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修复古民居的请示

2020-07-31   来源:工作报告

古民居测绘报告
篇一:关于修复古民居的请示

班 级:环艺0841

课程名称:民居测绘

系 部:艺术设计系

指导老师:陈 妍 胡江

目录

一、测绘目的…………………………………………………………………………………………………………………3

二、测绘地点简介……………………………………………………………………………………………………………3

1、寨卜昌民居简介……………………………………………………………………………………………………3

历史背景……………………………………………………………………………………………………………3

2、寨卜昌发展历史……………………………………………………………………………………………………4

王氏宗族的兴衰与民居的关系……………………………………………………………………………………4

三、测绘内容…………………………………………………………………………………………………………………4

1、王氏家族的发展历史………………………………………………………………………………………………5

2、民居规模及其特点…………………………………………………………………………………………………5

3、二号、三号院的历史及其发展……………………………………………………………………………………5

4、二号、三号院的建筑形式、特点及其陈设………………………………………………………………………6

四、寨卜昌古民居的前景瞻望………………………………………………………………………………………………9

五、测绘时间安排、参考资料………………………………………………………………………………………………9

一、测绘目的

古建筑测绘的概念:

古建筑测绘可以笼统的概括为:测量建筑物的形状、大小和空间位臵,并在此基础之上绘制相应的平、立、剖面图纸。

古建筑测绘是建筑学、城市规划专业教学中一项多学科、综合性的实践教学环节。目的是使我们通过对古建筑的测绘,巩固和灵活运用中国建筑史、测量学、画法几何、建筑设计基础、计算机软件制图等已学课程中所获得的基本知识与技能,掌握建筑测绘方法,加深和提高对中国古代优秀建筑文化遗产的感性认识和理论修养,培养建筑空间概念、尺度感和设计思维能力,提高制图表现包括计算机制图水平、审美能力和分析研究能力,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测绘教学所完成的图纸与数据资料,可以为发掘、整理、研究和保护、维修、开发中国古代建筑遗产,为继承传统并探索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建筑创作,为中国建筑史的教学等方面,提供丰富而翔实的基础资料。同时,我们经过在艰苦环境中的严格训练,在职业道德、吃苦耐劳、团队协作和社会责任感等方面也得到相应提高。关于修复古民居的请示。

从古建筑测绘上述概念出发,其测绘目的其实质就是真实客观地反映古建筑的原貌,为古建筑提供详尽、系统的资料,作为技术档案保存,为日后的修复、重建提供可靠的资料,同时为研究一个国家、民族或地区的建筑群的传统、特征、特点提供详尽可靠的资料,按照需要测制不同比例尺的平面图、立面图及剖面图图等,是保护、发掘、整理和利用古代建筑遗产的基础环节,可为建筑历史与理论研究、建筑史教学提供翔实的基础资料,可为继承发扬传统建筑文化、探索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建筑创作提供借鉴。建筑类学生应该从建筑学的角度来要求测绘内容,测绘技术方法仅仅是古建筑测绘的工具和手段,但又缺少深厚的测绘学背景功底,对规模稍大的古建筑测绘工程难于实施。

二、测绘地点简介

1、寨卜昌民居简介

寨卜昌村位于博爱县城东南5公里处,归苏家作乡管辖。其

“卜昌”的称谓来源于武王伐纣时,姜太公在此地占卜前程的卜

辞。同治七年修筑了寨墙、寨门后,原药王卜昌、油王卜昌和乔

卜昌三个卜昌才合称为寨卜昌。民居原有300多座1000多间,记

载了王氏泰顺家族的辉煌历史,但1938年多毁于日寇战火,现仅

存130座400余间,多是乾隆、嘉庆、道光年间建造,整体建筑

为封闭式一进二四合宅院,既有北方四合院和南方楼阁的建筑风

格,又有鲜明的地方特色,用料讲究,造型美观,建筑构件有各

种图案,件件都是艺术品。2000年9月被河南省政府定为第三批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其景点主要有王氏宗祠、古槐碑林、寨墙、

