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专毕业论文

2021-08-30   来源:毕业论文

大专毕业论文【一】

专科毕业论文范文大全

  专科毕业论文范文大全【一】

  专科院校大学生法律意识探析

  论文导读:法律意识,是一定社会条件下人们对于以现行法为主体的法律现象的认识、评价、情感和体验,并以此来调节自己行为的各种意识现象的总称。大学生作为具有较高知识水平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的法律意识对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的进程有很大的影响。做为一名专科院校的教师,我一直关注专科院校大学生的法律意识状况,本文从专科院校大学生法律意识现状入手,分析现象出现的原因,并给出提高大学生法律意识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专科院校,大学生,法律意识

  法律意识,是一定社会条件下人们对于以现行法为主体的法律现象的认识、评价、情感和体验,并以此来调节自己行为的各种意识现象的总称。它是人们对客观法律现象的主观反映,表明人们对法治的认识、支持、参与态度和程度。社会主体法律意识的强弱对法治化建设产生着巨大影响,它能推动或延缓社会的法治化进程。

  因此,提高人们的法律意识是我们实现依法治国的关键。大学生作为具有较高知识水平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的法律意识对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的进程有很大的影响。做为一名专科院校的教师,我一直关注专科院校大学生的法律意识状况,本文从专科院校大学生法律意识现状入手,分析现象出现的原因,并给出提高大学生法律意识的有效途径。

  一、专科院校大学生法律意识的现状

  近几年来,随着法制的不断完善和依法治国观念的不断深入人心,专科院校大学生的法律意识状况有了不少令人惊喜的进步。但是,我们也可以看到,专科院校大学生的法律意识状况还存在着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

  1、大学生法律知识的水平不高

  法律知识是法律意识的一个主要内容,是衡量法律意识高低的主要依据。掌握法律知识的多少、法律水平的高低与法律意识成正比。随着我国法制的不断健全、内容的不断丰富,大学生整体的法律知识水平也应随之提高。但是目前,我国专科院校大学生,甚至所有的高校大学生的法律知识水平并不理想。虽然我国各高校均开设有法律基础课,但不论从学校还是学生方面看,普遍都不予重视。一方面是部分大学生认为以后走上社会、工作等只有专业课有用,要不就是外语、计算机,很少有人提到必须具备基本法律素养,因此只注重专业课,忽视包括法律在内的基础课。只到了临考试的时候,搞突击,临时抱佛脚,敷衍了事。

  在这种思想的支配下,怎么可能把法律学好,怎么培养良好的法律意识?另一方面部分大学生认为自己很难碰到法律问题,现在要学的东西这么多,法律知识以后学也不迟,在这种思想指导下,放松了对自己法律知识和法律意识的培养。另外,专科院校对加强大学生法律意识的迫切性和重要性还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设置法律课的课时较少,只有30来个学时,只相当于专业课的1/2或1/3。

  今年课程改革,把《法律基础》和《思想道德修养》合并为一门课后,课时更少。如此少的课时,教师们只能略讲一些法律常识而已,学生们也只能略懂一些法律概念。随着我国法制的不断健全,法律种类的不断增多,内容也不断丰富,要想熟悉我国的各部门法律以及国外的一些法律,只安排这么几个课时,显然太不够了。基于以上这些原因,当前我国专科院校大学生的法律知识水平不高就可以想见了。

  例如,有调查的这样一个案例:

  甲妻子去年夏天患精神分裂症,时好时犯,生活难以自理。免费论文参考网。今年五月,甲岳父岳母相继去世,甲代妻子前往处理遗产继承,但两个妻舅却说甲是外姓人,不能插手他们兄妹的事。请问:甲能不能过问妻子的财产利益?

  被调查的217名大学生中有79名认为甲不能过问其妻子似的财产利益。甲妻子患精神分裂症,时好时犯,生活不能完全自理,是属于不能完全辩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我国《民法通则》第13条规定:“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进行与他的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民事活动;其他民事活动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征得他的法定代理人的同意。”《民法通则》第14条、第17条的规定,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是精神病人的,其法定监护人首先是配偶。

  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监护人是她的法定代理人。因此,甲作为丈夫,就是患精神病妻子的法定监护人,也是她的法定代理人。现在,甲岳父母去世,甲妻子依法享有继承遗产的权利,甲完全有权代她取得这一合法利益。甲两个妻舅认为甲是外姓人不能插手他们兄妹间的财产纠纷,是完全错误的。这是人们生活中的简单的法律常识,调查结果竟有1/3以上的学生回答错误。一小部分学生甚至认为“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无权回来继承娘家的财产。由此可见大学生的法律知识水平。

  2、大学生法律观点偏差、法制观念淡薄

  法律观点、法制观念是法律意识的组成部分,也是衡量法律意识高低不可缺少的依据。一般来说,法制知识水平高就会有正确的法律观点、较强的法制观念;反之,就会形成法律观点的偏差、法制观念的淡薄。由于当前专科院校大学生法律基础知识比较薄弱、法律知识水平不高,因此,造成了他们一些错误的法律观点、淡薄的法制观念。

  错误的法律观点主要表现在:一是权与法不分,少数大学生认为权等于法或大于法;二是违法与犯罪不分认为犯罪是严重犯罪行为,把轻微犯罪行为当作违法行为;三是道德与法的界限不清,有一部分学生认为,社会主义法律调整的范畴就是社会主义道德调整的范畴,认为违反道德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

  四把握不住权利和义务的界限。大学生往往过分地强调权利,而忽视了行使权利的同时有不得侵犯国家、集体、社会利益和他人权益的义务。五是体会不到法律的作用。有部分学生认为法律只是用来打击犯罪的,而没有体会到法律在社会生活中的保障作用。

  如由于没有足够的法律意识,缺乏法律知识,有的学生是在无意中触犯了法律,像同学间的纠纷,有的学生不能采取正确的方法解决,往往采取一些过激的,甚至愚昧的方式,最终造成了严重的后果;有的则是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却不懂得如何用法律来保护自己。如有的大学生打工以后拿不到工钱,毕业时不知道怎么与用人单位签订协议,外出购物买到假冒伪劣产品却只能吃“哑巴亏”,类似于这样的案例不胜枚举。

  3、大学生违法犯罪现象较多

  大学生是一个知识水平较高的群体,在许多人的印象中大学生知书达理,与犯罪行为沾不上边。但是从调查情况来看,大学生违法犯罪现象较多,而且呈不断上升的趋势。据资料显示,大学生犯罪案件数量及犯罪人数自1999年起开始上升,2001年比1999年增加了54、5%,2002年较之2001年又增加了97、1%。大学生犯罪类型以财产型犯罪为主,在校生盗窃犯罪居首位,毕业后的大学生贪污、受贿等经济犯罪等经济犯罪逐年增多。犯罪类型出现多样化,除以财产型和伤害型为主外,大学生犯罪开始向多样化和智能化发展。

  二、大学生法律意识现状原因分析

  1、法制教育偏差的影响

  传统的法制教育,仅限于守法教育和法律条文教育,忽视了对大学生法律观点、法律理念、法律精神的宣传和培育,导致许多学生机械的背诵法律条文头脑中缺乏现代法律意识,被动的遵纪守法,并使当代大学生的法律素养偏低;法律的实用性和操作性不强,许多学生学习的结果是只会纸上谈兵,适法、用法、识别违法犯罪的能力较低,与社会主义法治发展的顺应性较差。

  2、现实社会破坏法治现象的影响

  纵观我国目前的法治建设状况,权力腐败没有得到有效地遏制,权钱交易和司法腐败现象时有发生,社会治安状况不容乐观,有极少数党员领导干部,目无法纪,官官相护,以权代法,以罚代刑,甚至有个别干部利用职权贪赃枉法、行贿受贿,徇私舞弊。这些现象无形中削弱了法律的严肃性和有效性,破坏了社会主义的法律权威。法律社会学的研究表明,人们对法律的信任并进而形成对法律的信仰与理念取决于在具体生活中对法律权威的现实感受和对法律职业人员(监狱警察可以认为是一种法律事业)公正执法的现实体验。

  现实社会破坏法治的现象会导致人们对法律的权威产生怀疑,对法律的信任、认同开始动摇。人们对法律的信仰将不存在。大学生作为社会成员身处其中,耳濡目染,对此有较深的感性认识,这消磨着大学生对法治的信心,使不少学生认为国家法律在许多情况下保护不了他们的合法权益,比如当无端受到指责、猜疑或其人身方面的其他权利受到轻微侵害时,法律不可能提供任何帮助,只有靠自己“私力”去解决。因此,一般的法律说教很难打动大学生的心,只有加大力度严惩犯罪,建立健全的权力监督机制,从根本上消除权力腐败,正确引导大学生对法律的信仰,才能使现代法律意识真正转化为大学生自觉守法的行动纲领和精神动力。

  3、受传统习惯的影响

  我国长期存在着一种重和型的法律意识,即“重道德,轻法律;重权力,轻法律;重调解,轻诉讼”,民众对打官司,诉诸法律的事往往持敬而远之的态度,而我国现存的法律体系主要是参照西方近现代的诉讼型的法律体系而建立起来的,民族传统的古老力量对现存的法律体系有一种潜在的排斥力。民众往往选择法律以为的途径解决问题。同时,我国传统法律“刑民不分,以刑为主”,导致在民事领域民众的法律意识尤其低。民族传统对大学生接受现代西方型法律的心理能力的弱化,是使部分大学生法律意识淡薄的重要因素。当代大学生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其心理上也不自觉地排斥现存的法律体系,不少大学生对法律也象传统观点一样有一些错误的理解,把法律看的过高,畏法,因而削弱了其法律意识。

  三、提高专科院校大学生法律意识的途径

  1、高度重视大众传媒对培养学生法律意识的影响

  大众传媒对培养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影响不容忽视。大众传媒往往通过精彩的栏目、真实的案例向公众传播大量的法律信息,这不仅帮助学生丰富完善了法律知识,而且还影响着他们的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从调查中可以看出,在众多的传媒中,对学生影响最大的莫过于电视,而利用电视进行普法教育也已成为一种趋势、一股潮流。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在充分肯定大众传媒对培养大学生法律意识方面的积极影响外,还应注意到某些大众传媒如网络的负面影响,在使用大众传媒时要注意引导学生远离传媒的不良方面,正确使用网络等。

