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问题

2022-08-11   来源:自我鉴定

篇一: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问题

人口老龄化的影响

  小编特别推荐

  社会实践报告 | 社会调查报告 | 社会实践总结 | 社会实践自我鉴定 | 社会实践心得体会

  人口老龄化是近年来常常被提出来引起热议的话题。据美国普查的研究,世界性的人口老龄化是"历史上未曾出现的社会现象"。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人口老龄化的影响,如果大家喜欢可以关注实用资料栏目。

  【人口老龄化是什么】

  人口老龄化是指人口生育率降低和人均寿命延长导致的总人口中因年轻人口数量减少、年长人口数量增加而导致的老年人口比例相应增长的动态。国际上通常看法是,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10%,或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7%,即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处于老龄化社会。

  【人口老龄化原因】

  1. 育儿费用提高、生产生活节奏的加快、生活压力加大,造成生育率不断下降,出现众多丁克族

  由于人们的“寿命延长”而产生老龄化。这是人们生活水平和保健水平提高的必然结果。要解决的问题,不是如何防止老龄化,而是如何应对由此造成老龄化后所带来的养老金不足和养老服务不足的问题

  2. 医疗技术进步,公共卫生水平提高,人均寿命延长

  由于人们“非均衡生育(包括生育高峰和少生孩子)”而产生的老龄化

  3. 计划生育等政府限制生育的政策

  由于人们的“寿命延长”而产生老龄化。这是人们生活水平和保健水平提高的必然结果。要解决的问题,不是如何防止老龄化,而是如何应对由此造成老龄化后所带来的养老金不足和养老服务不足的问题2、由于人们“非均衡生育(包括生育高峰和少生孩子)”而产生的老龄化由于“非均衡生育(生育高峰和少生孩子)”而产生的老龄化,只能通过“均衡生育”来解决,其中实现“代际均衡政策”是最为可行也最为公平的选择;在发展中国家实现代际均衡的生育率为2.3胎,据我国2010年人口普查:“少子化”问题最严重!我国理想的生育率是2.3胎(10%无胎、10%一胎、40%二胎、30%三胎、10%四胎及以上)。

  【人口老龄化影响】

  一是养老保障负担日益沉重。2004年,中国基本养老保险的支出总额达到3502亿元,比2000年增加了65.5%,中央财政对基本养老保险的补贴支出攀升到522亿元。离休、退休、退职费用也呈现连年猛增的趋势。政府、企业、社会都已经感到养老保障方面的压力正在显著加大。

  二是老年人医疗卫生消费支出的压力越来越大。据测算,老年人消费的医疗卫生资源一般是其他人群的3-5倍。2004年,中国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出达862亿元,占基金收入的75.5%,比上年增长31.6%,增长速度比基金收入增长快3.5个百分点。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出之所以高速增长,人口迅速老龄化是重要原因之一。

  三是为老社会服务的需求迅速膨胀。目前,中国老年人口的高龄化、老年人家庭空巢化趋势比较明显。2005年,中国80岁以上的高龄老年人超过1600万人,纯老年人家庭占有老年人家庭的比例城市约为40.3%,农村约为37.8%,并在继续增加。加上老年人中的病残人口,需要照料服务的数量是很大的,而现有社会服务的发展相对滞后。

  以养老机构和床位数为例,2005年底,中国各类老年社会福利机构达到3.95万个,总床位149.7万张,平均每千名老人仅占有10张床位。发达国家平均每千名老人占有养老床位数大约是50-70张。按照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的调查,约5%的老年人希望入住养老机构,这样算下来,也要700多万张床位,差距较大,亟须加快发展速度。

  四是与城市相比,解决农村老龄问题的压力更大。中国老年人口的近60%分布在农村。农村老龄化程度比城镇高1.24个百分点。同时,农村绝大部分地区尚未建立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还处在试点阶段,农民的养老、医疗社会保障有待加强。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农村的养老、医疗等方面的压力相对城镇将更加突出,西部和贫困地区尤为严峻。

  【人口老龄化应对】

  当前,我国人口老龄化态势明显,2014年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已经超过15%,老年人口比重已经高于世界平均水平。贯彻落实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必须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的行动,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通过购买服务、股权合作等方式支持各类市场主体增加养老服务和产品供给,让全体老年人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人口老龄化面临的难题

