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舆论有较强的随意性和突发性

2020-10-05   来源:历史教案

基层税务机关应对网络舆情两面性的思考
篇一:网络舆论有较强的随意性和突发性

基层税务机关应对网络舆情的思考

摘要:网络舆情是以网络为载体,以事件为核心,由个人以及各种社会群体构成的公众,在一定的历史阶段和社会空间内,对自己关心或与自身利益紧密相关的各种事件所持有的多种情绪、意愿、态度和意见交错的总和。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网络舆情对推动廉政建设的作用日益增强。作为基层税务机关,如何应对网络舆情的两面性,既要从自身做起,廉洁从政,又要高度正视网络舆情的负面影响,化解矛盾,为构建和谐税收作出积极贡献。

一、网络舆情及其特点

(一)网络舆情的由来。

近年来,互联网等新兴媒体的快速扩张和纵深渗透,对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以及每个人的工作生活产生深刻而复杂的影响。网络媒体作为一种新的信息传播形式,已深入人们的日常生活,改变着社会的各个领域。国内外的每一重大事件,社会上的一些热点问题、现象等,都可以借助网络平台,形成一个言论的“自由市潮”,进而造成强大的舆论影响,形成网络舆情。网络舆情,归根到底是社会舆情在互联网空间的映射,是社会舆论的一种表现形式,是通过互联网传播的公众对现实生活中某些热点、焦点问题所持的有较强影响力、倾向性的言论和观点。其表现形式主要为:微博、BBS论坛、博客、即时通讯工具、新闻跟帖及转帖等等。网络舆情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所谓的民意,但其实又不尽然。

(二)网络舆情的特点。

1.从形式上看,具有突发性、随意性。网络的特点,决定了网络舆情的形成往往非常迅速、突然,一个热点事件的存在加上

一种情绪化的意见,往往就能成为点燃一片舆论的导火索,成为观点、利益不同的网民情绪化、对立性的争论,甚至迅速形成燎原之势。同时,互联网给了所有人发表意见和参议政事的便利,只要是在互联网覆盖的地方,每个人都可以成为网络信息的发布者,都有选择网络信息的自由,只要通过电脑、手机等工具,借助微博、博客、论坛、QQ群等平台,就可以很方便的把自己的观点和想法随时“推销”给受众。

【材料1】朱令案:19年前的一起校园中毒事件,受复旦校园投毒案的影响,迅速出现在众人的视野里,由于扑朔迷离的细节、真假难辨的内幕,嫌疑人身上若有若无的背景,事件在互联网上急剧发酵。

2.从内容上看,具有多元性、偏差性。古人云“三人成虎”,由于网民分布在社会的各个阶层和各个领域,个体之间由于利益诉求、知识背景、思想信仰不同,因而观念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导致网络舆情的主题极为宽泛,内容往往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外交以及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此外,由于网络舆情缺少规则限制和法律道德约束,加之发言者身份隐蔽,导致网络舆情很容易感性化和情绪化,网民在生活中遇到挫折,对社会问题认识片面等,都会利用网络进行宣泄。而网络上的情绪化,甚至庸俗、灰色的言论又很可能相互感染,在别有用心或同样情绪化者的响应下,发展成为有害的舆论。

【材料2】2011年3月,日本发生9级大地震,因为网络的一条谣言,从3月16日开始,中国部分地区开始疯狂抢购食盐,许多地区的食盐在一天之内被抢光,期间更有商家趁机抬价,市场秩序一片混乱。

3.从性质上看,具有群体性、诱导性。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最新数据显示,我国网民达5.64亿,网络普及率42.1%,手机网民规模更是已达4.2亿人, 2012年微博用户3.09亿,使用率54.7%。移动互联网的形式新兴、技术创新、互动便捷、

全民内容、即时传播,成为了人们的第一信息源。庞大的用户群使得某一事件,通过相互探讨和争论、群体互动、舆论跟踪,个体事件往往极易引发成群体事件,个体意见迅速地汇聚而成为公共意见。但当相关猜测得不到权威解答、部分疑点得不到明确证实时,传言就会扩散,这些意见在对某些已发生的事件进行舆论监督的同时,也容易因某些别有用心的人的诱导性语言而误导群众,导致不明真相的网民大量跟贴,“挟持”媒体,“绑架”民意,形成舆情风暴,给社会及相关单位、部门以及个人制造压力。

