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设计文献综述

2020-09-26   来源:体育教案

中国大学生创业问题文献综述
篇一:创业设计文献综述

中国大学生创业问题研究现状

张海萍

(山西大学商务学院体育系)

【摘要】面临严峻的就业压力及经济发展对科技型创业的需求,大学生创业受到各个国家的重视和鼓励。大学生创业意愿是大学生未来选择创业的内生源动力,对大学生未来是否选择创业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研究大学生的创业问题显得尤为必要。国内外学者对大学生的创业问题研究已相当丰富,因此随着我国大学生就业问题日益突出,创业成为大学生就业的一种形式。文章认为,当前大学生创业问题研究主要集中于大学生创业政策、大学生创业的影响因素、大学生创业的促进措施和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发展四个方面。为帮扶大学生创业,全国各大城市相继出台了鼓励扶持政策和措施。全球金融危机的现状及国家政策和发展新方向的选择,给大学生创业带来了新的机遇。

【关键词】中国;大学生创业;创业政策;创业意向;创业活动

【引言】

大学生创业,并不是个新话题,它始于1997年。当时国内大学发现发达国家的大学毕业生有不少选择自己创业.于是引入这个新概念。21世纪是一个最注重个人发展的时代,也是青年创业的最佳时机。大学生创业不仅是一种尝试,也是一种趋势,

它不仅有利于大学生个人的成长,也有利于整个社会的进步。近几年,针对大学生的就业危机,政府出台了许多鼓励大学生创业的措施,但大学生的创业热情并没有得到很大程度地激发。是什么原因导致他们不走创业道路,当前大学生的创业态度如何,如何来培育他们的创业意识是很值得研究与思考的问题。

1、大学生创业状况

1.1、大学生创业意识的现状

为了解大学生群体的创业意识及对创业的态度,我于2014年5月中旬进行了问卷调查。由于本人没有创业经验,在进行问卷调研之前,有必要先采访几位已有创业经历的人士,在此基础上,对问卷进行了精心设计。调研对象是我校在校本科生生本次共发放问卷100份,回收有效问卷94份。再收回的94份有效问卷当中,有47人(约50%)表示会考虑创业,但97%选择在毕业后几年创业。而且在这些具有创业意识的大学生中,有85%的有过实习经历或工作经验的。这说明大学生群体的创业意识较强,有过实习经历或工作经验的大学生创业意识更强,且很理智,都认为大学期间创业是不可取的。尽管很大一部分学生有创业意愿,但是由于创业能力与心理品质的不足及客观因素的制约,最终毕业后走上创业道路的不足2%。

1.2、影晌大学生创业意识的因素

1.2.1、经验与胆识不足

根据我们的调查显示,经验与胆识不足是大学生创业的最不利

因素,是导致大学生没有创业意愿或不选择大学期间创业的最重要因素。社会经验的不足尤其是市场化经营运作经验不足要的是大学生创业失败的一个主要原因。创业是一种全面的素质挑战,大学生的活动范围有限,与社会接触少,在处理社会事务时,由于经验不足,眼光有限,难免欠考虑。

1.2.2、缺乏创业所需要的经营管理能力

在我们的调查中,经营管理能力是影响大学生创业的第二项重要因素。当今市场经济社会中,企业要生存、要发展,创业者必须具有良好的经营管理能力。如何把现有的人、财、物,通过管理,赚取最佳的效益;如何调动每一位雇员的积极性使之全力以赴为企业工作等这些都需要通过创业者良好的经营管理来实现,需要依靠创业者所建立起来的高效管理体系。

1.2.3、缺乏风险与竞争的市场意识

缺乏市场竞争意识,没有盈利能力,这是不少学生公司共同存在的一个问题。经济规律,是每一个企业经营者必须遵循的,不管你是学生公司还是其它公司。无法打开市场,不具盈利能力,失败就是必然的了。不少同学很乐于向投资人大谈自己的技术如何如何领先,如何如何独特,却很少涉及这些技术或产品究竟会有多大的市场空间。即使谈至市场的话题时,他们对于诸如目标市场定位、营销手段组合这些重要方面全然没有概念。

