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的继承名言

2020-07-08   来源:文秘知识

4.1传统文化的继承教案
篇一:传统文化的继承名言

4.1 传统文化的继承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传统文化的含义和表现(传统习俗、传统建筑、传统文艺、传统思想);理解传统文化的继承性、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等特点;解析传统文化在现实中的作用;阐述继承传统文化的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探究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的能力;运用辩证的观点分析传统文化,分辨传统文化中精华与糟粕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领悟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价值,激发学生热爱、学习、继承传统文化的热情,树立正确对待传统文化价值的态度。

教学重难点

1.重点:传统文化的特点。

2.难点:传统文化在今天的作用;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

学情分析:

高二的学生有了一定的理解分析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可以在教师引导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也已经了解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和文化传播的相关知识,这是本课学习的一个基础。另外,95后的学生受外来文化影响比较大,对传统文化的了解比较少,因此教师在课堂中要适当引导学生感悟传统文化,在实践中正确对待传统文化。

教学方法

1.教法设计:本课知识贴近于学生的实际生活,难度不大,主要采取情景教学法,案例分析法等教学方法。

2.学法设计:(1)自主学习法。通过案例情景创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此基础上学会自主学习。(2)合作探究法。在教学中划分学习小组,组织学生合作学习,并对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进行探究,以此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及课程安排

1.教学准备:教师依据课程标准和教材,利用网络、教辅资料开发、收集和整理各种课程资源,并使用PPT制作教学课件及导学案。学生按照老师要求预习课本的相关知识。

2.课程安排:班级授课,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同学们,我们前面一起学习了第三课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文化是世界各个民族的人民共同创造的,每个民族都有她独特的文化,这些文化又是在长期的历史积累中形成的。我们把这种产生于过去而又传承至今的文化叫传统文化。我们该如何对待传统文化呢?让我们一起来探讨第四课《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先看第一框:传统文化的继承

一、 传统文化面面观

我国历史悠久,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如果举例恐怕不胜枚举,我们先浏览教材39-41页,找出传统文化主要由哪几方面的形式?

学生看书,回答,共4种形式。

我们以前段时间好评如潮的一部电视剧《琅琊榜》为例,来回味其中的传统文化。PPT出示该局的剧照,请你说出图片反映的是哪种形式的传统文化?

1、PPT出示图片:①一幅隶书 ②吹笛子

小结:这是属于传统文艺,包括古代文学、传统戏曲、传统绘画等,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PPT出示图片:①元宵节挂鱼灯 ②送别礼

小结:这是属于传统习俗,包括风尚、礼节、习惯,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

持久的影响,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

3、PPT出示图片:①苏宅外景 ②苏宅内景

小结:这是属于传统建筑。建筑,被称为凝固的艺术,称为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4、PPT出示图片:①梅长苏和田玉发饰 ②霓凰郡主玉器发饰

引导:思想属于意识,意识是不能单独存在的,需要以物质作为载体来体现。

说说与玉有关的词句:如“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玉不琢,不成器”、“冰清玉洁”等,引导出玉所蕴含的道德思想。君子比德如玉,《诗经》中:玉如君子有五德,仁、义、志、勇、洁。传统思想除了道德观念,还有理论观点、学术思想等,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社会发展具有深刻影响。

过度:这些传统文化发展到今天,有什么共同特点呢?

二、传统文化在今天

我们选其中一个非常具有中国特色的传统文化来分析,如中国人的过年。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1600多年前我们的先人是如何过年的。

视频播放:《琅琊榜》中南梁时期的过年片段(2分40秒)

边看边思考:南北朝时期的过年和我们现在的过年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学生回答,小结:

(1)相同点:过年要守岁、吃饺子、压岁钱,鞭炮、家人团聚,吃年夜饭。

你能说说守岁、压岁钱、吃饺子的由来吗?

学生回答,引导出中国人过年的基本寓意:平安、健康、团圆等这些基本特征仍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

(2)不同点:南北朝时期等级分明,根据地位高低的顺序分列,席地而坐;现在强调平等,家人围坐在圆桌一起吃;

问:从这些相同点和不同点中,你能概括出传统文化的哪个特点?

学生回答,小结:

1、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 你还能举例说明某一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吗?学生举例

问:西方人有过年吗?要守岁吗?吃饺子吗?这又说明传统文化具有什么特点?