部分宅院等。

2、寨卜昌发展历史

寨卜昌周时葵城所辖,秦时属野王邑,唐高祖武德三年属太行(博爱)县,明清为河内县清上乡三图,1927年隶属博爱至今。相传,武王伐纣“八百诸侯汇孟津”后,向东进军,路过此地,姜太公占卜前程,卜辞日“昌”,显示此地为风水宝地,日后必定繁荣昌盛,随日“卜昌”便有了“卜昌村”。(简介见右图)

到了明武洪年,怀庆地区由于兵乱蝗疫,百姓非亡即逃,土地荒芜,人烟稀少,朱元璋从山西的洪洞一带迁民于怀庆,到卜昌附近定居的七姓八个族,就分别以族姓而组成村名,分别是药王卜昌、油王卜昌、乔卜昌、侯卜昌、冯卜昌、程卜昌、刘卜昌、路卜昌。因药王卜昌、油王卜昌、乔卜昌地界相邻,在同治七年,又修筑了寨墙、寨门,就统称为“寨卜昌”。

寨卜昌村的寨墙建于咸丰11年(公元1861年),竣工于同治7年(公元1868年),历时8年,全部用三七灰土分层夯成,每层约0.7米,墙基外沿镶嵌着条石,共耗银6万多两。寨墙周长2500米,高10米,上宽30米,下阔8米,寨墙上建有12座烽火台,配臵有自重400多公斤的竹节式土重炮。东、西、南、北四个寨门上方各镶嵌有长1.5米、高0.75米青石大匾额,分别为“纳春融”、“揽荣光”、“挹秋浆”、“迎叠翠”。

寨卜昌村的明清民居多为王氏所有,这与王氏家族的兴盛有着密切的关系。王氏属山西洪洞迁民,居住在卜昌的王氏家族繁衍很快,数代后即成为大家族。开始时王氏做药材生意,尔后以铁业为主,兼营他业。王振德(1650--1727)创立生意字号和家庭堂号——“泰顺”号,王氏十四世传人王问安(1677——1747)将生意越做越大,随之“泰顺”号名气也越来越响亮,王氏人丁也越来越兴旺。经过嘉庆、道光、咸丰时期的发展壮大,至同治时期,王氏家族在各方面都达到了顶峰。生意遍布江苏、安徽、山东、河北、京津、辽宁各地,大小店铺100多处,生意年收入超过一百万两白银,占有土地400多亩,骡马多达300多匹,人丁发展到300多口。

从明末到同治,随着王氏家族的逐渐兴盛,房屋越盖越多,标准越来越高,质量越来越好,规模越来越大,这时的豪华住宅已达300多座,1000多间,整个药王卜昌的三条街被泰顺家族占了两条半,寨卜昌村的明清民居群落至此形成。之后,由于多种原因,王氏家族逐渐衰败。抗日战争爆发后,王氏家族的豪宅被日寇焚烧了近三分之二。

二、测绘内容

1、王氏家族的发展历史

寨卜昌古民居的兴盛源自于王氏家族得经商,为其兴建民居奠定了经济基础,其家族的发展史可分为几个时期:

明末清初,王氏先人有懂医术者,就依托得天独厚的怀药生产基地,有药材生意做起。由于诚实守信,买卖公平,生意红红火火,家境殷实,在当地小有影响,便有村名药王卜昌。第十二代人王来贡不安于现状,转而发展铁锅生意,财富日渐积累,为其后发展奠定了基础。

大清康熙早期第十三代传人王振德创立了生意字号和家族堂号“泰顺硕”,继而发展到以铁制品业为主,兼营其他业的大生意,王氏家族从此便谓之“王泰顺”。

第十四代传人王问安(1677~1747)将生意做大,泰顺好生意遍布河南、苏北、皖北、山东、河北、京津辽各地,大小店铺一百多个。

第十七代传人王蕴绪兄弟三人共同接掌泰顺号,三人各有所长,精诚团结,通力合作,生意覆盖大半个中国。因一次偶然的“龙纹饰马槽”官司获胜,因祸得福又意外得了横财。从赢官司的嘉庆十二年(1807年)起,泰顺的生意进入了鼎盛时期。相传,当时“泰顺家人走马千里不吃别家饭,不住外人店”。年收入白银逾百万两,房舍达1500多间,同寨三村的五条街,泰顺家族独占了两条半

