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说字道济,或字说之

2020-05-23   来源:语文教案

校内一模语文试卷
篇一:张说字道济,或字说之

语文学科试卷 命题人:高三语文备课组

考生须知:

1. 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卡,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 考试结束后,只上交答题卡。 一、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慕课与中国高等教育

MOOC,又称慕课,是一种在线课程开发模式,它发端于过去的那种发布资源、学习管理系统以及将学习管理系统与更多的开放网络资源综合起来的旧的课程开发模式。通俗地说,慕课是大规模的网络开放课程。它掀起的风暴始于2011年秋天,被誉为“印刷术发明以来教育最大的革新”,呈现“未来教育”的曙光。对于慕课,大家有哪些疑虑和关注点呢?

慕课:是橱窗?还是店堂?

“MOOC:是橱窗?还是店堂?”这是北京大学教授李晓明大会主题报告的题目。自从MOOC在美国兴起,近些年致力于将信息技术与社会科学相结合的李晓明就开始在中国推广这一新型学习方式。

截至10月20日,北京大学已经上线电子线路、民俗学、生物信息学、大学化学等11门MOOC课程,共有5万人注册,从数字上已经超过了北京大学的在校生数量。

李晓明认为MOOC形成了“翻转课堂”,也就是把知识的学习从原来的“课堂内到课堂外”转变为“课堂外到课堂内”;从“讲授主导的学习”变为“研讨提升的学习”。

“过去10多年,我们看到过许多很炫的支持信息传递和远程互动的技术和系统,它们也被认为可以支持教育活动,它们可以在特定时间、特定场合展示其功能,但是社会成本往往太高,不一定能推广,就像橱窗,只是起到宣传、展示、招揽生意的作用。”李晓明认为,“MOOC不是演示,不是示范,不是橱窗,而是常规,是普通,是店堂,是大学课程的开放之举,可以满足更多人学习的愿望。”

MOOC,高调兴起,欢呼者、疑惑者、担忧者,甚至恐惧者皆有。但凡有人提出疑问,李晓明都会建议他先亲身体验一下MOOC:“尽管其中几乎所有的技术要点,都似乎在哪见过或者早就听说过,或者认为‘没什么了不起’,但当它们有机结合在一起的时候,就形成了力量。”

他相信,未来哪个学校的活跃MOOC课程多,这个学校就有影响;哪个国家的活跃MOOC课程多,这个国家的高等教育就有影响。

慕课如何提高我国高等教育质量?

中科院院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李未院士在主题演讲中提出了一个观点,认为全面提

高高等教育质量的关键是提高本科教育质量,而本科教育质量取决于核心基础课,核心基础课的关键则是名师。他对名师的界定是“对所教课程的内容有准确而深透的理解,在科研方面有出色的建树,在实践方面有丰富的经验和成就,熟谙这门学科的历史、现状和问题,是本学科的知名学者。”

但是如果以一所学校的80%以上的基础课实现名师上讲堂为标准,目前我国1129所大学和1280所高职院校中,只有39所985大学基本达到了这个标准,另有82所211工程大学基本接近这个标准。而其他900多所大学和其他1200多所高职院校,离这个标准还有很大差距。

因此,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困境在于名师的稀缺和无法共享,即使是一流名校,也未能充分利用他们拥有的名师教育资源。

个性化、规模化和创新性是决定高等教育的三个要素。李未认为, MOOC恰恰具有这三方面的优势。同时,李未注意到, MOOC教学课件、学习档案、交互过程产生海量的数据资源,通过对这些数据挖掘,可以提炼出很多有用的信息。结合这些大数据,他提出了“计算教育学”的概念。

(选自《中国青年报》,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慕课”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慕课是一种在线课程开发模式,是大规模的网络开放课程。

B.慕课是人类文明历史中最大的教育革新,呈现“未来教育”的曙光。

C.慕课可以把知识的学习从原来的“课堂内到课堂外”转变为“课堂外到课堂内。” D.慕课可以使课堂从“讲授主导”型转变为“研讨提升”型。 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北京大学已经上线的多门慕课课程,共有5万人注册,在教育作用方面已经超过了北京大学的常规教育。