  我国人口老龄化形势严峻。我国从2000年进入老龄化社会,具有许多与其他国家和地区不同的特点。一是规模大。2014年底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2.12亿人,占总人口的15.5%;65岁及以上人口1.38亿人,占总人口的 10.1%。二是增速快。目前,全国老年人口年均增长约1000万,其中80岁以上的高龄人口年均增长100万以上。我国人口老龄化的速度是发展中国家最快的,也是世界上老龄化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三是未富先老。与发达国家在经济高度发展基础上步入老龄化社会不同,我国在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情况下被迫且快速地进入老龄化社会,呈现出典型的未富先老特征。四是城乡失衡。2000年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农村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所占比重达到8.1%,已经高于城镇6.0%和城市6.7%的水平。随着农村非老年人口的大量外迁,农村老年人口比重已大大超过城市。

  应对人口老龄化面临诸多难题。快速的人口老龄化,迅速壮大的老年人口规模,对民生保障、经济发展、社会治理、文化乃至政治生态等方面都将产生全面、深刻而持久的影响。养老问题已经成为牵涉面最广且公众反映日益强烈的重大民生问题,而我国事实上还未做好充分的准备。一是养老金不足。为60岁以上城乡居民提供养老金,实现了养老金制度的全覆盖,但仅靠每人每月70元的基础养老金还远远不能保障老年人的基本生活。城镇职工养老金也存在缺口,资金成为养老的第一难题。二是养老服务业发展存在政策瓶颈。养老服务也在土地、税收等诸多方面还存在制约因素,社会资本投资养老业的积极性没有充分发挥出来,由此导致我国现阶段与老年人相关的产业还没有得到有效开发,养老、健康、文化服务等发展乏力,老年群体的消费需求得不到满足。三是精神养老不足带来社会治理问题。家庭结构小型化与少子高龄化,代际关系由紧变松,是调查中发现的普遍社会现象。由于社区组织不够发达,我国还未建立相应的社会机制来促使老年人群体有序参与社会活动,这给基层社会治理带来严峻的挑战。四是养老服务总量供给不足、结构失衡、资源浪费、服务质量不高、护理人员极度短缺的局面并未真正改变,农村老龄化形势严峻却还未真正引起重视,相关政策中的缺陷正在影响着养老服务业的健康发展。

  如何应对人口老龄化

  应对人口老龄化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也是一项涉及多领域、多层面的系统工程。“十三五”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也是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关键时期。贯彻落实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的行动,需要重点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

  将科学应对老龄化上升为基本国策。老龄化的不可逆转性及其对人民生活、经济建设、社会发展所具有的全局性、长期性、重大性影响,决定了它是关乎国家长远发展并需要全面、系统、综合应对的重大问题,近年来养老问题的日益突显,更加表明了需要引起更高程度的重视。因此,在《关于加强老龄工作的决定》颁布15 年后,有必要再次由中央制定新的政策性文件,将科学应对老龄化明确为一项基本国策,用以指导相关制度建设和国家中长期规划及相关产业的发展,并采取更为有效的综合应对行动,真正将人口老龄化转化为促进国家健康持续发展的长期有利因素。

  坚持走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化养老之路。由于我国养老服务面临的特殊情况,仅靠政府之力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社会养老服务需求。“政府主导、市场主体”的社会化养老已是大势所趋。在养老服务中,各级政府承担着“保基本、建机制、强监管”的职责,在发挥好托底作用的同时,更加尊重市场规律,降低民间资本进入门槛,鼓励和支持社会组织积极参与养老服务业发展,为市场化养老产业发展保驾护航。社会组织特别是公益性社会组织应该当好政府助手,担当生力军的角色,在政府政策扶持、购买服务等支持下,帮助政府保基本,在养老服务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及时完善养老服务业发展思路与政策体系。坚持以基本国情为出发点,着眼于老年人的实际需求,从重机构养老转为以居家养老为重,从重城市轻农村转为兼顾城乡并向农村倾斜,从公办养老机构为主体转化为民办养老机构为主体,全面满足老年人群体的服务需求。逐步将当前的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方针,调整为居家为主体、机构为补充、社区为桥梁的新格局。通过城镇社区和乡村将养老机构、社会组织等的专业化服务与老年人居家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真正满足绝大多数老年人需求并能够提高养老服务投入效率。构建完整的政策支持体系,将经济政策、社会政策等融为一体,避免相关政策相互冲突的现象。

  构建能够满足不同类型老人需求的多元化养老模式。由于受我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入住养老机构一般是老年人不得已而为之的选择。居家养老将是未来中国式养老的主流。因此,必须努力构建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支撑的多元化养老服务模式。重点发展居家养老模式,机构向社区提供支持培训服务,社区向家庭提供生活照料和居家照料服务。居家不能自理的半失能、完全失能老人才可入住养老机构。此外,要根据人口老龄化形势和养老需求变化,积极探索推广旅游养老、文化养老、互助养老、老年志愿活动等新型补充养老模式。

