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你自己”——苏格拉底哲学思想

2020-07-27   来源:教学反思

苏格拉底的“认识你自己”
篇一:“认识你自己”——苏格拉底哲学思想

浅析苏格拉底的“认识你自己”

摘要:认识你自己是苏格拉底的主要哲学思想。认识自己关键

在于反思自己,认识自己的本质在于认识自己的灵魂,让自己的主

体意识觉醒,满足灵魂深处的需求,最终实现真正的知行合一。

关键词:苏格拉底;认识你自己;反思;灵魂

苏格拉底认为人的心灵内部包含有关于自己灵魂的内在原则,内

在原则是让人了解自己并改善自己关于自己的灵魂的知识。而这些

内在原则是与世界的本原相符合的,因此我们是在这些内在原则的

指引下来认识外部世界的。怎样获得这些本原性的内在原则,即是

认识你自己。认识自己关键在于反思自己。

一、认识自己的关键在于反思自己

人总需要思考自己为什么而活着这一根本性问题。现实中,人总“认识你自己”——苏格拉底哲学思想。

会不断地经历着不同的事物,产生不同的矛盾,那麽这些事物给我

留下了什么,我又是怎样对待这些不同的事物的?这些促使着我们

思考自己是为了什么而活着。对于这一人生的问题我们只有对自己

进行了反思,到达了对自我的认识之后才能明白,才不至于迷失于

变化不断的混乱世界之中。

反思是一种关于普遍原则的体认,是一种基于逻辑理性,又超越

逻辑理性的洞觉。因为反思自己重要的是反省人自身的本性,使自

己的主体意识觉醒。这种反思的方法也体现在苏格拉底的助产术

中,通过对话的方式让对方说出自己的观点,然后提问对方,引导

苏格拉底认识你自己
篇二:“认识你自己”——苏格拉底哲学思想

精选阅读(1):

认识你自我苏格拉底

苏格拉底在哲学观点上自成一体,作为一个旷世的思想家、哲学家,苏格拉底与亚里士多德、柏拉图一道,为古希腊礼貌标出了他人难以企及的思想高度。

苏格拉底通常并不是以一个青年导师的身份出现的。他在和别人谈话时,并不是刻意地想要教导别人,而是采取启发式的教育方式。他认为自我的工作是帮忙别人产生正确的思想,而不是传授给他们什么。

一群年轻人到处寻找愉悦,但是却到处碰壁。反而遇到了许多忧愁、烦恼和痛苦。他们向老师苏格拉底寻觅关于愉悦的答案。“认识你自己”——苏格拉底哲学思想。

老师,您是希腊最聪明的人,请您告诉咱们,愉悦到底在哪里?

我并不是最聪明的人,正因我不是智者,我只是一个哲学家。如果说我聪明的话,那就是我明白自我是一个无知的人。正因我只知道一件事:我一无所知。工会名字

苏格拉底对这些年轻人说,你们先把关于愉悦的问题放一放,先帮我造1条船吧。

于是这些年轻人把寻找愉悦的事情先放在一边,和苏格拉底一齐造起独木舟来了。他们同心协力锯倒了一棵大树,把树剖析成两半,挖空了树心,很快就造成了1条独木舟。

独木舟下水了,大家把苏格拉底请到船上,一齐荡起双桨,一边齐声唱歌。苏格拉底问:孩子们,你们此刻觉得愉悦吗?

学生们齐声回答:咱们此刻觉得愉悦极了!

苏格拉底说:愉悦就是这样。它往往在你为着一个目标发奋工作时,就突然地到来了。

我除了知道我的无知这个事实外,一无所知。

苏格拉底

认识你自我

认识你自我本是希腊德尔斐神庙门楣上的铭言,苏格拉底将其作为自我哲学原则的宣言,具有深刻的背景和重要的好处。事实上,几千年前古希腊奥林匹斯山上的德尔斐神殿里有一块石碑,上方写着认识你自我。

苏格拉底认为,自然哲学家们在哲学对象、目标、途径、方法等问题上的看法都是错误的,他们不去关心自身而去关心自然,而且在对宇宙万物本原的探讨上以感官物为依据,以自然物作原因,因此自以为是,众说纷纭,让人无所适从。事实上,自然万物真正的主宰和原因并不是物质性的本原,而是它的内在目的,亦即善。由于认识自然的本性为咱们的潜质所不及,因此哲学的真正对象不是自然而是人自我,即认识人自身中的善。他认为好或者善是存在于事物之中的一种神力,这是万物所追求的目的。在自然界个性是有机界中存在的和谐、均衡、完美等等自然现象,都是由于事物追求好的或善的目的而构成的。

有一天,苏格拉底为了教育一位狂妄自负的青年尤苏戴莫斯,和他进行了一次机智的谈话。当知道尤苏戴莫斯雄心勃勃,想将来竞选城邦的领袖时,苏格拉底就对他说:一个期望当领袖的人务必有治国齐家的本领,但是,一个非正义的人能掌握这种才能吗?