(现状仍然如此)。泰顺号被誉为“北泰顺”,与浙江的“南泰顺”齐名。

第十九代的王大温自幼聪颖,志向远大。接管泰顺后便寻求泰顺家业发展的更大空间,改变农商经济模式,涉足矿业开发。大清同治时期,他不惜巨资,捐钱买官,先后被皇封为花翎同知、山东试用道加三级、通奉大夫钦加盐运使衔赏顶戴花翎、山东候补道加二级。在官场上他结交权贵,与吏部尚书毛昶熙,军机大臣、礼部尚书李棠阶,户部尚书、军机大臣翁同龢私交甚厚,王家后人至今还保留着大学士翁同龢的题字“克昌厥后”。他率先在焦作搞矿业开发,成为集“农、商、官、工”多业并举,富盖怀川的巨贾名门。有钱可安居,安居可乐业,互相促进。泰顺创造了寨卜昌王氏家族近十代的辉煌,造就了泰顺家族近200年的繁荣。这样就形成了怀川区域辉煌的寨卜昌古村寨。

泰顺家族随大清盛世而昌盛,又随大清王朝的灭亡而衰败。清末民国初年,王家基业还相当大。家大人众,后人中不乏有极度奢侈、挥霍者。泰顺家族创业从肩挑背扛做起多么不易,以每天吸毒价值一亩地的速度败家,这样坐吃山空,焉能不败。除王氏后人奢侈,大肆挥霍之后,日军侵华期间,1938年农历四月初五,对寨卜昌豪宅进行一次残酷火烧,大火烧了三天三夜,王家近200年的基业,1500余间房屋,有2/3成为瓦砾。后又经“文革”中的破坏,以及后来的保护不力,王氏家族的豪宅仅剩现在的100余所不足400间。

纵观泰顺家族三百年的兴衰历程,从清初六七十年的奠基创牌,经近百年的发展壮大,又在极盛的颠峰上平稳运行了七十年,成就辉煌。留传给今人一批可贵的财富。随着国运的危亡,泰顺家族又经历了五十年的衰落过程。

2、民居规模及其特点

寨卜昌村现存有明清民居130座、400余间,多是乾隆、嘉庆、道光年间建造的。整体建筑为封闭式一进二四合宅院,格局相对一律,形式大同小异,用料讲究,造型美观。梁架、斗拱、枋子、垂莲柱、隔扇窗、垂花门都雕有龙凤、花鸟、人物等图案,彩绘、石雕、木刻等建筑构件,件件都是艺术品。

寨卜昌民居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建筑外观高大,平面布臵紧凑,建筑结构稳固而整齐。梁架以抬梁式为主,构造独特,自成体系。

3、二三号院的历史及发展

二三号院原为清末武举人王大漠故居,主人喜武枪弄棒,富有报国之志。虽然造此处建筑的时候,王氏家族正走向没落,但仍

然耗费了巨大的人力、财力和原材料,为我们今天留下了一座宏伟精妙的建筑博物馆。

此处民居本为两进三宅院,两边设有跨院,为北方四合院形式,主院与跨院相同相连。因为当时施工的时候遇到一些问题,主

跨院的厢房均没有建造起来,只建造了正房与倒座,至今厢房的位臵我们能看到的是刚刚起步的台基。在1938年5月,王家住宅

遭日军破坏,西边跨院全部毁坏,现已成平地。主院及东边跨院的后院也遭到毁坏,现在保留完整的为主院及东边跨院的一进二宅

院落。1947年8月15日,寨卜昌村村头,晋冀鲁豫野战军第九纵队成立暨南征誓师大会隆重召开,九纵总部就设在三号院,院内

文物得以完好保存,并且留下了许多解放军的历史痕迹。九纵从这里发展壮大,为解放中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第九纵队1949年2

月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5军”,战功卓著,参加过著名的上甘岭战役,涌现出黄继光、邱少云等英雄人物。首任司令员秦基