【材料3】在当下的中国互联网上有支队伍几乎无所不能:他们或雇佣大量的网民充当“水军”,到处发帖、跟帖,在短时间内打造出具有轰动效应的“新闻事件”,形成自编自导的舆论场;或为企业提供品牌推广、口碑维护的服务,对己不利的帖子进行删除,对竞争对手进行诽谤、栽赃和陷害,通过网络舆论传播,打击、破坏竞争对手的形象。

4.从影响上看,具有长期性、负面性。一般的网络舆情随着时间的推移往往会逐渐减弱直至淡出公众的视线,但负面网络舆情经媒体曝光或被网民通过发帖、转帖、论坛、博客等形式在网络上迅速传播后,一旦成为公众的焦点,往往并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迅速减弱。如果再得不到及时、有效、公正的处理,满足不了公众的探知愿望,这些负面信息往往会一直根植于大众的脑海中,不断地被传播和放大,形成对单位、部门、以及个人的思维定势,可谓众口铄金,积毁销骨,直接损害到政府部门的公信力和个人的声誉。

【材料4】2011年6月,郭美美在微博炫富,因其红十字会背景成为网络热点,中国红十字会从郭美美后,丑闻频爆,形象一落千丈,2013年雅安地震,红十字会如老鼠过街,人人喊打,微博募捐收获14万个滚。

二、网络舆情与廉洁从政网络舆论有较强的随意性和突发性。

(一)网络舆情对廉洁从政的正面影响。

互联网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对我们国家的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产生了深刻影响。实践中,网民通过互联网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发表个人评论和意见、提供各种信息、行使民主权利,推动网络舆论的形成和集中,使虚拟的网络变成现实监督的一个重要平台,也使得网络监督成为民众参与反腐败的重要途径。

1.网络成为舆论监督的主阵地。随着网络的迅速普及与发展,各大新闻网站的新闻跟帖中,网民们都会就一些重大现实问题和热点问题包括社会上的腐败现象展开激烈而深入的讨论,从而形成强大的社会舆论影响。

【材料5】自2010年以来,政务微博客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在短时间内已成为网络问政的平台和重要渠道,在创新社会管理、实行政府信息公开、引导新闻舆论、倾听民众呼声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网络舆论有较强的随意性和突发性。

政府机构部门微博: 2010年7月,北京市公安局公共关系领导小组成立,市公安局长傅政华担任领导小组组长。8月1口,“平安北京”党政机构和官员微博在新浪网开通,20天访问量即突破210万人次。中国国际救援队由中国地震局,武警总医院组成,高邮市政务微博公共服务平台民声帮办。

2.网络监督为反腐败开辟了新通道。由于腐败行为本身具有高度隐蔽性和不易为人所发现的特点以及一些反腐败程序的相对复杂性,使得传统制度反腐难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而民众传统的反腐途径包括上访等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财力。同时,这些传统反腐途径可能会遇到被举报人的阻挠甚至报复,或者出现将举报信转给被举报人处理的现象而使举报人受到打击报复,从而使得上访者付出极大的代价。这些不足使得传统反腐途径迫切需要加强反腐败的制度创新,需要新的监督途径做补充。

【材料6】网络监督在反腐败中已呈现初步成效

刘铁男案:2013年5月12日,官方新华社援引中央纪委消息称,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刘铁男涉嫌严重违纪,正接受组织调查。刘铁男因被内地《财经》杂志

实名举报受关注,时隔五个月成为因网络反腐而首位落马的省部级高官。这是国家发改委自2003年改组成立以来,被中纪委调查的首位在任最高级别官员。

2013年5月14日,据中央组织部有关负责人证实,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党组成员刘铁男涉嫌严重违纪,中央已经决定免去其领导职务。

(二)网络舆情对廉洁从政的负面影响。

网络是把锋利的“双刃剑”。它在为我们提供了便捷的信息下情上达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负面的影响。人们注意到,网络舆情在受到政府和各界越来越多的注意力和重视的同时,还夹杂了一些不和谐的音符。