1.2.4、缺乏创业资金创业设计文献综述。

创业并不是仅凭热情就能完成的社会实践活动,需要雄厚的物质基础作为支撑。目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奔小康的时期,家庭经济收入普遍不高,近年来教育投入又大幅上升,住房与医疗支出在家庭总支出中占相当比重,家庭中能用于其它支出的活用资金所占比例越来越小。

2、大学生创业存在的问题

2.1大学生创业教育方面的问题黄文光(20lO)认为,高校创业教育存在观念偏颇、体系不完善和教育效果不尽人意等问题。李海宗(20lO)指出,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创业教育课程存在认识不足、教学方法陈旧、实践课程薄弱和师资力量不足等问题。

2.2、大学生创业政策方面的问题陈成文(2009)强调了我国创业政策的局限性。创业培训有长足发展,但创业教育落后;减少进入障碍政策日渐完备,但商务支持不足;信贷政策日趋合理,但创业基金政策滞后;改善硬环境政策日臻完善。但改善软环境政策缺失。

3、大学生创业的促进措施

3.1、综合性因素方面

李学东(2010)认为,必须从战略的视角构建创业理论体系模型,将高校引导、政府扶持和大学生自主创业等关键要素整合起来,全面研究大学生创业带动瓤啦的微观机制。周建新(20lO)提出,要引导大学生树立“先就业,再创业”的理念;要构建大学生创业服务平台体系,并实现高校创业园与政府设立的创业孵化

基地等平台的衔接,在建立创业团队、提高创业者素质、创业融资和开拓市场等方面提供政策支持,为不同创业阶段的大学生提供有针对性和个性化的服务。刘青广(2009)认为,高校应发挥社会力量。争取多渠道筹集贷款、设立专项基金;充分利用现代化手段全方位收集创业信息并及时发布;大力创办科技创业园区、开展创业计划竞赛,建立师生创业实践平台,以加强大学生创业的能力和经验。黄敬宝(2010)强调,政府应采取 多种措施,改善大学生创业环境;高校应加强创业教育,大学生应该转变就业观念、积极做好创业准备,共同推动我国大学生创业。

3.2、大学生创业政策方面

郗杰英(2008)强调,制度安排在青年创业中的关键性作用,并提出不断完善法规政策,协调党政群社、形成帮扶合力,注重高校创业教育、培养创业能力、加强创业培训和营造舆论氛嗣等具体措施。陈成文(2009)指出,要完善大学生创业政策,强化高校创业教育课程,优化创业促进模式,开拓创业融资渠道,营造适宜创业的社会氛围。童铁江(20lO)主张打造大学生创业服务的生态链。大学生创业项目如“种子”,政府要像“园丁”一样注意筛选和培育;大学生创业初期犹如襁褓中的“婴儿”,需要政府像“保姆”一样精心呵护;具备一定的市场竞争力之后,“有形之手”要向“无形之手”转变,当好“保安”,搞好环境建设,使大学生创业企业成长为“产权清晰、权责明确、

创业管理文献综述
篇二:创业设计文献综述

工 商 管 理 系市场营销0 9 4 2 戴 学 智200911208256

创业团队的组建综合文献

摘要:创业团队日益成为创业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将简述创业团队概念、创业团队组建的原则、组建程序、创业团队结构组成、创业团队的形成和发展以及大学生创业团队培养模式。 关键词:创业团队 组建原则 组建程序 形成和发展 影响因素 组成元素

创业如同拔河比赛,人心齐,泰山移。“宁要一流的人才和二流的项目也不要一流的项目和二流的人才”是风险投资家的箴言。可以说,创业浪潮中的“项目秀”、“个人秀”的时代正在结束,团队的力量逐渐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看好。美国的一项研究表明.833%的高成长企业是由团队建立的,团队创业型企业的成长性明显优于独自创业型企业。尤其是创业的起步阶段,如果没有一个高素质的团队,再美的创业计划也会“胎死腹中”。由于团队所具有的协作能力和灵活机动的运作模式,在很多公司内部,团队形式成为新的组织模式。因此,在创业过程中,不仅要求创业者本身具有一定的创业能力,对于团队成员的整体协同作战能力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创业过程实际上就是团队不断成长成熟的过程。