当然不能。一个非正义的人甚至连做一个良好的公民都不够格。尤苏戴莫斯坚定地回答。

那么,你知道什么叫正义的行为,什么叫非正义的行为吗?苏格拉底继续问并拿出羊皮纸,把正义和非正义分开写在羊皮纸的两边,要尤苏戴莫斯一一列举。

于是,尤苏戴莫斯把虚伪、欺骗、奴役、偷窃、抢劫都放在非正义的一边。对此,苏格拉底运用相反的具体事例,把这些看起来是非正义的行为一一予以推倒。

他问道:作战时,潜入敌方军营,偷窃其作战图是非正义行为吗?为防绝望中的兄弟姐妹自杀,把他藏在枕头底下的刀偷走,难道不就应吗?生病时儿子不肯吃药,父亲就骗他,把药当饭给他吃,使儿子很快恢复了健康,这种欺骗行为又就应放在哪一边呢?

这一连串的问题,使尤苏戴莫斯如堕五里雾中。

苏格拉底在破除了对方的成见后,就正面进行诱导,并使尤苏戴莫斯理解了自我的观点。之后他就指出什么样的知识对人来说最为重要的,这就是认识你自我。

德性即知识

苏格拉底认为,认识自我就是认识心灵的内在原则,亦即认识德性。那里的德性原指事物的特性、品格、特长、功能,具体到人就是人的本性。善是自然万物的内在原因和目的,具体到人身上,就是德性。

苏格拉底认为,人并不是生来就贴合人的本性,只有在理性指导下才能认识自我的德性,也就是说,未经理性审慎的生活是没有价值的,一个人只有真正认识了他自我,才能实现自我的本性,完成自我的使命,成为一个有德性的人。而且,苏格拉底进一步指出,趋善避恶是人的本性,没有人志愿追求恶或他认为恶的东西,是行善还是作恶,关键取决于他的知识,因而每个人在他有知识的事情上是善的,在他无知识的事情上则是恶的。

因此,苏格拉底倡导知德合一的学说,他认为正确的行为来自正确的思想,美德基于知识,源于知识,没有知识便不能为善,也不会有真正的愉悦。他认为,从怀疑自我的知识开始的自我认识是认识美德的来源。他常常爱说的一句话是:我除了知道我的无知这个事实外,一无所知。

助产术教学法

为了有效地传授知识,以到达道德教育的目的,苏格拉底提出了他著名的教学法,也就是人们通称的助产术。所谓助产术,是指在与学生谈话的过程中,并不直截了当地把学生所应知道的知识告诉他,而是透过讨论问答甚至辩论方式来揭露对方认识中的矛盾,逐步引导学生自我最后得出正确答案的方法。“认识你自己”——苏格拉底哲学思想。

因此,苏格拉底以高贵、健壮的助产婆芬尼兰托的儿子自豪,宣称他也习于施行同种技术。不一样的是,他所实施的对象是男生而不是女生,是灵魂而不是肉体。他认为,自

我这种艺术最伟大的地方在于它能够以各种方式考察年轻人的心灵所产生的是幻想错觉还是真知灼见。

助产术也被他称为辩证法。苏格拉底在施行助产术时所采用的方式是问答法,即透过发问与回答的形式,运用比喻、启发等手段,使对方对所讨论问题的认识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普遍,一步步逐渐深入,最后得出正确认识,生下自我孕育的真理胎儿。这种方法,一般被归纳为四个环节:反讽、归纳、诱导和定义。因此,苏格拉底把教师比喻为知识的产婆。这种方法作为一种学生和教师共同讨论、共同寻求正确答案的方法,有助于激发和推动学生思考问题的用心性和主动性。

