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历史简介

2020-10-05   来源:历史教案

二战的主要经过及重大事件
篇一:二战历史简介

二战的主要经过及重大事件

1慕尼黑阴谋:1938年9月,把绥靖政策推向顶峰,加速二战的爆发。

2全面爆发:1939年9月1日,德国突袭波兰→英法对德宣战。

3扩大:1941年6月,德国突袭苏联(苏德战争爆发)。

4进一步扩大: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12月8日,美对日宣战(太平洋战

争爆发)。

5走向联合:1942年1月1日,华盛顿会议(26国)签署《联合国家宣言》,标志国际反

法西斯联盟建立。(反法西斯联盟建立的作用:p )

6转折点:1942年7月—1943年2月,斯大林格勒战役。(作用:p )

7开辟第二战场:1944年6月6日,诺曼底登陆(美、英盟军,开辟欧洲第二战场,使德

军东西受击)。

8加速胜利的会议:1945年2月,雅尔塔会议(决定建立联合国;苏、美、英三国首脑), 1945年7月波茨坦会议

9二战结束: 欧洲战场:1943年意大利投降;1945年5月8日,德国签署投降书。

亚洲战场: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9月2日,日本正式签署

投降书(二战最终结束)。

10.重大战役: 1941年莫斯科保卫战: 1942年7月—1943年2月,斯大林格勒战役:

1944年6月,诺曼底登陆: 1945年柏林战役

重大会议: 1942年1月1日,华盛顿会议;1945年2月,雅尔塔会议;

1945年7月波茨坦会议

二战的影响和意义:见书P

现实意义:铭记历史,加强合作,维护世界和平。

胜利主要原因:

建立了反法西斯联盟(根本原因);正义的反法西斯战争;世界各国人民的英勇奋战

二战给我们的启示:

a、和平来之不易,世界大战悲剧不能重演;

b、人民是战胜法西斯的决定力量,是推动历史前进的真正动力;

c、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在平等基础上能联合起来,共同迎接挑战;

d、国与国之间应和平共处;

e、加强国际合作,求得共同发展;

f、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如何维护世界和平?

人类应当避免战争,维护和平,加强多国的交流与合作,反对霸权主义,反对殖民主

义;用和平的方法解决各国的争端;发挥联合国的作用等。

设计反战宣传标语,如:珍惜和平,反对战争。

1

川教版中外近现代史大事年表

14世纪 资本主义萌芽在意大利产生

欧洲文艺复兴运动在意大利兴起

1492年 哥伦布到达美洲

1497年 达伽马抵达印度(第一个找到通往东方的新航路) 1519~1522年 麦哲伦首次环球航行

1640年 英国:议会重新召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

1688年 英国“光荣革命”(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结束)

1689年 英国通过《权利法案》(确立君主立宪制资产阶级专政) 18世纪60年代 工业革命首先从英国开始(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1775年 美国:列克星顿的枪声(美国独立战争开始)

1776年7月4日 《独立宣言》发表(标志着美利坚合众国诞生)

1782年 瓦特改进蒸汽机

1783年 签订《巴黎合约》 英国承认美国独立

1787年 美国1787年宪法制定(确立三权分立的政治制度)

1789年7月14日 法国: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 1792年 法兰西第一共和国成立;路易十六被处死

1793年 雅各宾派专政开始(法国资产阶级革命达到高潮) 1794年 雅各宾派专政被颠覆(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结束)

1804年 拿破仑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

1853年 美国打开日本的大门

1861年 俄国农奴制改革(俄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美国南北战争爆发

1862年 林肯政府颁布《宅地法》《解放黑人奴隶宣言》(扭转战局) 19世纪60~90年代 洋务运动(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1868年 日本明治维新(日本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19世纪70年代 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美国、德国领先,进入“电气时代”) 1895年 “公车上书”(维新变法运动揭开序幕)

1898年6月11日 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戊戌变法开始)

9月21日 戊戌政变(戊戌变法失败)

1905年 中国同盟会成立(第一个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1911年10月10日 武昌起义(辛亥革命开始)

