嵇康简介

2021-10-12   来源:英文简历模板

嵇康简介【一】

嵇康个人简历

  你知道古代有名的美男嵇康吗?想必大家不怎么了解,那么,快来看看由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嵇康个人简历”,欢迎大家阅读,供您参考。更多内容请关注。

  嵇康个人简历

  嵇康(223年前后-263年前后),字叔夜,三国魏谯郡铚(今安徽省濉溪县)人,因曾官至曹魏中散大夫,故后世又称嵇中散。中国古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音乐家。为魏晋时期文人团体“竹林七贤”之一,与阮籍齐名,并称嵇阮,同为魏末文学界与思想界的代表人物。他激烈抨击世俗规范,主张顺应自然法则,保全人的天性,积极推广服食养生理论,在当时即具有非常高的声望及号召力。

  后因卷入朋友吕安的诉讼而入狱,权臣司马昭忌惮他的言论影响力,在锺会的建议下将其处死。在他死后,其思想主张在东晋及南朝受到了极大的推崇,成为魏晋玄学的重要构成理论。随着神仙道教的兴起,嵇康本人则被神仙化,包括作为正史的《晋书》在内,关于他的生平事迹的记述中参杂了相当多神怪、传奇的内容。而他坚持思想与人格的自由,不追逐世俗名利,为追求正义而牺牲的品质,被后世视作中国传统文人清廉正直、不畏强权精神的代表人物之一。

  人物经历

  家族情况

  嵇康的祖先原本姓奚,住在会稽上虞(今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市),后为躲避仇家,迁徙到谯国的铚县(今安徽省淮北市濉溪县),并改姓嵇氏。有文献称嵇氏家族是一个儒学世家,但因缺乏佐证,这种说法产生了争议,后世学者猜测嵇氏是因为与魏武帝曹操同乡,而在嵇康父亲的一辈发迹。

  嵇康的父亲名叫嵇昭,字公远,在曹魏担任督军粮治书侍御史,他在嵇康年幼时便已经去世,嵇康由母亲和兄长抚养长大。嵇康有资料可考的兄弟有两个。其中兄长嵇喜在历史上有明文记载,他在西晋时担任了扬州刺史、太仆、宗正等重要官职。他与嵇康之间作有《赠兄喜秀才入军诗》等组诗互相赠答。在赠答中嵇喜表现出了与嵇康截然不同的积极入世的态度,使得后世有猜测这种政治立场与价值观的分歧对二人的兄弟关系产生了负面影响。嵇康的另一位兄长,即抚养嵇康的那位兄长,在历史上并没有留下姓名和事迹,曾经一度被认为就是嵇喜[11]。然而学者们根据对相关资料的分析认为这位抚养嵇康的兄长应该比嵇喜更为年长,而且更早去世,因而确认了他的存在。他与母亲一同抚养嵇康,对嵇康影响巨大。嵇康也对他感情深厚,曾在《答二郭诗》等作品中多次提及他们的养育之恩。后来他与母亲都先于嵇康去世,嵇康在《与山巨源绝交书》与《思亲诗》中表达了自己深深的悲痛。

  早年生活

  嵇康的父亲早在他还是婴儿时就去世了,母亲与哥哥在抚养他时偏于娇惯而缺乏严格管束,使他养成了桀骜不驯的自由性格。根据记载嵇康在年少时便显示出过人的聪慧,他并没有通过拜师或者进入学校来接受正统的儒家教育,而是通过自学来完成早期教育的,这被认为与其良好的家庭文化环境有关。嵇康的所涉猎的内容十分广泛,包括历史、音乐以及后来对他影响深远的老庄学说等各个方面,令他在后来的日子里赢得了多才多艺的赞誉。

  因为家族的财产和兄长的照顾,嵇康的早年过着优裕的生活。虽然容姿俊美,才华出众,但他却不愿修饰仪表培植声誉,为谋求仕进做准备,而是过着自由自在特立独行的生活。成年后的嵇康迎娶了曹魏宗室女长乐亭主为妻,官拜郎中,后又迁至中散大夫。这些官职都是清净闲散的职务,嵇康并没有留下在官的活动记录。

  隐居与养生

  虽然有着良好的家庭背景,然而嵇康并不热衷于当官谋富贵,没有留下任何官场事迹。他向往出世的生活,隐居于河内郡山阳县(今河南省焦作市),与阮籍、山涛、刘伶、向秀、阮咸、王戎等人交游,并创作了大量表达通脱放达思想的作品,受到当时人的瞩目,被称作“竹林七贤”。

  后又与吕安、向秀为邻,以锻铁为生,不出肯出仕为官。亦有说法称嵇康锻铁并非为谋生。当时担任大将军的司马昭要聘用嵇康成为他大将军幕府的属官,他逃到河东郡去躲避征辟。司隶校

  关于不愿出仕的理由,嵇康本人在《与山巨源绝交书》中曾经说明,是因自己性格慵懒以及志在长生而不愿追求功名。嵇康不仅崇尚道家的自由思想,也相信道教服食长寿的主张。在隐居期间,他曾亲身实践前往山中采药,并且意欲将养生作为自己的终生事业,而不愿选择出仕为官。文献中记载有他与孙登、王烈等隐者道士的交游。他还着有《养生论》,在炼丹服食之外主张清心寡欲修身养性的养生方式,受到当时人们的推崇。尉锺会准备了盛大的排场前去拜访他,遭到他的冷遇。好友山涛举荐他代替自己的职务,他写下《与山巨源绝交书》,列出自己有“七不堪”“二不可”,表明自己不愿为官的态度。

  后世学者大多肯定了这方面的原因,然而许多人仍然认为在这之外也有着政治上的因素使得嵇康选择不仕。一种观点认为是处于恶劣的政治环境下的自保。另一种观点认为多少有出于对司马氏政权的不满,通过不仕来表达出与司马氏的不合作,还有观点进一步认为他是因忠于曹魏而选择不与司马氏合作。

  绝响与身后

  嵇康好友吕安的妻子貌美,被吕安的兄长吕巽将其灌醉并施行了奸污。吕安愤恨之下想要告发吕巽,而将这件事情告诉了嵇康。嵇康吕巽、吕安两兄弟都有交情,结识吕巽尚在吕安之前,故劝吕安不要揭发这桩家丑,以全门第清誉。吕巽当即立下重誓,吕安也出于对嵇康担保的信任而打消了告发吕巽的想法。然而事后吕巽仍感不安,于是先发制人,暗地里诬告吕安不孝。而吕安因为相信吕巽之前的誓言,没有揭发吕巽的恶行,而被判处有罪,流徙至偏远的边郡。吕安写信给嵇康诉说自己的冤屈,嵇康得知后写下《与吕长悌绝交书》与吕巽绝交,并毅然出面为吕安作证申冤,也因此与吕安一同下狱。

  嵇康入狱立即在社会上引起巨大反响,许多豪杰名士纷纷表示愿与之一同入狱,以此来抗议政府要求释放嵇康,有关部门出面劝解他们才遣散开来。三千名太学生联名为他请命,请求让他去太学执教。然而这些努力并没有成果,当时正受到权臣司马昭宠信的司隶校尉锺会向司马昭进言,嵇康这个人具有相当强的政治影响力,可能会对司马氏夺取天下的计划产生威胁,劝司马昭当趁此机会将嵇康铲除。于是援引“孔子戮少正卯”的春秋案例判决了嵇康和吕安死刑。