一、创业团队的概念

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界定了创业团队的定义。

Kamm,Shuman,Seeger和Nm-ick(1990)认为创业团队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人参与创立一个事业并有相应的财务利益(equity or financial interest),这些个人出现在公司启动之前的阶段,即为在实际开始制造其产品或在市场上提供其服务之前的时期。

Watson等(1995)定义创业团队为两个或更多的个体联合 团队。 成立一个企业或事业,同时又一起运作。创业设计文献综述。

Vyakamam,Jacobs和Handelberg(1997)定义创业团队: 在企业的启动阶段,两个或更多的人,他们共同努力同时投入个人资源以达到目标,他们对企业的创立和管理负责。 Gaylen,Chandler和Hanks(1998)认为创业团队指的是当 公司成立时对公司有其功能执掌的人或是在营运前两年加入的成员,对于公司没有所有权的雇员并不算在内。 我认为创业团队是指在创业初期(包括企业成立前和成立早期),由一群才能互补.责任共担,愿为共同的创业目标而奋斗的人所组成的特殊群体。它具有以下特征:①在企业创立的较早阶段就加入;②拥有企业股份;④并且在企业内承担相应的管理工作或其它任务,不是纯粹的投资人;⑤创业团队是创业企业的高层管理团队,所以它具有高层管理团队与其它类型团队相区别的关键特征;⑥它在企业中位于高层,对企业的创立和发展等具有关键作用;⑦它面临的环境相对于其它类型团队(如自我管理团队)更为复杂和多变;⑧它面临任务也是最多,包括各职能领域和企业内外的各种复杂任务;⑨它要求的能力和经验等是分布式的,是多种多样的。

二、创业团队的五个组成元素

1.目标(purpose) 创业团队的存在使得创业活动中的各项事务依靠团队来运作而不是依靠个人英雄。创业团队应该有一个既定的创业目标,该创业目标应成为团队的共同奋斗理想。

2.人(people) 创业团队的构成是人,在新创企业中,人力资源是所有创业资源中最活跃、最重要的资源。创业的共同目标是通过人来实现的,不同的人通过分工共同完成创业团队的目标,所以人员的选择是创业团队建设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创业者应当充分考虑团队成员的能力、性格等方面的因素。

3.定位(place) 定位指的是创业团队中的具体成员在创业活动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也就是创业团队的分工定位问题。定位问题关系到每一个成员是否对自身的优劣有清醒的认识。创业活动的成功推进,不仅需要整个企业能够寻找合适的商机,同时也需要整个创业团队能够各司其职,并且形成一种良好的合力。因此,每个创业团队成员都应当对自身在团队

中的位置有正确的定位,并且根据正中定位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推进企业成长。

4.权利(power) 为了实现创业团队成员的良好合作,赋予每个成员一定的权利是有必要的。事实上,团队成员对于控制力的追求也是他们参与创业的一个重要的原因。为了满足这一要求,需要分配权限给他们,以达到激励的效果。对于创业活动来说,所面临的是更为动态多变的环境,管理事务也比较复杂,创业团队成员每个人都需要承担较多的管理事务,客观上也需要创业团队成员有一定的权力,能够在特定的条件下进行决策。因此,权利的分配也有利于团队的运作效率。

5.计划(plan) 计划是创业团队未来的发展规划,也是目标和定位的具体体现。在计划的帮助下,创业者能够有效制定创业团队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能够提出目标的有效实施方案,以及实施过程的控制和调整措施。这里所讨论的计划坑内尚未达到商业计划书那种复杂程度,但是,从团队的组建和发展过程来看,计划的指导作用自始至终都是存在的。