1912年 中华民国成立

1912年2月12日 溥仪宣告退位(中国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结束)

1915年 陈独秀创办《新青年》(新文化运动兴起)

1919年5月4日 五四运动爆发(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二战历史简介。

1921年7月23日 中共一大召开(中国共产党诞生)

1924年1月 建立陆军军官学校(又称黄浦军校) 1926年6月 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

1927年7月15日 汪精卫发动七一五政变(大革命失败)

1927年8月1日 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第一枪) 1927年9月 秋收起义

2

1928年 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中共建立的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

1931年9月18日 九一八事变(日本开始对中国的局部侵略,东北三省沦陷) 1934年10月 长征开始

1935年1月 遵义会议(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10月 红军三大主力会师(红军长征结束)

12月 西安事变发生及和平解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1937年7月7日 卢沟桥事变(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抗日战争全面爆发) 8月 凇沪会战(粉碎日军速战速决计划)

9月 国民党公布国共合作宣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12月 南京沦陷,南京大屠杀

1938年 徐州会战,取得台儿庄大捷(国民党正面战场的重大胜利) 9月 慕尼黑会议(绥靖政策达到顶点)

1939年9月 德国闪击波兰,英法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 1940年8月 百团大战(抗战以来主动出击日军最大规模战役)

9月 德、意、日在柏林签定协定(法西斯同盟形成)

1941年6月22日 德军突袭苏联(苏德战争爆发,二战规模扩大)

莫斯科保卫战(二战以来德军遭受的第一次重大失败) 12月7日 珍珠港事件(太平洋战争爆发,二战规模达到最大) 1942年1月 《联合国家宣言》发表(国际反法西斯同盟成立)

1942年夏~1943年 斯大林格勒战役(苏德战争转折点,也是二战的重要转折点) 1943年9月3日 意大利投降(法西斯集团开始瓦解)

冬季 开罗会议,德黑兰会议

1944年 诺曼底登陆(欧洲第二战场开辟,德军陷入东西夹击) 1945年2月 雅尔塔会议(决定成立联合国,形成雅尔塔体系)

4月 中共七大召开(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苏军攻占柏林

5月8日 德国投降(欧洲战事结束)

7月 波茨坦会议

9月2日 日本正式签定投降书(二战结束,抗日战争胜利)

3

第二次世界大战史
篇二:二战历史简介

《第二次世界大战史》综合作业

二战对美国的影响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一开始是中立国,而通过卖军火给参战方赚取了大量的钱财,从而使经济得以迅速的发展;而珍珠港事件后美国被迫参展,由于美国的参加,盟军实力得以大大增强,美国在日本投射的两颗原子弹,也使美国在同盟国中的地位大大提升,同时也借机在海外建立多个军事基地,为以后的全球称霸打下基础,由于军事实力的保证,使美国迅速成为政治大国,所以,美国从二战中大大提升了自己的实力和影响力。不难看出,二战对美国的影响体现在各个方面。二战历史简介。

首先,经济上,“二战”前,美国正处于经济萧条时期,无论政府如何努力都无法挽救日趋颓势的美国经济。但“二战”开始后,由于军事工业的需求剧增,各项工业全面复苏,就业市场向妇女和黑人扩张,失业率也逐步降低,恢复到正常水平。在美国享受经济复苏的同时,欧洲和亚洲各强国的经济正被战争所破坏,使得美国迅速地超越了他们成为了新兴的经济强国并一直维持到现在。因此,“二战”对美国经济的影响是重大而深远的,甚至可以说没有“二战”就没有美国的今天。

然后,政治地位上,第二次世界大战成为美国历史新的转折点。独一无二的综合实力,使美国摆脱了第一次世大战后企图安排世界秩序却无果而终的尴尬,开始按照有利于自己的方式主导国际秩序,并最终在20世纪后期,成为一个超级大国。二战后,美国和苏联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两个国家。通过雅尔塔协议,美国和苏联达到了控制世界的目的。美国用马歇尔复兴计划使西欧成为它的附庸。美国的势力逐渐渗入全世界,两极化格局也随之形成。 接着,便是军事方面,然而,我觉得倒不如说是科技上的影响。说到科技,不得不提的便是数学了吧。二战使数学的地位在美国社会中重新确立。