  高度关注特殊群体老人。当前,我国高龄、空巢、失能、失独等特殊群体老人高达1.56亿,他们中多数是半自理和不能自理的老人,身患各种疾病,很难享受到专业的生活照料和医疗护理,这些特殊困难老人的养老服务供需矛盾十分突出。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强调,以政府为主导,发挥社会力量作用,着力保障特殊困难老人的养老服务需求,确保人人享有养老服务。对这些特殊老人的养老服务,公办养老机构应起到托底的作用。社会组织特别是公益性社会组织应重点关注特殊老人群体,为他们提供公益性供养、护理服务,让他们感受社会温暖,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体现公平正义。

  抓紧建立长期照护保险制度。调查中发现,需要长期护理的失能半失能老年人是最困难的群体,他们大多无法依靠养老金来支付长期护理费用,许多失能半失能老人不是自己苦苦支撑着,就是子女们轮流照护,其生活质量伴随失能程度而下降。与此同时,民间资本投向养老服务业时则因老年人的护理消费能力不足而信心不足,一些投资者偏好高收入老年人,或借养老之名行房地产开发之实。因此,我国有必要借鉴德国、日本、韩国等国的经验,尽快建立长期照护保险制度,以此达到壮大老年人消费基金,进一步减轻养老后顾之忧。

篇二: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问题

2014申论范文: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

  人口问题专题申论高分范文

  相关试卷:中政申论在线批改系统(晋)全国人口普查问题卷

  简介:本卷为2011年山西省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主要考查的主题为全国人口普查问题。可以说是从人口普查作为切入点,延伸至人口老龄化、老龄人口抚养等诸多社会问题,综合考察了应试者运用国家政策处理社会问题的能力。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问题。

  中政申论精选高分范文:

  发挥政府职能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发展问题解决的好坏,将直接决定着我国能否顺利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目前,我国人口老龄化逐渐凸显,伴随老龄化到来而出现的种种难题对我国各项事业的发展提出了严峻的考验。因此,政府应充分发挥自身职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问题,全面保障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老龄化的不断加速和对人口的严格控制持续拉大老年人和青壮年的人口占比,导致了劳动力注入不足,供应紧张,从而推高了劳动力价格和资金价格,进而延缓了经济的增长,也加大了通货膨胀的压力。同时,老龄化的加速,加剧了就业、医疗以及养老等公共服务体系和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压力,尤其是在当今中国社会公共服务基础较弱,社会保障不完善不健全的总体形势下,这种压力所带来的挑战是前所未有的,影响也是深远的。因此,为保障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政府应充分发挥自身职能,积极有效的应对我国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经济社会问题。

  首先,政府应加强制度建设与改革,加强宏观调控,确保我国在人口老龄化的严峻形势下经济依然保持增长。要通过实行合理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防止经济大幅下跌。在此基础上,要加大科技投入,推动科技进步,进而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产业结构由低端产业主导转向高端产业主导,为未来经济的增长提供直接动力。要加大土地、户籍等制度的改革力度,在推进城市化的过程中,促进经济的快速增长。同时,应适当的建立与我国客观实际情况相符合的移民准入制度以缓解我国劳动力供应紧张的压力,为经济增长注入新的活力。

  其次,要以服务型政府理念为指导,充分发挥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人口老龄化的到来,对就业、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体系和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和完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这种形势,政府应积极加强就业政策的投入,保证劳动力资源合理配置,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应加快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加快建成广泛覆盖城乡的公共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从根本上保障老年人的医疗卫生条件;应积极完善养老保险等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积极开辟社保体系新的发展空间,拓宽社保资金的来源渠道,保障社保资金的充足富裕,为全体人民的生活保障提供强有力的后盾。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目前,我国还处在人口老龄化的初级阶段,老龄化社会的矛盾并不凸显,这对于我们解决人口老龄化所产生的种种问题和不良影响而言是一个非常好的机遇。因此,政府应以人为本,积极主动,创新思路,充分发挥自身职能,履行自身责任,为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指路领航。

  中政申论在线批改中心 老师简评:本文把握了申论应有的结构,能够从总结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角度来分析问题,体现了对申论总体的把握能力。整个行文的条理较为清晰,符合申论行文的基本要求。但“发挥政府职能”所涵盖的内容过多,将其作为申论的标题存在过于笼统的问题,切入点不够细致。而分析论点时,只是简要的概述了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社会影响,没有具体的论述导致这一问题的原因,同时应充分的论述转变政府职能,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与处理好人口问题的关系,以增强行文的说理性,避免内容空洞等问题。此外,提出措施时的逻辑性有待增强,最好先阐述转变政府职能层次的内容,后论述体制机制法制等范畴的措施,以体现申论行文的规范性