为追求绝对的确定性的知识,苏格拉底把他的助产术运用于不一样对象,讨论了各种问题。这种方法直接为柏拉图所继承和发展,不仅仅对哲学也对之后西方整个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产生了重要影响;黑格尔更是将这种对话内在化于精神之中,将其发展为详尽完善的辩证法体系。苏格拉底的哲学,虽往往被称为实践哲学,但是,那种实践并不是现实的生产实践,而是抽象的道德实践。确切地说,他的哲学是非实践的唯心论了。因此,苏格拉底哲学特征,在于它是脱离了自然科学研究基础的道德哲学,在于它是对索非斯特施行哲学攻击的宗教拥护者。

苏格拉底的精神助产术

苏格拉底习惯到热闹的雅典市场上去发表演说,以及和人辩论问题。

一天,苏格拉底像往常一样,很早就来到市场上。他一把拉住一个过路人说道:向您请教一个问题。人人都说要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但道德究竟是什么呢?

那人回答说:忠诚老实,不欺骗别人。

苏格拉底装作不懂的样貌之后问:但为什么和敌人作战时,我军将领却千方百计地去欺骗敌人呢?

欺骗敌人是贴合道德的,但欺骗自我人就不道德了。

苏格拉底立即反驳道:当我军被敌军包围时,为了鼓舞士气,将领就欺骗士兵说:‘士兵们,咱们的援军已经到了,向前冲啊!大家奋力突围出去。’结果突围果然成功了,但是大家根本就没有看到什么援兵。如果按您刚才所说的那样,这种欺骗就应也是

不道德的吗?

那人说:那是战争中出于无奈才这样做的,日常生活中这样做就是不道德的。

苏格拉底又问:假如您的儿子生病了,又不肯吃药,你欺骗他说:‘赶快吃吧,这不是药,而是一种很好吃的东西,吃了它以后你就能像鸟一样自由飞翔。’这也是不道德吗?

那人只好承认:这种欺骗也是贴合道德的。

苏格拉底之后又问:不骗人是道德的,骗人也能够说是道德的。那就是说,道德不能用骗不骗人来说明。究竟用什么来说明它呢?还是请您告诉我吧!

那人想了想,说:不知道道德就不能做到道德,知道了道德才能做到道德。

苏格拉底生前死后都有一大批崇拜者,柏拉图和色诺芬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他生命没留下任何著作,咱们只能透过他学生的叙述了解他(他的弟子色诺芬著有《苏格拉底言行回忆录》)。但是他对西方哲学的影响却是巨大的。他的门徒在他死后构成了不一样的学派,除了著名的柏拉图外,还有三个比较有名的小苏格拉底学派由欧几里得创立的以诡辩著称的麦加拉学派、由阿里斯提波在非洲创立的以愉悦主义著称的昔勒尼派和由安提西尼创立的以禁欲主义著称的犬儒学派。

名人轶事

苏格拉底的妻子是个心胸狭窄、冥顽不化,钟爱唠叨不休,动辄破口大骂的女生,而且常使堂堂的哲学家苏格拉底困窘不堪。一次,别人问苏格拉底您当初为什么要选取这样一位妻子?时,他回答说:擅长马术的人总要挑烈马骑,骑惯了烈马,驾驭其他的马就不在话下了。我如果能忍受得了这样女生的话,恐怕天下就再也没有难于相处的人了。

据说苏格拉底就是为了在他妻子烦死人的唠叨申诉声中净化自我的精神才与她结婚的。有一次,苏格拉底正在和学生们探讨问题,互相争论的时候,他的妻子气冲冲地跑进来,把苏格拉底大骂了一顿之后,又出外提来一桶水,猛地泼到苏格拉底身上。在场的学生们都以为苏格拉底会怒斥妻子一顿,哪知苏格拉底摸了摸浑身湿透的衣服,风趣地说:我知道,打雷以后,必定会下大雨的。

浅谈苏格拉底的哲学思想
篇三:“认识你自己”——苏格拉底哲学思想

浅谈苏格拉底的哲学思想

苏格拉底是西方哲学史上的一个重要人物,其哲学对整个西方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是西方古典哲学史上最伟大的哲学家,因为他的出现,哲学变得和过去有很大的不同。