有些历史学家将第二次世界大战称之为科学家之战。由于科学需要高深的数学做基础,这场战争实际上也可以说是数学家之战,它触动了美国各大高校数学圈子里的中立主义者。美国的数学家参与了密码制作和破译的工作,取得了一个突破帮助美国赢得了中途岛之战,这一胜利成为美日海战的转折点。在英国,曾在美国高等研究院工作过几年的图灵和他的小组,在部莱奇利破译了纳粹的密码,德国人对此却一无所知,这一举扭转了争夺大西洋控制权的潜艇战的局势。二战历史简介。

不过,最伟大的贡献出现在武器设计制造学领域,包括雷红外线侦测装置、轰炸机、远程火箭盒带有深水炸弹的鱼雷。这些新式武器造价昂贵,军方需要数学家发明新的方法检测它们的效力,并且找出最能发挥效力的途径。运筹学研究可以系统提供军方所需的数据。一枚炸弹需要释放多大的爆炸力才能造成某个程度的破坏?飞机应该加强防护,还是应该轻装上阵以提高速度?如果要轰炸鲁尔,该动用多少枚炸弹?所有这些问题都需要数学知识进行解答。

当然,最重要的贡献还是原子弹。普林斯顿的维格纳和哥伦比亚的齐拉写了一封信,带给爱因斯坦,请他在上面签字,向罗斯福总统发出警告,说柏林弗里德里希皇帝学院的德国物理学家哈恩已经成功地分裂铀原子,偷渡到丹麦的奥地利犹太人迈特纳完成了如何通过这些成果制造原子弹的计算。丹麦物理学家尼尔斯 伯尔于1939年访问普林斯顿,传递这个消息。“他们意识到这个新知识的军事意义,而他们的在美国出生的同行没有做到这一点。”戴维斯写道。1939年10月,战争爆发两个月以后,罗斯福作出回应,下令组建一个顾问委员会,对铀进行研究,后来就诞生了著名的“曼哈顿计划”。

这场战争丰富了美国的数学,赋予它全新的活力,巩固了移民中的佼佼者的地位,也使数学界有权要求分享战后出现的丰硕果实。这战争不仅展现了新理论的力量,而且显示出高深的数学分析远比凭经验猜测更加优越。原子弹使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备受瞩目,而在这之前

这个理论一直只被看做是仍然有价值的牛顿力学的小修小改而已。

当然,除了积极地影响,肯定也少不了负面消极的影响。

据战史材料,美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伤亡情况(不含俘虏):美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伤亡人员总计为101.3万.其中死亡40.5万人(阵亡占29.1万人)、受伤累计60.8万人次美军伤亡人员约70%分布于欧非战场,其中仅西欧战场(1944年6月-1945年5月)便有13.5万人阵亡、45.1万人(次)受伤。美军的巨大伤亡(以美国人意向)使得美国民众极度反对政府发动或参加战争。而且,二战的胜利给予的美国目空一切的傲气,结果错误的进行了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使美国遭受了不必要的巨大损失。

综上所述,二战使美国一跃成为头号世界资本主义强国。二战不仅提高了美国的国际地位,而且也使得西欧和日本不得不唯美国马首是瞻。美国大发战争横财,美国的经济实力强大,拥有世界上最丰富的黄金储备,主导着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而且二战中确立的霸主地位使得美国主导战后国际新秩序的建立----雅尔塔体系,联合国成立初期也被美国操纵。与此同时,美国还拥有了世界上最强大的军事力量。所以,二战对美国的影响不可谓不大。

高中历史二战内容及其他知识点的复习材料
篇三:二战历史简介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间表

复习资料里塞笑话,我想我也是够棒的……

1. 孩子对山谷喊了声“喂”,四面八方传来阵阵的“喂……”孩子很惊讶:“你是谁?”山谷:“你

是谁?”孩子:“告诉我!”山谷:“告诉我!”孩子:“正宗好凉茶正宗好声音欢迎收看由凉茶领导品牌加多宝为您冠名的加多宝凉茶中国好声音喝启力添动力娃哈哈启力精神保健品为中国好声音加油!”山谷:……你MB。 2.