  2、提高法律基础课的实效性

  改变传统的法制教育,仅限于守法教育和法律条文教育的缺陷,在教学中不局限于法律知识教学,同时注重对学生法的信仰教育和守法精神的培养,“通过必要的法律基础知识的传授,使大学生充分认识,依法治国的重要性,树立法律意识和公民意识,增加法制观念和社会责任感”。在教育方法上,坚持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把“教书”和“育人”密切结合。免费论文参考网。既要重视知识的教化,又要重视教育学生如何做人,着力培养学生的人格平凡、自治自律精神等法治社会公民的基本素质。

  在教育内容上,以法律意识教育为中心优化课程内容。突出社会主义法的基本理论、依法治国、宪法、民法和行政法的讲授;在应用部分,将重点放在我国主要基本法和国际法方面:要精心“裁剪”提炼教材内容,突出人权、平等、自由、理性、秩序等法的基本价值观,处理好学生自学与课堂讲授、精讲与泛讲的关系,把握培养法信仰与法治精神的主要任务。在教学方法上,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授课时注意创造问题情景,启发学生思维给学生更多独立学习、探索的空间,实现教学相长;采用大量的案例,透视社会现象,使内容深入浅出,课堂充满知识感和现实感,便于学生理解。

  3、营造对大学生法律意识教育的环境

  专科院校的管理应贯彻“依法治校,以法育人”的理念。免费论文参考网。一个学校的“法治”状况直接影响对学生法律意识教育的效果。因此,学校在校纪校规方面要做到“有章可依,有法可循;在日常管理中,对学生违规违纪行为的处理,要照章办理,决不姑息迁就,不因人而异,为学生营造浓厚的法治氛围,给学生树立”有法可依,依法办事“的榜样。

  4、创建法制校园文化,开展法制教育活动。法律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很强的科学。因此,在课堂教学之外,应积极创建法制校园文化,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法制教育活动,增强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如举办法律知识竞赛、学法守法演讲比赛、组织学生旁听法庭审判、模拟法庭、到监狱参观考察、进行法律心理咨询和法律社会调查等,形成浓厚的法制教育氛围,促进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形成,做一个学法、守法、用法、护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合格接班人。

  专科毕业论文范文大全【二】

  浅谈专科类医学院校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改革

  摘要:生物化学是医学院校重要的基础课,实验教学是生物化学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在专科类医学院校中生化的实验教学面临很多问题。本文就实验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考核方法等几方面的教学改革进行了初步探索。

  论文关键词: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改革

  1.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上生化实验课首先就要使学生对实验课的内容感兴趣,愿意通过实验去探求其中的奥秘,能通过实验课来获得一种成功胜利后的喜悦。因此如何调动学生做实验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实验兴趣,对提高实验教学的效果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简单来说首先通过生化实验的新奇多变和各种各样的玻璃器皿引起学生的暂时性兴趣,因此要求我们充分利用本学科丰富的实验内容,在安排学生实验和设计演示实验时要贯彻巧妙安排富有兴趣的原则,以激发学生的暂时兴趣。例如,在影响酶促反应速度的因素实验中,利用碘与淀粉及其水解产物的颜色反应,来比较唾液淀粉酶在不同条件下催化淀粉水解的速度,其中可观察到各管蓝色深浅不同。

  安排的这些实验课,都是生化基本实验,这样学生做起来就会感到既容易又有趣,进而诱发学生的暂时兴趣。其次要让学生由暂时性兴趣转化为稳定的兴趣。由于暂时兴趣易于消失,对学习帮助不大,因此应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的稳定兴趣,如果学生对实验产生了稳定兴趣,就能够主动钻研,认真操作,深入理解实验原理,掌握更多的实验知识。

  针对于此,我校经常开设一些和临床实际练习比较紧密的实验,使学生了解生化实验与临床和实际生活的关系,充分认识生化实验的重要性,这样就会促使学生主动预习实验内容,认真操作,增强做实验的积极性。例如:血糖、血脂、ALT、CO2CP、胆红素测定等,这样既学习了实验操作方法,又结合了临床,增强了学生的实验兴趣,书本上的理论通过实验得到证实可以消除学生心中理论和实验分离的感觉,加深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真正使学生对实验产生兴趣,提高实验教学效果。

  2.改进实验教学内容,提高实验水平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生物化学的发展日新月异, 实验课教学应顺应学科发展,结合我校实际情况,我们根据生化实验的教学目的,在强调比色、离心、电泳、含量分析等生化基本操作的基础上,结合学科知识的更新与进展以及科研工作实际的需要,完善了生化实验内容体系,将本教研室开设的实验项目进行重新筛选,选择注重结合临床医学,减少落后的单纯性验证性实验,增加探索性和综合性的实验。

  在有效的时间内使学生学到较多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在每个实验课的教学时间安排上, 也根据实验内容灵活地安排课时,充分利用周末、节假日,克服传统实验课教学缺乏连贯性、系统性的缺点,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同时实验分小班进行,让学生多动手操作。通过实验,使学生加深对基本理论的理解,掌握必要的基本技术及培养独立工作的能力。

  3.改革实验教学方法,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我国高等医学院校长期以来所采用的教学模式多为以传授知识为主的单向传递模式,这种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养成学生被动、依赖的学习习惯,不利于学生能力和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采用问题式教学法与讨论式教学法相结合,使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

  具体来讲首先由老师提出问题,激发起学生参与的热情,鼓励学生去图书馆或上网查一些相关的资料,并带着问题自学实验指导的内容,找出有哪些实验设计的缺陷并鼓励学生设计改进实验的方案。其次学生讲述和教师精讲相结合:上课开始时,先请几名学生按照自己的设计方案,讲述本实验的目的、原理、操作要点、注意事项和预期结果,提出对实验

  的改进意见。然后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启发,引导学生理解和解决问题,并鼓励有不同想法的学生积极发言,形成一个很好的热烈讨论的氛围。接着,教师引导学生独立完成实验操作:教师根据情况有重点地加强实验指导,逐步引导学生理清思路,从中领悟实验的原理及操作过程,使其自始至终了解自己每个阶段、每个步骤的操作目的及相应的实验结果,实验的整个过程中要尽可能以学生为实验主体,增加学生的动手、动脑机会,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实验分组尽可能小,对生化基本实验,要保证一人一组;而对不能一人一组的实验,则要精心安排,尽可能保证每人都有动手的机会,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最后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和总结:首先鼓励学生就本节课遇到的问题做一个讨论,并且还可以把自己在本节课的收获和心得交流一下,大家各抒己见;其次,实验结束后,各实验组选代表报告实验结果并加以分析,接着全班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畅所欲言;最后老师再做总结,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点,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内容应该包括设计思路、实验目的、实验过程、实验结果等,对于其中出现的问题启发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充分发挥学生的开拓创新能力,注重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以此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

  4.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4.1多媒体教学

  在生物化学教学过程中,由于生物化学内容抽象繁杂,导致“教师难教、学生难学”。多媒体技术借助文字、图像、动画和声音等传

  递信息,为解决授课抽象难懂问题提供了一种现代化的有效手段,它在单位时间内传递的信息较传统单一的媒体更丰富、更直观,它既能调动学生的兴趣,又有利于学生对抽象内容的形象理解,从而提高了实验教学的质量。教研室全体教师发挥集体的智慧,制作出高质量的实验教学课件课件内容除了包括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教学内容外,还包括重要的实验准备工作和一些复杂、耗时多、费用昂贵,目前的仪器设备达不到的实验。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改变“粉笔加黑板”的传统教学模式,克服其单调、枯燥的缺点,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4.2网络资源

  学校已建立了校园局域网和四个电子阅览室,并购有万方数据库,维普期刊全文数据库,超星数字图书馆,清华同方知识总库,学生随时可以在网上查阅各种期刊和书籍。图书馆全天开放,学生也可在图书馆借书或阅览室查阅资料,拓宽学生的视野。同时我们把制作的多媒体实验教学课件和理论教学课件,上传到生化教研室的网站上,供学生随时下载、观看,增强对实验内容的掌握和理解,巩固实验教学效果。

  5.综合考核实验学习效果

  考核是检验教学效果的一种手段,通过考核可以直接检验实验教学的效果,强化学习动机。以往对学生的生化实验内容很少进行单独考核,往往仅很据实验报告成绩来作为对学生的实验考核, 结果导致部分学生做试验的积极性不高,实验操作时不认真,实验失败了也不认真分析结果,实验报告主要靠抄袭他人的正确结果[3],这种方法不能全面地衡量学生对实验教学内容的了解、掌握情况。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我们加强了实验综合考试的力度, 制定了相应的实验课成绩考核方法,实验考试成绩由平时实验成绩、实验笔试成绩和技能操作成绩三部分组成。

  平时实验成绩包括出勤、预习情况、课堂提问、实验报告等;笔试则是针对生化实验的基本原理、常用技术、实验结果、注意事项及综合应用等进行考核;技能考核则是采用抓阄的方式,把一学期中所做的实验项目写在纸片上,让学生随机抽取,检测其实际动手能力,考核内容既注重检验学生的实验掌握情况,也检验学生的实际应用、综合思维的能力[4]。

  生化实验课教学改革必须顺应医学发展的需要,分子生物学的迅速发展和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要求对生化实验教学的改革势在必行,以培养学生实验兴趣、能力为出发点,改变学生机械做实验的习惯[5]。改革的同时还应考虑到不同院校自身条件和相关政策,只有从实际出发, 把培养学生素质能力放在首位,大胆创新,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所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实用医学人才。

  参考文献

  [1] 盛德乔.医学生化实验课改革势在必行[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02,24(3):463-464.

  [2] 刘志贞, 赵建滨, 张悦红.提高生物化学实验教学质量的思考[J].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07,9(2)176-178.

  [3] 于丽莉.探索加强学生独立思考与动手能力的培养[J].基础医教

  育,2002,4(1):42-44.

  [4] 卜友泉,廖 飞,王咏梅等. 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改革初探[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08,10(5):570-572.