1.不良信息产生虚假“舆情”。突发事件刚发生时,传统媒体由于时间原因,会有短暂的信息真空,公众只能在网络上寻求相关信息,为谣言滋生和情绪型舆情蔓延提供了可能。在微博、 BBS 论坛、博客里,由于网络管理制度不够健全、网民自主性强、网络信息可能由人为操控,使得信息容易向不良趋势发展。同时,网络的匿名性也给信息制假者提供了土壤,他们匿名参与,不考虑对产生的后果承担责任,发表一些不负责任的言论,放纵自己的行为,这些虚假言论损害了网络媒体的公信度和公信力。

【材料7】国家税务总局47号文件事件:2011年8月12日,有网站刊登《关于修订征收个人所得税若干问题的规定的公告》即所谓“国家税务总局2011年第47号公告”并做了解读,公告文中标记发布日期为2011年7月31日。由于涉及到时下备受关注的“年终奖税收”计算方式,经国内多家媒体转载、放大引起社会极大反响,但最终竟被证明是一则彻头彻尾的假消息,是有人盗用国家税务总局名义误导广大纳税人。

2.网络无政府主义行为:网络暴力和网络恶搞。网络的虚拟性和匿名性使网民并无经济学意义上的成本约束,再加上网络缺乏伦理约束,产生了“网络暴民”和“匿名专制”。 如今,越来越普及的SNS网站(Social Network Service,社交网络服务)的实名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由匿名性带来的弊端。但由于网络

从“挟尸要价”看网络舆论的操纵
篇二:网络舆论有较强的随意性和突发性

摘要:本文以“挟尸要价”事件为例,主要探讨网络舆论被操纵的原因以及方式。网络舆论的强大性和盲目性决定了网络舆论要经过正确的引导和控制才能有利于社会。新闻媒体和信息传播者对于舆论的正确引导负有艰巨的责任。

关键词:网络舆论 操纵 责任

“舆论是一种群体意见的自然形态,因而它具有较强的自发性和盲目性,它的变化、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是被动的,文化和道德的传统对它的影响相当巨大,同时各种偶然的外界因素也会经常不断地引起它的波动。不稳定和多变是现代舆论的表面特征。”舆论的这些不稳定因素,加上其形成过程中的自发、混杂及可能产生的媚俗现象,都需要理智地正确引导。由于网民的从众心理以及网民素质良莠不齐,网络舆论矛头所指的一方容易受到网民的攻击,网络舆论一旦被别有用心的人操纵,就会对舆论矛头产生侵害。

本文以“挟尸要价”事件为例,分析网络舆论是如何被操纵的,网络舆论被操纵的原因以及避免被操纵的应对措施。

网络舆论被操纵的方式

2010年8月18日,由记者张轶拍摄、《华商报》推荐的照片《挟尸要价》以全票赢得第18届(2009年度)新闻摄影作品“金镜头”奖中的最佳新闻照片奖。此事件又把人们的视野拉回到一年前,2009年10月24日,湖北荆州长江大学的三名学生为救溺水儿童不幸牺牲,而打捞公司打捞尸体时竟然漫天要价,面对同学们的“跪求”,打捞者不仅不为所动,而且挟尸要价,一共收取了3.6万元的捞尸费。《华商报》记者张轶当时拍下了一组照片,并见报了其中的几张。照片和报道一出,各家媒体开始铺天盖地地报道和转载,“天价捞尸”、“见死不救”此类字眼不断出现在各种媒介上,刺激着公众的眼球和神经。当时的网络舆论普遍倾向于谴责捞尸者,各大论坛里也有人爆料“天价捞尸”在湖北荆州是早就存在的现象。 该事件本身只是比较常见的负面新闻事件,媒体的有意炒作使“打捞者”陷入了舆论的漩涡,整个事件迅速引起人们的关注,引起网络舆论对于该事件的第一次偏向。