学生回答,小结:西方没有过年,也没有过年的这些习俗,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特有的传统文化,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1、 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过渡:你觉得当前我们过年的核心是哪一点?团圆!

PPT图片:回家过年的场景:

哪怕千里迢迢,纵使一票难求,也挡不住一往无前的身躯,去圆心中一年的牵挂,有钱没钱,回家过年。不能回家就会产生乡愁。回顾余光中的《乡愁》······

PPT图片:大陆和台湾

《乡愁》:····“而现在,乡愁是一弯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而这66年的乡愁,终于有了历史性的时刻。

PPT图片:习马会,握手、进餐。

习近平致辞:······“不管两岸同胞经历多少风雨,有过多长时间的隔绝,没有任何力量能把我们分开。因为我们是打断骨头连着筋的同胞兄弟,是血浓于水的一家人。”

问:习近平为什么说“我们”是兄弟?“打断骨头连着筋”中的“筋”是指什么? 引导出:我们都是同一个民族,都是炎黄子孙,所以是兄弟。

马英九致辞: 今天,我与习近平先生分别以台湾与大陆领导人的身份,穿越66年的时空,伸手相握,握着两岸的过去与未来,也握着中华民族振兴的希望,深具历史意义。·····北宋大儒张横渠主张“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习先生,为了两岸人民,让我们一起努力、“为生民立命,为万世开太平”,为中华民族开创更和平灿烂的未来。

问:是什么把两岸同胞连在一起?传统文化在这里起着什么作用?

引导出:大陆和台湾同胞都是同根同源的华夏儿女,有着共同的5000多年的传统文化,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两岸人民对共同的传统文化有着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过渡:传统文化尽管起着精神纽带的作用,但是,像过年过春节这样的习俗已面临种种弊端,说说大家的体会。

学生讨论,引导出弊端

弊端:1、奢侈浪费、突击花钱; 2、一票难求,交通拥挤 ;3、爆竹声声,影响安全;

4、城市冷清,影响生活;5、过度吃喝,影响身体传统文化的继承名言。

问:从传统文化的角度,这说明什么?

引导学生得出:传统文化如果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和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反之,如果一成不变,传统文化也会起阻碍社会进步,妨害人发展的消极作用。即传统文化具有双重作用。

问:那我们能否取消过年过春节这样的传统节日?

不能。引用名言:

侯仁之老先生说:

一个人如果忘记了过去,就等于没有记忆,没有记忆的人是不完整的,他的发展方向无从谈起。对于一个民族而言,不了解她的文化遗产,就无法继承,也无法发展。

问:我们应如何继承传统文化?

正确态度: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问:那么如何辨别某一传统文化是精华还是糟粕?

学生回答,引导出:判断标准是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移风易俗”,自觉加以改造或剔除。

课堂小结:我们今天一起学习了传统文化的相关知识,学习了4种传统文化的形式,两个传统文化在今天的特点;两个传统文化的作用;一个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

结束语:今天我们从《琅琊榜》中的传统文化开始,我们也以《琅琊榜》中饱含的中国传统文化中仁义礼智性的文化来结尾:

我们在当今在于平等,也需要礼数; 我们重视利益,也绝不能丢掉信用;

我们运用手段,也要施行仁道; 我们依靠科技,也求常识智慧;

我们迫切攀登,也绝不能将义踩于脚下。

愿同学们被破表的颜值震晕之时,也能看到这部剧带来的中国人的风骨。

板书:

传承祖国经典古诗文
篇二:传统文化的继承名言

《传承祖国经典古诗文、书法艺术,培养学生自主探

究的学习能力》开题论证报告

发表日期:2009年10月9日 出处:向一 作者:向一 【编辑录入:向一】

一、课题的提出:

1、课题的界定:

本课题力图以祖国经典古诗文、书法艺术为载体,古为今用,推陈出新,通过开展古诗文、书法艺术系列活动,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切实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革其学习方式,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有效推进素质教育。

2、课题的背景及意义:

我校根据天津教育学会“十一五”重点课题“中国传统文化与素质教育的关系研究”,结合学校实际,确定子课题《传承祖国经典古诗文、书法艺术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新基础课程改革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围绕这一目标,新课程改革把改变学生学习方式作为本次改革的核心,因此,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成为一个必然的发展趋势。

