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上册教案

2021-09-26   来源:历史教案

八年级历史上册教案【一】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鸦片战争》教案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鸦片战争》教案,欢迎大家阅读。更多相关内容请关注教案栏目。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鸦片战争》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和认识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给中国社会带来严重危害。掌握林则徐虎门销烟的壮举。认识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和中英《南京条约》签订,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发展过程,培养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史实,认识资本主义发家史的肮脏和血腥,揭露资产阶级道德的虚伪和唯利是图的本质。学习林则徐虎门销烟、维护中华民族利益和尊严的爱国主义精神。汲取鸦片战争“落后就要挨打” 的历史教训,培养忧患意识和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感。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虎门销烟、中英《南京条约》及其影响。

  【教学难点】

  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教学工具

  PPT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1、组织学生回顾初一学习情况,联系新学期课改趋势,修订课堂评价办法,并落实到位。

  2、指导学生阅读第1页“导入框”。

  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

  一、林则徐虎门销烟

  指导学生阅读本目以及第5页“自由阅读卡·从罂粟到毒品”,讨论回答问题:

  1、英国为什么要向中国走私鸦片?

  (为开辟国外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原料而侵华,为牟取暴利而走私鸦片。)

  2.英国走私鸦片对中国造成哪些危害?

  (a.白银外流,造成清政府财政危机;b.银价上涨,造成“银贵钱贱”,加重农民负担;c.腐蚀统治机构,清政府更加腐败;d.毒害中国人民身心健康,削弱军队战斗力。)

  3.面对着鸦片的危害,林则徐采取了怎样的措施?(严厉禁烟)收到什么效果?(将缴获的230多万斤鸦片销毁在虎门,维护了中华民族的利益,表现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林则徐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

  4、林则徐处理鸦片是烧毁它们吗?(不是)为什么?(因为烧鸦片会产生大量毒烟,造成人们“被动吸毒”,所以才利用生石灰与海水化合反应产生的高温来熔化鸦片,避免污染。)

  小结、过渡:林则徐虎门销烟打击了鸦片贩子的嚣张气焰,挫败了英国用鸦片打开中国大门的美梦。他们就悍然发动侵略战争,用大炮轰开中国的大门。

  二、中英《南京条约》

  学生阅读本目,思考回答:

  1、这场战争是否因林则徐禁烟而引起?(不是。因为打开中国市场是英国政府的既定政策,他们要保护肮脏的烟片贸易,推行殖民扩张政策,什么手段都耍得出来。即使没有林则徐的禁烟,他们也要用大炮说话的。德国著名军事学家克劳塞维茨说过:“战争是政治通过另一种手段的继续。”马克思也说过:“英国用大炮强迫中国接受一种名叫鸦片的麻醉剂”,因此,这场战争被称作“鸦片战争”。)

  2、这场战争的结局如何?(中国战败,清政府被迫签定《南京条约》。)

  3、根据课本第5页“练一练”:结合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请你分析一下,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什么危害?(割让香港岛使中国领土主权不完整;巨额赔款,增加了人民负担;开放五口通商和协定关税,有利于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的商品输出。结果,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教师讲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涵义:“半封建”指原有的封建经济已被破坏,有了一定成分的资本主义经济形式,但仍保持着封建剥削制度。“半殖民地”指当时形式上独立,但在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受帝国主义压迫和控制的国家。

  4、根据课本第5页“活动与探究1”:中国为什么会在鸦片战争中失败?

  中国和欧洲的资本主义萌芽几乎是同时产生的,但是中国的资本主义萌芽受到封建专制主义的严重阻碍,始终处于萌芽状态。而欧洲的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后,欧洲社会的一系列活动和运动都在促进它的成长。01hn.com

  经过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工业革命的成功,资本主义的生产力迅猛发展起来,欧洲的资本主义长成了参天大树。而英国这时已成为号称“世界工场”和“日不落帝国”的资本主义“老大”。它与清政府相比,在政治、经济、军事上都拥有明显的优势。“落后就要挨打”是中国在鸦片战争中失败的根本原因和深刻的历史教训。

  课后小结

  小结

  英国为开新市场,走私鸦片危害广。

  民族英雄林则徐,虎门销烟为国强。

  一八四零鸦战起,《南京条约》丧权益。

  赔款通商又割地,半殖半封近代始。

  课后习题

  第1课鸦片战争

  1、19世纪上半期工业发展水平最高的资本主义国家是()