而倾向于“打捞者”一方的人则通过公布对“打捞者”采访的信息来引导舆论,暗示事实不像照片展示的那样。当时有很多媒体采访了照片中的“捞尸者”王守海,王守海强调说自己只是听命办事,公司同意打捞才能动手,自己只是一个小员工,并且描述打捞尸体存在的难度,自己的尴尬处境。这样的报道也引起了一些人的同情,网络舆论开始慢慢地倾向于“捞尸者”,人们开始质疑新闻的真实性。

《挟尸要价》的获奖相当于从一个侧面证明了新闻的真实性,“捞尸者”王守海又一次被推到了网络舆论的风口浪尖。

2010年8月19日,长江大学宣传部部长李玉泉质疑照片《挟尸要价》的真实性,建议撤销照片的获奖资格。一时间,网络沸腾,网民们又一次陷入了迷茫中。最后中国新闻摄影“金镜头”奖组委会经过调查认定,该照片不存在造假,对于王守海的有争议的手势不再追究。虽然该事件有了定论,但网络上的讨论却并没有停止。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网络舆论被操纵的手段,操纵网络舆论的方式一般是制造强大的一方和弱势的一方,提供片面的消息,利用公众的同情心和盲目性去偏向弱小的一方,强大的一方就处在风口浪尖,操纵舆论者就达到了目的。

网络舆论被操纵的原因分析

媒体的炒作。在“挟尸要价”事件中,网络舆论之所以能够被操纵,首先是因为媒体的炒作,媒体为了商业目的,为了追求轰动效应吸引网民注意,没有经过采访当事人就传播这样的信息,不顾事实真相便制造出吸引公众的爆料。

事件双方的责任。美国总统亚伯拉罕?林肯说过:“你有舆论的支持,无往而不胜;没有网络舆论有较强的随意性和突发性。

的话,无事不败。”可见争取舆论支持的重要性。事件双方都为了争取舆论的支持,没有真实地还原事件现场,每一方都往有利于自己的方面描述事件,这就使得整件事情像“罗生门”一样,公众无法知道真相。事情发展到最后,人们还是不清楚“挟尸要价”到底是不是真的发生过,记者记录的是不是客观事实,“打捞者”是不是真的冤枉等等。

网民的盲目性。网民不加分析地接受网络上公布的信息,一方抛出证据就相信一方,不管真假,并且传播给他人,这些是导致舆论放大的重要原因。因为现在的网民有一定的逆反心理,他们并不完全相信官方公布的消息,所以某些时候,网民更愿意相信那些言之凿凿的小道消息。随着事件的发展,公众的态度也随之发生变化,公众对于信息的盲目依赖程度也越来越深。

大部分能够操纵网络舆论的新闻报道都是网民关注的敏感性话题,而正式媒体发布的新闻报道在网民心目中都具有相当的权威性,容易得到网民的信任。网民通常对于日常生活中的负面信息比较敏感,他们关注事件发生的原因、涉事双方的身份以及官方对于该事件的态度和处理结果。网民急于了解真相但又由于条件所限只能通过新闻报道这一种渠道,而这时网民最容易受到误导。

由于网民身份的隐匿性使得网络言论更具随意性,因此网络舆论就会缺乏理性,网民容易被情绪化感染,造成舆论的一极化。网民的盲目性使得网民不仅盲目相信新闻,也盲目传播消息。

避免被操纵的应对措施

新闻媒体要做好“把关人”的角色。对于新闻媒体来说,要做好“把关人”的角色,确保正确的舆论引导和对不良信息的快速处理,控制网络虚假信息的散布。网络媒体除了自己搜集和处理信息为公众提供真实可靠的服务外,还要通过自身的网站建设,特别是网站言论的建设,树立网络舆论的中心地位。尤其是出现突发事件,在公众还茫然失措时,来自专业媒体的信息最能打动人。新闻媒体必须认识到自己的作用决不是万能的,引导者只是社会舆论形成过程中起作用的一极,而不是主宰。操纵舆论要按照新闻传播规律,要做到信息透明,使公众了解真相。

