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清与厘清的区别

2020-07-30   来源:物理教案

实词辨析
篇一:理清与厘清的区别

1、 Ci 和睦”多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可指家庭关系;形容“社会”多用“和谐”.

2、 “细胞”与“元素”都可以喻指整体的一部分,但“细胞”形容“物理”单元的组成,“元素”形容“化学”成分的合成

3、 “华丽”是美丽而有光彩 “靓丽”是指漂亮、美丽,多用于形容年轻女性;“壮丽”是指雄壮美丽,多用来修饰山川、图景、场面等;“艳丽”形容鲜艳美丽,侧重于“艳”

4、 “厘清”就是“整理清楚”的意思。例如:“厘清事实真相”中的“厘清”就是“澄清;查清楚”的意思。 “厘清”的支配对象往往是“关系”、“原则”、“任务”等。在“厘清”之前,人们或许对某个问题或现象没有分辨得很清楚,“厘清”之后,往往就划分了某种界限,使得某问题或现象的性质等得以分明地呈现出来。

“理清”一般用于有条理的事物,比如“理清头绪”、“理清思路”等。 “理顺”有两个含义,一是道理顺当﹑

正确,二是使之有条理﹑顺序。

5、“公布”是指(政府机关的法律、命令、文告,团体的通知事项)公开发布,使大家知道;“宣布”是说正式告诉大家。北京奥组委的通知事项并没有法令、公告之类的命令意味,更多地是公开宣布的意思

6、“起用”一般指重新任用已退职或免职的官员;“启用”指开始使用。句中会徽和吉祥物并非人物个体

7、本质“是指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决定事物性质、面貌和发展的根本属性,是事物之间相互区别的基本特质。

8、“识别”指区分真假,辨别;“辨别”指对不同的事物在认识上加以区别,两者均不需要“认真思考”。“鉴别”指审查辨别;“甄别”强调认真、慎重的鉴别,两者需要“认真思考”

9、杜绝”指遏制、彻底制止;“杜撰”指臆造、虚构,没有根据地编造、虚构;

10、谩骂”指用轻慢、嘲笑的态度骂;“漫骂”指放肆地乱骂

11、“就范”是指听从支配和控制,一般与“迫使”形成习惯搭配。“遏制”有制止之意, 即强迫使停止、不允许继续(行动)

12、“催生”有使事物的产生和变化加快的意思,侧重从无到有的过程 “催促”的意思是使赶快行动 催化”的意思是促使化学反应的速率发生改变 13、“问讯”属于书面语,问候、询问之意。 “讯问”即审问 “询问”指征求意见,打听的意思。 项“诘问”指责问、质问

14、“扩充”意为使增多、使充实,通常表示“量变”;“拓展”不仅包含扩充之意,还有扩展之意,通常有“质变”的意思。

15、常见比较容易误用的近义实词有:变换/变幻、次序/秩序、陈规/成规、处事/处世、遏制/遏止、伏法/服法、简洁/简捷、滥用/乱用、品行/品性、审定/审订、毕竟/到底、不只/不止、从而/进而、关于/对于、何曾/何尝、基于/鉴于、径直/径自、屡次/一再、一向/一直、逐步/逐渐。