“自主探究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科学的指导下,运用自主性、探究性学习态度和创新精神,通过学生能动的创造性学习的活动,学生发挥自身优势和潜能,自主获得知识和创造的本领,实现自主性发展,使自身素质优化,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是学习方式变革的重要内容,是积极推进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中国传统文化是指在中国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具有稳定形态的文化积淀,它存在于中华民族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道德情操、文学艺术等之内,又见于经典文献、规章制度之中,传统文化是前人生存活动的结果和智慧的结晶。

中国素以礼仪之邦、文明国度著称于世,有着5000年灿烂、悠久的历史文化,形成源远流长、代代传承的中华传统文化,这是中华民族赖以绵延昌盛的宝贵财富,也是中华民族走向现代化的重要精神财富。中华传统文化的继承问题是人们熟知的话题,今天我们探讨对传统文化的继承,既要尊重历史,又要从适应现代学生的发展高度出发,用发展的眼光去审视传统文化的所有积淀,优秀的传统文化是超越时代和阶级局限的,过去、现在和将来都会闪耀着灿烂的光辉。中华经典古诗文、书法艺术是祖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古诗文可以使学生了解各个历史时期的社会背景、历史人物,了解祖国大好河山秀美迷人的景色,陶冶学生情操,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书法同样是传统文化的精髓,它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创新思维,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丰富学生内涵修养,对培养学生宁静而志远的心境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以古诗文、书法艺术为载体,传承祖国优秀文化,对学生进行学习会学习的指导,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是提高学生素质,促进学生发

展的原动力之一。

二、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的现状:

本课题国内外尚无研究的成果。只是有相关的课题研究可以借鉴:

1、《“古文诵读”工程中的优秀传统道德教育的实验研究》

2、《利用祖国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新教育的研究》

三、研究的假设:

1、以古诗文、书法艺术为载体,可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

2、创设古诗文、书法艺术学习情境,可以增加学生传统文化的积淀,接受人文熏陶。

3、以古诗文、书法艺术为载体,开发校本课程,可以转变学生单一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

四、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

实施“经典古诗文诵读工程”,增加学生的文化积淀,接受人文熏陶。 利用古诗文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激发学习兴趣,倡导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

利用书法的训练,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创新思维。

利用书法的训练,培养学生持之以恒的意志品质,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探究性。

探索“导引——诵读——探究——拓展”的校本课程模式,创建研究性平台,提升学生的文化修养。

五、课题研究的价值:

我校生源结构特点是外来人口子女较多,达80%左右,他们来自我国的多个省市,生活习惯不同,方言各异,基础知识参差不齐,所有这些都给教育教学工作带来了极大的难度,学校在努力寻求一种适应学校发展的校园文化氛围。“十五”期间,我校根据国家级总课题《利用祖国优秀传统文化开展创新教育》,接受了子课题《利用古诗文、围棋培养学生探究式的学习方法》的研究工作,使学校能够借助教科研课题的研究引导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利用古诗文、围棋培养学生探究式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兴趣。同时,外来学生带来了他们各自家乡的风土人情,地方性语言,这些多元文化也给校园文化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优势互补,形成了我校近几年来师生共同认知的校园文化,初步形成了我校的办学特色。在“十五”课题研究的基础上,我校充分发挥“全国古诗文经典诵读工程优秀学校”的优势,进一步探索“中国传统文化与素质教育关系”的课题研究,结合校情,确定子课题“传承祖国经典古诗文、书法艺术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以此为突破口,极大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究、主动思考、主动实践。

我们通过多种途径深入调研后认为:古诗文、书法在祖国传统文化中无不具有探究性强的特点,它给学生留下了较大的想像空间、思考空间和创造余地,并能产生一种神秘感,让学生通过古诗文的诵读,感受古人行文用词千变万化的美妙;通过对书法的不断临摹,感受书法“形无定体,笔无定法”的特点,从而引起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因此它是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的理想载体;利用古诗文、书法祖国传统文化进行素质教育无疑可以为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开辟更多、更好的途径,最终通过实验,可以使学生的学习品质有一个质的转变,从而达到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主动性、创造性