  嵇康在狱中反思自己的人生写下了《幽愤诗》,并为告诫儿子嵇绍写下了《家诫》。临到行刑那天,嵇康于刑场上顾视日影,向兄长嵇喜要来了一把琴,从容弹奏一曲《广陵散》,曲罢叹道:昔日袁孝尼想跟我学习弹奏《广陵散》,我总是吝惜而不愿意传授,“《广陵散》于今绝矣!”随后被处死在洛阳东市,时年四十。

  嵇康死后,他的好友,竹林七贤之一的阮籍也于景元四年冬季过世。而竹林七贤中的向秀则接受司马昭的征召出仕。嵇康之子嵇绍,后来由山涛举荐出仕为官,后成为晋朝之侍中,八王之乱中为保护晋惠帝而殉难,成为晋朝著名忠臣。

  方东树说:“中散以龙性被诛,阮公为司马所保,其迹不同,而人品无异。”

  人物成就

  音乐

  嵇康通晓音律,尤爱弹琴,著有音乐理论著作《琴赋》《声无哀乐论》。他主张声音的本质是“和”,合于天地是音乐的最高境界,认为喜怒哀乐从本质上讲并不是音乐的感情而是人的情感。嵇康作有《风入松》,相传《孤馆遇神》亦为嵇康所作。作有《长清》、《短清》、《长侧》、《短侧》四首琴曲,被称作“嵇氏四弄”,与蔡邕的“蔡氏五弄”合称“九弄”。隋炀帝曾将弹奏“九弄”作为取仕条件。

  文学

  参见:正始文学嵇康的文学创作,主要包括诗歌和散文。其诗现存五十馀首。有四言、五言、七言和杂言,而以四言成就较高。何焯《文选评》称:“四言不为《风》、《雅》所羁,直写胸中语,此叔夜高于潘、陆也。”他的四言诗是继曹操之后一批成功之作。嵇康的诗,以表现其追求自然、高蹈独立、厌弃功名富贵的人生观为主要内容。其中《幽愤诗》自述平生的遭遇和理想抱负,对自己无辜受冤表示极大愤慨。诗末说:“采薇山阿,散发岩岫。永啸常吟,颐性养寿。”表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这首诗词锋爽利,语气清峻,可与其《与山巨源绝交书》合读。其四言《赠秀才入军》诗共十八章,内容是想象其兄嵇喜在军中的生活,但那洒脱的情趣却是属于嵇康的。嵇康诗的风格,刘勰《文心雕龙》评为:“嵇志清峻。”又说: “叔夜俊侠,故兴高而采烈。”突出了嵇康诗风与其人格性情之间的密切关系。稽康《与山巨源绝交书》自称“刚肠疾恶,轻肆直言,遇事便发”,他的诗亦如此。钟嵘《诗品》评其诗为“峻切”,也是相同的意思。

  书法

  嵇康擅长书法,工于草书。其墨迹“精光照人,气格凌云”,被列为草书妙品。后人称其书法“如抱琴半醉,酣歌高眠,又若众鸟时集,群乌乍散”。

  绘画

  嵇康善丹青,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载其时有嵇康《巢由洗耳图》《狮子击象图》传世,俱已失佚。

  养生

  嵇康继承了老庄的养生思想,进行实践颇有心得,他的《养生论》是中国养生学史上第一篇较全面、较系统的养生专论。后世养生大家如陶弘景、孙思邈等对他的养生思想都有借鉴。《嵇康集》十卷书中,篇篇含养生之理,提出“越名教而任自然”的养生看法。魏晋之时,养生之学大兴,但当时有两种相对立的思想存在:一是认为修道可成仙,长生不老;二是认为“生死全由天,半分不由人。”嵇康针对这种现象,指出神仙不可能,如果导养得理,则安期、彭祖之论可及的看法。在他的重要著作《养生论》中,他以导养得理可寿的总论点,提出了以下观点:

  一、形神兼养,重在养神。他举例说明精神对人体的强大作用,指出“由此言之,精神之于形骸,犹国之有君也。”而中医学也认为人以神为根本,神灭则形灭。嵇康在此抓住了养生的根本。

  二、养生要重一功元益,慎一过之害,全面进行。嵇康认为万物禀天地而生,后天给予的养护不同,寿命也不尽相同,勿以益小而不为,勿以过小而为之,防微杜渐,提早预防,积极争取长寿。

  三、指出若不注重养生,耽声色,溺滋味,七情太过,则易夭折。“夫以蕞尔之躯,攻之者非一涂;易竭之身,而内外受敌,身非木石,其能久乎?”

  四、嵇康还告诫养生者要有信心,坚持不懈,否则就不易有效。还要以善养生者为榜样,积极吸取好的养生方法,清心寡欲,守一抱真,并“蒸以灵芝,润以醴泉,唏以朝阳,缓以五弦”,就可以“与羡门比寿,与王乔争年”。嵇康自己也身体力行,与他同为“竹林七贤”的王戎曾说:“与康居二十年,未尝见其喜愠之色”,他自己提的理论,几乎条条做到,但却犯了“营内而忘外”一忌,最终受人诬陷而遇害。

  名人评价

  王戎:与嵇康居二十年,未尝见其喜愠之色。

  山涛:①嵇叔夜之为人也,岩岩若孤松之独立;其醉也,傀俄若玉山之将崩。②我当年可以为友者,唯此二生耳!

  孙登:君性烈而才隽,其能免乎!

  王烈:叔夜志趣非常而辄不遇,命也!

  钟会:嵇康,卧龙也,不可起。公无忧天下,顾以康为虑耳。

  嵇喜:家世儒学,少有俊才,旷迈不群,高亮任性,不修名誉,宽简有大量。学不师授,博洽多闻,长而好老、庄之业,恬静无欲。

  向秀:余与嵇康、吕安居止接近,其人并有不羁之才。然嵇志远而疏,吕心旷而放,其后各以事见法。嵇博综技艺,于丝竹特妙,临当就命,顾视日影,索琴而弹之。

  谢万:邈矣先生,英标秀上。希巢洗心,拟庄托相。乃放乃逸,迈兹俗网。钟期不存,奇音谁赏。

  孙绰:帛祖衅起于管蕃,中散祸作于钟会:二贤并以俊迈之气,昧其图身之虑,栖心事外,轻世招患,殆不异也。

  司马昱:何平叔(何晏)巧累于理,嵇叔夜后伤其道。

  房玄龄:①嵇、阮竹林之会,刘、毕芳樽之友,驰骋庄门,排登李室。若夫仪天布宪,百官从轨,经礼之外,弃而不存。是以帝尧纵许由于埃盍之表,光武(刘秀)舍子陵(严子陵)于潺湲之濑,松萝低举,用以优贤,岩水澄华,兹焉赐隐;臣行厥志,主有嘉名。至于嵇康遗巨源之书,阮氏创先生之传,军谘散发,吏部盗樽,岂以世疾名流,兹焉自垢?临锻灶而不回,登广武而长叹,则嵇琴绝响,阮气徒存。通其旁径,必凋风俗;召以效官,居然尸素。

  ②老篇爰植,孔教提衡。各存其趣,道贵无名。相彼非礼,遵乎达生。秋水扬波,春云敛映。旨酒厥德,凭虚其性。不玩斯风,谁亏王政?

