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碗诗词

2020-09-30   来源:历史教案

盖碗 铁观音茶艺解说词(3)(1)
篇一:盖碗诗词

盖碗 铁观音茶艺解说词

入场:茶源于中国,至今已有五千年的历史了。我们以茶悟道,敬杯茶,敬领导、敬家长、敬同事、敬朋友。弘高车世界祝您新春愉快,猴年纳福! 今天,我们为您献上安溪铁观音茶艺表演。安溪铁观音生长环境得天独厚,采制技艺十分精湛,素有“绿叶红镶边,七泡有余香”之美誉,其茶性刚烈,因身骨沉重如铁,形美似观音而得名。

点香:焚香除妄念。既是通过点燃手中的这支香,来营造一个祥和肃穆的氛围。在中华民族辽阔的大地上孕育着博大精深的茶文化,它告诉我们“廉俭育德、美真廉乐、合诚处世、敬爱为人。”我们吸取营养美德,感恩父母的养育,感恩朋友的帮助,感恩尊长的教导,感谢大自然的恩赐。感谢生命赋予我的一切,感恩永驻心田!

第一道:孔雀开屏

孔雀开屏以展示自己的美丽,借这道程序为大家介绍今天所用茶具。 茶盘:用于存放茶具

盖碗:又名三才杯。杯盖代表天,杯托代表地,中间的杯身代表人。茶是天地的灵物,三才合一方能冲泡出铁观音独特的茶韵。

公道杯:又名子壶,用于分汤

品茗杯:用于品饮茶汤

茶漏;用来过滤茶渣

茶荷:用来鉴赏茶叶

茶组:是冲泡乌龙茶之助手,是为之将茶冲泡到最佳状态

杯托:用来奉茶

茶巾:保持茶盘清洁

随手泡:用于加热开水

第二道:孟臣沐霖

安溪铁观音起源于北宋时期,由宋代贡茶龙团凤饼演变而来。始自于1725年前后的清雍正年间,其品质优异,香气极佳。“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是落叶对根的感恩,“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是孩子对母亲的感恩。我们用洁净的茶具为您敬茶!

第三道:观音入宫

铁观音,采后以竹筐平铺架于风日之中,名为晒青。炒培揉捏烹制半青半红,又名红心观音。将茶叶置入壶中,冲泡铁观音一般以投入壶的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为佳。

第四道:湿润乌龙

不吃茶,怎知山水好?吃好茶,才知山水妙。山水间,因为真诚;心存一份美好,因为欣赏;心存一份平和,因为宽容;心存一份幸福。“一念清净于山水间,一方水土一方人。”在茶里,我们懂得什么叫“报国土恩,报父母恩,报尊长恩”。

第五道:悬壶高冲

乌龙有头泡汤,二泡茶,三泡四泡是精华。茶,香叶,嫩芽,慕诗客,爱僧家。碾雕白玉,罗织红纱,銚煎黄蕊色,碗转曲尘花。夜后邀陪明月,晨前命对朝霞。洗尽古今人不倦,将知醉后岂堪兮。、

第六道:春风拂面

我们用杯盖轻轻刮去浮在水面上的泡沫。喝茶,喝的是一种心境,感觉身心被净化,滤去浮躁,沉淀下的是深思。

第七道:

第七道:玉液移壶

把盖碗中的茶汤倒进公道杯中使茶汤浓汤均匀。

第八道:祥龙行云

将公道杯中的茶汤公平均匀的倒入客人的品茗杯中,以供嘉宾使用。 第九道:赏色闻香

人称铁观音具有红茶的甘醇,绿茶清香,茉莉花茶的自然香。今天冲泡的安溪铁观音备具其特点,还含着兰花朵朵的香味。宋代范仲淹有诗云:“斗茶味兮轻醍醐,斗茶香兮薄兰芷。”兰花之香是世人公认的王者之香。

第十道:品饮甘露

品其味,乌龙茶独具的工艺,经历史岁月的流动,出现在眼前的精华、明亮而带有油光的色彩让人不忍去品饮它,乌龙诱人的香气吸引来了很多的爱茶人,对此茶爱不释手,就像块美玉,永远舍不得放下。