  A、德国B、美国C、日本D、英国

  2、英国向中国大量走私鸦片烟是为了()

  A、使清军丧失战斗力B、造成清政府腐败

  C、损害中国人健康D、牟取暴利,扭转贸易逆差

  3、鸦片俗称大烟,是一种麻醉毒品。每年的6月26日是世界禁毒日。现在你们班准备出版一期禁毒黑板报,在收集禁烟运动的课程资源时,点击率最高的历史人物是()

  A、魏源B、林则徐C、关天培D、陈化成

  4、林则徐的主要禁烟活动有()

  ①上书道光皇帝,请求严禁鸦片②派人暗访密查,缉拿烟贩③虎门销烟④和英商妥协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

  5、毒品鸦片对中国的危害及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正义之举,告诉我们要()

  ①珍惜生命②远离毒品③开展禁毒教育④坚决与贩毒活动作斗争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

  6.鸦片战争开始的主要标志是()

  A.1839年,林则徐在虎门销烟

  B.1840年,英国军舰入侵广东海面

  C.1840年,英军直达天津

  D.1841年,英军入侵香港岛

  7.游览广州虎门时,一个孩子问妈妈矗立在虎门炮台上的铜像是哪位历史人物。请你帮助分析一下,这个铜像有可能是()

  A.咸丰帝、光绪帝B.林则徐、关天培

  C.关天培、葛云飞D.林则徐、陈化成

  8.下列关于中英《南京条约》的内容,叙述不正确的是()

  A.割让香港地区

  B.赔款2100万元

  C.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D.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9、《南京条约》内容中,破坏中国关税主权的条款是()

  A、赔款2100万元B、开埠通商

  C、割香港岛给英国D、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10.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主要依据是()

八年级历史上册教案。

  A.中国资源被掠夺B.中国主权被破坏

  C.自然经济逐渐解体D.封建剥削依然存在

  鸦片战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讲述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故事

  2、能简要叙述《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

  3、能归纳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中国从主权独立、领土完整、自给自足的封建国家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林则徐的虎门销烟和《南京条约》的内容及影响)。

  教学难点 理解中国从封建社会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教学工具

  多媒体工具

  教学过程

  【课前导学】

  了解:教师查阅相关书籍、报刊、网站。

  设计:精心编排不同层次的学生所需要的问题。

  指导: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分析历史现象。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八年级历史上册教案。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巍然屹立在天安门广场的人民英雄纪念碑见证了共和国的光荣历史。碑上所刻的十五幅巨型浮雕,生动地浓缩了此前一个多世纪优秀中华儿女为实现祖国富强、民族振兴而付出的充满血与泪、剑与火的艰辛努力。

  同学们,你们知道其中第一幅浮雕的内容是什么吗?是谁领导这场伟大的斗争吗?近代中国与西方国家的第一次较量是什么?

  (多媒体出示:虎门销烟的浮雕和林则徐的图片)

  同学们回答的完全正确。我们将要学习的就是第一课时──鸦片战争。(多媒体出示:第一课鸦片战争的课题)

  (二)感知历史,感悟历史。

  学习新知识之前,请同学们提出希望在本课探究的问题。

  1、中国与英国为什么会在19世纪中期爆发激烈冲突并走向战争呢?(鸦片战争的原因)

  2、在鸦片战争中,中国军民奋勇杀敌、浴血抗战,涌现出了关天培、陈化成等一大批为国捐躯的爱国将领,可鸦片战争最终还是以清政府的彻底失败宣告结束。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结果呢?

  3、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4、你知道香港与香港岛的区别吗?

  教案设计频道小编推荐: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案 | 八年级上册历史教学计划

八年级历史上册教案【二】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社会生活的变化》教案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社会生活的变化》教案,欢迎大家阅读。更多相关内容请关注教案栏目。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社会生活的变化》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轮船、火车、电报、照相和电影等在中国出现的史实,提高获取有效历史信息的能力,多角度分析历史资料的能力。

  能力目标:运用多媒体,展示反映社会生活变化的大量信息,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是一种历史的进步。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近代交通通讯在中国的出现”“文化生活的变迁”和“社会习俗的变化”。