  张彦远:能属词,善鼓琴,工书画,美风仪。

  苏轼:汉景帝以鞅鞅而杀周亚夫,曹操以名重而杀孔融,晋文帝以卧龙而杀嵇康,晋景帝亦以名重而杀夏侯玄,宋明帝以族大而杀王彧,齐后主(高纬)以谣言而杀斛律光,唐太宗以谶而杀李君羡,武后(武则天)以谣言而杀裴炎,世皆以为非也。

  陈普:铜驼荆棘夜深深,尚想清谈撼竹林。南渡百年无雅乐,当年犹惜广陵音。

  小编精心推荐阅读

  个人简历范文 | 个人简历怎么写 | 个人简历格式 | 个人简历下载 | 个人简历模板

嵇康简介【二】

中国历代著名诗人


诗句 诗词鉴赏 诗词 散文 现代诗 打油诗

  巍巍中华五千年出现了数不清的风流人物和诗词名家,每个朝代都有其代表性的人物和作品,下面就跟随的小编一起来看看中国古代都有哪些著名的诗人吧。还可以点击相应链接查看其代表作品,希望对您鉴赏古文化有所帮助!

  一 、先秦至隋【点击查看代表诗词

  1、屈原(约前340—约前278),名平,字原;又名正则,字灵均。中国最早的大诗人。战国时楚国贵族,做过左徒、三闾大夫,后遭放逐,自沉汨罗江而死。【介绍及代表作

  2、荆轲(?—前227),战国时卫国人。卫人称为庆卿,燕人称为荆卿、荆叔。为燕太子丹刺杀秦王不中,被杀。【介绍及代表作

  3、项羽(前232—前202),名籍,字羽。下相(今江苏宿迁西南)人。秦末农民起义军领袖,灭秦后自立为西楚霸王。后被刘邦击败。【介绍及代表作

  4、刘邦(前256或前247—前195),即汉高祖。字季,沛县(今属江苏)人。西汉王朝建立者。公元前202—前195年在位。【介绍及代表作

  5、刘彻(前156—前87),即汉武帝。公元前140—前87年在位。【介绍及代表作

  6、李延年(?—约前90),中山(治今河北定州)人。汉音乐家,善歌,又善创新声。【介绍及代表作

  7、曹操(155—220),即魏武帝。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郡(今安徽亳州)人。三国时期政治家、军事家、诗人。官至丞相,封魏王。【介绍及代表作

  8、刘桢(?—217),字公幹,东平宁阳(今属山东)人。汉末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其五言诗在当时负有重名。【介绍及代表作

  9、徐幹(171—218),字伟长,北海(治今山东潍坊西南)人。东汉末哲学家、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

  10、曹丕(187—226),即魏文帝。字子桓,沛国谯县(今安徽毫州)人。三国时期魏国的建立者,公元220—226年在位。【介绍及代表作

  11、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县(今安徽毫州)人。三国时期著名诗人。封陈王,谥思,世称陈思王。《诗品》称他为“建安之杰”。【介绍及代表作

  12、阮籍(210—263),字嗣宗,陈留尉氏(今属河南)人。三国魏文学家、思想家。曾为步兵校尉,世称阮步兵。与嵇康齐名,为“竹林七贤”之一。【介绍及代表作

  13、左思(约250—约305),字太冲,齐国临淄(今山东淄博)人。西晋文学家。相传左思写成《三都赋》后,豪贵之家竞相传写,洛阳为之纸贵。【介绍及代表作

  14、陶渊明(365或372或376—427),一名潜,字元亮,私谥靖节,浔阳柴桑(治今江西九江)人。东晋诗人。《诗品》中称他为“隐逸诗人之宗”。【介绍及代表作

  15、吴隐之(?—414),字处默,濮阳鄄城(今属河南)人。曾任中书侍郎、广州刺史等职,官至度支尚书,东晋后期著名廉吏。【介绍及代表作

  16、谢灵运(385—433),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南朝宋诗人。袭封康乐公,故称谢康乐。曾任永嘉太守、临川内史等职。山水诗派的开山祖师。【介绍及代表作

  17、鲍照(约414—466),字明远,东海(郡治今山东郯城北)人。南朝宋文学家。曾任临海王前军参军,世称鲍参军。擅长七言诗。【介绍及代表作

  18、陆凯,生卒年不详。字智君,代(今河北蔚县)人。南朝宋诗人。谨重好学,以忠厚见称。【介绍及代表作

  19、 谢朓(464—499),字玄晖,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南朝齐诗人。曾任宣城太守、尚书吏部郎。后世与谢灵运对举,称小谢。为李白所推许。【介绍及代表作

  20、范云(451—503),字彦龙,南乡舞阴(今河南信阳)人。南朝诗人。齐代官至广州刺史,梁代为吏部尚书。

  21、释宝月,南朝齐时僧人,生平不详。【介绍及代表作

  22、沈约(441—512),字休文,吴兴武康(今浙江德清)人。南朝文学家。历仕宋、齐、梁三代。撰《四声谱》,倡声病说,对格律诗的形成有重要影响。【介绍及代表作

  23、何逊(?—518),字仲言,东海郯(今山东郯城)人。南朝梁诗人。诗风与谢朓相近。【介绍及代表作

  24、吴均(469—519),字叔庠,吴兴故鄣(今浙江安吉)人。南朝梁诗人。其文体清拔,有古气,当时称吴均体。【介绍及代表作

  25、陶弘景(456—536),字通明,自号华阳隐居,丹阳秣陵(今江苏南京)人。南朝齐梁时期道教思想家、医学家。隐居茅山,有山中宰相之称。【介绍及代表作

  26、王籍,生卒年不详。字文海,琅邪临沂(今属山东)人。南朝梁诗人。【介绍及代表作

  27、萧纲(503—551),即梁简文帝。字世缵,南兰陵(今江苏武进)人。南朝文学家,宫体诗的主要倡导者。【介绍及代表作

  28、阴铿,生卒年不详。字子坚,武威姑臧(今甘肃武威)人。南朝陈文学家。诗以描写自然景物见长,与何逊诗风相近。【介绍及代表作

  29、徐陵(507—583),字孝穆,东海郯(今山东郯城)人。南朝陈文学家。与庾信齐名,世称“徐庾”。编有《玉台新咏》。【介绍及代表作

  30、邢邵(496—?),“邵”一作“劭”。字子才,河间(今河北任丘)人。北朝魏齐时无神论者、文学家。【介绍及代表作

  31、庾信(513—581),字子山,南阳新野(今属河南)人。北周文学家。初仕梁,后出使西魏,被扣留。北周时官至开府义同三司,世称庾开府。【介绍及代表作

  32、江总(518—590),字总持,济阳考城(今河南兰考)人。南朝陈诗人,随后主游宴后庭,多作艳诗。【介绍及代表作

  33、薛道衡(539—609),字玄卿,河东汾阴(今山西荣河)人。隋朝诗人。历仕齐、周,至隋累官司隶大夫。【介绍及代表作

  34、孔绍安(577—约622),隋唐之际诗人。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介绍及代表作

