了。俩人还曾坐在一张席上读书,有人乘华车经过门前,管宁读书如故,华歆却丢下书,出去观望。管宁就把席子割开,和华歆分席而坐,并对华歆说:“你已经不是我的朋友了。”

3、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光映书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翻译:匡衡勤奋好学,但家中没有蜡烛(照明)。邻居家有灯烛,只是光线照不到,匡衡就把墙壁凿了一个洞引来邻居家的光亮,让光亮照在书上来读。同乡有个大户叫文不识,家中有很多书。(于是)匡衡就到他家去做雇工,不要报酬。主人感到很奇怪,问他(为什么这样),匡衡说:“我希望能得到你家的书,通读一遍。”主人听了,深为感叹,就把书借给他读。最终匡衡学有所成。 真题练习

孙傅,字伯野,海州人,登进士第,为礼部员外郎。迁至中书舍人。宣和末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置(15年全国Ⅰ卷)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A.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 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置/

B.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 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罝/

C.宣和末/髙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 于中田无丝毫之益/ 宰相谓其所论/同苏拭奏/贬蕲州安置/

D.宣和末/髙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罝/

翻译:宣和末期,高丽入贡,使者所过之处,调发民夫修船,引起骚动,用度又颇多。孙傅说:“滥用民力妨碍农事,而对于中国没有丝毫好处。”宰相认为他的言论与苏轼相同,上奏降贬他在蕲州安置。

规律二:凭对话、引文定句读

文言文中对话、引文常常用“曰” “白” “语” “道” “谓” “对” “云” “言”等为标志 。

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出现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 实战演练

1 、上尝从容与信言诸将能不/各有差/上问曰/如我能将几何/信曰/陛下不过能将十万/上曰/于君何如/曰/臣多多益善耳/笑曰/多多益善/何为我禽/信曰/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

翻译:刘邦曾经和韩信闲谈各位将领有没有才能,(认为)他们各有高下。刘邦问道:"像我自己,能带多少士兵?"韩信说:"陛下不过能带十万人。"刘邦说:"那对你来说呢?"韩信回答:"像我,越多越好。"刘邦笑道:"统帅士兵的越多越好,那(你)为什么被我捉住?"韩信说:"陛下不善于带兵,但善于统领将领,这就是韩信我被陛下捉住的原因了。

2、墨子怒耕柱子/耕柱子曰/吾无逾于人乎/墨子曰/吾将之太行/驾骥与牛/子将谁驱/耕柱子曰/将驱骥也/墨子曰/何故/耕柱子曰/骥足以责/墨子曰/吾亦以子为足以责/故怒之/耕柱子悟

翻译:墨子对他的门生耕柱子感到生气,耕柱子说:“我没有比别人好的地方吗?”墨子问:“假如我要上太行山去,用一匹良马或一头牛来驾车,你将驱策哪一匹?”耕柱子答道:“那我当然用良马了。”墨子问:“为什么要驱策良马?”耕柱子说:“因为良马值得驱策。”墨子说:“我也认为你值得鞭策,所以我对你发怒。”耕柱子恍然大悟。

真题练习

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3分)(16年浙江卷)

进言者皆曰天下已安已治矣臣独以为未也曰安且治者非愚则谀皆非事实知治乱之体者也夫抱石厝之积薪之下而寝其上火未及燃因谓之安方今之势何以异此(选自贾谊《治安策》)

【答案】进言者皆曰//天下已安已治矣/臣独以为未也/曰安且治者/非愚则谀/皆非事实知治乱之体者也/夫抱火厝之积薪之下而寝其上/火未及燃/因谓之安/方今之势//何以异此

翻译:向陛下进言的人都说现在天下已经安定了,已经治理得很好了,我却认为还不是那么回事。说天下已经安定已经大治的人,不是愚昧无知,就是阿谀奉承,都不是真正了解什么是治乱大体的人。有人抱着火种放在堆积的木柴之下,自己睡在这堆木柴之上,火还没有燃烧起来的时候,他便认为这是安宁的地方,现在国家的局势,与此有什么不同!