  教学难点:理解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教学工具

  多媒体工具

  教学过程

  一、温故互查

  1.《》签订后,列强直接剥削中国人民,状元实业家张提出“”的口号,并在他的家乡创办等一系列企业。

  2.时期,我国出现了一些民族工业的萌芽,但这些民族工业往往受到

  的阻碍,难以生存和发展。时期,我国近代民族工业进入“黄金时代”。主要是辛亥革命的成功,冲击了封建制度,使民族资产阶段受到了鼓舞。还有就是帝国主义国家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经济的掠夺。时期,我国近代民族工业萎缩。原因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帝国主义经济势力卷土重来,特别是日本帝国主义的概略,使我国民族工业再度受挫。抗战胜利后,由于国民党发动内战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民族工业也没能得到很好的恢复。

  3.简述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

  二、设问导读

  近代交通通讯在中国的出现

  1.交通工具:

  名称:、。

  时间:19世纪初,配方发明后相继传入。

  作用:使人们出行,极大地促进了。

  2.通讯工具:

  名称:。

  时间:19世纪70年代后传入。

  作用:方便了人们的工作和生活。

  文化生活的变迁

  1.和的传入:

  时间:近代以来。

  作用: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保留了珍贵的历史镜头。

  2.新闻报纸的出现:

  名报:1872年在上海创办的《》。

  作用:是人们获取信息、了解社会的主要传媒工具。

  2. 出版机构的出现:

  名社:1897年在上海创办的,是近代中国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01hn.com

  作用:有利于信息和文化的传播。

  社会习俗的变化

  1.原因:后,为了改变愚昧落后的习俗,颁布了剪辫、易服和废止缠足等法令。

  2.简述装束、礼节和称呼的变化。

  三、自我检测

  1.近代中国出现的第一条正式投入运营的铁路是(   )

  A.唐胥铁路    B.淞沪铁路 C.滇越铁路     D.京张铁路

  2.中国近代报纸中,最著名是1872年在上海创办的(    )

  A.《万国公报》  B.《申报》 C.《中外纪闻》   D.《新青年》

  3.我们觉的《新华字典》由1897年创办的最负盛名的文化出版机构出生出版,它是(   )

  A.商务印书馆   B.三联书店 C.同文馆     D.外文出版社

  4.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颁布的改变社会习俗的法令包括(    )

  ①剪辫   ②易服  ③废止缠足   ④改称呼

  A.①②   D.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四、巩固训练

  1.电视剧《闯关东》中曾有传武兄弟剪辫子的情节。民国政府颁布剪辫子是在(   )

  A.洋务运动期间   B.甲午战争期间 C.变法期间  D.辛亥革命后

  2.19世纪相继传入我国的西方近代科技成果主要是

  ①火车   ②轮船   ③电报   ④电影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3.辛亥革命后,四国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假如你是一位已经接受新生事物,并生活在当时的上海某政府官员,你不可能(    )

  A.坐火车去北京购买商品 B.向你的上司行跪拜行,称“老爷”

  C.发电报问候亲人,与朋友照相 D.在报纸上看新闻,休闲时看电影

  4.中国第一部无声电影是(    )

  A.《渔光曲》   B.《定军山》 C.《桃李劫》  D.《夜半歌声》

  5.我国首次在国际上获奖的影片是(   )

  A.《渔光曲》  B.《定军山》 C.《桃李劫》   D.《风云儿女》

  课后小结

  中国铁路由最初仅有几十公里;近代的通讯手段最初全国只有有限的有线电报和有数的几十门电话,虽然现在看来数量很少,在整个社会生活中所占比重显得微不足道,而且根本不能普及到寻常百姓家,但这些变化却表明近代中国的社会生活正发生着重大的历史性变化,它顺应了人类历史发展的主流趋势,代表了人类历史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具有无限的生命力。

  社会生活的变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知道轮船、火车、电报、照相和电影等在中国出现的情况;以《申报》、商务印书馆等为例,了解大众传媒对近代社会生活的影响;简述民国以来剪发辫、易服饰等社会习俗方面的变化;分析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的特点及原因。

八年级历史上册教案。

  过程与方法:

  采用情景创设,激发学生兴趣和学习历史的积极性;通过中国近代社会生活与古代社会生活的比较,使学生学会运用发展的观点和历史纵向比较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通过合作探究,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西方社会工业文明的传入使中国的社会生活变得丰富多彩,这些变化客观上顺应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潮流,是一种历史的进步,同时这些变化是以我们中华民族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灾难深渊为代价的,进一步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发展观和社会进步观。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新式交通和通讯工具的出现,文化生活的变迁,社会习俗的变化。