的目的,使学校素质教育得到推进。

总之,古诗文、书法对于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素质优化,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意义,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六、课题研究的方法:

(一)、研究的对象的选择:

本校1——6年级的学生

(二)、研究的方法:

1、调查法:在研究的过程中采用问卷、谈话、比赛等方法进行调查,为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2、文献研究法:搜集和查阅有关文献资料,为课题研究提供科学的论证资料和研究方法。

3、实践法:针对课题研究不断提出改革意见或方案,并付之于行动,通过开展古诗文经典诵读工程,开发校本课程等一系列的实践活动,探索课题研究的内涵和外延,探究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有效途径。

4、经验总结法:对在实践中搜集的材料全面完整地进行归纳、提炼,进行分析,得出结论能揭示教育现象的本质和规律,确定具有普遍意义和推广价值的方法。

七、课题研究的步骤:

1、准备阶段:2005年11月——12月;成立课题组,收集相关资料,确定课题研究报告。

2、申报阶段:2006年1月——3月;课题申报。

3、实施阶段:拟订2006年——2007年底;实施经典古诗文诵读工程;开发校本课程;进行阶段性成果展示;

(1)、实施“经典古诗文诵读工程”,增加学生的文化积淀,接受人文熏陶。

在我校“十五”期间古诗文诵读的基础上,通过开展一系列诵读活动,努力营造校园文化氛围,让学生在诵读中领略民族文化的风采,吸取经典的营养,增加传统文化的积淀,接受人文熏陶。

(2)、探索“导引——诵读——探究——拓展”的校本课程模式,创建研究性平台,提升学生的文化修养。将古诗文、书法作为校本课程进行开发,研究制定校本课程教材,探索校本课程的新模式:

A、导引:通过与教材有关的名言警句、诗词赋文、传说故事、名人轶事等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B、诵读:通读与精读、美读与品读、阅读与背诵相结合,让千古美文穿越千年的情感,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脉脉滋润学生的心田。

C、探究:通过导引激趣、诵读美文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意识,培养良好学习品质。

D、拓展:搜集相关的信息资料,以校本课程为基点,利用多种教育资源,不断拓展其外延,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优化素质,促进发展。

4、总结提高阶段:2008年1月——3月;撰写论文、个案分析、研究报告、工作报告等。

八、课题研究的成果形式:

(一)、阶段性成果:

2006年9月——2007年12月:开发校本课程,探讨校本课程教学模式。

2007年6月:古诗文诵读、书法作品展示大会。

2007年9月:校本课程研讨课

(二)、最终成果:2008年1月:撰写课题报告、论文以及个案分析、研究报告、工作报告等。

九、课题研究的组织机构和人员分工:

1、课题负责人: 任宝玲 全面负责、协调、主要策略研究、主编校本教材。

2、主要成员:

高静:课题具体工作负责人 主要策略研究、主编校本教材、主持课题研究的具体工作。

邢富芬:校本课程的实施工作、主编校本教材、 协助做好各项活动的展示工作。

王敏:搞好课题研究的各项活动,做好展示工作。

王淑娟:是子课题的负责人,负责子课题的研究工作。

陈殿芬:是子课题的负责人,负责子课题的研究工作。

任秀艳:是子课题的负责人,负责子课题的研究工作。

胡红梅:是子课题的负责人,负责子课题的研究工作。

刘淑娟:是子课题的负责人,负责子课题的研究工作。

程志杰:是子课题的负责人,负责子课题的研究工作。

十、课题研究的保障措施:

1、时间保证:每周开设校本课程,并充分利用晨读、活动课程等德育课程时间,充分保证时间。

2、学习和培训制度:积极安排课题组成员和教师参加各级培训学习、听课。同时,学校积极组织有关专家、教育名家、名师、教科室的领导来校讲学、指导工作,将教育科研纳入教师的校本培训工作中,保证课题研究的顺利实施。

3、经费和资料的保证:学校筹措资金,保证研究的实施;在资料上有古诗文教材、教育局特色教育专项拨款的书籍、磁带、光盘、书法用具等资料。

4、人员保证:本课题的负责人任宝玲校长在教科研工作方面有着较丰富的经验和整套的管理模式,具有一定的理论水平和组织协调能力,能够定期地有计划的召开课题研究会议,了解课题进展,提出可行性的意见、建议,对课题研究高度重视。