第十一道:奉茶

鲁迅先生曾说:“有好茶喝,会喝好茶是一种清福。”“饮茶之乐,其乐无穷”自古以来,人们视茶为健身的良药,生活的享受,修身的途径,友谊的纽带。

古诗词中的十大境界
篇二:盖碗诗词

1、脱俗境界:心远地自偏

饮酒•结庐在人境

东晋•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说到陶渊明的生活状态,许多人会联想到写《瓦尔登湖》的美国人亨利•梭罗。陶渊明比梭罗早一千四百多年,而且陶渊明生活在农耕时代,梭罗却生活在后工业时代,但两人的生活态度确有相似之处,他们都抵拒物质享受的引诱,并回归自然去过简朴的生活。

但是陶渊明的境界更高一层。梭罗独自跑到瓦尔登湖边去隐居,那儿寂寥无人,只有草木虫鱼为邻,《瓦尔登湖》中的一章就题为《寂寞》。陶渊明追求的却是“心远”。在陶渊明看来,要想远离喧嚣的红尘世俗,不必躲进深山老林,只要保持清静、安宁的心态就可以了。

不妨说,梭罗是在空间距离的意义上追求远离红尘,陶渊明却是在心理距离的意义上作同样的追求。所以梭罗的行为事实上是无法仿效的,如今的地球如此拥挤,我们能到哪里去寻找一个瓦尔登湖呢?陶渊明的行为则具有典范的意义,因为只要你超脱外在的诱惑,“心远”是随时随地都能付诸实施的。哪怕你身居熙熙攘攘的现代都市,哪怕你把家安在水泥森林中的一间公寓,你同样可以实现心境的宁静。

2、悲怆境界:苍茫独立人间

登幽州台歌

唐·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这是一首吊古伤今的生命悲歌,其中是一种孤独遗世、独立苍茫的落寞情怀。陈子昂踽踽登上高高的幽州台,环顾空旷的四野,原本豪侠的他,竟悲怆地哭了。

历史上那些轰轰烈烈的英雄豪杰到哪里去了?那些各领风骚的历代帝王们到哪里去了?在这举目无亲的夜,陈子昂就这样幽幽地坐着,让生命的利齿,一点一点咬啮自己孤寂的身躯。

“念天地之悠悠”,是感觉到自己的生命在如此巨大、无限的时间与空间里的茫然性。而茫然绝对不是悲哀,其中既有狂喜又有悲哀。狂喜与悲哀同样大,征服的狂喜之后是茫然,因为不知道下面还要往哪里去,面对着一个大空白。

如勾的残月,颤颤巍巍向西滑落。独坐秋夜,陈子昂无拘地放肆着自己对人生的思考。面对这无始无终的时间,环顾这无边无际的空间,在这静寂的秋夜,他聆听着生命之壶倒计时的嘀嘀嗒嗒。茫茫的宇宙中,匆匆几十年的生命算得了什么?

古人不见今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是啊,宇宙是万物的旅馆,光阴是百代的过客。人生真的如草,如蓬。渺小的自我,又哪里能主宰自己的命运?于是,千百年来,多少志得意满的墨客骚人,在陈子昂的面前,在他永恒的悲怆面前,诗囊空空,一贫如洗„„

3、超脱境界:坐看云起

终南别业

唐·王维盖碗诗词。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王维的诗极富禅机禅意,他被称为“诗佛”。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人生境界也是如此。在生命的过程中,不论是经营爱情、事业、学问等等,你勇往直前,到后来竟然发现那是一条绝路,没法走下去了,山穷水尽悲哀失落的心境难免出现。

此时不妨往旁边或回头看看,也许有别的路通往别处;即使根本没有路可走了,往天空看吧!虽然身体在绝境中,但是心灵还可以畅游太空,还可以很自在、很愉快地欣赏天与地,体会宽广深远的人生境界,再也不会觉得自己穷途末路。

4、宇宙境界:站立在天问的高度

春江花月夜

唐·张若虚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张若虚是一个诗作非常少的人,所以很多人对他的作品不熟。可是清朝人编《全唐诗》,提到《春江花月夜》这首诗,说这篇是“以孤篇压倒全唐之作”。闻一多更是说:“这是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春江花月夜》为什么影响这么大?因为这是初唐诗中最具典范性地将个人意识提高到宇宙意识的一个例子。当张若虚问到宇宙的问题,我们一定能够感觉到他这个时候有很大的孤独感,这一刻他面对自己,面对着宇宙。如果当时旁边一大堆人,他写不出这首诗。“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透露出的洪荒里的孤独感,是因为诗人真的在孤独当中,他对孤独没有恐惧,甚至有一点自负。