  教学难点:

  近代社会生活发生变化的原因。

  教学过程

  导入:最近央视拍了一部历史剧《社会生活的变化》,该剧一经播出,观众反响热烈,收视率一路飙升,这部电视剧主要讲述了近代中国社会的在交通通讯、文化生活、社会习俗三个方面的变化,剧情是围绕着祖孙三代人的经历展开的,了解剧中人物。

  人物介绍:

  张人骏(1847-1927),1868年考中进士,历任漕运总督、山西巡抚、两江总督等。

  张制夷(1866-1940),张人骏之子,商人,从事玉石买卖。

  张启燊(1892-1967),张人骏之孙,毕业于两江师范大学(现南京大学),后留校做老师。

  新授:

  (一)寻找变化、初步认知

  在了解了人物之后,我们一起熟悉当时的社会背景,学生看书,找找当时社会上出现了的新事物、新变化,用笔把关键词圈出来。

  学生自学教材,对课本做一个整体感知,找出近代中国出现的十二个新事物,新变化,并用笔圈出。

  (二)感受变化、记录变化

  1、交通通讯

  (1)1868年秋,张人骏要去京城赶考,千里迢迢,他该如何前去呢?马车、轿子、木船、骑驴等。

  (2)到了京城,他要告知苏州的家人平安到达,又该怎么办呢?写信、信鸽。

  (3)1908年,张制夷从上海到昆明去收集玉石。他有没有比他爸爸更好的选择呢?火车、轮船。

  看视频:找找视频当中说到的中国的两条奇怪的铁路,找找铁路的名称、奇怪之处。

  看剧照:找出四种新式交通工具、一种传统交通工具。

  (4)到了昆明,又有哪些新的方式,跟家人报平安呢?电报、电话。

  小结一:记录变化:近代交通工具——火车,轮船;近代通讯工具——电报、电话。

  2、文化生活

  (5)1905年,张制夷前往京城做生意。想起父亲当年的遗憾:未能把京城风景带回,与家人一起欣赏。他会有什么好方法呢?照相。

  (6)在北京,制夷偶遇到了一件新鲜事——活动照相,看京剧大师在画上表演。你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定军山》。

  (7)1912年1月2日, 70多岁的他辞官在家,依然关心国家大事,他想了解昨天的大总统上任的事,他该怎么办?报纸。

  (8)看完报纸,他随手又拿起了一本书,这是近代中国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出版的书籍,这个机构是什么?商务印书馆。

  小结二:记录变化:文化生活——照片、电影、报纸、出版机构

  3、社会习俗

  (9)那天,老爷子以前官场上的朋友,现南京市长来拜访他。在交谈之际,老爷子那激进的孙子张启燊回来了,老爷子一见他,气就不打一处来。这个孙子是怎么惹恼了老爷子?

  看视频,结合时代背景,猜猜孙子会做什么事情惹恼了老爷子。剪发、易服。

  (10)老爷子气的不仅是小孙子的打扮,更气的是孙子带回的女朋友与他心目中的人选相去甚远,这是为什么呢?服装:剪发、易服、不裹小脚。没有礼貌:称市长为先生、行握手或者鞠躬礼。

  小结三:记录变化:剪发辫、易服、废缠足、改礼节。

  (三)探究变化、分析原因

  (11)历经这么多的变化老爷子感叹道:这辈子经历的种种变化其实挺好。你知道问“好”在哪里么?

  交通通讯方便快捷;生活丰富多彩,人民民主平等。

  (12)电视剧的最后老爷子陷入了沉思:为什么这一时期社会生活为什么会出现如此巨大的变化呢?