  公务员申论栏目推荐:

  申论热点之坚持群众路线

  申论热点之以房养老

  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放开“二胎”

  十八届三中全会内容: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申论真题 申论答案 申论热点 申论范文 申论答题技巧

篇三: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问题

人口老龄化社会的标准

  小编特别推荐

  社会实践报告 | 社会调查报告 | 社会实践总结 | 社会实践自我鉴定 | 社会实践心得体会

  下面是节假日栏目为大家收集整理的人口老龄化社会的标准,欢迎大家观阅借鉴。

  【人口老龄化社会的标准】

  根据1956年联合国《人口老龄化及其社会经济后果》确定的划分标准,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量占总人口比例超过7%时,则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进入老龄化。1982年维也纳老龄问题世界大会,确定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超过10%,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进入老龄化。

  【我国人口老龄化现状】

  昨日公布的2014年一系列宏观数据的背后,一张中国 “人口图谱”也浮出水面:劳动人口数量连续第三年萎缩,人口老龄化正在加速。城镇化率虽然稳步提升,但是人户分离以近千万的规模增加。所有这些,都已经或还将加速影响中国经济社会的方方面面。

  劳动人口连续三年下降

  昨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14年国民经济数据显示,2014年16周岁以上至60周岁以下(不含60周岁)的劳动年龄人口91583万人,比上年末减少371万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为67%。

  劳动力人口出现绝对下降绝非首次。2012年,我国劳动年龄人口为9.37亿,比前一年减少345万人,当时被业界认为是中国劳动力人口拐点比预期提前三年到来。这一趋势虽然在2013年得到缓解,244万人的劳动年龄人口减少量要少于往年。但是,2014年我国劳动年龄人口不仅迎来了“三连缩”,其371万人的减量更是创下历史新高。按照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此前的表述,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我国15岁以上不满60周岁的劳动年龄人口,至少在2030年以前应该是稳步地、逐步地有所减少。

  “劳动人口下降大趋势已经不可逆转,今后会加速下滑,对我国的经济社会都将产生全面影响。”首都经贸大学产业经济研究所所长陈及告诉北京商报记者,人口规模下降会造成市场萎缩和购买力疲软,同时劳动力下降导致用工严重不足,催生劳动力成本迅速上升,经济增速就上不去,对各类产业尤其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带来不利影响,还会推涨出口产品和国内产品价格。对此,我国要主动适应这种人口变化,加速产业结构转型,由劳动密集型向资金、技术和智力型转变。

  社会人口老龄化加速

  与劳动力人口持续下降相对应的是,我国老年人口却在不断加速。统计显示,2014年我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21242万人,占总人口的15.5%,高出2013年0.6个百分点,其中65周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10.1%。

  国际上通常把60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到10%,或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7%作为国家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标准。目前,中国是世界上惟一老年人口过亿的国家。根据全国老龄办公布的数字,到2020年我国老年人口将达到2.48亿,老龄化水平将达到17%。老年人口增加,与老年人最紧密的养老床位短缺极为严重。民政部最近公布的数据显示,2014年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不足26张,今年计划实现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达到30张。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教授林燕玲表示,随着老龄化进程加剧,中国人均寿命不断提高,养老金缺口越来越大,延迟退休已是大势所趋,但政策上不能一刀切,要有更多弹性空间,并与养老保险待遇适当挂钩。“不过,从另外一方面来看,老年人口增多也给银发产业提供了很大的发展空间,但是目前围绕着老年人的产品或服务还满足不了需求。”林燕玲说,老年人需求也分不同层次,应根据不同需求来发展多模式的养老产业,使养老产业跟上老龄化市场需求。

  也有业内人士认为,2014年全国申请生育二胎的单独夫妇约100万对,远低于国家实施“单独二孩”的政策预期。面对老龄化加剧和劳动人口减少的局面,普遍放开二胎需及早提上日程。

  城镇化率提高人户分离上升

  国家统计局昨日公布的另一组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城镇常住人口74916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805万人,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为54.77%。从以往数据来看,2011年开始,我国城镇化率一直保持在50%以上的水平。其中,2014年54.77%的城镇化率相较2013年提高了1.04个百分点,延续了平稳增长态势。