16、“勉力”是“尽力而为”的意思。“勉励”是“鼓励别人去做”的意思。

17、“沟通”有交流意见的意思;“勾通”是贬义,勾结串通的意思。

18. “以至”是“一直到”的意思,表示后面的结果是前面因素影响的加深;“以致”有致使、因此造成的意思,

19. 时势是指某一时期的客观形势。时事指当前发生的事情。

20. 遴选,是谨慎选择之意,程度比挑选更深

21. 实在,确实之意;委实:确实,实在之意。一般委实侧重于此事属于客观事实,而着实侧重于肯定意

味,程度和语气更深。

22. “衍变”意为通过进化而发展;“蜕变”意为人物或者事情发生质变;“嬗变”指彻底改变;“演变”指历时较

久的发展变化。

23. “违反”即不遵照,反着方向做,指行为或思想意识不符合制度政策、规律、纪律等的要求。“违犯”指

不遵守法律法则,违背、触犯。二者的区别在于“违犯”情节较为严重,违反的是规章,违犯的是法律。

24. “制裁”是指用强力管束并处罚有不法行为的人,“惩罚”是指严厉地处罚。“制裁”在程度上要比“惩罚”严

厉和强烈。

25. “质疑”,指提出问题,请人解答;“狐疑”,原意指狐性多疑,后多指遇事犹豫不决;“疑心”,指猜疑之

心,也可用作动词,指猜测、推测;“怀疑”指疑惑,不相信。

26. “辩白”,意思是说明事实的真相,用来消除误会或受到的指责 “辩护”指为了保护别人或自己,提出理由、事实来说明某种见解或行为是正确合理的,或是错误的程度不如别人所说的严重。

27. 果敢:当机立断,敢做敢为。 果断:有决断,不犹豫。 干练:精明,有才干和经验。

稳妥:稳当。

28. “简洁”指(说话、行文)简明扼要,没有多余的话。“简捷”是“直截了当”的意思,形容做事、说话不绕

弯子。

29. 形容环境宜用“幽雅”,形容人则用“优雅”。 30. “体现”指某种性质或现象通过某一事物具体表现出来;“反映”通常指把情况、意见等告诉上级及有关

部门;“融合”是指将两种或多种不同的事物合成一体。

31. “修养”是逐渐养成的待人处世的正确态度,是人的综合素质 “素养”是指修习涵养或平时养成的良好

习惯

32. “危言耸听”指故意说些夸大的吓人的话,使人惊疑震动;“虚张声势”指假装出强大的气势;“夸夸其谈”

形容说话、写文章浮夸不切实际,表贬义;

33. 起源是指“开始发生”、“事物发生的根源”;起点是指“开始的地方或时间”;源泉是指泉水的源头,另外

常用来比喻事物的起源和发展,更加书面化的使用。出发点也是指开始的地方。理清与厘清的区别。

34. “遏制”是制约、控制的意思,搭配对象一般是某种趋势或人的情绪;关于房价过快增长,政府宏观调

控只是为了在某种程度上起到制约、控制的作用 “遏止”是停止、阻止的意思,搭配对象常是战争、暴动、洪流等来势凶猛而突然发生的重大事件;“遏制”是指尽量控制事件发生,但结果有可能事件还是发生,只是在某种程度上减缓或减轻;“遏止”是尽量阻止事件发生,结果要么事件被阻止,要么继续发生。

“抵制”的意思是阻止某些事物,使不能侵入或发生作用 “制止”是强迫使停止,不允许继续的意思。 35. 不落窠臼”比喻有独创风格,不落俗套。“匠心独运”常用来修饰文学艺术方面创造性的构思。“独树一

帜”比喻独特新奇,自成一家。“别具一格”指另有一种独特的风格。

36. 边疆”是指靠近国界的领土;“边界”是指地区和地区之间的界线;“边境”是指靠近边界的地方;“边区”

多指抗战时期革命政权在几个省连接的边缘地带建立的根据地。

37. “履职”指行使职责,侧重过程;” 履新“指就任新职,侧重状态和结果;”履历“指具体的个人简历,包

括学习、工作背景等。

38. “历久弥新”指经历长久的时间而更加鲜活,比新的还要好;“日新月异”指发展或进步迅速,不断出现新事

物、新气象;“亘古不变”指经历了很久都没有变化;“与日俱增”形容不断增长,增长得很快。

39. 履职”指行使职责,侧重过程;” 履新“指就任新职,侧重状态和结果;”履历“指具体的个人简历,包括学习、工作背景等。

40. 启示:指启发、指示,使人有所领悟。启事:指公开声明某事而刊登在报刊上或张贴在墙壁上的文字。

因此在网上发布的应该是公告和“启事”