  [5] 孙国光,吴山力,曲成刚.医学七年制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改革之探讨[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版,2003,5(5):510-511.

  专科毕业论文范文大全【三】

  作为电类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实验教学在教育环节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本文就进实验室再学习,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

  论文关键词:实验,实验兴趣

  什么是兴趣

  首先,我们应该了解什么是兴趣。兴趣是个体以特定的事物、活动及人为对象、所产生的积极的带有倾向性、选择性的态度和情绪,兴趣是一种无形的动力,当我们对某件事情或某项活动很感兴趣时就会很投入,而且印象深刻。每个人都会对他感兴趣的事物给予优先注意和积极地探索,并表现出心驰神往,兴趣不只是对事物的表面的关心,任何一种兴趣都是由于获得这方面的知识或参与这种活动而使人体验到情绪上的满足而产生的。

  例如,一个人对跳舞感兴趣,他就会主动地、积极寻找机会去参加,而且在跳舞时感到愉悦、放松和乐趣,表现出积极而自觉自愿。但不管人的兴趣是什么,都是以需要为前提和基础的,人们需要什么也就会对什么产生兴趣。兴趣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也在需要的基础上发展的。学生需要知识带来的成就感,他的知识越多,他的兴趣也就越广泛,也就越容易体验成功的感觉,从而达到良性循环。

  兴趣分为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直接兴趣是指对活动过程的兴趣,例如,有些学生想象力丰富、富于创造,喜欢自己设计各种电路并付诸于实践,在制作过程中全神贯注,表现出浓厚的兴趣,间接兴趣主要指对活动过程所产生的结果的兴趣,学生会为自己完成一件作品所带来的成果表现极大的兴趣,如参加电子设计大赛获奖的学生会为自己的成果感到自豪,从而更加促进学习兴趣。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相辅相成,没有直接兴趣,实验过程就像前面所说会比较乏味,枯燥,而没有间接兴趣也就没有目标,过程就很难持久下去,因此只有把直接兴趣相互结合起来,才能充分发挥一个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持之以恒。

  先进实验室再学习

  古今中外,凡有成绩者无不对自己所从事的事业有着浓厚的兴趣,兴趣推动着他们孜孜不倦地追求而取得成功。科学家丁肇中用6年时间读完了别人10年的课程,最后终于发现了“J粒子”,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奖学金的华人。记者问他:“你如此刻苦读书,不觉得很苦很累吗?”他回答:“不,不,不,一点儿也不,没有任何人强迫我这样做,正相反,我觉得很快活。因为有兴趣,我急于要探索物质世界的奥秘,比如搞物理实验,因为有兴趣,我可以两天两夜,甚至三天三夜呆在实

  验室里,守在仪器旁。我急切地希望发现我要探索的东西。”知识只有在现实生活中能加以实践的时候,才能促使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到学习上,使感知觉活跃,注意力集中,观察敏锐,记忆持久而准确,思维敏锐而丰富,激发和强化学习的内在动力,从而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让学生有积极期望;

  二、循序渐进,从小的可以达到的目标开始;

  三、培养自我成就感;四、想象成功后的情形,给自己设立一个远大的目标。

  用学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一是能巩固知识能修正知识,能给我们带来自我成功的喜悦情绪,这种喜悦情绪是建立稳定之久的兴趣所必需的。而带着问题,设置一些小的障碍去学习知识,使得学习目的明确,同样也使得知识由抽象变得宏观和实用,使枯燥的知识变得有意思,同样学习有的放矢。

  先进实验室再学习,就是在学生接触到一定的基础知识以后,给学生创造条件,让学生进入实验室,首先是给学生演示一些设计好的作品,如温度控制器,自制秒表等,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同时,给学生提供条件,对于一些常用的电子仪器及实验设备进行讲解,允许学生自己操作一些不容易发生故障的仪器及实验设备,如示波器和信号发生器。

  鼓励学生自己设计一些简单有趣的电路,如数字电路里的血型电路,门铃电路等,达到让学生即动脑又动手,在培养了兴趣的同时,培养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了独立操作的能力,通过对学生观察力的培养,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大大提高了学习积极性。

  专科毕业论文范文大全【四】

  高职《中国旅游文化》课程改革与实践探索

  中西比较文论研究之论风格

  论文导读::西方文论中第一篇论风格的著作是古罗马文论家朗吉弩斯的《论崇高》。

  论文关键词:风格论文如其人,风格即人风骨,崇高

  一、中西文论中的“风格论”源流

  (一)西方文论中的“风格论”

  “风格”一词源于希腊文στ,其本义表示一个长度大于厚度的不变的直线体,后来引申至艺术作品在整体上呈现出的具有代表性的独特面貌。西方风格论最早可以追溯到亚里士多德,他在《修辞学》中提到:“优良的风格必须清楚明白。”在《诗学》中他又说道:“风格的美在于明晰而不流于平淡。”亚里士多德不仅提出了文学艺术的风格问题,更明确提出了风格的定义——不流于平淡。虽然此时,他的风格论仅仅指的是在语言形式上的不平凡和清晰,但是他对艺术风格的阐释思想仍然是西方文论的先河,并被很好地继承下来。

  西方文论中第一篇论风格的著作是古罗马文论家朗吉弩斯的《论崇高》,朗吉弩斯通过对崇高的风格,即伟大文学作品的认识和解读,突破风格在语言形式上的局限,从内容、思想等的审美角度定义崇高的风格,进一步丰富了西方文论中的风格论的理论内涵。

  18世纪法国学者布封在《论风格》的演说中提出“风格即人”的名言,针对当时文坛上那种追求绮丽纤巧的风尚,呼吁文章要言之有物、平易近人,强调思想内容对艺术形式的决定作用,更突出了作为创作主体的作者的主观精神修养对于风格形成的重要性。布封的“风格即人”理论奠定了西方风格论的中心思想,成为了西方风格论理论建构的核心。

  对西方文论中“风格论”进行进一步充分补充阐释的是19世纪德国学者威克纳格。他认为“风格并非安装在思想实质上面的没有生命的面具风格论文如其人,它是面貌的生动表现,活的姿态的表现,它是由含蓄着无穷意蕴的内在灵魂产生出来的。或者,换言之,它只是实体的外服,一件覆体之衣;可是衣服的褶襞却是起因于衣服所披盖的肢体的姿态;灵魂,再说一遍,只有灵魂才赋予肢体以这样的或那样的动作或姿势论文范文。”威克纳格的“主客观说”使得西方风格论从作家个人精神修养反映说转而向主客观统一说发展,虽然这种主客观统一并没有达到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主客观历史辩证统一这样深层次的内涵,但是比之以往的思想仍具进步性和科学性。

  (二)中国文论中的“风格论”

  中国古代文论里“风格”一词最早出现在晋代葛洪的《抱朴子》中:“是以怀英逸之量者,不务风格以示异;体邈俗之器者,不恤小誉以徇通。”但是这里的风格指的是人的风度品格,而并非文学艺术中所指的艺术特色。

  纵观中国古代文论,确实没有明确的“风格”之说,但是却有很多关于“风格”独有的理论术语,如 “气”、“体”、“品”、“面目”等,如曹丕在《典论·论文》中提出“文气”说:“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这里的“气”指的就是由于作者主观气质性格不同而形成的独特风格。

  刘勰在《文心雕龙·体性》一篇中集中论述了文学风格,他用“体”指各种不同的风格,并将之区分为八种:“若总其归涂,则数穷八体:一曰典雅,二曰远奥,三曰精约,四曰显附,五曰繁缛,六曰壮丽,七曰新奇,八曰轻靡……”晚唐司空图以“品”论文学风格,在《二十四诗品》中着重对诗歌风格意境进行探讨,在每一品中他用形象化的语言把风格分为“雄浑”、“冲淡”、“典雅”、“绮丽”、“豪放”、“劲健”……等二十四品,体现出了中国古代文学中的风格多样性。清初诗论家叶燮则用“面目”喻风格,他在《原诗》中说道:“作诗有性情,必有面目。……如杜甫之诗,随举一篇与一句,无处不可见其忧国爱君,悯时伤乱……”

  由此可见风格论文如其人,虽然中国古代文论没有如西方文论明确提出“风格”之名,但是对于“风格”之义的阐述仍然是丰富精彩的。中西文论对于“风格”的研究也是各有侧重的,西方文论注重风格的明确定义和内涵,风格作为一种艺术的独创性,它的内涵与范畴是清晰明了的,但是中国文论中的风格则带有一定复杂性,它的内涵范畴是含蓄写意的,其中较为侧重于风格多样性的阐释和辨别,中西文论的不同研究重点由此生成了各具特色的“风格论”。

  二、中西文论中的“风格论”之比较

  (一)“文如其人”与“风格即人”

  文学艺术作品是创作者思想智慧的结晶,而风格是一种艺术独创性和个性的表现,因而与创作者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中西文论都注意到了这一重点,于是提出了相似的命题:“文如其人”与“风格即人”。

  “文如其人”源自苏轼《答张文潜书》:“子由之文实胜仆,而世俗不知,乃以为不如;其为人深不愿人知之,其文如其为人,故汪洋澹泊,有一唱三叹之声,而其秀杰之气,终不可没。”苏轼以“文如其人”褒奖自己的弟弟(子由),说他的文章风格与他为人的性格一样时则汪洋肆恣,时则澹泊清静。“文如其人”四字简单明了地将作者的性格与为文的风格相比照,体现出风格展现作者性格个性的特点。然而,实则“文如其人”的渊源其实还要更久远,早在刘勰的《文心雕龙》里就提出过这样的思想,在《体性》篇中他将文学风格的成因与表现归结为八个字:“各师成心,其异如面”,他认为风格的形成源自“成心”,即作家的本性,风格的差异也是因为作者心性的差异,正所谓“人心之不同,如其面焉”。