B.过去,支持信息传递和远程互动的技术和系统,虽被认为可以支持教育活动,但社会成本往往太高,不一定能推广。

C.名师的稀缺和名师教育资源无法共享是目前我国高等教育质量提高的瓶颈。

D.慕课具备个性化、规模化和创新性的优势,对提高我国高等教育质量方面作用重大。 3.从全文看,下列表述符合作者观点的一项是(3分)

A.慕课是开放课程,注册之后,可以上网学习,那么学生就可以在家完成课程,完全不必走入校园,大学校园将会成为象征性建筑。 B.以“店堂”喻“慕课”,是因为慕课与店堂一样都是开放的,都可以更大程度地满足它们服务对象的愿望,而且服务对象也会更多。

C.李晓明认为慕课可以让学生在课堂外学习,李未院士认为慕课可以使学习“个性化”,这两种观点完全不是一回事。

D.在未来,学校的影响力由慕课课程的多少决定;在未来,某个国家高等教育的影响,也是由慕课课程的多少决定。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张说,字道济,或字说之,其先自范阳徙河南,更为洛阳人。永昌中,武后策贤良方正,诏吏部尚书李景谌糊名较覆,说所对第一,后署乙等,授太子校书郎,迁左补阙。

久视中,后避暑三阳宫,汔秋未还。说上疏曰:今北有胡寇觑边,南有夷獠骚徼,关西小役省无用之费。澄心澹怀,惟亿万年,苍苍群生,莫不幸甚。臣度刍议,十不从一,何者?沮盘游之娱,间林沚之玩,规远图,替近适,要后利,弃前欢,未沃明主之心,已捩贵臣之意。然不爱死者,惧言责不职耳。” 后不省。

擢凤阁舍人。张易之诬陷魏元忠也,援说为助。说廷对“元忠无不顺言”,忤后旨,流钦州。.中宗立,召为兵部员外郎,累迁工部、兵部二侍郎,以母丧免。既期,诏起为黄门侍郎,固请.终制,祈陈哀到。时礼俗衰薄,士以夺服为荣,而说独以礼终,天下高之。除丧,复为兵部,兼修文馆士。

睿宗即位,擢中书侍郎兼雍州长史。谯王重福死,东都支党数百人,狱久不决,诏说往按,一昔而罪人得,乃诛张灵均、郑愔,余诖误悉原。帝嘉其不枉直,不漏恶,慰劳之。玄宗为太子,说与褚无量侍读,尤见亲礼。逾年,进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监修国史张说字道济,或字说之。

说敦气节,立然诺,喜推藉后进,于君臣朋友大义甚笃。帝在东宫,所与秘谋密计甚众,.后卒为宗臣。朝廷大述作多出其手,帝好文辞,有所为必使视草。善用人之长,多引天下知名.

士,以佐佑王化,粉泽典章,成一王法。为文属思精壮,长于碑志,世所不逮。 (选自《新唐书》列传第五十,有删节)

4.对下列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擢凤阁舍人擢:提拔B.固请终制固:本来 ..C.说敦气节敦:重视 D.后卒为宗臣 卒:终于 ..

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臣愿及时旋轸/深居上京/息人以展/农修德以来/远罢不急之役/省无用之费/ B.臣愿及时旋轸/深居上京/息人以展农/修德以来远/罢不急之役/省无用之费/ C.臣愿及时旋轸深居/上京息人/以展农/修德以来/远罢不急之役/省无用之费/ D.臣愿及时旋轸深居/上京息人/以展农/修德以来远/罢不急之役/省无用之费/ 6.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张说针对武后避暑到秋天仍不还京之事冒死进谏,提出要追求长远的利益,抛弃眼前

的欢乐,可惜武后没有醒悟。

B.张说在中宗即位后,累迁官职,后因母亲去世回家守孝而辞去官职,并且坚持守孝直

到期满,他品德高尚为天下人称赞。

C.在查办谯王李重福党羽罪案时张说显示出卓越的能力。他接手案件后很快弄清真相,

严惩主谋,其余人则无罪释放。

D.张说为官时长,历经唐高宗、武则天、唐中宗、唐玄宗四朝,正直敢言,办事练达,

深受皇上信任,终成一代名臣。 7.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张易之诬陷魏元忠也,援说为助。说廷对“元忠无不顺言”,忤后旨,流钦州。 (2)帝嘉其不枉直,不漏恶,慰劳之。玄宗为太子,说与褚无量侍读,尤见亲礼。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眼儿媚·玉京曾忆昔繁华