一.生平

苏格拉底出生于希腊雅典一个普通公民的家庭。其父是雕刻匠,母亲是助产妇。他容貌平凡,语言朴实,却具有神圣的思想。青少年时代,苏格拉底曾跟父亲学过雕刻手艺。后来他熟读荷马史诗及其他著名诗人的作品,靠自学成了一名很有学问的人。他以传授知识为生,30多岁时做了一名不取报酬也不设馆的社会道德教师。苏格拉底把自己看作神赐给雅典人的一个礼物、一个使者,任务就是整天到处找人谈话,讨论问题,探求对人自己最有用的真理和智慧。因此他的一生大部分是在室外度过的,喜欢在市场、运动场、街头等公众场合与各方面的人谈论各种各样的问题,例如,什么是虔诚?什么是民主?什么是美德什么是勇气?什么是真理?以及你的工作是什么?你有什么知识和技能?你是不是政治家?如果是,关于统治你学会了什么?你是不是教师?在教育无知的人之前你怎样征服自己的无知?等等。贯穿这些讨论的主题就是引导人们认识:在这些对于人至关重要的问题上,其实人是非常无知的,因此人们需要通过批判的研讨去寻求什么是真正的正义和善,达到改造灵魂和拯救城邦的目的。作为公民,他曾三次参军作战,当过重装步兵,在战争中表现得顽强勇敢,并不止一次在战斗中救助受了伤的士兵。此外,他还曾在雅典公民大会中担任过陪审官。 40岁左右,他成了雅典的远近闻名的人物,并进人五百人会议。他在雅典和当时的许多智者辩论哲学问题,主要是关于伦理道德以及教育政治方面的问题,被认为是当时最有智慧的人。然而,在雅典恢复奴隶主民主制后,苏格拉底被控,以藐视传统宗教、引进新神、败坏青年和反对民主等罪名被判处死刑。他拒绝了朋友和学生要他乞求赦免和外出逃亡的建议,饮下毒酒自杀而死,终年70岁。

二.主要的哲学思想

1. 知识论

古希腊苏格拉底提出通过彼此谈话洁难,从个别上升到一般的寻求真理的方法。基本内容分为三步。(1)出发点是“自知其无知”,事先不提出任何独断的原则。驳斥自然哲学家就重要间题提出的论证是彼此分歧的,其思辨超出人类知识的限度,批评智者派怀疑一切否定一切的放弃求知的原则。(2)手段是通过对知识的爱(爱洛斯)和彼此的谈话、诘难以寻求真知识,同时也推进了问答者彼此的友谊。(3)目的

是形成概念,求得真知识。集中种种对立的例证,通过归纳的方法,从个别具体的事例,寻求一般概念或永恒本质。一方而起到积极作用,有一定的辩证法因素,另一方面由于强调“自知其无知”和“认识你自己”,从自我意识中去寻求真理。 苏格拉底的知识论把知识建立在理性基础上,认为一切知识都是经由概念的。概念是撇开具体事物的特殊属性而形成的,是普遍的、不变的。所以知识也是普遍的、绝对的、永恒不变的。他“自知自己无知”,认为人们一般所谓的知识其实并不是真正的知识,因为它们都是变化的、没有永恒价值的;但他们还自以为有知识。而苏格拉底认为自己还没有达到那种绝对的、永恒的、真正的知识,从这个意义上说,他认为自己是无知的。苏格拉底提出的这一命题包含有价值的思想,那就是不应该停留于个别、具体,而应提高到一般。这种看法是人类认识史上的进步。苏格拉底认为,人们不能认识外部世界,也不应该认识外部世界。因为他认为自然界是神创的,由神支配,受神管理的,人的理性不可能认识神所创造的东西。只有放弃的自然的认识,承认自己是无知的人,才是聪明人。可见,苏格拉底的“自知自己无知”又是反对人们从客观存在的自然界出发去获得知识。

2. 目的论

从智者开始,古希腊哲学由注重研究自然本身转到注重研究社会伦理和人。但他们只停留在感性阶段,只能得出相对主义的结论。到苏格拉底才根本改变了这种状况。苏格拉底在反对自然哲学中提出了自己关于原因的主张,即目的论。在苏格拉底看来,世界之所以如此的原因,是其中有一种支配力量,它使万物成为如此的样子,并且是最好的,这个支配力量就是“好”(“善”)。善是他的哲学思想的一个基本概念,是说明事物“为什么”的原因。在苏格拉底的哲学中,善或目的具有相同的意思。他认为万物的存在和发展都追求一种完满性原则,整个世界的万物都具有这样的目的性。这样,苏格拉底就把目的论当成了他的世界观。 用目的论来说明世界,这是苏格拉底哲学的一个重要特征。古希腊哲学正是从苏格拉底开始,自然哲学中决定论的宇宙观为目的论的宇宙观所代替。目的论的提出,在于对世界的统一性,事物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进程,及自然中谐调的现象等作出哲学上的解释。这种解释力图克服自然哲学中的机械决定论,宇宙运动的循环论,和把精神、意识现象统统归结为物质的组成方式不同的片面性观点,同时也力图克服智者们不重视研究原因,把一切都看成相