  如此看来,似乎中国古代文论中的“文如其人”与西方文论中布封提出的“风格即人”是完全相同的,同样都是在强调作者个性的显现,但是细究下来就会出现并非如此。正如曹顺庆在《中西比较诗学》中提出的,中国文论中的“文如其人”尤注重人品,而西方风格论则更加专注于艺术形式特征。中西风格论的差异究其原因风格论文如其人,其实在于中西方文学传统的根源上,中国文学注重表现个人情感,“诗言志”,文学作品可以并且经常被认为是作者心灵的写照,而西方文学则认为文学是现实生活的再现,与作者关系并不紧密,因而在“文如其人”与“风格即人”上才产生了偏重上的差异。

  (二)“风骨”与“崇高”

  “风骨”与“崇高”是文学风格的两种具体表现形式,是后世文论对于前世文学创作的最高标准的赞叹,如中国文学有“汉魏风骨”“建安风骨”之誉,是后世无法企及的文学盛世。作为最高标准的文学风格,“风骨”与“崇高”是中西“风格论”中又一值得比较的命题。

  中国文学中“风骨”一词最早的意义范畴与“风格”相同,都是指人的品性和性格,直至南朝刘勰的《文心雕龙》中的《风骨》篇将“风骨”应用于文学风格范畴中,刘勰认为文章的精髓在于“风骨”,“风”即有情志,有思想,“骨”为文辞明健遒劲,好的文章必定是风骨俱全,文辞上“结言端直”,气质上“意气骏爽”。由此,“风骨”成为一种鲜明、生动、凝练、雄健有力的文学风格。

  从这一点意义上说,这和西方文学“崇高”风格是相通的。西方文学一直以来崇尚伟大“崇高”的形式美,朗吉弩斯在《论崇高》中也认为崇高是“伟大心灵的回声”,有五个方面:庄严伟大的思想、慷慨激昂的感情、辞格的藻饰、高雅的措辞和尊严的结构论文范文。这与“风骨”有了更多的交集,同样涵盖了伟大的思想、感情,以及在文辞和结构上要求高雅庄严。

  但是,它们实际上仍然有着本质的区别,这种区别和“文如其人”与“风格即人”的差异本质是相同的,都源自于中西文学价值观和文化传统的差异。中国文学推崇“表现说”,文学在于表现情感,但是这种情并非儿女情长的“小情”,而是一种对国家、社会、人民的“大情”,一种社会使命感和责任感。这使社会责任感使得“诗言志”“文以载道”成为中国文学的普遍价值观。因而这种对于社会的“大情”在千百年来的中国文学作品中早已根深蒂固。“风骨”中的情志就是这种“大情”之所在,也是风骨这种风格的精神所在。

  而西方文学中,崇高风格所包含的感情绝不是中国文人的“大情”,朗吉弩斯在《论崇高》中论证崇高时皆以雄奇俊伟的自然之物为例,比如尼罗河、多瑙河或海洋等等。可见风格论文如其人,他所谓的慷慨激昂的感情指的是由这些奇伟的自然之物而引发的内心震颤之感,这种感情仅仅是个人激动滂湃之情,而非关其他。

  康德在《判断力批判》中也说:“崇高不存于自然界的任何物内,而是内在于我们的心里”;“崇高只须在我们内部和思想的样式里去寻找根据,这种思想样式把崇高性带进自然的表象里去。”由此可见,崇高是一种个人内心精神的显现,虽然反映在一定的外在形式的存在美之上,但是比之“风骨”,这种精神和感情仍然是个人的“小情”。

  当然,“风骨”和“崇高”本身所具有的涵义是更加丰富深刻的,我们无法评说“风骨”与“崇高”何者更伟大,更应受到推崇,毕竟在文化传统的根源上,中西方仍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就如同中国的水墨画与西方的油画一般,一个含蓄写意,一个张扬充实,而中西文学在这千百年的文化氛围中也形成了自己的价值观和评判标准。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中西方文化交流也随之日益加深,中西文学的渗透也越来越深入,因而文学也将逐渐走出地域限制形成了另具风格的世界文学。

  参考文献:

  (1)曹顺庆,《中西比较诗学(修订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2)严迪昌,《文学风格漫说》,江苏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3)歌德等,《文学风格论》,王元化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2年版。

  (4)冯春田,《文心雕龙释义》,山东教育出版社,1986年版。

  论文小编精心推荐阅读:

  开题报告 | 论文提纲 | 论文范文 | 论文致谢 | 论文答辩 | 论文格式 | 论文写作

大专毕业论文【二】

大专毕业论文范文

  论文小编精心推荐阅读:

  开题报告 | 论文提纲 | 论文范文 | 论文致谢 | 论文答辩 | 论文格式 | 论文写作

  大专毕业论文范文应该怎么写,欢迎阅读小编整理提供的大专毕业论文范文。

  大专毕业论文范文【一】

  浅谈游戏中幼儿主体性的发挥

  [内容摘要]:幼儿正处在创造力的启蒙时期,教师应更新观念、重视在各种活动培中幼儿有真正的机会充分表达自己。是一种在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积极主动、创造性反映现实生活的;通过角色游戏活动,幼儿从中能获得全面发展。

  因此,研究如何在角色游戏中发展幼儿创造力。充分发挥孩子们在角色游戏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孩子们的兴趣和需要得到满足教师在组织幼儿开展角色游戏时开展角色游戏中要以遵循幼儿教育的发展规律,来体现幼儿教育中的主体性,从而来实现幼儿教育的自身的价值。

  关键词 幼儿教育 主体性 角色游戏

  在知识和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对人的整体素质的要求

  超过任何代,这种整体素质不仅是一般意义上的全面发展,而且具有高度的“主体性品质”:积极主动、独立自主、富有创造精神。可以说,主体性教育是新时期素质教育的核心和灵魂。角色游戏就是通过角色扮演,模仿和想象,幼儿再现自己的现实生活经验和创造自身的生活,其实体现了幼

  儿、教师、材料三向交流的可能性,为实现幼儿的主体性发展创造了自己学习的物质条件和形式,是幼儿主体性发展的重要手段和途径之一。

  一.角色游戏在幼儿主体性教育中的作用

  (一)角色游戏能激发幼儿的能动性,让幼儿主动去学习

  能动性是构成主体性的根本特征,人的能动性是和动物消极适应环境的被动性相对而言。能动性表现在人能根据自己的需要和目的自觉地、主动地、积极地去改革客体,人是主观能动的,幼儿也不例外。能动性强的幼儿往往表现出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并能作出积极的反应,主动地参与活动,从而提高幼儿自主学习的兴趣和能力。

  在角色游戏中能充分满足幼儿的好奇心。有了好奇心,就会去探索去创造。游戏前让幼儿自己去探讨确定游戏的主题,主动构思主题如何去延伸,再加上教师适时适度的指导,一次有趣的角色游戏就能在幼儿积极主动的氛围中开展下去。

  如:游戏“超市”,就是在孩子们七嘴八舌的情况下产生的,他们本来对现实生活中的超市就非常好奇,很想像爸爸妈妈那样去买东西,像服务呐喊那样去卖东西。所以孩子们的积极性特高,主动为超市取名、布置环境、制定工作人员职责等等,教师在一旁适当地给他们出谋划策,他们玩得可开心了。

  那一次的游戏给孩子们留下了深刻的记忆。由此可见,角色游戏能充分满足幼儿的需要,从而发挥了幼儿的能动性,使幼儿保持高涨的学习情绪,促使他们不断尝试探索,获得更多的成功,学习更多的知识。

  (二)角色游戏能促使幼儿的社会性,让幼儿主动与人交往

  社会化是人所必需的,如果个体不接受社会,不学习和适应他所处的社会和文化所需求的规范、规则和方法,他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幼儿来到这个社会,就必然要学习这个社会和文化所要求的各种规范、规则和方法,学习这个社会的语言、思维和行为方式,包括如何称呼他人、如何与他人交往、如何使用餐具、如何对待事物、如何处理问题等。

  角色游戏是最能体现幼儿的社会性,角色间的交往在游戏中是必不可少的。如:在快餐店中店员必须要主动去招呼顾客”,热情大方地介绍有什么吃的,这样才能吸引顾客,开好店子。

  在游戏过程,就连班上最不爱说话的幼儿,在这里当顾客也都能大胆地说出自己要吃什么,可见,幼儿是自然而然地融入了与他人交往的角色中,由此培养了幼儿的自我服务能力、表达能力,以及主动交往能力。 (三)角色游戏能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让幼儿主动克服困难

  我们把重视因势利导、启发想象、引导创造这项富有挑战性的工作称为诱导天使的灵感。一个轻松、活泼,富有启迪性的氛围,可引导幼儿的想象,产生创造的欲望。在幼儿园这样一个特定的环境中,利用角色游戏是教师营建这种氛围的关键,因为想象、创造是角色游戏的特征。在游戏中多

  数是以物代物来满足幼儿对材料的需求,替代材料越丰富,幼儿选择余地越大,想象、创造的空间也就越大。如餐厅的顾客”提出要吃牛排,在讨论中幼儿提出可以用泡沫切成一块一块,涂上颜料来替代牛排,很快就解决了这一困难。又如:菜场的顾客要买“海带,可正缺货,于是孩子们自己想办法,寻找合适材料(如纸条或布条)来替代或制作,由此激发了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动性,同时又充分发挥了幼儿想象、创造能力。

  二、角色游戏影响幼儿主体性发挥的原因

  考察当前的幼儿教育实践,教育活动的主体问题并没有很好地得到解决,这是影响幼儿主体性发挥的主要原因。不少教师严然以教育活动主宰者的身份出现,与孩子不是朋友关系、知心人的关系,而多是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关系、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关系。

  在开展幼儿角色游戏的过程中,许多教师往往包办代替,超出主导范畴,即由教师确定主题,分配好角色,讲解各角色的玩法、规则,而在游戏开展的过程中又过多干涉,让幼儿的思维随教师走。

  结果,角色游戏成为了教师导幼儿演”的表演活动,幼儿在游戏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得不到发挥,这样忽视幼儿主体性的活动,达不到其教育的作用。上述种种,突出地反映为孩子还没有成为教育活动的主体,更没有成为发展的主体。孩子的主体性是一种自身的自然存在,3至6岁是孩子主体性发挥与发展的黄金