关于改革开放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部分知识点:

11980年深圳.珠海.汕头.厦门经济特区的成立成为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和经济体制○

改革的“试验田”。

设立沿海开放城市是有力地增强了中国改革开放和国民经济的活力。

1990年开发开放上海浦东地区成为中国进一步对外开放的重要标志。这三个千万别搞混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时间表: ○

1992邓小平南方谈话,解决了思想上的问题,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奠定理论基础

1992.10y 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993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确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997 中共十五大进一步完善。

其它我不太熟悉的知识点(仅供参考):希腊罗马民主部分比较细的内容,例如梭伦改革及另外两个改革的具体内容,罗马那些法律的适用范围,内容侧重点等等… 中国近代民资发展的内容

欧洲一体化的一系列时间,布雷顿森林体系,世界多极化等方面 资本主义经济社会的内容,比如罗斯福新政内容,德国,日本改革经济的一些措施,上世纪美国里根,克林顿这些总统遇到的经济问题及他们是采取了什么样的措施。 中国古代文明,什么陶瓷,丝绸,唐诗宋词,四大发明之类的,以及中国古代那些思想家的各种思想内容。 最后送上箴言一句:好好看历史书,看细点。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因
篇四:二战历史简介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因

社会根源

经济危机激化内外矛盾

两大政治军事集团形成

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的二十年间,资本主义各国经济政治力量发展处于不平衡的状态:德国和日本的工业发展比较突出,经济实力出现明显的增长;英、法、美等国则先后出现了停滞的局面。1929年和1937年,资本主义世界先后发生两次严重的经济危机。为了摆脱经济、政治和社会危机,德、意、日三个法西斯统治的国家走上了国民经济军事化的道路,在政治上也日益法西斯化。

请您点击添加腾讯游戏迷你门户:

游戏:与女人的战争 迷你游戏[吞食天地2]

猫的爱情故事CS版 游戏大评比开始血拼

魔兽世界1.71盛情上演 [QQ堂]-"泰坦归来"上线

患乙肝能与爱人接吻吗 疤痕 粉刺坑怎样祛除

相约时尚-激情无极限 快乐避孕 享受激情

一战之后,作为战败国的德国,《凡尔赛条约》对它的军事力量作了严格的规定,其目的是为了让德国在将世界卷入灾难而遭到惩罚后,永远不能再对任何国家产生武装威胁,德国不甘心这些严惩和限制,特别是在1932年希特勒成为德国总理以后,开始暗中加紧恢复国力;作为战胜国的意大利,因为没有能得到英法所许诺的领土而耿耿于怀;另一战胜国日本对《华盛顿条约》对它的限制也充满怨恨,在亚太地区与英美展开新的角逐,准备向中国侵略扩张。英、法、美等主要战胜国则在如何处理德国问题上存在严重分歧。

由于以上问题的存在和本国利益的驱使,逐渐形成了美、英、法和德、意、日两大政治军事集团。

直接原因

法西斯政权迅速崛起

德意日重新瓜分世界

法西斯政权的基本特征就是对内极权统治,对外侵略扩张、争霸世界。德、意、日法西斯统治者为了实现重新瓜分世界、扩大自己势力范围的企图,不惜要发动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世界大战。

在亚洲,日本经过精心策划,于1931年用嫁祸于人的手法制造了“九一八”事变,紧接着出兵占领了中国的东北。1937年,日本发动了全面的侵华战争。“卢沟桥事变”后,中国成为亚洲反法西斯的主战场。由于侵华战争旷日持久却没有能够达到预期的结果,日本决定利用欧洲列强忙于欧洲战场而无暇东顾的时机,来夺取日本在远东地区的利益。

在欧洲,德国从1933年希特勒获得独裁权力后疯狂地进行扩军备战。1936年,德国进军莱茵河军事区,并伙同意大利武装干涉西班牙内战;1938年至1939年,德国先后吞并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1936年,意大利吞并了埃塞俄比亚,1939年又占领了阿尔巴尼亚。