三、创业团队组建的基本原则

1.目标明确合理原则。目标必需明确.这样才能使团队成员清楚的认识到共同的奋斗方向是什么。与此同时,目标也必须是合理的.切实可行的,这样才能真正达到激励的目的。

2.互补原则。创业者之所以寻求团队合作,其目的就在于弥补创业目标与自身能力间差距。只有当团队成员相互间在知识,技能,经验等方面实现互补时,才有可能通过相互协作发挥出“1+1>2”的协同效应。

3.精简高效原则。为了减少创业期的运作成本.最大比例的分享成果,创业团队人员构成应在保证企业能高效运作的前提下尽量精简。

4.动态开放原则。创业过程是一个充满了不确定性的过程,团队中可能因为能力.观念等多种原因不断有人在离开.同时也有人在要求加入。因此.在组建创业团队时,应注意保持团队的动态性和开放性,使真正完美匹配的人员能被吸纳到创业团队中。

四、团队的形成

Kamm和Nurick(1993)认为创业团队的形成类型通常有两种,一种为某个人已经拥有可以成为未来创业所用的想法或概念,这种想法或概念可能是一种新产品或是一种新服务,接着他就去开始组成所需的团队。另一种状况为已经拥有创业团队,这些创业团队成员聚在一起讨论思考新创事业的概念与构想。 无论是先有概念再有团队还是先有团队再有概念都可以以人际吸引理论(Bird,1989)来解释。吸引可以看成是报酬和成本的交换。人们会被有相似信念及兴趣、拥有特别能力、有令人推崇的特质、令人喜欢的人所吸引。也就是说,吸引其实是一个有相当多构面的现象,决不仅止于喜欢。先有团队再有概念是因为团队成员有共同的爱好、兴趣等相吸引而一起创业。先有概念再有团队表示创业团队成员因为彼此不同的专业能力而互相吸引,而这些能力是开创新事业所需要的。更进一步管理技巧、决策风格、经验甚至资金都可以成为加入或成立创业团队的吸引条件。 但究竟哪一种方式比较好

Kamm和Nurick(1993)认为,团队成员的平衡和异质可能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创业团队成员的标准。一个更重要的标准是团队成员共同的兴趣或是成员创业背后的个人驱动力,这些兴趣或驱动力若能与企业的使命相结合,企业较容易创业成功。 整体而言,很少团队一开始就考虑成员间管理职能上的互补性,更重要的是共同的兴趣以及对企业有高成长机会的认同。

五、创业团队组建的主要影响因素创业设计文献综述。

创业团队的组建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相互作用共同.影响着组建过程并进一步影响着团队建成后的运行效率。

1.创业者。创业者的能力和思想意识从根本上决定了是否要组建创业团队以及团队组建的时间表以及由哪些人组成团队。创业者只有在意识到组建团队可以弥补自身能力与创业目标之间存在的差距,才有可能考虑是否需要组建创业团队.以及对什么时候需要引进什么样的人员才能和自己形成互补做出准确判断。 2.商机。不同类型的商机需要创业团队的类

型。创业者应根据创业者与商机间的匹配程度,决定是否要组建团队以及何时、如何组建团队。

3.团队目标与价值观。共同的价值观,统一的目标是组建创业团队的前提,团队成员若不认可团队目标,就不可能全心全意为此目标的实现而与其他团队成员相互合作.共同奋斗。而不同的价值观将直接导致团队成员在创业过程中脱离团队.进而削弱创业团队作用的发挥。没有一致的目标和共同的价值观,创业团队即使组建起来.也无法形成有效发挥协同作用,缺乏战斗力。

4.团队成员。团队成员的能力的总和决定了创业团队整体能力和发展潜力。创业团队成员的才能互补是组建创业团队的必要条件。而团队成员间的互信是形成团队的基础。互信的缺乏,将直接导致团队成员间协作障碍的出现。

5.外部环境。创业团队的生存和发展直接受到了制度性环境、基础设施服务.经济环境.社会环境、市场环境,资源环境等多种外部要素的影响。这些外部环境要素从宏观上问接地影响着对创业团队组建类型的需求。