  期。但决定其能否发挥与发展的关键因素是孩子的内因,没有孩子主体地位的真正回归与自身自然存在的主体性的释放,教师再怎么卖力对教育活动进行发动”也是没用的,教师的作用只是外因条件;教师如果取代孩子的主体地位(教师成为主体),视幼儿教育活动是一种我教你学”的过程,必将限制孩子主体地位的到位与主体性作用的释放,其主体性的发展尽管有其可能性,但这种可能性难以真正成为现实。

  因此教师应该转变观念,树立幼儿是游戏主体的思想,在游戏中更好地发挥幼儿的主动性,体现幼儿的主体性。

  三、如何在角色游戏中体现幼儿的主体性

  (一)创设适宜的环境,提供开放的活动空间

  创设适宜的环境,提供开放的活动空间,促进幼儿主动参与《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角色游戏区最重要的就是创造能鼓励幼儿自由选择、大胆交往、大胆表现的环境,以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幼儿在游戏中的自主性。

  在角色游戏中,教师应是环境的创设者,条件提供者,观察指导者。教师主要是通过创设环境,投放开放性的材料来影响孩子主动地学习。在环境创设时,我注重引导幼儿参与,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如在超市的游戏生成后,教师就问幼儿:”我们可以在哪个位置开超市,需要怎样布置?”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说出了许

  多建议,在活动室外的走廊里。可以设一个入口,一个出口.还有收银台,如果人少就一个,如果人多就设两个。等等,每次的游戏环境创设时,教师总是让幼儿说一说怎样布置新的游戏环境,让幼儿参与收集材料,参与制作游戏材料,参与环境的创设,幼儿在实践的过程中体会到自己是游戏的主人,参与的积极性更强烈。

  有时我发现孩子们玩了几次后,对原有的游戏区兴趣不大,于是在讲评活动中,教师及时提出来,大家一起添置新的游戏材料,幼儿对富有新意的环境总是表现出特别敏感而有兴趣,他们对每个富有新意的事物,都想看看、听听、摸模、碰碰、问问,这时他们的思维活动与探索精神也处于最佳状态,如果教师抓住时机,对幼儿进行启发、诱导,幼儿就能主动地,不断地创造游戏。

  (二)让幼儿自由选择,放手开展角色游戏。

  我们承认了“孩子是游戏中的主体,那么孩子在角色游戏中的主体地位体现在什么地方呢,我们纵观幼儿游戏的全过程不难发现在角色游戏的过程中要确立幼儿的主体地位,就必须尊重幼儿的意愿,真正实现五个自由,即:尊重幼儿选择主题的自由、尊重幼儿选择情节的自由、尊重幼儿选择玩具的自由、尊重幼儿选择角色的自由、同时还要尊重幼儿自由地讲评自己的游戏,只有做到了尊重幼儿这五个自由,游戏才能变为孩子们自己的游戏。

  自由选择主题:幼儿游戏主题的来源往往是幼儿周围生活中见过的或者体验过的事和物,从熟悉的家庭或者幼儿园的生活,逐渐扩大到社会生活人和事,如从”娃娃家”到”照像馆”、”图书馆”。教师在主题确定上要给幼儿选择的余地,平时多收集幼儿感兴趣的主题,利用自由活动时间与幼儿交流,了解幼儿感兴趣的游戏主题,给幼儿自由选择的机会。

大专毕业论文。

  如:许多孩子喜欢去麦当劳吃汉堡、薯条。利用此机会,教师为他们新增设了快餐店的主题,收集了许多有关的游戏材料,许多去过快餐店的幼儿就有了喜欢的新主题。大大满足了幼儿主体选择的权利。在角色游戏中每个幼儿都能依据自己的意愿选择游戏主题,大大满足了幼儿主体选择的权利,享受到个性自由的快乐,同时培养了幼儿的自我意识。

  自由选择情节:主题确定后,教师可组织幼儿讨论游戏怎样玩,以此来发展游戏情节,教师在幼儿游戏过程中不要过多干预,根据幼儿意愿发展情节,如:娃娃家里的妈妈总是在那里做饭,教师见到后就让妈妈去买菜,可是妈妈却不愿意,这时,教师就应尊重幼儿的意愿,了解原因,根据幼儿意愿发展游戏情节。

  自由选择角色:在选择游戏的角色时,要体现按意愿选择角色,年龄小的幼儿可以问一问愿意担任什么角色,中、大班幼儿则鼓励幼儿自己商量分配角色。

  自由选择玩具:角色游戏中的玩具就是游戏材料,在选择时,教师也要鼓励幼儿按自己的意愿自由选择,如我班的何青松小朋友在一次医院的游戏中,突然萌发了 “做手术”的情节,因为没有口罩,他将理发店的毛巾当口罩,这是很有创意的想法,如果教师没有观察清楚而误认为他乱拿别人的物品,就会抹杀孩子在游戏中的主动性、创造性。

  自由讲评游戏:孩子们在游戏中会有许多开心的事情与出现的问题,教师要给予幼儿充分讲述的自由与时间,每次游戏结束后都可以让幼儿分组讲一讲,特别是大班的小朋友,他们有自己的见解,可以解决简单的问题,可以针对问题让幼儿自由讲述自己的游戏,从而培养幼儿的自主性。

  (三)坚持多样的指导方式

  合理运用游戏的指导方式,是实现幼儿在游戏中主体地位的需要保证,而教师在角色游戏中的现场指导,应以幼儿的主体性为前提。有的教师在指导过程中常运用游戏外直接指导的方式,即以教师的身份指出游戏中出现的问题,这种方法常使幼儿的游戏出现中断,影响幼儿在游戏中的活动。

  教师可采取以角色的身份参与指导,更好地融入游戏中,使教师和幼儿处于一种平等的人际氛围中。只有在这种情况下,幼儿的主体性才能充分体现。如幼儿在开展”理发店”的游戏中,扮理发师的幼儿常弄错理发顺序,不知理发前该做些什么。为此,我扮成顾客去理发,提示”理发师”先帮

  我洗个头,这样剪的时候才不会疼。忘了围围布,就对”理发师”说:“想个办法别让头发丢在衣服上。在我的提示下,幼儿很好地完成了理发的过程。其效果比教师直接说步骤好得多。

  其次,教师可根据幼儿个体发展的差异,适时给予随机指导。观察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鼓励能力较弱的幼儿参与游戏,帮助每位幼儿增强角色意识,突出幼儿游戏中的主体地位。如:班里的宣宣小朋友胆子小,不爱表现,每次开展角色游戏时只抱布娃娃。

  于是,我鼓励她说:“宣宣,你是娃娃的妈妈吧娃娃肚子饿了,你给她喂点吃的。引导她带娃娃上超市买,或到饮食店里吃。这样,明确了她当妈妈的角色,也调动了她参与游戏的积极性。个体差异的随机指导,帮助能力弱的幼儿体验游戏的乐趣。

  (四)创设轻松的游戏氛围,让幼儿享受游戏的快乐。 游戏之所以受幼儿的喜爱,取决于它所具有的享受功能和教育功能。幼儿在游戏过程中,身体和精神上能够得到放松。营造自由、宽松的游戏氛围,以及教师正确的评价,适当的表扬和鼓励,都能激发幼儿在游戏中表现自己的主体地位。

  游戏活动中,教师应多给幼儿说的机会,让幼儿自己与同伴交流,之后教师应以肯定的态度来看待每位幼儿,并且对幼儿出现的错误持接纳的态度。只有在宽松、自由的环境下,孩子的自主权才能得到发展,才能在角色游戏中充分地体现出主体性。

  成功的角色游戏不仅可以取得一定的教育效果,同时还可以提高幼儿在游戏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在思想上要克服怕常规乱的思想,多给幼儿参与的机会,以幼儿为主体,采用引导性的互动方式,积极引导幼儿的主动活动,使游戏过程成为幼儿自由交往、自由创造、自由探索的形式,让幼儿体验到游戏的乐趣,享受到个性自由的快乐,主动地参与角色游戏,真正体现幼儿的主体性。

  参考文献:

  何磊:《角色游戏的理论与实践》,早期教育编辑部,1992年12月 惠敏:《充分发挥角色游戏的优越性》,重庆出版集团,2006年11月 金祥:论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价值,199年底1-2期

  建军著:当代主体性教育论,江苏教育出版社,2001版

  大专毕业论文范文【二】

  关于学前健康教育发展的探索与思考 摘要:健康是人类的最基本要求,也是一项最重要的社会目标。然而,对于什么是健康,人们的认识并不完全一致。在许多人脑子里,一提到健康就理解为身体没病,体格健壮。这种单纯的身体健康观,存在很大的片面性,忽视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在幼儿健康教育中,偏重幼儿身体保健教育,缺少幼儿心理卫生教育方面的内容,这种倾向不利于幼儿身心的全面发展。因此,如何克服传统健康观的片面性,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完全将健康剥离到卫生保健工作的管理范围,是当前我们工作中需要着重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关键词:健康 全面 身心并重

  概 述:日本1990年颁布的《幼稚园教育要领》指出“幼稚园的生活要同家庭、社区生活保持密切联系,以利于幼儿的成长。”随着经济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心理健康问题已日益引起全社会的重视。关注个人的心理健康已成为现代文明人的一个重要标志。说到幼儿心理健康的发展我就不得不说说我认为的心理健康的意义了。

  一、幼儿心理健康的含义

  在谈到幼儿心理健康这个定义的同时,我们不可回避的就是心理健康这个概念。究竟怎样才算是心理健康呢?《心理学》指出心理健康,一般是指人的智力正常,情绪良好,个性健全,能适应环境,人际关系协调,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标准的心理状态。具体来说,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①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客观的评价。心理健康的人,对自己的长处、短处,自己的个性特点,都有一个现实的、正确的认识。知道自己能干什么,适合干什么;对于办不到的事,也不会苛求自己。

  ②有自信自立精神,有自我发展的心理动力。心理健康的人,因此,在困难和逆境面前能调整和控制自己的情绪,冷静对待和处理各种复杂的问题,并不断前进。

  ③能和他人友好相处,善于协调人际关系。心理健康的人,对人对事都能采取和睦相处、友好对待、克已让人的态度;对人际交往中出现的问题和矛盾,能采取友好宽容的、公平的、有理有节的方式处理,容易与他人合作和相处。