课题组主要成员都是大本或大专学历,在理论和业务上都是学校的骨干力量,具有一定的研究水平,在负责人的带领下,确立子课题,制定子课题研究计划,如期开展相关活动。

《传统文化的继承》教学设计
篇三:传统文化的继承名言

《传统文化的继承》教学设计

陕西省商州区中学 政治教研组 王艳

【教学内容】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文化生活》第二单元第四课第一框。

【教材分析】

本框题分为三个目:

(一)传统文化面面观,

(二)传统文化在今天,

(三)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围绕“传统文化的继承”这条主线,分析什么是传统文化,为什么要继承传统文化,怎样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内容与现实联系非常密切,在教学时,适当补充一些图片文字和课外资料,引导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继承,树立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使其具有初步批判继承传统文化的能力。

【学情分析】

在外来文化的强烈攻势下,不少学生盲目崇尚外来文化,追捧外来文化,甚少关注我们的传统文化,不了解该如何对待传统文化。通过本框的学习,从直观的赏析入手,让学生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在思辩中进一步明确该如何对待传统文化,形成正确的观点。

同时高二学生经过中学阶段的学习,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接触了解了不少的传统文化,具备一定归纳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有了一定的生活体验,能够自主地分析现实生活中的一些文化行为。这为教师引导他们通过分析传统文化的一些具体内容从而形成正确的认识提供了一定的基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通过介绍传统习俗、传统建筑、传统文艺、传统思想在现代社会生活各方面的延续及其影响,让学生明确传统文化的含义、特点及对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感悟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善于区分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和糟粕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从学生生活和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入手,通过丰富的图片,音像资料,让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方方面面,增强感性认识。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让学生在探究、讨论中形成观点,掌握知识。 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形成正确的观点、态度,并且能学以致用。过程中让学生充分参与课堂,体现新课改学生主体地位。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赏析生活中的传统文化,分析当代中国传统文化对社会的进步和人的发展的积极作用,领悟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激发学生热爱传统文化、充分认识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和价值,确立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学习传统文化、继承传统文化和爱国爱家乡的热情。树立正确“看待传统文化价值的态度”。成为传统文化自觉的继承者和享用者。

【教学重点】

1、传统文化的在今天,传统文化作用的双重性。

2、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

【教学难点】

如何对待传统文化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1、让学生课前预习教材并发现问题,搜集有关中秋节等中国传统节日和文化的由来及特点的相关资料。

2、思考教材中的“探究活动”

(二)讲授新课

(情境导入)展示新闻“张艺谋2008奥运会开幕式之困惑?”让学生懂得张艺谋2008奥运会开幕式之困惑,懂得要把几千年的中华文化在一个多小时展现出来真的很难。然后播放2008年奥运会视频片段,让学生欣赏我们的传统文化并引导学生分析体会。

一、 传统文化面面观

1、传统文化继承性的表现:

(教师设问):除了视频中传统文化,你还知道我国其他传统文化吗?下面我们一起来感受和探究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

(学生踊跃回答)同时各小组代表展示反映传统文化的各种图片并加以分析 。

第一组代表:

先展示图片

传统文化的继承名言。

再分析:

中秋的月饼里化不开浓浓的乡愁。中秋,为奔忙于事业的人编织了一个借口:再怎么忙,也该回家团聚,家和才能万事兴;中秋,也让游子思乡愁绪飘飞得莫名心痛,“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故乡亲人的日子可否和美如昔?中秋,是海峡两岸无数个家庭的不眠之夜,隔着一弯浅浅的海水,诉说着祖国和平统一的梦想;中秋,也是游走异国的海外赤子们遥望祖国的时刻??