伟将军被授予上将军衔,后当选为国防部部长。现第九纵队司令部还保存完好,并立有九纵成立纪念碑刻(附图)。部队对寨卜昌开

发也极为重视,2009年8月15日,在这里举行了庆祝晋冀鲁豫野战军第九纵队成立62周年系列活动。(见左图)2009年10月28

关于从化古村落的保护与旅游开发研究调查报告--参赛论文
篇二:关于修复古民居的请示

关于从化古村落的保护与旅游开发研究调查报告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思科信息学院“五彩星”服务队调研组

【摘要】面对中国梦与民族复兴的号召,作为先进力量的当代大学生,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致力于中国经济的发展,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古村落无论是在记录着千百年的变换与记忆还是承载着人们曾经的寄托与期望在历史文化中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们的保护与如何做到可持续性发展便是本文重点讨论的内容。

【关键词】古村落 旅游 可持续发展

一、 前言

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号召下,“一带一路”发展策略推动了经济的发展,同时,中华传统文化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为实际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通过学校组织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平台,我们来到了拥有众多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古村落群的广州从化。广州市围绕建设广州北部城市副中心、珠三角最宜居生态城市的目标,着力推动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旅游市场持续兴旺,旅游业发展水平迈上新台阶。结合当地的特色与时代发展需求,为了解当地古村落现阶段的保护状况,以及古村旅游对农村经济带来的影响,发挥当代大学生的积极作用,进而提出发展的新思路、新措施,为推动古村落的经济发展出谋献策,为当地居民普及相关文化知识,让当地群众更加深刻的了解党、了解国家政策,同时,吸引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让更多人投身于文化遗产保护中来,传承和弘扬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为此,我们对广州市从化古村落的保护与旅游开发做了相关的调查。

二、调查方法与数据统计

(一)调查基本信息

1. 调查时间:2015.07.27~2015.08.05

2. 调查地点:广州市从化区太平镇

3. 调查对象:当地居民,政府机构,学校教师,学生,游客

(二)调查方法

1. 问卷调查:通过随机抽样,针对钱岗古村落游客和当地居民进行关于钱岗古村

保护与开发等问题的调查。

2. 实地考察:根据调查中村民的介绍和游客所反映的问题,前往不同古村进行了

对比考察。

3. 走访调查:对村委等部门和一些老人进行了走访,发现古村落保护和开发存在

的一些普遍性问题。

4. 电话采访:对部分政府机关采取了电话采访,调研当地政府对于钱岗古村发展

的看法和措施。

5. 专访:对于广裕祠的管理员,我们进行了多次的访谈,对广裕祠的发展和兴衰

有了大概的了解

(三)调查数据及资料整理

本次调查共发放100份问卷,回收100份,其中无效问卷17份,有效问卷 83份,占总问卷数量的83%。

数据处理与图像分析软件为Word和EXCEL。同时为保证资料真实有效,在统计前对所有问卷都进行了基本资料的核查,无填写基本资料或基本资料填写不完整的全部视为无效问卷。

以下为数据分析:

1.调查对象基本概况:

本次调查对象主要为17岁及以上的成年人。对于还未成年的学生(如当地义教基地的学生),我们进行部分问题的调查,当地学校每年都是有宣传保护古村落的知识,当地学生对于古村落的保护也有一定的意识。

在这十天的调研中,游客约占35%,其中有一部分是专门从其他地方来游玩的游客,但绝大部分游客都是回来探亲或者路过。而且我们也会发现很多游客只是在古村拍

照留念,对古村的历史等其他情况都是没有了解的。在广裕祠管理员的专访中,我们得知,广裕祠于2003年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杰出项目奖”第一名后,广裕祠人气是十分高的,有大量的游客,还有大量旅游团过来广裕祠游玩。但随后的种种原因,导致人流越来越少了。

2.当地古村落的保护与自然环境的保护情况

古村落的保护情况关于修复古民居的请示。

自然环境保护情况

人们对于古村附近的自然环境还是相当满意,因为当地没有工厂,没有大量的污染源,村委每天都有人对附近的垃圾进行清理。但是有不少人对于古村落历史文化建筑保护情况不满意,因为没有完善的保护和修缮措施,古村落的破败也给到来的旅客造成不好的印象,这是旅客人数减少的原因之一。