  ④主动适应环境,顺应社会需要。心理健康的人,能够自觉地调整个人和环境的关系,不是环境顺应自己,而是使自己适应环境。在任何复杂的环境中,一方面保持自己人格、个性上的特点;另一方面,又有扬长避短、适应环境需要的应变能力,无论是在艰苦的逆境中,还是在顺利环境中,都能很好地发展自己。

  二、幼儿心理健康的分析

  我国新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也着重强调了幼儿心理健康的重要性能。幼儿心理教育是以“幼儿为本”,也就是把孩子当成与大人有着平等人格的人来关照,老师在关心与爱护孩子的同时,切莫丢掉“尊重”与“平等”,这两种当代人文意识,老师不仅仅是蹲下来与孩子交流,更是真正地将大人的架子放下来,用心同孩子交流。孩子虽小,但却完全可以感受到这一种来自老师“母爱”般的关照,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在老师的温情关照下健康的成长。

  三、如何关注幼儿心理健康

  幼儿的心理健康是幼儿人格完善的必要条件,是幼儿的精神与发展的内在基础。有了心理的健康,幼儿就可能有充分的发展。目前,在幼儿中存在着一些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

大专毕业论文。

  一、挫折容忍力低,经不起磕磕碰碰,稍有不顺心就会哭闹、发脾气。第二、缺乏与人交往和应付人际事件的能力。对于大多数孩子来说,在家庭中凡事以他们为中心,而在集体中他们却必须考虑到别的同伴的喜好和意见,独生子女的增多使越来越多的幼儿少有与外界接触的机会,导致在人际关系中无所适从,正如我国心理学家丁瓒教授所说:“人类的心理教育最主要的就是对人际交往的适应,所以,人类的心理病态,主要是由于人际关系而来的”。所以作为幼儿教师的我们更应该抓起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

  四、心理健康教育要从小抓起

  随着经济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心理健康问题已日益引起全社会的重视。关注个人的心理健康已成为现代文明人的一个重要标志。古今中外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健健康康的成长。关注孩子长

  大后未来社会中是否具有生存能力的家长,不能不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一个心理健康的孩子,具有什么样的特点呢?我们认为至少应包括下面这五条:

  (1)有正常的智力,有求知欲;

  (2)能逐渐学会调控自己的情绪,保持乐观向上的心境;

  (3)能学会与周围人正常的交往,懂得分享与合作、尊重别人、乐于助人;

  (4)能自我接纳,有自制力,能积极面对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困难,适应环境;

  (5)具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健全的人格。

  这五条并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要靠大人的培养,如何培养呢?我们不要忘记孩子的身心发展变化的特点,心理健康教育应渗透在家庭生活的各个方面,渗透在学校教育工作的全过程中,对不同年龄的孩子提出不同的要求,把“学会认知、学会共同生活、学会做事、学会生存”作为对孩子的终生教育的目标,点点滴滴、持之以恒,我们一定能把孩子培养成适应新世纪社会生活的栋梁之材。

  而在现今社会对于心理健康教育的问题出现我总结了以下几点:

  一、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重视不够、认识不足

  世界卫生组织早在1977年就提出了健康“应是生理、心理、社会适应的完备状态”,将心理与社会适应这 两个重要内容作为了健康的基本要素。但是,在相当多的幼儿园中,目前对健康的认识仍然停留在生物——医学模式的水平上,还没有实现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新模式的转变,因此,明显存在着重生理保健轻心 理保健的现象。

  这种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不够,最主要的原因还在于普遍存在对幼儿心理健康知识的匮乏,在于对幼儿身心关系的认识模糊,在于没有认识到幼儿心理健康的重要性。许多人将幼儿心理的一些异常 表现看成为孩子成长中的自然现象,不去加以关注。

  二、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尚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缺乏严密的系统性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没能形成自己完整的理论体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迄今为止,全国除了少量的幼儿心理卫生、行为与情绪问题等方面的书籍之外,尚未见有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专著;二是在全国为数不多的开设有学前教育专业的高校中,开设有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方面课程的极少;三是无论高校,还是幼儿师范,都没有一本全国通用的幼儿心理健康的教材;

  四是尽管《幼儿园工作规程》提出了应做好幼儿的心理保健工作,但内容分散、零乱,大多体现在其他内容之中,如培养幼儿活泼开 朗的性格,引导幼儿个性的健康发展等。这些内容之间没有一个内在的联系系统和统一的观念,而且还有许多有关幼儿心理健康及教育的内容没有纳入到教育之中或没有引起教育者的重视。

  三、理论与实践的脱离

  近年来,注重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幼儿园日益增多,他们在实践中积累了许多有益的经验;而高校中不少 教师也开始重视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研究成果日渐增多。但是,有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值得引起注意,那就是理论与实践的脱离。

  四、教师缺乏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知识大专毕业论文。

  教育活动的实施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教育施行者本身的素质、专业知识的结构及丰富程度。然而,在沿袭 已久的幼儿师范教育体系中,知识更新尚未完全跟上形势发展的要求,这直接导致了幼儿园教师有关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知识的缺乏。

  而扎实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是进行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与此同时,如何 把握好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与幼儿科学教育的关系,注意教育内容的整合,也影响到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时下,在不少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中所出现的问题,与此都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五、具体操作中的非科学性

  1、违反心理健康教育原则的问题。例如:幼儿出现攻击性行为,本属于品行障碍,对于这一类行为的矫正 与教育应当坚持正面教育,树立榜样作用,或采用暂时隔离、减少刺激的方法。

  但有些幼儿教师在对待这一类孩子时,采用宣泄的方法来加以矫正,为其提供摔打的物品,让其发泄愤怒的情绪。而研究表明,幼儿在宣泄 后习得更多的攻击技能,可产生更强的攻击倾向。因此,采用宣泄法违背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

  2、家园教育不同步的问题。在幼儿园中对幼儿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本是一件有利幼儿身心健康的好事,但在 实施中如未注意与家长的密切配合,则可以使幼儿园的努力付之东流。某幼儿园几年来一直坚持对幼儿进

  行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目的在于让孩子学会与他人的交往、分享与合作、提高其社会适应力。但在具体操作中, 他们忽略了与家庭的联系与合作,而有些家庭对其子女一向采用溺爱、放任的教育方式,结果导致幼儿园中所教与家庭所教的冲突,教育未能收到应有的效果。

  3、不能区分心理问题与道德问题。在部分幼儿身上,说谎这一现象是较为常见的。造成幼儿说谎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幼儿认知发展水平较低,在思维、记忆、想象、判断等方面出现与事实不符时造成的说谎;另一 方面,是由于幼儿做错了事,怕受到处罚,或由于老师、家长对幼儿的过分严厉所致。

  因此,我们对幼儿的说谎问题应全面分析,区别对待。而在某些幼儿园中,防止一旦出现诸如偷窃、说谎等行为时,斥责幼儿品德不好,将心理问题与道德问题混为一谈的现象并不少见 。

  4、心理健康教育成人化的问题。由于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尚未形成自己的理论体系,一些幼儿园在对幼儿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时,常常是借鉴中小学校甚至成人心理健康教育的经验和模式。这导致了在教育的过程中,对 幼儿的实际接受能力的忽视。其实,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幼儿素质教育这个系统工程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需要解决的问题还很多 。

  在这里,我们仅仅是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一些重要问题进行分析,而这些问题的解决方法,一方面有赖于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建立与完善,另一方面,则需要幼儿园、家庭、社会诸方面的共同努力。关注幼儿的心理健康,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小事,而是关乎我们民族未来的大事。在这个方面,我们都要拿出“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气魄和胸怀来投入其中,让我们所有的孩子都沐浴着全社会呵护关爱的阳光下健康而快乐的成长,将来成为身心俱健的合格幼儿。

  结束语

  时代在发展,教育在改革,孩子在成长,坚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现代德育教育的标志,是提高幼儿整体素质的关键,是摆在每个教师面前刻不容缓的重大课题。所谓“授人鱼不如授人以渔”,我们不可能给予孩子应对一生的知识和技能,而学习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动手实践的能力、探求新知和创造的激情与精神、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习惯,才是我们应赋予孩子的珍贵财富。

  作为教师要用爱拨亮每位幼儿心中的那盏“灯”,扬起前进的风帆。只要人人都去关注孩子的成长过程,“一切为了每一位孩子的发展”这一核心问题就能实现,那么教育这朵花会越开越美。

大专毕业论文【三】

大专生毕业论文范文

  论文小编精心推荐阅读:

  开题报告 | 论文提纲 | 论文范文 | 论文致谢 | 论文答辩 | 论文格式 | 论文写作

  大专生毕业论文范文【一】

  一、会计信息失真的含义

  所谓会计信息失真,是指会计信息未能真实地反映客观的经济活动,给决策者的相关决策带来不利影响的一种现象。上市公司信息质量失真主要表现在:一是信息披露不真是,二是信息披露不充分,三是信息披露不及时。

  二、目前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的总体情况

  自1720年在英国发生世界上第一例上市公司会计舞弊案——“南海公司”事件以来,会计信息的真实性问题就成为了投资人和债权人关注的核心问题之一。

  虽然在过去的二百多年里,由此催生的现代审计技术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同时世界各国也普遍建立和完善了财务会计准则,使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有了很大的保障。但是,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并未如投资人和债权人所希望的那样从根本上得到遏制。相反,上市公司会计信息严重失真的案件还时有发生。

  在中国,这种现象也同样存在:据有关资料披露,财政部1999年抽查100家国有企业会计报表时,有81家虚列资产37.61亿元,89家虚列利润27.47亿元;在xx年度在会计信息质量抽查中,在被抽查的159家企业中,资产不实的有147户。这147户共虚增资产18.48亿元,虚减资产24.75亿元;虚增利润14.72亿元,虚减利润19.43亿元。

  在上市公司方面:xx年经注册会计师审计,深沪两市上市的1000余家公司共被审计出应调减虚增利润189亿元,挤掉利润水分达 15.9%。其中,审计调减利润317亿元,审计调增利润128亿元,调增调减利润总额445亿元;审计调减资产903亿元,调增资产842亿元,总体调减资产61亿元,调增调减资产总额1745亿元。