新闻传播者要力求新闻真实。对于新闻传播者来说,最重要的是要保证新闻的真实性和客观性。真实是新闻的生命,“用事实说话”是新闻报道的一种基本原则和规律,只有事实才能够正确地引导社会舆论。舆论引导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是社会公众自我说服的成功,公众说服自己的力量就是依据新闻事实。人们通过对新闻事实的选择和接受来转变原有的立场、观点,从而接受某一事实,顺从新闻舆论的引导。媒体应担负起社会的责任,杜绝虚假信息,杜绝错误片面的引导。真相使一切谣言不攻自破,因此新闻报道正确引导舆论的要点也在于说出事实真相。

网民要有判断力。对于网民来说,应保持自己对信息的判断力,尽管网络新闻是由传统媒体新闻转化过来的,具有一定的真实性,但其虚假性也不容忽视。网民不能盲目相信,但一概否定也是不理智的,网民应试着了解事实真相,从多种渠道了解事情的发生发展,尽量全面地寻找真实的信息,在不知道真相之前尽可能不将自己得到的信息传播给他人,在发表自己观点的同时也要注意听取别人的意见。

新闻事件本身并没有是非,它是被不同的人改造并加以利用才产生不同的影响,新闻对舆论的引导不只是作者发表自己的观点,更重要的是要“用事实说话”。真实才是新闻的本质。民意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很容易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所以公众在选择接收信息时要理性、清醒地看待,绝不能人云亦云,要有自己的判断和观点。同时也要求新闻媒体履行职责,增强政治意识、责任意识,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做到对政府和人民负责,保证新闻的真实、准确、客观、全面。

参考文献: 1.邓新民:《传媒影响力?网络舆论的疏与导》,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2.丁柏铨、王雄、董秦等:《新闻舆论引导》,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3.陈力丹:《舆论学――舆论导向研究》,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9年版。 4.钟瑛:《网络传播伦理》,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网络媒体“第一时间”的舆论引导
篇三:网络舆论有较强的随意性和突发性

网络媒体“第一时间”的舆论引导

由于时效性的要求,网络媒体在突发事件的新闻传播方面优势凸显。湖州在线新闻网通过数起突发公共事件报道,对网络媒体如何在“第一时间”开展舆论引导进行了探索。 “第一时间”是互联网时代应对突发公共事件,及时、准确、公开、透明地做好新闻报道的要求。《国家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指出,发生公共事件要在“第一时间向社会发布简要的信息,随后发布初步核实情况、政府应对措施和公众防范措施”。湖州在线新闻网的实践表明,网络媒体在“第一时间”开展舆论引导,至少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努力。 第一时间报道事件

突发事件最大的特点是突发性、无法事先预知、无法事先准备。而当突发事件发生时,人们最希望第一时间了解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进展情况怎样。突发公共事件报道的时效性显得十分重要。强调在第一时间发布经过认定的准确信息,已越来越被各级政府和各类媒体视为妥善处置突发事件的共同取向。在具体操作中,我们着重把握了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时间接近信源。突发公共事件的信源,首先是事发现场。接近信源,深入现场,是获取真实信息的前提。经过多年筹划建设,湖州在线已通过加入湖州市110社会救助联动机制、聘请100多名社会网络观察员和网络通讯员等办法建立了几乎覆盖所有突发事件领域的线索的资源网。正是因为编织了这张强大的信息网,才使得在线具备了较强的快速反应能力,能在2005年“10·8”特大交通事故,2006年“9·14”和“10·21”两次火灾事故等重大突发事件发生的第一时间获得信息,接近突发现场,作出反应。

第一时间报道突发事件真相。回顾湖州在线的实践,在第一时间发布权威信息,满足网民知情权的同时,都比较成功地抢占了舆论先机,掌握了网上话语权,及时发出党和政府的声音。今年2月21日,网民报料:凌晨3时41分南浔一民房发生火灾。湖州在线上午迅速刊发《南浔区练市镇一民房发生火灾事故》,随后又刊发了《南浔区练市镇民房火灾事故最新进展》的跟踪报道,尤其对死伤人数做了准确报道。此后,新华网、中新网、新浪网等都采用了此

稿件。次日,香港星岛日报、联合早报网、多维新闻网等转载此稿或以此稿为素材做了客观报道,并未加以炒作。由于报道及时,湖州当地的论坛虽在事发当天就有些议论,但整体舆情比较平稳,且很快趋于平复。