3.村民的保护意识

新农村新民居项目申请报告
篇三:关于修复古民居的请示

关于修复古民居的请示。

第一章 项目概况

1.1项目概况

1.1.1项目名称:xx新民居建设项目

1.1.2建设地点:xxx

1.1.3项目建设单位:xx村委会 1.1.4项目占地面积与位置

本项目占地面积90667平方米平方米,折合136亩。xx位于xx,我国三大平原之一的xx平原地带上。xx,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是村民最为理想的居住地。

1.1.5项目建设主要内容:

该项目共拆迁xx户,拆迁面积xxx平方米,按一比一分配新的住宅面积。建设20栋6层住宅楼,一层是460个车库,建筑面积15240平方米;2-6层住宅楼建筑面积76200平方米;公共配套设施2827平方米。一期建筑面积99047平方米,小区容积率1.1,绿化率45.8%。

该项目总建设面积中:住宅面积76240平方米,配套设施面积3327平方米,车库建筑面积15240平方米,临街门市4280平方米。居住户数600户,居住人数2100人,户均人口3.5人;住宅层数5+1层,建筑密度21.1%;人均公共绿地19.8平方米。

1.1.6工程建设进度 :

项目实施计划从2014年3月开始,至2015年12月完工。 1.1.7总投资及资金来源 :

项目总投资13353万元,全部由村委会自筹解决,并根据工程进度依次投入。

1.2项目申请报告编制依据和范围

1.2.1 项目申请报告编制依据

国家发改委、建设部《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发布项目申请报告通用文本的通知》(发改投资[2007]1169号);

xxx;

xx县开发建设工程行政、事业收费标准。 1.2.2项目申请报告研究范围

本报告只论述xxx新民居建设项目,研究范围主要是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政策等,对拟建项目情况、建设用地与相关规划予以说明;对拟建项目的资源利用及能源消耗、生态环境影响、经济和社会效果,以及市场分析、建设规模和功能、配套工程、项目地址、安全和消防、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以确定项目的可行与否。

第二章 项目建设背景和必要性

2.1两村基本情况

xx村委会共同筹建,紧靠城区,辖区居民xx户,人口xx人,耕地面积xx亩,居民住宅占地面积2800亩左右。随着农村改革不断深化,农民收入稳定提高,村民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发生了重大改变。但是与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相比,农村各项事业的发展仍存在较大的差距,

目前xx村国现有企业和个体工商户xx余家,2013年实现总产值xx亿元,上缴税金xx多万元,产值年均递增14%以上,人均收入达到xx元。

2.2项目背景

为了更好的落实中央以及省、市、县有关增加农民收入的精神和“深化农村改革,加快农村城乡化进程”的决定,以及“新农村、新民居”的建设思想,以加快重点小城乡的建设步伐,改善本地区农民的居住环境,带动本地区经济的发展,形成新型农村小城乡。xx将采取从点到面,由试点村到全镇渐进方式实施“新农村、新民居”计划。大力推进农村新民居建设,符合现阶段我省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符合广大农民群众过上现代文明新生活的迫切愿望。随着xx县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广大农民对改善居住条件和居住环境的愿望日趋迫切,农村住房建设规模、投资及消费支出呈逐步增长的态势。

为加快农村城市化进程、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两村委会计划在2015年底,完成农村新民居试点建设。 2.3项目建设必要性

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利于土地资源的集约利用率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有利于农民生活的改善和农村的可持续发展。

搞好新农村新民居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改善广大农民群众居住条件和提升生活质量的重要举措;是实现村容村貌整

洁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农村建筑工程节能环保的必由之路;是满足农民群众居住条件、提高群众幸福指数的现实需要;是实现土地利用率的节约化和高效化的有效途径;是保持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科学解决“三农”问题的迫切需要。但由于缺乏有效引导,传统的住房观念和生活方式未能得到扭转,农村民居布点零乱、结构陈旧、功能不完善、外观特色不明显、基础设施不配套、人居环境差、生活起居不方便等问题一直未能较好解决。积极推进农村新民居建设,一方面可以加快村庄改造步伐,改善村容村貌,促进农民生活方式改变;另一方面可以带动与之配套的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加强和改善农村民生,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同时,还可拉动钢铁、建材、建筑等产业发展,激活农村消费市场,促进农民就业,为扩内需、保增长做贡献。省委、省政府推出了一系列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民生工程建设的重大项目,加快推进农村新民居建设恰逢其时,也势在必行。

