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教育论流派知识与能力

2020-07-08   来源:文秘知识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人物理论学说部分
篇一:三大教育论流派知识与能力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人物理论学说部分

一、课程编制的基本原理

1、目标模式——泰勒(美国)《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

泰勒原理可概括为:目标、内容、方法、评价,即(1)确定课程目标;(2)根据目标选择课程内容(经验);(3)根据目标组织课程内容(经验);(4)根据目标评价课程。实质是以目标为中心的模式,因此又称为“目标模式”。 2、斯腾豪斯(英国)的过程模式——只是一种理论模型,缺乏可操作性。

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

1、以学生发展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与培养个性相结合。

2、稳定并加强基础教育。(课程的社会化、生活化和能力化,加强实践性,由“双基”到“四基”)

3、加强道德教育和人文教育,加强课程科学性与人文性融合。

4、加强课程综合化。

5、课程与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加强课程个性化和多样化。

6、课程法制化。

三、夸美纽斯(捷克)

1632年出版的《大教学论》是教育学开始形成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是近代第一本教育学著作。教育观点如下:

1、“泛智”教育。普及教育思想,“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

2、教育适应自然。

3、班级授课制。

4、提出并论证了直观性、系统性、量力性、巩固性和自觉性等教学原则。

四、赫尔巴特(德国)——“现代教育学之父”“科学教育学之父”、传统教育学派 1806年《普通教育学》的出版,标志着规范教育学的建立。

1、把道德教育建立在伦理学的基础上,把教学理论建立在心理学的基础上,奠定了科学教育学的基础。

2、教育的最高目的是道德和性格的完善。

3、第一次提出“教育性教学”的概念。

4、教学四段论即明了、联合(联想)、系统、方法。形成传统教育“课堂中心”“教材中心” “教师中心”的特点。

五、杜威(美国)现代教育学派

提出“新三中心论”即“儿童中心”(学生中心)“活动中心”“经验中心”。代表作《民主主义与教育》。

1、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组或改造。还提出“学校即社会”。

2、从“教育即生活”中引出“教育无目的论”,“教育的过程,在自身以外没有目的,它就

是它自己的目的”。

3、从做中学

六、蔡元培——“学界泰斗,人世楷模”

1、“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

2、美育代宗教

七、陶行知——“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万世师表”

生活教育理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

八、现代教育理论的三大流派

1、布鲁纳——结构教学论(《教育过程》),“无论我们选择何种学科,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

2、赞科夫——小学教学改革实验,出版《教学与发展》,提出发展性教学理论的五条原则,即高难度、高速度、理论知识起指导作用、理解学习过程、是所有学生包括“差生”都得到一般发展的原则。

3、瓦·根舍音——范例方式教学理论。

九、教育目的理论

1、个人本位论——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人的本性和本能的高度发展——孟子、卢梭、裴斯泰洛齐、福禄贝尔、马利坦、赫钦斯、奈勒、马斯洛、萨特等。

2、社会本位论——教育以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为最高宗旨——荀子、柏拉图、赫尔巴特、涂尔干、纳托普、孔德、巴格莱等。

3、个人本位和社会本位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十、现阶段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和基本特征 总的精神就是培养学生成为未来国家、社会发展的主人,其基本点主要表现在:

1、坚持社会主义方向;

2、坚持全面发展;

3、培养独立个性;

4、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我国教育目的的根本途径;

5、注重提高全民族素质。

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特征,

第一, 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为指导思想;

第二, 具有鲜明的政治方向;第三、坚持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的统一。

十一、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

皮亚杰的理论核心是“发生认识论”,儿童对环境做出的适应性变化并不是消极被动的过程,而是一种内部结构的积极构建过程,即儿童的认知是在已有的图式基础上,通过同化、顺应和平衡,不断地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皮亚杰将个体认知发展分为四个阶段:

1、感知运动阶段(0~2岁)感知运动图式、

2、前运算阶段(2~7岁)泛灵论、不可逆、不守恒、自我中心、

3、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守恒性、脱自我中心性、可逆性、

4、形式运算阶段(11岁~成年)