41. 从前”指以前,是过去的时间。“深圳是个小渔村”明显是在说过去的深圳,所以“从前”符合文意。“曾经”

一般要用在动词前面,表示某种动作、行为或情况是以前某段时间存在或发生过的,并且动词后面往往有助词“过”。

42. “给予”常表示不含感情色彩的、或双方平等状态下的是对方得到各种帮助、各种物质,也可以是精神

上的付出(关心、爱护等)。“赋予”一般表示主观的,常用于非物质的形式,如赋予(物体)意义、象征等。

43. 与“潜能”搭配,释放潜能和激发潜能都可以搭配 释放:把所含物质或能量放出来,与前文中焕发热

情,释放潜能相呼应。

44. “残酷”意为凶狠冷酷,用在此处程度过重;“激烈”意为激越,猛烈。

45. “加大”意为变大;“加剧”意思是使程度变得更严重。 程度加剧 固定搭配

46. “重建”是指推翻原有的一切,重新建设;“重构”则是在原来的基础上调整构建。 “构建”是指全方位、

多角度、深层次地建立,多用于抽象事物

47. “边疆”是指靠近国界的领土;“边界”是指地区和地区之间的界线;“边境”是指靠近边界的

地方;“边区”多指抗战时期革命政权在几个省连接的边缘地带建立的根据地。

48. “引诱”指使用手段,使人认识模糊而做坏事;“迷惑”指使迷惑;“诱惑”指使用手段引诱人做坏事;“诱骗”指诱惑欺骗。

49. “隐匿”指隐藏,躲起来;“隐藏”指掩盖、掩饰;“深藏”强调藏之深;“藏匿”指藏起来不让

人知道。

50. 催生 本来存在使之变快发展

51. 唏嘘不已,中性词,原意为哭泣后不由自主地急促呼吸,抽泣。扩展意有感叹、感慨、令人十分惊讶。

感叹不已:因为某些事物而发出很多感叹。

感喟不已:不停的感慨叹息。

伤感不已:受外界事物感触而引起悲伤和伤感之情。

52. “力”与“利”相比,不仅体现出用财所带来的好处,而且体现出“合理利用”之意。

53. “防范”指用“规范”来预防错误的发生,而“防止”是指采取某种措施来“阻止”错误的发生,“避免失误”并

非阻止,而是用“计划”来达到规避错误的效果,故用“规范”。

54. “桂冠”是指光荣的称号。“王冠”指国王戴的帽子,或喻国家主权。

55. “理所当然”强调没有例外,“水到渠成”强调一个发展的过程,“实至名归”强调名副其实。

56. “委任”指任命某人担任职务,如委任官员;“出任”指应聘或受命,如出任xx职务。

57. “疏浚沟渠”属于固定搭配 疏浚(shū jùn)为疏通、扩宽或挖深河湖等水域,用人力或机械进行水下土石方开

挖的工程。

58. “结合”只是说人或事物之间发生密切关系,而“渗透”则是强调相互融合的过程,多为人文方面

59. “式微”指事物由兴盛而衰落

60. “依靠”是指望(某种人或事务来达到一定目的),“依托”有依靠的意思,但侧重有所凭借。

61. “责任”大多是比较抽象的、是内心的一种正义感、维护社会秩序的责任感。 “职责”一般是工作范围内

所要承担的责任,是具体的可以描述的。

62. “来临”是时间性的动词 降临是过程性,且从上至下

63. “使命”指派人办事的命令,多比喻重大的责任 历史使命固定搭配。“形象”用于具体事物,“景象”用于

宏观角度的比较抽象的事物,如“繁荣的景象”。

64. “篡改”指用作伪的手段对历史、经典、理论政策等进行改动或曲解,而“窜改”仅指改动、删改 65. “驱除”后面跟的一般都是人或动物,或较为抽象的事物,如“驱除恐惧”,而“祛除”一般多为和疾病相关