赵佶①

玉京②曾忆昔繁华,万里帝王家。琼林玉殿,朝喧弦管,暮列笙琶。 花城人去今萧索,春梦绕胡沙。家山何处,忍听羌笛,吹彻梅花③。

注:①赵佶:宋徽宗,北宋亡,被金人掳往北方。

②玉京:与后文的“花都”都指北宋首都汴梁。 ③梅花:笛子曲《梅花落》的省称。 8.本词表达了诗人哪些思想情感?(5分)

9.本词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孟子认为如果一个国家“,”,这样的国家终会灭亡。 (2)屈原在《离骚》中表达自己即使粉身碎骨也不会改变自己理想和信念的句子是“,”。 (3)《荀子·劝学》中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这与韩愈《师说》中“,”的观点是相同的。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题。(25分)

老人和马 梅寒

月亮从东山后面升起来,就挂在山顶那棵树的梢上。院子里没点灯,只有院西墙马棚那儿,一星红红的火,在月光底下明明灭灭。何处的笛声,被山风一路送过来。声音时高时低时强时弱,断断续续。听不出什么曲调,却跟山里的夜风那般寒凉。

小子,老师知道你心里有委屈,但有什么办法呢?手里的一袋烟终于抽完了。老人将烟袋锅子在脚后跟上轻轻磕了磕,站起身,向笛声飘来的方向望一眼,转身走向西墙边上的马棚。

马棚底下,一匹浑身雪白的老马,正静静地站在那里。一动也不动,像入定的老僧。 那是一匹跟他一样老的老马了。跟着他在这一带的山山水水间来来回回已经走了近三十年,走了多少路,摔了多少跤,身上留了多少伤,他记不清了。今夜,他心里只有一种沉得让人透不过气来的悲伤。他是来跟老马告别的。明天,他就离开这里,到山下去,马还要留在这里。马还不能退休,因为它还没有找一个新的合适的接班人。

老伙计,腿上这伤,还疼吧?阴天下雨要犯病,你自己可要小心??

老人在老马的左前腿那儿站住,迟缓地弯下腰,去抚摸老马腿上那块伤。那是那个暴雨天留下的。那天,他和老马如往常一样到山上去接孩子。回学校的路上,风雨就来了。那天风刮得邪行,要把整座山都拔起来,雨浇得人眼睛睁不开。三个孩子坐在马背上,他牵着马走在前面探路,马小心翼翼地跟在他后面顺着他找的路往前走。雨天,路滑,原本就陡的山路变得更加泥泞难行。在一处近六十度的陡坡前,马尝试了几次都没能上去。马背上的孩子们坐不住了,要下来自己走,被他制止了。他心疼马,更心疼那些山里的娃。为了学点文化,那些孩子每天要翻山越岭走几十里山路才到那所只有他一个老师的小学。他让孩子们坐稳,破天荒地冲老马发了脾气:不中用的东西,这点坡也上不去。老马似是听懂了他的话,没有丝毫埋怨,它用力晃了晃双耳,再一次奋力往坡上冲去。近坡顶,老马像一堵重重的墙倒下去,前腿正跪在一块锋利的山石上??

老马的伤,后来慢慢好了。孩子们从家里带来的草药。那条腿却是瘸了。他的心,也从此缺了一角。

还有马的那只右眼。是在那次送孩子回家的路上,被路边突然倒下来的一棵树给戳瞎了。那一次,真的把他的心都要给疼碎了。他眼睁睁看着一支尖尖的枯树枝直直插进了老马的右眼窝,鲜血“咕嘟”一下冒出来,把它前胸处的那片雪白的毛都染红成一片。他以为那次的老马是死定了,就算不死也不能再继续和他一起去接送孩子们了。让他没想到的,第二天,他刚走出屋门,老马就在马棚里急切地向他呼唤:该去接孩子们了。再苦再累不流泪的汉子,那天抱着马脖子呜呜地哭了。如果山外的那些人,能有老马一半的心思,山里的孩子们,天地可就不一样了。