  二、唐代点击查看代表诗词

  35、王绩(约589—664),字无功,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唐代诗人。隐居东皋,号东皋子。其诗多写饮酒及隐逸田园之乐,抒发怀才不遇的苦闷。语言朴素自然。也能文。有《王无功文集》。【介绍及代表作

  36、骆宾王(约638—?),唐代诗人。婺州义乌(今属浙江)人。曾任临海县丞,世称骆临海。随徐敬业起兵反对武则天,兵败后下落不明。与王勃等人以诗文齐名,为“初唐四杰”之一。有《骆宾王文集》。【介绍及代表作

  37、李峤(约645-约714),唐代诗人。字巨山,赵州赞皇(今属河北)人。他写的多为咏物诗,十分讲究格律,唐玄宗曾称赞他是“真才子”。著有文集五十卷,可惜大多散佚。【介绍及代表作

  38、王勃(650或649-676),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唐代诗人,与杨炯、39、卢照邻、骆宾王齐名,号称“初唐四杰”。他现存诗作以五言居多,清新流丽,朴质自然,对促进五律的成熟作出了贡献。有《王子安集》。【介绍及代表作

  40、宋之问(约656—约713),唐代诗人。字延清,汾州(今山西汾阳)人。他的诗讲究声律对偶,对唐代近体诗的完善和发展有较大贡献。有《宋之问集》。【介绍及代表作

  41、贺知章(659—744),唐代诗人。字季真,自号四明狂客。越州永兴(今浙江萧山)人。性格豪放旷达,喜欢喝醉了酒以后挥笔写诗,被杜甫称为“酒中八仙”之一。他和大诗人李白情趣相投,是十分要好的朋友。贺知章不但诗写得好,还擅长隶书和草书。【介绍及代表作

  42、张说(667—730),唐代诗人。字道济,一字说之,洛阳(今属河南省)人。睿宗、玄宗朝官至宰相,封燕国公。擅长文辞,朝廷重要文件多出其手,与许国公苏颋并称为“燕许大手笔”。有《张燕公集》。【介绍及代表作

  43、王湾,唐代诗人,生卒年不详。洛阳(今河南洛阳)人。先天年间进士。他的诗流传不多,相传宰相张说把他的“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两句写在政事堂上,让当时的读书人作榜样。【介绍及代表作

  44、张九龄(678-740),唐玄宗时大臣、诗人。字子寿,一名博物。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人。他的诗以格调刚健著称,《感遇》诗十二首是他的代表作。有《曲江集》。【介绍及代表作

  45、王之涣 (688-742),字季凌,晋阳(今山西太原)人。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善于描写塞外风光和征战生活。他的七绝《凉州词》与五绝《登鹳雀楼》都是唐诗和中国诗史上的绝唱。【介绍及代表作

  46、孟浩然(689-740),襄阳(今湖北襄樊)人。盛唐时期山水田园诗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与王维齐名,被称为“王孟”。他的诗清淡幽远,长于写景。有《孟浩然集》。【介绍及代表作

  47、王昌龄(约698—约756),唐代诗人。字少伯,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开元年间进士。因担任过江宁丞和龙标尉的职位,后人也称他为“王江宁”或“王龙标”。善于写七言绝句,被人称作“七绝圣手”。有《王昌龄集》。【介绍及代表作

  48、常建,生卒年不详,唐代诗人。开元年间进士,与王昌龄同榜。他的诗多写山水田园,风格与王维、孟浩然接近。有《常建集》。【介绍及代表作

  49、刘长卿(?-约789),唐代诗人。字文房,河间(今属河北)人。开元年间进士。他的诗多表达政治失意之感,也有反映离乱之作,气韵流畅,音调谐美。擅长五言律诗,有“五言长城”的美誉。有《刘随州诗集》。【介绍及代表作

  50、祖咏(699-746),洛阳(今属河南)人,唐玄宗开元十二年(724)进士。作品以描写山水自然为主,多写田园隐逸生活,擅长状景绘物。有《祖咏集》。【介绍及代表作

  51、李颀(?—751),唐代诗人。河南颍阳(今河南登封西)人。开元进士,曾任新乡县尉。所作边塞诗,风格豪放。寄赠友人之作,刻画人物形貌神情颇为生动。有《李颀集》。【介绍及代表作

  52、崔颢(?—754),唐代诗人。汴州(今河南开封)人。开元年间进士。早期诗多写闺情,后来去过边塞,风格变为雄浑奔放。有《崔颢诗集》。【介绍及代表作

  53、高適(约700—765),唐代诗人。字达夫,渤海蓨(今河北景县)人。他早年生活贫困,流落在河南开封、商丘一带。后受人推荐,做了个县尉。“安史之乱”后,官至散骑常侍,世称“高常侍”。他的边塞诗与岑参齐名,并称“高岑”,诗风也大致相近。有《高常侍集》。【介绍及代表作

  54、王维(约701-761),唐代诗人、画家。字摩诘,河东人。早期的诗题材丰富,积极向上,体现出奋发进取的精神。晚年作品以山水田园诗为主,不时流露出消极的情绪。他的诗写景如画,意境高远,诗情与画意完全融合成为一个整体,宋代文学家苏轼评价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有《王右丞集》。【介绍及代表作

  55、裴迪,唐代诗人,生卒年不详。关中(今属陕西)人。曾与王维一同隐居终南山。其诗多描绘自然美景,风格与王维相近。【介绍及代表作

  56、李白(701—762),字太白,自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附近),出生于碎叶(今吉尔吉斯斯坦境内),后随父亲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青莲乡。唐代大诗人,与杜甫齐名,并称“李杜”。李白具有超乎寻常的艺术天才,他的诗想象力丰富,语言流转自然,是屈原以来最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被誉为“诗仙”。有《李太白全集》。【介绍及代表作

  57、崔曙(约704—739),唐代诗人。宋州(今河南登封)人。开元二十三年第一名进士,但只做过河南尉一类的小官。曾隐居河南嵩山。其诗多写景物,同时寄寓乡愁友思。【介绍及代表作

  58、杜甫(712-770),字子美,别号少陵,原籍襄阳(今湖北襄樊),后迁居巩县(今河南巩义)。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后人尊称他为“诗圣”。他一生坎坷,备尝艰辛。其诗真实反映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被称为“诗史”。擅长各种诗体,尤其以律诗见长,风格多样,而以沉郁顿挫为主;语言精炼,具有高度的表现力。有《杜工部集》。【介绍及代表作

  59、岑参(约715—770),唐代诗人。江陵(今湖北荆州)人。他的边塞诗以具有特色的语言,鲜明的情调,把西域地区的雄伟壮阔、绮丽多姿的自然景物,描写的栩栩如生。历来被认为是“边塞诗”作者中成就最高的一个。与高適齐名,并称“高岑”。有《岑嘉州诗集》。【介绍及代表作

  60、张继,唐代诗人,生卒年不详。字懿孙,襄州(今湖北襄樊)人。天宝年间进士,曾任检校祠部员外郎。他的诗以写景居多,风格清丽,朴实自然。流传下来的不到五十首,以这首《枫桥夜泊》最为有名。有《张祠部诗集》。