  特别是有6家上市公司资产调减幅度超过50%。同时在上市公司中也发生了如红光股份欺诈上市案,琼民源、银广厦、麦科特、st黎明、猴王股份、东方电子、蓝田股份等一系列上市公司会计造假案件。这些舞弊案件的频繁发生不仅使会计的诚信基础受到了严重挑战,而且也严重损害投资者的投资信心。

  三、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

  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利益驱动的因素,也有制度缺陷的影响,同时还存在道德层面的问题。我国处在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在资本市场的完善程度、公司治理结构以及外部监督机制方面所存在的一些问题,使得中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又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与复杂性。综合考察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现象,我认为,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我国资本市场存在的问题与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

  我国的资本市场是在市场经济制度尚不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存在缺陷的背景下建立发展起来的,存在着市场机制缺失、市场结构单一与市场行政化等方面的问题。

  由于资本市场市场化程度低,企业融资渠道少,具有“壳资源”属性的上市资格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而依据现有的制度,公司上市、配股、退市等均是以会计盈利能力作为标尺,为了满足上市或配股的条件或避免退市,相当一部分上市公司从事了合法但不合理的盈余管理或会计造假活动。

  同时,以国有企业为主的上市公司,在股权结构方面人为分割,流通阻滞,“同股不同价,同股不同权”;加之国有股一股独大,小股东所持股权较少,较少关心企业经营实际,投机风气严重,很容易引发大股东通过关联交易,侵占上市公司资产,损害小股东利益的行为。

  如“郑百文”在自身亏损严重的情况下,为获得上市募集资金的目的,虚构财务赢余以获得上市资格;“银广夏”为维持和重获配股资格,虚构交易、夸大利润以哄抬本公司股价;“蓝田股份”采取多计存货价值、多计固定资产、虚增销售收入、虚减销售成本等手段虚增利润套取银行贷款;

  以及在xx年1月9日国家颁布《关于审理证券市场因虚假陈述引发的民事赔偿案件的若干规定》之后,以锦州港、大庆联谊为发端,掀起了一股证券民事赔偿的高潮。这些事件反映出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具有较强的政策拉动的特征。

  (二)企业产权中各行为主体的利益冲突导致企业会计信息失真

  经济学假定人是有理性的,理性的个体追求自身利益或效用最大化。每个个体都在他所依存的体制所允许的有限的范围内最大化自己的效用。由于个体利益的不同,在组织中将产生不同的利益主体。

  一般而言,企业产权中有政府、债权人、所有者、经营者和其他与企业相关的个体等几大主体。政府最关心税收的征缴;债权人最关注其债权是否能按时地收回本金和利息;所有者关心的是自己投入的资产能否保值和增值;经营者关心业绩的增加是否给自己带来额外的经济收益;证券市场上的投资者关心股票的价值和公司的业绩。

  由于他们具有不同的行为目标和经济特征,存在着不同的利益驱动,不可避免地出现利益冲突。而经营者的地位与其他利益主体相比有其独特之处,即经营者直接管理着企业,他对企业的经营、动作负直接责任,因而他有着得天独厚的信息优势。然而,基于其自身利益的考虑,经营者只会提供满足其本身利益最大化的信息。

  同时,由于信息不对称所引起的经营者“偷赖”动机会带来“道德风险”问题,即经营者有动机操纵会计信息生成甚至提供虚假信息,导致会计信息失真。从信息使用者方面看,由于各自的利益目标不同,导致会计信息失真。从信息使用者方面看,由于各自的利益目标不同,对信息的要求也不一样,有些信息使用者确实需要真实、客观反映经济活动的会计信息,而有些则不然。

  有时由于个人、部门和地区的利益驱动,出于某种特殊目的如粉饰政绩或隐瞒事实等的需要,他们可能并不需要真实的会计信息,如果这些真实的会计信息对他们的目的不利的话。从债权人角度分析,它们关注债权是否能按期收回,也应要求真实的会计信息以做出正确的判断,并尽早采取对策。目前企业最大的债权人是银行,是否所有银行真的都需要真实的会计信息呢?恐怕未必。

  这里同样涉及到银行的利益问题。目前我国的银行大部分是国有银行,接受贷款的企业大部分是国有企业,如果说在贷款发放之前银行对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性还有所要求的话(实际上连这一点都存在疑问),那么贷款发放之后会计信息真实性的重要性就大大降低了。其中的原因主要包括:一是银行和信贷人员自身业绩考核的需要,真实的会计信息对他们不见得有好处,二是就算他们知道借款企业的真实情况(当然是财务状况不好的情况),他们也无法做些什么。

  剩下股东,应该说证券市场上的投资者是最需要真实的会计信息的,因为他们与企业的产权关系最明晰,其利益相关性最大。但以目前我国证券市场而论,投资与投机并存,后者占的比重较大,以赚取短期差价为目的的“股民”甚众,而真正愿意以“股东”身份出现的长期投资者却为数甚少,会计信息是否真实对广大股民来说并不重要,他们所关心的是会计信息是否会令股价上升,因为这才是他们的利益之所在。

  有时,不同的产权主体为了达到各自的但又是一致的利益目标,可能相互串通,合谋提供虚假的会计信息,虽然这不仅可能损害其他产权主体的利益,而且可能损害企业的长远利益。

  大专生毕业论文范文【二】

  对企业实施名牌战略的思考

  (摘要)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名牌产品逐渐成为消费者倾慕、追求、购买的对象。名牌产品以其优异的质量、超群的性能、周到的服务,长期享誉和占领市场,为广大消费者所公认。因此,发展名牌产品质,符合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是满足消费者需求的有效途径。

  发展名牌产品,对于开拓和占领国内外市场,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也是行之有效的。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国内外市场联系日益密切,竞争日益激烈,发展名牌产品,就成为企业家面临的紧迫任务和重大课题。

  本文对我国企业实施名牌战略的重要意义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并从创造良好的社会经济环境,创建新的企业机制,走多元化道路,营造创名牌的氛围和制定科学的、确认名牌的指标体系等方面对企业如何实施名牌战略进行了分析阐述。

  当前,人们的生活水平随着国家经济建设的蓬勃发展而全面提高,广大群众对名牌产品的青睐和需求也越来越多、越来越高。众所周知,名牌产品以其优异的质量、超群的性能、周到的服务,长期享誉和占领市场,为广大消费者所公认。

  人们追求名牌是因为消费名牌产品可以得到一流的享受和效用。因此,发展名牌产品,符合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是满足消费者需求的有效途径。发展名牌产品,对于开拓和占领国内外市场,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也是行之有效的。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国内外市场联系密切,竞争日益激烈,发展名牌产品,就成为企业家面临的紧迫任务和重大课题。

  一、名牌的概念及其特征

  (一)名牌的概念

  所谓名牌就是指在市场上公众所向往享受的某种产品或服务,或者说是公众所认可的好产品或服务。正因如此,名牌往往是市场竞争的重要战略,厂商都力争以创造名牌而占领市场。正是由于名牌可以很容易地满足公众的消费需求,又能实现厂商的盈利目标,所以创造名牌就成了市场经济的应有含义。名牌的标志是商标,含有质量、知名度、市场覆盖率、文化,更有形成这一切的企业在科技、经营、管理、人力资源、服务体系等方面的高层次高质量的持之以恒的工作。

  (二)名牌的特征

  名牌是公众所认可的,因此名牌必须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公众消费需求和消费心理,其必然会具有如下特征:

  1、高质量名牌是解决问题的一把钥匙

  名牌是以质量为中心的企业上台阶的加速器。就是说名牌必须是质量极高的产品或服务,在同类产品或服务中居领先地位。质量不高不可能成为名牌,名牌是质量高的代名词。在日本所有的企业都明白质量是企业的生命,企业要生存就必需保证产品的质量。

  2、成本优势

  所谓成本优势就是指其价格也应该比较低。一些名牌产品生产成本低于同行业的平均水平,这是因为企业采用先进的技术,提高了生产效率;加强内部管理,降低了各项消耗;名牌产品的市场号召力和影响力节约了促销费用;扩大生产规模,取得规模经济效益。因此,不能把名牌与高价等同起来。有些名牌虽然价格高,但是相对它的质量而言价格还是低的。所以,名牌并不等同于高价格。

  3、能满足公众消费心理

  也就是说当公众使用某种名牌时,能满足自己的心理要求,例如荣耀心理等。因此,名牌必须具有使心理满足的功能,使消费者在社会地位及公众认可等方面获得心理满足。

  4、是企业的无形资产

  名牌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结晶,是人类文明的综合成果,是人类文化的组成部分,更是一种知识产权。

  上述特征表明,名牌是靠自身的竞争力而获得的,是市场评价的

  结果,并非是靠某种行政性评选而获得的。世界上没有靠发证书获得名牌称号的,它只有在市场竞争中才能获得。因此获得名牌的唯一途径就是提高产品的质量,减少成本,开发消费者剩余。所以企业必须要有良好的体制及机制,形成良好的竞争环境。

  二、我国企业实施名牌战略的重要意义及存在问题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取得了长足的发展,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全球一体化,保卫我国的民族工业并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必须引入战略管理,其中实施名牌战略就是战略管理中必不可少的战略决策。

  (一)企业实施名牌战略的重要意义

  1、实施名牌战略是市场经济对企业发展提出的新要求

  名牌战略是市场经济的产物,又是促进经济发展的有力手段,名牌已成为当代抢占市场竞争制高点的主要武器。21世纪是名牌竞争的世纪,有关资料表明,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把眼光投向了名牌,产品的市场份额正向名优产品集中,20%的企业控制了80%的市场份额。青啤、燕啤两家啤酒企业顺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近年来十分重视施名牌战略,品牌价值不断提高,在实施规模、产品和市场诸多方面不断壮大,经济效益十分可观。

  2、实施名牌战略是深化企业改革的重要途径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促进经济发展,是当前的紧迫任务。我国现有的企业,特别是中小型的国有企业,缺乏市场竞争力,经济效益十分低下,实施名牌战略是深化企业改革提高企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大专毕业论文。