1937年,德、意、日三个法西斯政权国家结成政治军事同盟,即三国轴心。而此前,英、法、美等资本主义国家对法西斯的侵略扩张采取绥靖政策,企图通过局部地让步和牺牲其他国家的利益来维护和巩固本国的既得利益,甚至力图把战火引向苏联。1939年9月1日,德军用闪电战的方式入侵波兰,意大利立刻宣布其“不参战”的态度。9月3日,英国和法国被迫仓促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战争起因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彻底改变了协约国和同盟国的政治版图,其中作为战胜国的法国、比利时、意大利、希腊和罗马尼亚获得领土作为赔偿,并且立即于这些领土上设立新的地方行政区划以进行有效的管理,而战败的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和奥斯曼帝国则纷纷宣告瓦解。另外一方面在1917年时俄国的布尔什维克党成功自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夺取了俄罗斯帝国的政权,也让原本作为参战国之一的俄罗斯帝国跟着宣告结束。[4]

尽管在战争结束后社会开始出现追求和平主义的声音,许多欧洲国家仍充斥着民族统一主义和复仇主义的民族情节且越来越深化。特别是德国在签署《凡尔赛条约》后丧失大量领土、殖民地以及其自身的经济优势,使得德国社会对于领土收复以及复仇的思想更趋强化。然而由于《凡尔赛条约》的种种限制,德国仍然失去包括德国自身13%的领土以及所有海外殖民地,过去德国在战争期间吞并的他国领土也被迫允许独立,并以战争开销与赔偿为由征收巨额赔款。条约中更进一步限制德国军事力量的规模以及配备,包括了撤除空军以及撤销参谋部。而与此同时俄国内战渐趋缓和,并且另外成立苏联掌管政权。

1918年到1919年德国十一月革命爆发,导致德意志帝国瓦解并由另外建立的民主政府取代,新成立的德国政府后来又被称作魏玛共和国。然而在战间期的这段时间,刚刚成立的魏玛共和国便面临了国内右派与左派各自支持者的权力争夺冲突。另一方面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期,与英国和法国签署1915年伦敦条约的意大利以获得领土为条件决定转而投靠协约国集团,但是意大利的民族主义者不满在战争结束后两国并没有遵守领土转移的承诺,随后因为这次领土扩展事件反而让意大利社会爆发冲突。而从1922年到1925年开始,以本尼托·墨索里尼为首的法西斯党成功于意大利获得执政权力,并且以民族主义与极权主义废除了原本的代议制民主结构,不断打压意大利当地的社会主义、左派和自由主义的的活动;同时意大利政府也积极展开许多外交策略,期望能够将意大利发展成为世界大国之一,而成为“新罗马帝国”。另一方面在德国,以阿道夫·希特勒为首的纳粹党则开始尝试在德国建立一个法西斯政府。伴随着经济大恐慌爆发之后,德国社会开始支持纳粹党执政,到了1933年希特勒便被任命为德国总理。在国会纵火案发生后希特勒开始大力提拔纳粹党成员担任政府重要官员,并开始将德国塑造成极权的一党制国家。

中国国民党则为了能够清除地方军阀的势力,在1920年代中期由蒋介石领导国民革命军开始自南向北展开北伐,最终在名义上统一中华民国。然而北伐结束后国民党便与原本一同合作的中国共产党发生冲突,中国很快又再度陷入内战中。1931年大日本帝国内军国主义正趋高涨,帝国政府开始策划如何能够有效掌控中国领土并且获取自然资源,进而借此发展出足够的实力来掌管亚洲地区。日本故意借由九一八事变作为借口进而入侵满洲,并随即另外建立作为傀儡政权的伪满洲国。此时蒋以“先安内,后攘外”的姑息态度回应日本的入侵行为,继续剿共战争,另一方面则期望国际联盟协助处理日军进占中国领土的问题,但日本在遭到国际联盟谴责行为后随即宣布退出该组织。在这之后日本又发动了一连串的挑衅行为如上海、热河、河北,一直到1933年中日签署《塘沽协定》双方才一度宣告停战。不过中国仍组织志愿部队继续在满州、察哈尔和绥远等地抵抗日军入侵。[5]