的事物

66. “溶解”指一种物质(溶质)分散于另一种物质(溶剂)中成为溶液的过程,而“融解”有融化、消除的

意思 溶解仇恨

67. “涵义”泛指事物所蕴含的意思,需要人进一步思考才能领悟到;“意义”多指事物本身表达的意思;“意

味”指表明包含,层次较浅。

68. “定律”和“学说”都是相对客观的,不能随意“构造”

69. ”诗情“”画意“可以理解为诗画一般的美好意境,但是不能体现出画外之意 ”境界“是指事物所到达的

程度或表现的情况。”意象“是指文学艺术作品通过形象描写表现出来的境界和情调。意向和意境的区别主要有以下三点:第一,意象是以象寓意的艺术形象,意境是由那寓意之象生发出来的艺术氛围;

第二,意象是实有的存在,意境是虚化了的韵致和意味;第三,意境是作家所追求的艺术创造的终极目标,意象则只是营造意境的手段和材料。

70. “棘手”比喻事情难办,侧重于“难”,“迫切”是指急切、急迫,侧重于“急”。 “严峻”一般与“形势”搭配,

与“议题”搭配不当

71. “抹杀”是一概不计,完全勾销之意,“扼杀”有比喻压制、摧残使不能存在或发展之意

72. “追求”常常与“真善美”、“美丽与高贵”相搭配 “希冀”指希望得到,“渴望”指迫切地盼望。相比之下,“渴

望”的程度更深。

73. “严酷”与“严峻”都表示严厉,但“严酷”的语义较“严峻”重。

74. “处事”指处理事务;“处世”指在社会上活动,跟人往来交往。

75. “发祥地”原指帝王祖先兴起的地方,现用来指民族、革命、文化等起源的地方。 “发源地”指河流开

始流出的地方或者借指事物发端、起源的所在。

76. “并存”是作为单独立体并列存在,两者之间可以不相互依靠。而“共存”是一起作为一体存在,两者有相

互依赖意思

77. “准则”和D项“准绳”,都有言论和行动等所依据的规范这个意思,相较而言“准绳”更符合法律作为不可

逾越的底线这个意向,法律不但要遵守,更有越界要付出代价的概念,一般“法律”和“准绳”构成固定搭配

78. “宏大”的意思是比喻事物的气势宏伟、巨大。“恢宏”的意思是宽阔、博广。“庞大”表示形体、组织、数

量或程序大大超过惯常的范围或标准。“宏伟”意为宏大雄伟。

79. “精确”指精密而准确;“精妙”意为精致巧妙。 “周密”即“周到缜密”,考证周密

80. 摸索出一条***的路子 固定搭配

81. “敏感”是讲感觉敏锐,对外界反应事物反应很快。 “机警”强调机智、警觉,多用来形容人 “警惕”是动理清与厘清的区别。

词 “警觉”是说对可能发生的事变或危险所具有的敏锐感觉,老虎是一种警觉的动物。

82. “渠道”一般与“控制”、“垄断”搭配使用 被假象蒙蔽,固定搭配

83. “导向性”是使事务向某个方面发展的特性;“战略性”是对总体有关键的或方向性的指导意义。 战略强

调整体,导向强调方向

84. “融合”的主语通常为两个事物互相施加影响

85. “热点”指某时期引人瞩目的地方或问题,“亮点”比喻有光彩而引人注目的人或事物。“亮点”突出“选择

农村基层创业”的“好”,褒义倾向明显;热点为中性词性

86. “擅自”指不经批准自作主张做职权以外的事情,比“私自”程度更重,带有较强责备的感情 擅自做主,

擅自离岗

87. “磋商”表示双方仔细商量和研究,交换意见。“敦促”表示以诚恳或迫切的态度催促或提醒注意,常用

于正式文稿中

88. 遵从是指遵照并服从,一般指上级的命令

89. “教学”是指教师把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学生的过程,而“教育”是指按一定要求培养人的工作,“教育”比“教学”的层次更深一些