六、创业团队的组建程序及其主要工作

创业团队的组建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不同类型的创业项目所需的团队不一样,创建步骤也不完全相同。概括来讲,企业团队组建的主要工作:

1.明确创业目标。创业团队的总目标就是要通过完成创业阶段的技术、市场、规划、组织.管理等各项工作实现企业从无到有.从起步到成熟。总目标确定之后.为了推动团队最终实现创业目标.再将总目标加以分解,设定若干可行的、阶段性的子目标。明确创业目标]二制定创业计划工招募台适人员工职权划分构建制度体系团队调整融合圈创业团队组建程序图

2.制定创业计划。在确定了一个个阶段性子目标以及总目标之后,紧接着就要研究如何实现这些目标.这就需要制定周密的创业计划。创业计划是在对创业目标进行具体分解的基础上,以团队为整体来考虑的计划.创业计划确定了在不同的创业阶段需要完成的阶段性任务,通过逐步实现这些阶段性目标来最终实现创业目标。

3.招募合适的人员。招募合适的人员也是创业团队组建最关键的一步。关于创业团队成员的招募,主要应考虑两个方面:①考虑互补性.即考虑其能否与其他成员在能力或技术上形成互补。这种互补性形成既有助于强化团队成员问彼此的合作,又能保证整个团队的战斗力,更好的发挥团队的作用。一般而言.创业团队至少需要管理、技术和营销三个方面的人才。只有这三个方面的人才形成良好的沟通协作关系后,创业团队才可能实现稳定高效;②考虑适度规模,适度的团队规模是保证团队高效运转的重要条件。团队成员太少则无法实现团队的功能和优势.而过多又可能会产生交流的障碍.团队很可能会分裂成许多较小的团体,进而大大削弱团队的凝聚力。一般认为.创业团队的规模控制在2人~12人之间最佳。

4.职权划分。为了保证团队成员执行创业计划.顺利开展各项工作,必须预先在团队内部进行职权的划分。创业团队的职权划分就是根据执行创业计划的需要.具体确定每个团队成员所要担负的职责以及相应所享有的权限。团队成员问职权的划分必须明确,既要避免职权的重叠和交叉.也要避免无人承担造成工作上的疏漏。此外,由于还处于创业过程中,面临的创业环境又是动态复杂的,不断会出现新的问题.团队成员可能不断出现更换,因此创业团队成员的职权也应根据需要不断的进行调整。

5.构建创业团队制度体系。创业团队制度体系体现了创业团队对成员的控制和激励能力,主要包括了团队的各种约束制度和各种激励制度。一方面.创业团队通过各种约束制度(主要包括纪律条例、组织条例、财务条例,保密条例等)指导其成员避免做出不利于团队发展的行为,实现对其的行为进行有效的约束.保证团队的稳定秩序。另一方面,创业团队要实现高效运作要有效的激励机制(主要包括利益分配方案.奖惩制度.考核标准.激励措

施等),使团队成员才能看到随着创业目标的实现,其自身利益将会得到怎样的改变.从而达到充分调动成员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发挥团队成员作用的目的。。要实现有效的激励首先就必须把成员的收益模式界定清楚,尤其是关于股权、奖惩等与团队成员利益密切相关的事宜。需要注意的是,创业团队的制度体系应以规范化的书面形式确定下来.以免带来不必要的混乱。

6.团队的调整融合。完美组合的创业团队并非创业一开始就能建立起来的,很多时候在企业创立一定时间以后随着企业的发展逐步形成的。随着团队的运作.团队组建时在人员匹配、制度设计、职权划分等方面的不合理之处会逐渐暴露出来,这时就需要对团队进行调整融合。由于问题的暴露需要一个过程.因此团队调整融合也应是一个动态持续的过程。如图1所示.在完成了前面的工作步骤之后,团队调整融合工作专门针对运行中出现的问题不断的对前面的步骤进行调整直至满足实践需要为止。在进行团队调整融合的过程中.最为重要的是要保证团队成员间经常机型有效的沟通与协调.培养强化团队精神.提升团队士气。