十二、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

1、“历史——文化”发展理论的基本观点

2、心理发展的实质与“内化说”(内化说是维果茨基心理发展观的核心思想)

3、最近发展区的概念——儿童的现有水平与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之间的差异。

4、“教学应走在发展前面”——教学在发展中起主导作用;教学创造着最近发展区;教学最佳效果产生于最近发展区。

5、适时辅导学生是教学的必由之路——支架式教学。

十三、埃里克森(美国精神分析学家)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八阶段)

1、 基本的信任感 对 基本的不信任感(0~1.5岁)——培养信任感

2、 自主感 对 羞耻感(2~3岁)——培养自主性

3、 主动感 对 内疚感(4~5岁)——培养主动性

4、勤奋感 对 自卑感(6~11岁)——培养勤奋感

4、 自我同一性 对 角色混乱(12~18岁)——培养自我同一性

十四、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行为主义认为,学习过程是有机体在一定条件下形成刺激与反应的联系从而获得新经验的过程。

(一)巴甫洛夫——经典型条件反射说

刺激的泛化——相似的刺激;刺激的分化——相似刺激不反应;消退——不强化、减弱、消失; 恢复——未经强化而自动重现

(二)桑代克——联结—试误学习理论

(1)学习的实质是形成情境与反应的联结;学习的过程是一种渐进的、盲目的、常识错误的过程。

(2)三条学习的原则:准备律指联结的加强与削弱取决于学习者的心里准备和心理调节状态。 练习律指刺激与反应之间联结会由于重复或练习而加强,不重复或练习,联结的力量就会减弱。 结果律指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可因导致满意的结果而加强,也可因导致烦恼的结果而减弱。

(3)教育意义:

② 许学生犯错误,鼓励多次尝试,从错误中学习,获得的知识更牢固。

②任何学习都应该在有准备的条件下进行,不搞“突然袭击”。(准备律)

③学习过程中,应加强合理的练习,并在学习结束后不时地进行练习。(练习律) ④在识记教育中,努力使学生的学习能得到自我满足的积极效果。(效果律)

(三)斯金纳——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

(1)斯金纳把行为分为应答性行为(由特定刺激引起)和操作性行为(不与任何特定刺激相联系自发做出的随意反应)。

①强化:包括正强化和负强化、连续强化和间隔强化、固定比例强化和变化比例强化等。 ②逃避条件作用和回避条件作用 ③消退

④惩罚:通过厌恶性刺激来降低反应在未来的发生概率,包括呈现性惩罚和消除性惩罚。 根据操作性条件作用论,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应多用正强化的手段来塑造学生的良性行为,用不予强化的方法来消除消极行为,同时应慎重地对待惩罚。

(2)程序性教学是斯金纳操作性条件学习理论运用教学的典范。斯金纳的程序教学思想和方法为计算机辅助教学(CAI)奠定了基础。程序教学原则有:

①小步子原则;②积极反应原则;③自定步调原则;④及时反馈原则;⑤地错误率原则。三大教育论流派知识与能力。

(3)普雷马克原理:也叫祖母原则,用高频的活动作为低频活动的有效强化物。“只要写完作业,就可以出去玩”“必须完成作业才能看动画片”。

(四)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

(1)学习的实质是观察学习,即个体通过对他人的行为及其强化的结果观察,从而获得某些新的行为反应或已有的反应行为得到修正的过程。

(2)对强化的重新解释

② 接强化:观察者因表现出观察行为而受到强化。

②替代强化:观察者因看到榜样的行为被强化而受到强化。

③自我强化:对自己表现出的符合或超出标准的行为进行自我奖励。

十五、认知派学习理论

认知派学习理论认为,有机物获得经验的过程是通过积极主动地内部信息加工活动形成新的认知结构的过程。

(一)苛勒——完形—顿悟学习理论(顿悟就是领会到自己的动作和情景、特别是目的物之间的关系) 学习的实质是形成新的完形;学习过程是顿悟过程。

肯定了主观能动作用,把学习视为主动构造完形的过程,强调观察、顿悟和理解等认知功能的作用。

(二)托尔曼——符号学习理论

学习是有目的的,是对期望的获得;学习是对完形的认知,是形成认知地图的过程。 (三)布鲁纳——认知—发现学习理论(认知—结构教学理论)