规律三:找虚词,定句读。

古人写文章,不用标点符号,他们明辨句读,虚词就成了重要的标志。尤其是一些语气词和连词的前后,往往是该断句的地方。

1、句首:“夫、惟、盖、凡、窃、请、敬”等发语词和表敬副词;相对独立的叹词,如嗟夫、嗟乎、呜呼等。

2、句尾:“乎、哉、也、矣、欤、焉”等语气词。

3、句中:“以、于、为、而、则”等连词。

4、有些常用的关联词

如“苟” “虽” “纵”“是故” “则” “于是”“向使”“然而”“无论”“至若”“以”“继而”“纵使”“然则”等前面大多可以断句;

5、常在句首的时间词

如“顷之”“向之”“未几”“已而”“斯须” “既而”“俄而”等,也可以帮助断句。 断句口诀: “曰”后冒,“哉”后叹,“夫”“盖”大都在句前。“于”“而”一般在句间, “矣”“耳”后面画圆圈。“耶”“乎”经常表疑问,“也”“者”作用要停顿。

实战演练

1、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 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2、(赵围于秦)齐人、楚人救赵/赵人乏食/请粟于齐/齐王弗许/周子曰/夫赵之于齐、楚/扞蔽也/犹齿之有唇也/唇亡则齿寒/今日亡赵/明日患及齐、楚矣/且救赵/高义也/却秦师/显名也/不务为此而爱粟/为国计者/过矣

翻译:(赵国被秦国围困)齐国、楚国去解救赵国。赵国人粮食匮乏,向齐国请求救助,齐

王不答应。周子说:“对齐国和楚国来说,赵国是抵御秦国入侵的屏障,就像是嘴唇对牙齿那样,嘴唇没有了,牙齿就会觉得冷。今天秦国灭亡赵国,将来祸患势必降临到齐国和楚国了。况且,救助赵国是一件高尚的义举;打败秦国的军队,又能显扬赵国的威名。现在您不致力于这样的事件,而吝惜自己的粮食,这样来制定国家策略,就是错误的”

真题练习 危乱之世未尝乏才顾往往不尽其用用矣或挚其肘而驱之必死若是者人实为之要之亦天意也。(15年广东卷)

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A.危乱之世/未尝乏才/顾往往不尽其用/用矣/或掣其肘而驱之必死/若是者/人实为之/要之亦天意也

B.危乱之世/未尝乏才/顾往往不尽其用/用矣/或掣其肘而驱之必死/若是者/人实为之要之/亦天意也

C.危乱之世/未尝乏才/顾往往不尽其用/用矣或掣其肘/而驱之必死/若是者/人实为之/要之亦天意也

D.危乱之世/未尝乏才/顾往往不尽其用/用矣或掣其肘/而驱之必死/若是者/人实为之要之/亦天意也

翻译:危亡混乱的时代,并不是缺乏人才,只是往往不能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用了,或限制他而把他赶到必死的境地。像这样的情况,实在是人为的,总的说来也是天意。

第二课时

规律四: 依修辞,定句读。

顶真、排比、对偶、反复是文言文中最常见的修辞方法。这一特点,又为断句提供了方便。

①找顶真,定句读

顶真是文言文中常见的形式。句子前后相承,前一句作宾语的词,在后一句中又作了主语。根据这一特点,我们可以在文中找出紧密相连的相同的词语,按顶真句式来考虑句读。翻译,进言者皆曰天下已安已治矣臣独以为未也。

例 1、具 告 沛 公 /沛 公 大 惊。

实战演练

1、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

2、汝 心 之 固 /固 不 可 彻 /曾 不 若 孀 妻 弱 子 /虽 我 之 死 /有 子 存 焉 /子 又 生 孙 /孙 又 生 子/ 子 又 有 子 /子 又 有 孙 /子 子 孙 孙 无 穷 匮 也

翻译: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能通达事理的地步,连孤儿寡妇都不如。即使我死了,还有儿子在呀;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儿子又有儿子。儿子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是没有穷尽的啊。

3、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

翻译:名分不正当,说话就不合理;说话不合理,事情就办不成。事情办不成,法律就不能深入人心;法律不能深入人心,刑罚就不会公正;刑罚不公正,则百姓手足无措,不知如何是好。

②据排偶,定句读

排比、对偶是文言文常见的修辞方法,句式整齐,四六句多,又是文言文的一大特点。这一特点,又为我们断句提供了方便。

如: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实战演练

1、积善多者/虽有一恶/是为过失/未足以亡/积恶多者/虽有一善/是为误中/未足以存/人君闻此/可以悚惧/布衣闻此/可以改容。

翻译:

2、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 平公曰/善哉

翻译:师旷说:“双目失明的我怎么敢戏弄君主呢?我听说,少年时喜好学习,就如同初升太阳的阳光一样(灿烂);中年时喜好学习,就像正午太阳的阳光一样(强烈);晚年的时候喜好学习,就像拿着蜡烛照明。拿着蜡烛在黑暗中走路和不拿蜡烛在黑暗中走路,究竟哪个比较好呢?”平公说:“说得好!”