对的、主观的、可怀疑的错误观点,这在认识史上都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3.美德论

美德即知识”是苏格拉底伦理学的核心命题,他的“美德即知识”著名论题开启了西方道德理性主义的先河。“美德即知识”是苏格拉底关于理性的人的品质的论述,也是关于道德伦理的论述。美德即知识”作为苏格拉底伦理学的一个基本命题,“它表明美德的本性是知识,人的理智本性和道德本性是同一的”。苏格拉底所追求的是一种关心人的灵魂的普遍的道德真理。这一命题跟苏格拉底的“认识你自己”和“善是人生的最高目的”是分不开的。“认识你自己”就是关心自己的灵魂,也就是追求关于美德的知识;追求善,把“善”作为人生的最高目的,这才是高尚的生活,有意义的生活。而且他认为人都是向善的,不可能自愿从恶,把这归于人的本性。有些人之所以作恶,就是没有关于美德的正确的知识。只要人的理智追求知识,就不会犯错。

4.方法论

苏格拉底认为一切知识,均从疑难中产生,愈求进步疑难愈多,疑难愈多进步愈大。苏格拉底承认他自己本来没有知识,而他又要教授别人知识。这个矛盾,他是这样解决的:这些知识并不是由他灌输给人的,而是人们原来已经具有的;人们已在心上怀了“胎”,不过自己还不知道,苏格拉底像一个“助产婆”,帮助别人产生知识。苏格拉底的助产术,集中表现在他经常采用的“诘问式”的形式中,以提问的方式揭露对方提出的各种命题、学说中的矛盾,以动摇对方论证的基础,指明对方的无知;在诘问中,苏格拉底自己并不给予正面的、积极的回答苏氏自比产婆,从谈话中用剥茧抽丝的方法,使对方逐渐了解自己的无知,而发现自己的错误,建立正确的知识观念。这种谈话也有几个特点:第一、谈话是藉助于问答,以弄清对方的思路,使其自己发现真理。唯在谈话进行中,苏氏则偏重于问,他不轻易回答对方的问题。他只要求对方回答他所提出的问题,他以谦和的态度发问,由对方回答中而导引出其他问题的资料,直至最后由于不断的诘询,使青年承认他的无知。在发问的过程中,苏氏给予学生以最高的智慧,此即有名的苏格拉底反诘法。

三.意义

苏格拉底可以说是古代希腊哲学的一个分水岭。在他之前,古代希腊的哲学家都偏重对宇宙起源和万物本体的研究,对于人生并不多加注意。苏格拉底扩大了哲学研究的范围,他将哲学引到对人心灵的关注上来。他

认为:研究物质世界的构造和法则、探索外界事物的本质不能够说没有意义,但对于哲学家来说,应该有比树木、石头和星辰更有价值的问题,这就是心灵问题,道德问题,知识问题。这些问题和人息息相关。他引用德菲尔阿波罗神庙所镌刻的那句神喻来呼吁世人:“认识自己”旨在希望人们能通过对心灵的思考关怀而追求德行。可以说,苏格拉底把哲学的领域扩展了,对后来的西方哲学和宗教、乃至社会和民主制度的发展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也为基督教的欧洲化奠定了人文基础。几百年后的罗马哲学家西塞罗说,苏格拉底将哲学从天上召唤下来,使它在各地落脚生根,并进入各个家庭,还迫使它审视生命、伦理与善恶.

学号:1412001200716 高鹿

“认识你自己”——苏格拉底哲学思想

http://m.myl5520.com/jiaoanxiazai/115644.html

展开更多 50 %)
分享

热门关注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全册教学反思精选3篇

教学反思

关于初中英语教学反思【三篇】

教学反思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反思五篇

教学反思

语文教学反思锦集七篇

教学反思

初中数学教师教学反思(合集五篇)

教学反思

关于教学反思简短【五篇】

教学反思

《鹿角和鹿腿》教学反思范文汇总八篇

教学反思

历史教学反思六篇

教学反思

惊弓之鸟教学反思【汇编六篇】

教学反思

语文教学反思优质精选6篇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