  ①伴随列强入侵,西方工业文明的传入;②洋务运动、维新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的推动。

  (13)那一年,老爷子带着儿孙回安徽老家祭祖。遇到了很多困难,他遇到了哪些困难呢?这又说明了什么呢? 农村没有新式交通工具、习俗未改变等。城乡差别大。

  (四)畅谈变化、延伸拓展

  从交通通讯、文化生活、社会习俗三方面谈谈现在跟近代又有何不同。通过讨论学生感受到变化是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是历史的进步,也学会懂得珍惜现在的生活。

  (五)游戏:大家来找茬

  通过历史情景剧,找错误,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熟练运用。

  情景:清末民初

  一天,小明接到的外公的电报,说要从昆明做直达火车到上海来看探亲。于是小明一家去火车站接外公,随后用数码相机照了张全家福,留下了纪念性的一刻。下午,全家一起去电影院看了《定军山》,妈妈对男主角雄浑的声音大加赞赏。晚饭过后,小明拿了份上海最著名的报纸《扬子晚报》与外公一起阅读,但报纸上很多字小明不识,外公让小明查艺文印书馆出的字典。这时隔壁邻居王阿姨家吵得很厉害,开门一看,原来是王阿姨要给女儿缠足,女儿不肯,王阿姨还威胁她,如果不缠足,以后就嫁不出去了。

  教案设计频道小编推荐: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案 | 八年级上册历史教学计划

八年级历史上册教案【三】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北伐战争》教案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北伐战争》教案,欢迎大家阅读。更多相关内容请关注教案栏目。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北伐战争》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了解和掌握:黄埔军校的建立;北伐战争的目的,主要对象、主要战场的重要战役;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国民革命运动失败的原因;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过程方法 通过指导学生利用<<北伐战争形势示意图>>,说明北伐战争的主要对象和进军路线,培养学生的读图识图能力;引导学生分析总结北伐战争胜利的原因,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 认识到北伐战争是国共两党第一次实现合作,进而领导全国人民进行的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也是国民革命的高潮。它是中国人民正义的革命运动。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

  教学难点 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

  教学工具

  多媒体工具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1、展示孙中山图片,提问:哪位同学能为大家介绍一下这位伟人?

  2、孙中山被国民党尊称为“国父”,他是一位伟大的资产阶级革命家,为了挽救民族危亡,他先后领导了辛亥革命、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但斗争都失败了。能不能说一说孙中山一次次失败的原因都有什么?

  3、对,孙中山认识到自己失败的原因,并一一改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与此有关的新课《北伐战争》。

  二、学习新课

  1、五四运动让孙中山目睹了人民群众力量的不断壮大,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让他看到了无产阶级的进步性,于是孙中山开始了他一生中最伟大的转变:1924年改组国民党,在广州召开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接受了中国共产党反帝反封建的主张,国共实现第一次合作。中国革命进入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即国民革命时期。谁能说说这个时期的革命任务应该是什么?为什么?

  2、孙中山认识到:在过去自己进行不懈斗争的过程中,一再失败的原因之一是没有自己的革命军队,所以他希望组建一支能挽救中国的革命军。军队需要指挥人才,而培养军事人才效果最好的地方应该是军校。

  3、请大家看书,谁能介绍介绍这所学校?

  4、你认为军人最基本的要求应该是什么?

  课件展示:黄埔军校图片

  好,我们来看看黄埔军校门上的一副对联“升官发财请往他处”说明学员的学习目标不是功名利禄,“贪生畏死勿入斯门”要求学员不怕牺牲,那学员正确的理想应该是什么呢?来看横批,请大家齐读。军校要培养的是以救国救民为己任的革命者,孙中山希望通过黄埔军校来创建革命军,挽救民族危亡。

  5、大批的军事人才从黄埔军校走出去,以他们为根本组建了革命军,在中国共产党的推动下,1926年,在广东国民政府的领导下,高唱着《国民革命军军歌》开始了北伐战争。

  6、展示《国民革命军军歌》“打到列强,打到列强,除军阀,除军阀,努力国民革命,努力国民革命,齐奋斗,齐奋斗!”

  提问:①为什么打列强?②为什么打军阀?③打哪些军阀?④奋斗的结果如何?我们来逐一解决。

  由②看出北伐的目的是: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01hn.com

  接下来,我们一起解决④看奋斗的结果。

  7、小小军事家——我为北伐出谋划策:面对当时形式,请以课本51页地图为沙盘图,制定北伐军的作战计划。

  北伐战争前形势的三个特点:A、敌众我寡: 北伐军10万人,军阀75万。B、三派军阀力量分散。C、三派军阀指挥不统一,各自为政。

  8、北伐过程中,蒋介石任总司令,湖南、湖北是主要战场。在课本51页地图上找到粤汉铁路上的订泗桥、贺胜桥。吴佩孚亲自在在此布置重兵把守,可以说这儿成为其用身家性命设的一个赌注,要想攻取的难度可想而知。

  北伐军尤其是叶挺第四军独立团,奋勇冲锋,击溃敌军,连克订泗桥、贺胜桥,敌军败退武昌。第四军由此获得“铁军”称号。

  9、阅读课本51页小字,你认为共产党人有什么值得我们学习的精神?能否举几个当今社会中,共产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例子?中学生该怎么做?