主张学习的目的在于以发现学习的方式,使学科的基本结构转变为学生头脑中的认知结构。

(1)学习的实质在于主动形成认知结构。

(2)教学目的在于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

(3)发现是教育儿童的主要手段,学生掌握学科基本结构的最好方法是发现学习。

发现学习是指给学生提供有关的学习资料,人让学生通过探索、操作和思考,自行发现知、理解概念和原理的教学方法。

(四)奥苏伯尔——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

(1)学校中的学习应该是有意义的接受学习和有意义的发现学习,但他更强调有意义的接受学习。

有意义的学习的本质是以符号为代表的新观念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原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的过程,是原有观念对新观念加以同化的过程。

(2)有意义学习的条件

① 观条件,指受学习材料本身性质的影响。

② ②主观条件,受学习者自身因素的影响。

三大教育论流派知识与能力。

(3)奥苏伯尔提出“先行组织者”的概念,即先于某个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引导性学习材料。

(五)加涅——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学习过程是一个信息加工学习理论,即学习者对来自环境刺激的信息进行内在的认

知加工的过程。

他把学习过程分为八个阶段:动机阶段、了解阶段、获得阶段、保持阶段、回忆阶段、概括阶段、操作阶段、反馈阶段。

十六、人本主义学习理论(马斯洛、罗杰斯)

人本主义强调研究人类知识的内在自我,不主张用客观的方法研究那些表面性的东西;强调意向性在人格与行为研究中的重大意义,注重心理学研究与人类生活实际相结合。 1、有意义的自由学习观(将学习分为无意义学习和有意义学习)

2、学生中心的教学观(非指导性教学模式,教师角色是“助产士”和“催化剂”)

十七、构建主义学习理论

1、强调知识的动态性。

2、强调学习的主动构建性、社会互动性和情境性三方面。

3、非常强调学习者本身已有的经验结构。

十八、学习兴趣的培养

1、建立积极的心理准备状态;

2、营造融洽的师生关系;

3、充分利用本学科的特点优势,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4、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5、改进教学方法,增强学生学习兴趣;

6、依据学习结果的反馈,激发学生进一步学好的愿望;

7、兴趣在第一课堂及第二课堂中共同培养。

十九、学习策略——迈克卡

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制定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的方案。

1、认知策略——信息加工的策略

①复述策略(运用内部语言重现学习资料或刺激,以便将注意力维持在学习材料上。圈点、画线) ②精细加工策略(记忆术、做笔记、提问、生成性学习、运用背景知识,联系客观实际) ③组织策略(归类策略、刚要策略)

2、元认知策略——对信息加工过程进行控制的策略

①元认知——个体对认知活动的自我意识和调节,包括元认知认识、元认知体验、元认知监控 ②元认知策略包括计划策略、监控策略、调节策略。

二十、品德发展的基本理论

(一)皮亚杰(瑞士)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

对偶故事法——儿童道德的发展经历从他律到自律的转化发展过程。(10岁时分水岭)

1、自我中心阶段(2~5岁)

2、权威阶段(他律道德阶段 6~8岁)

3、可逆性阶段(自律或合作道德阶段 8~10岁)

4、公正阶段(10~12岁) (二)科尔伯格品德发展阶段理论

教育史上出现过的三大课程流派
篇二:三大教育论流派知识与能力

1. 教育史上出现过的三大课程流派(学科中心课程论)(人本主义课程论)(社会再造主义

课程论)

2. 教学的词义:1学习。2教学生学。3教授。4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

3. 教学论最早的著作(学记) 教育学最早的著作(大教学论)夸美纽斯

4. 奴隶社会教育(六艺) 封建社会教育(蒙学读物)(集中识字)(学习四书五经)(以文

选作为补充读物和写作范本)最早的蒙学读物是(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 识字

5. 1919年 陶行知 各科教授法改为各科教育法 识字教学经验(集中识字,为读写打基础)

阅读教学经验 熟读 精思 博览 语文第一个名称国文 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合称 1904年语文单独设科,传统向现代过度