尽管阿道夫·希特勒曾在1923年时发起一场以失败告结的政变尝试推翻德国政府,他仍然成功地于1933年通过合法选举成为德国总理。他宣布废除民主制度,同时借由民族主义的风潮提出要重新修正世界秩序,并很快便开始大规模地重整军备。与此同时法国为了确保意大利仍然与其同一阵线,允许意大利将埃塞俄比亚列为自己的殖民地。然而在希特勒的主导下,德国于1935年再度合并原本作为德国领土的萨尔盆地地区,而在获得民意支持的情况下德国随后推翻《凡尔赛条约》且加速重整军备的计划,甚至以大规模征兵的方式扩充部队兵力,而这些强调国家主权的举动也更加加深了德国社会对于希特勒的声望。

为了能够抗衡德国不断发展,英国、法国和意大利决定成立斯特雷萨阵线(Stresa Front)。另外苏联也怀疑德国的目标也包括占领东欧的广大领土,为此苏联与法国也签署《法苏互助条约》(Franco-Soviet Treaty of Mutual Assistance);然而尽管《法苏互助条约》已经签署,该协议仍然坚持必须要经过国际联盟的讨论才能针对入侵行为有所因应,这使得这二战历史简介。

一条约基本上并无威吓力。而在1935年6月,英国甚至与德国签署了《英德海军协定》,更加缓和了先前《凡尔赛条约》的部分限制。而美国则于同年8月通过了中立法案,表示不会干涉美洲以外的国际事务。这也促使意大利于同年10月时入侵埃塞俄比亚,德国是少数愿意表态支持意大利入侵举动的欧洲国家,这也使得意大利在稍后德国吞并奥地利并未表示反对。

尽管1936年3月希特勒不顾《凡尔赛条约》和《洛迦诺公约》而进驻莱茵兰,但是其他欧洲列强对于此事并未多加干涉。同年7月时西班牙内战爆发,希特勒和墨索里尼公开支持主张法西斯独裁的佛朗哥部队和苏联支持的西班牙第二共和国军队交战,这次双方冲突也成了德国和意大利测试新型武器与作战方式的地方,最终佛朗哥部队于1939年初成功赢得内战。1936年10月,德国和意大利组成了柏林-罗马轴心。1个月后德国和日本签署了《反共产国际协定》,意大利则在隔年也加入其中。这时中国也发生了西安事变后,国民党和共产党军队同意停火并组织统一战线来反对日本入侵。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原因

(第二次世界大战同第一次世界大战一样,是作为由东欧少数民族争端挑起的欧洲各国间的冲突开始的。但此时,两次世界大战间的相似处已不存在。随着日本闪电般地占领整个东亚和东南亚,第二次世界大战包括的地区比前一次世界大战多得多。两次大战在所运用的战略和武器上也根本不同。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以战壕和机枪群为基础的防守证明优于进攻;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以坦克和飞机为基础的进攻证明强于防守。这一点解释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所特有的战线的极大的流动性。整个整个的国家乃至整块整块的大陆来回易主,这与1914年至1918年间西部战线流血的僵持局面形成了鲜明对照。)

1、根本原因: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加剧。

①经济上,一战后英法经济发展困难重重而德国日本经济迅速发展,经济再度超过英法。 ②政治上,在大危机的打击下,引发了政治危机,德日走上了法西斯道路,而英法美继续坚持了资产阶级民主制度。

2、现实原因:

⑴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引起政治危机对二战的爆发起了催化剂的作用。经济危机引发政治危机,德日走上法西斯道路,形成欧亚两个战争策源地。

⑵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矛盾发展(胜胜国——美日矛盾;胜败国——法德矛盾) ⑶法西斯国家蓄意发动侵略战争是局部战争发展为全面战争的主要原因。

⑷国际联盟的软弱无力。

⑸在局部战争期间,反法西斯势力基本上处于孤立无援、被各个击破的境地,未能形成国际反法西斯同盟,以遏制法西斯发动世界大战的阴谋。

3、推动因素:

⑴西方的绥靖政策(慕尼黑阴谋)⑵苏联的中立自保(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思考一:慕尼黑阴谋 → 绥靖政策的顶点

⑴含义:英法等国对德国的侵略采取绥靖政策,于1938年9月与德、意在慕尼黑开会,在没有捷克斯洛伐克代表在场的情况下,把苏台德等地割让给德国。绥靖政策达到顶峰。 ⑵背景:①1938年3月,德国吞并了奥地利。

②德国企图利用苏台德问题侵占捷克斯洛伐克(经济发达、军力较强、战略地位重要) ⑶国际上各种政治力量主张:

①德国:以外交讹诈和武力威胁,利用英法的软弱及其与苏联的矛盾,实现分割捷克斯洛伐克的阴谋;

②英法:牺牲捷克斯洛伐克利益,以获取欧洲和平,并排斥苏联在该事件的影响;祸水东引; ③苏联:采取了伸张正义的立场,明确支持捷克斯特伐克政府和人民;

④捷克斯洛伐克政府:几经抗争,但一味依赖英法直至被出卖;

⑷慕尼黑协定的消极影响:严重恶化了国际局势,加速了二战的全面爆发。

①德国更加肆无忌惮,第二年控制了整个捷克斯洛伐克。

②德国经济军事实力大增,加速了侵略扩张的步伐

③严重破坏了反法西斯国家的团结。苏联更加不信任英法,构筑集体安全的努力失败,1939年8月《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签订。

(慕尼黑会议禁止当事国出席会议,这说明大国推行强权政治)

思考二:怎样评价《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⑴原因:①慕尼黑阴谋使苏联更加不信任英法;②出于自身国家利益的考虑

⑵影响:①对德避免了在未来两线作战;②对苏赢得了宝贵的备战时间;③对国际局势加速了二战的爆发

⑶实质:苏联式的绥靖政策

(1939年8月,斯大林因种种原因同希特勒签订了互不侵犯条约,这些原因包括极不信任西方领导人和望赢得时间来加强军队和工业建设。他还预料德国和西方列强迟早会发生冲突,进行一场消耗战,苏联则可因互不侵犯条约而随意避开战争,直到战争对它有利时再介入。“如果战争爆发”,他告诉他的同志们,“我们绝不可能按兵不动。我们将不得不参战,但我们必须是最后一个参战。我们参战的目的是为了在天平放上一个决定性的砝码,这个砝码将使天平倾斜。”这一战略是精明的,然而,它却使苏联自食其果,差点毁了这个国家。它基于这样一种假设:德军和西方军队势均力敌,双方会互相残杀,从而使苏联红军成为欧洲大陆上居支配地位的军队。事实正相反,德国军队简直不费吹灰之力就征服所有的对手,使德国成为欧洲大陆的主人,使苏联孤立无援,处于危险的境地。)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因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埋下祸根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核心问题是解决德国问题。许多人认为:协约国不承认德国的大国地位是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根本原因。因此,当时许多欧洲政治家天真地相信:只要能够处理好这一问题,就可以使欧洲避免另一场战争。但是,英、法、美三国操纵签订的《凡尔赛和约》在处置德国时采取了“以暴治暴”的方法,使德国丧失了1/8的领土和1/10的人口,在德国人心目中埋下了仇恨的种子,从而背离了制定这一条约的初衷。

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二十余年,无论协约国集团在处置德国问题时怎样大发仁

二战历史简介

http://m.myl5520.com/jiaoanxiazai/127122.html

展开更多 50 %)
分享

热门关注

高中历史教案【4篇】

历史教案

初中历史教案参考范文(精选7篇)

历史教案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历史教案设计(合集十五篇)

历史教案

初中历史教案参考范文(精选十篇)

历史教案

初中历史教案集合4篇

历史教案

初中历史教案锦集四篇

历史教案

初中历史教案优质

历史教案

关于历史教案【四篇】

历史教案

九年级历史教案(合集五篇)

历史教案

初中历史教案(锦集5篇)

历史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