  值得注意的是,我国人户分离现象仍较为严重。数据显示,全国居住地和户口登记地不在同一个乡镇街道且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的人口(即人户分离人口)2.98亿人,比上年末增加944万人,其中流动人口为2.53亿人,比上年末增加800万人。

  目前,城镇化的核心是人的城镇化已经得到了至上而下的共识,按照国家政策部署,农民工市民化的进程将分两步走,到2020年落户1亿人,另外2亿人通过居住证制度提供相应的基本公共服务。因此林燕玲认为,发展人的城镇化,居住证将是未来发展的一个方向,也是户籍的一个主要模式。

  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辜胜阻此前则表示,户籍改革是局部改革,全面改革是基本公共服务体制的改革,如何逐步把基本公共服务特别是教育、医疗覆盖到农民工也是城镇化改革应有之义。

  【应对老龄化问题】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问题。

  1、规划政策应赶上老龄化速度

  为全面了解全区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建设情况,做好听取和审议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建设情况专项工作报告的准备工作,自治区人大常委会组成调研组,于今年10月中旬开展实地调研。调研组先后赴有关地市(县、区),听取县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汇报,并到养老机构了解养老服务情况。

  “当前,自治区养老现状最大特点就是老龄人口基数大且增长速度快,并且未富先老、空间分布不平衡。”自治区人社厅厅长李宁波在作汇报时坦言。截至去年年底,自治区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781.2万,占全区常住人口16.43%,高于全国老龄人口15.5%的平均水平,年均净增老年人口60多万,且未来20年是老年人口增长最快时期。

  然而,自治区现阶段养老政策法规建设与现实要求存在明显差距,老人的社会福利、医疗保健等方面的基本权益还缺乏细化的法律制度保障。同时,由于政策体系不完善,农村五保供养标准偏低、现行医疗保障体系还不适应老年群体医疗需求,养老服务业缺少政策性保障等问题比较突出。有的地方政府对老龄化面临的严峻形势和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建设工作尚没有足够的认识和重视,造成养老规划和城市规划、土地规划不衔接,养老产业缺乏系统的产业链条以及统一的规划引导和政策扶持。

  一些老年人反映,受筹资水平影响,参加居民医保的老年人报销比例较低、门诊费用较高、个人负担较重。有关部门工作人员也反映,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分属不同部门管理,所使用的信息系统无法进行共享,存在两项制度重复交叉参保现象。部分养老服务业从业者则表示,国家和自治区出台的优惠政策还停留在定性的层面上,在养老产业涉及的生产、流通、经营等环节缺少配套的可操作性的政策支持……

  “老龄化速度越来越快,出现问题也越来越多,社会反映也越来越强烈,所以更需要从上层设计的高度,加强这方面的谋划和思考。”自治区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达成共识,并呼吁:加强立法,完善政策措施,各级政府将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纳入“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

  2、为缓解养老资金缺口出谋划策

  社会养老保险一直以来被看做是人们退休后收入的最重要支柱。随着人口老龄化日益加剧,养老金缺口成了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养老的钱够不够,成为养老之忧的首要困扰。

  近年来,自治区以建设城乡统筹的社会保障体系为抓手,努力推进各项社会保险事业发展,形成了一系列符合区情、支持可持续发展的社会保险体制机制和制度安排,全区社会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

  目前,自治区城乡居民参加养老保险1736余万人,参保率达95%;城镇基本医疗参保1060余万人,新农合参保农村居民参合率99.18%。连续11年调整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待遇,从2005年月人均617元,提高到2015年月人均2043.41元;从去年7月1日起,我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由原来每人每月75元提高至90元,有540余万名城乡老年居民直接受益。

  然而由于养老金缴费者未见明显增加而领取者规模扩大,再加上养老保障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养老保障统筹资金缺口进一步扩大。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委员潘永建提出,重中之重,是切实增加养老保障建设的财政投入。自治区应及时将中央对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待遇提高标准补助的中央转移支付资金分配拨付到各级地方政府。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对各县(区)尤其是贫困县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支缺口补助的分担比例。

  “这些都是我在参加分组审议专项报告时,收集的意见建议。”潘永建说。

  参会人员认为,急需加强社会养老基金的征缴工作,人社部门应采取积极办法和措施,狠抓基金征缴工作;各级政府建立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征缴部门联动机制,形成齐抓共管合力,积极推进扩面征缴工作,以缓解基金缺口压力。实现社会养老保险基金保值增值,寻求更有利的社会养老保险基金保值增值渠道,在确保资金安全的前提下尽量争取更高的资金存款利率。