6. 自主学习:指学习主体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对学习内容和过程具有自觉的意识和反应的

学习方法。 合作学习:学生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分工的互助性学习方式。 探究学习:学生独立的发现问题,获得自主发展的学习方式

7. 教材:对人的语言文学修养产生影响的一切书面的非书面的语言材料

8. 教学重点:指教材的精华所在,教师要借此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本质内容

9. 教学难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困难和不解的地方

10. 命题作文:由老师出题目,学生据题作文的一种训练方式。 共材料作文:是一种半命

题作文,老师给学生提供一则或多则材料,让学生按照要求进行作文的一种训练方式。

11. 教学:教师引起学生学习的全部行为方式,分两大类,一是对话、辅导等主要方式,二

是课堂管理、交流、期望等辅助方式

12. 语文素养:是指对语文有长久的修养和训练,学生在语文方面表现出的最基本的、适应

时代发展要求的学识、能力、价值观等,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丰富内容

13. 单元教学:就是把体裁题材或表达方式等方面基本相同相似的若干篇课文作为语文教学

过程中的一个教学方案,从整体出发来确定教学目标要求,制定教学方案,安排教学步骤、方法和课时,把教读和自读有机结合,体现教学的连续性和循环性、阶段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一种教学结构方式。

14. 古代语文课程与教学的四大弊端:1 脱离语言实际 2 脱离应用实际 3 忽视文学教育 4

忽视知识教育。

15. 语文课程目标:1 确立新的知识观 2 确立新的学生观 3 确立课程与社会生活的联系

语文课程三维目标:1知识和能力2过程和方法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6.教学目标表达的基本要素:行为主体 行为动词 行为条件 表现难度

17. 导入的作用:1 激发学习兴趣2 唤起学生的注意3 创造情绪范围4 为新知识的学习做

铺垫5 促进师生感情的沟通

18. 提问的层次:1知识水平2理解水平3应用水平4分析水平

19. 综合性学习的特点:整体性、自主性、开放性 阅读教学的过程:引导、研读、运用

20. 写作教学的过程:1教师引导,学生定向2 教师指导,学生写作3教师批改,学生参与

4交流评讲,互相沟通

21. 语文教学方法设计的原则:1多样性2综合性3灵活性4创造性5优化组合

22.良好的阅读习惯:1勤于读书2健康读书3边读边思边动笔4质疑问难5使用工具书

23. 口语交际教学特点1情境性2互动性3综合性。主要内容:1口语交际的态度2语音辨

识力3话语记忆力4话语理解力5话语评判力6口语表达能力7口语应对能力

24. 综合性学习体现在:1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2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3语文课程与其

他课程的沟通4书本学习和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

25.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1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

功能2注重语文应用、审美和研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发展3遵循共同基础,构

建开放有序的语文课程

26. 语文教育的特点:1语文课程的感染熏陶与学生多元反应的有机结合2语文课程的实践

性与学生言语实践能力3儿童母语学习重在感性把握4汉语言文学的特点对其有重大影响

“三大新教学论流派”指的是( ) A.发展性教学论、发现教学论、范例教
篇三:三大教育论流派知识与能力

一、整体解读

试卷紧扣教材和考试说明,从考生熟悉的基础知识入手,多角度、多层次地考查了学生的数学理性思维能力及对数学本质的理解能力,立足基础,先易后难,难易适中,强调应用,不偏不怪,达到了“考基础、考能力、考素质”的目标。试卷所涉及的知识内容都在考试大纲的范围内,几乎覆盖了高中所学知识的全部重要内容,体现了“重点知识重点考查”的原则。

1.回归教材,注重基础

试卷遵循了考查基础知识为主体的原则,尤其是考试说明中的大部分知识点均有涉及,其中应用题与抗战胜利70周年为背景,把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到试题当中,使学生感受到了数学的育才价值,所有这些题目的设计都回归教材和中学教学实际,操作性强。三大教育论流派知识与能力。

2.适当设置题目难度与区分度

选择题第12题和填空题第16题以及解答题的第21题,都是综合性问题,难度较大,学生不仅要有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扎实深厚的数学基本功,而且还要掌握必须的数学思想与方法,否则在有限的时间内,很难完成。