  61、韦应物(约737-约791),唐代诗人。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曾任滁州、江州刺史、左司郎中、苏州刺史,故称韦江州、韦左司或韦苏州。他的诗以写田园山水居多,寄情悠远,语言简淡;也有关心民众疾苦的作品。后世将他与柳宗元并称为“韦柳”,都继承陶渊明而各有特色。有《韦苏州集》。【介绍及代表作

  62、卢纶(748-约799),字允言,河中蒲(今山西永济)人。唐代诗人,“大历十才子”之一。他的诗多为送别和酬答之作,也有反映军士生活的作品。有《卢纶诗集》。【介绍及代表作

  63、韩愈(768—824),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州南)人。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官至吏部尚书。卒谥文,世称韩文公。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列唐宋八大家之首。诗风奇崛雄伟,对宋代诗歌影响很大。有《昌黎先生集》。【介绍及代表作

  64、李绅(772-846),唐代诗人。字公垂,无锡(今江苏无锡)人。元和年间进士,武宗时做过宰相。与白居易、元缜等诗人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写诗追求通俗平易。《悯农》二首是他最有影响的代表作。【介绍及代表作

  65、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原籍山西太原,后迁居下邽(今陕西渭南)。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诗歌为现实服务,作品反映民间疾苦,揭露弊政。他的诗形象鲜明,语言通俗,诗风平易。《新乐府》、《秦中吟》等是体现他的诗歌主张的代表作,而长篇叙事诗《长恨歌》、《琵琶行》则代表了他艺术上的最高成就。有《白氏长庆集》。【介绍及代表作

  66、刘禹锡(772-842),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洛阳(今河南洛阳)人。他是王叔文政治集团的重要人物,反对宦官专权和藩镇割据势力,永贞革新失败后被贬。后官至太子宾客。他的诗歌在继承前人优秀传统的同时,十分注意向民歌学习,形成活泼明快的独特风格,被当时人称为“诗豪”。有《刘宾客集》。【介绍及代表作

  67、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东(今山西永济)人。世称柳河东。他是唐代杰出的文学家和思想家,在散文和诗歌的创作方面都有着很高的成就,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曾与刘禹锡一起参与永贞革新,失败后被贬为永州司马,后又调任柳州刺史。他的诗大多数作于被贬之后。诗的风格淡雅,语言简练,情感真挚。有《柳河东集》。【介绍及代表作

  68、贾岛(779-843),唐代诗人。字阆仙,范阳(今河北涿州)人。早年为僧,法号无本,后来经韩愈相劝还俗。他的诗以清奇和凄苦著名,大多是写自然景物和闲居情致。诗风清淡朴素,意境荒凉枯寂,与孟郊齐名,被后人称作“郊寒岛瘦”。【介绍及代表作

  69、李贺(790—816),唐代诗人。字长吉,福昌(今河南宜阳)人。唐皇室远支,家世早已没落。仕途不顺,又多病早衰,生活困顿,诗中对世事沧桑、生死荣枯,感触尤多。天纵奇才,善于熔铸词采,驰骋想象,运用神话传说,创造出新奇瑰丽的诗境,在诗史上独树一帜。后人将他的诗风称为“李长吉体”。有《昌谷集》。【介绍及代表作】嵇康简介。

  70、马戴,唐代诗人,生卒年不详。字虞臣,海州东海(今江苏连云港)人。会昌年间进士。与贾岛、姚合为诗友。其诗很为时人及后世所推崇,尤以五言律诗著称。有《会昌进士集》。【介绍及代表作

  71、杜牧(803-853),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宰相杜佑之孙。晚唐杰出诗人,尤以七言绝句著称。与李商隐齐名,并称“小李杜”。擅长文赋,其《阿房宫赋》为后世传诵。有《樊川文集》。【介绍及代表作

  72、李商隐(约813-约858),字义山,号玉谿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晚唐时期著名诗人。因为受到排挤,一生都很不得志。擅长写律诗、绝句,诗富于文采,风格色彩很浓,音调和谐优美,意境朦胧抒情,多用典故,以《无题》组诗最为著名。有《李义山诗集》。【介绍及代表作

  73、温庭筠(?—866),唐代诗人、词人。原名岐,字飞卿,太原(今属山西)人。才思敏捷,每次应试,八叉手就能写成八韵。精通音律,熟悉词调,是“花间派”的鼻祖。他的诗辞藻华丽,多写个人遭际。有《温庭筠诗集》、《金奁集》。【介绍及代表作

  74、崔涂,唐代诗人,生卒年不详。字礼山,江南人。光启年间进士。诗以怀乡、送别、旅愁等题材为主,情绪低沉,意境比较深刻委婉。《全唐诗》收其诗一卷。【介绍及代表作

  三、宋代点击查看代表诗词

  75、柳开(947—1000),原名肩愈,字绍先,后改名开,字仲涂。大名(今属河北)人。北宋散文家,以韩愈、柳宗元的继承人自居。【介绍及代表作

  76、郑文宝(953—1013),字仲贤,宁化人。初仕南唐,入宋后中进士,累官兵部员外郎。著《江表志》,记录南唐史事。【介绍及代表作

  77、王禹偁(954—1001),字元之,济州巨野(今属山东)人。北宋文学家。在宋朝初年提倡平易朴素的诗风,推崇杜甫、白居易。【介绍及代表作

  78、寇準(961—1023),字平仲,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人。北宋政治家。官至参知政事,封莱国公。【介绍及代表作

  79、林逋(967—1029),北宋诗人。字君复,钱塘(今浙江杭州)人。隐居西湖孤山,终身不仕,也不婚娶,有“梅妻鹤子”之称,卒谥和靖先生。

  80、范仲淹(989-1052),北宋文学家、政治家。字希文,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官至参知政事。他的诗词散文都写得很好。【介绍及代表作

  81、曾公亮(999—1078年),字明仲,号乐正,泉州晋江人。宋代政治家、军事家。官至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撰《武经总要》。【介绍及代表作

  82、晏殊(991—1055),字同叔,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北宋词人。官至集贤殿大学士、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枢密使。【介绍及代表作

  83、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宣州宣城(今安徽宣州)人。北宋诗人。论诗重政治内容,反对靡丽文风,对宋代诗风转变有较大影响。【介绍及代表作

  84、苏舜钦(1008—1049),字子美,绵州盐泉(今四川绵阳)人,迁居开封。北宋诗人。诗与梅尧臣齐名,风格豪健。【介绍及代表作

  85、张俞,生卒年不详。字少愚,号白云先生,益州郫(今属四川)人。北宋诗人。【介绍及代表作

  86、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吉水(今属江西)人。北宋诗人,诗文革新运动的倡导者。【介绍及代表作

  87、李觏(1009—1059),字泰伯,建昌军南城(今属江西)人。世称盱江先生,又称直讲先生。北宋哲学家、诗人。【介绍及代表作

  88、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晚年号半山,临川(今江西抚州)人。宋代政治家、文学家和思想家。王安石变法的推行者。【介绍及代表作