他不比老马更好。他的右胳膊,也是在那次事故中永远地变成了残疾?? 老伙计,这三十年,你跟着我受苦了??你是咱山里人的大功臣哪?? 老人围着老马,左转,右转,恨不得把它身上的每一寸肌肤都抚摸遍。

三十年了,那些山里的孩子们,一茬儿又一茬儿,被那匹马驮进学校,驮出大山。他们读了中学,大学,走到山外,有了体面的生活。他和马,却是老了。

儿子带他去体检,诊断书上列了近十种大大小小的病。把儿子惊晕了,也给他下了死命令:不下山,押也要把他押回去。他也确实老了,看黑板上的字,原是黑白分明,现在

在他眼里却是模糊一片??

他不管儿子押不押。只说,没有找到合适的接班人,他死也要死在山上。孩子们不能一日无老师。

奔波了很多天,上上下下,远远近近。没人愿意来。深山旷野,谁愿意把青春埋在这里。最后他想到了自己的学生,那个坐在马背上走出大山的孩子,读的一所不错的师范学校??

他去找学生。拎了两斤老白干。他说。学生听。学生听完,面露难色。学生联系了一家市里的中学,已有眉目。他伤了心,和着眼泪一杯又一杯的喝着闷酒,心里却没埋怨。他把那些孩子们送出大山,就是希望他们从此能过上一份好生活??

学生还是把他手上的酒杯夺去了,说,老师,您给我点时间?? 学生跟着他一道来到这所阔别已久的小学。三十年过去了,屋还是那屋,人还是那人,只那些明朗朗的脸不一样了??

笛声继续随了风送过来。这一次,他听得真切,是他曾经教孩子们唱过多次的《希望的田野》。欢快的笛声,已不似先前那般寒凉,在夜风里有节奏地舞。他轻声随着笛子的旋律哼唱起来:我们的家乡,在希望的田野上??老马似乎也受了感染,不再入定般寂静,它用力摇晃着耳朵,四蹄有节奏地在地上轻轻踢踏。老人的大手轻轻抚遍老马的全身,嘴里的声音渐渐模糊,眼角有凉凉的泪缓慢滑下来:老伙计,小子是新手上路呵,你再辛苦带他一程??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这篇小说是一篇感人至深的作品,文章没有扑面而来的震撼,却在华丽精巧的文字背后潜藏着动人力量。

B.老人是大山里小学唯一的老师,如果不是“确实老了”,他还会一直义无返顾地接送学生上课——给学生上课——送学生回家。 C.老人和马有着共同的经历、性情,共同的品格、命运,作者将人和马两个形象叠合起来,反映共同主题:赞美不计回报的无私奉献精神。

D.老人老去了,不得不离开大山,他的学生最终成了他的接班人,也将是老人精神的继承者。

E.小说以第二人称为主要叙述视角,不受时空限制,灵活自由。穿插以第三人称,使叙述的对象得以立体化的展现。

(2)小说开头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请联系全文简要分析。(6分) (3)小说中老人这一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4)这篇小说反映的社会现实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联系老人的精神、老人的忧虑和学生的纠结加以探究。(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题。(25分)

多面剧宗范紫东

薛龙

八百里秦川,吼一声秦腔,梨园西北风过耳。秦腔以其“繁音激楚,热耳酸心”的艺术风貌独树一帜。秦腔史上,群星汇聚,最为耀眼者即秦腔一代宗师范紫东。

范紫东以雄浑的史剧风格著称于世,被誉为“现代关汉卿”。他一生笔耕不辍,大小戏总计69本,结集为《待雨楼戏曲》。生于乱世,范紫东以寸管之笔书写了时代风云的变幻。其“史剧”代表作有写戚继光驱逐倭寇的《鸳鸯阵》、写秋瑾之英烈及郑紫纶女士之仇日以提倡爱国精神的《秋风秋雨》等剧目。1915年,袁世凯承认“21条”,筹备称帝,革命成果几乎葬送之时,他编写《玉镜台》,借剧中人物之口大声疾呼“我中国得下了不治疾病,哪有个医国手痛下针砭”。