统揽全局,把握报道时机。在第一时间报道突发事件,并不等于对所有突发事件的报道都无条件地追求时效,而应当从全局利益出发,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该快则快,该慢则慢,慎重对待。2006年2月10日,有人反映,湖州红欧新型合成材料有限公司违法排污,污水流入城北自来水厂取水流域。我们当天就联系市环保部门取水样进行污染情况监测。考虑到水样监测需要数天的时间,过早发布化工排污信息,可能引起市民恐慌。在了解到污水没有直接影响市民身体健康的前提下,湖州在线没有抢发消息。直到14日,一位网民在湖州论坛发布“湖州饮用水水质出现问题”的帖子,城北水厂供水区凤凰街道出现部分居民上超市抢购桶装饮用水时,湖州在线才在主管部门的指导下迅速发出《我市查处一起违法排污事件——市环保局负责人就此事答记者问》、《市区自来水水质安全 供水正常 市民可放心饮用》等稿件,并通过湖州论坛发布市环保部门的水样监测结果,以事实回应流言。

第一时间引导舆论

在突发事件中,舆论导向显得尤为重要。在突发事件中要及时澄清谣言,引导舆论,使网民的言论更加理性。

启动应对机制,保障媒体公信力。突发事件一旦成为网络关注焦点,对其的报道往往具有传播速度快、影响力度大等特点。网络媒体要想起“社会安全阀”作用,就要在事件发生后具有快速反应的能力,做到以快制胜。

每当重特大突发事件发生,湖州在线突发事件应急小组成员立即到位,由总编辑直接领导,分管副总编辑协助指挥。根据事态情况,或者集中到单位办公,或者建立网络工作联系方式。具体做到五个迅速到位:一是记者迅速赶到突发现场。二是编辑迅速整合本地化资讯,保证突发事件发生后,网友之间信息的互相畅通,获取最新情况。三是迅速联系各类媒体,一旦

核实,立即发出消息,保证资讯的权威性和及时性。四是迅速搭建“专题”报道架构,有条件的做成网页专题,没条件的也要做成专题新闻集纳,方便网友集中便捷查阅。五是技术必须配合,尤其是应对因访问量突增而出现的服务器、数据库宕机事件。

监控网上舆情,对舆论因势利导。湖州在线在第一时间监控网络舆情时,始终坚持分类处理、堵疏并重的原则。分类处理,就是对网民的正确舆论及时给予肯定和支持;对网民的一些模糊认识,及时给予解释和疏导;而对影响社会稳定的流言、传闻,及时予以澄清。在内容把握上,分成“有益”、“无害”、“有害”三个层次,区别对待,分层管理。这样做,既为网民提供了网上言论的必要空间,又对重要、敏感内容进行有效的引导和控制。堵疏并重,首先是疏,就是组织网络评论员队伍用网络语言,与一些认识模糊而言辞诚恳的网民进行沟通交流,帮助网民形成正确认识,营造和谐网络舆论。比如2008年6月21日,网民发帖《中考成绩出现大问题了》,不少网民反映中考查分成绩前后不一致,中考查分系统甚至一度关闭,是不是出现了什么问题?一时间,网上各种猜测、臆想纷至沓来。我们立即联系了市教育相关部门,第一时间在论坛公布了事情经过:是中考总分成绩计算过程中计算机在汇总时出现了失误。平息了网民们的焦虑情绪。

抢占舆论制高点,准确客观发布新闻。突发事件中,最怕的就是发表的随意性。对突发事件的评论一般不是空穴来风,不能忽视,更不能无视。在突发公共事件面前,只有用事实真相说话,用有效的信息去引导,才能更好地解决好突发公共事件。2006年9月14日、10月21日,吴兴区织里镇先后发生两次重特大火灾事故,湖州在线都在第一时间率先发布火灾快讯。“10·21”火灾后,湖州市委、市政府决定对织里童装生产、仓储、住宿“三合一”企业进行彻底整治。湖州在线又派出骨干记者积极参与整治宣传报道小组,与专项整治领导小组一同在织里镇政府大楼内办公,了解整治进展、掌握领导意图,率先发布了《吴兴区委、区政府关于对织里“三合一”企业停业整治的通告》、《织里童装企业全面停业整改》等权威信息,先后发布消息、评论100多条,为引导网上舆论发挥了积极作用。