通常我们很少看到这种重的句子,因为这完全是哲学上的追问,他忽然把人从现象中拉开、抽离,去

古诗词的几种人生境界
篇三:盖碗诗词

1、脱俗境界:心远地自偏

饮酒·结庐在人境

东晋·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说到陶渊明的生活状态,许多人会联想到写《瓦尔登湖》的美国人亨利·梭罗。陶渊明比梭罗早一千四百多年,而且陶渊明生活在农耕时代,梭罗却生活在后工业时代,但两人的生活态度确有相似之处,他们都抵拒物质享受的引诱,并回归自然去过简朴的生活。 但是陶渊明的境界更高一层。梭罗独自跑到瓦尔登湖边去隐居,那儿寂寥无人,只有草木虫鱼为邻,《瓦尔登湖》中的一章就题为《寂寞》。陶渊明追求的却是“心远”。在陶渊明看来,要想远离喧嚣的红尘世俗,不必躲进深山老林,只要保持清静、安宁的心态就可以了。

不妨说,梭罗是在空间距离的意义上追求远离红尘,陶渊明却是在心理距离的意义上作同样的追求。所以梭罗的行为事实上是无法仿效的,如今的地球如此拥挤,我们能到哪里去寻找一个瓦尔登湖呢?陶渊明的行为则具有典范的意义,因为只要你超脱外在的诱惑,“心远”是随时随地都能付诸实施的。哪怕你身居熙熙攘攘的现

代都市,哪怕你把家安在水泥森林中的一间公寓,你同样可以实现心境的宁静。

2、悲怆境界:苍茫独立人间

登幽州台歌

唐·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这是一首吊古伤今的生命悲歌,其中是一种孤独遗世、独立苍茫的落寞情怀。陈子昂踽踽登上高高的幽州台,环顾空旷的四野,原本豪侠的他,竟悲怆地哭了。

历史上那些轰轰烈烈的英雄豪杰到哪里去了?那些各领风骚的历代帝王们到哪里去了?在这举目无亲的夜,陈子昂就这样幽幽地坐着,让生命的利齿,一点一点咬啮自己孤寂的身躯。

“念天地之悠悠”,是感觉到自己的生命在如此巨大、无限的时间与空间里的茫然性。而茫然绝对不是悲哀,其中既有狂喜又有悲哀。狂喜与悲哀同样大,征服的狂喜之后是茫然,因为不知道下面还要往哪里去,面对着一个大空白。

如勾的残月,颤颤巍巍向西滑落。独坐秋夜,陈子昂无拘地放肆着自己对人生的思考。面对这无始无终的时间,环顾这无边无际的空间,在这静寂的秋夜,他聆听着生命之壶倒计时的嘀嘀嗒嗒。茫茫的宇宙中,匆匆几十年的生命算得了什么?

古人不见今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是啊,宇宙是万物的旅馆,光阴是百代的过客。人生真的如草,如蓬。渺小的自我,又哪里能主宰自己的命运?于是,千百年来,多少志得意满的墨客骚人,在陈子昂的面前,在他永恒的悲怆面前,诗囊空空,一贫如洗……

3、超脱境界:坐看云起

终南别业

唐·王维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王维的诗极富禅机禅意,他被称为“诗佛”。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人生境界也是如此。在生命的过程中,不论是经营爱情、事业、学问等等,你勇往直前,到后来竟然发现那是一条绝路,没法走下去了,山穷水尽悲哀失落的心境难免出现。 此时不妨往旁边或回头看看,也许有别的路通往别处;即使根本没有路可走了,往天空看吧!虽然身体在绝境中,但是心灵还可以畅游太空,还可以很自在、很愉快地欣赏天与地,体会宽广深远的人生境界,再也不会觉得自己穷途末路。

4、宇宙境界:站立在天问的高度

春江花月夜

唐·张若虚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张若虚是一个诗作非常少的人,所以很多人对他的作品不熟。可是清朝人编《全唐诗》,提到《春江花月夜》这首诗,说这篇是“以

孤篇压倒全唐之作”。闻一多更是说:“这是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春江花月夜》为什么影响这么大?因为这是初唐诗中最具典范性地将个人意识提高到宇宙意识的一个例子。