范紫东长期生活于社会下层,往来于市井剧场之间,生活阅历丰富,生活中随时留心学问,又熟悉舞台艺术规律,编起戏来能得心应手。范紫东一般上午八九点钟起床,外出以牌取乐,之后回房写戏。他打腹稿的能力很强,许多戏都是一气呵成。一天早上,将要排演的新戏稿在路边被偷走,到了戏社,范紫东才发现戏稿被偷,他马上根据记忆把戏稿重新写了出来。

抗战中期,日寇日夜空袭,不少名角不得已去外地搭班演戏,易俗社著名须生耿善民被兰州某剧团重金聘去,不料到兰州后,因种种原因耿失意返陕,要求重回易俗社。当时不少剧社中人本着人才难得又值非常时期便同意接纳,唯独范紫东为维护易俗社章程坚决拒绝,同仁劝说,他断然回绝:“你们要易俗社之章程,还是要耿善民?如果硬要耿善民,我范紫东就出易俗社!”张说字道济,或字说之。

范紫东出身乡村知识分子家庭,饱读经典,自小半耕半读。劳动之余,他坚持“三余”读书,研究时势。所谓三余者,即夜者日之余,阴者晴之余,冬者岁之余也。近世以来,西学东渐之风日盛,范紫东深感科学文化素养对民族振兴之重要性,吁呼“八股不废,则中国不兴”。范紫东常向友人感叹:“读书人不务实学,即此一事,且不如商人,何以居四民之首乎!”

少年时代的范紫东跟随在礼泉、乾县开馆授业的父亲读书、学习,耳濡目染之下也影响了他矢志教育的职业选择。1902年,陕西大旱,范紫东为生计以年仅九串钱的低酬为人课子,子承父业做了教书先生。从此,范紫东有钱了就去上学,没钱了就去教书。前后七年,才于1908年以优异成绩毕业于宏道学堂。毕业后,范紫东被西安府学聘请为理化教员,又应健本学堂王子端邀请,兼任该校语文教员,走上了一条教育救国之路。1926年春,全城物资匮乏,范紫东为健本学堂师生及家人不致饿死,高筑债台,学校也被迫关张。偌大中国,竟不能有容范紫东一张教桌之地,他精神失常,几近丧命.

范紫东一生迭经三世,朝代交替,国家动荡。他目睹列强入侵,国势日衰,为国家民族的前途夙夜忧叹。1910年,他加入同盟会,同党吴希真在乾县五峰山竖起讨袁旗帜,范紫东为之奋笔疾书讨袁檄文。

范紫东执教并主持的健本学堂,既是学校也是同盟会陕西分部的秘密联络机构,为当时亲

袁一派把持的地方政府所怀疑。当时的陕西警察厅长送两个孩子入健本学堂学习,名曰求学,实为侦探,校外还安插两名密探严加监视。范紫东对此有所察觉,时时提防,他发现厅长的儿子思想并不守旧,为可造之材,便竭力争取,二生得以被耳提面命、悉心指导,因此大受感动。当时,三育学校校长及民党19人同日被害,而革命党人往来健本学堂,未遇祸害,便是范紫东春风化雨的缘故。

1952年,范紫东以75岁高龄粉墨登场,出演《回荆州》里的诸葛亮一角,博得满堂喝彩。他不顾年事已高,为编纂《陵墓志》,实地勘察古迹,亲自步量灞桥与秦始皇陵,不想受寒感冒,引起肠胃病发作,自此抱病不起,经多方治疗无效,与世长辞,享年76岁。

(选自《传记文学》,有删改)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文章开篇交代秦腔的特点和艺术地位,为范紫东的身份设定了特定的大背景,也肯定了他在这一领域突出的艺术成就。

B.范紫东虽然因为生活在社会底层,形成了不良的生活习惯,经常晚睡晚起,打牌取乐,但仍然不忘坚持创作,笔耕不辍。

C.陕西警察厅长送二子入健本学堂学习,本欲令其二人实施监视,但二子受范紫东人格魅力的影响,违背了父亲的心愿。

D. 75岁高龄出演《回荆州》里的诸葛亮一角仍然博得满堂彩,可见范紫东戏剧功力之深,更可见人们对范老的尊崇和爱戴。

E.本文通过记述范紫东生平的典型事例及其从艺的艰难历程,让我们了解到了他多方面的突出成就及其独到的创作理论。

(2)请简要分析范紫东的形象特点。(6分)