  3、养老服务业专业化急需提升

  赵老家住南宁市望州南社区,76岁的他最关心的就是自己未来的养老方式:“将来我不想去养老机构,就想在社区里养老。”受传统观念和经济条件影响,很多老人都像赵老一样愿意在家庭和社区养老。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时也指出,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养老设施,发展社区和居家养老。

  截至今年11月,自治区每个市县基本建有1家公办福利院或养老院、光荣院;每个乡镇都建有1家敬老院,共计1181个;共建成9328个五保村,2000多个农村幸福院。自治区各类收养性养老服务机构1542家,拥有养老服务床位16余万张;建成各类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和服务站等设施900多个、日间照料中心80多个,自治区城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覆盖率分别为60%、30%,30多万居家老人享受到相应服务,为社会提供了近万个就业岗位。

  “老人在衣食、医疗,还有家庭照料方面需求量很大,我们基本能够满足。但是老人在家庭、情感方面的需求,目前还不太能满足。”一名养老护理员朴实的话语,反射了群众对不同层次、多样化的居家养老需求剧增的现实。

  “养儿防老”、“居家养老”等传统模式面临严峻挑战,而公办养老机构又无法满足有尊严地养老需求,怎么办?常委会组成人员认为,巨大的养老需求仅依靠政府的力量是不够的,养老服务必须要社会力量来做,需要社会各主体的积极参与,充分发挥政府宏观调控和市场调节作用。

  大家建议,加快发展多样化的老年服务产业,大力发展养老护理、康复保健、社区服务、老年旅游等产业,着力培育一批大型老年服务龙头企业,鼓励扶持企业开发和生产满足老年人不同需求、门类齐全、品种多样、经济适用的老年产品;吸引社会资金、大力扶持民办养老机构发展,加强对民办养老服务机构的监督管理,探索建立养老服务绩效评估和奖惩补贴制度;对现有社会福利机构和乡镇(街道)养老服务机构,完善设施、增强功能、提高服务质量,加快发展为护理型养老机构;推动公共服务资源向农村养老服务倾斜,着力提升农村养老服务水平;大力培养培训养老服务人才,提升养老服务专业化水平。

  【人口老龄化影响】

  人口老龄化(aging of population)是指总人口中因年轻人口数量减少、年长人口数量增加而导致的老年人口比例相应增长的动态过程。人口老龄化的具体标准是国际上通常把60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到10%,或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7%作为国家或地区是否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标准。

  两个方含义:一是指老年人口相对增多,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不断上升的过程;二是指社会人口结构呈现老年状态,进入老龄化社会。

  国际上通常看法是,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10%,或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7%,即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处于老龄化社会。老龄问题包括老年人问题与老龄化问题,而老年人问题与老龄化问题相联系,但又不完全相同,一般把有关老年人的社会保障和权益保护看作"老年人问题",把有关老年人增加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称为"老龄化问题",这是从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范畴来认识老龄问题。

  目前,全世界60岁以上老年人口总数已达6亿,有60多个国家的老年人口达到或超过人口总数的10%,进入了人口老龄化社会行列。人口老龄化的迅速发展,引起了联合国及世界各国政府的重视和关注。80年代以来,联合国曾两次召开老龄化问题世界大会,并将老龄化问题列入历届联大的重要议题,先后通过了《老龄问题国际行动计划》、《十.一国际老年人节》、《联合国老年人原则》、《1992至2001年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全球目标》、《世界老龄问题宣言》、《1999国际老年人年》等一系列重要决议和文件。提醒各会员国"铭记着二十一世纪的社会老龄化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对任何社会都是一项重大的挑战",吁请各会员国"加强或设立老龄化问题国家级协调机构","在国家、区域和地方各级制定综合战略,把老龄问题纳入国家的发展计划中","为老龄化社会的来临做好各项准备工作",提出了"建立不分年龄人人共享的社会"的口号,以期增强人们对人口老龄化问题和老年人问题的重视。

  老龄化为什么会成为问题?根据美国普查的研究,世界性的人口老龄化是"历史上未曾出现的社会现象"。人们可以把这一现象当作历史进步来庆祝。从根本上讲,这种人口转变是医疗进步、教育水平明显提高和经济发展的直接成就,也是公共卫生事业,例如饮用水卫生、克服营养不良、克服传染病和寄生虫疾病,以及降低母婴死亡率的结果。