  89、刘攽(1023—1089),字贡父,或作戆父、赣父,号公非,临江新喻(今江西新余)人。曾帮助司马光修《资治通鉴》。【介绍及代表作

  90、王令(1032—1059),字逢原,广陵(今江苏扬州)人。北宋诗人。以教书为生。诗风奇崛豪放。【介绍及代表作

  91、张舜民(约1034—1100),字芸叟,自号浮休居士,又号矴斋,邠州(治今陕西彬县)人。北宋诗人。官至吏部侍郎。【介绍及代表作

  92、曾巩(1019—1083),字子固,南丰(今属江西)人。北宋文学家。官到中书舍人。擅长散文,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介绍及代表作

  93、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继欧阳修之后的文坛领袖。【介绍及代表作

  94、孔平仲,字毅父,临江新淦(今江西新干)人。北宋诗人。与兄文仲、武仲都有文名,合称“清江三孔”。【介绍及代表作

  95、王雱(1044—1076),字元泽,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人。北宋诗人,王安石的儿子。官到龙图阁直学士。【介绍及代表作

  96、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北宋诗人。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是江西诗派的开创者。【介绍及代表作

  97、道潜(1043—1102),字参寥,俗姓何,本名昙潜,赐号妙总大师,杭州於潜(今浙江临安)人。北宋诗人。【介绍及代表作

  98、晁冲之,字叔用,济州巨野(今属山东)人。北宋江西诗派诗人。【介绍及代表作

  99、张耒(1054—1114),字文潜,号柯山,楚州淮阴(今属江苏)人。北宋诗人。与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并称“苏门四学士”。【介绍及代表作

  100、秦观(1049—1100),字少游,又字太虚,号淮海居士,高邮(今属江苏)人。北宋词人。也擅长诗文。为“苏门四学士”之一。【介绍及代表作

  101、程颢(1032—1085),字伯淳,学者称明道先生。洛阳人。北宋哲学家、教育家。与弟弟程颐同为北宋理学的奠基者,世称“二程”。【介绍及代表作

  102、陈师道(1053—1102),字履常,一字无己,号后山居士,彭城(今江苏徐州)人。诗宗杜甫,锻炼辛苦,为江西诗派代表作家。【介绍及代表作

  103、徐俯(?—1140),字师川,自号东湖居士,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北宋诗人。黄庭坚的外甥,诗属江西派。【介绍及代表作

  104、吴涛,字德劭,崇仁(今属江西)人。北宋诗人。【介绍及代表作

  105、吕本中(1084—1145),字居仁,世称东莱先生,寿州(治今安徽凤台)人。宋代诗人、诗论家,曾作《江西诗社宗派图》。【介绍及代表作

  106、汪藻(1079—1154),字彦章,饶州德兴(今属江西)人。宋代诗人。高宗时任翰林学士。【介绍及代表作

  107、刘子翚(1101—1147),字彦冲,号屏山,一号病翁,建州崇安(今属福建)人。北宋哲学家、诗人。朱熹曾向他问学。【介绍及代表作

  108、朱淑真,号幽栖居士,杭州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一说海宁(今属浙江)人。北宋女词人,亦能诗。【介绍及代表作

  109、李清照(1084-约1151),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属山东)人。南宋女词人。也擅长诗文。【介绍及代表作

  110、曾幾(1084—1166),字吉甫,号茶山居士,河南(今河南洛阳)人。南宋诗人。陆游曾向他学诗。

  111、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创始人物。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称柳七。【介绍及代表作

  112、陈与义(1090—1139),字去非,号简斋,洛阳(今属河南)人。南宋诗人。诗出于江西诗派,而自成一家。【介绍及代表作

  113、岳飞(1103—1142),字鹏举,相州汤阴(今属河南)人。南宋抗金名将。为秦桧所陷,以“莫须有”之罪被害。谥武穆。【介绍及代表作

  114、萧德藻,字东夫,号千岩老人,闽清(今属福建)人。南宋诗人。【介绍及代表作

  115、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诗人。一生主张坚决抗金。在仕途上不断受排挤,爱国热情却始终不变。【介绍及代表作

  116、范成大(1126—1193),字致能,号石湖居士,苏州吴县(今属江苏)人。南宋诗人。官至参知政事。诗与陆游、杨万里、尤袤齐名,称“中兴四大家”或“南宋四家”。【介绍及代表作

  117、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学者称诚斋先生,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南宋诗人。他的诗自成一家,人称“杨诚斋体”。【介绍及代表作

  118、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介绍及代表作

  119、朱熹(1130-1200),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别称紫阳,徽州婺源(今属江西)人。南宋哲学家、教育家。【介绍及代表作

  120、张栻(1133—1180),字敬夫,一字钦夫,又字乐斋,号南轩,世称南轩先生。南宋学者。和朱熹、吕祖谦齐名,时称“东南三贤”。【介绍及代表作

  121、姜夔(约1155—1209),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波阳)人。南宋词人。诗为杨万里所称道。【介绍及代表作

  122、徐玑(1162—1214),字文渊,一字致中,号灵渊,晋江(今属福建)人,自其父时移居永嘉(今浙江温州)。南宋诗人。“永嘉四灵”之一。【介绍及代表作

  123、赵师秀(?—1219),字紫芝,号灵秀,温州永嘉(今浙江温州)人。南宋诗人。与徐照、翁卷、徐玑并称“永嘉四灵”。【介绍及代表作

  124、翁卷,字续古,一字灵舒,温州乐清(今浙江乐清)人。南宋诗人。“永嘉四灵”之一。【介绍及代表作

  125、雷震,南宋诗人,生平不详。

  126、戴复古(1167—1248),字式之,号石屏,台州黄岩(今属浙江温岭)人。南宋诗人,江湖派重要作家,曾师从陆游。

  127、叶绍翁,南宋诗人,生卒年不详。字嗣宗,号靖逸,龙泉(今属浙江)人。其诗属于宋朝后期的“江湖派”,尤其擅长七言绝句。【介绍及代表作

  128、刘克庄(1187—1269),字潜夫,号后村居士,莆田(今属福建)人。官至工部尚书、龙图阁直学士,谥文定。江湖派最大的诗人。【介绍及代表作

  129、志南,南宋诗僧,生平不详。

  130、严羽(1192—1245),字仪卿、丹丘,号沧浪逋客,邵武(今属福建)人。南宋诗歌批评家,论诗推崇盛盛,强调“妙悟”和“兴趣”。【介绍及代表作

  131、周密(1232—约1298),字公谨,号草窗、四水潜夫等,原籍济南,后为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南宋文学家。【介绍及代表作

  132、文天祥(1236—1283年),南宋大臣、文学家,著名的民族英雄。字履善,又字宋瑞,号文山,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

  133、汪元量(1241—?),字大有,号水云,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原为宋宫廷乐师,被掳北上,后以道士南归。【介绍及代表作

  134、郑思肖(1241—1318),字亿翁,号所南,连江(今属福建)人。宋末太学生,宋亡后隐居苏州。诗有很强的遗民特色。【介绍及代表作

  135、谢枋得(1226—1289), 南宋文学家。字君直,号叠山。信州弋阳(今属江西)人。宋亡后被强制送往大都(今北京),坚贞不屈,绝食而死。门人私谥文节。

  136、卢梅坡,南宋诗人,生平不详。【介绍及代表作

  四、金辽元明清点击查看代表诗词

  137、王庭筠(1156—1202),金代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端,号黄华山主,又号黄华老人。【介绍及代表作