90. “探索”和“摸索”主要用于未知领域

91. “挖掘”意指深入开发,“发掘”比喻把难以或未曾发现的事物、道理揭示出来,前者更强调程度上的深

92. “拘泥”是指固执而不懂得变通

93. “认可”多包含上级对下级的认同,而“认同”是指认为一致、相同,词性更为单纯

94. “攻略”、“策略”均有手段、谋略之意,但“攻略”侧重攻取、取得,而“策略”侧重策划、计划。此处是为

了达到“刺激消费”这个目的,有攻取的意思,用“攻略”更合适。

95. “营建”“建造”修饰的对象一般指房屋建筑等

96. “氛围”指周围的气氛和情调:“局面”泛指一定时期内事物的形势、情景。

97. “大局”和“全局”都有整个局面的意思,但是两者强调的重点不同,“全局”重在整体把握,以整体为重;

“大局”重在分清事情轻重,抛开个人和小集体利益,以集体利益为重,或者是事情的重点优先考虑,先不考虑次要的。

98. “缜密”指周密、细致(多指思想) “周密”指周到而细密,周密的合作

99. “青眼有加”表示对人的赏识或者喜爱。 “嗤之以鼻”指讥笑,表示轻蔑; “不屑一顾”指认为不值得一

看,形容极端轻视;“不足挂齿”表示不值得一提。“充耳不闻”形容有意不听别人的意见;

100. “方兴未艾”多形容新生事物正在蓬勃发展

101. 怪诞离奇怪诞:奇怪, 古怪。指奇怪、古怪、匪夷所思的事情。也可称离奇怪诞。就是非常的奇特,匪夷所思,少见或没见过,古怪,一般是指神话或者杜撰的东西;还有一种意思就是不可能的,不存在的 光怪陆离 具体解释:光怪:光彩奇异;陆离:色彩繁杂、变化多端的样子。形容奇形怪状,五颜六色,现象奇特,中性词(不能用来形容人),也形容事物离奇多变。 荒诞不经:解 释 荒诞:荒唐离奇,极不真实;不经:没有引经据典。意思是少有的,典籍中也没有的(事)形容不合常理。形容虚妄离奇,不合情理。

102. 揶揄,耍笑、嘲弄、戏弄、侮辱之意; 是对人的一种戏弄,嘲笑时用语。

103. “责无旁贷”指自己的责任,不能推卸给别人

104. 陶醉 主体是人

105. “未免”有“实在是”的意思;“难免”表示“不可避免”;“不免”表示“免不了”;“以免”表示“为了避免”

106. “淡薄”是指(感情、兴趣等)不浓厚,“淡泊”是说不追求名利。“兴趣”与“淡薄”搭配,“淡漠”常与感情、

记忆类词语搭配

107. “善自为谋”指的是善于替自己打算,也指替自己好好地想办法。

108. “品位”意为品质、档次、格调,是名词;“品味”意为鉴赏、玩味、品尝等,是动词

厘清概念,守住底线
篇二:理清与厘清的区别

厘清概念 守住底线

这两天微信朋友圈被袁部长和北大教授的提问给刷屏了。各大门派就此话题分分亮剑,颇有当年“大鸣、大放、大辩论、大字报”的味道。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笔者虽不敢自诩内行。但是看完热闹之后,冷眼观之:部长居庙堂之上,贯彻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方针,固本培元,无可厚非;教授处江湖之远,求学术自由之精神,情理之中。但问题在于,这是一次真正的对话和交锋么?笔者并不这么认为。