改善本地区农民的居住环境,农民上楼不单是使有限的宅基地发挥了最大的效益,更为重要的是农民上楼还有效地革除了陋习,间接地提高农民的素质,是和谐社会全面提升农民素质的需要,项目的建设必将全面带动我县农村住房建设的健康发展。

第三章 项目建设规模

3.1建设规模

项目规划建设用地面积xx平方米(合136),新民居占地面积xx平方米,临街门市占地面积xx平方米,公共建筑占地面积1777平方米;总

建筑面积99047平方米,绿化面积41510平方米,绿地率45.8%;设有车库460个,公共停车位60个。

项目用地平衡表

新民居建设项目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表

本斋民族小区(新民居)项目申请报告
篇四:关于修复古民居的请示

本斋民族小区(新民居)项目

申请报告

第一章 申报单位及项目概况

1.1申报单位

1.1.1、单位名称:献县本斋乡本斋东村村民委员会

1.1.2、单位地址:献县本斋乡本斋东村

1.1.3、单位概况:

关于修复古民居的请示。

河北省献县本斋村 据《河间府志》、《献县志》及马氏、哈氏族谱记载,明朝朱洪武结拜回族弟兄,起用回族将士,四方征战,保家卫国。燕王朱棣扫北之时,回族将领马刚率三子由南京水西门外二龙港随军来到河间府,后来其长子马广庆到河间东南定居,建村为辛中营,清朝康熙年间改为东辛庄,一九五三年,为纪念本村的抗日民族英雄马本斋,正式将该村命名为本斋村,本斋村后又划分为本斋东村和本斋西村两个行政村,本斋东村有人口2000多人,本斋西有人口1870人,两村共计人口4000余人。皮革厂2个,冷库大小10座,骨粉加工厂3个,油脂加工厂5个,机动车辆1000余辆,糕点厂1个,店铺齐布,村无闲人,整个村庄,车水马龙,街庭若市。人民在党和国家的富民政策的鼓舞下,在民族政策的优惠下,正在抓住契机,为建设现代化的新农村,为了“文明村”的进一步发展,也为了振兴

民族经济,正在努力进取,奋力拼搏,争取向更高一级的目标“国家级文明村”跨越,本斋东村为乡政府所在地。

本斋乡位于河北省献县城东北部约25公里,西距106国道约10公里,北距沧保路约6公里,南通石黄高速和307国道约20公里。

本斋乡总面积24.3平方公里,辖11个行政村,耕地面积23502亩,农户3614户,总人口14569人,其中回族人口4325人,占该乡总人口的29.7%,主要聚居在本斋东、本斋西、前营、中营四个村,占献县回族总人口的80%。乡政府所在地本斋东村(原东辛庄)。

本斋回族乡民风淳朴,勤劳朴实,交通便利,通讯发达,旅游资源丰富,有始建明朝永乐年间的清真古寺、民族英雄马本斋母子烈士陵园、马本斋纪念馆等,历史悠久,具有很强的民族文化底蕴。

本斋人立足自身优势,大力发展民族产业,形成了牛羊屠宰、加工、冷藏、销售一条龙完善的产业链,且带动了皮革、骨粉、油脂等产业的发展。2003年起适应市场发展需求,建起了一批棉花加工企业,随着规模的日益扩大,该乡已成为华北地区最大的棉花加工基地。实施了农业产业化战略,农业形成了四个特色产业基地:(一)依托沙洼的大棚蔬菜基地;(二)依托后营的冬枣基地;(三)依托小汪的哈密瓜基地;(四)依托孟各庄的红薯基地。绣品厂、电缆厂、玻璃工艺制品厂等实力型企业也相继涌现,使本斋经济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新时期,新阶段,在十七大精神的指引下,本斋回族乡党委、政府本着“走出去,引进来”、“打?本斋?牌,吃清真饭”的发展思路,发挥名人效应,大力发展民族产业,以诚招商、信誉第一、服务为本,不断优化投资软硬