(3)“多面剧宗范紫东”的“多面”成就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6分)

(4)范紫东剧作多反映现实,可谓“为人生而艺术”,这对你有什么启示?结合全文,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8分)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唐诗和宋诗孰优孰劣,在后代引起了的争论。对唐宋诗的评价,往往因个人爱好的不同而,其实两个朝代的诗歌,不应该用一种固化的标准评价不同风格的诗歌。

A. 经年累月南辕北辙各有千秋 B. 旷日持久 大相径庭 各有千秋 C. 旷日持久 南辕北辙 半斤八两

D. 经年累月 大相径庭 半斤八两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疣鼻天鹅的大批出现,不但表明内蒙古的环境日益改善,而且也让更多的人知道,天堂草原不仅仅有着雄风烈马,还栖息着高贵、优雅、美丽的天鹅。

B.虽然中国斯诺克“神奇小子”丁俊晖再次无缘世界锦标赛正赛,但通过一系列比赛他的防守控制能力和坚韧意志均有较大提高。

C.高考作文考查的不仅是学生的创新能力,更是学生的写作能力,因为唯有创新才能显示出考生的良好素质和综合实力。

D.听到嫦娥三号探测器成功进行了一系列月球科学探测活动的消息传来,大家无不为中国科技事业日新月异的发展而自豪。

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该报是一张历史悠久、独具特色的综合性日报,在国内外有着广泛的影响。,,;,,,体现了本报强烈的时代感和清新活泼的生活气息,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

①改革开放伊始 ②服务于经济建设 ③半个世纪以来 ④赢得了海内外广大读者的青睐 ⑤它以其博大精深的人文内涵 ⑥把握正确导向

A.⑤③⑥②④① B.⑤③⑥①④② C.③⑤④②⑥① D.③⑤④①⑥② 16.阅读下面文字,根据文意补写文末两处划线处的内容。(每句不超过14个字)(5分)

在北京举行的一次国际图书博览会上,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公布的“过敏阅读与购买倾向抽样调查”现实,高达54.4%的年轻人(包括大学生)表示“没时间读书”,43%的大学生日均阅读时间低于1小时,多数大学生上网时长远超读书时长。而在阅读类型中,休闲娱乐性图书和考级考证书籍排在前两位,经典名著却受人冷落,鲜有人问津。对此,我们不禁要发出这样两个感叹:一是,二是。

17.下表是2012年中国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一系列经济数据,根据要求回答问题。(6分)

干和树桠都是光溜溜的。张说字道济,或字说之。

落羽杉,生长于亚热带温暖地区,能在沼泽地存活,不怕水淹,树根周围裸露地面长有几百根密密麻麻的“呼吸根”。

为了生存和树种的延续,前者在进化中运用了减法,减去叶子;后者运用了加法,长出数量众多的地表根。

不同的生长环境需要不同的智慧。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8.①对过去豪华生活的向往之情,从“曾忆”即可看出。 ②亡国之痛,被俘之苦。“花城人去”暗示亡国;身在胡地,只有春梦相伴,说的是被俘生活。

③对故国的思念之情,“家山何处”作了明确的提示。 (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1) 从表中你得到了哪些信息?请分条陈述。(答案中不要出现具体数字)(4分)

(2) 针对表中反映出的问题,请你对中国经济发展提出一条建议。(2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光棍树,生长在热带沙漠地带,为了保水抗旱,他们的叶子逐渐变小直至消失,碧绿的树

河南省陕州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精英对抗赛语文试题
篇二:张说字道济,或字说之

第Ⅰ卷 阅读题(共70分)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在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中的阴阳五行哲学思想、儒家伦理道德观念、中医营养摄生学说,还有文化艺术成就、饮食审美风尚、民族性格特征诸多因素的影响下,创造出彪炳史册的中国烹饪技艺,形成博大精深的中国饮食文化。

中国饮食文化绵延170多万年,分为生食、熟食、自然烹饪、科学烹饪4个发展阶段,推出6万多种传统菜点、2万多种工业食品、五光十色的筵宴和流光溢彩的风味流派,获得?烹饪王国?的美誉。