第一时间提供服务

网络时代,人人都有麦克风,舆论不是单单我听你说,而是我们都在说。

做好交流沟通。在突发事件中使用互动功能,第一时间为网民提供、搭建建言献策的交流平台就显得十分重要。2008年5月12日,汶川突发地震。灾区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湖州市民牵挂灾民,湖州的帐篷企业更是加足马力生产,积极支援灾区。湖州在线发挥互动优势,通过论坛、留言版等形式把广大网民的爱心传递出去。湖州在线启动论坛置顶功能,组织志愿者开展“紧急行动 支援灾区帐篷生产第一线”、“献出爱心 捐赠善款”、“自愿哀悼大平台”等活动,掀起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网络舆论高潮。 搭建“爱的桥梁”。与传统媒体相比,网络媒体的技术优势在重大突发事件中发挥了其他媒体无法比拟的服务工作,体现出搭建“爱的桥梁”的作用。2008年初连续发生的强降雪,在湖州市形成了一场历史罕见的特大雪灾,其持续时间之长、雪量之大、危害之重,均创50年之最,这也使湖州成为浙江省受灾情况最严重的地方。湖州在线开辟互动专题、开设互动专栏,及时疏导网民的情绪。同时,积极为群众送温暖,组织 “真情满人间——温暖冬日”捐衣送温暖等活动发动网友捐衣,组织网站员工和广大网友为车站滞留旅客送姜茶。在网上发出“各家自扫门前雪,携手清扫无主雪”的倡议,积极开展 “我为阿婆带把菜”关爱老人活动,号召广大网民参与“爱心黄手帕”私家车带人活动,在社会上形成一股“爱心接力”的力量。面对灾害天气,许多网民在留言板提供的好建议成为党委、政府决策的重要基础。■

关于我区网络舆情应对处置工作的建议
篇四:网络舆论有较强的随意性和突发性

关于我区网络舆情应对处置工作的建议

黄 晓 红

随着互联网在全球范围内的飞速发展,网络已成为反映社会舆情的主要载体之一。网络的开放性和虚拟性,决定了网络舆情具有直接性、突发性和随意性的特点,网络成为了一把“双刃剑”,在提供信息便捷的同时,也不同程度地给政府工作带来了一些影响。我区近年来发生的几起政务事件,已经向我们展现出当今网络舆论的复杂态势和重大影响,网络问政、网络应政已成为现实,党和政府的决策行为将更广泛地置于大众媒体的监督之下。加强网络舆情的应对处置成为一个长期的任务,不可回避,不容忽视。

问 题

笔者专门就我区当前开展网络舆情应对处置工作的现状进行了实地调查,发现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一、舆情意识淡薄。在常规的思维中,一些政府职能部门缺乏舆情意识和大局意识,事不关己,高高挂起,隔岸观火;一些部门视网络舆情为洪水猛兽,在舆情来临之时不知所措,自乱阵脚,既不报告也不处置,错过了最佳时机,酿成重大舆情危机。就全区整体而言,防控意识还停留在部分领导对舆情的认知敏感程度上,缺乏舆情应对的大氛围。

网络舆论有较强的随意性和突发性。

二、防控体系薄弱。目前我区的网络舆情工作曾一度由区委网管中心四名工作人员临时负责日常监测预警,最近刚刚交由区委宣传部下设舆情中心负责,尚未形成自上而下的专门工作体系和常规的工作制度保障,危机处置的有效措施和应急力量尚待加强。

建 议

一、加强领导,提高认识,营造全员防控的大氛围。针对网络舆情的特点,要未雨绸缪,高度重视。成立我区网络舆情应对处置领导小组,由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宣传部及相关职能部门为成员,由专门机构牵头,组建自上而下的专业队伍,明确职责分工,将队伍建设、政务建设、保密工作、宣传工作与网络舆情应对处置工作有机结合,齐抓共管;召开全区科级干部动员大会,在全区范围内大力宣传网络舆情监控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邀请专家学者开设网络安全防范和网络舆情处置专题讲座,开展网络舆情的警示教育,树立正确的舆情观和危机感,提高全区干部应对网络舆情的敏锐性、洞察力和应变力。