当张若虚问到宇宙的问题,我们一定能够感觉到他这个时候有很大的孤独感,这一刻他面对自己,面对着宇宙。如果当时旁边一大堆人,他写不出这首诗。“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透露出的洪荒里的孤独感,是因为诗人真的在孤独当中,他对孤独没有恐惧,甚至有一点自负。

通常我们很少看到这种重的句子,因为这完全是哲学上的追问,他忽然把人从现象中拉开、抽离,去面对苍茫的宇宙。我们大概只有在爬高山时,才会有这种感觉:到达巅峰的时候,忽然感觉到巨大的孤独感,视觉上无尽苍茫的一刹那,会觉得是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这种句子在春秋战国也出现过,那就是屈原的《天问》,此后极少再出现。

5、沧桑境界:尘归尘土归土

忆秦娥

唐·李白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

秦楼月

年年柳色,灞陵伤别

古诗韵味
篇四:盖碗诗词

1、脱俗境界:心远地自偏

饮酒·结庐在人境

东晋·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说到陶渊明的生活状态,许多人会联想到写《瓦尔登湖》的美国人亨利·梭罗。陶渊明比梭罗早一千四百多年,而且陶渊明生活在农耕时代,梭罗却生活在后工业时代,但两人的生活态度确有相似之处,他们都抵拒物质享受的引诱,并回归自然去过简朴的生活。

但是陶渊明的境界更高一层。梭罗独自跑到瓦尔登湖边去隐居,那儿寂寥无人,只有草木虫鱼为邻,《瓦尔登湖》中的一章就题为《寂寞》。陶渊明追求的却是“心远”。在陶渊明看来,要想远离喧嚣的红尘世俗,不必躲进深山老林,只要保持清静、安宁的心态就可以了。

不妨说,梭罗是在空间距离的意义上追求远离红尘,陶渊明却是在心理距离的意义上作同样的追求。所以梭罗的行为事实上是无法仿效的,如今的地球如此拥挤,我们能到哪里去寻找一个瓦尔登湖呢?陶渊明的行为则具有典范的意义,因为只要你超脱外在的诱惑,“心远”是随时随地都能付诸实施的。哪怕你身居熙熙攘攘的现代都市,哪怕你把家安在水泥森林中的一间公寓,你同样可以实现心境的宁静。

2、悲怆境界:苍茫独立人间

登幽州台歌

唐·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这是一首吊古伤今的生命悲歌,其中是一种孤独遗世、独立苍茫的落寞情怀。陈子昂踽踽登上高高的幽州台,环顾空旷的四野,原本豪侠的他,竟悲怆地哭了。

历史上那些轰轰烈烈的英雄豪杰到哪里去了?那些各领风骚的历代帝王们到哪里去了?在这举目无亲的夜,陈子昂就这样幽幽地坐着,让生命的利齿,一点一点咬啮自己孤寂的身躯。

“念天地之悠悠”,是感觉到自己的生命在如此巨大、无限的时间与空间里的茫然性。而茫然绝对不是悲哀,其中既有狂喜又有悲哀。狂喜与悲哀同样大,征服的狂喜之后是茫然,因为不知道下面还要往哪里去,面对着一个大空白。

如勾的残月,颤颤巍巍向西滑落。独坐秋夜,陈子昂无拘地放肆着自己对人生的思考。面对这无始无终的时间,环顾这无边无际的空间,在这静寂的秋夜,他聆听着生命之壶倒计时的嘀嘀嗒嗒。茫茫的宇宙中,匆匆几十年的生命算得了什么?

古人不见今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是啊,宇宙是万物的旅馆,光阴是百代的过客。人生真的如草,如蓬。渺小的自我,又哪里能主宰自己的命运?于是,千百年来,多少志得意满的墨客骚人,在陈子昂的面前,在他永恒的悲怆面前,诗囊空空,一贫如洗„„

3、超脱境界:坐看云起

终南别业

唐·王维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王维的诗极富禅机禅意,他被称为“诗佛”。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人生境界也是如此。在生命的过程中,不论是经营爱情、事业、学问等等,你勇往直前,到后来竟然发现那是一条绝路,没法走下去了,山穷水尽悲哀失落的心境难免出现。

此时不妨往旁边或回头看看,也许有别的路通往别处;即使根本没有路可走了,往天空看吧!虽然身体在绝境中,但是心灵还可以畅游太空,还可以很自在、很愉快地欣赏天与地,体会宽广深远的人生境界,再也不会觉得自己穷途末路。