件环境,本着从优、从快、从简的原则,为广大客商搭建优良的投资平台,共同谋求更大的发展。

1.2项目概况

1.2.1、项目名称:本斋民族小区(新民居)项目

1.2.2、建设背景

搞好农村新民居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改善广大农民群众居住条件和提升生活质量的重要举措。随着我省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广大农民对改善居住条件和居住环境的愿望日益迫切,农村住房建设规模、投资及消费支出呈现逐步增长的态势。但由于缺乏有效的引导,农村民居建设普遍存在着布局分散、结构陈旧、内在质量差、新技术含量低、外观面貌缺乏特色等问题。实施新民居示范工程,旨在强化政府引导,科学规划设计,改善住房结构功能,提高住房质量,挖掘和传承地方特色,改善基础设施和环境,在农村民居建新、修旧和村庄整体面貌的改观上,树立典型样板。今年省委、省政府决定率先启动1000个村庄开展新民居示范工程建设,探索适合不同地貌类型、发展水平、文化习俗的新民居建设模式和途径,全面带动我省农村住房建设的健康发展。我县县委、县政府充分认识农村新民居示范工程的重要意义,高度重视,密切配合,精心组织,周密安排,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推动工作的顺利展开。

本斋东村经济基础雄厚、发展势头较好,因此确定本斋东村为新民居示范村。

本斋东村村委会因地制宜,充分考虑村情民意,充分考虑新民居建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利用本村闲散土地,采取先建后迁的办法,将分散的住宅改为社区住宅,复耕土地,为下一步实现农业规模化发展、提升产业发展空间和水平打下了坚实基础。在建设前坚持以人为本,多问问群众乐意不乐意;建设中要体现统筹兼顾,既要抓好工程建设,还要注重保护和继承特色;建成后要绷紧科学发展这根弦,多考虑长远谋划。

随着献县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改善居住环境,提高居民生活水平的需求在不断增长,本项目的建设满足本斋东村居民的生活需求,增加一个环境优雅、造型新颖、功能齐全、交通便利、设施配套齐全的具有民族特色的居住小区,成为本斋乡又一新的亮点。为新民居的建设起到示范作用。

1.2.2、建设地点:本斋东村村北原小学院内

1.2.3、主要建设内容和规模

本项目占地5.025亩(3350平方米),拟建六层砖混结构多层住宅楼两幢。总建筑面积6429.6平方米。

1.2.4、产品和工程技术方案

该项目的总平面设计在满足交通便利、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宗旨下,创造环境优美、功能明确的人居空间,小区在中间区域设有集中绿地及活动场地,为居民提供便利的交往休憩场所,在满足日照间距的基础上合理布置建筑群落,住宅采用行列式布局,有效方便住户的生活需求。该小区计划建六层砖混结构多层住宅楼两幢,住宅总户数48户,居住总人口168人,容积率1.92,建筑密度32%,绿地率30%。

1.2.5、配套工程

为更好的满足人们的居住需求,小区配有物业服务、停车位,小区监控、垃圾箱,消防设施,路面硬化、绿化景观花坛,交通照明与庭院照明,小区加压供水设施,1台200KVA箱式变压器等配套设施。小区道路系统及给水、消防、电缆、电话、宽带、地热供暖、排水、雨水等配套设施管线的铺设。

1.2.6、投资规模和资金筹措方案

投资规模:本项目总投资745.4万元,详见附表1投资估算表。

资金筹措方案:本项目建设资金全部由献县本斋乡本斋东村村民自筹。

1.2.7、项目实施进度计划

本项目建设期暂定为14个月,自2010年11月至2011年12月。

关于修复古民居的请示

http://m.myl5520.com/fanwendaquan/116256.html

展开更多 50 %)
分享

热门关注

党支部2023年度工作报告锦集五篇

工作报告

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精选四篇

工作报告

关于2023年党风廉建设工作报告【三篇】

工作报告

2023年党风廉政工作报告【5篇】

工作报告

党支部组织生活会工作报告(通用5篇)

工作报告

党支部委员会工作报告范文(精选4篇)

工作报告

2023年度党支部工作报告范文汇总四篇

工作报告

分组讨论工作报告个人发言(锦集5篇)

工作报告

支部换届选举工作报告(合集4篇)

工作报告

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报告(锦集4篇)

工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