  因为实施名牌战略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其它相关决策的支持,它的实施必将对企业各方面产生巨大的影响,诸如企业的市场意识、质量意识、形象意识、效益意识、效率意识等都会得到增强,企业文化建设也得到促进。这就使企业树立起向管理要效益,以管理求发展的意识,企业改革也随之得到深化,企业经济效益自然会逐渐提高。

  3、实施名牌战略是我国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需要

  二十一世纪的世界经济是无国界的一体化的时代,国内外企业将会在同一个全球性的大市场内展开竞争。要想求得大发展,必须参与国际竞争,这是历史的发展要求,我国企业也势必会卷入这场全球性的竞争之中,不论你是否愿意。

  按国际流行的对品牌竞争地位的评价,中国企业只有在全国市场占有25%的份额,才能称为中国具有稳定竞争地位的名牌。按这个标准,我国企业在国内真正能称为具有稳定竞争地位的品牌还几乎没有,实施名牌战略是我国企业参与国际经济竞争的迫切要求,实施名牌战略还任重而道远。

  (二)企业实施名牌战略中存在的问题

  综上所述,要想提高中国的竞争力就必须发展中国的名牌,但我国企业的名牌战略实施还不尽人意,主要表现如下:

  1、缺乏有效的市场保护机制和合理的竞争规则

  一些企业不去认真开发自己的产品,采取“拿来主义”的方法,假冒名优产品的商标,使消费者真假难辨,上当受骗。一方面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另一方面也败坏了名牌产品的声誉,使真正的名牌产品的发展受到挫折。还有一些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是以质

  取胜,以诚为信,而是采取不正当的竞争手段,采取贿赂、回扣等方式推销商品。这些都极大地妨碍了名牌产品的发展,也给社会带来了一定的危害。大专毕业论文。

  2、缺乏自我保护机制

  名牌需要保护,首先需要自我保护。有些企业艰苦创业出了名牌占领了市场,以为完事大吉,于是管理放松,质量下降,使名牌不符实。有些企业创出了名牌,不进行商标注册,结果被冒牌货抢先注册。有些名牌产品被假冒却缺乏自我保护意识,不加强技术革新,增强防伪措施,也不借助法律进行有效地打假,这些都会对名牌的发展产生不良影响。

  与经济的总体实力相比,我国的名牌产品太少,名声不够响亮,难于实现名牌企业的效应。一定数量名牌的存在是发达的经济水平和富强的国家经济实力的特殊反映,它对提高市场的档次,推动市场的繁荣,优化产品结构和资源配置起着不可代替的作用。

  也就是说,一个国家如果有了较多的名牌企业,经济增长就有了可靠的保证;名牌企业可以凭借商誉和技术能力,不断开发新的产品,新的市场;以名牌企业为龙头,可有效重组企业结构,又可以重组产业结构,提高整个国民经济的水平。

  三、现代企业实施名牌战略的思考

  (一)要有良好的社会经济环境

  产品从无名到有名要有一个良好的社会经济环境。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框架的确立,企业逐渐从政府的附属物变为市场的主体,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独立法人。这就要求

  企业面向市场,参与国内外的市场竞争。近年来我国的不少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了一席之地,不少产品也崭露头角,占领了国内市场,打进了国际市场,成为国内名牌和国际名牌,如青岛海尔电冰箱和青岛啤酒、茅台酒、健力宝饮料等。若要产生更多的名牌,必须创造名牌生存和发展的环境。为此,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l、真正转变政府职能

  减少政府对企业的不恰当干预,增强政府对企业发展的宏观规划,预测及政策引导方面的职能;政府部门应把促进企业争创名牌作为一项重要的议事内容,并采取相应的政策手法推动和帮助名牌的形成。同时,要进一步理顺国家与企业以及企业内部的产权关系,健全和完善各类市场。

  2、加强法制建设

  加快立法进度,完善各类立法。同时要严肃执法和执法监督,使企业行为和市场竞争在公正的法律框架下进行;有效防止制假贩假现象的存在,给名牌的生存和发展创建一个良好的法律环境。

  3、加强舆论宣传监督

  新闻机构要把发现与宣传名牌当作一项基本职责,弘扬名牌观念与意识,使电视、电台、报刊、杂志等公共传播媒介真正成为宣传优秀企业,宣传优质名牌产品,披露劣质产品及其企业的可靠阵地,成为消费者可以信赖的朋友,防止、杜绝媒体的误导。

  (二)要创建新的企业机制

  发展名牌不仅需要有适宜的外部环境和条件,更需要的是建立企

  业内在的创新机制。在同样的外部条件下,企业能否创出名牌,其根本原因在于内部机制、内部管理。创建新机制既包括企业的资产形成及产权机制,人才任用、流动机制,产品研制、生产、营销机制及企业的其它内部管理机制。这里主要谈了三个:

  1、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市场经济体制是发展名牌事业的制度基础,不建立市场经济体制就一定不会出现大批名牌。明晰企业的产权关系,落实企业法人制度,实现所有权、经营权、监督权三权真正分离,使企业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的主体,促进企业提高产品质量及配套的服务,实现宏观利益最大化,创立自身的名牌,实现名牌效应。

  我国名牌产品较少,除了生产力水平落后于发达国家的原因外,根本原因之一就是企业的产权关系不明确,企业缺乏创名牌争优胜的内在动力。纵观我国现有的名牌产品,相当多的一部分来自三资企业甚至乡镇企业。因为这类企业资产结构和产权关系比较规范,产权关系明确了,各种激励机制和监督机制就形成了。

  2、创新用人机制

  发展名牌关键因素是人才,是技术。因此在企业内部必须创新用人机制,形成吸引人才的凝聚力,创造优秀人才脱颖而出,人尽其才的良好环境,使全体员工,尤其是科技人员的收入与其贡献相挂钩。鼓励人才的合理流动,不断培养吸收新的优秀人才,保持企业队伍的活力。为此企业可以组建科学合理的组织结构,形成团队协作精神,建立公平、公正、公开的合理的学习型分配机制,对员工的激励可以

  实行报酬与绩效挂钩以效率优先的原则;固定收入与风险收入相结合,以风险收入为主的原则;长期业绩与短期业绩相结合,以激励长期业绩为主的原则;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以物质激励为主的原则。适当采取一些期股期权的激励方式。

  3、完善经营管理机制

  名牌是在市场形成的,因此完善经营管理机制,注重营销战略就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内容。如果说产品的商标是形式,质量是内容。那么营销就是把产品的形式和内容在市场上结合起来的纽带,是企业与社会交往过程的中介,也是企业间竞争最为激烈的过程。

  这需要企业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计划,创造竞争优势。分析市场制定营销计划,选择管理队伍和组织形式,选择经营场所和经营设施,确定市场定位和产品的定价,辅以广告宣传和销售促进等一套完善的管理机制。

  (三)要走多元化道路

  创立名牌从企业自身的角度看,它涉及到装备、技术、管理、人才、员工素质和企业家的知识结构水平等多种因素。在当今经济技术高速发展,市场瞬息万变的时代,谁能把握市场信息,适应社会和消费者的需求,抓住机遇,谁就有可能创出名牌,占领市场。发展名牌可能有不同的策略和道路,概括起来不外乎有三种:

  1、发挥民族特色,创造具有中国特色的名牌产品

  这是一条最艰难的道路,它要求投入多,耗时长;同时又是一条最基本的道路,一旦获得成功,企业就对名牌具有独占性。更何况中国拥有13亿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1/4,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市场。

  中国具有悠久的历史、优良的传统文化、特有的消费习惯、众多的消费者和丰富的自然资源,这些都是独创名牌最宝贵的资源。谁能够将这些因素恰当地同人们的收入水平、消费水平和当代高科技有机地结合起来,谁就有可能创出名牌。如中国的名牌产品茅台酒、青岛啤酒、健力宝饮料、三九胃泰等都是从这条路上走出来的。

  2、引进国际名牌的商标、技术和生产线

  通过跨国公司的组织形式,生产国际已有名的名牌产品,这种形式简单易行,省时省力,但不具备独立性,受诸多限制。如可口可乐,皮尔卡丹等产品在中国的生产和销售,都是这类方式。

  (四)要制订一套科学的确认名牌的指标体系

  要促成名牌的出现,需要一套科学确认名牌的指标体系,这样可以避免评比现象的存在,解决“一评定终身

  名牌产品反映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是国家经济实力的重要标志。有些名牌产品更为突出地反映一个国家的科技发展成就,凝结着这个国家的最新科技成果。有的名牌产品代表着一个国家的优秀传统文化,包括传统技艺和技能,是优秀传统文化成果和现代文化艺术的结晶。

  名牌产品是国之瑰宝,它代表着国家的荣誉,又是各国沟通的桥梁。迈进21世纪的中国,跨进了世界贸易组织的门槛,融入了全球经济体系。中国要在开放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放眼世界,胸怀全球,主动地去了解、去接触,创造出品质一流的国际名牌产品。

  参考资料:

  1、方舟,《管理世界》,管理世界杂志社出版,2012年5月。

  2、李名永,《国际企业管理》,中国青年出版社,2010年3月。

  3、吴台环,《论现代企业的战略管理》,《当代企业论坛》,2012年第8期。

  4、罗洗,《现代企业制度》,青海出版社,2011年6月。

  5、張利明、徐坚诚,《关于现代企业名牌战略的分析与思考》,推荐阅读

  毕业设计论文格式字体摘要

  英文参考文献格式

  毕业论文目录格式

大专毕业论文

http://m.myl5520.com/fanwendaquan/178067.html

展开更多 50 %)
分享

热门关注

学前教育毕业论文500字范文(精选三篇)

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500字范文(通用3篇)

毕业论文

大专毕业论文3000字范文格式汇编9篇

毕业论文

成人大专毕业论文范文汇总四篇

毕业论文

行政管理毕业论文大专【汇编三篇】

毕业论文

护理学毕业论文题目精选五篇

毕业论文

本科护理毕业论文8000字范文(锦集8篇)

毕业论文

电大大专毕业论文参考【汇编八篇】

毕业论文

护理本科生毕业论文精选三篇

毕业论文

工商管理毕业论文40篇汇编5篇

毕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