参考文献:

[1]葛建新:创业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2]阎剑平:团队管理[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5

[3]王飞绒 陈劲 池仁勇:团队创业研究述评[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6(7):16—22

[4]郑冉冉:成功创业研究[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5

[5]林嵩 谢作渺 创业学:原理与实践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8

[6]叶余建 创业团队研究综述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2006年第1期

创业设计文献综述。

[7]杨俊辉 宋合义 李亮 国外创业团队研究综述 科技管理研究 2009年第4期 [8]刘江 邓晓华 邢鲲 高校学生创业团队培养模式初探 现代农业科学 2009

大学生创业文献综述
篇三:创业设计文献综述

大学生创业文献综述

姓名:刘宁

班级:1414010Y02

学号:1414010415

大学生创业现状及其教育

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是知识经济时代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需要,是社会和经济结构调整时期人才需求变化的要求。在我国高校中,广泛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不仅能够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而且还能够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充分就业。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与时代的变化,大学生就业问题日益成为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其中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就是要更新大学生的就业观念和择业理念,实现他们由被动就业转为自主创业。因此,深入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研究,既是破解大学生生存与发展的重大现实问题,又是关系到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现实问题。

创业教育,就是以培养创业精神、创业意识、开发创业基本素质、提升创业综合能力为目的的教育。它是一种使人的素质不断提高、不断深化的终身教育,而不仅仅是一种专业技能教育。创业教育的核心是创新教育,它以发掘人的创造潜能、弘扬人的主体精神、促进人的个性和谐发展为宗旨。

创业教育在1989年11月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北京召开的“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上提出。199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办事处东京会议报告指出:创业教育,从广义上说是培养开创性个性,它对于拿薪水的人同样重要,因为用人机构或个人正越来越重视

受雇者的首创精神、冒险精神、创业能力、独立工作能力以及技术、社交和管理技能。从狭义上说,创业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素质和创业能力,通过各种教育手段,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以满足知识经济时代对大学生创业精神、创业能力的需求。 我国的创业教育起步较晚,在创业教育的课程开发、创业教育的理论与方法的研究方面,还处在引进、吸收和探索阶段,创业教育甚至在很多高校还是空白

开展创业教育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必然要求和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新趋势开展创业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增强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开展创业教育是实现产、学、研结合,加速科技成果转化的有效方式

创业业本身是一个鲜活的过程,因此创业教育的教学模式不能呆板僵化。创业教育过程主要由理论教学、案例教学和实践基地教学等基本教学环节构成。

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也应该积极接受创业教育,将创业知识储备好,为以后的创业做好准备。我们也要将学到的知识积极运用显示生活中,在不影响学习的情况下,锻炼自己的创业能力,学以致用,者对我们有益无害,为自己的未来多开辟可能!

创业及创业环境文献综述
篇四:创业设计文献综述

创业及创业环境文献综述

摘要:创业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强劲动力,是通过对已有资源的利用和新创意元素的整合,创造新市场价值的商业行为。创业活动需要一个由无数普通细节构筑的创业环境----一块培育个人成功、商界传奇和制造社会澎湃的土壤。中国的这片土壤,仍然需要补充畅通的融资机制、广阔的经理人市场、出色的工程师、完善的法制……本文先介绍国外关于创业及创业环境的研究,再简要介绍国内关于创业及创业环境的研究,最后对创业环境的现状作概括的说明。

关键词:创业、创业环境

一、 国外对创业及创业环境的研究

GEM(Global Entrepreneurship Monitor,企业家全球监视器)是由美国的巴布森学院和英国的伦敦商学院1998年发起,世界上研究企业家精神最重要的项目之一。GEM项目主要研究三个问题:(1)各国的创业活动的活跃程度是否存在明显的差异?(2)差异是由什么决定的?(3)创业活动对经济的影响体现在哪里?