3.布局合理,考查全面,着重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的考察

在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和三选一问题中,试卷均对高中数学中的重点内容进行了反复考查。包括函数,三角函数,数列、立体几何、概率统计、解析几何、导数等几大版块问题。这些问题都是以知识为载体,立意于能力,让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思维方式贯穿于整个试题的解答过程之中。

学前教育课程理论三大流派比照表
篇四:三大教育论流派知识与能力

理论流派 课程目的 儿童学习、发展、教学过程 课程大纲

自我意识的三大教育论流派知识与能力。

培养,自我控

制,社会相互

作用,适应学

校,成就动机

和成功感、好

奇心和探索

性、创造力

等。 编排形式 儿童学习的内容要有科学性、系统性、时代性,既要符合社会的要求,又要适合儿童的年龄特点;不要把儿童置于他们还没有做好学习准备的环境中去,催促他们进行学习;使教室充满轻松、愉快、自有、平等的气氛,让儿童尽情地去表现自己,提出问题以及与人

交往。 成熟社会促进儿童的儿童情感生长发展的道路要经历化理论 社会情感发许多不同的阶段。每一阶段都有展,提高儿关于情感冲突与发展的特殊任务童的自信和内容。儿童中心,注意开放性。 心、自主性教师的任务,特别重要的是为儿和创造性 童准备一个适当的、有益的社会环境,不仅使儿童获得知识与技能,而且还要是他们随着年龄的增长,心理能力得到充分发展,使儿童学会控制自己内部的、原

始的、不恰当的冲动,以不断提

高其心理活动的水平。

教育训练努力满足儿儿童及时主动的探索着,同时也

理论 童社会需要是被动的学习者,儿童对环境施

的知识技能加影响,环境也对儿童发生作用。

的发展 儿童的学习过程是个日积月累、社会交往、自我服务、运动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提出所期望的理想行为,是儿童经过不断努力能逐步达到的;通过引起儿童的一个正确反应来激发儿童的学习行为;

循序渐进、潜移默化的过程;从

本质上讲,儿童的学习与成人的

学习没有区别。

注重教师主导作用,注重对儿童

学习任务的分析和学习程序的设

认知发展儿童认知发儿童有内在的动机,儿童是主动

理论 展作为教育的学习者;儿童的发展经历了几

的主要目个重要的阶段,在儿童发展的不

的,强调儿同阶段,教育的内容、重点和难

童心理动力点是不同的;儿童发展阶段的顺

的发展。 序是不可改变的。处于在其发展

阶段的儿童,其思维、学习和行

动的过程与特点和成人是完全不

同的。 心理动力的发展、社会情感的发展、逻辑知识、物理知识、社会知识、表现知识等 及时、准确、是当地对儿童的学习行为进行强化、增强学习的效果。 给儿童提供直接操作物体的机会,促使儿童建立自己的认知结构;教室中陈列的活动材料,应该是真实的、具体的,因为这种材料会产生比其他任何一种材料更优越的效果;设计的一切活动和计划必须和课程的内容紧密相连;给儿童提供不同程度、不同挑战水

平的活动,让他们从中加以选

择,以进一步激发其创造的欲

望。

三大教育论流派知识与能力

http://m.myl5520.com/fanwendaquan/113030.html

展开更多 50 %)
分享

热门关注

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文秘知识护士管理办法

文秘知识

【读书养气阅读答案】读书养气写作阅读附答案

文秘知识

初三语文书上册人教版_初三语文上册开学第一课《沁园春雪》知识点

文秘知识

采薇原文及翻译|关于采薇学案

文秘知识

【大学美好憧憬的句子】对未来美好憧憬的句子集锦

文秘知识

未知的人生更精彩作文_人生因进一步而更精彩作文400字

文秘知识

[毕业典礼主持词]毕业典礼——诗歌告别

文秘知识

送李愿归盘谷序|《送李愿归盘谷序》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文秘知识

友谊的天长地久简谱_天长地久的友谊作文

文秘知识

【场面描写】描写《王充市肆博览》的阅读答案和原文翻译

文秘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