对话的前提是围绕同样的概念或范畴,而这次教授的提问,显然在概念上就跑偏了。“西方价值观”对应的显然不是地球西边的价值观,地球是圆的,怎么区分东方与西方?“西方”在知识界是一个约定俗成的政治概念。如果按照通常的地理概念,日本还在我国东边呢,但它却是“西方七国集团”之一!如果说“西方”的概念普通百姓不明白,那还情有可原,但是教授揣着明白装糊涂,那就显得混淆视听了,别有用心了吧?还有“研究西方价值”和“传播西方价值”也是两个概念,很多人研究了西方价值之后,对西方价值一通批判,而很多人对于西方价值观毫无研究,却仍在传播。部长没有禁止研究,而是反对在课堂上传播西方价值。传播已经不再是知识性的研究与评说,而是价值认同与主张了。而且结合上下文语境,在课堂上传播西方价值观与传播中国的价值观是个此长彼消,甚至是非此即彼的关系,即使两者在边界上不像自然科学那样界限分明,甚至也有被内化吸收的部分,但毕竟不能否认两者还有存在差异的部分。难道部长应该主张教师们在课堂上自我否定,往祖坟上刨么?!还有部长禁止“诽谤”与“抹黑”与教授主张的“反思”与“揭露”两者并不矛盾呀!“诽谤”和“抹黑”都是带有感情色彩和价值取向的词汇,俗称贬义词,诽谤即无中生有,添油加醋。抹黑与诽谤异曲同工,诽谤是手段,抹黑是结果。而“反思”与“揭露”则是中性词,是就事论事,是实事求是。这两者的界限本来是很清楚的,一般来说不存在混淆,难道教授理解的“反思”与“揭露”暗含着“诽谤”与“抹黑”的成分与动机么?关于违宪的问题,更是无从谈起了,教授列举的宪法三条,和部长讲话基本对不上,唯一比较接近的是第47条规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进行科学研究、文学艺术创作和其他文化活动的自由。”这说的还是学术自由问题,和课堂讲授与传播,还不是同一个概念,就像人们常说的“研究无禁区,讲授有规范”。 部长讲话还提出高校教师必须守好政治底线、法律底线、道德底线。这涉及到底线与自由的关系,涉及到对自由的理解。自由本来就不是原生态和无边界的,马克思曾经说过自由的边界是由法律标定的,就像地界是由界标确定的一样。教师被称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为人师表,率先垂范,理应有这些底线意识。教师“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他所站的三尺讲台,也不完全是他私人订制的舞台。他的言行“格式化”着很多人,教师不能太任性!教授在提问中反复强调了宪法自由。那就讨论一下宪法自由和教育秩序的关系吧。宪法赋予我国公民(包括教师)广泛的权利和自由,例如宪法规定了言论自由,那是否意味着我们可以去骂街呢?甚至在课堂上骂街?!宪法规定了出版自由,那是否意味着有些人可以攒点淫秽书刊出版贩卖呢?答案显然是否定的,任何自由都是有边界的,都需要被相关法律法规进一步具体化,明确边界才能无害,边界就是底线。再比如,我国宪法规定了宗教信仰自由,一个人信仰宗教了,他去教堂参加宗教活动这是他的个人自由,但是如果他是一名教师,将自己的课堂变成教堂,传播宗教思想,那就突破自由的边界了。因为我国宪法规定:“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任何人不得利用宗教进行破坏社会秩序、损害公民身体健康、妨碍国家教育制度的活动。”同时我国的教育法也规定:“国家实行教育与宗教相分离。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利用宗教进行妨碍国家教育制度的活动。”这就是个人自由与教育秩序的关系。再回到意识形态教育的主题,我国宪法规定“中国各族人民将继续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引下,??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我国教育法也规定:“国家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

泽东思想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遵循宪法确定的基本原则,发展社会主义的教育事业。”部长讲话只是重审和诠释了这些法律的精神,并非开山立派,自立门户,各路江湖豪杰纷纷围观甚至踢馆,反倒显得少见多怪了!同时我们也注意到,教育法也规定了“教育应当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历史文化传统,吸收人类文明发展的一切优秀成果。”这也体现了一种开放和包容的态度,但是立足点还是中国和中国化,对于包括西方文明在内的一切优秀成果,我们都要进行吸收转化,做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以我为主,为我所用。但这和照搬以及宣传、宣扬西方价值观本不是同一个问题。教师这份职业,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做与不做,有选择的自由,但是一旦选择了这份职业,就选择了这份使命,选择了这份操守,就应该有这样底线意识。