  我国人口老龄化的主要特点是:第一,人口老龄化提前达到高峰。20世纪后期,为控制人口的急剧增长,国家推行计划生育政策,使得人口出生率迅速下降,加快了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进程。由于下世纪前半叶人口压力仍然沉重,还要继续坚持计划生育的国策,其结果将不可避免地使我国提早达到人口老龄化高峰。第二,在社会经济不太发达状态下进入人口老龄化。先期进入老龄化社会的一些发达国家,目前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20000美元以上,呈现出"先富后老",这为解决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问题奠定了经济基础。而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约为1000美元,呈现出"未富先老",由于经济实力还不强,无疑增加了解决老龄化问题的难度。第三,在多重压力下渡过人口老龄化阶段。下个世纪前半叶,我国在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改革和发展的任务繁重,经济和社会要可持续发展,社会要保持稳定,各种矛盾错综复杂,使得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相对发达国家和人口少的国家更为艰巨。由柳洪平创建。

  人口老龄化的影响

  由于扶养老年人与扶养少年人所需社会资源不同,负担也大不相同。各国研究结果都得到相类似的结论:抚养一位老人的平均费用与儿童的费用大体上为2:1—3:1。尽管中国儿童人口比例的下降抵消了老年人口比例的上升,在相当长的时期内被扶养人口总比例增加不多,但社会费用的支出仍将稳定地增长。医疗费用及退休金是社会对老年人主要的支出项目。在西欧的一些国家中,由于实行高所得税、高社会福利的政策,社会保障费用已接近国民收入的1/3。美国某些年的养老金开支超过国防费用,成为主要的财政支出项目。我国1978年离退休职工支出为17.3亿元,1990年上升到388.9亿元,2003年已达到4088.6亿元;医疗费用从1990年的76.2亿元增长到2003年的271.3亿元。我国上世纪90年代社会保障费用也曾高达GDP的13%,近年稳定在5%左右。

  老年人需要丰富的精神生活。许多经济发达国家老年人自杀率居高不下,各种类型精神疾病困扰着广大的老年人群,其原因在于这些国家家庭联系松散,丧偶以后独居的老人尤其感到孤立无助。我国则强调尊老爱老,老有所为,老有所乐,家庭和社区组织等部门在关爱老人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老年人需要充实的物质生活。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老年人的收入明显增加。据统计部门调查,2000年城市老年人平均收入比1992年提高3.1倍,同期农村老人收入增长1.7倍。我国城乡老年人口一次性抽样调查显示,城市75.6%和农村55.6%的老人感到自己的生活有保障。在农村,86.1%的老年人认为比起过去在生产队里的老人,自己的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城市也有70.3%的老人认为自己比过去离退休职工“经济上更加有保障”。城市中的老人家庭现代生活设施从1992年的4种增加到2000年的8种,50%的城市老人有独立的煤气、电话、电冰箱和室内厕所设施,户均住房面积达到70多平方米。农村老人50%有两种现代化家庭设施,户均住房面积达到80多平方米。需要指出的是,虽然我国老年人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其消费额占社会消费总额的比例还很小,还有很大的拓展空间,他们的家庭财产也明显少于青壮年。国家统计局2002年对4000户城市居民调查显示,60-70岁老年户家庭财产平均为16.2万元,70岁以上者15.7万元,比35-40岁青壮年户家庭财产少43%。

  我国老年人医疗费用负担随年龄增加而迅速加重。据1993年和1998年国家卫生服务调查,城市居民每年住院费用0-4岁为817元,10-19岁增加到2244元,40-49岁为4577元,65岁以上则增加到5096元。可见,老年人疾病多,病情往往比较严重,需要消耗更多的资源。据国内外大量资料分析,退休职工医疗费用与在职职工相比约为3:1,有的国家甚至达到5:1。我国正在深化医疗制度改革的过程之中,这些数据还有待于进一步观察、研究。一些城市重视加强社区建设,使老年人在社区中得到方便的医疗、保健咨询服务,降低了医疗开支,这些都是有益的经验。从管理体制上,还可实行社会保障与商业保险相结合,进一步加大保障的力度。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已在一些地区试点,对大病治疗给予有力的支持。据调查,贫困农民在脱贫后又返贫的,有60%是因病,在疾病、灾害等方面完善社会保障、商业保险,将为农村的共同富裕,尤其是为农村老人的生活保障提供必要的制度支撑。

  21世纪我国出现的人口老龄化现象是20世纪50到60年代高生育、低死亡的必然后果,与世界人口发展趋势一致。计划生育这一基本国策从20世纪70年代起实施至今,使我国少生3亿多人,降低了21世纪中期老龄人口的数量,从而减轻了社会抚养老人的负担。成功的计划生育工作使我国的劳动力总量直到老龄化严重的21世纪30年代前后,仍可保持在总人口50%以上,在21世纪20年代前劳动力总量最丰富时甚至可达总人口的65%,目前仍有1.5亿以上的富余劳动力。因此,今后数十年内都是我国劳动力充沛的黄金发展时期。我国的主要任务是发展经济,增加就业,不会发生经济发达国家劳动力缺乏的问题。人口多、土地少、资源相对缺乏仍将是我国长期存在的基本国情。