创业活动的差异受环境因素影响很大,美国学者夏皮罗和索科尔(Shapero & Sokol)从一系列生活现象中发现,具有相同或相近背景的创业者在不同地方表现出的创业行为不同,而且差异巨大。由此可见,企业家精神并非都是内在成就欲望决定的,外在环境因素的影响也很大。

考察国外学者对创业的定义,有些学者简单地把创业定义为新企业的创建(Low和MacMillan,1988)或者定义为新产品、新工艺、新组织和新市场的组合(熊彼特,1934)。也有学者更进一步阐述了创业的含义,即创业包括新创企业的创业和已创建企业的创业。例如,Weber(1990)早期提出:创业是指接管和组织一个经济体的某部分,并且以自己可以承受的经济风险通过交易来满足人们的需求,目的是为了创造利润。此外,Cole(1965)把创业定义为发起、维持和发展以利润为导向的企业的有目的性的行为。目前,创业的多数定义侧重于机会追求。经常引用的是Stevenson、Roberts和Grousbeck (1989)给出的定义。他们认为创业是一个人——不管是独立的还是在一个组织内部——追踪和捕获机会的过程,这一过程与其当时控制的资源无关。

我们可通过界定创业研究领域来探讨创业研究的本质。

Stevenson和Jarillo(1990)将创业研究归为三类:(1)研究What happens when entrepreneurs act,即创业活动的后果。这类研究关注于创业活动的后果,而不是创业或创业行为本身。像熊彼特

(Schumpeter)、柯兹纳(Kirzner)和卡森(Casson)这样的经济学家都是从这一视角展开研究的。(2)研究Why they act,即创业的动因。这类研究采用心理学或社会学的方法,主要从创业家视角透视创业的动因,但也考虑环境因素的影响。(3)研究How they act,即创业管理。这一研究分支分析在不考虑创业行为的动机和结果时,创业过程的特征,主要着眼于公司从初创到成熟的演进过程。类似地,

Venkataraman (1997)把创业研究界定为如何以及通过谁来发现、评价和开发能创造未来产品或服务的机会;哪些因素会影响这一过程。Shane和Venkataraman (2000) 认为创业领域包括机会来源的研究,即机会发现过程、机会评价过程和机会开发过程。他们的研究还包括社会因素在创业过程中的作用,但只关注于个体因素。Zahra和Dess (2001)建议用创业行为的结果研究来补充Shane和Venkataraman (2000) 对创业领域的描述。

总的来说,从创业的定义中可知:a)创业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个事件;b) 机会追求是创业的核心要素。从创业研究领域的界定可以得出以下结论:a) 创业过程由机会发现、机会评价、机会开发以及创业结果组成;b) 在创业过程中,个体创业家是核心要素;c)创业过程受到社会或环境因素的影响;d)创业可以在新创企业中发生,也可以在已创建的企业中发生。由此可知创业环境的研究只是创业研究的一个分支。

二、 国内对创业环境的研究

国内关于区域创业环境的研究也很多,近年来出现了集中研究区域创业环境的报告,如北京、上海、广东三地的社会科学院联合发起,景体华主编的《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报告(2003-2004)》、陆大道等著的《2002中国区域发展报告——战略性结构调整与区域发展新格局》、上海财经大学区域经济研究中心组织、隋舵主编的《2004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报告——东北老工业基地复兴研究》等等。探讨了中国的“三极”(东部沿海、西部、东北)区域、“三圈”(京津唐、

创业设计文献综述

http://m.myl5520.com/jiaoanxiazai/125427.html

展开更多 50 %)
分享

热门关注

人教版小学五六年级体育教案【汇编五篇】

体育教案

勇救小动物大班体育教案精选九篇

体育教案

体育教案-立定跳远与实心球精选九篇

体育教案

幼儿园中班体育教案(锦集15篇)

体育教案

一年级体育教案【12篇】

体育教案

幼儿园大班体育教案《袋鼠旅行》精选11篇

体育教案

《高跷》幼儿园大班体育教案(合集十一篇)

体育教案

体育教案-立定跳远与实心球范文(精选八篇)

体育教案

《高跷》幼儿园大班体育教案【10篇】

体育教案

一年级体育教案范文(精选十三篇)

体育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