  138、元好问(1190—1257),字裕之,号遗山,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县)人。金元之际最有成就的诗人。其诗风格沉雄,豪放超迈。【介绍及代表作

  139、陈孚(1240—1303),字刚中,天台临海(今属浙江)人。元代诗人。诗以雄浑刚健著称。

  140、刘因(1249—1293),字梦吉,号静修,雄州容城(今河北徐水县)人。元诗人。古诗学陶、柳,近体学唐,以感情深挚著称。【介绍及代表作

  141、赵孟頫(1254—1322),字子昂,号松雪,湖州(今属浙江)人。元代书画家、诗人。宋宗室,入元后官至翰林学士承旨。【介绍及代表作

  142、黄庚(1260—1328),字星甫,台州天台(今属浙江)人。宋元之际诗人。宋亡不仕,以教馆为业。诗以近体见长,清丽纤巧。【介绍及代表作

  143、 杨载(1271—1323),字仲弘,浦城(今属福建)人。元代诗人。与虞集、范椁、揭傒斯合称“元诗四大家”,以骨力遒劲著称。【介绍及代表作

  144、虞集(1272—1348),字伯生,号道园,世称邵庵先生,四川仁寿人,侨居崇仁(今属江西)。元代诗人,“元诗四大家”之一。也擅长散文。【介绍及代表作

  145、揭傒斯(1274—1344),字曼硕,龙兴富州(今江西丰城)人。官至翰林待制、侍讲学士。元代诗人,“元诗四大家”之一。诗风清丽婉转。【介绍及代表作

  146、王冕(?—1359),字元章,号煮石山农、饭牛翁等,诸暨(今属浙江)人。元末著名画家,尤其擅长画梅。其诗遒劲纵逸。【介绍及代表作

  147、杨维桢(1296—1370),字廉夫,号铁崖,诸暨(今属浙江)人。元末最负盛名的诗人,其诗号“铁崖体”。【介绍及代表作

  148、倪瓒(1301—1374),原名珽,字元镇,号元林,无锡(今属江苏)人。元代画家,与黄公望、吴镇、王蒙称“元末四大家”。其诗清旷萧散。【介绍及代表作

  149、萨都剌(1272—?),字天锡,号直斋,回族。居雁门(今山西代县)。元代文学家。官至翰林国史院应奉文字。【介绍及代表作

  150、刘基(1311—1375),字伯温,青田(今属浙江)人。明朝开国文臣之首,封诚意伯。诗多古体,苍莽萧瑟。【介绍及代表作

  151、袁凯(约1310—?),字景文,号海叟,华亭(今上海松江)人。明代诗人。曾任监察御史,后托疾归。【介绍及代表作

  152、杨基(1326—?),字孟载,号眉庵,嘉定州(今四川乐山)人,迁居江苏吴县。明代诗人,与高启等合称“吴中四杰”。【介绍及代表作

  153、毛铉,字鼎臣,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明代诗人,其诗富于生活气息。【介绍及代表作

嵇康简介。

  154、高启(1336—1374),字季迪,号青丘子,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明初成就最高的诗人,“吴中四杰”之一。官至翰林编修、户部侍郎。【介绍及代表作

  155、王恭,字安中,闽县(今属福建)人。明代诗人。永乐初年授翰林典籍。【介绍及代表作

  156、杨士奇(1365—1423),初名寓,士奇是他的字,泰和(今属江西)人。明代诗人。官至礼部侍郎兼华盖殿大学士。【介绍及代表作

  157、李昌祺,名祯,字昌祺,庐陵(今属江西)人。明代诗人。永乐进士,官至广西布政使。

  158、刘球,字求乐,更名廷振,安福(今属江西)人。明代诗人。官至翰林侍讲。

  159、于谦(1398—1457),字廷益,浙江钱塘(今杭州)人。明代大臣。官至兵部尚书,土木之变后拥立景帝,在北京城外击退瓦剌军。后英宗复辟,被害。【介绍及代表作

  160、沈周(1427—1509),字启南,号石田,晚号白石翁,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明代著名画家,诗以清新雅丽见长。【介绍及代表作

  161、李东阳(1447—1516),字宾之,号西涯,茶陵(今属湖南)人。明代诗人,创茶陵诗派。官至吏部尚书、华盖殿大学士。【介绍及代表作

  162、唐寅(1470—1523),字伯虎,一字子畏,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吴县(今江苏苏州)人。明代著名画家,诗与祝允明、文徵明、徐祯卿合称“吴中四才子”。【介绍及代表作

  163、李梦阳(1470—1530),字献吉,号空同子,庆阳(今属甘肃)人。明代诗人,为“前七子”领袖,诗雄深峻伟,刻意学杜甫。【介绍及代表作

  164、徐祯卿(1479—1511),字昌谷,一字昌国,吴县(今江苏苏州)人。明代诗人,“前七子”之一,又为“吴中四才子”之一。【介绍及代表作

  165、周在,字善卿,太仓(今属江苏)人。明代诗人。官至浙江右参政。诗以清新见长。【介绍及代表作

  166、何景明(1483—1521),字仲默,号大复山人,信阳(今属河南)人。明代诗人,与李梦阳同为“前七子”领袖,作诗提倡复古。【介绍及代表作

  167、杨慎(1488—1559),字用修,号升庵,新都(今属四川)人。明代著名学者,官至翰林修撰。诗学六朝,独树一帜。【介绍及代表作

  168、谢榛(1495—1575),字茂秦,号四溟山人,一号脱屣老人,临清(今属山东)人。明代诗人。与李攀龙、王世贞等提倡复古,号“后七子”。【介绍及代表作

  169、李攀龙(1514—1570),字于鳞,号沧溟,历城(今山东济南)人。明代诗人,“后七子”领袖。古乐府学汉,近体学唐。【介绍及代表作

  170、杨继盛(1516—1555),字仲芳,号椒山。保定容城(今属河北)人。嘉靖年间任兵部员外郎,因弹劾权相严嵩,下狱死。【介绍及代表作

  171、徐渭(1521—1593),字文清,改字文长,号天池山人、青藤居士等,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明代书画家、文学家。【介绍及代表作

嵇康简介。

  172、戚继光(1528—1587),字元敬,号南塘,晚号孟诸,山东登州(治今蓬莱)人。明抗倭名将、军事家。他编练的戚家军是抗倭的主力。【介绍及代表作

  173、钱福(1461—1504),字与谦,号鹤滩,华亭(今属上海)人。明代诗人。弘治年间会元、状元,授翰林院修撰。【介绍及代表作

  174、高攀龙(1562—1626),字云从,又字存之,号景逸,无锡(今属江苏)人。明代诗人。官至左都御史。诗朴素自然。

  175、袁中道(1570—1627),字小修,湖广公安(今属湖北)人。明代文学家。与兄宗道、宏道并称“三袁”,同为“公安派”诗人。

  176、陈子龙(1608—1647),字人中,一字卧子,号大樽,松江华亭(今属上海)人。明代诗人。官至兵科给事中。明亡后起兵抗清,兵败被捕投水死。【介绍及代表作

  177、张煌言(1620—1664),字玄著,号苍水,鄞县(今属浙江)人。明代诗人。鲁王时官至兵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后被俘就义。【介绍及代表作