3、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强大处下/柔弱处上。

翻译:人活着时身体是柔软的,而死亡后身体反而是坚硬的。草木万物活着时也是柔软的,而死亡后却是枯槁僵硬的。由此看来,坚持己见,个性刚强的人往往属于「死亡之徒」,柔和温润的人才是「生存之徒」。

真题练习 夫冠足以修敬不务其饰衣足以掩形御寒不务其美身服不杂彩首服不镂刻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答案A )(16年山东卷) A夫冠足以修敬/不务其饰/衣足以掩形御寒/不务其美/身服不杂彩/首服不镂刻 B夫冠足以修/敬不务其饰/衣足以掩形御寒/不务其美身/服不杂彩首/服不镂刻 C夫冠足以修/敬不务其饰衣/足以掩形/御寒不务其美/身服不杂彩首/服不镂刻 D夫冠足以修敬/不务其饰衣/足以掩形/御寒不务其美身/服不杂彩/首服不镂刻 翻译:那帽子足够用来表示恭敬就行了,不要致力于装饰;衣服足够用来掩护身体抵御寒冷就行了,不要致力于华美。身上穿的衣服不要色彩杂陈,头上戴的帽子不要镂刻花纹。 规律五: 借助句式特点及固定结构断句

固定结构,如“„„者„„也”、“不亦„„乎”、“何„„之有”,“孰与„„乎” “为„„所„„”、“受„„于„„”, “无乃„„乎”,“得无„„乎”等,根据这些结构也可断句。

例: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实战演练

晏平仲婴者,莱之夷维人也。事齐灵公、庄公、景公,以节俭力行重于齐。既相齐,食不重肉,妾不衣帛。

翻译:晏平仲,名婴,是齐国莱地夷维人。他辅佐了齐灵公、庄公、景公三代国君,由于节约俭仆又努力工作,在齐国受到人们的尊重。他做了齐国宰相,吃饭不吃两道荤菜,妾不穿丝绸衣服。

真题练习 孟祥之匿于深山而不为世用穷而在下如冰雪冱寒之穷冬也及其以善及人而有成物之心其不为果哉者则又如雪之有生物弭灾之功也(14年湖南卷)

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答案】D

A.孟祥之匿于深山而不为世用/穷而在下如冰雪/冱寒之穷冬也/及其以善及人而有成物之心/其不为果哉者/则又如雪之有生物弭灾之功也

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16--20题琅嬛福地记(明)张岱晋太康中,张茂先
篇三:翻译,进言者皆曰天下已安已治矣臣独以为未也

一、整体解读

试卷紧扣教材和考试说明,从考生熟悉的基础知识入手,多角度、多层次地考查了学生的数学理性思维能力及对数学本质的理解能力,立足基础,先易后难,难易适中,强调应用,不偏不怪,达到了“考基础、考能力、考素质”的目标。试卷所涉及的知识内容都在考试大纲的范围内,几乎覆盖了高中所学知识的全部重要内容,体现了“重点知识重点考查”的原则。

翻译,进言者皆曰天下已安已治矣臣独以为未也

http://m.myl5520.com/mingrenmingyan/105604.html

展开更多 50 %)
分享

热门关注

古代名人名言警句佳句好句(锦集3篇)

古代名人名言

即使是现代人也受益匪浅的古代名人名言范文二篇

古代名人名言

中国古代名人名言60条汇编3篇

古代名人名言

中国古代名人名言摘录17句

古代名人名言

古代名人名言励志摘抄40条(合集二篇)

古代名人名言

形容古装美女的诗句_古今形容美女的诗句

古代名人名言

【我发现了什么 作文】我发现了晚霞之美作文

古代名人名言

【送灵澈刘长卿赏析拼音】刘长卿《送灵澈上人》的原文·翻译·赏析

古代名人名言

[学骑自行车的平衡技巧]学骑自行车五年级学生作文200字

古代名人名言

[月圆中秋的味道作文]中秋月圆作文500字左右

古代名人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