二、建章立制,加强管理,强化内控体系建设。一要保证专门机构有职有权,切实担当起全区网络舆情应对处置的领导、指导、监管、检查的职责,及时制定出台我区网络舆情应对处置工作的规章制度和应急处置预案,对舆情监测、舆情报批、舆情处理、舆情回应都要制定程序性的规定,建立问责机制,纳入部门年终考核,做到有章可循,有备无患,有条不紊。二要进一步严格规范外宣和公共信息发布审批程序,严格程序化管理,对进入互联网的信息实行准入制度,

保证在互联网上的报道宣传不存在泄密及有损政府形象的现象发生;同时,加强政府门户网站的建设和监控维护,发挥门户网站宣传的阵地作用,保证门户网站不被他人利用和攻击;三要加强网络安全和计算机使用安全管理,严格实行内、外网物理隔离制度,规范上网行为。四要建立专业的新闻发言人制度,对于重大的公共事项和舆情发布要形成通稿,做到口径一致,避免造成异口杂声引发负面效应。

三、注重预防,加强沟通,从根源上降低舆情危机发生的可能性。网络舆情的应对是一个新的课题,要坚持提前谋划,变被动为主动。主动邀请驻区省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社会知名人士等参与政府机关的工作通报、听证会等,主动接受人大、政协的经常化、规范化的监督;要通过各种渠道,采取多种方法,及时疏通社情民意,理性化解矛盾纠纷,在一些敏感、热点、难点问题的处理上,一定要集思广益,注重程序,自觉接受群众监督。要深入研究网络态势,多渠道地加强与各网站监管人员,包括一些热点论坛、社区版主的联系与沟通,增进了解,加深感情,把握沟通方式,使之理解工作的艰辛与付出,正确把握个体形象对群体形象、党的形象的影响和损害后果,使之成为我们政府工作的志愿者和同盟军,保证我们的监控耳聪目明,防控网络严密有效。

四、监测到位,组织有序,及时把握网络空间和公共舆论的主导权。对于互联网上针对政府机关的报道和宣传,发现负面及攻击性言论,要及时向有关领导和部门汇报,在统一指挥下进行正面回应和专业跟帖。比较严重的攻击性网站

及舆情报道,要在第一时间报告上级及相关部门,协同处置,化危机为转机,最大限度、最短时间消除负面影响,平息舆情风波。当突发性舆情事件发生之时,既不能危言耸听,也不能漠然置之,应坦诚客观面对,尊重事实,找准问题的关键,在第一时间内对事件进行理性分析,正面阐明立场,排除流言扩散,“切忌挑战公众智商和人伦底线”;要及时与传统媒体联系,加强通报与沟通,发挥传统媒体的引领作用。必要时要及时召开新闻发布会,通过专业的新闻发言人对外发布通稿,要信守“平等、尊重、和谐”三个姿态、“公正、诚实、透明”三个原则,及时引导专业的网络舆情评论员适时跟帖,有重点地向“重点”人群迅速做出反应,控制舆情的进一步蔓延和扩张。对可能或已经有损政府形象的重大舆情,要在第一时间向上一级报告,同时做好澄清解释工作,争取各方面的支持和配合,以便及时采取应对措施,防止影响扩大,避免重大舆情危机发生。

网络舆论有较强的随意性和突发性

http://m.myl5520.com/jiaoanxiazai/127131.html

展开更多 50 %)
分享

热门关注

高中历史教案【4篇】

历史教案

初中历史教案参考范文(精选7篇)

历史教案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历史教案设计(合集十五篇)

历史教案

初中历史教案参考范文(精选十篇)

历史教案

初中历史教案集合4篇

历史教案

初中历史教案锦集四篇

历史教案

初中历史教案优质

历史教案

关于历史教案【四篇】

历史教案

九年级历史教案(合集五篇)

历史教案

初中历史教案(锦集5篇)

历史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