我国的烹饪技术讲究食医结合,与医疗保健有密切的联系,在几千年前有?医食同源?和?药膳同功?的说法,利用食物原料的药用价值,做成各种美味佳肴,达到对某些疾病防治的目的。中国饮食文化突出养助益充的营卫论(素食为主,重视药膳和进补),并且讲究?色、香、味?俱全,有五味调和的境界说。

古代的中国人还特别强调进食与宇宙节律协调同步,春夏秋冬、朝夕晦明要吃不同性质的食物,甚至加工烹饪食物也要考虑到季节、气候等因素。在《礼记〃月令》就有明确的记载,如春?行夏令??行秋令??行冬令?必有天殃;孔子说的?不食不时?,包含有两重意思,一是定时吃饭,二是不吃反季节食品。西汉时,皇宫中便开始用温室种植?葱韭菜茹?,这种强调适应宇宙节律的思想意识的确是华夏饮食文化所独有的。

?阴阳五行?说是传统思想所设定的世界模式,也被认为是宇宙规律。制作饮食的烹饪必然也要循此规律。因此,不仅把味道分为五种,并产生了?五味?说,而且还削足适履地把为数众多的谷物、畜类、蔬菜、水果分别纳入?五谷??五肉??五菜??五果?的固定模式。更令人惊奇的是还有?凡饮,养阳气也;凡食,养阴气也?(《礼记〃郊特牲》),并认为只有饮和食与天地阴阳互相协调,这样才能?交与神明?,上通于天,从而达到?天人合一?的效果。这种说法被后代的道教所继承,成为他们饮食理论的一个出发点,如认为吃食物是增加人体阴气的,如?五谷充体而不能益寿??食气者寿?等,要修炼、要获得阳气就要尽量少吃、最佳境界是不吃,走?辟谷?的境界。

?中和之美?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最高的审美理想。这个?中?指恰到好处,合乎度。 ?和?不是?同?,是要建立在不同意见的协调的基础上的。因此中国哲人认为天地万物都在?中和?的状态下找到自己的位置以繁衍发育。这种通过调谐而实现?中和之美?的想法是在上古烹调实践与理论的启发和影响下产生的,而反过来又影响了人们的整个的饮食生活。

中国饮食文化是一种广视野、深层次、多角度、高品位的悠久区域文化,是中华各族人民在100多万年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在食源开发、食具研制、食品调理、营养保健和饮食审美等方面创造、积累并影响周边国家和世界的物质财富及精神财富。

研究中国人的饮食生活不仅是研究中国文化的必要的组成部分,甚至可以成为研究中国文化的一把钥匙。

1.下列关于中国饮食文化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饮食文化博大精深,是在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影响下产生的。如:阴阳五行哲学思想、中医营养摄生学说、饮食审美风尚、民族性格特征等。

B.中国饮食文化历史悠久,绵延了170多万年,分为了四个发展阶段,风味流派繁多,有“烹饪王国”的美誉。

C.中国饮食文化是一种广视野、深层次、多角度、高品位的区域文化,它在饮食文化的多方面影响了周边国家和世界的物质财富及精神财富。

D.中国饮食文化是中国文化的组成部分,研究中国饮食文化甚至可以成为研究中国文化的一把钥匙。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中国饮食文化突出养助益充的营卫论,中国的烹饪技术讲究食医结合,食物可以达到对某些疾病防治的作用。

B.我国在几千年前有“医食同源”和“药膳同功”的说法,要利用食物原料的药用价值,做成各种美味佳肴。

C.孔子说的“不食不时”,是说不吃反季节食品和定时吃饭的意思。强调适应宇宙节律的思想意识是华夏饮食文化所独有的。

D.中国人在饮食上还特别强调进食与宇宙节律协调同步,春夏秋冬、朝夕晦明要吃不同性质的食物,加工食物时要考虑季节、气候的因素。

3.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制作饮食的烹饪遵循了“阴阳五行”规律,不仅产生了“五味”说,而且把谷物、畜类、蔬菜、水果分别纳入“五谷”“五肉”“五菜”“五果”的固定模式。