  尽管日本人均耕地只有7分,但劳均耕地却有13亩,远远高于我国。因此,只有提高劳动生产率、加快发展,才能更好地满足扶养老人的各种需求,才是解决老龄化问题的根本出路。我国经济发展正在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未来扶养老人的社会能力的提高,应从培养高素质人口着力,采取各种措施使我国从人口数量大国转变为人力资源大国。为此,我国应采取稳定低生育水平,培养高素质人口,完善经济、社会制度,提高服务、保障能力,重视人的全面发展的政策,统筹人口、经济、社会、资源、生态、环境发展。我国各个地区人口差别巨大。

  上海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出生率已低于死亡率,从1993年起即进入人口自然负增长阶段,人口平均期望寿命已达到世界最长寿国家的水平,个别区早在10多年前老人比例已接近1/4。同时,也有少数省份人口仍然十分年轻,还需要十年左右的时间才能达到人口零增长。鉴于这种情况,我国在人口及其相关的政策上不宜一刀切,应当采取分类指导,因地制宜的原则。我国的家庭结构正在发生迅速的转变。这种转变的影响将反映在社会结构及功能、人际关系及代际关系、家庭内经济流动、生活方式及价值观念等许多方面,这些变化也会对老龄工作产生深刻的影响。政府应当相应地在社区建设、养老保障、医疗体制、社会服务等方面作出适当的安排。

  老年人不仅需要社会的扶养,同时也有很高的社会价值。我国许多老人年老志不衰,仍然在各个领域继续作贡献。老人的知识、经验、威望、品德、能力等都是社会的宝贵财富,提倡“老有所为”是我国特有的老龄工作方针之一,充分体现了对老年人的重视、尊重,仍应继续作为我国老龄工作的重要方针。近年来,健康老龄化的观念日益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联合国提出,将健康老龄化作为全球解决老龄问题的奋斗目标。健康老龄化是指个人在进入老年期时在躯体、心理、智力、社会、经济五个方面的功能仍能保持良好状态。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老年人中若有较大的比例属于健康老龄化,老年人的作用能够充分发挥,老龄化的负面影响得到制约或缓解,则其老龄化过程或现象就可算是健康的老龄化,或成功的老龄化。为实现健康老龄化需要社会各方面协调一致的努力,也需要老年人的积极参与。我国在这方面应当大有作为,努力为世界提供范例。

  【中国人口老龄化未来趋势】

  12月7日,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鲍学全在首届中国康养产业发展论坛上表示,我国人口老龄化步伐加快,2013年底60岁以上老年人总数超过2亿,未来二十年平均每年增长1000万老年人口,预计2053年将达到4.87亿峰值,占世界老龄人口的1/4。

  根据预测,未来20年我国平均每年增长1000万老龄人口,总数将超过发达国家老年人口总和:2033年左右达到4亿,2053年左右达到4.87亿峰值,占世界老龄人口的1/4,比世界发达国家的老龄人口还要多出约6700万人。

  同时,我国高龄人口快速增加,2055年左右80岁以上老龄人口增至1.18亿左右,占老年人口的比重升至24.4%,年均净增318万。

  按照目前发展态势,本世纪后半叶我国老龄人口将稳定到3.8—4.0亿之间,我国一直处在人口老年化规模最大的国家。

  由于健康水平低,我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和健康预期寿命比发达国家低4—5岁,老年人口患病率比发达国家高15%左右,失能、半失能老年人人达到1.5亿。

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问题

http://m.myl5520.com/fanwendaquan/246790.html

展开更多 50 %)
分享

热门关注

法学专业自我鉴定500字范文(通用3篇)

自我鉴定

护士实习自我鉴定(合集4篇)

自我鉴定

医学毕业生自我鉴定范文汇总四篇

自我鉴定

关于省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自我鉴定【五篇】

自我鉴定

五官科出科自我鉴定三篇

自我鉴定

产房出科小结自我鉴定精选三篇

自我鉴定

电气专业自我鉴定300字【三篇】

自我鉴定

干部自我鉴定(锦集5篇)

自我鉴定

巡察自我鉴定500字集合3篇

自我鉴定

肾病出科自我鉴定小结范文(精选4篇)

自我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