第二组代表:

先展示图片

再分析:

在众多的土楼形状中,圆土楼是最为神奇和最有魅力的,因为中国的远古时代,人们认为天是圆的,地是方的,古人以圆和方代表天和地,崇拜有加。尤其认为圆具有无穷的神力,给人带来万事和合、子孙团圆。再现着“天、地、人”三方完美结合的文化缩影,数十户,几百人同住一楼,得到了友谊和信任,容易形成凝聚力和亲和力。反映了客家人聚族而居,和睦相处的家族传统。

第三组代表:

先展示图片

传统文化
篇四:传统文化的继承名言

五年级下学期传统文化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五年级大部分学生对我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有了初步的了解。在前段时间,学生对《论语》、《弟子规》等内容有了初步的背诵基础,大多数学生对祖国的文化表现出较浓郁的兴趣,借此时机,将传统文化精髓灌输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立志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让学生做个具有传统文化素养的中国人。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经典驿站”“名人长廊”“名胜佳境”“艺术乐园”四个单元。

“经典驿站”:学习、了解中华民族传统原创经典,受益于千古美文的文化滋养,培养对传统文化精髓的喜爱之情。分为四个部分《诗经》、《韩非子》《淮南子》《战国策》。

“名人长廊”:学习和了解古代历史名人,借鉴他们为人处事的方法。本章节主要介绍了“姜尚”“管仲”“孙武”“司马迁”“苏武“五位历史名人的故事。

“名胜佳境”: 了解济南、崂山等名胜。在教学时,适当补充一些图片文字和课外资料,引导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继承,树立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使其具有初步批判继承传统文化的能力。

“艺术乐园”:步入民族文化的艺术殿堂,领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与绚丽缤纷,增强民族自豪感和信心。本章节主要分为“对联”和“成语”两个部分。

教材基本呈现形式为:“经典回放”(呈现原创经典中精华部分);“温馨点击”(借教师之口将作者的思想和教学的意图呈现出来,提出学习依据,明确学习要求);“活动广角”(设计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学生在自主学习、探究、尝试、交流中完成学习活动)

本教材突出了原典性、知识性、情感性、趣味性、实践性和地方特色,通过诵读、感悟、熏陶、探究、交流、合作等基本活动方式,达到提高学生综合文化素养的目的。具体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1. 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特点,营造浓厚的探索实践氛围。

2. 以提升学生素养为目的,逐步培养其良好得到人文素养,塑造其诚信向上的民族气节和人生信念。

3. 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培养其初步的探究学习能力,形成其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教学目标

1.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2.感受传统文化的继承,树立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使其具有初步批判继承传统文化的能力。感悟继承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道理

3.养成良好品德。中国的传统文化强调自强不息、以德化人,其最终目的是要培养出正直、顽强、善良、对社会有用的人。此外,在道德培养方面,中国文化强调气节,所谓"士可杀不可辱";强调情操,所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强调礼义,一举一动要符合社会规范和道德标准;强调廉耻,要有所为,有所不为;强调奉献,所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强调良心,就是要时刻意识到自己是一个有道德之人,不做伤天害理事。所有这些,在今天的素质教育中仍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四、教学重难点

1、感悟继承传统文化。

2、养成良好品德。

五、教法学法

1.要关注学生的主体性。本教材形式多样活泼,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符合学生的心理体验,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

2.要尊重学生的主动性。教

学要以“活”为基础,以“动”为特征,旨在倡导研究性学习方式。

3.要体现教学过程中的层次性,关注结果更要关注过程。

4.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形式学习。采取自学法、感情诵读法、点拨法、讨论法

5.加强学科的交叉和渗透,拓展学科知识,改善知识结构。

6.开发和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创造性地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第三单元:名胜佳境:10.济南

导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泉城济南、千佛山、趵突泉、大明湖

背诵诗画揽胜的诗文

能力目标:搜集描述济南

传统文化的继承名言

http://m.myl5520.com/fanwendaquan/112924.html

展开更多 50 %)
分享

热门关注

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文秘知识护士管理办法

文秘知识

未知的人生更精彩作文_人生因进一步而更精彩作文400字

文秘知识

[毕业典礼主持词]毕业典礼——诗歌告别

文秘知识

送李愿归盘谷序|《送李愿归盘谷序》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文秘知识

友谊的天长地久简谱_天长地久的友谊作文

文秘知识

【场面描写】描写《王充市肆博览》的阅读答案和原文翻译

文秘知识

[赞美人心灵美好的句子]有关美好心灵的句子精选

文秘知识

板蓝根能预防水痘吗_关于《板蓝根和预防禽流感》阅读附答案

文秘知识

【朱仙镇木版年画】《朱仙镇》阅读题(附答案)

文秘知识

压岁钱的知识|我的压岁钱到哪里作文

文秘知识