B.道教饮食理论的一个出发点是只要饮和食与天地阴阳互相协调,就能“交与神明”,上通于天,从而达到“天人合一”的效果。

C.“五谷充体而不能益寿”是认为吃食物是增加人体阴气的,要获得阳气就要尽量少吃、最佳境界是不吃。

D.“中和之美“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最高的审美理想,是在上古烹调实践与理论的启发和影响下产生的,反过来影响了人们的整个的饮食生活。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张说,字道济,或字说之,其先自范阳徙河南,更为洛阳人。永昌中,武后策贤良方正,诏吏部尚书李景谌糊名较覆,说所对第一,后署乙等,授太子校书郎,迁左补阙。 久视中,后避暑三阳宫,汔①秋未还。说上疏曰:?今北有胡寇觑边,南有夷獠骚徼,关西小旱,耕稼是忧,安东近平,输漕方始。臣愿及时旋轸,深居上京,息人以展农,修德以来远,罢不急之役,省无用之费。澄心澹怀,惟亿万年,苍苍群生,莫不幸甚。臣度刍议,十不从一,何者?沮盘游之娱,闲林沚之玩,规远图,替近适,要后利,弃前欢,未沃明主之心,已捩②贵臣之意。然不爱死者,惧言责不职耳。?后不省。

擢凤阁舍人。张易之诬陷魏元忠也,援说为助。说廷对?元忠无不顺言?,忤后旨,流钦州。中宗立,召为兵部员外郎,累迁工部、兵部二侍郎,以母丧免。既期,诏起为黄门侍郎,固请终制,祈陈衰到。时礼俗衰薄,士以夺服为荣,而说独以礼终,天下高之。除丧,复为兵部,兼修文馆学士。

睿宗即位,擢中书侍郎兼雍州长史。谯王重福死,东都支党数百人,狱久不决,诏说往按,一昔而罪人得,乃诛张灵均、郑愔,余诖③误悉原。帝嘉其不枉直,不漏恶,慰劳

之。玄宗为太子,说与褚无量侍读,尤见亲礼。逾年,进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监修国史。 说敦气节,立然许,喜推藉后进,于君臣朋友大义甚笃。帝在东宫,说与秘谋密计甚众,后卒为宗臣。朝廷大述作多出其手,帝好文辞,有所为必使视草。善用人之长多引天下知名士以佐佑王化粉泽典章成一王法为文属思精壮长于碑志世所不逮

(选自《新唐书》列传第五十,有删改)

【注】①汔(qì):到了。②捩(Ⅰiè):违逆。③诖(guà):失误。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替近适 替:停止 B.固请终制 固:本来 ..

C.说敦气节 敦: D.后卒为宗臣 卒:终于 ..

5.对文中画横线斜体字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善用人之长/多引天下知名士/以佐佑王化粉泽典章/成一王法/为文属/思精壮/长于碑志/世所不逮

B.善用人之长多/引天下知名士/以佐佑王化/粉泽典章成一王法/为文属思精壮/长于碑志/世所不逮

C.善用人之长/多引天下知名士/以佐佑王化/粉泽典章/成一王法/为文属思精壮/长于碑志/世所不逮

D.善用人之长多/引天下知名士/以佐佑王化粉泽典章/成一王法/为文属思精壮长于碑志世所不逮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张说针对武后避暑到秋天还不还京之事冒死进谏,提出要追求长远的利益,抛弃眼前的欢乐,可惜武后没有醒悟。

B.张说在中宗即位后,累迁官职,后因母亲去世回家守孝而辞去官职,并且坚持守孝直到期满,他品德高尚为天下人称赞。

C.在查办谯王李重福党羽罪案时张说显示出卓越的能力。他接手案件后很快弄清真相,严惩主谋,其余人则无罪释放。

张说字道济,或字说之

http://m.myl5520.com/jiaoanxiazai/107081.html

展开更多 50 %)
分享

热门关注

初二芦花荡语文教案集合14篇

语文教案

《找骆驼》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十篇】

语文教案

题西林壁语文教案(合集十三篇)

语文教案

四年级下册《全神贯注》语文教案【汇编十四篇】

语文教案

初二芦花荡语文教案精选14篇

语文教案

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汇编16篇

语文教案

人教版初一语文教案集合7篇

语文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十五篇

语文教案

《小池塘》语文教案范文(通用10篇)

语文教案

雨巷语文教案十篇

语文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