  4、你认为军人最基本的要求应该是什么?

  课件展示:黄埔军校图片

  好,我们来看看黄埔军校门上的一副对联“升官发财请往他处”说明学员的学习目标不是功名利禄,“贪生畏死勿入斯门”要求学员不怕牺牲,那学员正确的理想应该是什么呢?来看横批,请大家齐读。军校要培养的是以救国救民为己任的革命者,孙中山希望通过黄埔军校来创建革命军,挽救民族危亡。

  5、大批的军事人才从黄埔军校走出去,以他们为根本组建了革命军,在中国共产党的推动下,1926年,在广东国民政府的领导下,高唱着《国民革命军军歌》开始了北伐战争。

  6、展示《国民革命军军歌》“打到列强,打到列强,除军阀,除军阀,努力国民革命,努力国民革命,齐奋斗,齐奋斗!”

  提问:①为什么打列强?②为什么打军阀?③打哪些军阀?④奋斗的结果如何?我们来逐一解决。

  由②看出北伐的目的是: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

  接下来,我们一起解决④看奋斗的结果。

  7、小小军事家——我为北伐出谋划策:面对当时形式,请以课本51页地图为沙盘图,制定北伐军的作战计划。八年级历史上册教案。

  形势的三个特点:A、敌众我寡: 北伐军10万人,军阀75万。B、三派军阀力量分散。C、三派军阀指挥不统一,各自为政。

  8、北伐过程中,蒋介石任总司令,湖南、湖北是主要战场。在课本51页地图上找到粤汉铁路上的订泗桥、贺胜桥。吴佩孚亲自在在此布置重兵把守,可以说这儿成为其用身家性命设的一个赌注,要想攻取的难度可想而知。

  北伐军尤其是叶挺第四军独立团,奋勇冲锋,击溃敌军,连克订泗桥、贺胜桥,敌军败退武昌。第四军由此获得“铁军”称号。

  9、阅读课本51页小字,你认为共产党人有什么值得我们学习的精神?能否举几个当今社会中,共产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例子?中学生该怎么做?

八年级历史上册教案。

  北伐战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基础知识

  使学生了解黄埔军校的建立、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和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掌握北伐战争的对象,共产党在北伐战争中的重要作用等。

  2、能力训练

  通过课文和插图或影像资料,再现历史。理解北伐战争的目的,联系战争进程理解共产党人的大无畏精神;讨论北伐战争胜利进军原因、国民革命失败原因。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共产党人始终把国家、民族的利益作为自己奋斗的目标,他们在北伐战争中不惜流血牺牲,为后人树立起一座丰碑;北伐战争是中国各革命阶级参加的反帝反封建的正义战争,它的历史证明了国共真诚合作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

  重点: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

  难点: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导入:播放:《国民革命歌》引出课题

  (二)学习新课

  一、黄埔军校的建立

  出示:黄埔军校图片以及门上的对联,让学生结合材料和课文内容动脑筋想一想:孙中山为什么要创办黄埔军校?再出示孙中山先生的一段话:“开这个军官学校,独一无二的希望就是创造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让学生体会黄埔军校的办学宗旨,就是培养有理想,不怕牺牲,以救国救民为己任的新一代军人。

  学生回答后进行如下归纳:孙中山认识到过去自己进行的不懈的革命过程中,所依靠的对象只是会党、新军、各派军阀等,始终没有自己的革命军队,这是革命失败的原因之一,所以他希望通过黄埔军校创建革命军,挽救中国的危亡。

  背景导入:黄埔军校是在苏联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由国民党创办的。是在国共合作的基础上成立的。

  学生读课文第一段,了解国共第一次合作的情况。

  读《黄埔军校第一至第六期毕业人数》,归纳创办黄埔军校的意义。

  过渡:国民革命运动的高潮是北伐战争,那么,北伐战争的目的、对象、过程、结局怎样,这是我们这一节需要重点掌握的内容。下面我们来学习第二个大问题——北伐胜利进军。

  二、北伐胜利进军

  学生自学课文,回答北伐的目的(推翻帝国主义支持的北洋军阀统治,统一全国)、主要对象。

  介绍吴佩孚,孙传芳和张作霖三派军阀的实力,使学生认识到这三派军阀是帝国主义在华势力和中国封建统治的代表,他们拥兵自重,统治着中国大部分富庶的地区,因此是首当其冲要消灭的对象。