  178、夏完淳(1631—1647),南明诗人。原名复,字存古,号小隐,又号灵首。松江华亭(今上海市松江)人。随父亲和老师起兵抗清,兵败后被捕就义。【介绍及代表作

  179、吴伟业(1609—1672),字骏公,号梅村。太仓(今属江苏)人。明清之际诗人。诗风凄丽苍凉,多纪时事,有“诗史”之称。【介绍及代表作】嵇康简介。

  180、吴嘉纪(1618—1684),字宾贤,号野人,泰州(今属江苏)人。明清之际诗人。入清不仕。其诗着力反映民生疾苦。【介绍及代表作

  181、顾炎武(1613—1682),原名绛,字忠清,入清后更名炎武,又作炎午,号亭林,曾自团蒋山傭。昆山(今属江苏)人。明遗民,著名学者、诗人。【介绍及代表作

  182、尤侗(1618—1704),字同人、展成,号悔庵、艮斋、西堂老人,长洲(今江苏吴县)人。清文学家、戏曲家。【介绍及代表作

  183、毛奇龄(1623—1716),本名甡,字大可;一字齐于,号僧开、西河、初晴居士、河右僧,人称西河先生,浙江萧山人。清代学者。工诗文,善书画。【介绍及代表作

  184、朱彝尊(1629—1709),字锡鬯,号竹垞。秀水(今浙江嘉兴)人。清代诗人。官至翰林院检讨,参与修《明史》。【介绍及代表作

嵇康简介。

  185、王士禛(1634—1711),字子真,一字贻上,号阮亭,别号渔洋山人。新城(今山东桓台)人。清代诗人。论诗标举神韵说。【介绍及代表作

  186、查慎行(1650—1727),初名嗣琏,字夏重;后改名慎行,字悔馀,号初白。海宁(今属浙江)人。清代诗人。擅长七律。【介绍及代表作

  187、沈德潜(1673—1769),字确士,号归愚。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清代诗人。官至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论诗鼓吹格调说。【介绍及代表作

  188、纳兰性德(1654—1685),初名成德,字容若,满州正黄旗人。清代词人。亦工诗,诗作感情细腻。【介绍及代表作

  189、徐兰,字芬若,又字芝仙,常熟人,流寓北通州。清代诗人。长于白描人物,诗无一语不奇。

  190、厉鹗(1692—1752),字太鸿,号樊谢。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清代诗人。诗宗宋人,为浙派重要作家。【介绍及代表作

  191、郑燮(1693—1765),字克柔,号板桥。兴化(今属江苏)人。清代诗人、书画家,属“扬州八怪”之一。做过几任知县,同情民生疾苦。【介绍及代表作

  192、屈复(1668—?),字见心,号悔翁,晚号金粟道人。蒲城(今属陕西)人。清代文学家。

  193、蒋士铨(1725—1785),字心馀,一字苕生,号清容,又号藏园定甫、离垢居士。铅山(今属江西)人。清代诗人,与袁枚、赵翼并称“乾隆三大家”。【介绍及代表作

  194、袁枚(1716—1798),字子才,号简斋、仓山叟、随园老人。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清代诗人,为乾隆诗坛之盟主。【介绍及代表作

  195、纪昀(1724—1805),字晓岚,一字春帆,号石云。直隶献县(今属河北)人。清代学者,“四库全书馆”总纂官。官至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介绍及代表作

  196、赵翼(1727—1814),清代诗人、史学家。字云菘,号瓯北,阳湖(今江苏常州)人。【介绍及代表作

  197、姚鼐(1732—1815),字姬传,一字梦谷,室名惜抱轩,人称惜抱先生。桐城(今属安徽)人。清代桐城派散文大家。论诗主张雅正。【介绍及代表作

  198、黄景仁(1749—1783),字仲则,一字汉镛,小名高生,自号鹿菲子。武进(今江苏常州)人。清代诗人。一生坎坷,诗多愤世嫉俗、伤感愁苦之音。【介绍及代表作

  199、席佩兰,字道华,一字韵芬,号浣云。照文(今江苏常熟)人。清代诗人,袁枚女弟子。善画兰。

  200、龚自珍(1792—1841),清代思想家、文学家。字璱人,号定盦。浙江仁和(今浙江杭州)人。【介绍及代表作

  201、高鼎,字象一,又字拙吾,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清代诗人。【介绍及代表作

  202、曾国藩(1811~1872),字伯涵,号涤生,原名子城,派名传豫,清湘乡县荷叶塘(今双峰荷叶乡)人。【介绍及代表作

  203、王闓运(1832-1916),湖南湘潭人。近代文学家、诗评家,著名的儒家学者。著作丰富,有《五代诗选本》、《祺祥故事》、《湘绮楼文集》、日记等。 其住所叫湘绮楼,自号湘绮老人。

  204、张之洞(1837~1909)中国清末重臣,洋务派首领。字孝达,号香涛,又号香严,晚年自号抱冰老人。直隶南皮(今属河北)人。晚清诗人。

  205、康有为(1858--1927),广东南海人。原名祖诒,字广厦,号长素,后易号更生,晚年别署天游化人等,世称“南海先生”。诗人。

  206、陈三立(1859-1937),字伯严,号散原,江西义宁(今修水)人。晚清诗人。

  207、谭嗣同(1865—1898),字复生,号壮飞。浏阳(今属湖南)人。晚清维新志士。戊戌变法失败后入狱,壮烈牺牲。【介绍及代表作

  208、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新会(今属广东)人。清末民初著名学者,戊戌变法领导人之一。【介绍及代表作

  209、秋瑾(1870—1907),字(王睿)生,一字竞雄,又称“鉴湖女侠”。会稽(今浙江绍兴)人。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者,妇女解放运动先驱。【介绍及代表作

  209、王国维(1877年—1927年),字伯隅、静安,号观堂、永观,汉族,浙江海宁盐官镇人。清末秀才。【介绍及代表作

  小编提示:上下五千年人物太多,只能略微列出有代表性人物,有不足之处,可自行补充或联系本站。

嵇康简介

http://m.myl5520.com/gerenjianli/186821.html

展开更多 50 %)
分享

热门关注

非常关注_《关注PM2.5》阅读答案

英文简历模板

伤心的句子说说心情|很伤心的句子19句

英文简历模板

[表达自己很伤心的句子]关于表达伤心的句子精选

英文简历模板

[祖国不会忘记你歌曲]时间不会忘记你伤心句子汇总

英文简历模板

[劝学荀子高中原文翻译]荀子劝学原文翻译及其赏析

英文简历模板

[17句关于雪的好听的句子]17句关于雪的好听的句子

英文简历模板

对爱情惋惜的句子_惋惜爱情的句子精选

英文简历模板

[能让人感受到心灵美好的句子]能让人感受到心灵美好的句子集锦

英文简历模板

张爱玲伤感唯美爱情语录|张爱玲伤感唯美爱情语录欣赏

英文简历模板

积极乐观的心态的句子|积极乐观的句子50句

英文简历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