前清与后清区别
篇三:理清与厘清的区别

1.前清与后清都有强烈的外来政权色彩(旗人曾建立满洲国,有自己独立的语言与文字服饰,八旗制加奴隶制),后清政治制度进口自苏联,文化方面是党文化治国;二朝都是先据有东北,以之为基础而据有全国,东北物产丰富而民风彪悍,奴性重,是专制统治理想根据发源地。

2.二者都有一系列运动疯狂摧残中华文化,前清扬州十日,嘉定三屠等屠杀,并焚毁,删改,抽取传统文化的精华,仅留下有利巩固其统治的糟粕;文字狱绵延一百五十余年,精英死亡殆尽;后清跃进,文革,河蟹等等在其一系列运动中更是不遑多让,更彻底,更残酷,更恶毒,更隐蔽,不断地造神运动,一个政党,一个思想,一个,一个,制造出无数愚民,口号铺天振地现代文字狱时至今日,精神死亡人数以数亿计。

3.二者都是高税收,无福利,但又靠暴力压迫维护了社会的总体安定,实现了一个政府最基本的职能。

4.二者都把前朝残余势力逐往台湾,制造了台湾问题,前者是明(ming)朝,后者是民(min)朝。

5.二朝都是经济改良,但又拒不改革政治制度,都是迫於形势,一步步被推著走,从没主动认清形势而采取相应措施。

6.二朝都是内部崩溃开始。

7.二朝都采取卖国以自救策略,前清是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后清则是大批贪官盗取巨量财富秘密转移或移民至海外,此外当局不顾国内人民挣扎在贫穷死亡的边缘,而以各种形形色色的海外“援助”,以换取它国支持它的暴政,并非法给予在华洋人超国民待遇。

8.二者的黑暗统治皆是在世界各国民心尽失,但又能成功洗脑数亿本国民众。

前清后清对照表

1,民族政策:

前清: 八旗联合蒙古上层压迫其他各民族,汉族和南方各族是低等皇民。

后清: 国民人分四等,第一等:洋人;第二等:统治阶级;第三等:普通少民;第四等;普通汉民

2,文化政策:

前清: 满人强制各族剃发易服,抱残守缺,充分发扬封建专制文化腐朽的一面。修四库全书兴文字狱,破坏中华文化。

后清: 马教独尊,先是文革毁坏中华文化,破坏中华文物,现在大搞河蟹文化思想。

3,统治政策:

前清: 八旗子弟统治大量以汉族为主体的关内各族,大量皇民供养八旗奢侈生活 、

后清: 党的"干部"统治大量公民,大量公民供养"干部"奢侈生活

4,官员选拔:

前清: 科举制+部族制,少数底层民众可以通过科举进入社会上层。八旗子弟仅占一半官员。

后清: 常委选拔制,99%为官二代,废除了科举,毫无公平可言。

5,经济政策:

前清: 固守落后的小农经济,摧残明朝已出现的资本主义萌芽,使中国停滞不前。

后清: 固守落后的打工经济,摧残民营企业和民族实业,使中国沦为悲惨的经济殖民地。

6,环境政策:

前清: 号召垦荒,引起人口第一次大膨胀,达到4亿

后清: 放入外资滥用中国环境和资源,水系土壤全面污染,荒漠化阴影笼罩全国

7,对外政策:

前清: 宁与洋人,勿与家奴

后清: 外宾优先,外宾至上,非法给予在华洋人超国民待遇

8,镇压政策:

前清: 疯狂镇压人民反抗殖民暴政的起义,前后有天地会,太平天国,捻军,辛亥革命党等

后清: 疯狂迫害异见者,禁止新闻报导和言论结社自由,大量异见人士被迫逃亡海外

9,教育政策:

前清: 注重奴才人格的培养,充分利用犬儒学说毒化汉族学者

后清: 注重顺民人格的培养,标榜为人民民主专政等等,党军政结合一体,以党代表国,号召人民忠于党国

厘清知识 读懂要求 明晰答案
篇四:理清与厘清的区别

厘清知识 读懂要求 明晰答案

——以第二学期三次调研卷和近三年江苏高考卷为例

树人学校高三语文备课组 (2014年5月30日)

【概念说明】

? 厘清知识。厘清:整理、清楚 。对复习中的相关知识进行整理,并有十分清楚的理解。

? 不要再纠缠于新题,充分利用已经做过的练习,效果会更好。新题只是起检验、巩固的作用。

? 读懂要求:每一题都有答题方向的要求,如修辞手法、字数限制等等。一些具体的要求,如第一次调研中文学类文本阅读最后一题“请探究文中‘美’的内涵 ”,必须对“美”从内容上进行分类。

? 分值的设置提示了答题内容的数目,不容忽视。提醒:江苏卷没有答一点得3分的传统。

? 明晰答案:解题过程的思路明晰。这也是最后10天语文复习在思维上的要求,具体见各题讲解。

? 体现在答题形式上,答题点要用分号“;”或序数词“1、2、3??”分开。

一、语音

1、词语的选择以常用字为主,极少冷僻的字,如果出现,一般也不会当作重要的考察点。如第三次调研中的“偈子 ”。

2、题目设置上,常常只有一个选项具有干扰性。

3、相信自己已有的积累。(挑出已做过习题中还未掌握的词,用零碎时间迅速记忆,每天一遍。)

二、成语与病句

? 成语关键是平时积累,要清楚成语使用错误的类型,如望文生义、褒贬误用、张冠李戴等。

? 病句分语法类病句(语序不当、搭配不当 、成分残缺或赘余 、结构混乱 )和语义类病句(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两类。前一类可以用主干分析法;后一类可用逻辑分析法,如第11年高考卷中的D项:“为纪念建党90周年,‘唱支山歌给党听’歌咏比赛将于7月1日举行,届时校长和其他学校领导也将登台参加比赛。”关键就在于 “其他”的指向无法确定,产生歧义。

提醒:

? 几乎每一个错误项就是一个错误类型。明确了错误类型,也就能对此句有了明确的判断。

? 有一类是结合了成语和病句的考题值得注意,如2013湖北卷 “网友们纷纷撰写微博,围绕着‘追星’的话题,或幽默,或自嘲,或‘假正经’一番,捧腹之后,总有一种耐人寻味留在心中 ”中的“耐人寻味”。

三、语言运用

? 分别为4分和5分题,要根据分数落实答题点。一般比较简单或直接的为1分点,

体现一定思维能力的为2分点。当然要注意题干中的具体要求,如字数、修辞等。

? 不要刻意追求语言表达的精警和深刻,按照要求平实答题。第一次调研第3题明

确“请用简洁、平实的语言分别概括这三种方式 ”。

? “高大上”是要有资本的,临时装“高大上”是要付出代价的。

四、文言文阅读

? 选择题的前两题可能有变化,但第三题没有变化的迹象。尽管该题明确说明其中

一项不正确,设置错误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上的错位、无中生有、句子理解

理清与厘清的区别

http://m.myl5520.com/jiaoanxiazai/116024.html

展开更多 50 %)
分享

热门关注

物理教案(通用6篇)

物理教案

关于苏科版九年级上册物理教案【十篇】

物理教案

苏科版九年级上册物理教案【汇编十一篇】

物理教案

苏科版九年级上册物理教案精选12篇

物理教案

高中物理教案(锦集5篇)

物理教案

初中物理教案精选4篇

物理教案

物理教案范文(通用6篇)

物理教案

初三物理教案范文(精选五篇)

物理教案

初中《音调》物理教案及教学片段精选2篇

物理教案

《声音的产生》物理教案及教学片段

物理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