  出示《国民革命军在广州誓师北伐》图

  出示视频资料《北伐战争》,了解北伐战争情况。

  出示《汀泗桥、贺胜桥战役》图,渲染汀泗桥、贺胜桥战役的情况,武昌战役前独立团一营战士的请战情况,组织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强调叶挺独立团英勇善战的史实。一方面加深学生对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印象,另一方面发挥历史课堂的情感教育的功能,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提高学生历史知识的运用能力和表达交流能力。)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

  过渡:在北伐胜利进军的同时,南方革命阵营的分裂趋势也在不断增加。1926年11月北伐军在江西战场上取得决定性胜利后,这种趋势日趋明朗并最终导致了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的发生。

  三、国民革命的失败

  1.“四一二”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的发生

  出示视频资料和图片《四一二政变》,了解蒋介石叛变革命的情况。

  介绍:继上海的“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江苏、浙江、安徽、福建、广东、广西等省相继以“清党”为名,大规模搜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单广东一地,被捕杀的就达二千多人。同时,阎锡山在山西,刘湘在四川也纷纷举行“清党”,并表示拥护蒋介石政府。与此同时,北方的奉系军阀张作霖也捕杀大批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李大钊就是在这时被杀害的。大革命受到了严重挫折。

  同年7月15日,武汉国民政府主席汪精卫召开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会扩大会议,正式同共产党决裂。并提出了“宁可枉杀千人,不可使一人漏网”的口号,对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进行血腥大屠杀。这就是“七一五”反革命政变。第一次国共两党合作全面破裂,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失败了。

  那么,这次革命失败的原因有哪些呢?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

  2.国民革命运动失败的原因

  引导学生讨论1:国民革命运动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讨论后归纳:国民革命运动失败的原因有:从客观上来看,一是中外反动势力过于强大,它们联合起来绞杀中国革命;二是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采取突然袭击。从主观上来看,一是年幼的共产党缺乏革命理论修养和实践经验;二是陈独秀为代表的中共中央和共产国际代表,对蒋介石、汪精卫篡夺革命领导权的活动一再妥协退让,使党在革命后期犯了右倾投降主义错误,放弃了对革命的领导权,尤其是对革命武装的领导权。)

  过渡:蒋介石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同年4月18日,在南京成立了“国民政府”。那么,南京国民政府代表着哪一个阶级的利益?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中国的局势怎样?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的前景怎样?下面我们就来看具体内容。

  3、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

  引导学生看书,把本目中的一些知识要点找出来。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于1927年4月;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对外投靠帝国主义,对内镇压人民革命运动;后来统治了全国。)

  指出:蒋介石建立南京国民政府之后,中国大地上存在着三个对抗的政权──北京的北洋军阀政府、武汉国民政府、南京国民政府。交代一下南京国民政府在抗战前后曾经迁都的情况,直到1949年解放战争中南京被人民解放军占领,国民政府被推翻。

  引导学生讨论2:北伐战争取得巨大胜利,基本打垮了北洋军阀,但为什么说国民革命失败了呢?(这是因为革命阵营内蒋介石、汪精卫等国民党右派的背叛,出现了反共反人民的南京国民政府。旧军阀被打垮了,又出现了以蒋介石为代表的新军阀。新军阀是帝国主义和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代表者。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没有完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

  教案设计频道小编推荐: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案 | 八年级上册历史教学计划

八年级历史上册教案

http://m.myl5520.com/jiaoanxiazai/183547.html

展开更多 50 %)
分享

热门关注

高中历史教案【4篇】

历史教案

初中历史教案参考范文(精选7篇)

历史教案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历史教案设计(合集十五篇)

历史教案

初中历史教案参考范文(精选十篇)

历史教案

初中历史教案集合4篇

历史教案

初中历史教案锦集四篇

历史教案

初中历史教案优质

历史教案

关于历史教案【四篇】

历史教案

九年级历史教案(合集五篇)

历史教案

初中历史教案(锦集5篇)

历史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