4、宇宙境界:站立在天问的高度

春江花月夜盖碗诗词。

唐·张若虚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盖碗诗词。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张若虚是一个诗作非常少的人,所以很多人对他的作品不熟。可是清朝人编《全唐诗》,提到《春江花月夜》这首诗,说这篇是“以孤篇压倒全唐之作”。闻一多更是说:“这是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春江花月夜》为什么影响这么大?因为这是初唐诗中最具典范性地将个人意识提高到宇宙意识的一个例子。

当张若虚问到宇宙的问题,我们一定能够感觉到他这个时候有很大的孤独感,这一刻他面对自己,面对着宇宙。如果当时旁边一大堆人,他写不出这首诗。“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透露出的洪荒里的孤独感,是因为诗人真的在孤独当中,他对孤独没有恐惧,甚至有一点自负。

通常我们很少看到这种重的句子,因为这完全是哲学上的追问,他忽然把人从现象中拉开、抽离,去面对苍茫的宇宙。我们大概只有在爬高山时,才会有这种感觉:到达巅峰的时候,忽然感觉到巨大的孤独感,视觉上无尽苍茫的一刹那,会觉得是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这种句子在春秋战国也出现过,那就是屈原的《天问》,此后极少再出现。

5、沧桑境界:尘归尘土归土

忆秦娥

唐·李白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

秦楼月

年年柳色,灞陵伤别

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

音尘绝

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太白纯以气象胜。‘西风残照,汉家陵阙’,寥寥八字,独有千古。”这首《忆秦娥》,怀古词古今第一,再不做第二人想。

音尘已绝,早即知之,非独一日一时也,而年年柳色,夜夜月光,总来织梦;今日登原,再证此“绝”。行将离去,所获者何?立一向之西风,沐满川之落照,而入其目者,独有汉家陵墓阙,苍苍莽莽,巍然而在。

当此之际,乃觉时空于一点,混悲欢于百端,由秦娥一人一时之感,骤然升华而为吾国千秋万古之心。盖自秦汉以逮隋唐,山河缔造,此地之崇陵,已非复帝王之个人葬所,乃民族全体之碑记也。良人不归,汉陵长在,词笔至此,箫也,梦也,月也,柳也,遂退居于次位,吾人所感,乃极阔大,极崇伟,极悲壮!四十六字小令之所以独冠词史、成为千古绝唱者,在此。

“西风残照,汉家陵阕”八字,只写境界,容量极大,兴哀之感尽寓其中。它把悲与欢、聚与散、古与今、盛与衰,统统放到历史的长河中去观照,油然生出沉重的历史消亡感。

6、苍凉境界:人生百年一仓皇

登高

唐·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行一步,叹一声,满目都是世间的苦乐,杜甫的双眼见证了唐王朝由兴而衰的巨大转变,用自己的笔墨铸就了一部“诗史”。

杜甫的人生是个悲剧,同时也是那个时代的悲剧。他将自己的人生与整个唐王朝紧密相连,在叛军攻下洛阳后,抱着匡扶社稷振兴王朝的愿望北上,但终于愿违,这便是中年壮志难酬的杜甫。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则是杜甫晚年生活最真实的写照,“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更是将杜甫晚年的流离失所写尽了。一个被称为“诗圣”的大诗人,晚年竟是这般的凄苦悲惨,但却仍写下了“安的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在这样窘迫的环境下,杜甫仍然在为自己的国家和百姓而忧患着。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而杜甫无论是穷达与否,都在怀着兼济天下之心。“战血流依旧,军声动至今”,这是诗人杜甫在他客死湘江的小舟上,所发出的对祖国和人民最后的哀声。

7、悲情境界:岁月催人老

盖碗诗词

http://m.myl5520.com/jiaoanxiazai/126232.html

展开更多 50 %)
分享

热门关注

高中历史教案【4篇】

历史教案

初中历史教案参考范文(精选7篇)

历史教案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历史教案设计(合集十五篇)

历史教案

初中历史教案参考范文(精选十篇)

历史教案

初中历史教案集合4篇

历史教案

初中历史教案锦集四篇

历史教案

初中历史教案优质

历史教案

关于历史教案【四篇】

历史教案

九年级历史教案(合集五篇)

历史教案

初中历史教案(锦集5篇)

历史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